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08 16:39:1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藝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1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冰糖葫蘆非常感興趣,冰糖葫蘆是大多數幼兒喜歡的一種食物,設計一堂制作冰糖葫蘆的美工活動,使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自然地了解了冰糖葫蘆的特征,掌握了團圓的方法,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力,達到指南中大班幼兒藝術領域要求的“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活動目標:

  1、了解糖葫蘆的特征、形狀,知道糖葫蘆的基本做法。

  2、學習團圓,嘗試用竹簽串起圓球制作糖葫蘆串。

  3、體驗親自制作糖葫蘆的快樂,獲取制作傳統食品的相關經驗。

  活動準備:

  安全剪刀、排筆、竹簽、黑、紅色卡紙、白色顏料、雙面膠、紅色泡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冰糖葫蘆》導入

  出示冰糖葫蘆實物,介紹冰糖葫蘆的特征及做法。

  二、中間部分

  (一)介紹制作材料:泡泡泥、彩紙、雙面膠、竹簽、顏料、排筆

  (二)教師示范制作方法

  1、制作糖葫蘆串

  (1)將紅色泡泡泥團圓;

  (2)將團圓的泡泡泥串在竹簽上,做4—5個。

  2、制作木樁

  (1)取出黃色卡紙,沿長邊對折;

  (2)用剪刀沿不能打開的一邊剪細條,注意不能剪斷;

  (3)在兩頭貼上雙面膠,卷成筒狀。

  3、拼擺造型

  (1)在做好的木樁上下兩端粘好雙面膠;

  (2)取出黑色卡紙,將木樁固定在黑色卡紙上;

  (3)將做好的糖葫蘆串依次插在木樁上,注意錯落有致。

  4、渲染裝飾

  (1)取適量白色顏料用水稀釋;

  (2)用排筆蘸取適量稀釋后的顏料;

  (3)右手握住排筆,在左手上輕輕抖動,將顏料均勻拍灑在作品上。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及時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四)幼兒自評、互評,教師點評

  小結:小朋友們在操作過程中非常有耐心,制作的冰糖葫蘆色彩鮮艷、造型美觀、布局合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

  三、結束部分

  讓我們一起品嘗糖葫蘆的味道,感受一下糖葫蘆酸酸甜甜的味道。

  大班藝術《冰糖葫蘆》活動反思

  每天放學后,總會聽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買糖葫蘆吃。孩子喜歡吃糖葫蘆?在一次晨間談話中,孩子們又談到了糖葫蘆,我隨口問到:“你們吃過什么樣的糖葫蘆?”他們七嘴八舌地講了很多,有的說吃過山楂的;有的說吃過黑棗的`;有的說吃過桔子的,捕捉到孩子的這個興趣點以后,有小朋友就找出了糖葫蘆的實物卡片,有的小朋友干脆做起了“糖葫蘆”的買賣,一邊吆喝,一邊指著某樣東西問“你要不要買呀?”捕捉到幼兒這個興趣點后,于是,這一活動內容便產生了。通過活動使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自然地了解到糖葫蘆球狀的特征,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游戲情境中學習了團圓、分泥、用竹簽串在一起做成糖葫蘆,并固定在木樁上等技能,使幼兒對手工活動產生興趣,并能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并與同伴分享作品。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制作的興趣很高,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幼兒小肌肉正處于發育期間,所以在團圓的過程當中分泥不夠均勻,導致糖葫蘆串不夠美觀。

  2、幼兒使用剪刀不夠熟練,所以在剪木樁時有將紙條剪斷或剪得不夠長的現象。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探索用吹畫的方式大膽的表現顏色夸張和飛起來的發型,初步掌握吸管吹畫的技巧。

  2、感受吹畫中顏料流動、交融產生的樂趣與美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掌握吸管吹畫的技巧。

  難點:用吹畫的方式大膽表現顏色和飛起來的發型。

  活動準備:PPT課件、素描紙、水彩顏料、調色盤、馬克筆、吸管、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PPT呈現圖片,提問:從圖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他們的頭發怎么了?

  2、想一想怎樣讓你的頭發也飛起來?

  二、基本環節。

  1、嘗試讓自己的頭發飛起來。相鄰的小朋友相互觀察,感知頭發飛起來的形態。(通過吹、扇、拉等方式讓頭發飛起來)

  2、吹畫過程展示。

  (1)今天周老師帶給大家用吸管吹畫的'方法讓小人的頭發飛起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吸管是如何讓小人的頭發飛起來的。

  (2)材料展示。

  一起來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材料

  (3)步驟詳解,教師操作演示。

  第一步,用馬克筆在紙中間的位置畫出小人的臉部輪廓(盡量畫的大一些)再簡單的畫出身體。

  第二步,用吸管吸取自己喜歡的顏料,拿平避免顏料倒流。

  注意:在吹的時候吸管的一端對著顏料下方,一端含在嘴里,將吸管傾斜往上吹,直到顏料全部散開。

  從左往右蘸取自己喜歡的顏料往上吹出頭發,這樣上邊的頭發就吹好了。

  第三步,用馬克筆給小人加上簡單的裝飾,讓畫面更加豐滿漂亮一些。

  三、操作環節

  分發材料,四人一組,共用一份顏料,強調規則,幼兒開始自由創作。

  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個別幼兒在吹話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方法,避免顏料污染畫面。

  五、活動延伸。

  現在請你們帶著你們的小人到外邊去給它飛起來的頭發曬曬太陽,補充營養吧。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3

  創新設計說明

  《秧歌十字步》是選自我園園本課程《童眼看世界》第二主題《可愛的家鄉》——“民俗文化”中的內容。《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活動要求幼兒感知秧歌熱鬧、喜慶的特點,并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以及它的種類,用途等。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重點是讓幼兒了解和學習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本次活動通過直觀欣賞和實地練習、課件演示、要領講解、探索練習、榜樣示范等方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動作要領。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較高,每一名幼兒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利用圖示、對比的方法讓幼兒學習十字步,大大減少了幼兒學習中的困惑,做到簡單清楚,一目了然。

  一、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我國漢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綢等起舞,男角動作粗獷有力,女角動作優美利落。主要在春節期間,每年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二是"踢鼓秧歌"的活動期,先由各村鬧"小秧歌"、"小場子"和"對秧歌"活動,大約在正月十五以后,便開始由幾個村聯合鬧"大場子",逐漸形成春節活動的高潮。

  二、幼兒分析

  秧歌舞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典型的民間民俗活動,讓幼兒了解和學習秧歌舞的基本步伐是很有必要的。秧歌步對于成人來說并不難,而幼兒則會在繞來繞去的舞步中亂了陣腳,所以設計簡單易學、直觀的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1、感知秧歌舞熱鬧、喜慶的特點,知道秧歌舞是家鄉的民俗活動。

  2、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合拍地走"秧歌十字步"、

  3、讓幼兒在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基礎上,愉快自由地舞蹈,體驗學習中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掌握“秧歌十字步”動作要領,嘗試運用表演道具和自己的肢體動作隨音樂表演。

