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散步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09 19:23:0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散步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散步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步教學設計15篇

散步教學設計1

  一、定位:

  本課的教學,要實現如下目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味文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美和語言美,并學習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學生自主誦讀、體驗、感悟、評價本文的主題思想,并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等活動,獲得選材和語言表達的技巧;促成學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倫理意識的形成,進而獲得有意的生命啟迪。另外,根據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當今學生只知索取愛,不知奉獻愛,“孝道”的傳統道德意識普遍薄弱的現狀,特擬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樹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觀。

  二、切入:

  激活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師講述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學生體驗家庭親情:尊老愛幼

  4、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散步》的作者)的溫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兒孝”的氛圍吧

  三、探究:

  誦讀設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揣摩寫作特色

  學生概括讀了課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題、選材、語言等

  (1)喚起社會“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2)以小見大的選材特點;

  (3)對稱整飭的語言美……)

  跳讀理解:“我”這個人怎么樣;妻子性情怎么樣;母親性情怎樣;兒子性情怎么樣(“我”:孝,妻子:順,母親:慈,兒子:聽話)

  品讀探討:

  1、合作探究

  探討《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寫的詩意美和語言美:

  (1)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勸母親散步、又熬過一冬、委屈兒子、背母親;妻子:溫柔賢惠:在外面,總聽我的;兒子:聽話:天真活潑,聰明伶俐;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改變主意)。他們真誠善良,溫和、謙讓、體貼,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幾處景物描寫?這樣的景物描寫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兩處: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新綠”、“嫩芽”、“冬水”……,第二處是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菜花、桑樹、魚塘……,這些景物蘊涵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給人的感受是詩意般的美。]

  (3)文章的語言美是怎樣表現出來的?試作分析。[一是情趣昂然:“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二是含義豐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僅供參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出儒家傳統文化在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講究家庭生活以孝為先,信奉天下為公。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這種文化價值取向也正是東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對稱整飭:“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這些句子語意對舉與反襯,于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韻味無窮]。

  探究文章選材特點:作者獨具匠心,聚焦祖孫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喚起人們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和補充。教師也參與其中,或引導或補充,與學生平等對話。

  教師小結:我們從《散步》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語言美,也學到了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讀了莫懷戚的這篇短文,你的心靈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樣的觸動呢?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記得唐代詩人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關愛,而我們又回報給父母了多少呢?疼愛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則不容易做到。學了本課,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為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讓我們交流一下。

  細讀感悟:

  1、組合作交流

  (1)你認為怎樣才能做一個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給予了你千般的愛,萬般的寵,那么你做過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聽到過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縣電視臺要采訪我們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學生,如果你被采訪,你想說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質疑和補充。評選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課外閱讀“古今孝道”故事

  2、兩周后召開“我最孝”班會

  3、月底召開“古今之孝”故事會(吳孟代親供蚊噬、黃庭堅為母洗溺器、陳毅為母洗內褲……)

  4、閱讀課外書: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滿文軍《懂你》的歌曲,以結束本課

  五、反思……

  附:(一)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東高宛縣的人。東漢末年,藩鎮割據,盜賊四起,董永看到山東不太平,就帶著年邁的父親,到湖北德安避難。沒過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請醫吃藥毫無效果,離開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極,而且自己為避難漂泊之身,哪里有錢買棺埋葬父親呢?無計可施。當地有位姓裴的富翁,聞而憐之,就借錢給他,讓他買棺安葬了父親。于是,董永賣身為奴,進了裴家。(這個情節是正史上記載的,根據當時的社會,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辦事。辦完事回來的路上,遇到一個豐姿美貌的少婦,上前與他攀談。少婦說:“你沒有娶妻,還是一個光棍;我是個被丈夫離棄的少婦。看能否給你做妻子?”董永是個老實人,在當時社會來講是個忠仆。他回答這位少婦說:“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專,須稟告主人”。少婦笑說:“癡郎,你怎么這樣的怕主人?既是這樣,我與你一同前去見你的主人”。董永乃帶著這個少婦,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們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讓他們在一百天內,織出三百匹絹布贖身,做自由的農人。從此天起,這個少婦日夜紡織絹布,快速異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將三百匹絹布交給裴翁,裴翁無話可說,按照他自己說的諾言,退給了董永的賣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農人。

  董永方得脫離奴藉,少婦忽然向董永告別,說她馬上要走了。董永哭著說:“你為我贖身的恩德,我還沒有來得及報答,你怎么就拋下我走呢?”少婦答道:“你我夫妻一場,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銀河旁的織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緣滿,當回去向天帝繳旨”。少婦說完便不見了。現在湖北省的孝感,原來叫德安,即是因為董永的孝心感動了天,所以改名為孝感。民間原始講的這樣情節,與后來《天仙配》中的情節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話傳說。《天仙配》其實是按照這個原始神話傳說,夸張成為”老槐樹開口做媒“的神話。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這本古書中的一孝,中國人都知道這個故事,代代以此激勵為人要講孝道。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看過中國的《天仙配》,這是我國有名的以孝為主題的戲劇題材傳說。這本《重編二十四孝》,我們應該讀讀,古為今有嘛!

