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18 16:00:5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探討作者對主人公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敘的線索。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4、體會文章詳略描寫的安排。

  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形象,探討作者對主人公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敘的線索。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詳略描寫的安排,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

  采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講講、讀讀、議議的方法(以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初一時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給美麗的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故事的講述者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幾次都提起,可見她是一個對自己很有影響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就走進魯迅先生為她專門寫的《阿長與》。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解決生字詞。

  驚駭擄去震悚惶急瘡疤詰問疏懶霹靂孤孀懼憚粗拙渴慕

  2、釋題:結合課文內容,誰來說說阿長與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

  阿長買《山海經》。

  那文章的題目為什么不直接叫“阿長買《山海經》”?

  還寫了阿長的其他許多事情。

  3、關于《山海經》

  三、作家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里。)

  (1)回顧學過的魯迅作品;

  (2)請學生簡要敘述魯迅的生平及作品;

  (3)展示圖片并明確。

  四、重點研讀(事件、感情線索)

  1、細讀阿長(本文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是什么?生討論,師明確)。

  2、阿長其人(提煉人物形象,概括其人其事其特點)。

  3、情系阿長(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變化,理出一條情感變化線索)。

  4、祈禱阿長(生齊讀最后兩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五、課堂小結及作業

  尋找阿長——回想身邊的阿長。你覺得阿長像身邊的誰?是年邁不識字的老祖母,愛嘮叨的母親,還是愛管閑事的阿姨??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也許她們的方式是當時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讀懂了她們。請以“讀懂身邊的愛”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隨筆。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掌握課文的生字生詞,整體感知課文。.

  2、 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3、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有誰還記得我們初一學過的,魯迅先生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記得這故事是誰講的嗎?我們今天來學習魯迅先生專門寫給她的一篇文章。板書課題及作者:阿長與《山海經》魯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本文選自《朝花夕拾》。

  二、檢查預習,完成目標一:點名回答

  (一)注音: .

  擄()去震 悚()惶()急瘡()疤()

  詰()問懼憚()粗拙()疏()懶駭()..

  三、教師導學:

  現在我們看到課文的標題。作者將阿長與《山海經》連在了一起,那么,阿長是誰?她與《山海經》有什么關系呢?她除了給我講過美女蛇的故事還為我做過什么事?在少年魯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介紹阿長:阿長(?——1899),魯迅稱她為長媽媽,浙江紹興東浦大門溇人。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的夫家姓余,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叫五九,是做裁縫的,他只生了一個女兒,后來招進了一個女婿。“長媽媽只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一輩子的老媽子(鄉下叫做‘做媽媽’),平時也不回家去,直到臨死”。長媽媽患有羊癲病,1899年 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樹港看戲,鴻壽堂徽班,長媽媽發病,辰刻身故”。

  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其實,這個來自東浦的長媽媽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個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鶴照的說法:幸福慶的老婆阮氏棗“慶太娘”才是真正的長媽媽,只是叫慣了,也把東浦的那位叫做長媽媽。不過,筆者曾特地為此函詢周建人夫婦,回答是否定的意見,周作人日記里的“章媽”也是東浦的那位長媽媽死后再雇請的。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出自《山海經》的故事: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逐日

  請大家將課文仔細地閱讀一遍,解決下列問題。.

  四、課文講解,完成目標二、三:

  (一)、仔細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可以自由討論。.

  1、文章寫了阿長哪些事情?重點寫哪些事情?依課文記敘順序列出。.

  (a、喜歡切切察察。 b、不許我走動。 c、睡覺擺大字。.

  d、懂得許多規矩如元旦吃福橘,還教給我很多道理。. e、給我講長毛的故事。

  f、給我買來《山海經》。其中“f、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2、 依次領會并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的阿長的形象特征,再總結歸納阿長的形象,.再體會這樣寫真人實事的好處。

  3、 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劃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4、 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 明確問題一:從記敘事件的篇幅的長短、情節的具體及表達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點。

  2、 明確問題二:引導歸納,教師小結:

  “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態――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細節描寫――不拘小節。活畫出她的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將福橘“塞在我嘴里”,雖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教給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我的關心愛護。.

  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

  寫到買《山海經》時,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來寫,作者只是隨意地告訴阿長.《山海經》的事,她卻真的買了回來,而令作者對她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的關心、愛護。.

  而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她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及后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出來。 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點評:作者這樣寫阿長,“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而且這樣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摻雜,沙里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美的光輝,將阿長這個人物寫得更加真實感人。因此本文是寫真人實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 明確問題三:.

  作者對她的“喜歡切切察察”和“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是“實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討厭”的。

  對她的煩瑣的規矩和很多道理也覺得“非常麻煩”;

  而后對她講的“長毛故事”卻產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愛的心意,因為“這種敬意”,后來竟“淡薄起來”,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買來《山海經》時,作者產生了“新的敬意”,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愛,才是發自內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為作者說: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這樣才有作者后來的真摯的感激、懷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發出一聲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好處: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先抑低后揚起的寫法就叫先抑后揚。

  4、 明確問題四:

  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

  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第二課時

  一、回顧目標二、三,導入本堂課的講述內容:

  (一)設計問題,在思考中回顧舊知識,在思考中導入新內容

  1、上節課我們分析了阿長這個人物形象,誰能夠口頭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

  2、作者在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時,用了一種什么寫法?

  3、作者敘述的幾件事情中,屬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屬于“揚”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4、如果要在課文中將這些事件劃分開來怎么劃?可以將課文劃成幾個部分?

  (二)明確問題,導入新課:

  1、明確: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2、明確:先抑后揚。

  3、明確:屬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a、喜歡切切察察;b、不許我走動;c、睡覺擺大字;d、懂得許多規矩,教給我很多道理;e、講“長毛”的故事

  屬于“揚”的方面的事件有:f、買《山海經》

  4、明確:這些事件可以劃分成兩部分:抑一部分;揚一部分。.

  根據這些事件的劃分,又可以將課文劃分成三部分或四部分:開頭部分,介紹阿長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的外形特點。然后是“抑”的部分。再就是“揚”的部分。最后是結尾部分補敘她的身世,并抒發懷念之情。.

  (三)教師導學:現在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第三部分——“揚”的部分。.

  二、閱讀課文第三部分,完成目標四:

  (一)、檢查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括號的字注音:

  (霹)(靂)震(悚)

  粗(拙) 孤(孀)

  (二)、設計問題,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及對藝術特色的體會。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2.通過典型事例分析長媽媽這個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蘊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學習魯迅從小就養成喜愛讀書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3.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方法

  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揣摩遷移三步走模式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講講、讀讀、議議的方法相結合。同時,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自制課件進行教學。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

  不錯,我們在初一的時候,學習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有提過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不知其真名實姓,也不會識字作文。但是,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長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在作品中幾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經》連在了一起,專門寫了篇文章叫《阿長和》,那么阿長與《山海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有興趣來讀一讀嗎?

  二、研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

  要求:

  ①邊讀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

  ②給段落標上序號。

  ③用符號標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人物、思路、所寫的事情等。

  2.解決生字詞。(將需要注意的生字詞抄寫在黑板上,請學生上來完成。)

  瘡疤(chuāngbā)詰問(jié)懼憚(dàn)霹靂(pīlì)璣(jī)

  震悚(sǒng)駭(hài)擄(lǔ)孀(shuāng)懿(yì)

  惶急(huáng)渴慕(mù)臍(qǐ)絮說(xù)

  驚駭:(書面語)驚慌,害怕。

  震悚:(書面語)因恐懼而顫動。

  詰問:(書面語)追問盤問責問。

  懿:(書面語)德行美好。

  擄去:把人搶走。

  惶急:恐懼的意思.。

  瘡疤:喻痛處、短處和隱私。

  粗拙:粗糙,低劣。

  璣:不圓的珠子。

  多音字:①惡②模③薄④折

  形似字:灸炙

  (二)具體研習。

  1.明確目標。細讀課文,研習以下幾個問題。

  (1)童年魯迅對長媽媽的感情是怎么樣的呢?這種感情有怎么樣的變化呢?