  五、活動準備:

  秧歌影像資料、教學課件、十字步圖譜、表演道具、十字圖示若干、紅色、藍色小圓點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進入情景,快樂舞蹈。

  1、欣賞教師表演的秧歌舞,引發學習秧歌舞的興趣。

  【設計意圖】:教師手拿花傘,隨著音樂,跳著熱鬧喜慶的秧

  歌舞進入活動室,可以深深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2、觀看課件,提問交流,初步了解秧歌舞的特點及表演秧歌舞

  用到的道具。

  【設計意圖】:幼兒對于教師關于秧歌枯燥、重復的介紹不感

  興趣,秧歌舞是可以讓幼兒直觀欣賞的畫面,秧歌舞熱鬧喜慶的場面會給幼兒帶來視覺上的沖擊。簡單明了地幫助我們將秧歌舞的普遍性,受歡迎度,以及它熱鬧喜慶的特點呈現在幼兒面前。

  (1)幼兒自由討論、大膽發言。

  師:誰知道我們剛才跳的是什么舞蹈?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樣的舞蹈?

  【設計意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在語言活

  動的學習中,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

  (2)教師播放課件講解:秧歌舞是我們家鄉的民俗活動。每當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常常會在舞臺上、在廣場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里跳起熱鬧、喜慶的秧歌舞,來慶祝我們的節日。

  二、學習秧歌十字步

  觀看課件,了解十字步的動作要領。

  師:你們想不想拿著漂亮的手絹來跳一跳熱鬧、喜慶的秧歌舞呢?要學好秧歌舞,首先要學會一個新本領——十字步。

  2、探索、學習十字步的走法。

  (請幼兒說說,你在圖示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這些圖示的?)

  【設計意圖】:幼兒對于技能技巧性的東西學起來會覺得比較

  枯燥乏味,但是課件、圖譜的設計卻將這一問題簡單化了,課件、圖譜將秧歌十字步的步伐要領簡單明了地展示出來,讓幼兒一目了然。

  3、根據幼兒對圖譜的理解,引出兒歌。

  紅腳丫、藍腳丫,

  十字路口找家家、

  紅交叉,藍交叉,

  紅的橫來藍退下、

  紅腳丫、藍腳丫,

  找到家家笑哈哈、

  【設計意圖】:配有兒歌,充滿趣味的平面演示,使幼兒視聽結

  合地觀察舞步的行走過程,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4、左右腳貼圖示。

  (左腳貼紅色圓點,右腳貼藍色圓點。)

  在課件、圖示、圓點的幫助下,引導、鼓勵幼兒分組嘗試到活動場地后排十字上探索十字步的走法,并請個別幼兒講解、示范,互相學習。

  【設計意圖】:圖譜的.適時介入解決了練習上的困難,并且在十字上用紅色和藍色腳印(與腳上小點顏色一致)標示出左右腳(標記是大班科學活動中已經學過的),用數字標示出步伐的順序,幫助孩子發現、學習、掌握十字步的動作要領。

  5、幼兒分組在十字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三、跟著節拍扭秧歌步。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對幼兒練習秧歌步的又一個難度提高,主要是速度上會比較快一些。

  四、嘗試隨音樂表演秧歌舞。

  1、初次嘗試。

  師:讓我們聽著音樂在十字上跳跳秧歌舞吧!

  【設計意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一個引導者的位置,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在十字步上跳舞的秘密,鼓勵、引導幼兒積極嘗試。

  2、嘗試加上手臂動作隨音樂完整表演秧歌舞。

  【設計意圖】:鼓勵每個幼兒大膽表現,相信在教師多次的鼓勵下幼兒的積極性也隨之增強。

  五、結束活動。

  師:你們跳得真好!讓我們到戶外更大的場地去給其他小朋友表演表演吧!隨音樂跳著秧歌舞到室外繼續表演。

  【設計意圖】:要想學習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礎,同時也是最難掌握的,為了這次活動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學習了很多有經驗老師的做法,力求把難以接受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達到了教學目標。

  活動結束后,我發現孩子們對學習十字步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之前自己所設想的一些突發狀況也沒有發生,我認為活動的成功離不開下面幾個方面:

  1、充分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點。

  2、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3、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

  《秧歌十字步》活動反思要想學習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礎,同時也是最難掌握的,為了這次活動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學習了很多有經驗老師的做法,力求把難以接受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達到了教學目標。活動結束后,我發現孩子們對學習十字步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之前自己所設想的一些突發狀況也沒有發生,我認為活動的成功離不開下面幾個方面:1、充分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點。2、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3、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4

  【教學背景】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以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活動。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潛力,教師就是要把幼兒的這種潛力挖掘出來,而手指畫作為一種裁體,有著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自信與樂觀性格有很大的作用。為此,我設計了大班美術教學活動《有趣的指印畫》。

  【教學目標】

  1、學習在手指印上進行添畫的繪畫技能。

  2、能將壓印的指紋添畫、組合成有趣的圖形,提高手眼協調能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感受手指印畫造型樂趣,激發繪畫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手指印畫的方法和進行巧妙地添加。

  難點:嘗試運用添加線條的手指印組合新的畫面。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講練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頻軟件

  【教學過程】:

  ㈠、欣賞導入:

  出示手指畫:小朋友們,這些畫上有什么?有哪些動物呢?你覺得這些畫漂亮嗎?你想知道這些畫是怎么來的嗎?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趣的手指畫。

  ㈡、認識手指、指紋

  1、出示手指圖片,認識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2、認識指紋

  ㈢、出示指印畫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1、白紙、

  2、顏料、

  3、勾線筆、

  4、顏料盤。

  ㈣、制作方法。

  1、看視頻,學習毛毛蟲的制作方法。

  2、小朋友們,伸出你們的無名指,蘸取綠色的顏料按一按、點一點,用做毛毛蟲的身體。然后伸出你們的中指,蘸取藍色的顏料,挨著剛剛印出來的指紋印再點一下,最后,用食指蘸取紫色的顏料再按一下。毛毛蟲的身體是不是比較長呀,那我們可以多按幾個指紋印,當作毛毛蟲的身體。按的時候要一個挨著一個,力氣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不然指紋會看不清楚的。最后,我們用大拇指蘸取黃色顏料按一下,毛毛蟲的頭部也完成了。

  3、進行勾線。拿出勾線筆,先畫出毛毛蟲的觸角,然后畫出毛毛蟲的彎彎的眼睛和嘴巴,最后畫出毛毛蟲紅紅的臉。

  ㈤、小結歸納手指畫畫法

  1、用同一個手指,只要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力度,就能印出不同形狀的指印,畫出不同的畫。

  2、作畫時小心衣服。

  3、完成畫后要洗手。

  ㈥、幼兒自主創作

  小朋友們,學到了這里是不是對手指畫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呢?希望大家能在課后多加練習,相信你會把手指畫畫的更漂亮的。今天的課就到這里,謝謝!

