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29 10:41:52 文圣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1

  設計思想

  本設計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滲透以人為本的培養理念,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課堂,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民主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并通過實驗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了觀察法、探討法、演示實驗法、訓練法,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物理》(滬科版)八年級第八章第一節壓強第13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壓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并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論證、概括出規律性結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究實驗中,體會到客觀規律的可認識性和有效的利用規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

  學情與教材分析

  1.學情分析

  對于初中二年級的農村學生在知識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這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好奇好動好勝心理特點,且大多思維活躍,可塑性強,學習積極性高,平時由于注意激發學生的認識需要,使學生對物理有興趣,學習有信心,且課堂氣氛好,師生配合融洽。

  2.教材分析

  壓強的概念是貫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節的基礎,教材的編寫采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路.壓力和壓強的概念及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用壓強知識解釋和解決問題和制定計劃、設計實驗、分析、論證、交流、評估、最后概括出規律的方法的掌握,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圖釘、方磚、泡沫塑料、水果刀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教師提問:

  1.大家見過怎樣用斧子砍樹嗎?是用斧刃砍,還是斧背?為什么? 2.同學們觀察過自己的書包帶子嗎?覺得寬帶子好,還是細帶子好,為什么?請大家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按書中圖的方法做一做.感受有什么不同,知道是為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道理。

  二、新課教學。

  前面我們學過重力,彈力,摩擦力,浮力等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力——壓力

  對于壓力我們分析一下,我們知道壓是個動詞那么那我同學來給我們演示一下壓這個動作。請同學演示自己據一些例子

  請畫出在下面四種情況下支持面上所受力的方向。

  在物理學中,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分析重力與壓力的區別?以放在物理課桌上的課本為例。

  分析歸納:

  課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桌面受到壓力的施力物體是課本。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壓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觸面的。

  1.感受壓力的效果。

  2.實驗探究

  發給每桌一個圖釘,請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地夾著圖釘,感受一下,為什么兩個手指的感覺不相同呢?

  舉例:為什么人在雪地上行走時腳容易陷進積雪中,而穿上寬寬大大的滑雪板時不僅不會陷進雪里,還能在雪地上滑行?

  1.壓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情預設:學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針對實際情況做好引導工作,為引入演示實驗做好鋪墊。)

  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大小有關,或猜想還與其他什么因素有關。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兩個因素有關。所以,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受力面積相同,研究壓力大小對作用效果的.影響;再控制壓力相同,研究受力面積大小對作用效果的影響。

  選用器材:兩塊磚和一泡塑料。

  設計意圖:把兩塊磚和一塊磚分別放在泡沫塑料上所產生的壓力大小不同,但把兩塊磚疊起來平放與一塊磚平放的受力面積相同,因此,可以比較出壓力的大小對壓力效果的影響;把同一塊磚平放與立放能保證壓力相同而受力面積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積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

  參照課本實驗。

 。1)把一塊磚平放在泡沫塑料上,觀察壓力的作用效果。

 。2)把兩塊磚疊放在泡沫塑料上,觀察壓力的作用效果。

 。3)把一塊磚豎放在泡沫塑料上,觀察壓力的作用效果。

  收集證據:圖(a)、(b)受力面積相同,但壓力不同,圖(b)受到的壓力大,產生的形變大,作用效果明顯。

  圖(a)、(c)壓力相同,但受力面積不同,圖(c)的受力面積小,產生的形變大,作用效果明顯。

  分析論證: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強的計算

  3.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壓強的計算公式為:P=FS。(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壓強的單位是由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單位組成的復合單位,寫作“N/m”,物理學中稱為帕斯卡。帕斯卡是非常小的單位;我們把三粒芝麻壓成粉,均勻地分布在1cm2的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強約為1Pa。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信息窗”,讓學生對帕斯卡有所了解。

  知識鏈接

  帕斯卡是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1623年6月19日生于法國克萊蒙費朗,1662年8月19日逝世于巴黎,享年39歲。

  帕斯卡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對流體力學、靜力學和大氣壓強的研究。

  托里拆利實驗的消息傳到法國后,引起了帕斯卡的極大興趣,在1646年10月,他幾次重復了托里拆利的實驗,均獲成功。1646-1647年,他準備了幾根長度約12m的各種形狀的玻璃管,把它們固定在船的桅桿上,分別用水和葡萄酒做實驗,帕斯卡根據這次實驗的結果,在1647年10月出版的《關于真空的新實驗》一書中指出,管內出現的空隙確實是真空。

  帕斯卡還做過大氣壓隨高度變化和虹吸現象的實驗。1648年9月19日,帕斯卡讓他的內弟佩里埃把氣壓計帶到克萊蒙附近高約1000m的多姆山,在山上進行實驗,看出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山頂比山腳的水銀柱高度低8.5cm);他自己也在巴黎的圣杰克塔頂做過同樣的實驗。帕斯卡把真空存在的論證和大氣壓強聯系起來,進而把兩者放在更為一般的“流體平衡”理論中來加以闡述,說山頂實驗使他“親眼看到自然界中最輕的流體——空氣和最得的流體——水銀之間的平衡。”

  實際應用:比較坦克與圖釘所產生的壓強。

  例題:一輛質量為12t的坦克,每條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1.5m2;一顆圖釘尖的面積是0.05mm,手指對圖釘帽的壓力是20N。試比較坦克對地面的壓強與圖釘尖對墻的壓強的大小。

  已知:坦克的質量m=12x103kg,履帶面積S1=1.5m2,圖釘所受壓力F2=20N,面積S2=0.05mm2。

  求:坦克對地面的壓強P1和圖釘尖對墻面的壓強P2,并比較其大小。

  解:坦克對地面的壓力:F1=G=mg=12x103kgx9.8N/kg=1.18x105N。

  地面的受力面積:S1=1.5m2x2=3m2.

  坦克對地面的壓強:P1===3.93x10Pa。

  圖釘尖對墻的壓力:F2=20N。

  墻的受力面積:S2=0.05mm2=5x10-8m2。

  圖釘尖對墻面的壓強:P2==4x108 Pa。

  比較可知,圖釘雖小,但是它對墻面的壓強卻遠大于坦克對地面的壓強。設計意圖:通過對壓強的相關計算進行練習,加強對于壓強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應用.