散步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的寫作契機一是因為一家人散步這件事讓他感到了濃濃的親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國某漢學家對中國傳統美德“孝”的尊崇而讓自己產生的感慨:我們中國人丟掉的東西外國人卻在學習與繼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這次真實的“散步”為外延載體,而把“尊老愛幼”作為內涵蘊積于小小的“分歧”之中,并設計“背”這一動作來強調作為中年一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一課的主題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寫作理論的體系。

  【設計思想】

  這是一篇玲瓏剔透、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本文 “以小見大”,通過一件生活小事來反映出“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因此,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時,我依據作者寫作初衷,把“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作為教學的重點,把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和清新優美的語言作為學習的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義的關鍵語句及寫法特色、語言特色。

  【課時安排】本文屬課內自讀課文,安排一課時,課前安排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它是我們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今天,讓我們步入莫懷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個四口之家濃濃的親情。

  二、整體感知:

  1、播放鋼琴曲《秋日私語》,教師配樂朗誦課文,生傾聽。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情境,以便下面更好的走進文本,體會人物真實情感。

  2、通過認真的傾聽,請學生搶答以下問題:

  師:同學們聽得很投入,那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剛才的故事吧!希望同學們能夠搶答老師的幾個小問題。

  (1)散步的地點?(田野)

  (2)散步的人有哪些?(教師板書:“我”、母親、妻子、兒子)

  (3)散步的季節?(初春)

  (4)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情?(母親與兒子產生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

  (5)結果如何?(母親卻依從了孫子;不好走的地方“我”與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設計意圖:問題簡單,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三、結合人物分析文章主題:

  1、再讀課文,師提出朗讀要求。

  師:剛才老師朗讀時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句讀停頓和老師語氣、語調的處理。這篇文章基調愉快而深沉;語調平穩,不亦過高或過低;語氣要親切,溫和,并含有莊重;語速以中速為主,第四自然段應快些,第六、八自然段應慢些。

  請三位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生比較靦腆的可以給予物質鼓勵),思考:文中的四位人物分別是怎么樣的一個人?要找出依據來(邊聽可以邊做勾畫)。

  2、小組討論:分析人物并找出依據。(可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追問,進而引出下面內容。)

  “我”——孝敬母親(板書:尊老)、疼愛而不溺愛兒子、有文化修養、

  母親——慈祥、疼愛孫兒(板書:愛幼)

  妻子——賢良、賢惠、

  兒子——天真、可愛、聰穎、

  3、分析依據(在此環節中將學生找到的依據反復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感受內涵。)

  (1)“母親本不愿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注:此處可以追問:假設把母親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帶老婆孩子,那會怎么樣呢?(不少人往往是這樣做的,在他們看來,沒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開心。殊不知,老人在家里多么孤獨、凄涼、寒心。不勸母親一起散步,似乎也沒有良心的譴責。因為“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設,更可以感知“我”對母親的孝敬。)

  (2)母親和兒子對走大路還是小路發生分歧時,“我決定委屈兒子”。(“我”唯母命是從,沒有把兒子當小太陽寵著,更可以感知“我”對母親的孝敬。這里有一個家庭倫理道德的準則: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

  情境設計:同學們在家看電視時,遙控器拿在誰的手里呢?

  注:此處可以追問:分歧的結果怎么樣?(分歧的結果是“我”順從了母親,母親則順從了自己的孫子,這一結果充分顯示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我”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贊美;母親作為年邁的老人,卻不顧自己的身體,關心下一代成長,愛幼之情躍然紙上;對“我”的決定,妻子絲毫沒有爭執,而是無聲的支持,其“賢惠”的品質也值得贊美,婆媳關系向來是家庭關系中比較敏感的一種關系,但在文中卻和諧而無聲地促成了一個美滿的家庭。)

  (3)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

  注:此處可追問:“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么深刻含義嗎?(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

  (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句話從小孩的嘴里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

  4、教師小結:本文通過“散步”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卻頌揚了“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這就是“以小見大”(板書)的寫作方法。文中還有多處大詞小用,小題大做的地方,這些小題大做就是要透露作者這一篇《散步》是大有深意的,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試找出文中的大詞小用、小題大做。(“分歧”、“責任重大”、“決定”、“整個世界”……)

  四、再讀課文,研討賞析文章的語言特色。

  師:除了這些小題大做的詞語,作者的文本也是非常優美的。同學們有沒有覺得哪個句子讀過后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那么就請你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吧!數量不限。畫好后可以小組交流。(學生分組開始小組討論,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的答案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充分調動學生的.鑒賞熱情,教師只做提示,不做具體說明)

  (一)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如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些景物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優美迷人的田園風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諧、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處出現比較對稱、意蘊豐富的語言,讀起來給人以美感。

  如:1、“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2、“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充滿生活情趣,表現小家伙的天真、聰穎,表現家庭的幸福、溫馨。)

  4、“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高大的父親。”

  6、“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7、“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輕。”

  8、“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9、“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表現了妻子的賢惠。)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就是引、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養學生一種閱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

  五、情感再現,小結歸納: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感悟嗎?(學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的學習。(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請同學們今天晚上回家后為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做一件事吧!。

  六、課外作業:

  1、真誠行動回報真情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以“親情”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隨筆。

  【板書設計】

  母親兒子

  —→以小見大—→尊老愛幼

  “我”親情妻子

散步教學設計3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體會并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欣賞本文的音韻美、景色美、親情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少個日落,多少個清晨,我們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園的小路,散步在鄉間的田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二、“三讀”課文

  通過“三讀”課文,逐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美和語言美。

  1、“一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理解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是敘事散文,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教師提示:(出示幻燈片)(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并出示幻燈片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來啟發學生。邊答邊板書。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涌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走小路。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愛幼。)

  (尊老與愛幼最好由學生總結出。)

  2、二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體會親情美。

  (1)學生討論并回答在整個散步過程中,誰做得最好?并簡單說說理由。

  老師總結:其實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動人的場景(明確:最后一段)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3)提問:營造一個如此和諧的家庭,奧妙在哪?