  教學活動反思

  《有趣的手指畫》一課當中的一些體會: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的教學應著眼于童心的釋放,鼓勵幼兒好奇心的張揚。根據大班年齡特點,我這節課上的是“指紋畫”。首先,我收集制作了很多有趣的手指印畫,請幼兒先欣賞手指印畫,說說畫面上有什么。而且,把這些手指畫串聯起來以后,仿佛一個“指紋王國”,幼兒在這個王國里學畫手指畫,有趣又長見識!然后,我又出示了手指圖片和指紋圖片,讓幼兒認識手指和指紋。通過這一環節的活動,幼兒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充滿了好奇,今天我們到底要用手做什么呢?繪畫創作目的也就達到了。

  在課前,我對教材做了一個系統地了解,制作了一個較完善的課件,并加入了聲音和視頻。以供幼兒觀看,引導幼兒邊聽、邊看、邊思考,通過多種感官擴大知識面。在環節“試一試”中,我讓幼兒觀看視頻,主要講解了毛毛蟲的印法,講解了手指怎么作畫。并且,叮囑孩子注意不要把衣服弄臟了,完成手指畫要記得洗手。不足點在于,視頻示范案例有點少,應該多加些手指畫示范作品,在指導幼兒印畫技巧時要更加清晰地教授,讓幼兒能夠更加了解手指畫的畫法。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5

  活動背景:

  周末在家看了一個綜藝節目是《爸爸回來啦》,看到節目里李小鵬和女兒奧利給鵝蛋做彩繪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媽媽,彩繪出來非常好看,我想我們學校每周孩子們加餐還有午飯的時候都有雞蛋,那些蛋殼就直接扔掉了多可惜,如果利用廢棄蛋殼給幼兒上一節美術活動課不是很好嗎。《綱要》中美術內容和要求就有一條是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蛋殼是我們身邊天天可見的東西,是我們生活中所丟棄的廢棄物,幼兒對此非常熟悉,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做出漂亮的蛋殼彩繪,知道蛋殼可變廢為寶,這也可以對幼兒起到很好的環保教育作用。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彩繪雞蛋的方法,引導幼兒設計制作自己獨特的彩繪蛋殼作品,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和顏色設計搭配能力。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體驗能夠利用生活中廢舊材料變廢為寶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整個雞蛋殼若干、彩筆、剪刀、雙面膠、各色卡紙。

  3、教師自制彩繪蛋殼和大禮物箱子。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蛋殼的由來。

  1、觀看課件。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來了一位好朋友,你想看看它是誰嗎?(播放課件可愛的小雞畫面)

  提問:剛才你們看到的是老師請來的哪一個好朋友?那你知道它是出生的時候是從哪里出來的嗎?

  2、繼續引入。

  師:你們看小雞寶寶手里拿的是什么東西?(播放小雞手捧一個禮物盒子圖片,讓幼兒觀看課件并猜想能是什么禮物呢。)

  通過課件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并且自然引出蛋殼。

  活動二:參觀彩繪蛋殼作品。

  1、呈現大禮物盒。

  師:你們看老師去了小雞寶寶家把他們做的禮物都裝到這個大禮物盒里,特地拿來給你們看看好不好。

  2、幼兒參觀彩繪蛋殼。

  師:那老師把大的禮物盒打開拿出小禮物,給你們看看雞寶寶給媽媽做的禮物。(便于幼兒觀看,把彩繪蛋殼放在前面一個高的'桌子,讓幼兒圍著桌子自由觀看。在幼兒觀看的過程讓幼兒想想這是什么做出來的,怎樣做的。)

  3、觀看感想。

  師:你們現在都看到了雞寶寶給媽媽做的禮物,你們覺得漂亮嗎?你們看出來禮物是什么做的嗎?

  《綱要》指出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所以彩繪蛋殼采用故事禮物引入能給他們創造自由表達和表現機會。

  總結:彩繪,直接用色彩在蛋殼表面畫上美麗的圖案

  活動三:彩繪蛋殼。

  師:小朋友們看完小雞寶寶做給媽媽的禮物,漂不漂亮,那你們想不想給媽媽做一個這樣的禮物,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老師已經給你們提供彩筆,和蛋殼,我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自己對顏色喜好給蛋殼涂上你喜歡的圖形和顏色好嗎?老師在這邊用卡紙幫你們做展示臺,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好嗎?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能充分發揮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四:作品展示與評價。

  師:我們小朋友都做好了自己的作品,我們把禮物放到展示臺讓大家一起觀賞。

  師:我想問大家,你們喜歡哪一個小朋友作品為什么?

  師:我想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彩繪蛋殼內容有什么意義。你為什么要把它彩繪成這樣?(通過自己動手彩繪蛋殼,不僅培養他們動手和欣賞能力,讓他們在勞動合作中體驗為媽媽做禮物的快樂。)

  師:那老師也把你們的禮物放大大禮物盒里,放學的時候把你的禮物帶回家送給媽媽好不好,你還可以回家教爸爸媽媽他們一起做。

  活動五:活動延伸。

  拓展幼兒進行廢舊材料利用的生活知識,并日后開展親子廢舊材料利用比賽活動。

  四、活動反思:

  《彩繪蛋殼》這節美術活動以雞寶寶給媽媽做的禮物貫穿整個活動,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不僅讓他們體驗變廢為寶的快樂,而且充分發揮他們想象力,創造力和激發他們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讓他們分享自己創造的快樂。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很高,而且做的作品也非常好看,整體效果不錯。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

  2、利用樹葉、花朵等自然材料與黏土對安康漢江石進行裝飾,制作石頭娃娃。

  3、體驗動手創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欣賞感受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

  活動難點

  利用樹葉、花朵等自然材料與黏土對安康漢江石進行裝飾,制作石頭娃娃。

  活動準備

  1、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

  2、直徑為10cm左右的漢江石若干、各色黏土、樹葉、野花

  3、歡快的背景音樂、ppt課件、視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收到了一封邀請函,邀請我們去做化妝師。小朋友猜一猜,我們今天要給誰化妝?(PPT)

  師:對了,石頭。安康的漢江河有很多的石頭,雖然每一個石頭的形狀和顏色都不一樣,但是都很漂亮,人們都親切的喊它們漢江石。漢江水把它們洗刷的干干凈凈,它們就在河灘上曬著暖暖的太陽。有一天,來了一群小朋友,她們把石頭帶回了家。猜一猜,漢江石和小朋友之間會發生什么事?

  2、幼兒自由猜測,激發興趣。

  二、基本部分

  1、PPT展示變身后的漢江石——各種造型的石頭娃娃,幼兒欣賞與感受。

  師:那讓我們來問問漢江石吧!(PPT介紹帶配音)

  師: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視頻播放,引導幼兒觀察制作石頭娃娃需要的材料與方法。

  師:看一看,小朋友給漢江石化妝用到了哪些材料?讓我們看看化妝師怎么做的石頭娃娃。

  3、強調制作要點,幼兒分組制作石頭娃娃。(背景音樂)

  師:孩子們,你想給漢江石化個什么樣的妝呢?讓我們一起動手操作起來吧!