  交流與討論:

  估算自己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行走時和站立時的壓強一樣嗎?如何估算每只腳的面積?

  采用的方法:割補法測面積。

  根據質量計算重力,得到人對地面的壓力,代入公式P=FS進行計算。

  4.壓強的增大與減小。

  提出問題:怎樣才能增大壓強?怎樣才能減小壓強?

  分析歸納: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壓強。

  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

  應用:

  (1)把兩個核桃同時放在一只手上捏,由于兩個核桃互相擠壓,其接觸面積非常小,產生的壓強很大,很容易把核桃壓開。

 。2)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它的科學道理是什么?

  答: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應用:釘子、箭頭、刺刀、長矛等。

  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應用:建筑物的地基、載重汽車的輪子比普通汽車的輪子多、學生的書包做成雙肩背且背帶做得比較寬。

  三、課堂小結。

  1、基礎知識。

 。1)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受力物體與施力物體相互接觸,并相互擠壓的那部分面積叫受力面積。

 。3)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公式:P=FS,單位:Pa。

  2、研究方法。

  通過猜想、分析、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方案、操作實驗、分析論證得出壓強的規律。

  四、課堂反饋。

  1、推土機對地面的壓力也很大,為什么它可以在土路上工作而不陷入泥土中?

  (答案: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

  2、往地里打樁,為什么要把樁的下端削成尖形?(答案: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3.書包的背帶為什么要做得很寬?(答案: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4.將邊長為3dm的立方體銅塊放在上表面面積為100cm2的水平放置的鐵塊上。求鐵塊上表面受到銅塊的壓強是多少?(銅的密度P=8.9x103kg/m3,g=10N/kg)

  分析:找到受力面積是解決本題的關鍵,銅塊的底面積900cm2,大于支持面的面積100cm,所以受力面積是100cm。(答案略)

  設計思路

  1.本節從學生常見的但沒有思考過的現象引入新課,意圖引起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再介紹壓強的鋪墊重點知識壓力,通過對四個圖例的分析來理解壓力的的概念;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用演示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為了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壓強的概念;之后對壓強的相關計算進行練習,并口頭解釋壓強現象,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尋找增大與減小壓強的方法,突出物理學是描述自然現象,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學科。

  2.在教學過程中總是鼓勵學生積極動腦,通過演示實驗的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精神。

  3.本節課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培養了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通過對壓強的相關計算進行練習加強對于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應用。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壓強的概念并能夠運用壓強的公式進行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整合能力。

  3.通過學習,增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難點能夠根據改變壓強大小的因素理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視頻:胸口碎大石

  提出問題:為什么表演者受到大錘重擊后,石頭碎成兩半,人卻毫發無損?

  環節二:新課講授

  模塊1壓力的概念。

  教師提問(結合舊知):對導入中的表演者進行受力分析,根據以往所學力學知識,想一想到底什么是壓力呢?

  教師講解:明確壓力的概念、方向以及產生條件,同時明確壓力與重力的關系。

  模塊2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師提問(結合實例):作用在表演者身上的'力是壓力,他的作用效果僅僅與壓力有關嗎?

  讓一名學生演示正常人走路和模仿芭蕾舞走路,引導學生猜想壓力作用效果可能還與接觸面積有關。

  小組討論:4人一組討論下面問題:

  問題①:實驗研究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利用什么實驗方法。

  問題②:如何能明顯的比較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設立對照實驗,利用海綿當做實驗器材。

  學生實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同桌間討論導入時提出的問題,教師總結歸納:壓力作用的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跟受力面積有關。

  模塊3壓強。

  教師提問(直接提問):物理學中如何表示壓力和受力面積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呢?

  教師講解:物理學中用力與接觸面積的比值表示這種作用效果,介紹壓強的定義,公式,單位等。

  舉例說明壓強的物理意義: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x104Pa。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x104N。

  環節三:鞏固提高

  小組合作,根據網格紙中畫出腳與地的接觸面積和自己的體重,估算站立時自己對地面的壓強的具體數值,研究并討論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知識點。

  作業:觀察生活中指甲刀,斧頭等工具,如何改變壓強大小的。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3

  設計理念

  壓強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初學及易與壓力的概念混淆不清,為了讓學生較好的理解壓強與壓力的區別,做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有關因素的實驗是本節課的關鍵,為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可讓學生自行設計各種各樣的實驗,讓學生在探究中進一步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獲取相關的知識,同時,為壓強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鋪墊。另外本節課的內容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應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與壓強有關的現象,并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豐富,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從觀察或實驗引入的,符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2、書中的插圖極富啟發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本讓學生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關”,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情分析

  1、八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半年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簡答物理研究方法。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

  2、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如書包帶做的寬比較舒服等有關事例。本節課所學生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象,邏輯推斷,最后上升為理論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了解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3.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了解“對比”這種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采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獲得對壓強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性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習熱情。

  重點 壓強的概念以及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難點 壓力和重力的區別

  教具 壓力作用效果演示器材(每小組一組器材,課前發放)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壓力

  多媒體播放圖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塊放在斜面上;往墻上按圖釘。請同學們畫出三種情況下壓力的示意圖。

  學生畫完壓力的示意圖后,師生共同討論,得出壓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緊接著,請學生畫出以上三種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并進一步思考問題:壓力和重力一樣嗎?

  教師小結:有些壓力是由重力作用產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壓力卻與重力無關。當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時,壓力在數值上等于物體的重力。

  二、壓強

  1、壓力的作用效果。

  先讓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著一支鉛筆(或圓珠筆),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多媒體播放滑雪圖片:為什么雪地行走,腳容易陷入積雪中,有了寬寬的滑雪板,運動員不僅不會陷入雪里,而且還能在雪地上滑行?