  (引導學生扣住“尊老愛幼”“責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學生一起朗讀

  ①老人和兒童屬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她)們的生活狀態,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社會國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培根)

  老師總結:培根的話讓我們想到了中國已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孝。教師進行適當的拓展,說說“孝”的寫法。

  3、三讀課文,品味語言美

  我們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為喜歡這家人,也喜歡這篇散文清新雋永的語言,請同學們根據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朗讀出來,并做適當的點評。

  (1)含蓄美:(找出你認為含義豐富的句子)

  (2)對稱美:(找出前后對稱,形式整齊勻稱的語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進行賞析)

  老師做一個示范,我選擇一句具有“對稱美”特點的句子

  進行賞析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

  賞析: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義: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

  “世界”在這里大詞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國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寫的作用:為情節展開作鋪墊

  三、教師小結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畢淑敏《孝心無價》)

  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有感而發,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擬了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讓互敬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親相愛

  橫批:和諧一家

  把這副對聯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祝大家家庭美滿,闔家幸福!最后就讓我們在這首《相親相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板書設計:

  我勸母親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線的分歧走小路(母親)

  分歧的解決我決定委屈兒子

  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

散步教學設計4

  【背景及說明】

  《新課標》的課程目標的總目標規定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其中第7條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個在閱讀中的學生都視為一個獨特的自我,這樣才能做到目標中所說的在閱讀中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散步》這篇文章,正是情感體驗的上乘佳作,我想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實施一次情感教育。但是,認識到一篇文章的好與上好一堂課的距離,我又有一點緊張,如何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我覺得必須面對和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散步雖然是家庭生活中常見的情景,但是,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來思考和敘述的,展現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孫之情,平時,初中學生對這樣的情景雖時而所見,卻不一定具備情感上的深處體驗。當然,簡單的做法是,教師通過宣講明白無誤地告訴他們,或者讓學生通過多次閱讀去感悟。但又使我體會到,能感動教師的,不一定能感動學生。如果找不到共鳴的地方,你在臺上激動不已,學生則可能無動于衷,出現教學中常見的現象,這是既尷尬又失敗的課堂。那么,怎樣上好這堂課呢?作為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我又該做點什么呢?

  【建議思考的問題】

  1、課堂上如何實施課前的教學設計?

  2、課堂上的親情感和責任感的目標如何實現?

  【案例描述】

  在教學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時,我制定了這樣一個學習目標:感悟散文中的親情。于是在學生朗讀全文以后,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請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賞的語句,并說明理由,學生經過思考后找出第四自然段,理由很簡單,文字優美。但靜觀課堂氣氛,感覺比較平淡,學生似乎在配合老師完成彼此所認同的課堂教與學的任務,缺乏體驗到該文章的語言之美,親情之美,而且參與回答基本是那些比較聽話,認為回答問題是天經地義的同學。對這樣的現象進行反思,我認為這個教學目標是必要的,但提問的方式可以有所改變,應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于是,我在另一個班級上課時換了另一種方式提問,你和家人散步嗎?有。幾乎是全班同學滿臉燦爛的回答。那么,給你留下感受又是什么?這樣的提問激起了層層波瀾,一瞬間,課堂上呈現出與前一課堂截然不同的熱烈氣氛,下面是關于場景的部分實錄。

  【教學實錄】(部分)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媽媽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媽媽手牽著手,不知道天氣太冷,還是媽媽的慈愛,讓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媽媽給我講了我小時候的趣事,我們很高興,至今,我的手上還感到還有媽媽的余溫。

  師:你給大家描述了一幅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生2:我的感受最深的是;小時候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簡直就是一只小懶蟲。每天,奶奶背著我上幼兒園。那時,我覺得奶奶的背很寬、很廣,趴在奶奶的背上,我覺得特舒服。如今,我也上初中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駝了,我常想,奶奶的背是不是小時候背著我而駝的。

  師: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3:我曾見過別人一家子的散步,令我感受很深。一個小男孩,他們的父母也許都是啞巴,只見小男孩走在他們的中間,他的手不停地在胸前晃動,也許是打啞語,他們的父母只是一味地笑,是那么歡樂。

  師:你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幸福的畫面啊!想不到,我們的同學對散步感受如此真實、細膩。現在,我們可以驅譴我們的慧眼和靈感到文章里去散步,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談一談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學生1:孝心

  學生2:親情

  學生3:溫暖

  學生4:敬老愛幼

  的確,這樣的散文內涵,由于有了散步感受的感情作鋪墊,又有問題的激發,學生不再是應付老師,而是神情活躍,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地進入解決課文,研討問題的情境之中。我又靈機一動,設計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讀給全班同學聽,并說明喜歡的理由,學生們頗有興趣的尋找,再紛紛而毅然的舉起手。

  生1:我喜歡第四自然段。因為這段是一處優美的環境描寫,交代了全家人散步的美的背景,也暗示了老人對生命的向往。(接著,該生便聲情并茂地讀了起來。)

  生2:我要補充的是,春景也有新生之意,這也說明母親在風燭殘年之時,家庭的溫馨使她的生命獲得了新的生機。

  生3:我要選第七自然段,因為這段母親眼中看見的景色很美,油菜花,桑樹,魚塘,表明了母親對生命的向往。(朗讀略)

  生4;還有一個字用的好,我非常喜歡。摸,表現了老人疼愛孫子的感情,這個孫子可真幸福。(一陣笑聲)、

  生5:我喜歡第六自然段,因為,分歧的產生是全文的關鍵。我的選擇舉局不定,表明了我既有敬老之心,又有愛幼之心。特別是最后決定走大路,也看出我非常孝順。

  師:同學們能夠對我的情感理解,非常了不起,(一片掌聲),同時,也可以看出我的責任重大。

  生6:(怯生生地)老師,我能否喜歡一個字?(得到我的贊賞后)熬,因為熬字能夠使一個老年人,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顧,又過了一年。

