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

時間:2023-04-09 17:59: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計算、巧算的鞏固練習。

  (2)、通過引導,得出十位乘積等于個位乘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對稱算式的乘積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結論。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得出結論、提出質疑、完善結論,上孩子們經歷一個完整的過程,體驗到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的魅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教訓,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孩子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敢于質疑,培養探究意識。

  教學難點:通過引導,得出十位乘積等于個位乘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對稱算式的乘積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結論。

  三、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法、講授法、探究法

  四、學習方法

  練習法、探究法、小組交流法、觀察法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先從畫畫開始!

  (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對稱圖形的一半)

  師:如果老師畫的是整個圖形的一半,誰愿意幫老師畫出圖形的另一半?

  (讓學生補充完整)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畫的對嗎?是的,圖形當中有這樣的對稱現象!其實,在我們的語言當中也有這樣的對稱現象。

  (老師點擊屏幕,出現——好人)

  師:大家想象著:如果在好人的后面也存在著那么一條對稱軸的話,根據讀音對稱應該是:(大家一塊說)人好。(點擊第二個)我愛你——你愛我

  藍天——天藍,喜歡我——我歡喜,老師希望我們整節課都歡歡喜喜!好,上課!

  (二)新課教學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中也有這樣的對稱現象,我們今天就來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讓老師隨手寫幾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好不好?

  (老師出示21×36、41×28、36×42、96×46),老師寫了幾個算式,想一想,如果在這幾個算式的后面也存在著一條對稱軸,和它們對稱的算式是什么?(提問)可見,在兩位數乘兩位數中,還真的有這樣的對稱現象,是不是?是!可是,老師覺得,我們就這樣寫出幾個對稱算式,也并沒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們能夠發現,這每一組對稱算式之間的一些秘密,那是不是就更棒了?如果我讓你們去研究,那你們會試著研究什么問題呢?或者說,你們會有些什么猜想呢?有沒有?你們有沒有覺得這兩個算式之間會有什么聯系呢?

  【設計意圖:課始,老師利用對稱算式引入,既使新知保持一種神秘感,又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

  學生猜想:每組兩對稱算式的乘積是否相等?(老師復述)如果讓你去研究,你就會研究它們的積是不是一樣的,對不對?哦,我覺得這是個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可以去研究!

  哎,我想問一問同學們,你們學過估算嗎?對于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先用估算來試試看!

  生1:第一組算式,可以把21看作20,36×20=720;把63看作60,12×60=720,兩道算式的得數相等。

  生2: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40,20×40=8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兩道算式的得數不相等。

  生3:我想把每個數都往小了估: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30,20×30=6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兩道算式的得數相等。

  師:奇怪了!用估算方法算出來的每組兩道算式的積有時相等,有時卻不相等。那么,用估算方法能否判斷每組算式的積是否相等呢?(不能)那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呢?

  生:筆算。

  那同學們還等什么,拿出你手中的筆和紙,選擇其中的一組,算一算,好嗎?(學生練習)算好的。可以坐直,心里已經有結論的,我們先把笑藏在心里。

  看到同學們都算的這樣認真,我心里非常感動,同學們,我們只有準確的計算,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學生交流計算結果)那通過我們的計算,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如果孩子們得不出結論,讓提出猜想的孩子復述他的猜想)

  (學生得出結論)對稱算式的乘積是相等的!(電腦呈現結論):

  兩位數乘兩位數,兩個“對稱算式”的乘積相等。

  (老師反問)同學們現在都相信這個結論嗎?相信嗎?我再問一問,有沒有人懷疑這個結論的?要不,老師再寫一個試一試,好不好?(老師又寫了一個算式62×39),孩子們寫出了對稱算式,并通過計算,得出結論依然正確。

  老師:現在還有沒有懷疑的?看來同學們對這個結論已經深信不疑了。像剛才那樣通過幾個例子得出結論的方法叫做“不完全歸納法。”

  (老師板書)對于“不完全歸納法”,有一個非常美麗的故事:那就是華羅庚爺爺講給他的中學生聽的,今天我也想把這個故事將給大家聽,好不好?聽完這個故事,我們再來說一說這個結論你是否相信,好嗎?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主人買回了一只公雞,第一天,主人給公雞為了一把大米,第二天,主人仍然給公雞為了一把大米,到了第三天,主人依舊給公雞為一把大米,主人每天都給公雞一把大米,連續給了九十九天,公雞每天都會從主人那兒得到一把大米,此時,公雞想:我每天都會從主人那兒得到一把大米,可是結果卻不在美麗,到了第一百天,家里來了客人,公雞沒有再得到那把大米,而是被主人殺了。

  好了,同學們,公雞通過九十九天的得到的結論居然是錯誤的,是的,不完全歸納法,有時能得到正確的結論,而有時得到的結論卻是錯誤的,后來人們把不完全歸納法得到錯誤結論的那一種情況戲稱為“公雞歸納法”。

  師:好了,現在我想問一問大家:你們對這個結論還深信不疑的請坐直,有懷疑的請舉手?

  (大部分孩子都舉手)怎么現在個個都懷疑了?為什么都懷疑了?如果你懷疑了,請說出你的理由!

  (一個孩子舉例說明14×16不等于61×41)

  師:同學們,某某某不僅提出了質疑,而且他還在舉例子,如果他舉得例子是特殊的。你們試一試,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反例!(同學們拿出筆試著舉例)同學們,你們找到反例了嗎?其實。我們只要找到一個反例,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剛才的結論,哎呀,我看到同學們興奮地眼神了,如果你真找到反例了,你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了!我看到每個人都在交流,我讓幾個同學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問:(一個孩子舉例)46×61不等于16×64。

  師:我們都沒有計算,只有他在計算,我想問一問大家,如果看到這組對稱算式,你能否判斷他們的乘積是否相等呢?你看的出嗎?

  我看到已經有同學舉起了智慧的手!

  (提問)這位同學的發言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想到了估算,46×61他把這兩個數都往小里估,把46估成40,61估成60,結果是2400,而16×64,把它們都往大里估,把16估成20,把64估成70,結果是1400,因為40×60=2400,20×70=1400顯然這里不是等號,而是一個大于號,好了同學們,我知道大家很多同學都找到了反例,但是我們知道只需要一個反例,就可以說明這個結論是有問題的,那我現在問一問大家,你們失望嗎?費了那么大勁找到的結論居然是錯誤的,什么不失望,為什么不失望?是的,我們并不失望,因為我們最起碼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這個結論是有問題的!哎,我想現在有些同學的心里肯定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老師寫的算式都符合這個規律,而同學們寫的算式卻不符合這個規律呢?難道老師寫的算式里隱藏著什么秘密嗎?有嗎?