  三、結束部分

  1、互相欣賞石頭娃娃,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

  師小結:每個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學會了為漢江石化妝,在美工區我們還有更多的材料,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還能為誰化妝吧!

  大班藝術《石頭娃娃》微課反思

  美術創作來源于生活,作品表現的是生活的內容。安康的漢江河邊有很多漂亮的石頭,我常常聽幼兒說去河邊玩,撿石頭,打水漂。由此,我想孩子們這么喜歡石頭,那為什么不用漢江石作為我們創作的素材呢,看著身邊常見的事物因為自己的創意而有了不一樣的形象是不是更能激起幼兒動手動腦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指南》中關于美術有這樣兩條目標:

  一、感受與欣賞;

  二、創作與表達。

  在確定活動重難點上,我將感受欣賞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作為重點,嘗試利用粘土和自然材料進行創作表達作為難。為了實現重點,突破難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再通過猜想、驗證展示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激發幼兒積極討論、自主探索的欲望。通過想象和交流,直觀的視頻展示,幼兒會發現,原來還可以把漢江石打扮的這么不一樣,潛移默化學會為石頭化妝的方法。作為藝術領域中的美術教育活動,倡導的是自由表達、個性展示。因此在欣賞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時,我展示的也是來源于其他孩子的手工作品,更貼合幼兒審美。

  實踐操作時,我發現每個幼兒的想法與創造都不一樣,根據小孩子的創作情況,關注個別差異,當幼兒遇到麻煩,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擾時,應該適時提供可靠的支架,讓幼兒獲得恰當的幫助。這樣有助于幼兒獲得相關的經驗,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提升美術創造力。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和審美感受是我需要時刻注意的,也要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評價幼兒美術活動時,不應過分強調最終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點放在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看到小孩子情感和表現上的差異,以積極評價為主,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達。讓每個小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臺上,讓人人都有成就感,從而不斷激發小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這種個性化的注重主體參與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小孩子學會自尊和尊重別人。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7

  一、活動設計背景:

  由于大班幼兒比較好動且動手能力強。為了讓幼兒能體驗到動手的快樂,并能理解勞動的辛苦、偉大。特別是對父母的付出的體會。由于我園幼兒絕大部分都是農村孩子,且父母又大多不在身邊。讓她們能體會活動意境。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主要是讓幼兒養成知恩、感恩得的優秀品質。

  二、活動目標

  1、感受花朵的形狀、色彩,學習剪、卷、壓、貼等多種手工制作方法。

  2、大膽剪貼、體驗剪貼的樂趣,培養幼兒的色彩搭配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創造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卡紙卷、壓、貼的手工制作方法和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活動準備

  1、剪刀、鉛筆、圓形模具、膠水、彩色卡紙若干。

  2、教師制作的紙花一朵。

  五、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已經做好的花朵,提問引發幼兒興趣:“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花嗎?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花)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做出來的嗎?”

  2、教師用現場制作立體花朵,一邊做一邊講解制作的`步驟和方法。

  3、請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花朵。教師分別給予指導。幼兒學會制作以后,鼓勵幼兒用其他顏色的卡紙制作。

  4、制作完畢,幼兒用制作的花朵裝飾自己的教室、走廊,讓冬天幼兒園里“花兒朵朵開”。請幼兒回家后也自己做花送給天天為自己成長默默付出的親人看,裝飾自己的家。

  《花兒朵朵開》教學反思幼兒的認知過程已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為主導形式,并逐漸開始帶有一定的自覺性,微課以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方式展開教學,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濃厚的興趣,并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無論幼兒還是在家中,無論有沒有老師、家長的陪伴,幼兒都能通過觀看微課的視頻,進行自主性學習。我希望微課制作能夠在幼兒教育中普及。

  這是我錄制的一節手工制作微課,雖然是短短幾分鐘,但是花朵的制作過程已經全部呈現,在實際嘗試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如我一再強調的一定要把卡紙卷號好后再涂膠水,有些小朋友還是亂卷,又如個別孩子社會交往能力不是很好,顯得拘束,出現了不肯動手等現象,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打算通過個別談話、老師在旁給予其安全感等手段解決其問題,也相信一回生,兩回熟,多次以后這樣的情況會隨之減少;另外,在顏色的選擇上,教師應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些建議。因此在對我班孩子進行‘教學’時還是應該考慮的再周詳些。雖然是剛開始嘗試但是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學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同時也激起孩子做紙花的興趣。當然,在活動中還會存在其他的問題。但我們相信一邊實踐,想辦法會把問題解決好的,也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在手工制作中找到快樂的!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感受用水彩顏料作畫的樂趣。

  2、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顏料暈染出美麗的星空。

  活動重點:

  感受用水彩顏料作畫的樂趣。

  活動難點:

  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顏料暈染出美麗的星空。

  活動準備:

  創作背景音樂、星空圖片、濕水彩作品圖、水彩顏料、調色盤、排刷、水

  活動過程

  一、欣賞星空畫展進行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出示星空圖片。

  師:美麗的星空,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

  二、觀察水彩星空圖,感受水彩暈染之美

  出示水彩星空圖。

  師:仔細觀察圖片,這和我們平常創作的水粉畫有什么不一樣?(濕/干)

  師:這是美麗的星空水彩畫。你們都看到了哪些顏色?

  師:你們知道水彩顏料和水在一起,會有什么變化嗎?

  三、介紹材料,激發幼兒創作自己的水彩星空

  師:快來看看,我們都用到了哪些材料?(水、水彩顏料、水彩紙、排刷)讓我們利用這些材料,創作一幅美麗的水彩星空圖吧。

  四、幼兒創作,教師跟進指導

  播放音樂,幼兒創作。

  五、欣賞作品并進行評價

  第一層評價:針對水彩顏色的疊加暈染,讓小朋友分享創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層評價:讓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通過語言講述,表達對《星空》的無限憧憬與向往,表現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所思所想。

  課后反思

  一、選材緣起我們每個人對于星空,都有無盡的想象和興趣。特別是3—6歲的幼兒。基于他們的興趣,我們開展了濕水彩《星空》這個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可以用色彩和線條表現出想畫的人或者事物”。本次活動的核心經驗,我們聚焦幼兒對色彩的感知。濕水彩有得天獨厚的暈染之美,在表現星空這樣一個唯美的主題上,它有著獨特的`效果。

  二、活動簡述濕水彩畫不同于其他作品類型,它是孩子們通過探究水與水彩顏料的融合、多種水彩顏料之間的融合,從而感受色彩的動態變化美。為了讓課程豐實、有趣,在活動開篇,我們創設了“星空”主題畫展吸引幼兒,讓幼兒通過看畫展,了解水彩畫的創作效果,感受星空的靜謐和美麗,進而想要積極嘗試和體驗。在活動中,我們又創設問題情境,通過“顏色沒有暈染開”,讓孩子了解用排刷完全浸濕水彩紙,是創作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主發現,主動提出,經由老師的幫助,自己的后期嘗試,作品成功完成了顏色的暈染。這個過程,孩子們自己感悟到,濕水彩畫的關鍵是需要用排刷完全浸濕水彩紙,再通過色彩的深淺來表達內容。創作的過程中,孩子感受了濕水彩畫的美,也在色彩的幻化中使得自己的靈感自由飛翔。

