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螳螂捕蟬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聲有色地朗讀,體會古文的簡潔、優雅,培養學生熱愛漢語的情感。
2、運用組詞、拆詞、對照注釋、聯系語境等方法,能讀懂古文的意思,理清故事的情節。
3、想象生動而富有情趣的場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能完整而生動地講述這個故事。
4、揣摩三種動物的內心,創設對文中角色說話的情境,明晰寓言的道理。能聯系到生活實際,談自己得到的啟發。
5、講述歷史故事《螳螂捕蟬》,文、白對讀,了解古代寓言文化。
【教學過程】
一、音韻渲染,朗讀激趣,重在積累。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個寓言故事,題目是齊讀《螳螂捕蟬》。出示請看,這個寓言故事和我們平時讀到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樣?這個故事是古人用文言寫成的,稱作文言文。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已經沿用了3千多年,是我們現代漢語的源頭。
悠悠古琴音樂響起先聽我來讀一讀這個故事。教師范讀
請大家試著讀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詞句多讀兩遍。
指名兩名學生讀。小組接龍讀。
光讀準確還不夠,古文要讀出它特有的韻味。我們來看最后一句,比較長,注意了停頓就能把握語句的節奏。聽我讀誰來試一試?指名讀,一起讀。古文的停頓一般是根據詞句的意義來劃分的。
文中還有一個語氣詞多次出現,發現了嗎?語氣助詞適當夸張拉長,也能讀出古文的韻味。
再自由練讀全文,用心體會詞句的`停頓和語氣。四位學生開火車讀,每人讀一句。相機糾正,請學生跟讀。讀得好的做小老師帶領大家讀。齊讀整篇古文,讀出節奏和韻味。
反復誦讀中,我們會逐步感受到古文特有的優美音韻。
二、讀懂文意,想象畫面,意在入境。
1、這樣的文言文能讀懂嗎?自由朗讀,自己先說說古文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詞,看看下面的注釋,也可以聯系故事的情境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試著講講這個故事。教師巡視,發現疑難,及時點撥。
2、指名一位學生交流寓言的意思。
3、寓言中出現了哪幾個角色?聽到過蟬叫嗎?一起來學著叫一叫吧。點擊視頻看到過螳螂嗎?能不能模仿螳螂的動作,表演一下!提高難度,誰來學一學黃雀拍著翅膀啄食的情景。
4、真是惟妙惟肖!通過想象和表演,我們就能看到有意思的畫面。你覺得這個寓言中哪些畫面很有意思,讓你讀著仿佛就在眼前?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文中的一個細節,可以用動作來配合你的講述。
交流六個學生。
5、想象說話:蟬,螳螂,黃雀,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呢?
三、情趣講述,角色對話,旨在明理。
1、寓言故事,如果你能有聲有色地講述,那就更有意思了。誰能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指名,點評。現在提高要求,你講故事時可以加入動作,甚至還可以想象和創造,比如,你可以加入動物的心理活動。小組里再練一練,指名兩位學生有聲有色地講故事。
2、聽著故事,想象著當時的情景,你想對蟬、螳螂、黃雀說些什么呢?從正面告誡它們,應該怎么做?板書:善思(深思熟慮)、慎行(謹慎行事)
箭頭理清關系:是呀,蟬關注的是,螳螂想抓的是,黃雀盯的是,童子瞄準的是。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看到、聽到或者親身經歷過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事后禍患的事情呢?
3、關于這則寓言,古書上還記載著這么一個故事: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教師講述《螳螂捕蟬》引讀故事。
師:猜猜,吳王聽了故事會說什么?他悟到了什么道理?板書:善思(深思熟慮)、慎行(謹慎行事)
示戰國地形圖。
四、文白對讀,拓展延伸,了解文化。
1、讓我們來讀讀這個意味深長的歷史故事。分角色讀故事
《螳螂捕蟬》出自漢代劉向《說苑·正諫》,像這樣有意思的寓言還有很多:(蘇代以“鷸蚌相持”勸止趙惠王伐燕,陳軫以《畫蛇添足》勸止昭陽攻齊,季梁以“南轅北轍”勸止魏王伐趙,)還有《鄭人買履》《揠苗助長》《狐假虎威》等寓言,聽過嗎?這些古代寓言都被收錄在這本書中《先秦寓言史》。這些寓言無不透出祖先的智慧,折射歷史的光芒。當今世界,很多古文化古文字都消失了。唯獨古漢語綿延千年,直到今天,它仍是一條母親河,承載著我們漢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2、課后請大家背誦文言文《螳螂捕蟬》,讓我們的語言倉庫儲存一些古漢語的材料。朗讀文言文《鷸蚌相爭》《畫蛇添足》,并試著講講這兩個故事。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優秀2
一、激趣解題,明確目標。
⒈教師談話:在生活當中你都會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種行為”或“看不慣的一種現象”。這節課我們就用演講的方式來暢談。
⒉自由發言:說說什么是“演講”,怎樣才能搞好演講。
⒊師:介紹演講的特點,講解演講的技巧。
⒋自主發言,說說你對這種行為和習慣的認識和理解。
二、觀圖,分析圖意。
⒈看圖,說出主要意思。
⒉拼圖,從主到次依次說出圖中所見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種行為”“最看不慣的一種現象。
⒊哪些是非講不可?描繪一下他們的特征。
⒋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⒌想后:結果會怎樣?