  想想議議活動 蚊子與駱駝的故事

  學生觀察討論后后發現: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與壓力有關還與受力面積有關。

  學生實驗 探究 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猜想和假設:

  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壓力作用的效果跟物體間接觸面積有關。

  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都有關。

  設計實驗:

  實驗方法 :

  1、控制變量法

  2、轉換法:通過比較海綿在壓力作用下物體凹陷的深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

  實驗步驟:

  在海綿上,

  第一步 小課桌桌腿朝下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第二步 小課桌桌腿朝下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第三步 小課桌桌腿朝上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比較第一二步觀察海綿狀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來比較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比較第二三部觀察海綿泡沫塑料凹陷深淺來比較當壓力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結論: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強的概念

  物理學中引入壓強用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壓強的計算公式:通常用p來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則壓強公式為 P=F/S。壓強的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Pa=1N/。

  介紹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以及1Pa壓強的大小。

  鞏固練習(投影例題)師:請同學們比較芭蕾舞演員和大象對地面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學生先在座位上練習,后請兩位學生上臺板演,最后教師評講。

  3、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

  想想議議活動:下面三幅圖中哪些要增大壓強、哪些要減小壓強?通過什么辦法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

  歸納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課堂小結 學生自己談課堂收獲

  六、作業布置

  1.課后題:

  2、 3、4 ; 2.《練習冊》P14 :7,8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4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了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采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3.了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了解壓強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重力面積的正確理解。

  五、教學用具:

  壓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碼、橡皮泥、木條、彈簧秤。

  六、教學設計

  1、請同學們在草稿本上畫出下列各圖中物體對表面的壓力示意圖。

  壓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壓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2、活動10.2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

  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物理上用P表示壓強,用F表示壓力,用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公式:P=F/S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米2",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板書: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該單位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

  例:一臺機器重1000牛頓,與地的接觸面積是2米2,這臺機器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3、10.3利用體重計和方格紙測量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猜一猜設計實驗實驗并收集數據思考與討論。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5、布置作業。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具:

  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

  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復習

  1、什么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于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么規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面出現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著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么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著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著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據和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5)實驗完后,請同學們對實驗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液體內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部壓強有什么規律?分別請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一組同學說一說,在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兩部分同學所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著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么?(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面出現高度差)

  問:出現這個高度差,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面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說明什么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著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6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厘米處大,9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為什么鹽水比水大?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答:因為鹽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剛才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師再把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四、歸納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1、講述:這節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同學們很有收獲,今后還要繼續努力,發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課堂練習

  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最后由教師進行小結。

  六、布置作業

  1、課后把剛才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課后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本上。

  (四)說明

  1、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關鍵是要學生做好實驗。課內,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要研究的問題非常必要。這個實驗的操作較為困難,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多加指導。

  2、實驗中量筒的內徑應大一些,否則壓強計的金屬盒不易放入,如果實驗室沒有合適的量筒,可用去頸飲料瓶代替,在飲料瓶外壁貼上帶有刻度的紙條即可。

  3、按教材,是用鹽水和水比較不同液體(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處壓強不同的實驗,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學生實驗完后,由教師演示來進行驗證),不過用鹽水是最方便的。

  4、實驗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進行觀察,如實記錄數據,對正確得出結論,非常重要,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認真實驗,認真觀察,對提高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有好處。

  5、課本第三節課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演示后由學生舉手發言進行討論,可加深學生的實感,也可以鞏固練習本課所學知識,課后再把結果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課后,有條件的學生再做一做更好。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6

  一、教材分析:

  在本節教學內容中,“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關”,是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么叫壓強”是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強的概念,了解壓強的應用。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學情分析:

  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也基本掌握了的物理的探究方法。另外,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壓力的區別,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的物理意義

  4、了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ǘ┻^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3、能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攸c: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二)難點:應用壓強的知識說明生活實例

  五、教學方法:

  情景法、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小游戲:扔飛鏢

  讓學生分別用有箭頭和沒有箭頭的飛鏢射到靶上,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引發思考。從而引入課題——壓強

  學生活動:學生自主閱讀教材p76-p78,完成學案自主學習部分的內容。

 。ǘ┩ㄟ^實驗引入新課

  教師引導:由于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那么現在,你最想了解的問題是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

  帶著這些問題,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

 。ㄈ〾簭

  體驗:

  1、同學們自己分別用筆尖和筆帽扎手,體驗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分別用不同大小的力讓筆尖接觸手指,體驗有什么不同感覺 從同學們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這些現象中,大家會想到什么問題嗎?(經體驗,學生感受到接觸筆尖和筆帽的手的疼痛感覺不同,而這都是由于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明確探究課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情境或生活經驗進行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與受壓面積有關;確定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探究:巡回指導學生從課桌上已備的器材或身邊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選擇器材,來驗證猜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團結協作,小組交流 交流評估:鼓勵各小組展示各自的實驗方案,并對自己及他人的實驗提出評估意見。 大家各抒己見

  圍繞實驗結論,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練習:

  1、壓力相同,受力面積不同的比較

  2、壓力不同,受力面積相同的比較

  3、壓力不同,受力面積不同的比較

  教師分析引導,類比速度的概念引出壓強的概念:

  壓強:單位面積上物體受到的壓力

  利用課件將速度的概念與壓強概念進行對比,運用類比的方法找出壓

  強的公式、單位機器物理意義

  例題應用:課件例題,巡回指導,及時反饋

 。ㄋ模〾簭姷膽

  1、課件展示圖片

  提出問題:你希望釘尖對木塊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希望釘帽對手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增大或減小摩擦力

  2、根據剛才同學們討論分析的,生活中有時我們需要增大壓強,有時需要減小壓強,總結一下,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增大壓強,用什么方法來減小壓強呢?

  學生總結:用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用減小壓力或增大手里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

  (五)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展示自己所學到的物理知識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體的壓強》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壓強和浮力》的第二節,本節課既是壓強知識的延伸擴展,又是學習大氣壓強知識的基礎和鋪墊。本節安排了 “設計實驗感受液體壓強存在”和“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

  本節課用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第二課時,連通器的原理,船閘。

  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彼詼蚀_、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我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發展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實驗觀察,使學生認識到液體內部和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都有壓強。

  (2) 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初步了解探究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3)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從中得出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悅。

  (2)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2)難點:公式P=ρgh的理論推導的理解。

  難點的突破,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多的物理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體操作方面還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本節課主要采用科學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法。

  (2)學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四、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程序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設計意圖及依據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1、首先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實驗:當把小桶拉高時,我們看到與小桶連通的小瓶瓶底的橡皮膜被漲破了。

  思考:小桶拉高時為什么小瓶瓶底的橡皮膜會漲破?