  (小組之間進行討論)我發現一些同學已經有想法了,難道老師寫的算式里真有一些秘密呀?(學生交流發現的秘密)這位同學說:老師寫的`算式都符合十位上的數乘十位上的數等于個位上的數乘個位上的數,真的是這樣嗎?(老師同學一塊驗證)

  師:那大家既然已經發現了這個秘密,那你們覺得我們這個結論該怎么改才能完善?(學生補充,老師總結)

  得出結論:十位乘積等于個位乘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對稱算式的乘積相等。

  【設計意圖:在“找到規律——懷疑規律——驗證規律——否定規律——完善規律”過程中,學生不斷肯定與否定自己的想法,不再輕信別人口中甚至于書中的答案,整個課堂充滿了思辨的氣息。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培養了有益于一生的思維品質;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師:現在大家對于這個結論,你們懷疑嗎?如果還有懷疑,怎么辦?大家商量商量,再舉例驗證。

  ……

  【設計意圖: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的一個反問,又一次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對不同的方法進行思考、交流。長此以往,數學的奧妙、數學的美就會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里,學生怎會不喜歡學習數學呢?】

  好了,同學們,思考是美麗的,看到同學們都能認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學們心里可能都在想:這個結論到底正確與否?為什么會是這樣?在乘法中怎么會有這么有趣的現象?在除法中、加法中、減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現象等待我們去發現?還有多少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都能帶著這種精神,真正走進我們的數學世界!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 38 、 39 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彩筆問題,經歷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

  3、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提高學習數學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新的學期開始了,動物學校的同學們很快也開學了,看,這是誰?兔博士來了,它要獎勵假期作業出色的同學,正為它們購買獎品呢。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引出例1呢?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提出什么問題?怎么列式?怎樣計算12盒彩筆多少枝呢?

  2、自主探索。

  小組同學合作研討:12盒有多少枝?怎樣算?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在小組里交流。

  3、交流算法。

  讓學生各抒己見,展示自己的算法,并說清算理。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個性化算法

  實物投影展示不同算法。

  剛才大家說得方法都很好,今天我們重點要學習豎式計算的方法,我剛才就看到有些同學用豎式計算的,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豎式計算

  在交流的基礎上重點解決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重點解決大頭蛙提出地問題。使學生明確:乘數12十位上的“1”乘24個位上的“4”得4

  個十,所以4要寫在積的十位上。

  多找幾位學生說計算方法,明確算理。

  三、嘗試應用

  兔博士還買了些東西,請同學們幫忙算算每種商品需要多少錢,你們愿意幫忙嗎?

  出示表格。(課件)

  四、綜合運用

  1、練一練第1題。兔博士買好了獎品,準備召開表彰會了。

  學生表彰會在學校禮堂召開,每排22個座位,有23排。500位同學夠嗎?獨立思考解答,再交流。

  2、表彰會快開始了,可是還有3位同學沒到,原來它們被難題難住了,同學們快幫幫它們。

  3、剛才大家表現都很出色,現在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人類得好朋友。你認識它們嗎?出示益鳥圖片。同學們手中有它們吃害蟲的資料,請你幫忙算一算,它們21天能吃多少害蟲?

  五、布置作業

  聰明屋:用11去乘兩位數,看看你能發現了什么規律?

  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通過情境引入新知識得學習,貼近學生生活。

  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過交流討論,豐富了學生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兩位數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明確算理,使學生計算時能掌握住方法。

  通過對練習的精心

  設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算理的認識,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計算能力,注意了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

  兩盒彩筆多少枝?

  十盒彩筆多少枝?

  12盒彩筆多少枝?

  24×12

  ⑴24×10=240(枝 )

  24×2=48(枝)

  240+48=288(枝)

  ⑵20×12=240(枝)

  4×12=48(枝)

  240+48=288(枝)

  ⑶有的用豎式計算。

  為什么“4”要寫在十位上呢 ?

  杜鵑每天吃14只松毛蟲;

  貓頭鷹每天吃12只田鼠;

  燕子每天吃24只害蟲;

  啄木鳥每天吃23只害蟲;

  喜鵲每天吃11只害蟲;

  給學生創造個性發展的機會,豐富課程資源。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感受“借助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

  3、通過應用,初步體驗兩位數乘兩位數在生活、數學應用中的廣泛性,拉近算式與生活的聯系,并體驗探究、應用過程中的成功感。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個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得數的末尾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預設: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聽說小朋友這幾天在學乘法,先來考考你們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師:12×3多少?是幾位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你知道這個算式的

  乘法意義嗎?(乘法意義)

  師:那12×30呢?是幾位數乘幾位數?(整十數乘兩位數)它的乘法意義?

  2、師:老師對今天這節課小朋友的學習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們有嗎?好,現在上課。

  3、師:李老師來自鎮小,在算我們學校總人數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臨城小學平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個班有幾人?

  (1)讀題

  (2)怎樣列式?31×12

  (3)這是幾位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它的乘法意義你知道嗎?那么誰能說說,31×12它的結果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計的

  (4)我知道了鎮小大概的人數,那到底準確的有多少人呢?大家還沒告訴老師呀,要計算這道題,我們以前學過嗎?遇到新問題了怎么辦?能不能把它變成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

  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自己試著把這題變成我們學過的舊知識,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試。

  2、師:你不僅要會算,還要把道理說清楚,有了一種方法,還有沒有第二種方法,第三種方法?(在此期間請學生到黑板板書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師:怎樣才能使老師聽明白?先同桌之間互相當小老師試試,看能不能使對方聽懂。開始交流。

  3、全班匯報,匯總解答策略。

  師:我發現剛才在討論的時候大家學習習慣特別好,學習效果一定很好。誰想出了一種方法?有兩種的嗎?還有沒有更多的?(把學生的方法寫到黑板上來,并請學生來介紹)這是誰寫的,請你來說說?

  可能會出現:

  第一種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師:為什么這么列,這是什么意思?(31×12沒學過,但我們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31×12表示12個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個31與2個31相加)你們明白了?

  或出現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師:這兩題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個因數拆成兩數之和,再與另一個因數相乘)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種方法)

  師:為什么要拆呀?

  師:看來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

  第二種方法:31×4×3 31×2×6

  那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個因數拆成兩個因數的積)老師發現我們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們知道嗎你們剛才用的方法是我們四年級才要學的。

  [1][2][3]下一頁

  第三種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這種方法做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若學生沒出現豎式的形式

  師:我們以前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時候可以用豎式做,那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嗎?自己試著做做看。用這種方法做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2、 62是怎么來的?(2個31)也就是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

  3、310是怎么來的?(10個31)那3728呢?(板書:與第一種方法用線聯系

  起來)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學生還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為什么這么做?看來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著這三個板書,你想不想說什么?是不是覺得有點繁?能不能再創造出一個算式,把三個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個算式也能明白?再試試。我已經發現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請他板演后,問: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嗎?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說一說(提醒:分幾步做?)

  5、看著板書現在你想說什么?(第一種方法與筆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樣的,一個橫式表達,一個豎式表達。豎式的形式以前我們也見過,我想今天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這種形式應該重點掌握。

  6、現在我們能知道鎮小有多少學生嗎?(板書完整橫式)觀察豎式,填一填2個班有( )人 10個班有( )人 12個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嘗試用豎式練習23×13。(學生再次嘗試計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模仿上面一題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誰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給大家看(實物投影)并邊介紹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這個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來的,表示什么意

  思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問大家的。(實物投影)

  8、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在學習什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碰到這個新問題我們是怎樣來學習的?(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學過的舊知識)今天我們用到了哪些舊知識?現在你能說說應該怎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嗎?

  師:是呀,我們學習數學往往都是把新問題轉化為舊知識來進行的,今天的新知識,對于后面要學的知識來說又變成了舊知識,因此我們必須今天的知識學好,學扎實。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個位“0”不寫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觀察這三個豎式,跟以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有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么會出現“兩層樓”的情況?(因為乘了兩次,第一次是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第二次是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

  (2)除了要乘兩次外,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第二次乘得的積的末尾都是“0”)為什么末尾都有“0”?那這個“0”不寫可以嗎?如果橫式中不寫可以嗎?為什么豎式中可以而橫式中卻不可以?(豎式中有數位)“0”省略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們通常把個位的 “0”省略不寫。

  (3)其實個位不寫“0”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觀察板書)只要算第二個因數十位的時候,跟十位對齊就行了,這樣兩位數乘整十數就變成了兩位數乘一位數。但有一點算得的積必須與哪位對齊?(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方法,推廣應用

  1、現在我們用這種形式筆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嗎?