  師:講得真好,能結合這篇文章來理解文中的詞,達到我們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大家課后可以進一步地探討。

  【課后反思】

  教學設計應當如何進行?我覺得課堂設計非常重要。同樣的目的,不同的課前設計,結果回怎樣呢?也許我的前一堂課也會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但是,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正確理解親情感和責任感是難以企及的。我認為,課前教學設計應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說話的機會和展現自我機會,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會煥發青春活力。

  記得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而這堂課能夠真正地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這堂課,我真正明白了課前教學設計也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條永遠流動的河。課堂應該是有生命的,我愿永遠把握這生命的脈搏。

散步教學設計5

  【背景】

  本人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對親情,友情都有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理解。看到散步這一課,覺得它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心田,能夠洗濯我們麻木的心靈。它的文字含蓄而優美,意境寬廣而深厚,雖是簡單的一件小事散步,卻真正能喚醒沉睡的親情的細胞。

  我選擇這一課的最大原因是現在有很多的單親家庭,常常聽到學生抱怨親情的冷淡,不知道親情到底在那里,我就想讓學生通過本課學習體會到親情不是轟轟烈烈的,不是狂風暴雨似的,它如同和風細雨,慢慢的滋潤著每個人的心靈。同時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親情,特別是家中的父母正在承受著維護親情的巨大使命。

  本著美好的愿望,希望學生通過這一課會真正的體會到親情的力量,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孝敬父母,我精心的準備了這一課。

  【設計理念】

  1、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轉變角色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

  2、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體會“我”一家人濃濃的親情,培養學生個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3、感受親情,理解中年人的責任感以及生命傳承得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景

  1、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2、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干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2、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課文的主要)

  明確:“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里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三、合作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

  ⑴通過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我母親老了”──“他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⑵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⑶“我”是一個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滲透這我對生活的使命感的語句有: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此處作者用了一個類比,在嚴重關頭,民族領袖往往決定這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家庭中也是這樣。我作為家庭的主腦,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這是一種責任,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責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說明我和妻子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2、這篇文章你有那些問題沒弄懂?

  a、結合課文說說“我”這個人怎么樣?妻子、母親、兒子的性情又怎么樣?

  明確:“我”誠懇、孝敬;妻子賢良、溫順;母親老邁、順從而又有涵養;兒子聽話、懂事。

  b、作者為什么把“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描寫得那么鄭重其事呢?

  明確:在一個家庭中,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c、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進行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寫作意圖。

  明確:

  ⑴后來發生了分歧──表現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表現出一個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

  ⑶我決定委屈兒子──體現出一個中年人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同第2問)

  四、品味語言

  1、景色描寫

  (明確:共兩處。一是第四小節描寫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顯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機。二是第七小節描寫了“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珍愛。)

  2、對稱句子。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散步》與《三代》,看看哪個故事更能感動你?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業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嗎?不妨也用《散步》作題目。

  【教學反思】

  這堂課有成功也有失敗。

  主要的缺點是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課時喜怒不形于色,講課時缺少激,而只是把課文進行支離破碎的分解,挑斷作者感情發展的流程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都是本人經驗不足,稍顯緊張造成的,今后在工作中還需繼續努力。

  本堂課我覺得貴在很好的把握住了新課標的理念:

  1、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自主的合作學習,層層深入,使學生體驗更多學習的樂趣。

  2、鼓勵學生個性的發揮,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3、注重文本,重視朗讀教學并進行語言的積累。

  4、老師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的每一次成功都給予適當的鼓勵,使他們很樂于展示自我。

散步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愛在樹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標】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熱情。

  二、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愛在樹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四、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收集關于樹木作用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美麗的樹林)同學們你們喜歡這樹林嗎?說說你喜歡它什么?(生暢所欲言)同學們真會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作家林頌英也喜歡在樹林里散步,并寫下了一篇文章,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作品。——《我愛在林中散步》

  (板課題)這是一篇說明文,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

  1、出示課件,展示思考題:(默讀)

  ①說說“我”為什么愛在林中散步?

  ②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了什么?請用 “~~~~”線畫出相關的語句。

  2、檢查預習情況。

  ①課文向我們介紹“我”愛在樹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導體會)

  小結過渡:全文按分—總的結構安排向我們介紹“我” 愛在樹林中散步的原因。為了進一步向我們向我們說明“我” 愛在樹林中散步的'原因。課文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呢?說明了什么?(生討論出答案,說出那句課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來,工業越來越發達,工廠越蓋越多,數不清的煙囪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學家產生了憂慮,擔心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會給人類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舉例子)

  B、 如果每個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繼續增多,人類有足夠的氧氣可供呼吸。(作假設、列數字)

  C、1.5公斤炸藥爆炸發出的聲音,在空曠的地方,能傳播到4000米遠,而在樹林中,400米以外是聽不見了的。(列數字、作比較)

  D、怪不得人們常常用綠色來粉刷房屋,以獲得寧靜和涼爽的感覺。(舉例子)

  E、我更要感謝它們,它們默默地保護著我們人類。伸張著的樹冠如同一把把保護傘,那茂密的枝葉,把有害的微粒層層攔住。對這樣的優秀的義務清潔員,我怎能不懷著深深的謝意!(打比方)

  a、“優秀的義務清潔員”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話變換一種說法,使意思不變。

  c、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指導讀好這一句)

  (三)總結全文:這篇課文主要采用了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綠色的作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樹冠的作用及綠色消音器等知識,讓我們知道了“我”愛在樹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我也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寫說明文時恰當地使用說明方法,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四)知識擴展