  2、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情景讓學生思考: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么?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么水壩總是上窄下寬?

  思考問題

  通過這個實驗馬上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感受液體壓強的存在

  (1)準備多樣器材,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實驗:如塑料手套、兩側和底部都扎有橡皮膜的PVC管、空飲料瓶、錐子、盛水的水槽等。

  (2)設計完畢,個別組展示設計方案。

  (3)想一想

  a. 為什么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有壓強?

  b.液體內部壓強有哪些特點? 動手實驗

  思考并回答

  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好的發揮,既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三)分組實驗: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1.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提出問題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問題的能力。

  2.猜想假設 鼓勵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大膽進行猜想。

  為了讓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了兩個演示實驗:

  實驗①.將四面貼有橡皮膜的立方體豎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體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內凹陷。

  實驗②.將兩側扎孔,分別裝有紅色的鹽水和水的兩個礦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內、外液面相平時,松開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見紅色的鹽水從小孔噴出,而紅色的水沒有噴出。通過這兩個實驗學生很容易猜想到液體的壓強可能與深度和密度有關。

  接著讓學生說出其它猜想因素和猜想依據,老師對學生的猜想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的猜想可能有:

  猜想1: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深度有關;

  猜想2: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

  猜想3: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重力有關;

  猜想4: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方向有關。

  根據現有的實驗器材和有限的課堂時間,我確定液體深度、密度和方向三個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探究。 學生猜想,并說出猜想依據

  1.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猜想,而不是胡猜、瞎猜。

  2.讓學生掌握“科學猜想”的方法。

  3.設計實驗

  3.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水槽、U形管壓強計、水、鹽水、刻度尺等。

  (2)教師出示U形管壓強計,簡單解釋其結構、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學生說出設計實驗思路,師生共同討論尋找最佳的實驗方案:

  探究一: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固定在水下一定深度,改變橡皮膜的朝向,分別記錄橡皮朝上、下和側面時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改變金屬盒在水下的深度再做兩次。

  探究二: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時,分別記錄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探究三:研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實驗步驟:保持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變,把金屬盒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記錄U形管高度差,改變深度再做兩次。

  (四)、推導液體的壓強公式

  1. 教師演示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實驗。

  2. 啟發學生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圖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壓強定義公式結合質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導液體壓強公式。

  3.讓學生自己做課本例題,感受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

  5.舉出幾例讓學生理解公式中“h”的含義。

  觀察

  推導公式

  練習

  1.物理模型的方法是學生比較生疏的方法,教師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2.讓學生通過實例深入理解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以及“h”含義,突破難點。

  五、應用拓展

  聯系生活實際回答新課引入中的三個情景問題: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么?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么水壩總是上窄下寬的?

  回答 1.首尾呼應

  2.通過對生活實例的進一步分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知識所帶來的樂趣,感受到應用簡單的物理原理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3.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六、課堂小結:

  讓學生小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有何收獲?

  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及時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它的密度有關。

  二、液體壓強的大。簆=ρgh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的實驗過程,認識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和密度的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教學重點: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的大小連通器原理

  教學難點: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

  連通器里裝同種液體各液面靜止時相平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實驗:(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機同屏功能,展示錄制的實驗)

  通過導管從四樓向一樓的壓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觀察瓶的變化。(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容器底,容器壁有壓強。拓展:水柱很深,高達10米,產生的壓強很大。

  (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著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并且越深產生的.壓強越大。

  二、進行新課水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水的內部是否有壓強?有。為什么說有?

  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內部有壓強。

  (一)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有什么規律?或者說,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引導類比

  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在這個描述中,關鍵詞是“大量、密集”。

  1、直接類比

  請找出日常與“大量、密集”有關的事物,請同學們想得越多越好,盡可能多地告訴我。

  街上走的人群、亂哄哄的蒼蠅、箱子中的蘋果、一袋子大米。我們從一大箱蘋果開始研究。

  2、擬人類比

  現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蘋果,被裝在箱子中。這時,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難、憤怒、受到擠壓、掙扎、無奈

  3、象征類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無奈地承受。現在以“無奈地承受”為題,說說日常哪些現象是這樣的?

  在圈中的羊、在網中的魚、同學們的學習狀況。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我們學習狀況是如何無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如家長、同學、親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對于個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感覺也不同。

  可見,由于學習的狀況造成的無奈與壓抑,來自各個方面,并與名次、學習環境都有關系。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從而使陌生的問題變為熟悉的問題。該環節是學生思維最獨特、最發散的環節。在以上的這三個環節中,學生的想法很多,發散思維得到從沒有過的訓練,他們的好多想法來自生活,他們更熟悉,更愿意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幾個環節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為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切不可為了趕進度,匆匆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討論,在最能鍛煉學生能力的環節,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三)適用問題

  對應學習的無奈,你能否體驗液體中的每個液滴的感受?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說

  根據剛才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

  (五)檢驗論證

  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的“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

  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壓強是相等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六)評估

  今天的實驗只能到此為止。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實驗:①實驗設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沒有失誤?③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知識應用:

  請同學們閱讀書上材料,了解液體壓強規律的應用(邊閱讀,邊討論)。

  請一位同學說明什么是連通器?舉幾個連通器例子。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有哪些收獲?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9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學生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第一節《壓強》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液體壓強,它不僅是第十章《壓強》的重點內容,也是整個力學的重點之一,本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能使學生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了解液體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同時為學習大氣壓強和浮力打下基礎。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他們對液體壓強會有一定的認識,但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如果直接讓他們想辦法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實驗來,未免難度過高。然而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求知欲強,而固體壓強、液體的壓強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節設計是安排在學生學習了壓強概念之后,再根據壓強的特點類比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了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知道液體內部壓強公式,能用該公式簡單說明一些物理現象;通過觀察簡易壓強計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能用液體壓強公式解釋帕斯卡實驗,培養學生用理論解釋實驗現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能聯系生活實際,感知液體壓強是一種客觀存在;根據壓強的概念,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法;能通過實驗探究體會到液體壓強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通過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實驗,引導學生初步學習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之一。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液體內部壓強公式的推導,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邏性強、科學嚴密的特點;通過帕斯卡實驗的學習,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參加探究的態度,敢于把想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的勇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液體壓強公式解決相關問題。

  難點:液體壓強公式的推導。

  四、儀器材料:

  大燒杯、一端帶橡皮膜的玻璃管、氣球、較長的輸液軟管、漏斗、鐵架臺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骄恳后w壓強的大小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設計方案

 。1)演示簡易壓強計的實驗,引導學生回憶上堂課實驗得出的結論。

  (2)強調:得到的這個規律是定性的,我們能不能具體測出液體內部一點上的壓強是多大呢?同學們有沒有什么方案?