  (2)(實物投影)學生筆算并匯報

  (3)現在同桌互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應該怎么算?

  2、師:在我們生活中用沒有用到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例子?(一學生舉例可請其他學生筆算完成)

  3、師:老師也來舉個例子并筆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

  出示:

  ⑴61個小朋友去看電影,買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認為還少了每張票的價錢)

  師:電影院售票窗口有這樣一個告示 :成人票每張50元 兒童票每張24元

  ⑵學生筆算

  怎樣列式?為什么要與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體對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張票要( )元 60張票要( )元 61張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師:要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必須進行大量練習。現在我報題,你們筆算。

  (教師隨時報得數)我已經好了,你們呢?

  師: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師把這些得數全背出來了?其實這里就有數學秘密在,有興趣的話下課可以去找找

  機動:出示圖片《腦筋急轉彎》每本16元 《小博士觀察手冊》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準備700元錢,想每人買一本相同的書,應該買哪種書?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學習的?

  師:今天我很高興,感覺真好!這種感覺是大家給我的,所以我要特別謝謝你們,以后有機會咱們再在一起上課,好嗎?

  反思: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過程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個部分積的末尾“0”能不能省?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由于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因此在探索檢驗過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題:31×12 23×13 41×21 34×12 前兩題主要是為理解算理服務的,后兩題是為了鞏固部分積的對位問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從“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后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使今后學生面對沒出現過的題目、類型或其他生活中的問題,不再驚慌不已、束手無措也是我本節課要傳達給學生的:原來新問題也不可怕,也只不過是舊知識的重新建構。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課堂智慧的缺少,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在今天部分積“0”問題的處理上就花費了大量時間,并且出現了很多重復教學的情況。我想了有了失敗,才會去找原因,才會去思索,才會不斷去實踐,這樣在實踐反思中不段磨練自己,鍛煉自己。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65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評價卡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在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計算中,學生已經理解了筆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順序及積的書寫位置,因此,本節課主要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遷移,讓學生自主建構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過程。在認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后,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⑴結合講成語故事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體會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是伴隨著解決問題而產生的;

  ⑵運用已有經驗對問題情境進行探索,得出自己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方法,通過與同伴的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通過比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過程,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節中滲透德育,讓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由“好的服裝=好的布料+好的式樣+好的工藝”聯想到“好的教學效果=好的教材內容+好的呈現形式+好的教學方法”,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1、創造自己的“吸引子”,先聲奪人。孩子是聽故事長大的。本節課我由一個源于圍棋的成語故事引入,巧妙地將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融于其中,引發學生愉快、主動地去探究它。

  2、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場,課堂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漁場,讓他們在交流中不斷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3、注重過程評價,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通過正確的評價,不斷調整自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節課結束時,我給每個學生發一張評價卡,讓學生簡單反思自己本節課中所學的知識和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 學 流 程 設 計 意 圖

  一、引入

  1、(出示卡片)專心致志

  師:大家知道成語“專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嗎?關于“專心致志”這則成語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2、(電腦呈現下圍棋畫面)教師講成語故事——專心致志。

  師:大約戰國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別喜歡下圍棋。由于棋術高明,當時有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學棋。其中有兩個孩子特別聰明,一個六歲,已經會計算棋盤的總交叉點數,聽老師講棋時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師給他取名叫弈實;另一個孩子八歲,志向遠大,決心要成為象秋老師一樣的“大國手”,秋老師給他取名叫弈虛。開始講課時,實和虛都能夠認真地聽講,掌握了圍棋的基本知識,學會了下棋的基本著法。一段時間后,弈虛因為水平比弈實高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翹了起來,聽講的時候不用心,心里想著會飛來鴻鵠,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來。不久,弈實的水平大大地超過了弈虛。

  師:同學們,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嗎?

  生:下圍棋時要專心,要不然就學不到真本領。

  師:是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3、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弈實六歲時就已經會計算棋盤的總交叉點數,

  那大家會計算嗎?

  (電腦呈現棋盤圖,使學生了解到:圍棋的棋盤面由縱橫19道線交叉而成。)

  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學生先猜一猜大約有多少個交叉點,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

  生:因為19≈20 20×20=400 所以大約有400個。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說明你猜測的數較正確?學生說出需要計算19×19=?

  二、展開

  1、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師:獨立思考2分鐘,你能想出幾種方法計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組合作交流

  師:剛才很多同學不止用一種方法計算出了結果,接下來,請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兩個要求:⑴請你注意聽小組內每位同學的意見、方法;⑵小組長每人發一張活動記錄卡,請你邊聽邊記下你們小組的活動情況。下面開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匯報

  ⑴各小組長派代表將自己組的研究成果寫在黑板上。

  ⑵小組代表說說他們的想法,其他小組可以補充。

  ①我們組的方法是:19×10=190 19×9=171 190﹢171=361

  ②19+19+…+19=361(19個19相加)

  ③我們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從380中減去19,380-19=361

  ④列豎式: 1 9

  ×1 9

  1 7 1

  1 9

  3 6 1

  ⑤我們組也是用豎式計算,但結果不同。

  1 9

  ×1 9

  9 1

  1 9

  2 7 1

  (揭示矛盾,突破“進位”這一教學難點。)

  4、反思各種計算方法。

  ⑴教師提問:還有不同算法嗎?那我們先來看這兩個豎式計算:大家覺得他們的方法對嗎?你對他們的方法有什么疑問嗎?

  ①學生當“小記者”對用豎式計算組的同學進行現場采訪,重點講清“進位8”。

  ②師:同學們,“智慧寶寶”剛才也聽到了大家精彩的發言,我了獎勵大家,下面他要給大家講個故事,想聽嗎?(電腦隨錄音逐一動態顯示畫面)

  附:錄音內容

  數字媽媽有一對非常可愛的雙包胎姐妹。有一天,數字姐姐19來到草地上,看到美麗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來欣賞起來,這時,數字妹妹19也來到這里,也被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來和姐姐一起欣賞,可是究竟坐哪兒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說:“我的1是十位,9是個位。”妹妹高興地說:“噢,我知道了,我們應相同數位對齊。”突然,9和9說話了,“對不起,我們坐不下了。我們相乘滿十了,要向前進8。”她們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學生主動學習,肯定來自于內部需求;如果沒有這個需求,學生不會無緣無故地進行主體參與。因此,課堂伊始,我先創設講成語故事這一情境吸引學生,然后從故事中引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使自主探究變成學生的一種需求。這樣,在短時間內就將學生的注意引內容,讓他全身心地走進數學的“門檻”。

  學生間出現了不同的解題策略,在獨立思考到達一定的程度時,教師教給學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著,小組內每一個同學講述了自己的解題方法,并對其他同學的`解法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體驗算法多樣化,并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換位思

  學生當“小記者”采訪用豎式計算的小組,向他們提出自己還不清楚的問題,這樣就把單向的言說,變成了多向的對話。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解了算理,也解決“進位”這個教學難點。