  1、關于樹林、樹木,你們還了解到了什么?請你給大家介紹介紹。

  2、讀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松馳神經 消除疲勞

  吸收二氧化碳 釋放氧氣

  18*我愛在樹林中漫步 清靜自然、身心舒適

  擋有害微粒 清潔空氣

  沒有噪音 沒有喧囂

散步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愛與親情,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尋找典型詞句,理解課文深長的意味,學習發現并表達生活當中的一舉一動的愛之美。

  【教學方法】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合作探究法

  【課型】新授課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個周六,這張照片在短短的10個小時之內在全球的轉載量超過250萬。一對父子走在人行道上,天下著滂沱大雨,父親全身濕透,而右手的傘則堅定地聚在兒子頭上,呵護他不受風吹雨打。那這一個小舉動能感動全世界的網友,甚至讓人們在深夜淚流滿面,我覺得呀是我們對愛與美有著天然的感動之心,而這種愛與美的最小組成單位由社會最小的基本組成細胞--家庭成員間的愛構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作家莫懷戚的敘事散文--《散步》,體悟那字里行間流淌的一舉一動間的愛。(板書課題:散步 莫懷戚)

  二、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字詞語。

  2、檢查指導:

  (1)讀生字詞。

  分歧(qí) 霎(shà)時 拆散(sàn) 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 嫩芽 信服

  (2)小組朗讀:

  8個小組各派一名代表讀一段。明確感情基調:輕松愉快

  思考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用簡練的語言概述“散步”的過程。

  簡單評點學生的朗讀。

  3、概括散步過程:并分析第1段。(生齊讀)。

  三、精讀感悟:

  生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朗讀并賞析。

  1、分析第1段。

  冒號:強調。長鏡頭拉近拍攝。想象畫面的流動。(生讀第1段)

  明確:瞧這一家子:三代,四口人,兩對母子。

  2、通過分析人物來感悟文章。

  (1)兒子、小孩子

  喜歡的原因,表現在哪?文中如何描寫的?讀一讀。

  明確:第5段。可愛。激動。聰明。童趣。 (板書 兒子:機靈可愛)

  (2)妻子

  喜歡的原因,表現在哪?文中如何描寫的?讀一讀。

  明確:第6段(尊重丈夫) 第8段(疼愛兒子)

  “聽,蹲,背,走”四個動作就讓我們看到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

  (板書:妻子:賢妻良母)

  (3)母親

  喜歡的原因,表現在哪?文中如何描寫的?讀一讀。

  明確:按先后順序,把直接描寫母親的語句讀一讀。

  第2段(體諒兒子的孝心,尊重兒子) 第7段(疼愛小孫子)

  通過母親的眼睛,我們看到遠處的美景。(生讀)

  點撥寫景部分的朗讀。(生讀)

  點撥:望--由近及遠,金色、整齊、水波粼粼,視線拉遠拉長。

  (師范讀)(生齊讀) (板書 母親:善解人意)

  (4)“我”

  喜歡的原因,表現在哪?文中如何描寫的?讀一讀。

  明確:第2、8段(關心母親身體) 第6段(委屈兒子,遷就母親)

  時日還長,言下之意是陪母親“時日短”--引出第3段(生讀)

  點撥:太遲,挺,熬,總算(老師范讀)

  “春天總算來了”,你看那南方初春的田野--引出第4段(生讀)

  點撥:大塊小塊、隨意、密,咕咕,生命

  明確:生命真美啊!讀這段話,用生命的美滋養我們的眼,用生命的美營養我們的心。(生齊讀第4段)

  盡孝要趁早啊!哪怕是滿足母親的一個小小的心愿。于是,在產生“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的.時候,我斷然決定- “走大路”。

  (板書:孝敬母親)

  于是,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引出第8段(生齊讀第8段)

  分析這段“整個世界”。結合課后練習一,想象畫面,換個角度擬題目。

  參考:愛、家、美、母子、背負、責任、親情、母與子、春天來了、最美的風景(補充:作者的寫作契機)

  而沉重的責任,自需背負,所以我在文中設計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將整個世界背起來,中青年人責無旁貸。

  --莫懷戚《< 散步>的寫作契機》

  再瞧這“尊老愛幼”的一家子--(齊讀第8段)

  愛、家、美、母子、背負、責任、親情、母與子、春天來了、最美的風景

  愛過知情重啊。再瞧這“尊老愛幼”的一家子--

  四、品味語言: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分析。

  五、創新表達:圍繞“親情”學生完成仿寫訓練。

  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麗的愛和親情,這種寫作手法叫“以小見大”。 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濃濃的親情,愛在一舉一動間,請同學們組內交流,再按照要求完成仿寫練習并分享。

  要求:按照句式,圍繞主題完成仿寫練習。注意“小事情”中見“大情感”。

  親情是受傷時,父母那溫暖的懷抱。親情是 , 。

  參考:親情是下雨時,父親為你撐起的那把傘。

  親情是受傷時,父母那溫暖的懷抱。

  親情是饑餓時,一碗熱氣騰騰的湯。

  六、結語:

  同學們,人類的愛無需豪言壯語,它就在一舉一動的平凡的言行之間,父親為兒子撐傘,兒子背起老母親,父母無私付出,兒女真誠回報。即使它再平凡再細小,這份愛,也足以讓全世界為之感動。它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同學們,但愿這節課能成為你人生路上的一筆財富。

  下課。

  教后反思:

  從小學到七年級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個轉折點,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內容,使他們不僅帶著好奇心去觀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識。因此,剛進入七年級,他們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環境中得到新的知識,要在教學中正確引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就很可能會用強烈的期待去戰勝因概念枯燥而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搞好七年級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根據教學目的和教材特點,聯系學生實際,加強組織教學是七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講解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語言要精辟,形象生動,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學活動中,課堂上要有講有練,教師的精辟講解和學生的適時練習要緊密的結合起來,做到講中有練,練中有講,邊講邊練,融為一體。