  (2)童年魯迅對長媽媽的感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3)文章可以怎樣劃分層次?

  (解說:讓學生在研習時明確方向,抓住重點,以免不知所措。)

  2.學生研習,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研習,可以采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將討論的要點寫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并與原文相結合作評、點、批、注。教師通過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注意研習情況的信息反饋。

  3.研習效果反饋。(學生發言,教師就文中要點難點進行點撥。板書重點內容。)

  問題(1)(點撥提示內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時,是以作者少年時代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為線索貫穿全文的,其變化過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這種層層剝筍的方式,使長媽媽的形象在先抑后揚、對比映襯中得到充分的展示。關于這點,制造懸念:為什么魯迅要先寫對長媽媽的不大佩服,不耐煩,然后才寫對長媽媽的敬意呢?留待課堂小結時回顧解決。

  板書主要內容。

  問題(2)(點撥提示內容):

  以感情線索為依托,將文章內容層層展開。由感情找出相對應的材料,出材料中找出長媽媽相應的性格特征。

  板書主要內容。

  問題(3)(點撥提示內容):

  第一部分(第1-18段):寫童年記憶中長媽媽(阿長)與我有關的幾件趣事,表現長媽媽粗憨、愚鈍,不無缺點,但純樸、善良(渴求幸福、愛護孩子)的性格。可分四個層次。第一層(第1-2段),第二層(第3-5段),第三層(第6-12段),第四層(第13-18段)。

  第二部分(第19-29段):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在長媽媽的幫助下,我終于得到渴慕很久的心愛的寶書繪圖本《山海經》,這使我對她發生新的敬意。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第19-21段),第二層(第22-26段),第三層(第27-29段)。

  第三部分(第30-31段):對我的保姆長媽媽平凡、不幸、默默無聞的一生,給予了深情的緬懷和悼念。

  三、課堂小結

  通過對問題(1)說的懸念為什么魯迅要先寫對長媽媽的不大佩服,不耐煩,然后才寫對長媽媽的敬意呢?的回顧和解決,對本節課堂進行小結。懸念的解決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補充和做最后總結。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2.根據習題三,析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3.課外閱讀《朝花夕拾》。

  五、板書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回顧第一課時內容。

  二、檢查作業情況。

  主要通過解決課后習題三學習、體會文中買《山海經》部分,特別是童年魯迅對長媽媽的情感態度的變化。要求學生就自習時產生的疑問提出問題。

  三、研習課文

  1.研習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要求學生思考問題:為什么詳寫買《山海經》一事?

  (2)指導學生分析、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要求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文字加以品析。

  (3)提高思考:指導學生掌握欲揚先抑的寫法和體會魯迅先生不虛美、不隱惡的寫作風格。

  要求學生思考問題:為什么魯迅先生不給我們塑造一個完美的長媽媽形象?

  2.具體研習。

  教師出示目標后,由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對相關文字進行評、點、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相互提問,排除相互干擾,遇到問題舉左手,由教師幫助解決。教師巡回輔導的同時注意收集各種信息,使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撥提示,具有針對性。

  3.研習反饋。

  學生發言,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提示。

  問題一(點撥提示內容):設計這個問題是想讓學生明白,事件的詳略安排是依文章所表現的中心而定的,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例要詳寫,其他事略寫,毫無疑問,買《山海經》一事,是使魯迅最為感動、敬佩、永志不忘的,因此,關于這件事的敘說也最為激動人心,成為全文的中心,理應詳寫。

  問題二(點撥提示內容):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如:

  描寫法: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直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后經提醒,仍是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樂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對比、映襯法: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問題三(點撥提示內容):這一訓練是想讓學生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描寫較為復雜的人物性格,避免將人物簡單化、絕對化,這種不虛美不隱惡,寫出來的人物更讓人信服,更真實,真實才感人。

  四、課堂總結

  1.對兩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2.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

  3.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五、拓展遷移,布置作業

  參看課堂練習四,寫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4

  一、溫舊導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 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對于長媽媽,我們在這篇文章的認識 是膚淺的,今天我們要來真正閱讀一篇關于長媽媽文章——《阿長與〈山海經〉》。不過,我想提個疑問,親愛的“長媽媽”為何變成了“阿長”的稱呼?這是否暗示了本文有著不同尋常的感情變化呢!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邊讀邊旁批,要求

  把自己對長媽媽的瞬間感受記錄并旁批。提示: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性格等各方面去領會。

  2、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用“阿長是一個 人”說話。

  如:

  阿長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人;

  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

  阿長是一個別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

  阿長是一個睡相不好的人;

  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

  阿長是一個懂得許多規矩的人;

  阿長是一個煩瑣之至的人;

  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

  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

  阿長是一個樸實的人;

  阿長是一個熱情為“我”著想的人;

  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教師小結:總之,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阿長是一個好人,但并沒得到善報的人。她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身份低微,行為粗魯,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但也是一個淳樸,善良關心孩子的.勞動婦女。一個乃至缺點多于優點。那么對于這樣一個人,魯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

  三、領會情感

  1、出示問題: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怎樣?邊聽邊標出課文中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的詞句。 (小黑板)

  2、教師讀課文,學生聽。

  明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過渡:我們知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作者的感情變化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說,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變化的原因。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用簡要的話概括出這些事情

  四、品味細節

  1、讀課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原因。

  2、明確:一共寫了七件事。

  ①喜歡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動

  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

  ④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

  ⑤講長毛攻城時護城

  ⑥謀害我的隱鼠

  ⑦為我買《山海經》

  3、這些事中哪些地方寫得最細,最精彩。請找出來,

  示例:

  語言欣賞:語言生動傳神,很恰當地表現了阿長的性格。 本 文寫長媽媽的語言生動傳神,充滿了詼諧意味。如“那里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么?”表現了她的愚昧。“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又表明 了她的文化程度,暗示了她買此書費盡周折。另外,如“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極其鄭重”四個字表明了長媽媽迷信的一面,但也從另一側面說 明了她雖身世不幸,但卻渴望一生一世的平安,同時也想讓“哥兒”“一年到頭,順順流流”的。本文寫長媽媽語言的地方并不多,大都是敘述的描寫。但這不多的 話卻傳神地寫出了長媽媽身上的優缺點,讓人在忍俊不禁之余,發出無限的感慨。

  4、這些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明確文章的詳略安排

  5、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寫作手法

  先抑后揚手法;用典型事例刻畫人物。

  四、想象創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說些話。)

  示 例: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矩多、煩 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 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五、課堂小結,寄語同學

  親愛的同學們,學習完這一課后,老師希望大家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會感恩。感謝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父母,感謝給予我們關愛和教誨的老師,感謝我們身邊的人,不要朝花夕拾,留有遺憾啊!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以下字詞:

  駭 擄 悚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疏懶 懼憚 孤孀

  2、能力目標

  (一)學習本文抓住特征刻畫人物的方法———詳略得當。

  (二)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

  (三)了解阿長的性格特點,并能夠用簡單的語言概括。

  3、人文目標

  把握文中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

  二、教學難點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什么樣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現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度變化的語句,學習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體會“抑”中的“揚”。

  三、教學重點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分析課文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四、學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1、本學時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全文,學習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把握長媽媽的性格特征。

  2、教學過程

  ⑴導入語

  同學們,在上個學期,我們已經學過魯迅的一篇散文叫《從白草園到三味書屋》,其中作者寫到了美女蛇故事的驚險、有趣、生動。大家還有印象嗎?同時,在文章中魯迅還提到了一個人,誰?沒錯!就是長媽媽。長媽媽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迅與長媽媽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說長媽媽對魯迅今后的寫作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魯迅的許多文章中,我們都可以找到阿長的影子。那么,阿長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

  ⑵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是他在1918年5月發表《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而《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的小說集還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

  ⑶寫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魯迅受反動政府通緝,不得不到廈門大學任教,后又受守舊勢力的排擠。在那種境況下,作者不愿想到目前,只能回憶少年生活寫點文章來安慰自己。于是,寫出了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選自《朝花夕拾》的第二篇。

  ⑷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并思考下列問題(在預習的前提下進行,并用鉛筆在文中相應的地方勾畫出答案)

  ① 文章寫了阿長的哪些事情?重點寫了哪件事情?