 。3)提出方案環節銜接不上時,教師適當分解問題,如:橡皮膜凹進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能否從受力平衡入手來測量液體給橡皮膜的壓力?壓強怎么計算?

  (4)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實驗方案。

 。5)請學生報告自己的實驗方案或對各個問題的回答,教師進行適當點評和改進。

  學生活動:

  (1)回憶并回答液體壓強的'特點。

 。2)對于定量測量,開始時,學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師提醒下大橡皮膜受到液體給它向上的壓力被壓進玻璃管中去可以給膜施加一個向下的力與壓力平衡。測量這個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體壓力的大小。壓強=壓力/膜的受力面積;往管內加一定的水或沙,它們的重力等于壓力。

 。4)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綜合思考形成設計方案,寫在設計卡片上。

 。5)交流討論實驗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挑選方案,推導公式教師活動:

 。1)畫出燒杯、玻璃管的結構圖,帶領學生對橡皮膜進行受力分析,畫出受力圖,分析F水柱= G水柱= ρ水gh水柱S。由受力分析得:P = F水柱/ S = ρ水gh水柱。

 。2)演示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平衡時管內水面與燒杯水面的關系。

 。3)提示:加水時,水柱高度等于膜到液面的距離,即對應位置的深度。這也和我們以前得到的結論“越深的地方,壓強越大”是一致的。

  學生活動:

  (1)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導出液體壓強公式。

 。2)注意最終管內水柱與液面相平。明確公式中常用的h即為液體該處的深度。

  3.推廣結論教師活動:

  (1)推廣得出:液體內深度為h處的壓強為:P= ρgh

  (2)指出推廣公式的物理意義,適合于任何密度均勻的液體。結合公式,分析影響液體壓強的幾個因素。

  學生活動:

  (1)理解到公式中的h是液體深度,該公式適合于任何密度均勻的液體。

 。2)知道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有:液體密度、該處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二)、帕斯卡實驗教師活動:

  1.一定量的水改變深度會得到不同的壓強值,帕斯卡實驗剛好驗證了這個結論。

  2.演示以下實驗:用輸液軟管連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氣球。把連接氣球的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漏斗置于較低位置時加水。讓學生觀察現象。氣球變大變薄,但沒有破(將破未破)。問學生:改變漏斗位置會發生什么?

  緩慢提高漏斗,達到一定高度時,氣球破裂(課前注意反復試驗,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時再加水)。提問:氣球怎么破的?是什么使它破的?

  3.聽取學生的解釋,適當總結。

  4.引入數據講解書上例題。

  5.引申提問:生活中有沒有類似帕斯卡實驗的現象發生?我們是怎樣利用液體這個特性的?

  6.強調:

  (1)液體內h深度的壓強公式;

  (2)定量計算及定性解釋帕斯卡實驗。

  學生活動:

  1.觀察現象,關注實驗現象及結論。

  2.針對教師問題猜想:

  (1)提高漏斗,不會有變化;

  (2)提高漏斗,氣球會破。

  3.根據壓強公式解釋現象。

  4.積極思考例題計算過程,對實驗現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5.展開討論,舉出類似的例子;蛟诮處熖崾鞠聦㈥P注并收集相關資料。

  六、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歸納并補充、指正。學生活動:總結,提出問題及疑惑。

  七、課堂練習:

  討論完成“發展空間”中“自我評價”的第3題。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大氣壓強,會計算一個大氣壓強的大小。

  2、通過實驗了解大氣壓強存在的事實并理解生活中人們對大氣壓強的運用,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將生活與物理學科聯系,提升學習物理的興趣,養成動手和認真探究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驗證大氣壓強的存在,了解大氣壓強測量的原理。

  【難點】理解托里拆利實驗原理。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實驗:表演魔術“能飛的液體”。用杯子盛滿一杯水,將塑料片蓋在水杯子上,將杯子翻轉,杯口朝下,杯中水懸空在杯中。提出問題:為什么水不會落下,什么力托住了水?大氣是否和液體一樣也能產生壓強呢?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

  環節二:新課講授

  1、驗證大氣壓強的存在

  從生活實際出發

  提出問題:貼在墻上的粘鉤受到壓力為什么不脫落?

  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猜想各種原因。

  猜想一:用力擠壓粘鉤使得粘鉤粘住不會下落。

  猜想二:粘鉤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鉤不會下落。

  猜想三:大氣壓力壓住粘鉤,使其無法下落。

  再由教師做出猜想驗證的范例:如果大氣壓強是使粘鉤不掉落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維,設計實驗,如果把塑料吸盤戳個小孔,空氣通過小孔進入吸盤和光滑的墻面之間,內外壓強相等,吸盤便不會再貼在光滑的墻面上。同樣,組織學生思考,如果在倒置的水杯杯底開一個小洞,杯中的水是否還能懸空?從而直觀而深刻的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

  2、實驗探究:大氣會不會如同液體一樣,對氣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演示實驗:將塑料瓶裝滿水,并在底部扎幾個小孔,打開瓶蓋,水會順著小孔流出。關上瓶蓋,水不再流出,提問學生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

  演示實驗:將塑料瓶裝滿水,并在瓶壁上扎上高度不一方向不同的小孔,打開瓶蓋,水會順著小孔流出。關上瓶蓋,水不再流出,提問學生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

  得出結論:大氣如同液體一樣,對氣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測量大氣壓強

  觀看馬德堡半球實驗的`視頻,讓學生多感官的感知大氣壓強,從實驗現象中產生疑問:大氣壓強如此大,為什么平時感覺它不大呢?為測量大氣壓強埋下伏筆。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測量大氣壓強,說明測量思路。鼓勵學生大膽思考。

  演示托里拆利實驗(播放錄像)。

  提出問題:

  (1)剛開始為什么水銀柱下降?