散步教學設計8

  【理念設計】

  新課程強調課堂上學生的主動參與,各種感觀全方位的參與,要求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感情體驗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特點,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既重結果又重過程,為此本節課總體教學策略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懷戚的《散步》,這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親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體現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單元要求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有些學生甚至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不能深層次領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圈點勾畫、自主探究及小組討論等,使其在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時,深入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及優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1.品味文章語言美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2.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難點】

  1.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系語境,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2.指學生在閱讀中如何發現美、品評美,把閱讀的過程當作美點追尋的過程,逐步提高學生賞讀美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啟發點撥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主要有如下六個環節:一導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導入

  播放《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視頻

  根據看到的畫面,在下面橫線上加上你認為恰當的修飾語:媽媽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師加以小結,再用優美語言激情導入:

  是啊,僅僅是孩子端來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個尋常細節呀,然而它卻不僅僅緩解了媽媽一天忙碌的疲勞,更讓媽媽從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與安慰,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散文,也是從一件尋常小事中去感受一個家庭生活的和諧與溫馨(板書:課題 作者)

  設計意圖及依據:因為有圖有聲的直觀電視畫面更能撞擊人們的心靈,通過這樣的導入更容易讓學生融入愛的氛圍,激發起學生學習本文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然后說說文章講述了怎樣的一件事

  提示: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紹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語言也要盡量簡潔一些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內容,理清了文章脈絡,明確了——這是一個關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創作臺詞,分角色朗讀課文

  1.分配朗讀任務:既然這是一個關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個成員,事情的走向就與家庭成員的性格密切相關現在我們每個語文學習小組具體負責研究一個人物,共同探討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語言,進行朗讀練習;還要完成一個特別挑戰任務——把文中的一些敘述性語言轉化成相應人物的語言,合作自行補充創作人物臺詞

  分配:第一小組——“母親”;第二小組——“我”;第三小組——“兒子”,;第四小組——旁白

  2.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完成任務;教師點撥指導改編創作臺詞特別引導負責讀“旁白”的小組辨析該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頓圈點勾畫

  3.朗讀: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分角色創作朗讀其他同學細心聽,遇到自己認為朗讀者演繹得不夠好的地方標注下來,點評時指出大家齊讀最后一段

  4.點評:感謝這些同學用聲音為我們演繹了這個故事聽眾們,你們愿意點評嗎?或者選取幾位同學發言,點評優點和缺點;或者采訪朗讀者是如何將某一處處理得這么精彩的通過自評與互評,使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歸納:讀得情態畢現是因為對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散步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難點:

  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教法設計:

  誦讀品味法、點撥引導法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說事、品情、賞景、析意、悟法。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主要是將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美,進而學會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培養愛家(小家),愛國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讓愛住我家》,感受溫馨的家庭,濃濃的親情。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祖輩們,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沒有畏懼,從不言累,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適。可是,等到他們老了,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記得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讓我們跟著他們家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2、師生配樂朗讀(老師示范第1、2段,學生接著齊讀),

  思考:(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歸結為“和美”)

  3、引導學生“說事”。

  4、反饋、點評、小結:

  我們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來發生了分歧,最終“母親”遷就了孫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讀文尋情

  1、研討。

  ①在決定走大路還是小路時,為什么“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②那么,“我”如何決定的呢?(走大路)“我”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

  ③假如,“我”當時決定依從兒子走小路,那會怎么樣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員間相親相愛。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給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

  (2)試著用一個詞語評價文中人物。

  明確:“我”孝順;

  妻子賢良;

  母親慈愛、謙讓;

  兒子乖巧、可愛。

  四、探尋美點、品賞語言

  (1)這是一篇優美的'敘事散文,讓我們細細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師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動描繪。

  B、對稱句式的使用。

  C、用動作、心理、語言等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淺顯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語言。

  (2)師生共同賞析

  景美

  生深情朗誦第4段春景描寫。

  生賞析,第4段描寫了“田野、新綠、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對稱句式美

  ①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明確: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②生賞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③學生深情賞讀文中對稱句式:領讀—跟讀。

  ……

  五、賞讀入心突破難點

  1、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2、反饋:“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寫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態度,“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著重談“整個世界”,順勢談“以小見大”手法)

  六、拓展運用暢敘親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它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課堂總結深化情感

  本文通過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現了家庭成員間互相謙讓愛護的濃濃親情。其中尤其體現了中年人贍養老人和撫育兒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孟子說……

  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這節課里,我們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們領略到了如詩如畫的景物之美,我們體會到了古樸動人的人情之美,我們也品味到了秀美雋永的語言之美,我們還學習到了以小見大的技巧之美。

  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陽光,溫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欖,讓人回味。充滿親情的家,既是避風的港灣;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需要我們用責任來擔當。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請珍愛親情,傳遞親情,勇于擔當,讓我們的家庭更和睦,讓社會更和諧!

  最后老師也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一幅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八、創新作業感恩親情

  1、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寫親情:

  用一段話或一首小詩寫寫對親情的感受。

散步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的主旨。

  2、通過指導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對比閱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感情、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相互體諒、相互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教學難點】

  品味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系語境,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法、品讀法。

  【教學準備】

  1、學生:強調課前自主探究課文,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準備上課用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老師先來個簡單的調查:近段時間,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學請舉手,很長時間沒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學請舉手。然后,分別請兩類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發言)

  老師: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給我們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莫懷戚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散步》。

  (此環節主要是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做鋪墊)。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2、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說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讀。

  抽兩、三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點評,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出本文的感情基調及語速等。

  老師: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松還是沉重?