  明確:

  文章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3段),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得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6-12);最后寫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給“我”買《山海經》一事為重點。

  ② 歸納每件事情刻畫出阿長的性格特征,總結歸納阿長的形象。

  明確:

  長媽媽名稱的來歷(1-2)------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擺動,或者點著對方或自己的鼻尖(3)-----絮叨瑣碎,純樸直率

  擺大字等細節描寫,母親問起這事時,她不開口。但到夜里依然如故(3-5)------

  大大咧咧、不拘小節、質樸、愚鈍

  元旦吃福橘,將福橘“塞在我嘴里”(11)------

  迷信、真誠善良的祝福

  教給“我”很多道理(12)-------

  對“我”的關心愛護

  講“長毛”的故事------

  無知和純樸

  買《山海經》------

  善良、熱心和對孩子的關心、愛護

  ③ 依照文中時間的次序畫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后的感情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手法?

  明確:

  “實在不大佩服”、“最討厭”、“無法可想”(3-5)→“非常麻煩”(6-12)→“空前的敬意”、“淡薄起來”、“完全消失”(13-18)→“新的敬意”(19-31)

  這里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使得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欲揚先抑-----抑揚法技巧的一種。指利用事物現象與本質之間的矛盾性來刻畫人物的一種手法,多用于表現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贊揚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氣氛。先給讀者以假象,把讀者的判斷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時候揭示真相,使讀者突然醒悟,從而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④ 作者對阿長有著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確:

  綜觀全文,作者顯示“不大佩服”,后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純樸熱情、善良仁慈、關心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第二課時

  1、本學時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學習本文抓住特征刻畫人物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學過程

  ⑴朗讀6-18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① 這部分文字寫了哪幾件事情?作者對這些事的態度是怎樣的?

  明確:

  寫了元旦吃福橘,長媽媽教“我”很多道理和講“長毛”的故事三件事。作者態度從覺得“麻煩”到產生了不牢靠的敬意。

  ② 在看似貶義的外表下魯迅先生有沒有對阿長的同情、懷念和贊美?

  明確: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劈頭的磨難”,但正是在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阿長說“人死了,不應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繁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作者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覺得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她有了“特別的敬意”。

  然而,最讓“我”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⑵讓我們來看19-28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①在這部分中,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過程。要求學生復述買書的原因、經過、結果。

  明確:

  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也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的四五天,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① 文中寫了哪些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確:

  文中寫到那位遠房叔祖的疏懶,別人又不肯真實地回答“我”,而長媽媽主動來問,“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就連“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沒有料到長媽媽會幫助“我”。這里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了長媽媽的熱心、善良和對“我”細致入微的關愛之情。

  ③“我”為什么會覺得“似乎遇著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明確:

  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我”沒有料到長媽媽會幫我買《山海經》,也表現了“我”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

  ⑶閱讀29-31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文中哪些地方書寫了作者的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里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明確:

  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這里運用了記敘中抒情的手法。

  3、看完整篇文章,我們來總結一下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

  略寫:阿長的稱呼來歷,“切切察察”、睡覺擺“大”字的毛病,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講“長毛”的故事。

  詳寫:為“我”買《山海經》。

  略寫的內容能使人對阿長有初步的了解,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4、最后,要求同學根據以上所講,給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明確:

  第一部分(1-2),介紹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及由來,以及她的外形特點。

  第二部分(3-18),作者“討厭”長媽媽的事例。

  第三部分(19-31),寫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我”非常感激她。

  5、結語

  作者通過記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往事,刻畫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樂于助人,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過阿長尋購、贈送給“我”渴求已久的繪圖的《山海經》,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重、感激和思念之情。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也應該學會運用欲揚先抑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六、作業要求

  思考并完成“研討與練習”的問題。

  七、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以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3、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真切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選取典型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重點研讀買《山海經》部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于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可是在《阿長與〈山海經〉》里,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為“阿長”,這是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懷著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讀一讀,寫一寫”讀準字音,并理解詞義。

  三、整體感知

  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

  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為什么這樣安排?

  你從這些事中,看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課文題目為什么稱長媽媽為“阿長”?

  四、教學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討論明確:

  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厭惡的種種規矩,關于“長毛”的故事,給我買《山海經》。其中重點寫的是買《山海經》一事。因為買《山海經》透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題,所以重點詳寫。

  對她不好的習慣,“我”開始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之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得知長媽媽買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白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筆,對她“不大佩服”、“討厭”、又是“不耐煩”、“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不符實;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看似矛盾,卻令人好奇;用“阿”字有親呢的意味,符合作者當時已經是四十六歲的中年人的口氣。

  (學生的總結大意對即可,語言不求一致,重在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問題。不到位之處教師可點撥。)

  過渡:從總體上來說,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的呢?──尊敬、喜愛的。尤其課文的結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表達了作者對她的深切懷念。祈禱地神賜福于她,讓她的靈魂得以永安。可是為什么在課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呢?應該怎樣理解?長媽媽具有怎樣的性格?

  四人小組探究合作學習,討論明確:“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阿長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在寫法上也是欲揚先抑,是在為寫買《山海經》一事作鋪墊,更好地突出了重點。在作者眼里,長媽媽多事,不拘小節,麻煩多禮,但同時又心地善良、仁慈,樂于助人。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媽的形象。使我們了解了長媽媽這個鮮活的人物。

  六、作業

  朗讀課文,寫生字,解釋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作者敘述了長媽媽的一些瑣事后,用相當多的篇幅推出了買《山海經》一節。

  指名學生朗讀19~29段。

  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在阿長買《山海經》之前,還寫了哪些事?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映?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

  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討論明確:此前,先寫遠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書籍,交代了我是怎樣地渴慕《山海經》,而又為什么求之不得,“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又是怎樣地念念不忘。有了這些鋪墊,才能說明阿長為什么使“我”大喜過望,而且感到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了。

  “我”認為對她說了沒有用,但既然來問,又不好不說。說明“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我似乎遇到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了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說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感動,進而想到這別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平時對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卻居然給“我”弄來了最想要而又最難弄的《山海經》,在孩童眼中,長媽媽似乎真的“有偉大的神力”。前面寫阿長講完長毛的故事,“我”覺得她有“偉大的神力”,雖然是描摹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寫出來,總帶有戲謔成分;而此處再寫長媽媽“確有偉大的神力”,語氣顯得莊重,感情極為誠摯。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小結: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就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掛在心上,并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為孩子傾注的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動了魯迅,因而阿長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二、拓展延伸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小結: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山海經》是作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三、作業

  將自己交流過的短文整理在作業本上。仿照本文的寫法用一兩件事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題目中的奇趣

  這個目不識丁的保姆與一本書,能有什么聯系呢?

  二、自讀課文。老師巡視,發現并幫助解決有關字詞問題。

  三、整體感知:

  1、了解“阿長”的稱呼。

  是她的姓?是她的名?是形容她生得高大?它的來歷究竟如何?

  2、阿長與“長媽媽”、“阿媽”

  阿長還有兩個稱呼:母親稱之為?我稱之為?

  如果說“長媽媽”還略帶些敬意,那么阿長呢?

  但就是這樣一個阿長,為我買回了《山海經》。

  3、填空:

  __________(身份低微、不受關注)的阿長,買回了讓我__________(渴慕已久、朝思暮想、牽腸掛肚)的《山海經》;作者通過這件事,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的_________之情。

  四、認識人物:

  但只寫了這一件事么?

  作者還講述了那些事?

  那些事是著重記述的?

  通過這些事,我們能看出她是怎樣一個人?