  三、作品評價大班幼兒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能夠通過語言表征自己的作品形式和內容。因此,在評價中,我們通過兩個層次進行評價。第一層,是針對水彩顏色的疊加暈染,讓小朋友分享創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層,是讓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通過語言講述,表達對《星空》的無限憧憬與向往,表現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所思所想。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9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小熊的基本形態,培養立體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積極參與制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1、泡泡泥(棕色、黑色、白色)2、背景音樂:《王老先生有塊地》 3、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哈嘍!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小芳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泡泡泥吧,看看今天我們要捏的就是這只超可愛的小熊,這只可愛的小熊的做法非常簡單,只要用到三種顏色的泡泡泥(黑色、棕色、白色),現在就和老師一起來捏這只可愛的小熊吧!

  二、新授:

  第一步:

  1、取棕色泡泡泥(量根據自己要做的小熊大小來定)反復揉搓,搓圓作為熊的頭部;

  2、取兩份少量棕色泡泡泥搓圓壓扁作為小熊的耳朵;

  3、取少量黑色泡泡泥倆等分搓圓壓扁作為小熊眼睛;

  4、取白色泡泡泥搓成棒球形壓扁,放置眼睛下方;

  5、取黑色泡泡泥少量搓圓作為小熊鼻子;

  6、然后取少量黑色泡泡泥搓條狀,放置小熊胡須。

  第二步:

  1、取略多于頭部的棕色泡泡泥搓橢圓作為小熊的身體;

  2、取四等分棕色泡泡泥搓成水滴狀作為小熊胳膊和腿,其中胳膊略細一點;

  3、取少量棕色泡泡泥搓圓放置小熊尾部;

  4、稍作調整,大功告成,有沒有很可愛?

  活動延伸

  送小熊回家

  活動反思:

  近段時間,孩子們對泥工特別感興趣,一有機會便將泥工的工具抱在手中愛不釋手。今天,在孩子們的期待聲中,泥工活動終于要開展了,看他們興奮的勁兒,好象從沒玩過橡皮泥似的。在我講解的過程中,已經有好幾個幼兒在位子上躍躍欲試了。好不容易聽我講完了,全班孩子幾乎同一時間拿起橡皮泥就捏。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老師喜歡學生踩著他的腳步向前,若有不同意見和想法就一干子打散,以致我們都不敢有特別的想法,墨守成規、思維束縛。

  不管是什么樣的答案,都不是我開展這個活動的目的。只要孩子喜歡參與,并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信心,愿意將自己最好的寶貝展示在其他人面前這就夠了。

  孩子是活生生的個體的人,他不是一樣東西,不需要用一個模子來刻畫他的人生。學前期的孩子是最天真、童趣的',他們有著各種有趣奇妙的想法,我們老師要做的不是統一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好好好護他們的奇思妙想,肯定他們與眾不同的想法與看法。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兒童,不要用同一種目標去規定所有的兒童,請還給孩子一個自由廣闊的天空!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10

  設計意圖

  臨近感恩節,迎合我園感恩父母的主題活動,以此為契機,老師分步驟操作與講解,教會孩子用卡紙制作立體火雞賀卡,并把賀卡送給自己要感恩的人。

  所以在感恩節前夕設計了《火雞賀卡的制作》創意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簡單的方法進行賀卡制作,在賀卡上表達自己的對色色媽媽的愛意和感謝。

  2、通過本次的活動,培養幼兒從小就要有一顆感思的心,要一直心存感謝。

  活動準備

  彩色有花紋和無花紋卡紙、白色卡紙、膠水、水彩筆、剪刀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首先做好的火雞賀卡,引導幼兒觀察。

  小朋友們,再過幾天就是感恩節了,我們和其他的小伙伴都開開心心、友相親相愛的坐在一起,就像是一個幸福的大家庭。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款好看的賀卡,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

  2、老師引導幼兒實踐、

  (1)老師引導幼兒認識所用材料,提醒幼兒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

  (2)老師按步驟操作,幼兒與老師同進行,老師邊操作邊提醒。

  ①拿出彩色有花紋的卡制作底板。

  ②將紅色、橘色、黃色卡紙剪成長條。

  ③把紙條對握按弧形分三層粘貼在有花紋的卡紙上。

  ④用褐色彩筆在白紙上畫火雞身體并涂色。

  ⑤把火雞身體粘貼在最中間,漂亮的火雞賀卡就完成了。

  (3)集體展示。

  小結

  自己制作的火雞賀卡是滿載著祝福和感恩的,我們回家之后要把這份特殊的禮物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是無私無止境的',我們也要心懷感恩和感謝,用更多的愛去愛他們……

  活動反思

  小時候聽老師說:“多動手則心靈手巧”,這話一點都不錯。多動手可以直接促進視覺、觸覺、動覺及感知覺的發展和相互間的協調。能有效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的發展,開發右腦智力潛能,促進左右腦均衡發展。通過一年多的手工活動教學實踐讓我更進一步的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小班幼兒剛開始學習粘、折、剪、畫時,難免做得不好或不完善,到了中、大班孩子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在活動中老師的講解和引導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給幼兒講解語言描述要準確,簡短,易于幼兒理解。而更重要的是應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不能因為他們慢幫做或替做。最好從一開始就教會幼兒正確的操作方法,讓幼兒自己動手,不管做的好否,只要動手做了就是好的。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力爭做到選材合理、準備充分、明確目標。認真做好講解和耐心指導工作,給孩子們適當的幫助和引導。多讓孩子自己動手。盡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快樂的同時動手操作能力能得到鍛煉和提高,讓一雙雙小手變得靈巧起來。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11

  活動生成

  我所在幼兒園實施的“滲透式領域課程”中,美術教育教學內容里,名畫欣賞占有很重要的比例,《盲女》就是其中的欣賞內容之一。此畫是英國畫家約翰·埃弗雷特·密萊(1829—1896)所作。這是一幅表現鄉村現實生活的油畫。密萊運用古典畫法,一絲不茍地刻畫出一對流浪兒在雨過天晴后的神態:盲女聆聽著小伙伴對大自然的描述。我所帶班級中的孩子,以前美術活動中名畫欣賞接觸不多,而且作為老師的我,這方面的知識也有限。名畫欣賞應該從哪一點入手?如何讓幼兒感受名畫的獨特魅力?目標又怎樣定位及落實?這些都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希望借此次欣賞活動,探討如何引導孩子欣賞名畫?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并希望通過這樣的探討活動,提升孩子和老師對名畫的鑒賞能力,幫助孩子和老師提高審美能力。

  活動目標

  1.欣賞名畫《盲女》,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的沉靜的自然之美。

  2.在由音樂與環境烘托出的藝術氛圍中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經歷與人物的{情感。

  3.能對盲女的境遇產生同情,愿意給予生活中的盲人關心與幫助。

  活動準備

  1.柔美的音樂一段——班得瑞的《迷霧森林》,眼罩人手一份。

  2.操作紙,各色彩紙,剪刀,膠水。

  3.教學圖片:《盲女》

  4.幼兒戴著眼罩做一些日常活動,感受盲人的生活。

  活動過程

  一、幼兒用眼罩蒙住眼睛,體驗黑暗中的感受。

  師:眼睛看不見,會有什么不方便?心里是什么樣的感覺?