  學生回答后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語調平穩,不應過高或過低,語速為中速為主,語氣溫和、親切中含有莊重。第4自然段應快些,第6、8自然段應慢些。

  學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調,再次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請同學們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紹課文內容

  老師:(投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準備回答以下問題:

  1、根據自己的理解介紹課文中的人物。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組進行交流,再在班上發表,允許有不同的表述,如1題可能有如下表述:

  ①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親,妻子,兒子;

  ②祖孫三代;

  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④老年人、中年人、少年;

  ⑤慈祥的奶奶、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天真可愛的孫子。教師在學生表述的基礎上順勢引導,并形成板書。

  四、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題目好嗎?請你換個角度為本文擬個標題,并說明理由

  學生先進行四人小組討論,再班上交流。

  明確:文章選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內涵豐富的一個鏡頭──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間真情,表現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小見大,很有藝術性。

  當然,也可以說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創意。如有的學生以“責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為標題,教師應加以肯定。

  五、學生自由品讀課文

  學生自由選擇以下問題中的一兩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再班上發言。

  問題:(投影)

  1、文章哪些描寫最讓你感動?請舉例談談。

  2、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句話?為什么?

  3、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六、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母親和兒子走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體會這一段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的'主旨。對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起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時候的責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顧兩頭。兩頭都能顧及當然很好,有時無法兼顧,應該先顧哪一頭呢?“我”決定委屈兒子,顧母親那頭,這一問題的解決說明我們要尊老愛幼,但當尊老與愛幼不能兼顧時,應選擇尊老,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家庭倫理道德的準則,因為疼愛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美德。

  (教師因勢利導)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對他們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讓學生領會了文章的主旨,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愛,領悟到先尊老的家庭倫理道德,培養了學生的責任、使命及珍愛生命的意識,同時也讓學生品嘗到了合作學習所到來的快樂。)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投影)

  1、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2、與課文相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理由。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

  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范文呢?

  (過渡)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較二文,體會散步的精彩之處。

  提示:可以從內容,人物形象,語言,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比較。

  (允許答案多種多樣,舉例說明)

  內容:

  《散步》比《三代》內容豐富:《散步》有景物描寫,《三代》沒有。

  《散步》比《三代》內容有深度:《散步》不僅抒發了作者對家庭的一種責任感,而且表達了對生活乃至整個世界的責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則沒達到如此深度。

  人物形象:《散步》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語言:《散步》中用了很多兩兩對稱的整句,互相映襯,讀來有味有情趣,有節奏感,而《三代》則沒有。

  《散步》的語言風格多樣:清新、活潑、精美、深沉。而《三代》語言風格單一。

  寫法:《散步》以小見大,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反映尊老愛幼的社會重大主題,《三代》寫法一般。

  教師小結:通過對比閱讀,同學們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多種寫作手法,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八、拓展延伸,內化理解

  仔細回憶,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三代》那樣體現濃濃親情的感人細節,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請你挑出最讓你感動的細節,說給大家聽。(學生先在草稿紙上寫一寫,做好準備,再發言。)

  學生發言,教師適時加以點評。

  九、布置作業

  1、把上述的發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2、布置一個特殊的家庭作業,晚上給爸爸媽媽洗一次腳,讓我們在生活實踐中感悟親情。

散步教學設計11

  一、整體反思

  我設計的教學時間是45分鐘,教學的重點是:人物語言中流露出來的愛,教學難點是:以小見大,通過生活小事反映出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教學目標分別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孝敬長輩、尊老愛幼的情感;2.體會情感,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趣味得到感染和熏陶;過程與方法:1.設置"懸念",讓學生自由猜摩,深化課文的主題;2.查找質疑,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挖掘本文的主旨;知識與技能:1.閉上眼睛聽讀,感知課文部分內容,對下一部分內容進行猜想。2.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與"猜想"內容進行比較。

  優點:1、能結合學生實際及教材的內容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時間設置合理,用45分鐘的時間,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的確定合理;

  缺點:1、教學目標設置過多;

  2、知識與技能目標設置欠合理,像過程與方法目標。

  二、教學過程設計反思

  教學過程的第一步是導入語,我設計的是播放《跪羊圖》這首歌,主要是營造氣氛,播放結束后就以"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引入課文;

  教學的第二步是"猜摩"教學:聽朗誦,當讀到"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停止播放,讓學生來討論"我和妻子該怎么辦?"有那些方案?

  教學的第三步是課文研究: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朗讀的方式進行快速閱讀并以四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找出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并生生、師生解決。

  教學的第四步是深挖主題:圍繞"文中誰的權力大?"來展開討論。

  教學的第五步是歸納總結并展示"板書"。

  以上五個步驟,我認為設計得好的有

  1、第二步"猜摩"教學,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朗讀,聽到有"分歧"的地方,教師讓學生進行猜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主題的理解埋下伏筆。

  2、第四步深挖主題,教師只設計了一個問題"文中誰的權力大?"展開討論。其實教師出示的是一個錯誤的結論,讓學生進行圈套,學生通過爭論才發現這樣一個家庭是沒有權力之分的,這時才明白教師的良苦用心,是用來挖掘主題的。

  不足之處:1、導入語重復,一首歌、一個故事顯得多余,二者只能取一。

  2、教學的第三步,交待不清楚,教師的引導沒有設置進去,隨意性強,可以分段進行布置任務,有意識的安排學生對主要問題的質疑。

  3、板書設計標識性不強,不美觀,應改為箭頭可能要直觀些,更容易體現主題。

  三、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反思

  1、對比教學設計不錯,學生"猜想"的與作者寫的.進行對比,加深理解,深化主題。

  2、閱讀指導到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

  3、教學策略、教學組織形式恰當,能夠較好的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不足之處:1、學生自主學習時沒有設計教師的引導,沒有對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合理的篩選,應學會篩選有價值的問題,有意義的問題。