  1、幾件小事:

  ①、喜歡絮叨

  ②、嚴格管我

  ③、睡姿不雅

  ④、規矩繁瑣

  ⑤、講“長毛”的故事

  ⑥、謀害隱鼠

  ⑦、買回《山海經》

  2、兩個語段指導朗讀

  設計說明:

  模仿與品讀,我把這個設計視為本課中極重要的環節。

  以往,我們匆匆地從幾個事件中“概括”出結論,而實際上,人物形象可能尚未在學生的腦海里鮮活起來,學生還沒對人物產生最起碼的興趣,還沒對文本產生最起碼的好感,這是很成問題的。通過兩次朗讀指導,部分地解決這個問題。

  A、語段一: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提示:

  這是一個鄉下的粗人、窮苦人,命運的無可把握,使得她們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執拗地相信過年的禮數,都更加虔誠地面對神靈偶像,“圖個吉利”的心情極為迫切,語氣想必是堅決的。但說出來的東西、強作的要求,往往不可能靈驗。下文寫她倉促的動作、惶急的神態和她的`若有要求狀,便體現了這一點。所以,這更像是耳邊的叮嚀、親密無間的囑托。除此之外,還要讀出長輩的語氣、想望的情態(如,“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溜溜……”;注意省略號里的自我陶醉)。

  B、語段二:

  “那里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么?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墻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提示:

  注意此段中的提示語:“嚴肅”。

  注意上文中的“那么,你是不要緊的”。

  語氣很不平、特較真。覺得受了輕視。

  所以,

  第一,強調陣勢——“一排一排”。

  第二,強調后果——“就炸了!”

  此處應該模仿得夸張些。

  3、概括人物個性:

  從以上描述中歸納:

  多事、粗俗、迷信、爽直……

  探究語言點:

  我們看到更多的卻是,長媽媽身上“可愛”的壞毛病。

  正如文中所說的:

  “……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只是這段話實在有些啰嗦,最后這句本身也有可疑之處。

  ——“雖然……但倘使……可只得……”

  不便說卻還要說,又何必繞這個彎子呢?

  結論:

  強調了我是個怎樣的人——明道德、知廉恥;

  可即便是我這樣的孩子,都忍受不了長媽媽。

  這等于為她的“粗俗”蓋棺定論。

  補充說明:

  至于為什么不直說“討厭”,而說“實在不大佩服”,驗證兩點:

  第一,和上面的說法相同——“我”是有分寸的。隱忍而委婉。

  第二,“我”是有期待的。潛意識里,我還是希望,阿長是個可讓我“佩服”的人——就像那位和藹的叔祖。但她實實在在算不上。這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一段話,正有相似之處:“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第二課時

  導入:

  “但是(一再轉折)”里的奧秘:

  上課中我們看到了長媽媽的多事、粗俗、迷信、爽直。

  但是,文中卻用了很多“但是”。

  請學生說出文中的一連串轉折:

  ——以“雖然我實在不大佩服她”開頭。

  大致的情形如:

  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雖然我實在不大佩服她,但她卻懂得許多規矩;可雖然她懂得許多規矩,但這些規矩卻繁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都覺得非常麻煩;可雖然她的規矩繁瑣之至,但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因為她能對付長毛;可雖然我有一時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但這種敬意終于完全消失,因為她謀死了我的隱鼠;可雖然這種敬意完全消失,但我又產生了新的敬意,因為她給我買來了朝思暮想的《山海經》。

  (這么多的轉折,到底說明了什么呢;長媽媽不變,但我對長媽媽的態度在變?)

  初解:

  我的眼里阿長不同的兩面

  前半段寫缺,后半段寫優

  “欲揚先抑”的寫法特征

  深解:

  如此說來,唯有最后一事值得懷念;

  那么,是不是這樣呢?請看《山海經》一事:

  1、從“三哼經”說起——

  本課第三次朗讀指導,模擬長媽媽的語言。(讀出成就感)

  提問:

  早讀課的時候,有同學問我“三哼經”是怎么回事,有誰知道?

  結論:

  “三哼經”、“有畫兒”,可見,從書名到內容長媽媽都不甚了解。

  可就是這樣一個不識字的長媽媽,就是這樣一個對《山海經》缺乏了解的長媽媽,為我買回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這完全出乎我的預料!完全不可想象!——這就有了當時的“震悚”和事后的感慨: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2、但是,長媽媽的話還是很可疑,因為:

  “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如果你期望別人帶給你一本心愛的書,你會怎么介紹?

  既然“都對她說了”,為什么長媽媽對書名和內容還是知之甚少?

  長媽媽來問我時,我到底說了些什么?

  想象訓練:寫一段阿長與我的對話。

  提示摘要:

  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A、“長媽媽”的稱呼略帶些客氣,“阿長”呢?

  B、言語里隱約的意味——隨便說說,不抱期望。

  C、上文到底寫了些什么?(可不可以是種傾訴)

  結論:

  我根本不可能給阿長這樣的“白丁”詳細地介紹這本書,

  但也絕不像文章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只毫無來由地說說而已。

  因為阿長的“保姆”身份,我對于她是有著一份天性的依賴的。

  所以我所說的,定是我的渴望、我的急迫、我的無奈、我的煩惱、我的苦楚:

  即,我是怎樣知曉這本書的,我是如何盼望而不得的,別人對于我的態度等。

  我把所有的這些,都對阿長說了。如此看來,

  阿長之所以給我買這本書,是因為它的內容豐富嗎,是因為它經典獨特嗎?

  是因為她是我的保姆就得處處寵著我、依著我,我要什么她就給什么嗎?

  不,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阿長她深深地感受到:

  這,是我的“最愛”。

  3、何以見得是“最愛”?“誰”的最愛?

  ——誰是“我”?我是“誰”?魯迅?作者?

  學生發言;閱讀文段,朗讀指導:

  “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料之外的……我懼憚她什么呢”

  (關鍵詞:偉大的神力、特別的敬意、深不可測、謀害、極嚴重地詰問)

  結論:

  這些詞語看起來極夸張、極嚴肅,但在大人們的眼里卻童趣無限;無不暗示著,文中的“我”只是一個孩子,我在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阿長給予我的一切。阿長,給了我難忘的童年;而我,給了阿長什么?

  給了她純潔無暇的童心和真心,給了她天真的崇拜和感激。

  為什么課文中出現那么多的轉折,不正是因為,那是“孩子”嗎?(回解“但是”里的奧秘——孩子不可能把所有事情放到一起,對一個人作一個綜合的、整體性的評價;因為“孩子”,那就成了記憶中的點點滴滴,成了懷念中的一幕一幕)

  4、用故事里的事,造出美麗與深情的語言:

  這是一個(睡覺時會將胳膊擱在我頸子上)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會用她肥胖的身軀在席子上擺“大”字)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過年時會教我許多禮節規矩讓我吃福橘)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處處關照我不許我頑皮打我小報告)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善于講我愛聽的長毛故事與美女蛇)的長媽媽。

  這是一個(不知道《山海經》為何物卻還能給我買來)的長媽媽……

  (學生填空)

  結論:

  這是一個卑微渺小的保姆,這是一個能夠貼心貼肺愛我的人,這是善良與仁厚,這是“阿長與《山海經》”(解題:為什么不是“長媽媽與《山海經》”)。我們的一生中,這樣的人還能有幾個!他們也許就是我們的外公外婆,也許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他們也許貧窮,也許弱小,他們也許健在,也許死去,但,他們一直與我們同行,一直默默地注視著我們成長。如果斯人已逝,請讓我們說一聲: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他)的魂靈!

  (個讀、范讀、齊讀)

  5、回解兩個文段:

  ①、長媽媽真的有“偉大的神力”嗎?

  ——當然有,這毫無疑問!這個神力就是長媽媽對我的愛。

  ②、文段:

  “我很愿意看看這樣的圖畫,但……兩家書店都緊緊地關著門”。

  所謂“疏懶”——

  說得含蓄點是“疏懶”,說直接點,是這位和我們相處和睦的老先生也未留心于我的心事、我的需要。

  所謂“不肯真實地回答”——

  說得好聽點是“不肯真實地回答”,說難聽點,是沒人愿搭理我這個小屁孩的一點點小小的請求。對于《山海經》這孩子的玩物,他們是不屑的,才會故弄玄虛,不肯真實地回答我。

  然而,阿長卻來了……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8

  【課型】新授。

  【教材分析】:《阿長與《山海經》》是魯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七課,是魯迅先生的文章。這是一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幾乎是按生活原樣,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她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但又爽朗、熱情、樂于助人,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作者通過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地懷念之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領會長媽媽這一人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細節描寫。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學生搜集有關“阿長和《山海經》”的資料。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導語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萬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板書標題、作者,

  (二)作者介紹

  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駭擄悚煌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煩瑣懼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

  明確: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

  2、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

  思考: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哈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運用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師:這篇課文中,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生提出問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師補充: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了她怎樣的愿望?