  “數字姐妹賞春”這一環節的設計,把數字擬人化,更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他們在靜心聆聽故事中小數字對話的同時,使知識進一步得到了鞏固,而且不容易忘卻。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本節課是教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課本65頁例題2的筆算乘法,重點講解19乘19的豎式,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方法,進位的乘法計算格式。

  從本節課看學生參與積極,學習的興趣較濃。由于學生在二年級時學習了多位數乘以位數,本學期前一節課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有了這個基礎。因此,本節課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算一算,說一說,想通過讓學生動腦思考、計算歸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在讓學生計算“19×19”時,我是有意識的安排三個學生到黑板算(典型算法),讓學生觀察討論,找到正確的計算方法,這樣就突破了“進位”這一教學難點。

  教學完這個例題后,我出了3題填一填,分層練習,學生填完后并說出計算的方法,目的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去感悟,歸納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學生都能填得出,但從學生的課后作業看,結果了現有部分學生對筆算方法不熟,尤其是在做第二層計算時就亂寫了,例如:

  4 5 6 3

  × 3 4 × 5 2

  ———— —————

  1 8 0 1 2 6

  2 7 3 5

  —————— —————

  4 5 0 4 7 6

  第一題學生當乘到十位上的數時,卻是用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加上進位的數2得7,再用5-3得2。

  第二題是用十位上的數和個位相乘后,再用進位的數和個位相乘。這些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我真不明白。

  課后對這堂課進行反思,我想如果在講完例1后,再叫幾名學習沒那么好的同學講述一下筆算順序,然后出一組改錯題組織學生集體討論,總結出筆算方法,讓學生在討論、口述的過程中對筆算乘法的算理有更清楚的認識,從而掌握筆算方法。學生在鞏固訓練中失誤可能會更少,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5

  一、教材:

  1、教學內容及簡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為后面學習乘數數位是更多位的筆算乘法墊定基礎。這部分內容是學生計算方面學習的重要轉折點。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二、教法、學法: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教法上,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引導、設疑等教學手段及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掌握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

  三、教學設想:

  課本中以訂牛奶為情境,我進行了改編,以學生獻愛心活動為研究題材,貼合學生實際,通過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鞏固強化,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在教學的導入環節,老師充分依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從復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兩位數乘兩位數。老師有意識提問:你想怎樣學習新知識?讓他們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將難點轉化,以舊知解決新問題,從而滲透數學學習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1、滲透估算意識。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估算,再嘗試用筆算,這樣使估算、筆算有機結合。

  2、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到優化。計算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乏味。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老師通過充分創設問題情境,多種方式體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學生可能出現3種情況,情況一:28×6×2;情況二:28×4×3;情況三:28×10+28×2。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策略去思考、探索計算的方法,通過比較認識到筆算方法的重要性,從而一起探索豎式計算的方法。

  3、注重溝通,理解算理。在師生共同交流中引導學生理解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分成三個部分,前面兩部分都可以看成是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數,但著重讓學生明確第二次計算的書寫,第三部分,將兩次計算的結果相加。豎式計算的算理與學生前面的方法是一致的,教師要注重溝通,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每一步計算的意義。

  4、歸納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敘述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有點困難,要求學生根據對算理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講就行了,教師簡要的板書為學生提供思考方向。

  5、驗證結果,提高效率。在筆算中,驗算是最好的驗證方法。因此,讓學生交換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總結出乘法的驗算方法。

  (三)有效練習,鞏固延伸

  第一組安排的4題不同的練習,主要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從而進行獨立的計算過程,第1題明確得數數字相同意義卻是不同的,3、4兩題的計算都有向前一位進位的問題,拓展了例題的教學。

  第2題糾錯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每一步計算的意義。

  第3題解決問題部分的設計,是為了增加數學計算的趣味性,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第4題是開放性練習,也是提高了計算難度,有基礎練習、有提高性的進位練習,自己出題時還有可能兩次相乘都有進位。

  練習中的習題從不進位到進位,主要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因為對于學生來說,順序方法都是一樣的,進位的問題也是在多位數乘一位數中學過了,對于學生來說,不是新問題,但會感覺有點困難。當然,計算要達到一定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必須要相當的練習量。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6

  學習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63頁例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

  學習目標:

  1.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

  2.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學習重點:

  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

  學習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算。

  12×20=24×10=50×20=70×2=

  21×10=11×30=60×40=30×5=

  2.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今天,我們繼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預習導學。

  師:為了使同學們更好地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請看自學提示。(指名讀)

  看第63頁的情景圖,觀察并思考下列問題:

  (1)圖中有哪些信息?把這些信息完整地敘述下來。(獨立思考解決)

  (2)根據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出算式,并算出結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3)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筆算乘法的方法。(4人一組討論、交流)

  學生自學、討論。

  三、合作探究,問題解決。

  指名回答自學提示中的問題,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1、板書:媽媽買了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媽媽一共要付多少錢?

  2、24×12=(元)

  師:同學們,你能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求出得數嗎?

  生:(能)可以把12本分成2本和10本兩個部分,先求出2本書多少錢;再求出10本書多少錢;然后把這兩部分錢加起來就是媽媽要付的錢。【12=2+1024×2=48(元)24×10=240(元)240+48=288(元)】

  師:你是從哪里看到的?

  生:……(你真是一個有心的孩子。)

  師:其實,我們也可以把這個過程用豎式進行計算。請看(屏幕出示:)

  242448

  ×2×10+240

  48240288

  (1)師:剛才求媽媽12本書用288元,計算時一共用了3個豎式。我們共同嘗試一下,看能不能把這3個豎式合并起來寫成一個豎式呢?來,看著我們的計算過程。剛才的第一步我們是先算什么的?怎樣計算?(先算2本多少錢,用24乘2。)

  ○1計算24乘2先算什么呢?再算什么?(先算2乘個位上的4表示8個一;再算2乘十位上的2表示4個十,合起來是48。)

  ○2在48的旁邊注明24×2的積。

  (2)此時教師揭去蓋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1”的東西,并問第二步要算什么?怎樣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書一共多少錢,24乘10得240。)

  ○1教師對著豎式說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就是用10去乘24;先用1個十乘4得40,“4”要寫在十位上,個位上寫“0”;再用10乘2得20,但是這個2表示2個十,所以10乘2得到的20也表示20個十,也就是200,這個“2”要寫在百位上。因此求得的積是240。

  ○2在240的旁邊注明24×10的積。

  ○3師:這次求得的積個位上的“0”應該如何處理呢?

  生:“個位的0不寫”。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書上小括號里提示我們的。

  師: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大家應該向他學習。想想個0為什么可以不寫呢?

  生:因為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得到的24就表示24個十,也就是240,所以在這里個位上的0不寫。

  (3)第三步要算什么?(把10本書的錢和2本書的錢加起來,也就是把48與240加起來,得288。)

  3.師: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的計算順序和方法。

  生:先用2乘24得48,得數的末位要與因數的個位對齊;再用1乘24得24,得數的末位要與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四、展示講評、內化提升。

  出示例1的豎式,引導學生總結方法。

  1.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這道題的計算順序和方法,然后各組派代表說。

  2.豎式中48和24比較,哪個數大,為什么?()

  3.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用第二個因數()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得數的末位要與因數的()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得數的末位要與因數的()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師:這幾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筆算,這一節課,劉老師和同學們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先來看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目標導學

  1、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看看教學目標,并讓一個學生讀一讀

  三、獨立解答、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師:每當夜幕降臨,街道上就亮起五彩繽紛的霓虹燈,我們的城市和建筑物在燈光的映射下顯得更加迷人和漂亮,請同學們打開課本36頁,我們一塊來欣賞一下這迷人的夜景。(學生們看書36頁夜景圖)

  師:夜景迷人嗎?(生:迷人)通過欣賞夜景圖,你都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一:48根燈條,每根71個燈泡

  生二:一個廣告燈一天的租金是45元,這條街上有29個同樣的廣告燈

  生三:A型車限乘25人,B型車限乘8人,A租4輛型車正好。

  生四:5棵樹用75米彩燈線,用400米彩燈線裝飾剩下的25棵樹,夠嗎?