三、明確演講要求。
⒈設計演講要注意的三點。
①想好演講的內容。(我敬佩的.行為是什么,為什么要敬佩,怎樣敬佩,我看不慣的現象是什么,為什么看不慣,怎樣改變這種現象。)
②列提綱,安排演講思路。
③根據自己特長:選合適的表達方式。(語言流暢,態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⒊同桌交流,互相啟發,完善演講準備。
四、小組暢談,全班交流。
⒈以小組為單位暢談。
⒉鼓勵第一次暢談不理想的同學再來。
⒊綜合評議,選出最好的同學代表小組到全班演講。
⒋各組代表演講。
⒌小組,選出最佳演講者。
五、擴展運動。
寫一,把”最敬佩的行為“或”看不慣的現象“寫下來。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優秀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聯系實踐和語言環境理解運用新詞的意思。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擬定小標題。
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成語引入,激發興趣。
1、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成語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顆明珠。比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樣的成語你能接一接嗎?
2、你也能說嗎?根據學生所說板書課題:螳螂捕蟬。理解“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意思。
一、解析課題,質疑激趣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0課——螳螂捕蟬。
出示課題《螳螂捕蟬》的圖片和文字圖。(字理析字詞:螳螂、捕、蟬)
2、請大家讀一讀課題。(生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認為課文會寫些什么呢?
生自由談。
3。師: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篇寓言故事,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它到底寫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
(1)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劃出不會讀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3)遇到較難讀、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朗讀情況。
(1)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指名認讀后齊讀。
(2)文章中還有什么字不會讀的嗎?
(3)讀了這些詞語,你覺得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能用上其中的詞語來說說嗎?
3、這個故事是怎么發生的?經過呢?結果怎么樣?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分別用四字小標題來概括出來。(板書:起因經過結果)
根據學生回答來板書:(固執攻楚巧妙勸說打消念頭)
誰能用自己的話具體來說說這件事講了什么?
三、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品“不堪設想”,明后果危險
1、同學們,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不堪設想”這個詞語。誰能讀一讀呢?讀到這個詞語,你會想到什么呢?
2、是什么不堪設想呢?課文里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找找看,是哪句呢?讀句子: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1)這句話中有一個生字是——“侯”。看到這個“侯”字,你想到了哪個字?(字理析字:候、侯)
生自由談。用什么方法來區分這兩個字?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古文字是怎么寫的。
3、在中國古代,進入春秋時期以后,基本為混戰時期,諸侯國實力不均,春秋五霸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讓我們穿越時空,看看當時的形式。
4、其他的諸侯國乘虛而入的后果怎么樣?
(事情的后果很危險,很難想象。)
所以“不堪設想”的意思就是不能想象、很難想象最后的結果會怎么樣。
5、想到不堪設想的后果,該有多少人去反對啊!可是吳王還是——固執攻楚。
(二)品“恍然大悟”,識少年機智
1、過渡:后來仗打起來了嗎?(沒有)
什么原因呢?(因為吳王聽了少年的話后恍然大悟。)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恍然大悟)。
它是什么意思?聰明的你們可能知道了。如果我們了解了他們的字理,相信你們印象更深。
2、文中誰恍然大悟了呢?(吳王)是誰有這么大的本事讓他恍然大悟啊?(少年)
3、這少年就這么輕松地一勸說,就能夠讓吳王打消念頭,你覺得他是個怎么樣的人啊?能夠用什么詞語來夸夸他嗎?(板書:機智勇敢)
從哪里看出來的呢?文中哪些語句告訴了我們呢?生交流。
生甲:“少年連露水打濕他的衣裳和鞋子,也不在意。還一連轉了三個早晨。”(師相機提問:少年為什么在那轉來轉去?還連續轉三個早晨?)
師:從這里可以感覺少年勸說吳王的決心很大,是個顧大局的.人。連續轉三個早晨就是為了引起吳王對他的關注。他只是一個侍奉吳王的下人,這樣吳王才能注意到他啊!這個辦法想得真好、真聰明!
生乙:他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妙在他說“一件挺有意思的事。”這樣,就把吳王給吸引過來了。因為既然是挺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聽,吳王當然不會例外的。
師:少年故意賣個關子,把吳王的好奇心給調起來。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確實高明!)
生丙:“吳王問:‘你打著鳥了嗎?’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吳王來了興趣,問:‘什么事啊?’”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少年確實是足智多謀。他表面上說是打鳥,好像很悠閑的樣子,我覺得這是他故意不讓吳王發現他勸說的用意,因為前面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不允許別人來勸他。
師:不動聲色、曉之以理
生丁:說故事巧。
師:故事從頭到尾都沒講到攻打楚國有危險,但是卻讓吳王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真是妙,智慧啊!
師:還你發現了什么?你找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戊:少年善于觀察。有耐心。不是直接勸說吳王……
是少年的——巧妙勸說讓吳王恍然大悟的啊!
(三)品“死命令”,解吳王固執
1、過渡:這到底是個怎樣的吳王呢?我們可以從兩句話中去了解他。這兩句話都有一個“死”字,快速瀏覽課文找到它們。
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怎么辦呢?
2、這兩個“死”的意思一樣嗎?怎么不一樣?我們先來看看“死”的古文字是怎么樣的就明白了。(字理析字:死)
生自由答這兩句話中“死”的意思。
(1)失去生命;
(2)不可更改。
3、由此可見吳王真的很固執!(板書:固執)還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他?(專橫暴君頑固暴躁……)
我們來練讀這兩句,讀出這樣的感受。指名讀。指導:在表現吳王的專橫時,要注意哪個字呢?(處死死命令)
4、誰敢勸諫誰就——死!這個時候,一個少年卻巧妙勸說了吳王,更突出了他的——(勇敢愛國)(板書:勇敢)這就是大智慧、大愛啊!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螳螂捕蟬》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6-29
《螳螂捕蟬》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6-28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01-24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02-11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05-26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02-13
《螳螂捕蟬》的教學設計11-09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模板06-29
湘教版《螳螂捕蟬》教學設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