  生回答后,師明確:

  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態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五、拓展延伸

  元旦的古怪儀式中,特別傳神的是第二天清早阿長的惶急情景,這里只有動作和神情,動作先是“將我按住”,再是“搖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著我”,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有豐富的`潛臺詞,你設想一下,阿長心里最想說什么?

  六、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獲。

  2、教師結束語: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饒舌,有些令人厭煩的規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七、布置作業《導與學》。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無知、淳樸,關心愛護我。那么,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齊讀第18-28自然段。

  1、這里,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指名學生復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小結: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殘’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2、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3、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4、“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為什么會產生“新的敬意”?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6、文中哪句話抒發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7、劃出描寫阿長的句子,判斷這些句子運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

  8、分析“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處,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解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老師歸納作答。

  明確2、“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說明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3、“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說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感動,表現了我極度驚喜、興奮的心情。

  4、為我買來《山海經》,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5、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6、明確問題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7、明確問題六:“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我給你買來了!”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穿著新的藍布衫”寫一人普通婦女的打扮。

  “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寫她對我的關切、愛護之情。

  “高興”寫為我買來了而高興,可見長媽媽的仁慈、善良。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寫出了一個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阿長。

  8、“哥兒”的稱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著阿長對我的親熱、疼愛之情。“三哼經”的說法非常傳神地展現了一個不識字的普通婦女形象。但就是這么一個不識字的人竟給我買到了《山海經》,所以當聽了這話時,“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就顯得真實自然,毫不夸張了。因此這處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地展現了阿長雖然不識字沒文化但卻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點。

  這部分圍繞阿長的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性格特點寫了阿長給我買《山海經》一事,通過具體的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善良、仁慈、關愛孩子的長媽媽的高大形象。

  9、畫出文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比較前后有什么變化,這是一種什么寫法,有什么好處?

  感情變化:討厭——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先抑)(后揚)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三、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為線索的。

  2、為什么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系的事?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著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表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為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就會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請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獲。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可以從描寫方法、寫作方法、基礎知識、情感等方面談。

  2、教師結束語。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⑵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

  ⑶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標:

  ⑴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⑵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的特點。

  ⑶學習本文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3、德育目標:

  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雙重眼光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學方法】

  1、復述法: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追憶了兒時的保姆阿長,抒發了真摯的懷念之情。文章篇幅較長,圍繞阿長記敘了幾件事,學生自讀,然后用自己的話概括復述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2、討論探究法:

  文題把阿長和《山海經》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何關系呢?學生快速閱讀,提出疑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教師啟發、點撥,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阿長與〈山海經〉》,大家有興趣來讀讀嗎?

  設計二(從不識字的女工阿長與《山海經》有何關系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一文,“阿長”這個人物曾經在哪篇文章中出現過呢?(學生回答:《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給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山海經》則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阿長與《山海經》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閱讀課文去探個究竟。(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本文節選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魯迅散文集。在《莽原》上發表時題作《舊事重提》,編集出版時改用現名。共收入1926年創作的回憶性散文10篇。這本散文集以一個側面表現了魯迅所處時代的社會風貌。

  《朝花夕拾》各篇以記人為主者有三,即《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范愛農》。《藤野先生》記師恩,《范愛農》記友情,《阿長與〈山海經〉》則記作者兒時的保姆。

  三、誦讀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可就詞語含義、段落大意、內容質疑、分析評價等內容圈點批注。

  投影:

  根據語境,解釋加粗的字詞:

  ⑴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

  ⑵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⑶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

  ⑷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長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懼憚她什么呢?

  ⑸但當我哀悼隱鼠,給它復仇的時候,一面又在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了。

  教師明確:

  ⑴客氣。

  ⑵害怕著急。

  ⑶神秘不可揣摩。能夠理解的。

  ⑷害怕。

  ⑸渴望羨慕。

  師生共同探究疑難文句:

  ⑴“謀死我那隱鼠”是怎么回事?

  在《狗·貓·鼠》一文中,說到隱鼠:“這類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動,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懼人,我們那里叫它‘隱鼠’,與專住在屋上的偉大者是兩種。”有一回,隱鼠“緣著長媽媽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腳踢死了”。幼時的魯迅以為阿長是故意“謀死”隱鼠的。

  ⑵橘子為什么稱“福橘”?

  福建產的橘子,故稱“福橘”,為取吉祥,民間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習俗。

  ⑶“偉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

  神力,神奇之力。課文兩處說“偉大的神力”,都是兒時的感覺,魯迅現在這樣寫,前一處有調侃的意味,后一處則有稱頌的意味。

  ⑷“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地母就是地神。中國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說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長埋在地下,魯迅祈禱地神賜福于她,讓她的靈魂得以永安。

  ⑸“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

  郝懿行是清代的經學家。“疏”是“分條說明的文字”。

  ⑹文中遠房叔祖的太太曬衣服時為什么要“憤憤地咒罵道:‘死尸!’”?

  這里的“死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罵珠蘭的枝條連一根竹竿都經不起。

  2、速讀課文,列出閱讀提綱,概括復述要點。

  思考: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明確: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說“去掉了”等;她給“我”講長毛的.故事,為“我”買《山海經》。重點是寫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

  復述要點提示:

  稱呼的來歷長媽媽的一些壞毛病(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等)長媽媽的一些令人厭煩的規矩(吃福橘等)買回《山海經》。

  3、以小組為單位推舉代表進行復述課文競賽,師生評議。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故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阿長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我”對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4、學生通讀全文,找出文中表達魯迅對長媽媽感情的句子和最感動自己的地方。

  抓關鍵語句,體會感情的變化流動。如:

  ⑴“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⑵“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

  ⑶“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⑷“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

  ⑸“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⑹“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教師小結: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寫她“憎惡”“討厭”阿長,后半部分寫因有讓大炮放不出來的“偉大的神力”和買回“我”渴慕的《山海經》而敬她,抒發出一種深沉的懷念之情。在充滿貶義色彩的文字后面,含有同情與懷念,有形諸文字和隱在敘事之中雙重色彩。魯迅是以兒時的心態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觀照自己的兒時和阿長的。采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

  思考:題目如果寫成《長媽媽與〈山海經〉》,這樣不是更能表達敬意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結:

  不同的稱呼,標志著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寫的人物行狀,多用抑筆,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討厭”,又是“不耐煩”,又是“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實不符,用“阿長”名副其實。所以,文題其實標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筆。再則,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又是一個看似矛盾的聯系,一個文盲婦女與一本古典名著怎樣聯系起來了呢,有什么聯系,令人好奇。再則,題目用的是46歲寫作時的口氣,宜用“阿長”稱呼,而“阿”字又有親昵的意味。

  四、課堂小結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五、課堂練習

  口頭作文: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誰講得真實、生動、傳神。

  六、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2、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①事情發生在我念小學六年級的時候。

  ②一天上午下了第二節課后,班主任方老師剛離開教室,我們一群男生便用彈槍干起仗來。

  ③“槍戰”越來越激烈,我的腦袋突然被一個外號叫“鴨蛋”的擊中了。我摸著腦袋痛處氣惱至極,手持彈槍朝“鴨蛋”沖了過去。“鴨蛋”見勢不妙,轉身就逃。一心想要“報仇雪恥”的我窮追不舍,追至教室外一處僻靜的地方,我瞄準他的后腦勺就是一槍。見聽見“哎喲”一聲,一個十來歲的女孩捂著眼睛蹲了下去。就在我逃走的那一瞬間,我看見了那女孩的右嘴角下有一顆特大的黑痣。