  (通過讓學生說數學信息,培養學生完整、正確表達的好習慣)

  師:根據你發現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

  師:剛才同學們提了很多數學問題,都非常的好,今天咱們著重來解決這四個問題,把其余的放入問題口袋,再一節課再來研究。

  出示四個問題:

  1、一共有多少個燈泡?

  2、29個同樣的廣告燈一天的租金多少元?

  3、A型車限乘25人,B型車限乘8人,A租4輛型車正好。如果租B型車,需要多少輛?

  4、5棵樹用75米彩燈線,用400米彩燈線裝飾剩下的25棵樹,夠嗎?

  師:同學們看看這四個問題,你會解答嗎?下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出來。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大約10分鐘)

  師:劉老師看大部分同學做完了,而且發現沒做完的同學的`原因是做題過程中遇到了一點小麻煩,不要緊,下面咱們以小組為單位,把你的解題思路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不會的地方提出來,同學們共同幫助你,待會再在班內交流。

  (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看看各小組討論情況)

  師:各小組都討論完了,下面請小組的同學上來匯報。

  小組同學就各問題匯報,不對的和不完整的其余各小組及時糾正和補充。

  師:剛才同學們講的都很棒,特別是第3個問題和第4各問題。第3個問題同學們想的很周到,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是舍去還是向前進一,根據生活實際情況解決;第4個問題同學們想到了那么多的解答方法,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喜歡的解答方法。

  四、自主練習

  教材37頁第3題和第5題(學生獨立解決,小組討論訂正,不會的再在班內交流)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8

  教材簡介: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20×3200×3),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每位乘積不滿十)(43×2),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表:

  教學目標:

  1、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

  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教學建議:

  1、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學習計算方法。

  2、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4、注意處理好口算、估算、筆算三者之間的關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標。

  課時安排:

  9課時

  口算乘法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5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四1~4題。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學重點: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學過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題: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選兩題,說說口算方法。

  二、新課

  1、提出問題

  (1)仔細觀察例1圖

  (2)請學生提出問題。

  (3)從學生回答中選擇例1的兩個問題:

  郵遞員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2、探討口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4)評價。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其余的問題。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4、探討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請學生思考,討論怎么算?

  (2)組織交流,并由教師評價每種方法。

  三、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總結,發現規律。

  2、獨立完成練習十四1~2。

  3、解決實際問題:練習十四3~4。

  四、總結

  請學生談收獲。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59頁例2(估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下面各題:

  40×1060×20xx×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321868729535842

  選擇幾個數說一說是怎樣求近似數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1)出示例2圖:請學生仔細觀察。你從圖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圖中獲取的信息匯總,說成完整的一道題:

  大會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個座位。有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得下嗎?

  2、探討估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組討論:怎樣估算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

  方法二:18≈20xx×20=440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59例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過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解釋估算過程,培養學生的數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比較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難點

  合理選擇估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題的結果嗎?你是怎樣想的?

  28×4≈62×7≈

  二、創設情景,自主探究

  1、創設情景,引出主題

  分析引導:完整地說一說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嗎”是什么意思?

  要比較座位數與人數的大小,必須先求出什么?

  2、嘗試估算,探索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個人匯報,教師板書。(著重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方法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與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相類似,估算時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兩位數看成整十數,也可以把兩個兩位數都看成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估算結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師:同樣是估算,為什么會出現幾種不同的結果呢?

  四人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學習卡一,并對照黑板板書匯報成果。

  分析小結:估算的時候我們可能把因數看大了,這時估算的結果比實際結果大,也可能會把因數看小了,這時估算的結果比實際結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估算結果,但都會與實際的結果之間存在一定的誤差。

  4、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剛才我們用了3種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得出3種不同的結果,那是不是每種方法都能比較有把握地判斷出夠不夠坐呢?

  著重引導學生明白:在第(3)種情況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夠坐,那實際結果肯定就能坐下。這種方法在這里相對而言更有把握解決“夠不夠坐”的問題。

  5、指導看書,質疑釋疑

  三、應用提高,鞏固深化

  1、隨堂練習,檢驗效果

  (1)、口算(書本P62第10題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書本P59做一做)一頁有23行,每行約23個字,一頁大約有多少字?

  2、配對練習,突破難點

  《氣象知識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師決定買12本,李老師大約要準備多少錢?

  選擇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針對不同爭議,同桌互議,然后匯報。

  難點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由于因數的不同特點,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幾種,但我們在解決不同的情境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具體情況,靈活地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四、實踐生活,升華教育

  勇當小記者,采訪聽課老師,鞏固所學知識。

  內容A、我們組采訪的是()老師,他家每月水費支出大約是()元,一年大約支出水費元。我們是這樣估算的。

  內容B、我們組采訪的是()老師,他每天批改作業()本,每個星期(5天)大約批改作業本,每學年(40個星期)大約批改作業本。

  看到這些數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動總結,課外延伸

  互動總結: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獲呢?

  課外延伸:請你把你是怎樣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小故事記錄下來,寫一篇生動的數學日記。

  附: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10

  【教材與學情分析】

  “兩位數乘兩位數”是青島版五年制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繼續,是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起始,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所以這部分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已經學過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計算出得數,老師課上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啟發學生整合舊知、推出新知,幫助學生規范書寫過程,把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學生只要學會了這部分內容,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時候完全可以遷移過去。

  【設計理念】

  1.計算教學要充分挖掘知識間的“縱向”聯系,有效把握知識的前后聯系,提高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效果。

  小學階段安排的學習內容,一般都是由低年級到高年級,根據各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將內容分段安排,這一特點在有關計算的學習中尤為明顯。

  比如:整數加減法,大體分為四段,一是1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是20以內數的加減法,三是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四是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至于萬以上數的加減法不再專門學習,有了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學生自然就能通過遷移自己學會。每一段內容的學習都以前面內容為基礎,又都為后面內容的學習做鋪墊。

  再如:整數乘法,也分為四段來學習,一是表內乘法(學習乘法的根基),二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三是兩位數乘兩位數(即是本節課涉及的內容),四是三位數乘兩位數。從知識安排的順序可以看出,本節課涉及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在整個整數乘法中處于一個承上啟下的地位,既要在前面知識(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又要為后面的知識(三位數乘兩位數,甚至是小數乘法)做好方法的鋪墊。

  2.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可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正因為知識有了縱向的聯系,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們就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整合,推導出新的知識;或者是將新的知識通過改造,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本節課的設計就是充分考慮到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這個基礎,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這個新知識時,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把它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加以解決。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又培養了學生遇到新問題就嘗試轉化成舊知的意識。

  3.引導學生經歷探究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感,發展學生的比較、概括及抽象能力。