  答:水銀柱受重力,大氣壓支撐不了那么高水銀柱。

  (2)水銀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間是什么狀態?

  答:真空。

  (3)為什么玻璃管中的水銀沒有全部落到水銀槽中?

  答:是什么力量支撐著它?大氣壓強支撐起水銀柱。

  (4)大氣壓強的數值是多少?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壓力,會畫壓力的示意圖。

  2、通過探究知道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壓強定義公式。

  3、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靈活運用壓強知識為生產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什么是壓力,會畫壓力的示意圖。

  2、通過探究知道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壓強定義公式。

  3、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

  教學資源

  壓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質量為200克的砝碼,50克的砝碼各一個,細砂,海綿、玻璃杯、鉛筆

  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將一氣球置于講臺上讓班上個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壓氣球,因氣球打氣不很足,他必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壓破球,接下來叫一個個頭最小的女生(偷偷給她一根針)。她只要輕輕一碰氣球便破了,學生必大笑。此時設問為什么?從而引入新課。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圖,創設情境。讓同學們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感受壓力的效果。教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用大腦去思考.(2)教師記錄下幾條有關的問題,大致歸納為三個問題:

  a當人們在松軟的雪地行走時,為什么會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腳印?有了滑雪板人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b為什么蚊子可以輕易的扎破皮膚,而駱駝卻可以在沙漠中行動自如?c同一個物體壓在海綿上,為什么海綿的形變程度不同呢?接著讓筆尖壓在手指上,先輕壓后重壓,比較兩次疼痛的感覺教師:兩個手指的感覺一樣嗎?為什么兩個手指的感受不同呢?學生:不一樣,筆尖扎的比較疼。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讓同學們猜測并討論,同時說明猜想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實驗驗證。

  進行課本實驗

  老師引導學生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積時,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在相同的壓力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因此,壓力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系,還跟受力面積有關系。所以,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由此引出壓強。

  3、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②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并由此引出壓強的單位是由力的單位和面積單位共同組成的。③單位:牛頓/米2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

 、芙榻B壓強的物理意義:以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104Pa的含義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壓力約×104牛頓。

  4、怎樣增大壓強和減少壓強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減少或增大壓強,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呢?

  學生:增大壓強的時候減少受力面積或增大壓力。學生:減小壓強的時候增大受力面積或減小壓力。教師:有沒有同學能夠舉幾個例子?

  學生:鐵軌下的枕木、書包的寬背帶、坦克的步履帶……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12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

  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明白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學資料的重點知識,而壓強概念又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生活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概念。在學生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中經常用到,也是學生以后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浮力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要充分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課程標準理念,體現以探究式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方式,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采取分析現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的研究方法,從而理解壓強的概念和掌握控制變量法。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理解壓強的概念;

  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

  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據、總結概括的潛力。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于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學習下定義的科學方法。

  【教法學法】

  對于壓強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師啟發式教學;對于壓強的影響因素和定義采用探究式教學;對于壓強的計算采用講授法及講練結合的方法;對于增大和減小壓強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沙子、小桌、砝碼

  學生準備:壓力小桌、沙子、砝碼共16組

  【教學過程】

  一、壓力作用效果

  復習提問:力的作用效果;壓力

  從生活走向物理:

  師:出示圖片:

 。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對雪地有壓力,雙腳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對地面也有壓力,卻幾乎沒有陷入雪地;

  (2)用手按皮膚,手指對皮膚有壓力,皮膚被按進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

  (3)用手按圖釘帽,手對圖釘有壓力,圖釘尖扎進桌面。

 。4)吊有鉤碼的細繩對橡皮泥有壓力作用,細繩壓入橡皮泥。

  師:用物理的語言描述這些事例,找出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相同之處,都有壓力產生,都產生了作用效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這些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不同之處,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等不同)

  師:誰能夠根據這些現象提出一個可探究的問題?(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ㄕf明:此環節的安排,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能夠用物理語言表述生活現象的語言描述潛力;使學生掌握通過比較、分析等思維方式進行探究提問的技能。)

  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的關系

  1.猜想:師:那么,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請說出你的理由。(學生回答: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

  師: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我們要研究跟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生:控制變量法

  設計實驗:師:如何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變壓力、受力面積等變量?

 。ㄕf明:教師邊啟發邊演示完成任務,設計實驗要解決三個問題:顯示什么,如何顯示?控制什么,如何控制?改變什么,如何改變?通過這樣的程式化的鍛煉,可使學生有目的、有方法的進行實驗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生: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控制放在木塊上砝碼的個數控制壓力;通過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積。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ㄕf明: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實驗完全放給學生,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潛力,讓學生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悅,探究的樂趣。)

  4.請同學們說出實驗的過程和得到的結論,教師追問:如何控制壓力不變和受力面積不變的?

  5.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我們物理學中用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板書: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三、壓強及壓強的計算

  師:把三塊磚放在桌面上,已知每塊磚重10N,一塊立放,立放底面積為50平方厘米;兩塊疊起平放,平放時,底面積為200平方厘米。請同學們決定哪組磚對桌面的壓強大?

  生:討論并回答。(教師提示:我們使如何比較物體速度的?)

  師:總結比較壓強大小時即不能夠只比較壓力,也不能夠只比較受力面積,應比較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最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表示壓強。

  板書: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說明:采用啟發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下定義的研究方法。)

  師板書并講授:公式:p=F/S公式中各個符號的好處: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1帕斯卡=1牛頓/平方米1Pa=1N/平方米。

  師:請同學們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公式來計算兩組磚對桌面的壓強。

  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并進行全班的交流。

  四、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師:由p=F/S可知,增大或減小壓強得思路有哪些?

  生:增大或減小壓力,增大或減小受力面積。

  師:閱讀課本“想想議議”試舉例說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得。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壓強?我們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

 。ㄕf明:學生閱讀并回答,此環節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五、當堂練習

  1.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現冰面即將破裂,他應采取的措施是()

  A.原處站立不動

  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邊爬行

  2.請說明下列事例是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的。

 。1)鋸、剪刀、斧頭等用久了就要磨一磨,為什么?