  ④上午放學前,方老師緊繃著一張臉走進了教室。他一時間沒有說話,他好像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過了一會兒,他開口說道:“今天上午第二節課后,我們班有個同學用彈槍打傷了四年級一個女同學的眼睛,這件事是誰干的,我希望他能主動向老師坦白認錯。只要他認了錯,并保證今后不再玩彈槍,我會……我會原諒他的。”

  ⑤當時我猶豫了好一陣,最后拿定主意不到萬不得已時怎么也不說。我想只要“鴨蛋”不出賣我,老師是不會懷疑到我頭上的,我是班長,是老師最喜愛的學生。

  ⑥下午,方老師對我們說:“我已查明了上午的事是誰干的,我不說出他的名字,是因為我相信他是個誠實的孩子,他會主動向老師認錯的。”

  ⑦令方老師失望的是,我這個“誠實的孩子”到畢業也沒有去向他認錯。

  ⑧許多年后,我從工作的異地回到我過去所生活過的城市。我決定去看看小時候念過書的學校,并去拜訪曾教過我的一些老師。

  ⑨一天傍晚,我提著一袋水果敲響了方老師家的房門。

  ⑩“你找誰?”一個穿著樸素的老婦人開了房門問我道。

  “我找方瑞年老師,我是他以前教過的一名學生。”我說。

  老婦人遲疑片刻后,讓我進了屋。老婦人給我沏了一杯茶,隨手用手拭了拭她變得有些濕潤的眼睛說:“你老師他已經不在人世了。”

  我一下子呆住了。這時,一個年輕姑娘從里面房間走了出來,她瞎了一只眼,在她的右嘴角下邊,有一顆特大的黑痣。

  “她的眼睛?”我驚駭萬分。

  “是小時候讓人用彈槍打瞎的。”老婦人很難過地說,“聽孩子爸活著的時候講,打瞎我女兒眼睛的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

  一切都勿庸置疑,一時間,我猶如墜入了萬丈深淵……

  我向著方老師的遺照跪下,但愿他在另一個世界,能接受我這遲到的認錯。

  ⑴把文章畫線句改為肯定句,并比較改后句與原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⑵第⑦語段中的引號表示什么作用?作簡要說明。

  ⑶聯系上下文有關內容,揣摩第④段中“他好像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句。方老師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因為。

  ⑷文中加粗的“呆住”和“驚駭”都細膩地寫出了我當時的心理,這里能否互換?為什么?

  ⑸真相大白后,如何理解“我”當時“猶如墜入了萬丈深淵”的感受?用一段話描寫出我當時的神態。

  ⑹文章在結構上往往講究前后的照應。找出文中與“就在我逃走的那一瞬間,我看見了那女孩的右嘴角下有一顆特大的黑痣”相照應的一句話,并說說它在情節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⑺選出對文章內容理解最恰當的一項:()

  A、文中“我”回憶在小學時所犯的錯誤,現在不可能當面對老師認錯,主要反映出“我”是個知錯就改的人。

  B、文章中“我”回憶六年級時課間休息時打傷了四年級女生的眼睛,而且沒能向老師認錯,反映出課間休息不當產生料想不到的后果。

  C、文中回憶的是我小學時所犯的錯誤,從中看到的卻是一個教師對愛生的愛和他博大無私的胸襟。

  D、文章通過回憶六年級時我所犯的錯誤,到工作后向老師認錯,說明了我仍然是個誠實的人。

  ⑻簡述文章結尾處“……但愿他在另一個世界,能接受我這遲到的認錯”,一句中“遲到”的含義。

  〖參考答案〗

  ⑴原句語意肯定,強調我當時的僥幸心理。

  ⑵否定,老師相信我是個誠實的孩子,但我居然沒有去向老師認錯。

  ⑶自己女兒的眼睛被自己學生打傷致瞎,心中有說不出的難過,但不愿向學生講明真相,不愿訓斥喜愛的學生。

  ⑷不能。“呆住”是由于聽到老師去世,內心有所驚動;“驚駭”是知道真相后內心震驚之大,所以不能互換。

  ⑸略。

  ⑹“這時,一個年輕姑娘……有一顆特大的黑痣”。前句為下文作伏筆。后句解開懸念,把情節推向高潮。

  ⑺C

  ⑻我打傷了老師女兒的眼睛,但卻沒能向他認錯,現在老師去世了,我再也沒有機會向他表白我內心真誠的歉意。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精讀全文,分析阿長這個藝術形象,重點研讀買《山海經》一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在完成題目的同時,更多的通過短文的閱讀感悟“愛”的主題,陶冶情操。

  二、研讀課文1~17語段

  分組朗讀1~17語段:

  思考:文中描寫的一些關于長媽媽的故事表現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從課文1~5段的描寫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課文6~17語段“但是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的描寫如元旦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寄托著她善良真誠的愿望;諸如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等的煩瑣規矩中對“我”的關心愛護;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使人看到她的無知、淳樸。

  板書:

  三、重點研讀買《山海經》一節,即18~28語段

  1、聽讀課文錄音。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各組長組織討論,并作好本組討論的筆記。

  ⑴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

  ⑵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么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⑶當阿長說:“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⑷“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⑸“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2、指名各組代表回答以上問題,教師明確問題的關鍵。

  第⑴問:“我”渴慕著繪圖《山海經》了。“這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

  第⑵問:“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慕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第⑶問: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說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激動,也因此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

  第⑷問: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第⑸問: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驚,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3、齊讀最后兩段。思考: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正是深切懷念的真實寫照。

  4、請學生說說長媽媽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學生歸結,教師明確:

  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5、學生批注文中描寫阿長的語句,并分析這些描寫有什么特色?

  教師提示:

  描寫,是對事物作具體的刻畫和描繪。魯迅生動逼真地描寫阿長,如“切切察察”的樣子,擺成“大”字的睡相,“元旦的古怪儀式”,講“長毛”的故事,買回《山海經》,是運用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師生共同揣摩文中的出色描寫,示例:

  ⑴寫“切切察察”的樣子,一寫說話的聲音,一寫說話時的習慣性動作,繪形繪聲。

  ⑵阿長的睡相是靜態描寫,好在傳神的“大”字的比喻。

  ⑶“元旦的古怪儀式”寫阿長的叮囑,很有特點:“鄭重”。特別傳神的是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繼而歡喜的情景。

  ⑷買回《山海經》僅一句話,一個場面,卻有震憾人心的力量,主要靠前面鋪墊蓄勢,后面稱頌烘托。

  總之,魯迅的描寫之所以出色,功夫在于選擇、提煉,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外貌,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動作,或者寫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語言。

  四、課堂小結

  本文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憾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加深體會。

  五、課堂練習

  投影: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長媽媽的性格特點的?在該句后打“√”

  1、她生得黃胖而矮。()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著什么事。()

  3、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母親去了。()

  4、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

  〖參考答案〗

  其中⑵、⑶、⑷句表現性格特點。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四)的短文寫作練習,寫完后在班上交流。

  【板書設計】

  略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畫人物的方法。

  2、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

  3、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及抓住人物特點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和步驟

  整體感知

  一、復習舊知,導人本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起來看課文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煩瑣懼憚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問題探究

  一、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二、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寄托著長媽媽善良真誠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些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

  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

  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三、齊讀第18—28自然段,指名學生復述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仙海經》。叫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四、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五、文章中我對長媽媽的感情前后有什么變化?前半部分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么?

  態度變化:不大佩服她——特別的敬意——這種敬意逐漸淡薄,最終完全消失——發生新的敬意。“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順順溜溜,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

  六、作者怎樣刻畫阿長這一人物形象的?

  外貌、動作、語言。

  七、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日于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

  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象阿長那樣關心你、并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寫一篇小作文,和同學交流。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品析語言,挖掘阿長人物形象

  3、體會作者對阿長深切的懷念和感激,以及對她所代表的一類小人物的同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感受作品的意蘊

  教學過程

  一、設為導讀:

  齊讀課題,說說阿長是誰?在《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狗貓鼠》中都有提到阿長,可見阿長對他有著深遠的影響。再來了解一本書《山海經》,有沒有同學讀過這本書?《山海經》,地理著作,共18卷。是一部涵蓋了上古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等諸多內容的古籍,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書里畫著沒有頭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的刑天,九頭的蛇,像袋子一樣的帝江,三腳的鳥,還保存著不少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不僅孩子喜愛看,成年人也視為典籍。

  那么一位保姆與這本古籍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二、導學案交流,兩人互檢。學生齊讀,字正腔圓。

  三、品讀--初印象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回憶自己童年和少年生活的散文集,本文也出自這本書,在魯迅記憶中的保姆阿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

  1、你從文章具體的語句中讀到一個怎樣的阿長?