  計算的法則實際不難,如果直接告訴學生法則然后讓學生計算會省去很多時間和麻煩,但是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設計教學時我們還是要立足于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算法的過程,將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充分展開,讓學生一步一步親自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計算的法則,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比較、概括、抽象能力,培養了數感。

  在探索23×12的口算過程時,用幾個橫式(23×10=230 23×2=46 230+46=276)來表達過程,如果把幾個橫式寫為豎式再對其進行合并,就會出現我們一般認為比較簡單的豎式計算過程。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經歷從口算到改為豎式,再到將幾個豎式合并、簡化的過程。

  4.處理好算理和算法的關系,抓住計算教學的核心。

  算法主要解決“怎樣計算”的問題,算理主要回答“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算理是計算的依據,是算法的基礎,而算法是依據算理提煉出來的計算方法和規則,它是算理的具體體現。算理和算法是計算教學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兩個方面。

  處理好算理與算法的關系對于突出計算教學核心,抓住計算教學關鍵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計算教學中“走極端”的現象實質上是沒有正確處理好算理與算法之間關系的結果。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支配,計算教學只注重計算結果和計算速度,一味強化算法演練,忽視算理的推導,教學方式“以練代想”,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教學偏向“重算法、輕算理”的極端。與此相反,一些教師片面理解了新課程理念和新教材,他們把過多的時間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創設、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過分強調為什么這樣算,還可以怎樣算,卻缺少對算法的提煉與鞏固,造成學生理解算理過繁,掌握算法過軟,形成技能過難,教學走向“重算理、輕算法”的另一極端。

  要正確處理好算理與算法的關系,就應引導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與鞏固的過程中進一步明晰算理。算法的形成不能依賴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算理的透徹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形成計算技能,才能算是找到了算理與算法的平衡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其算法主要是:先用一個因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用因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尾就對齊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數加起來。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這些算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用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為什么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對齊(這正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為什么要把每次乘得的數加起來。如果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算法形成的過程,這些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過小組合作和交流,感受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方法的多樣化,培養數感和數學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識。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學難點】理解“用十位去乘”時得數的寫法及算理。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3×20= 13×2= 260+26=

  11×40= 11×4= 440+44=

  23×10= 23×3= 230+46=

  (設計意圖:經過第一次打磨,一部分老師認為新課改后,注重了知識形成的過程,但相應的學生的計算能力,尤其是口算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每節課前用3、5分鐘時間練習一下口算會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有老師認為像原人教版教材一樣,在新課進行之前,出一些學生學過的又和本節課新知識密切相關的題目,會為學生學習新知做一些鋪墊,使學生看到新知識后更容易的聯想到相關的舊知識,更容易的將新知轉化成舊知。所以在第二稿中設計了一組這樣的口算練習,請大家再討論,這樣設計是否可行?有何優缺點?)

  二、引出問題

  ⑴師:上節課我們已經欣賞了美麗的街景,有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條街上有23根燈柱,每根燈柱上有12盞燈。一共有多少盞燈?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⑵根據信息和問題列出算式,并簡單說一說列式的根據。(板書:23×12)

  ⑶找該算式和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使學生明確知識的發展點。)

  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在第一次打磨的過程中,有老師提出這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第二課時,有關尋找信息提出問題的過程在上一節課中已經完成,本節課可以直接出示上節課未解決的問題,省出時間探索算法、理解算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感覺很有道理,第二稿中將引出問題這一環節做如上修改,請大家再討論。)

  三、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估算

  ⑴讓學生先估一估23×12的得數。(學生估算的結果可能可能是230或者240。)

  ⑵引導學生想一想:23×12的實際得數比估算出來的數大還是小?為什么?

  (設計意圖:在試算之前,先讓學生進行估算,主要是引導學生聯系上節課所學的兩位數乘整十數來分析23乘12的結果大約是多少,從而為他們準確計算提供依據。而且在估算的過程當中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12看成10,估算出的230是10個23的和,還有2個23沒算在里面,為下面口算準確得數滲透一個方法,實際上也是新知識的一個生長點。通過估算,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近似的意識,用估算的方法來確定積的大致范圍,可以幫助學生驗證計算的結果。估算對學生做完題進行檢驗有很大價值,有一個好的估算習慣,能讓學生及時發現并糾正計算中明顯出現的錯誤。)

  2.試算

  ⑴師:這道題的準確得數到底是多少?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看能不能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計算出這道題的得數?

  把計算的過程簡要寫到練習本上,遇到困難時,可以和小組同學交流。

  ⑵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可能想不出如何轉化,老師可個別啟發引導:23×12可以表示12個23,我們能不能把12個23拆開來算呢?)

  ⑶交流算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算法:

  A:23×10=230

  23×2=46

  230+46=276

  B:20×12=240

  3×12=36

  240+36=276

  (引導學生明確:兩種方法都是把其中一個因數拆分之后,轉化成了以前學過的算式。)

  ⑷小結:同學們真善于動腦筋,我們遇到了一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是以前我們沒學過的,大家想到了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看來遇到新的問題的時候,想辦法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

  (設計意圖:將新知轉化成舊知應是計算教學中一個主要的策略。)

  3.筆算

  ⑴請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23×12,遇到困難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一起商量。

  ⑵學生試做,師巡視指導。

  ⑶展示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算法:

  A: 2 3

  × 1 2

  2 7 6

  (引導學生明確:這樣列豎式沒法清晰地看出計算過程)

  B: 2 3 2 3 2 3 0

  × 2 ×1 0 + 4 6

  4 6 2 3 0 2 7 6

  (和剛才的那個豎式比,這種做法確實清晰地看出了計算過程,但也有點麻煩。)

  C: 2 3

  ×1 2

  4 6

  +2 3 0

  2 7 6

  (請學生對比評價B和C兩種算法,C方法既能看出計算過程,也比較簡單。)

  D: 2 3

  ×1 2

  4 6

  2 3

  2 7 6

  (請學生對比評價C和D兩種算法,D方法也能看出計算過程,比C更簡單。)

  (在學生沒有提前學習的情況下,可能不會出現后兩種豎式,這時就得需要老師加以啟發引導:我們能不能把3個豎式合并一下?如何使其成為一個豎式呢?怎樣使筆算的形式變得更簡單呢?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合并情況交流、引導、提升)

  (如果學生能將3個豎式合并為C豎式,可以引導學生重點討論如下幾個問題:230這個個位上的“0”可不可以不寫?如果擦去“0”,大家會不會把它當成“23”,為什么?如果不寫“0”除了少寫一個數字,還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看豎式發現:乘完個位乘十位,十位上的1乘3得3,對齊4的下面寫3,1乘2得2,在4的前面寫2。這樣算的時候不寫“0”,可以簡便我們的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經歷將口算過程寫成豎式形式,將幾個豎式合并,再將豎式進一步簡化的過程。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來龍去脈,更容易的理解算理了。)

  4.明算理

  引導學生分別說一說46是怎么來的?表示什么?23是怎么來的?表示什么?尤其要明確23寫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個十,也就是230。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進一步明晰算理。)

  5.規范書寫

  師生共同梳理計算的過程。

  2 3

  ×1 2

  師:先用個位上的2和23相乘。(板書)

  2 3

  ↖↑

  ×1 2

  4 6

  師:再用十位上的1和23相乘。一三得三,3寫在哪里?為什么?

  師:在十位下面寫3就表示3個十了。一二得二,2寫在哪?為什么?