  放班得瑞的音樂《迷霧森林》。幼兒聽音樂,用心感受大自然發出的美妙聲音,體驗只用耳朵去聆聽的那一份寧靜。

  師:你聽到了什么?這音樂帶你到一個什么地方?

  (分析:讓幼兒親自體驗看不見感受,用心體驗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帶幼兒進入濃濃的藝術氛固之中。)

  二、出示《盲女》圖,師幼一起欣賞。

  1.啟發幼兒觀察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地上有什么?遠處有什么?你還看到了什么?

  2.與幼兒討論畫面中人物的關系。

  師:畫面上的人是誰?她們兩個坐在這里干什么?他們為什么來到這里?

  3.幫助幼兒觀察人物的表情,用心體驗盲女的感受。

  師:看看她們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樣呢?盲人姐姐能感受到周圍美麗的景色嗎?從哪里看出來的?你對這幅畫有什么感受?

  4.與幼兒一起感受整幅畫面的色彩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

  師:請你告訴盲人姐姐,在她的周圍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是什么顏色的?

  5.鼓勵幼兒給畫面起名字。

  師:你喜歡這幅畫面嗎?請你為它個名字。

  (老師和幼兒一起觀察畫面內容,體會畫面所表達的意境,理解畫面所反映的內涵。老師和孩子一樣是觀察者、聆聽者、學習者,共同理解和體驗畫面帶給人的心靈感受。通過給畫取名字,促使孩子對整幅畫面有個全面的概括,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三、引導幼兒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1.師:請你來學學畫面上的盲人姐姐,用耳朵聆聽大自然發出的聲音,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2.請幼兒帶上眼罩,聽著音樂,靜靜地聽老師講述畫面中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作品的意境和人物感情。

  師:親愛的盲姑娘,輕輕地來到這里,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覺到柔軟的小草了嗎?用你的鼻子去聞一聞,你聞到清新的空氣了嗎?你聞到花香了嗎?用你的耳朵去聽一聽,你聽到小鳥的歌唱了嗎?你聽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聲音了嗎?你聽到……還有,我要告訴你,天空很藍,藍藍的.天空下還有一道明亮耀眼的彩虹,柔嫩濕潤的青草在微風吹動下閃著燦爛的陽光,盲姑娘仰起的臉上發出紅潤的光,她是那樣的平靜,……(老師可以根據當時幼兒的回答自由創編)。

  (分析:讓幼兒學做盲人姐姐聽老師的描述,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畫面的內涵,對畫面有一個整體的理解,充分感受畫面的優美意境。天籟般的音樂、輕柔的語調、優美的詞語表達、濃濃的藝術氛圍……這些對孩子和老師無疑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四、創設游戲《穿過樹林》,激發幼兒給予“盲人”幫助和關心的愿望。

  1.師幼商量創設樹林場景(用小椅子擺成樹木叢林)。

  2.幼兒自由兩兩結伴,幫助“盲人”同伴穿過樹林。

  3.自由結伴的幼兒交換角色各穿過樹林一次。

  4、游戲過程中,音樂始終圍繞畫面呈現,老師去聆聽孩子在幫助“盲人”穿過森林時低聲的提示語。(例如:“小心。這里有小河!”“注意,別踩著小花!”等等。)

  (分析:游戲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永遠不變的主旋律,更是孩子喜愛的學習形式。美術欣賞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孩子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但這次活動,通過對名畫的理解和欣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關心、愛護、幫助殘疾人的美好情感。活動中的“穿過樹林”游戲,從畫面走向“生活”,從抽象到具體,又以孩子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出現,使幼兒知道生活中應該主動關心盲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用心去創作一幅自然美景。

  2.在晴朗的日子里組織幼兒去安靜又美麗的自然界中寫生。

  活動后反思

  可取之處

  1.精心選擇的樂曲增加了本次欣賞活動的藝術氛圍。

  我精心選擇了班得瑞優美寧靜的樂曲《迷霧森林》。一開始,孩子們蒙著眼睛,輕柔優美的音樂似乎把他們帶入了神秘的森林里,那里有花有草,有潺潺流水,有唧唧鳥鳴,孩子們只用耳朵去靜靜傾聽,細細感受。這樣的藝術氛圍,為第二步驟的名畫欣賞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在活動的主要部分——欣賞部分和活動的結束部分——游戲部分,這段優美純靜的音樂都烘托出一個濃濃的藝術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孩子們的想象似一只只隨風起舞的風箏,自由飛舞,充分體會、理解、感受這幅名畫。

  2.游戲在欣賞活動中靈活運用。

  整個活動,有幼兒蒙眼睛的體驗,有開放式地探討畫面,有夢幻般的敘述,有

  體驗盲人活動的游戲……游戲在活動中的靈活運用,使得感受作品變為真實的生活

  體驗,跳出了單純為了欣賞而欣賞的模式。

  不足之處

  1.作為藝術活動,太注重了藝術氛圍的創設,而忽略了對孩子語言的引導。孩子由于年齡小,語言不連貫,常使用單個的詞,或者非常簡短的句子。在孩子欣賞、敘述畫面的時候,注重了使用優美的詞句,忽略了語言表達的完整性,這是要特別改進的地方。應該將語言和其他各領域目標恰當地滲透進來。

  2.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對游戲這一教學手段的運用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例如,畫家突出的是姐妹倆的流浪生活和周圍美麗景色的對比,突出盲女向往光明的平和心態,讓人們對盲姑娘產生深切的同情。但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孩子似乎覺得蒙著眼睛做盲人很好玩,帶著好玩的心態去體驗,沒有真正感受到盲人的無奈心情。這是本次活動的遺憾之處。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12

  設計意圖

  藝術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審美情感的培養的自我表達與創造的滿足。此次的手指活動作為藝術領域中美術活動的一種創作方式,需要幼兒大膽地想象,創造性地用指紋印畫、添畫來完成。大班幼兒的想象繪畫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他們喜歡自己來創作畫面,并運用多種表現形式來表現自己對美的感受。在指紋畫活動中,教師針對幼兒的能力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使幼兒體驗創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學會指紋印畫,并嘗試添畫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膽想象,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指紋的造型畫。

  3、樂于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畫紙,印泥(水彩顏料),記號筆,調色盤,反穿衣等。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并說一說你們都看到了些什么?發現圖片中都有哪些小動物?請幼兒猜一猜這些畫到底是用什么畫出來的呢?