  我們讀到了這樣一個阿長:粗俗可笑,迷信好事,熱心善良。

  老師也找了幾個句子,大家來看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對比烘托

  相同點是為突出阿長的性格特點,不同點是描寫人物的手法不同。

  四、探讀--新印象17`

  那么,你覺得兒時魯迅喜歡阿長這樣一個保姆嗎?為什么喜歡?為什么不喜歡?

  成年后魯迅回憶阿長,再看阿長,和小時候的感情是不是相同的呢?

  小時候認識人和事物的理解很低,阿長的很多行為兒時“我”并不能讀懂,也很不理解。回憶阿長時,用成年人的眼光看阿長,我們會有新的發現。

  節選自《魯迅生平史料匯編》(材料)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聯系她的身份和經歷,根據文章的內容找出依據,并思考造成她性格的原因,小組交流。

  明確:身份低下命運不幸期待美好純樸仁厚

  阿長粗俗好事背后的.辛酸與不幸,兒時魯迅有沒有讀懂呢?等到小魯迅成年,四十五歲的他回憶阿長的時候,卻有了不同的感受,對阿長的懷念充滿了溫情。你從哪里能讀出來?

  五、延讀--小人物

  古文說,庶民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材料)

  還有上高中后會學習到的祥林嫂,他們都是魯迅筆下小人物,無名卑微。而魯迅為什么要寫阿長這樣的小人物呢?你能揣摩作者的感情嗎?

  明確:抒寫對于小人物的同情,贊揚真善美!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 掌握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領會長媽媽這一人物形象。

  2.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細節描寫。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導語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萬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板書標題、作者,

  (二)介紹作者和山海經

  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了解山海經

  (三)出示教學重難點

  (四)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駭 擄 悚 煌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煩瑣 懼憚

  2.根據語境解釋劃線的字詞

  二、朗讀分析課文

  1、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

  明確: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

  2、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文中描寫的一些關于長媽媽的.故事表現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從課文1~5段的描寫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課文6~17語段“但是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的描寫如元旦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寄托著她善良真誠的愿望;諸如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等的煩瑣規矩中對“我”的關心愛護;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使人看到她的無知、淳樸。

  4、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

  (1)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么?

  (2)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么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3)當阿長說:“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4)“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5、阿長是一個 什么樣 的人?可以用課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長媽媽有粗俗不雅、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純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自始至終一直在刻畫他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他“不許我動”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和后來買《山海經》中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他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13

  教學重點:

  1、 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2、 理解欲揚先抑的手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2分鐘)

  魯迅先生終其一生沒有專文寫過自己的母親,卻寫了一篇懷念保姆阿長的文章,在文章的結尾,他這樣寫到:“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我終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一位不會識文斷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連真名實姓都不為人所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保姆,為什么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還讓魯迅先生如此深情地為她祈禱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寫于1926年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阿長與山海經》

  二、板書課題、作者

  三、整體感知全文

  課下都預習了嗎?能告訴大家,文章圍繞阿長與《山海經》都寫了哪些事嗎?

  學生概括,并明確:寫阿長名字的由來、切切察察、睡覺擺大字、繁瑣的規矩、講長毛的故事、謀害死我的隱鼠、為我買《山海經》 板書這些內容,并讓學生建立初步印象。

  文章主要寫了哪件事?

  明確:阿長為我買《山海經》

  四、細部探究:

  買一本書,不是最為簡單和平常嗎?但是,當“我”拿到這本《山海經》的時候,卻有了什么樣的反應呢?

  老師來為大家讀這一部分,請大家注意聽,并把相關語句劃下來。

  教師范讀19——29節。

  學生找,

  第25節

  讓我們齊讀這一節,找到最能體現我反應的動詞:

  “震悚”:“震悚”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該如何理解?

  因激動和過度興奮而顫動。

  他為什么會這么興奮?為什么會這么激動?是夸張嗎?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少年魯迅的心靈:

  投:仔細研讀19——29節,小組合作探究:阿長為我買《山海經》,這樣觸動“我”,讓“我”震悚的原因是什么?請找到相關的段落、句子、詞語,好好的讀一讀,品一品,說一說。

  小組合作交流一下。(5分鐘)

  哪個小組先發言。

  找同學發言:并適當的點評。

  你們小組找的是哪些?你們為什么要找這些?

  你能體會到“我”當時的感情嗎?你能用朗讀來傳達這種感情嗎?

  誰再來讀?大家齊讀!

  重點指導:“緊緊的”,你能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嗎?體會到那種失望嗎?你能讀出那種失望嗎?

  為什么說是“說了也無益?”為什么沒有想到呢?(謀害隱鼠,詰責、當面叫她阿長)

  對阿長的失望,不抱希望,你能讀出來嗎?

  作為保姆,我為什么不給她說?為什么沒有想到?(可以說是沒文化、讓我鄙視的一個人、討厭的一個人。)

  引導學生體會更深層的含義:

  重點品讀:“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給你買來了!”

  老師想把這一節,改幾個詞語,大家看,好嗎?

  1、 刪除“一……就”讓學生感受、分析:阿長對我的關心,對我的重視。把這件事當作頭等大事來做!

  2、 刪除“高興”:為什么高興?完成了任務,了了我的心事,她就感到高興。

  3、 刪除“新”:本來要炫耀一下的,顧不得,關心我勝于她自己。

  4、 改造“三哼經”為“《山海經》”,問問還有什么不同?想像、體會她買《山海經》之難,是那樣的沒文化,愚蠢,一定是費了好的口舌,還可能遭到嘲笑,(這好像是一定的!)

  5、 省掉感嘆號,體會,你能體會出當時阿長的心情嗎?并讓學生讀一讀,能讀出那種感情嗎?

  找兩個學生讀讀,思考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要讀出那種自豪、快樂、那種了了心事的放松!心里想,可完成了,可不叫他整天是個心事了!

  齊讀,體會感情。

  總結:寥寥幾筆,讓我們感受的是阿長對“我”的.關心,在她的心里,我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她的心,她對我的關愛是勝過她自己的!是她樸素的言行讓我們看到了對我的淳樸的愛(板書:真愛)。

  讓我們齊讀這一部分。

  再總結:

  就這樣,在我求告無門又想的癡迷的情況下,沒有想到阿長竟給我買來了夢寐以求的寶書,她竟然做了我認為不可能的事,這真的令人興奮而激動了。

  其實,也正是由于阿長買的山海經,使魯迅先生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中國神話,萌發了他愛好文學的種子。也正是由此,魯迅先生開始了一生的藏書生涯,并奠定了他走上文學道路的基礎。這怎能讓他忘記那雖然粗糙但意義卻非同尋常的《山海經》呢?又怎能忘記那位寬厚仁慈的不被人所知的去世多年的阿長呢?

  五、讓我們一起來讀最后兩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六、體會欲揚先抑的寫法。

  投:文章除了寫阿長為我買《山海經》,還寫到了阿長名字的由來、切切察察等毛病,

  思考:這樣來寫是不是削弱了阿長的形象?寫前邊的內容有什么意義?

  用折線勾連后:

  明確:正是自己一向討厭(板書)、看不起的阿長,竟然想著為我買我最為想要的《山海經》。她的這種愛就更顯得可貴,更能讓作者感動。使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升華。我們把這種寫法叫作“欲揚先抑”。(板書)

  其實,阿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她有缺點、有優點,她質樸、真誠、寬厚、平凡、普通。但作為長輩,她對孩子的愛是最為真摯的,也正是這種普通人身上所散發出的愛與溫暖,才更給了我們真實的感覺。才更給了我們平凡人更多的感動。讓我們再一次齊讀最后的兩節,再一次跟隨魯迅先生表達他那份深深的懷念和感激吧!

