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內容:
國標本蘇教版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03~105頁“圓的面積”以及相應的“練一練”、練習十九第1題。
教學內容分析:
圓的面積是學生認識了圓的特征、學會計算圓的周長以及學習過直線圍成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以前所學圖形的面積計算都是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而像圓這樣的曲邊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教學關鍵之處在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計算驗證,自主探索、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靈活應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的教學應緊緊圍繞“轉化”思想,引導學生聯系已學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中分析、研究、歸納,從而完成對新知的建構過程,建立數學模型,培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
小學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很大程度屬于直觀幾何的學習階段,而幾何本身比較抽象的。本節內容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展到認識曲線圖形,又是一次飛躍,但從學生思維角度看,五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學段中的學生已經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與計算、空間圖形等較豐富的數學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歸納、類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并具有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所以在教學應注意聯系現實生活,組織學生利用學具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過程,使學生感悟轉化、極限等數學思想,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填表、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構建數學模型。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感悟極限思想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極限思想(化曲為直)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面積轉化教具。
學具:書、計算器、16等份教具、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大家看,一匹馬被拴在木樁上,它吃草的時候繃緊繩子繞了一圈。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復習圓的相關特征)
師:那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呢?
師:圓所圍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圓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圓的面積。(揭示課題)
2、師:你想研究它的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疑問)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的伊始就用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來導入新課的學習,既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為后面圓面積的學習奠定基礎,更可以讓學生從課堂上涉獵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猜想驗證、初步感知
1、實驗驗證
(1)師:猜一猜,圓的面積可能會和它的什么有關系?
師:你覺得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的幾倍?
(2)師:對我們的估計需要進行?
生:驗證。
師:用什么方法驗證呢?
師:下面請大家先數數圓的面積是多少。
師:數起來感覺怎么樣?有沒有更簡潔一點的方法?
(引導學生發現可以先數出個圓的方格數,再乘4就是圓的面積)
(讓學生在圖1中數一數,用計算器算一算,填寫表格里的第1行。)
圓的半徑
(cm)
圓的面積
(cm2)
圓的面積
(cm2)
正方形的面積
(cm2)
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
(精確到十分位)
(3)師:只用一個圓,還不足以驗證猜想,作業紙上老師還準備了兩個圓,同桌合作,分別用同樣的方法把研究成果填寫在表格中。(課件出示圖2和圖3)
(學生完成后交流匯報。)
師: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生:這三個圓的半徑雖然不同,但是圓的面積都是它對應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一些。
3、師:正方形面積可以用r2表示,那圓的面積和它半徑平方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圓的面積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小結:我們經過猜測——數方格——驗證,最終發現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也就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數方格開始學習圓面積的計算,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學習,有利于充分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和經驗,從而為進一步探索圓的面積公式作好準備。由數方格獲得的初步結論對接下來的轉化推導相互印證,使學生充分感受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合理性。】
三、實驗操作、推導公式
1、感受轉化,滲透方法
(課件再次出示馬吃草圖)
師: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能準確算出這匹馬最多可以吃多大面積的草了嗎?
(引導學生發現,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還不清楚,需要繼續研究能準確計算圓面積的方法。)
2、師:大家還記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嗎?
(學生回憶后匯報,教師演示,激活轉化思路)
3、第一輪探究——明確思路,體會轉化
師:想想看,圓能不能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是否可以化曲為直呢?
生:剪圓。
師:怎么剪呢?沿著什么剪?
生:沿著直徑或半徑剪開。
(分別演示2等份、4等份、8等份,引導學生發現邊越來越直,剪拼的圖形越來越近似平行四邊形)
4、第二輪探究——明確方法,體驗極限
師:剛才我們將圓分別剪成4等份、8等份再拼成新的圖形是想干什么呀?
生:想把圓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內容分析:
圓的面積是學生認識了圓的特征、學會計算圓的周長以及學習過直線圍成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以前所學圖形的面積計算都是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而像圓這樣的曲邊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教學關鍵之處在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計算驗證,自主探索、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靈活應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的教學應緊緊圍繞“轉化”思想,引導學生聯系已學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中分析、研究、歸納,從而完成對新知的建構過程,建立數學模型,培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
小學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很大程度屬于直觀幾何的學習階段,而幾何本身比較抽象的。本節內容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展到認識曲線圖形,又是一次飛躍,但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學段中的學生已經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與計算、空間圖形等較豐富的數學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歸納、類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并具有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系現實生活,組織學生利用學具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過程,使學生感悟轉化、極限等數學思想,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相應;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場景——《馬兒的困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馬兒吃草的范圍是一個什么圖形嗎?
生:是一個圓形。
師:那么,要想知道馬兒吃草范圍的大小,就是求圓形的什么呢?
生:圓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馬兒的困惑”這一場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與身邊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同時了解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合作,推導圓面積公式
1.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師:關于圓的面積你想了解什么?
(什么是圓的面積?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計算公式又是什么?計算公式怎樣推導?……)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
生: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切割成兩部分,把這兩部分拼成長方形師:哦,請看是這樣嗎?(教師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寬,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師:同學們對原來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剛才我們是把一個圖形先切,然后拼,就轉化成別的圖形。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就把一個不懂的問題轉化成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師:對,這是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那圓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你們想知道嗎?(想)
2.演示揭疑。
師:(邊說明邊演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8、16份,沿著直徑來切,變成兩個半圓,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那又會拼成一個什么圖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演示)。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師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長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并借助電腦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化曲為直的剪拼過程。]
3.學生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給的三個問題,請你們四人一組,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拼一拼,觀察、討論完成這三個問題:
①轉化的過程中它們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它們的(面積)不變?
②轉化后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
③你能從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所以……”類似的關聯詞語。
師:你們明白要求了嗎?(明白)好,開始吧。
學生匯報結果,師隨機板書。
同學們經過觀察,討論,尋找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師: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那么圓周長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師: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4)齊讀公式,強調r2=r×r(表示兩個r相乘)。
從公式上看,計算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在計算過程中應先算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么?
(再次出示牛吃草圖)
師:這匹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現在會求了嗎?
教師應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教學例1。
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每平方米草皮8元,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
要求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要先求什么呢?(先要求出圓形草坪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草坪的面積吧!
師: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與圓面積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出示第三題)
3.小剛量得一棵樹干的周長是1256c。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
分析題意后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評價反饋)
同學們真棒,解決完上面的三個問題后敢不敢來挑戰下面的問題?
4.已知半圓中三角形ABC的高是5厘米,面積是30平方厘米,半圓的直徑是多少?求陰影部分面積。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小結、回顧反思
師:你們對于圓面積的疑問現在解開了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知道哪些條件就可求圓的面積?
(知道半徑、直徑或是周長)
知道半徑:S=πr2
知道直徑:S=π(d÷2)2
知道周長:S=π(C÷π÷2)2
師:同學們,猜想驗證、操作發現是我們在數學學習中探索未知領域時經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發現!
【設計意圖:全課總結不僅要重視學習結果的回顧再現,也要關注學習經驗的反思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
五、課后延伸
圓除了轉化為長方形,還能轉化為什么圖形呢?
板書設計: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
=πr2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3-30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4-05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2-07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9-15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07-16
《圓的面積》數學教學設計08-15
最新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5-27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模板06-29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