  2 3

  ↑↗

  ×1 2

  4 6

  2 3

  2 7 6

  師:豎式中的46是怎么來的?23實際上是多少?它是怎么來的?

  (板書:23×2和23×10)

  2 3

  ↖↑

  ×1 2

  4 6——23×2

  2 3 ——23×10

  2 7 6

  (設計意圖:清晰再現計算過程,進一步明確算法。)

  6.練習

  獨立計算21×43,集體訂正時說一說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緊扣新知,及時鞏固。)

  三、鞏固練習

  1.根據豎式寫得數。

  師:你是從豎式中的哪一部分看出來的?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算理。)

  2.你能很快判斷出對錯嗎?

  42×21=126(出示橫式,不出豎式)

  (學生可能根據個位上的數進行判斷,也可能利用估算進行判斷)

  找錯因,明算理。(出示豎式)

  (設計意圖:有老師提出練習量小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本節課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過程需充分展開,后面供練習的時間是很有限的,這些練習也不一定能處理完。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40分鐘,要抓住重點內容充分展開、透徹理解,至于計算技能的形成,后面肯定還要安排1—2課時專門進行相關練習,所有過程不可能在一節課中全部展示。)

  四、總結

  師:你覺得在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應注意什么?

  師:是呀,在用個位上的數去乘時,得數的末位要和個位對齊,用十位上的數去乘時,得數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對齊。

  師:你還有哪些收獲呢?(比如:轉化的方法,橫式變豎式的過程等)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數學書76頁例2。

  教學目標:

  會正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學用具: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練習

  10×9= 9×9= 19×19=

  二、揭示目標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出示投影,生齊讀)。

  過渡:要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還要靠大家認真自學,怎樣自學呢?請看自學指導。

  三、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65頁例2,看圖,看文字并填空,重點看筆算乘法進位的方法。思考:

  1.先用哪一位上的數去乘哪個數?相乘時,如果滿十怎么辦?

  2.再用哪一位上的數去乘哪個數?相乘時,如果滿十怎么辦?最后算什么?如果不懂的,可以問同學,或者舉手問老師。

  4分鐘后,比誰會做與例題類似的題。

  四、先學

  1、過渡:現在自學競賽開始,比誰自學后,能做對檢測題。

  2、看一看:

  生看書自學,師觀察督促學生緊張自學。(要保證學生看夠4分鐘,學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學生看完,可以復看。)

  3、做一做:(課本第76頁的“做一做”)

  a、過渡:同學們看完了嗎?看完的請舉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誰做得又對又快,比誰字體端正,數位對齊,數字要寫得大些,數字間要有一定的間距(要劃出學生板演的位置)。

  b、板演練習,請2名后進生上臺板演(65頁“做一做”的1、3題,其余同學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要找出學生中的錯誤,并板書。

  講述:做完的同學,請認真看黑板上的練習。(要求:學生認真看板演的同學做的是否有錯誤,還要檢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確。)

  五、后教

  1、學生更正:

  教師指導:發現錯了的請舉手!點名讓學生上臺更正。提示:用紅色粉筆改,哪個數字錯了,先劃一下啊,再在旁邊改,不要擦去原來的。

  2.討論。

  過渡:到底誰對、誰錯呢?下面請大家討論,還要說出“為什么”。

  (1)討論幾道題的第一步。

  ①師:哪個對呢?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學生回答:教師要啟發學生注意:a、進位的數字有無寫錯。b、進位的數字要寫到前一位的右下角。C、要小一些。(如果學生寫的不合格,要指出并更正)d、有無加到前一位上去。

  ②師:這個學生錯在哪里?(忘了加上進位1…….)

  ③打“√”或“×”。

  師:認為第2小題第一步對的請舉手?(方法同第小題的第一步)

  ④小結:根據剛才的討論,同學們想一想,相乘時如果各位上滿幾十怎么辦?(幻燈出示:相乘時,個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進幾就在前一位上加幾。)

  (2)討論幾道題的第二步。

  ①師:哪個對呢?為什么?(手指不同答案)

  ②師:這個同學錯在哪里?(忘了加上進位1)

  ③小結:根據剛才的討論,同學們想一想,相乘時如果十位上滿幾十怎么辦?(幻燈出示:相乘時,十位滿幾十,仍向前一位進幾,進幾就在前一位上加幾。)

  (3)師:請同學們看幾道題的最后一步對不對?為什么?(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4)給第二題打“√”或“×”。

  (5)同桌互改。

  講述:a、同學們請把作業本交換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對不對,對的打對號,如錯打錯號。b、全對的請舉手?c、做錯的同學請舉手,錯在哪里?請說一下。

  (6)拓展練習

  數學課本第66頁第3、4題。

  六、全課小結

  小結:同學們,咱們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會做的請舉手,請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學生說對,教師不必重復)

  ①相同數位對齊,先從個位乘起。

  ②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積的末尾和個位對齊。

  ③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積的末尾和十位對齊。

  ④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進幾就要加幾。

  ⑤再把兩次乘法得的積相加。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掌握進位的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在交流中,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并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與活動,增強對數學學習的成功與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筆算

  133945

  ×12×6×5

  指名學生上講臺進行板演,找同學進行檢驗。

  二、自學嘗試小組交流

  1、學生觀察信息窗2情景圖

  師:節日期間,街心花壇裝扮的異常美麗,請仔細觀察畫面,你知道了什么:

  1、“保護環境”花壇每排27盆花,共23排。

  2、“美化家園”花壇每排22盆花,。共28排。

  3、街心噴泉每排有43個噴頭,共32行。……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真了不起!根據這些信息,你能發現哪些數學問題?和你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學生根據信息,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

  “保護環境”花壇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美化環境”花壇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噴泉里一共裝了多少個噴頭?……么?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保護環境花壇一共用多少盆花?你想怎樣做呢?學生自己嘗試列出豎式進行解決,解決好以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自己做題的步驟,同學之間互相進行說一說,找同學到黑板上進行板演并進行講解,下面同學有什么疑問,進行提問,學生進行質疑,同學進行解答。有的同學用了估算的方法。

  三、點撥升華

  教師再進一步指著豎式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1、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尾與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位與第一個因數的十位對齊3、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四、鞏固練習

  1、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每組中的2號同學到小黑板上進行計算,各組的組長進行判斷。統計做對題的人數。

  2、做書上的練習題,自主練習的第3、4、5、題。

  讓每組中的3號同學到黑板上進行展示。集體進行糾正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在計算過程中要怎樣做?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40-41頁。

  教學目標:

  1、 結合計算浪費水的問題,經歷自主嘗試、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 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3、 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水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節水意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 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水和空氣是我們每個人生存的必要條件,誰也離不開它。今天有一位好朋友要和大家見面,你們看它是誰?

  小水滴:大家好,我是你們真誠的朋友小水滴。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中國是水資源緊缺的國家,在全國640個城市中,缺水城市達300多個,其中,有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據醫學專家介紹,一個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會有生命危險。愛護水資源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命。可是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浪費水的現象,同學們,在你周圍有這種不好的現象嗎?學生發言。

  以“小水滴”可愛的形象來引起討論的話題,親切自然生動,學生樂于接受。

  通過小水滴的介紹,引起學生對浪費水現象的思考,為新知的教學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在浪費水的話題上學生可能會提到身邊發生的小事,例如:水籠頭沒有擰緊,總是滴水浪費的現象。老師應適時引入例題。

  學生討論適可而止。

  二、 自主探索 教學新知

  (1) 教學例題

  一個沒有擰緊的水籠頭,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這樣算,2個月要浪費多少千克水?