 。2)背書包為什么要用寬而扁的帶,而不用細繩?

 。3)啄木鳥有個細長而堅硬的尖喙,這對它的生存為什么個性重要?假如尖喙變鈍了,它還能夠成為森林醫生嗎?

  六、小結:

  (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我們主要采取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3)在研究問題時,采取了幾種思維程序?

  (說明:小結不僅僅要總結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本節課研究問題的方法及思維程序提煉出來,學生學會這些方法并體會到它們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從而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1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小組討論,提高觀察歸納總結的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探究,提高學習物理、探究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難點】增大和減小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學生活動:讓學生將桌上的圖釘按入木塊,體驗后,提出問題:你希望釘尖對木塊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希望釘帽對手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

  教師進一步提問: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引發學生思考,導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1.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多媒體呈現想想議議的圖片,提出問題:哪些地方要増大壓強?哪些地方要減小壓強?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壓強的計算公式,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得出:根據壓強的'計算公式可以知道:要增大壓強,可以増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要減小壓強,可以減小壓力或者増大受力面積。

  2.增大或減小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出問題:圖片中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的?

  學生思考后可能會得出:推土機的推土鏟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鋒利,破窗錘的敲擊端做成錐狀,這些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鐵軌下面鋪放枕木,推土機用寬大履帶來支承,這些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

  提出問題:這些生活實例中壓強能否無限增大?引導學生在書本上找出答案。

  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能夠發現:任何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例如,貨車超載,就很容易把公路的路面壓壞。交通管理部門規定,貨車每一車軸的平均承載不得超過10t(圖9.1-5),這是通過限定每一車軸對地面的壓力來控制對路面壓強的大小的。

  (三)鞏固提高

  思考:鋸、剪刀、斧頭等,用過一段時間就要磨一磨,為什么?

  (四)小結作業

  1.小結:學生總結。

  2.作業:搜集資料,思考啄木鳥有個堅硬而細長的喙,這對它的生存為什么特別重要?

  四、板書設計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說出大氣壓產生的原因,能簡單描述托里拆利實驗,知道標準大氣壓的數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托里拆利實驗,知道如何測量大氣壓強以及大氣壓的數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對大氣壓應用的了解,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大氣壓存在的原因和大氣壓的測定。

  【難點】

  大氣壓的測定。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拿出馬德堡半球進行講解:這是兩個半球,將兩個半球靠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氣制成馬德堡半球,在上課之前,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實驗名字叫拔河,請幾位力氣大的同學上臺來與馬德堡半球進行拔河,在規定時間內,如果把半球拉開,則同學們贏,反之則半球贏。

  時間到,馬德堡半球依然紋絲不動,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不能將半球拉開?在學生存在疑惑的時候,

  教師引導,大氣像液體一樣具有流動性,那么它是不是也像液體存在液體壓強一樣也存在大氣壓強呢?我們這節課就來一探究竟。

  環節二:建立規律,生成新知

  演示:

  1.將塑料掛鉤掛在光滑的墻上;

  2.在玻璃管里盛滿水,用紙片覆蓋,再倒立過來,水不會流出來;

  3.請同學用吸管吸飲料。

  師生總結:大氣壓強確實存在,產生原因是由于重力,且空氣具有流動性,發生了擠壓。

  環節三:深化概念

  提問:大氣壓強如何測量?

  教師播放演示實驗: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手指,管內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約為760mm。把管子傾斜,豎直高度差也不發生變化。

  教師講解: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的上方是大氣,因此,是大氣壓支持管內這段水銀柱不會落下,大氣壓的數值等于這段水銀柱產生的壓強。這個實驗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學家

  當學生得出實驗結論之后,教師對實驗過程進行提問:

  1.以下操作對實驗有無影響:

  a.玻璃管是否傾斜;

  b.玻璃管的粗細;

  c.在不離開水銀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距水銀面的位置。學生結合教材在交流討論后會得出不會影響實驗結果的結論。

  2.如果在實驗中玻璃管不慎漏有少量空氣,液體高度減小,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大小關系。

  生答: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3.這個實驗利用了什么思想?

  生答:等效替換。

  4.測量大氣壓的儀器叫做氣壓計,影響大氣壓的因素有哪些?

  生討論得:高度。

  師繼續補充:還與溫度有關,氣溫升高時,空氣密度變小,大氣壓減小。

  師:測量大氣壓的儀器叫做氣壓計。學生思考大氣壓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應用?

  環節四:鞏固提高

  問:我們如何解釋拔河比賽中拉不開馬德堡半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

  環節五:小結作業

  提問:大氣壓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數值是什么?課后思考如何用塑料瓶分離蛋黃和蛋清。

  四、板書設計

  略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15

  教學設計理念:

  1、立足于“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本節內容與生活現象密切相關,貼近學生生活。課堂開始用實驗激發學生興趣,通過探究生活中與大氣壓強有關的物理現象,感受物理就在身邊。再用所學知識來解釋身邊的現象,服務于社會生活。

  2、注重科學探究,教學方式多樣化。

  科學探究在本節課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鼓勵學生合作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更好的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建立基礎。

  3、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出發點的網絡教學。

  借助計算機,通過教師引導,同學合作,利用校園網、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料。給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和提高能力以充足的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需要自主學習,獲取知識。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出自人教實驗版九年級物理課本第十三章《壓強和浮力》的第三節《大氣壓強》。學生將在前兩節已有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的知識基礎上,自主探究氣體壓強的相關知識。

  個體分析:

  本節內容中關于大氣壓強的存在、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及大氣壓在生活中的應用,經探究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但托里拆利實驗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難點。由于個體差異,需要對一部分同學課下進行輔導,以加深理解。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內容可分為三大版塊: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大氣壓強的應用。教學過程中將分別以“馬德堡半球實驗” “托里拆利實驗”兩實驗為重點,“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將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其中托里拆利實驗所用水銀為有毒物質,故采用視頻播放和動畫結合的形式。教學過程中,始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聯系生活實際,將課本知識拓展開來,讓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獲取更多相關知識。

  教學方式

  實驗、探究、精講、點撥

  學習方式

  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大氣壓強及大氣壓強的應用。

  2、了解大氣壓強的大小及測量方法。

  3、了解抽水機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原理。

  過程與方法:

  1、觀察與大氣壓強有關的現象,感知它的`存在。

  2、觀察托里拆利實驗,弄清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3、探究人類生活和生產如何利用大氣壓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對大氣壓強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大氣壓強的存在與測量

  教學難點

  托里拆利實驗及拓展

  教學過程:

 。ㄒ唬⿲嶒瀸,激趣設疑。

  1、請同學們來看小魔術,吞蛋實驗,觀察思考原因,邊演示邊設疑:我將怎樣做呢?雞蛋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其中的奧妙?