  二、老師引導幼兒掌握繪畫的方法。

  1、老師:咦,小朋友一定想不到,這些美麗的作品是用我們的手指畫出來的吧?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用手指作畫!

  2、認識手指印畫需要的材料。(白紙、水彩顏料、記號筆、調色盤、反穿衣等)

  欣賞視頻:手印畫的制作過程

  三、老師出示范畫,讓幼兒欣賞。

  老師:這幅畫是畫的是什么?邊欣賞范畫邊說明手指印畫的注意事項!

  四、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大膽進行指紋添畫活動,教師在活動中觀察幼兒,及時給予適宜的指導幫助。

  1、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來畫一幅指紋畫,你想畫什么?引導幼兒與同伴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幼兒獨立進行指紋添畫活動,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幫助。

  3、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及時評價幼兒的作品,給予積極的鼓勵。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的定位為:

  1、能學會指紋印畫,并嘗試添畫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膽想象,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指紋的造型畫。

  3、樂于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開展的過程跟設計時有一定的出入,活動中的操作環節,我沒有請幼兒進行分組操作,而是請幼兒逐一在老師的引導下來嘗試印畫,通過手把手的逐一指導來鞏固印畫中卷衣袖、蘸顏料、抖顏料以及印畫的技巧。

  雖然存在著一個幼兒在操作,其余幼兒在觀看的現象,也少了幼兒自主探索、發現的`樂趣,但是我想對于初次接觸此類活動的幼兒來說,養成良好的操作常規要比單純的掌握手印畫的技巧來得重要。從活動效果來看,今天的活動中,他們不但掌握了手印畫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玩色游戲的規則,這就為以后的玩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活動中,幼兒還合作完成了手印畫“大樹”,樹上每增加一個手印,孩子們便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最后我們一起將大樹貼上主題墻,孩子們站在樹下,找找“我的手、你的手”,感嘆手印畫的神奇的同時,也充分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當然,活動中還有較多不足,如:當孩子印畫出不同形狀的手印時,作為老師還可以用語言引導來提示幼兒大膽地進行想象,如:“哇,這個手掌真像一棵大樹的樹枝!”“這個手掌像什么?”并可嘗試根據幼兒的想象進行添畫,相信這樣更能激發幼兒對于玩色活動的興趣,能讓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獲得更多元的發展。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蛋糕制作的步驟;

  2、讓幼兒體驗制作過程;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太空泥制作工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問好

  2、談話導入:師:小朋友們喜歡吃蛋糕嗎?你們會做嗎?今天咱們一起學習制作蛋糕,好不好?

  二、基礎部分

  1準備好蛋糕的底部,用工具刻出一圈凹槽。

  2、把皮泥用手掌揉成圓球,再用手掌按壓成厚餅狀,放置在蛋糕的底部之上。

  3、選出自己喜歡的顏色揉圓按壓成薄餅狀貼在上面做奶油層。

  4、進行小豬蛋糕的主題制作“小豬”選擇位置將做好的小豬放置在上面。

  5、下來進行最后的裝飾部分:用圓球、長條和喜歡的水果(草莓)裝飾剩余的部分,讓你的蛋糕看上去更豐富、更精美。

  三、結束部分

  1、相互欣賞做好的蛋糕。

  2、教師總結。

  四、活動反思:

  1、在以后的.活動中可以采用多名幼兒合作完成的方法,作品效果會更好。

  2、思考的時間,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會更精美。

  3、列在桌子上,同伴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更容易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學習指導:

  通過課件的展示,結合講解與示范,為學生在學習歌曲《梨園英秀》的第二部分內容提供一定的幫助,克服節奏上存在的難題。

  配套資料:

  課件、小豬蛋糕

  制作技術介紹:

  首先本人對制作《小豬蛋糕》教學環節采用了直觀的教學方法,根據這一設計流程,利用PowerPoint軟件制定了相應的PPT教學課件。由于教學配套CD中的音樂不能直接插入到PPT中,所以我采用了手機錄音CD音樂的方式,再通過格式工廠將錄音轉換為mp3格式,最終插入到PPT課件中。最后打開網絡下載的“超級錄屏”軟件,播放之前做好的PPT課件,并加以個人解說,通過“全屏錄制”的方式,將課件內容和解說詞很好地結合到一起,錄制成此視屏。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14

  設計意圖

  幼兒園美術欣賞是幼兒形成美術素養的重要基礎和載體。由于教師自身審美水平、欣賞能力、理論知識的限制,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仍普遍以繪畫、手工為主。美術欣賞活動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其中,名畫欣賞作為欣賞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是一個“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征”、“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

  《指南》藝術領域也從感受和欣賞、表現與創造兩個方面,強調讓幼兒學會發現和感受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讓幼兒欣賞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

  因此,我將美術欣賞活動逐步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讓美術教育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多彩。通過美術欣賞活動,“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和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賞能力,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活動目標

  1、欣賞蒙德里安《紅黃藍構成》系列作品,觀察其中的線條和色塊,領略格子畫的特點及其含義。

  2、能運用格子畫的特點,嘗試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以手工、繪畫等多種方式進行美術創作活動,加深對蒙德里安作品風格的感受和體驗。

  3、樂意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創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感知作品的用色風格和構圖特點。

  活動準備

  1、PPT:蒙德里安《紅黃藍構成》代表作品。

  2、視頻剪輯:作品欣賞——生活中的蒙德里安。

  3、取材于周邊日常用品,材質不同的手工材料若干。

  4、4、剪刀、顏料、筆刷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作品,感受作品的色彩和構圖的特點。

  1、游戲導入,說說生活中帶格子元素的物品。

  2、欣賞蒙德里安作品與眾不同的格子畫,感受其色彩和構圖風格。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走進特別的格子世界,看到這些畫,你想到了什么?

  (教師開放性的提問是幼兒與作品之間進行對話的橋梁之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成為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手段。問題的提出觸動了孩子的.話匣子,根據生活經驗爭先恐后說出了自己想法)

  3、引導幼兒進一步細致觀察,了解其顏色、圖形的特點。

  師:仔細觀察,這些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師:他們使用了哪些相同的顏色?

  (引導幼兒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用色風格和特點)

  師:這些紅、黃、藍色塊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師:除了這些色塊,你還看到畫面中有什么?

  師:仔細觀察這些線條是有變化的,哪里不同?

  師:畫上所有的黑線條都是什么線?

  (這是重難點。幼兒在自主欣賞是容易易被色塊吸引而忽略線條的特點。讓幼兒伸出小手,比劃畫面中的線條畫一畫,感受水平橫線和垂直豎線的特點對蒙德里安作品構圖能準確體驗、表達。)

  4、欣賞蒙德里安《紅黃藍構成》系列作品,加深對蒙德里安作品用色風格和構圖的理解。

  師:不僅是這幾幅作品,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也都呈現出這種風格。

  (通過欣賞畫家的系列作品,進一步感知蒙德里安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獨特之處。)

  二、情感迀移經驗提升

  1、通過對比欣賞,讓幼兒發現含有蒙德里安元素風格的設計出的作品更加的時尚前衛。激發幼兒創作的激情,鼓勵幼兒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

  2、現在通過一個視頻小短片一起走進生活中的蒙德里安,看看人們從格子畫中得到了哪些靈感,都有哪些創意?