  (附3、4月份的月歷表)使學生了解“2個月”的含義。

  讓學生自己試著算一算,然后和周圍的`同學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在此學生可能出現的計算方法:

  1、 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千克)

  12×61=732(千克)

  1 2

  ×61

  1 2

  7 2

  7 32

  答:2個月要浪費732千克水。

  學生交流展示個性化的計算方法時,關注用豎式計算方法,并讓學生生討論:這個7是怎樣算出來的?幫助學生掌握進位的方法。

  (2)情感培養 節約用水

  師:同學們,我們平時喝一瓶礦泉水才500克,一個沒有擰緊的水籠頭兩個月要浪費掉732千克水,夠我們一個人喝1000多瓶水了。多可怕的數字啊!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節約用水呢?

  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談一談如何節約用水。

  小水滴發出號召:朋友,讓我們一起節約用水!

  三、 綜合練習 鞏固新知

  讓我們一起到神秘的海洋世界去游覽一番吧!你能解決可愛的小魚背后的題目嗎?

  請選擇題目試一試吧。

  (1)校園小主人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全班交流。

  (2)計算小能手

  學生自己完成,讓學生說一說驗算方法和驗算時出了哪些問題。

  (3)小小超市

  讓學生自己計算、填表,再交流。

  P41頁練習1—3題。

  四、 知識窗

  介紹古人計算乘法時用的一種巧妙方法—格子法。

  這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個性化的計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解除困惑,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探索活動中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

  關注學生豎式計算的方法,通過討論百位上的7是怎樣算出來的,幫助學生掌握進位的方法。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認識水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身邊小事作起增強節水意識。

  通過情境創設,設計三道練習題,了解學生筆算方法的掌握情況。

  在開拓學生思維的同時,培養民族自豪感。

  在此過程中,學生在交流個性化的計算方法時,可能還會出現以下方法:

  1、把兩個月都看作30天。

  30×2=60(天)

  12×60=720(天)720+12=732(天)

  2、把兩個月都看作31天。

  31×2=62(天)

  12×62=744(天)

  744-12=732(天)

  老師應及時鼓勵算法多樣化。當學生用豎式計算時會遇到進位的問題,可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計算,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計算方法。

  在練習“小小超市”一題中,36×31這道題中出現三次進位,老師應重點關注學生的計算過程,并酌情進行點撥引導。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的探究過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養成認真學習、仔細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1、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為什么要進位和要進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課本情境圖,先請同學們觀察,并提問發現了什么?仔細讀題,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春風小學有幾個班?平均每個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師引導學生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37x48

  二、探究新知:

  老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計算方法。

  a、估算:48≈5037≈4050x40=xxxx(盒)

  師:同學們估算得不錯,一頓午餐大約需要xxxx盒酸奶。但實際需要多少盒呢?

  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提問同學們有什么方法可以計算37x48,這時可以提出用豎式進行計算。

  讓同學們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得出37x48的結果嗎?請試著在練習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點分析筆算: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7去乘第一個因數各數位上的數,方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個位上寫6,向十位進5;7再乘第一個因數十位上的4,得28個十,加上個位進上來的5個十,得33個十,所以在十位上寫3,百位上也寫3;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積的末位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列式解答:48x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豎式計算要重點講清楚計算應注意什么。

  1、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數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數,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

  2、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數也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數,積的末位與十位對齊;

  3、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b、討論、交流、匯報各組的算法:豎式計算

  三、自主探究

  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怎樣計算?

  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相同,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分別與第一個乘數相乘時,與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相加時不要忘記加進位的數。

  四、新知鞏固:

  鞏固練習。

  24x4122x7444x5915x2153x27

  在黑板上出示計算卡片,讓學生從中任選一題在練習本上完成筆算,老師把寫的正確的和書寫規范的同學的練習本拿來展示,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后把對應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表揚。

  1、16251824x16x13x17x19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85千米,從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蘋果樹,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蘋果樹?

  五、思維訓練

  1、你能直接寫出得數嗎?

  24x1938x976x9912x1111x4738x21

  2、商店特價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個茶杯和一個茶壺,售價34元,今天工作人員共賣出38套這種茶具,一共買了多少元?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

  3.培養學生書寫工整、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及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練習。

  (全體同學進行口算練習,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請同學說一說,14×2,31×30,214×3的口算過程。重點強調要用第二個因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請同學回憶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再強調說明:在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時,要用第二個因數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根據乘法的意義寫出算式并口算出結果。

  1個24

  2個24

  3個24

  10個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學們想一想:2個24和10個24合起來是幾個24?(12個24)

  根據乘法的意義,12個24寫成乘法算式:24×12。

  揭示新課:兩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投影出示,引導學生看圖片。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樣求?

  以上幾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說明圖意。(每盒彩筆24支,12盒彩色筆共多少支)

  老師提出幾個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

  (這幾個問題,投影出示)

  (1)求12盒彩色筆共多少支,應該怎樣列式?

  (2)講一講24×12的意義。

  (3)從圖中看出12盒彩色筆可以分成幾部分?怎樣求出這兩部分彩色筆的支數?

  (先求2盒的支數,再求出10盒的支數,最后求出12盒一共的支數)

  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2盒的支數

  (2)10盒的支數

  (3)12盒的支數

  這三步是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可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請一名書寫好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在豎式中標明乘的箭頭。

  教師邊重點補充講解邊完善板書:這道題分三步計算,先求2盒的支數,再求10盒的支數,最后把兩部分加起來,得到12盒的支數。

  提問:怎樣把這三步寫在一個豎式里呢?板書:

  教師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紙片蓋住12十位上的“1”,用個位上的“2”依次去乘24的每一位數。

  第二步:揭開十位數字上面的紙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24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個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寫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寫在百位上。)

  第三步;綜合一,二步,把兩部分積相加起來。寫一個完整的豎式。

  在把兩部分積相加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為了簡便,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邊說邊把“0”擦掉。

  小組討論:每個同學都有機會說一說計算的全過程。

  (先用12個位上的2去乘24,得數的末位和個位對齊;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24,得數的末位和十位對齊;最后把48和240加起來。)

  引導學生觀察完整的豎式和分步計算的聯系與區別。強調說明用一個豎式計算比較簡便。

  2.基本練習。

  出示3道用豎式計算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題目,由三個學生分別板演,其余同學寫在練習本上。

  完成后進行集體訂正。

  3.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想一想,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應該怎樣計算呢?

  (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討論一下)

  投影出示:

  兩位數乘兩位數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⑴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的末位和個位對齊;

  ⑵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的末位和十位對齊;

  ⑶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請個人讀、集體讀。

  三、鞏固反饋

  1.計算下面各題。

  要求:

  (1)先說出下面各題的計算步驟,再計算;

  (2)計算后請把兩個因數調換位置再算一遍,看看兩次計算的結果相同嗎?

  43×1231×2326×13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要求:計算后結合每道題具體說一說“為什么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的末位要和十位對齊?

  3.出示課件。

  學校買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價錢是15元。根據左邊的豎式在()里填數。

  通過讀題、審題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總結。

  同學們學習得很好,老師再出一道思考題,用你們今天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

  123×23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04-12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設計07-05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07-04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03-14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04-09

《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范文02-22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教學設計07-03

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08-27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