  2、覆水實驗:用食指堵住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滿水。

  設疑:水會不會流下來?

  大膽設想,此時若將管倒拿,開口朝下,水會不會流出來?

  設疑:水為什么沒有流出來?是失去重力了嗎?我的特異功能將水吸住了嗎?

  學生活動:動腦思索,回答問題,考慮這些現象與什么有關?

  設計意圖:激趣、設疑,引出本節課題,既使學生自發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創設一種學生要學、想學的情境。體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教學思想的活力。

  (二)播放動畫,引人入境。

  屏幕廣播,輔以繪聲繪色地講述:

  千百年來人們對大氣壓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最初人們并不承認它的存在。直到1654年法國奧托。格里克做了驗證大氣壓存在的經典實驗。他將兩個金屬半球緊密結合在一起,抽光空氣,達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氣。兩側曾各用七匹馬拉不見分曉。有誰知道,最后每側各加到幾匹馬呢?我們看到馬夫將鞭子甩的啪啪作響,馬嘶嘯嘯,塵土飛揚。最后砰的一聲球裂為兩半。八匹馬各帶半塊小球一下沖出幾百米遠。有力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學生活動:學生由視聽感受猶如身臨其境感受大氣壓的存在。

  設計意圖:激發興趣,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到大氣壓的存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出問題,請同學點擊“我的知識點”自己找尋答案。

  探究問題:

  1、什么是大氣壓強?產生原因是什么?

  2、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注射器是怎樣應用大氣壓強的?

  3、你能將吸盤附著在墻壁上嗎?試解釋吸盤掛鉤原理。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大氣壓強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學會將物理。知識聯系生活實際。

  共同釋疑:現在你是否清楚我們的課前實驗都是在利用什么呢?

 。ㄋ模c撥精講、解難析疑

  過渡:現在誰愿意親自感受一下大氣壓強?請兩位大力士來拉開這馬德堡半球,采訪一下你們的感覺,大氣壓大不大?有多大呢?引出托里拆利實驗。

  教師活動:

  1、播放視頻“托里拆利實驗模擬錄像”。

  2、動畫演示“托里拆利實驗”過程。

  3、對比當年托里拆利實驗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引學生發問;引學生思索,兩者為什么有差異呢?由此可猜想大氣壓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設計意圖:學生盡情猜想可以從不同方面自由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他們的多向思維提供空間,激發他們課下自主探究,利用網絡資源尋求答案,敢于猜想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將為他們敲開科學探究之門。

  引出: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學中規定的一標準大氣壓的值,等于1.013×105Pa。繼續播放實驗中的拓展部分,設疑:接下來的實驗發生了變化?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實驗步驟和現象,分析原因。

  1、玻璃管傾斜,水銀柱怎樣變化?你怎樣理解高度?

  2、玻璃管提起些又怎樣?

  3、向槽內再倒入水銀結果如何?

  分析:水銀柱高度不變的原因是什么?

 。ㄍ饨绱髿鈮簭姏]變,等于液柱產生的壓強,而液體壓強只與密度、高度有關,密度不變高度自然不變與其他因素無關)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將液體壓強公式與本節內容相聯系,弄清實驗過程,突破難點。教師的點撥,引導作用在此環節要發揮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ㄎ澹┳灾鲗W習,合作交流:

  生活中怎樣測量大氣壓強?請同學們趕快步入“資料超市”了解氣壓計,找尋答案,同學發言。

  1、常用氣壓計有哪些,各自特點是什么?

  2、簡單介紹金屬盒氣壓計。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信息,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合作交流的能力。

 。┓纸M討論、合作探究。

  導言:大氣壓是我們的朋友,大家生活在城市里,一定沒見過活塞式抽水機和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離心式水泵,想了解嗎?一起來吧!

  先播放視頻資料,了解離心式水泵。再請同學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工作過程及原理,演示動畫,共同探究,明確問題。

  學生活動:自由瀏覽,利用信息資料學習。分組討論,自主探究。

  設計意圖:讓他們可以利用網絡資源,自主探究,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當他們帶著疑問主動去發現會比被動接受印象深刻。

 。ㄆ撸┓答伨毩暎赫埻瑢W點擊“想想做做”,自我檢測,分組討論,點擊答案,驗證。提出疑難。疑難由學生解釋,教師點撥補充。

  設計意圖:培養用所學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加強同學間的交流,理論聯系實際。

 。ò耍┲R拓展:時間同學自由支配,可以進入“自由瀏覽”、 “科學家簡介”、 “習題套餐”、“網絡平臺”根據需要自由選擇。相信網絡中一定有你感興趣的大氣壓的知識,開始自由選擇吧!

  設計意圖:據九年級學生特點。適應不同層次,不同要求學生的需要,給他們自主學習,提高能力一定的空間。開闊同學們的視野”讓他們的思維更鮮活,更富有個性,使他們真正進入網絡時代,充分感受網絡環境的魅力。

  (九)創新交流:

  主題: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現象與大氣壓有關?你的收獲、感受以及你更感興趣的問題給我留言好嗎?

  學生活動:學生在留言本中與教師、同學交流,暢談自己的感受,將知識拓展創新。

  設計意圖:這是師生交流的平臺,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創新精神。

 。ㄊ┳鳂I:

  1、利用網絡資源,分組查尋高度、天氣對大氣壓的影響。

  2、你是否有自己的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也要培養他們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03-13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精選12篇)09-23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通用13篇)09-21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02-17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02-17

壓強教學設計02-27

《壓強》教學設計05-08

初中物理的教學設計04-24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