  (走進生活中的蒙德里安,通過欣賞他人參考畫家的作品風格進行的有關建筑、服裝、裝飾、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設計。引導幼兒了解實用美術作品的價值,激發幼兒進行創作的興趣。)

  三、幼兒討論嘗試進行美術創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務。

  (選取幼兒常見的生活用品作為創作材料,讓萌發幼兒對藝術、生活、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聯想)

  師:現在請大班的孩子做設計師,你可以自由選擇材料和工具,根據蒙德里安畫的風格進行設計。

  (創造機會和條件,提供豐富的材料、工具,支持幼兒自主選擇,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2、引導幼兒討論操作策略。

  師:說說看,你想選擇什么材料?怎樣進行設計?

  3、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根據所選材料的形狀大膽運用不同色塊進行構圖、粘貼和繪畫。)

  四、幼兒展示和欣賞作品

  教師將幼兒創作的作品拍成照片,利用多屏互動功能導入電子白板,引導幼兒相互欣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活動反思

  以游戲的形式導入,以生活中常見的包含格子元素的物品為切入口,打開孩子們的話匣子,引出活動的主題。開放性問題的提出“你想說什么”“你覺得這些畫看上去像什么?”,讓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幼兒欣賞作品、感受作品色彩和構圖特點這一環節,孩子們觀察思維敏捷,相當非常仔細。他們結合自己的不同體驗,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學的重難點得以化解、突破,從而幫助幼兒初步建立了一些感知審美能力。

  蒙德里安其他作品的欣賞系列作品,讓孩子們進一步感知了畫家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獨特之處。當他們看到人們參考畫家的作品風格進行的有關建筑、服裝、裝飾、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設計,是那么美觀、實用、貼近生活時,個個都從內心發出一聲聲驚嘆!體會到藝術的神奇魅力,激發了他們的創作興趣。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15

  活動目標

  1、欣賞中國和外國有特色的建筑,感受中外建筑風格的不同特點。

  2、對各種經典的建筑感興趣,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教師提前閱讀中外建筑的相關資料,便于及時引導與梳理。

  2、課件準備:“中國建筑”組圖;“中國建筑局部”組圖;“外國建筑”組圖。

  3、材料準備:畫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討論關于“建筑”的話題,激發活動興趣。

  ——除了我們平時住的房子,你還見過什么特別的建筑嗎?

  ——那些建筑有名字嗎?

  ——有些什么地方讓你印象深刻?

  二、出示組圖“中國建筑”,引導幼兒欣賞中式建筑的風格。

  ——你知道這些建筑物的名字嗎?

  ——它們給你什么感覺?

  小結:這些都是中國建筑,它們的名字叫布達拉宮、故宮、天安門和天壇,這些建筑都非常古樸、宏偉、有氣勢。

  三、出示組圖“中國建筑局部”,通俗介紹中式建筑的特點,帶領幼兒感受中式建筑的'美。

  ——中式建筑的屋檐是什么材質?什么造型?(木質、反翹)

  ——中式建筑大多是什么色彩?(古樸或吉祥色彩)

  ——中式建筑多以什么為裝飾圖案?(龍、鳳、獅等)

  四、出示組圖“外國建筑”,引導幼兒欣賞外國建筑的風格特點。

  ——這些建筑和前面的給你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你覺得它們漂亮嗎?

  小結:中式建筑多以木瓦為主材,外國建筑多以磚石為主材;中式古建筑樓層大多不高,外國建筑喜歡“頂天立地”,所以大多都很高。雖然中國古代建筑和外國建筑風格不一樣,但都很漂亮。

  五、討論交流,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你最喜歡哪座建筑呢?

  ——你喜歡它的什么地方?

  小結: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所以喜歡的建筑物也不一樣。

  六、發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建筑物。

  ——你還記得你喜歡的建筑嗎?

  ——試著把它畫出來吧!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語言區,投放中外建筑的照片,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中外建筑的風格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附【小知識】

  中國建筑特點

  中國建筑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觀的傳承載體和表現形式。主要有四大特點:

  (1)大氣:體現在大門、大窗、大進深、大屋檐,給人以舒展的感覺。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閉的空間,既遮陽避雨,起庇護作用,又視野開闊,直通大自然。大氣,最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氣:體現在四角飛檐翹起,撲朔欲飛,讓建筑物(包括塔、樓)的沉重感顯得輕松,凝固中體現靈動。

  (3)富麗:體現在琉璃材料的使用上。它壽命長,顏色鮮艷,在陽光下耀眼奪目,在各種環境中顯得富麗堂皇。

  (4)重山林風水:有山,易取其勢,視野開闊,排水順暢;有林,易取其物,蒼柴豐盛,鳥鳴果香;有風,易得其動,空氣清新,消暑滅病;有水,易得其利,魚蝦戲躍,鵝鴨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側有良田沃土,陽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當然是公認的宜于人類生存的最佳選址。

  中外建筑的不同

  1、建筑材料的不同

  外國建筑基本上都是以磚石為主要建筑材料來營造的,屬于磚石結構系統。諸如埃及的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的斗獸場、輸水道,中世紀歐洲的教堂……無一不是用石材,無一不是這部“石頭史書”中留下的歷史見證。而中國建筑是以木材來做房屋的主要構架,屬于木結構系統,因而被譽為“木頭的史書”。

  2、建筑空間的布局不同

  中國建筑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類似于“四合院”模式。例如: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筑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偏向高空發展。

  3、建筑的發展不同

  中國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變。與中國不同,西方建筑經常求變,其結構演得比較急劇。從古希臘古典柱式到古羅馬的拱券、穹隆頂技術,從哥特建筑的尖劵、十字拱和飛扶壁技術到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無論從形象、裝怖和空間布局,都發生了很大変化。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獨辟蹊徑、勇于創新的精神。

  4、建筑價值的不同

  中國古代建筑的結構,不靠計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邏輯的方法構思、而是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言傳手教,靠實踐,靠經驗。外國建筑美的構形意識其實就是幾何形體,“適用、堅固、美觀”這一經典的建筑三要素觀點,被后人奉為圭臬,世代相傳。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變臉06-12

大班藝術教學設計:《制作明信片》06-12

大班藝術歌曲《粉刷匠》教學設計01-23

大班藝術活動心情臉譜教學設計11-25

大班藝術教案:我給媽媽設計包_大班藝術教案07-01

大班藝術活動《吹起來的頭發》教學設計10-31

大班藝術水果娃娃變形記的教學設計11-21

家鄉的藝術教學設計06-26

《科學與藝術》教學設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