  七、齊讀最后兩節。

  八、背景補充:

  投:

  1926年初春的魯迅,正是“運交華蓋”的時候,寫下了《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在1925年年底《〈華蓋集〉題記》中說的,他這一年屢遭軍閥官僚、幫閑文人的圍攻迫害,過著一種“悲苦憤激”的日子。盡管魯迅沒有妥協、休戰,但內心的疲憊、煩躁、悲觀卻像洪水一樣泛濫、暴漲。

  《朝花夕拾》的前兩篇寫于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卻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擠出集團之后了。

  可以想見魯迅當年顛沛流離,居所不定,在廈門又受同事排擠,常常一人以小爐煮面,林語堂邀請魯迅來,又不能相助,甚至后來交惡。魯迅一段時間來,嘗盡甘苦冷暖,孤寂之情可知。

  換到成人的角度,46歲的魯迅先生,回憶30年前與保姆阿長相處的歲月。阿長雖有不少個人“毛病”,但對魯迅的感情卻是純樸、無私、深沉的,那份愛是坦蕩和真實的,只有在這種溫馨的回憶中,魯迅先生才能找到心靈停泊的港灣,才能讓那飽受傷害的疲憊的心,得以休閑。閱盡世間事,最深還是純樸的阿長愛子情,這怎能不讓他充滿對那寬厚、仁愛的保姆的依戀。可惜,竟然連她的名字都不被別人知道。

  可以體會一下,當時作者對阿長是一種怎樣復雜的感情?

  學生,交流,談感觸。

  懷念、歉意、敬意、感激。

  九、讓我們再一次齊讀文章的最后兩節,體會作者那濃濃的懷念和深深的歉意吧!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作者回憶了幼時保姆“阿長”的幾件瑣事,通過對阿長語言,表情及行為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阿長的性格與思想活動,進而展現了亂世中“小人物”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作者“哀民生之多艱”的人文關懷以及“愛莫能助”的深深無奈。

  教學目標

  1、掌握以下字詞:“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疏懶懼憚孤孀”,整體感知課文。

  2、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3、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6、把握文中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于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可是在《阿長與<山海經>》里,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為“阿長”,這是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懷著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板書標題、作者)

  (二)資料鏈接

  魯迅簡介: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錄了十多篇回憶性文章。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魯迅作品簡況: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一部《故事新編》;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詩集一部《野草》。

  阿長,魯迅稱之為長媽媽,浙江紹興東浦人,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平時也不回家,直到臨死。患有癲癇,1899年發病身故。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幾篇文章中提到過她,這篇是專門用來回憶和紀念她的。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情況

  (1)字音

  憎惡(wù)懼憚(dān)粗拙(zhuō)擲(zhì)震悚(sǒng)

  chuāng(瘡)疤孤shuāng(孀)jié(詰)問pī(霹)靂

  (2)詞義

  辟頭:開頭。

  震悚: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煩瑣:繁雜瑣碎。

  絮說:絮絮叨叨地說。

  瘡疤:瘡好了以后留下的疤。比喻疼處、短處和隱私。

  詰問:追問,責問。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懶:懶散而不習慣于受約束。

  孤孀:寡婦。

  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

  (1)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為什么這樣安排?

  (2)你從這些事中,看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3)課文題目為什么稱長媽媽為“阿長”?

  2、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討論明確。

  交流點撥

  (1)共寫了7件事:①常喜歡切切察察。②限制我行動。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④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⑤長毛攻城時護城。⑥謀害“我”的隱鼠。⑦為“我”買《山海經》。

  重點寫為“我”買《山海經》,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對她不好的習慣,我最先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長媽媽”買來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3)不同稱呼,標志著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寫的人物行為,作者用的是抑筆,倘用“媽媽”稱呼,名實不符,用“阿長”名副其實。所以,文章的標題其實標示文章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將“阿長”與《山海經》聯系起來,又是一個看似矛盾的聯系:一個文盲婦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樣聯系起來了呢?有什么聯系?令人好奇。再則,題目用的是45歲時作者的口氣,適宜用“阿長”來稱呼,而且“阿”字又有親昵的意味。

  三、文本精讀深入研討

  1、精讀課文1~5段,從這5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交流點撥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2、分角色朗讀第6~17自然段。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交流點撥寄托著長媽媽善良真誠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寫“我”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交流點撥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的告誡“我”。

  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3、齊讀第18~28自然段,指名學生復述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起因、經過、結果。

  交流點撥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

  在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4、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交流點撥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5、文章中“我”對長媽媽的感情前后有什么變化?有前半部分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嗎?

  交流點撥態度變化:不大佩服她——特別的敬意——這種敬意逐漸淡薄,最終完全消失——發生新的敬意。“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

  四、分析人物感受形象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在文中找出來并感受長媽媽的形象特點。

  交流點撥

  (1)描寫法: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對比、映襯法: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五、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細細品味,妙趣無窮。

  交流點撥如:“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再如,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后,“這又使我發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這段文字中“發生新的敬意”,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又如:“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干戚而舞’的刑天。”這段文字里對刑天“執干戚而舞”再次描寫,既前后照應,又表現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視天帝,死而不屈,表現了極強的反抗精神,而“我”酷愛刑天,正曲折地表現了魯迅不屈服于20年代圍攻他的黑暗社會勢力的斗爭決心,使文章具有了“自敘傳”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戰斗力。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總結寫法

  (1)詳略得當、欲揚先抑的寫法。

  文章前面部分略寫了長媽媽“切切察察的毛病”“管我很嚴,喜歡告狀”“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厭煩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等幾件讓作者厭煩、討厭的事,大揭其短;但后面又詳寫買《山海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述出自己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因此而略寫其他,作者力求寫出一個真實而鮮活的長媽媽的形象,也為后面抒寫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作了鋪墊,是采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

  (2)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用“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束很嚴”“擺成‘大’字的睡相”寫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的性格特點;用“元旦早晨塞福橘”“令人厭煩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寫她“淳樸善良、迷信、關心孩子”的性格特點;她為“我”買回《山海經》表現她的真誠熱情、樂于助人,這些事情有詳有略,但都是作者選取的典型事例,更好地展示了人物性格。

  2、拓展延伸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打探,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提到魯迅,大家并不陌生,誰來說說你了解的魯迅的相關知識?(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2、那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在這些文章中,你們覺得魯迅先生對他的家鄉,家鄉的親人懷有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深深的眷戀、無盡的思念)

  3、大家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好蛇的故事嗎?(指名復述故事)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長媽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情。

  二、檢查預習。

  1、認識生字

  駭hài人聽聞 擄lǔ掠 震悚sǒng 惶huáng急jí

  瘡chuāng 疤bā 詰jié問 渴kě慕mù

  疏shū懶lǎn 霹pī靂lì 孤gū孀shuāng

  鼴y?n鼠sh?

  2、解釋詞語

  (1)謀死:謀殺。

  (2)絮說:絮絮叨叨地說。

  (3)震悚: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4)惶急:恐懼著急。

  (5)渴慕:迫切地羨慕。

  (6)懼憚:懼怕。憚,害怕。

  (7)詰問:追問,責問。

  (8)煩瑣之至:繁雜瑣碎到了極點。之,到。至,極點。

  (9)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駭,震驚,驚嚇。

  (10)莫名其妙:沒有誰能說出它的奧妙。名,說出。

  (11)深不可測: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12)情有可原:基于某些特定情由,尚可原諒過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課文。學生認真體會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懷。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的去寫的?(懷念)

  3、速讀課文,用兩三句話概括文章中心內容,以及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態度。

  作者回憶童年時期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生活片斷,重點敘述長媽媽關心自己的愛好、尋購贈送《山海經》一事,表現了長媽媽雖無文化卻十分善良、樸實、盡心盡責的特點,深切表達了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4、梳理文章表達思路:

  A、線索: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學設計07-31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02-26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學設計06-19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04-08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06-28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學設計05-29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04-30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04-29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07-30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