  2、教學第三步未能充分考慮和體現學生要求,沒有劃定范圍,使學生漫無邊際,要分段布置任務,讓學生有的放矢。

散步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品味積累文章精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材簡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作者在選材上頗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有傳統在新的時代的得到了發揚光大。結合實際生活 ,體會身邊的.親情,培養尊老愛幼的人文素養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

  教學過程 :

  一、 激情導入

  二、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用一句話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能換個角度為本文再擬一個題目,并說說理由嗎?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讀鋪墊

  1、指名學生范讀

  2、學生自主評價,總結朗讀要領。

  3、學生相互挑戰讀

  4、教師范讀片段,學生評價。

  (二) 學法指引

  ① 教師示范,提問題,學生解答

  ② 教師引導學法 “問題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學生分組探究學習

  ②全班集體交流

  交流引導的重點:

  A、理解主題,感悟親情

  B、感悟積累精美語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讀文章《三代》,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覺得自己應該怎樣做到尊老愛幼。

  2、說說你知道的關于尊老愛幼的故事、成語、諺語、俗語、歌曲、詩歌、美文。

  五、小結:

  談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獲

散步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疏通全文,識記并積累“熬、霎、粼”等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親情。

  操作過程與方法:

  通過語音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整體感知這篇散文故事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線索,體會文章的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引入新課的學習。

  2、檢查預習

  提問2——3名學生再由教師給予肯定明確。

  字音認讀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來同學們下去還是非常認真的預習了課文的,這可是不錯的習慣啊!大家可要好好堅持下去喲)

  二、正課

  1、作者簡介(可請學生來回答教師補充出示幻燈片)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其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代表作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

  2、請同學們聽朗讀

  要求:

  (1)注意對比自己在預習中勾畫出生字詞語的讀

  (2)整體感知課文并體會作者筆下的美好春景。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明確:這段話通過初春景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3、學生分組自讀課文并探討回答以下問題。(幻燈片展示)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明確:我們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我的兒子。

  (2)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怎樣的分歧?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3)我們是怎樣解決這一分歧的?當時是怎樣想的?

  明確: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走小路。兒子還小以后陪他的時間還很多。(幻燈片展示年輕人老人小孩關系圖)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示圖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后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這里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摯愛。(引導學生把這種情感由個人上升到社會、國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還記得學習課文前的那個大大的“愛”字碼,在課文中這種愛就是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摯愛。請同學們帶上這個“愛”字回家后給父母寫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結

  《散步》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情節動人,語言富有內涵。她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溫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學們可要認真體會啊!

  五、作業

  請同學們在對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之上對課文其他精美的語段進行研討。

散步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

  1、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⑴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⑵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

  1、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五、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七、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散步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難點: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最后一句話。

  教學設想:在教師充滿激情而富于親和力的語言引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構建新的學習方式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幻燈片出示三張家庭和諧、溫馨的畫面。問學生:看了這些圖片后,你們有怎樣的感想呢?)

  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溫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賞月,一塊共進晚餐,一同欣賞電視……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的尋常小事,也體現出濃濃的親情。現在,讓我們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人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幻燈片播放朗讀。

  要求:

  1、劃出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人物,寫了一件什么事,結果如何。

  嫩芽()熬()霎時()分歧()

  拆散()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分歧:

  學生思考后回答,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

  三、通讀全文,注意把握重要信息

  (一)、檢查閱讀效果(搶答)

  A、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B、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C、散步的季節是:初春

  D、散步的過程發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個詞來回答)

  (二)、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在文章中畫出答案)

  1、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樣的分歧?

  2、解決分歧取決于誰?

  3、為什么由“我”來抉擇?

  4、“我”為什么會感到“責任的`重大”呢?

  5、最終我是如何決定的?

  四、品讀課文

  過渡:好聽的歌總是由優美的旋律傳送的;美麗的花得由鮮綠的葉兒襯托;同樣,美文得有妙語來表達。這篇課文的語言散發著清新淡雅的芬芳,讀來的感受猶如背著花籃與作者邊散步邊交談,于不經意間往花籃里采摘幾朵并不名貴卻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請大家速讀課文,和你的小組共同找出你們認為寫的最美的詞句,說一說美的原因。

  附文中的妙語(僅供參考):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請同學們思考:“我”怎么會看見這田野美麗的春景就想起“生命”來了?

  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1、春天萬物復蘇,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想到生命。

  2、因為母親戰勝了寒冬,戰勝了疾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維持。作者觸景生情,聯想到,感悟到生命。

  “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愿望的內心世界。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有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五、總結主題。

  通過寫什么事,表達什么情感,表揚或批評什么

  通過記述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情形,表現一家人互敬互愛的親情,頌揚了人民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記敘一件小事或一個細節,表達一個偉大永恒的主題思想、把大主題通過具體可見小事表現出來,使得主題更具具體性,感染力、

  學完這篇文章,你說說這四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是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六、七嘴八舌:

  晚飯后,全家人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里,你該怎么辦?

  七、作業:

  回憶一下,父母的關愛,長輩的呵護,往往體現在如本文的平凡小事中,細細回顧你曾經歷過的一幕幕往事,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或者親身經歷的親情故事用100個字寫下來。

【散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散步教學設計01-31

《散步》教學設計09-15

《散步》教學設計06-25

散步教學設計02-04

《散步》教學設計07-29

《散步》教學設計12-06

《散步》教學設計12-06

散步教學設計04-07

《散步》教學設計04-28

散步教學設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