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學設計1
設計意圖
生活中,幼兒在有意無意間都會注意到影子。影子充滿了神秘,并且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以及便利。5—6歲的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們愿意學習新的東西,并樂于主動解決問題。故事繪本《奧菲利亞的影子劇院》中的“影子們想要變大變小”、“影子們想要有眼睛”的情節矛盾與沖突,恰好為光影奧秘的探索提供了最佳的故事平臺。我對故事小作修改,利用繪本情境提升科學活動的感情色彩,運用更生動的問題情境設計,引導孩子一邊“參與”故事,一邊自己動手探究光影奧秘,以此建立清晰、正確的科學概念。
活動目標:
1.愿意大膽猜測和驗證,發現影子的產生及變化是與光之間的關系,大膽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2.觀察畫面,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奧菲利亞小姐與紙偶們對演戲熱愛,體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3.能夠主動積極探索并與同伴協商合作,大膽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玩過與影子有關的游戲,如手影游戲等
材料準備:動物紙偶若干,手電筒、操作材料、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導幼兒回憶并探索影子的產生原因。
1.回憶經驗,說說影子
師:小朋友們在玩什么游戲。為什么會有影子呢?那你還在什么時候看到過你的影子呢?
2.第一次操作觀察:幼兒手拿電筒和玩具,探索影子產生的原理
3.師:今天老師把科學區角里手電筒都拿過來了,我們一起來幫玩具找影子!
師:你是怎樣幫玩具找影子的?
小結: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黑色的.影子。就算是影子,有時也可以用來做一些令人快樂的事情。
二、理解故事情節,并通過操作實驗,探索影子的變化與光的關系。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個特別的故事,這個故事也和影子有關——《奧菲利亞的影子劇院》
(一)觀察畫面,引發探索興趣
師:這些是誰的影子?
怎樣才能把大象的影子變大呢?
(二)第二次操作觀察,探索大小變化
1.操作驗證:嘗試多種方法變大影子
師:請你們每個人拿一個紙偶大象和手電筒,去幫它想想辦法。
2.分享交流。
師:你幫紙偶大象找到把影子變大方法了嗎?
師:你們用了什么方法變大了影子?把你的方法演示給大家看。
師: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師:我們的討論出大象變大的方法,那把小鳥變小就容易多了,誰來試一試。
(三)第三次操作觀察,理解光線的直線傳播
師:再接下來的演出中它們又遇到了困難。
1.理解故事第二段
師:怎樣才能讓紙偶的影子也變出閃亮亮的眼睛呢?
2.幼兒操作,一起通過實驗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
師:請你和周圍的小朋友討論一下,為什么沒有眼睛?怎樣讓它有眼睛呢?
3.幼兒再次操作。
師:成功了嗎?你用的什么方法?
師:為什么剪個小洞就能讓影子變出眼睛來?而畫和貼都不行呢?
小結:因為紙偶是用紙做的,紙會擋住光,形成黑色的影子。在紙上剪兩個小洞,光會從洞口穿過去,打在影子上,看上去就好像影子長了“眼睛”一樣。
三、集體表演,傳遞多變的影子帶來的視覺感受。
奧菲利亞小姐邀請你們參加影子劇院的表演?你想怎么表演呢?
活動延伸
1.教師隨機帶領幼兒在戶外光照下繼續探究影子的變化。
2.利用相關資料向幼兒介紹有關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
大班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在圖譜的幫助下,自主探索二聲部的進入,初步學會二聲部輪唱。
2.在輪唱中能注意控制音量,與同伴協調的演唱。
3.體驗與別人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能熟練的看第一聲部圖譜演唱歌曲。
2.圖譜(第一聲部、第二聲部)。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
(1)觀察圖譜,回憶歌曲名稱。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這首歌曲嗎?(歡樂頌)師:一起用歡樂歌聲唱一唱吧。
(2)教師指圖譜,幼兒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3)分辨樂句演唱。
師: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句?請你演唱時在每一句的開頭用拍手提示我一下。
幼兒在每句開頭拍手并演唱歌曲第二遍。
師:除了用拍手還可以用什么身體動作呢?
(4)幼兒再次演唱并用身體動作提示每句的開頭。
師:你們會用數字來提示我嗎?請你一邊唱一邊用數字表示每一句。
2.學習輪唱。
(1)觀察雙聲部圖譜,在教師的引導下討論二聲部演唱方式,初步了解第二聲部的插入時機。
師:聽到你們的歌聲,我也忍不住想跟著你們唱了。看,我是這樣唱的(教師邊說邊出示二聲部圖譜)。
師:誰看懂了?我是怎樣唱的?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二聲部的進入及輪唱的方法:你們唱第一句時我呢?你們唱第二句時呢?你們唱第三句呢?我唱最后一句呢?也就是說,我比你們晚唱一句,我是你們的“跟屁蟲”。
(3)初步學習與教師一起用兩聲部輪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師:現在我要做你們的跟屁蟲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4)師生合作演唱歌曲,教師邊指圖邊默唱第二聲部。
師:你覺得我唱的好嗎?
(5)幼兒發表自己的建議。(如:聲音太低……)師:那我把音量調高點,看看這次我的表現怎么樣。
(6)師生再次合作演唱歌曲。
師:這次你們聽到我的歌聲了嗎?
幼:聽到了一點點。
師:我已經把音量調高了,怎么你們還是聽到一點點呢?
幼:我們的.聲音太響,你的聲音太低。
師:那這次你們把音量稍微調低一點,我再調高一點,好嗎?
(7)師生第三次合作演唱。
(8)教師小結:合唱時既能聽見自己的歌聲又能聽見別人的歌聲,說明你的音量正合適,給觀眾會帶來美得享受,要不然就是噪音了。
(9)幼兒學唱第二聲部,把握第二聲部的進入與演唱。
師:誰也想來做跟屁蟲?很多小朋友都想做,那這次我們都來做跟屁蟲,請鋼琴先唱,做它的跟屁蟲,好嗎?
(10)教師邊指圖邊帶領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3.幼兒分組輪唱。
師:剛才我們是和鋼琴合作演唱的,我們小朋友可以怎樣合作演唱呢?
幼兒分兩隊合作演唱歌曲,然后交換演唱。
4.在教師的引導下,討論結束部分的共同結束。
師:我們一個先唱,一個晚唱,是不一起唱結束的,有沒有辦法讓兩隊一起唱結束呢?
幼兒回答。
若幼兒想不出,教師可以這樣建議:我到有一個辦法(出示最后一句話圖譜貼在第一聲部最后),你能看懂嗎?
5.分隊進行兩聲部輪唱并交換演唱。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又嘗試了一種新的演唱方式,這種演唱方式叫做“二聲部輪唱”,先唱的是第一聲部,晚唱的是第二聲部。
幼兒面向老師分兩隊輪唱。
6.結束。
師:剛才第一聲部比第二聲部先唱了一句,能不能先唱半句呢?先唱半句又該怎么演唱呢?下次我們再來探討。
大班教學設計3
課程分析:
在餐后散步活動中,孩子們三三兩兩的在一起聊天,小A說:“告訴你們哦,我昨天晚上在家吃飯時掉了一顆牙。”小B、小C立即湊到她跟前去看看。“那疼不疼啊?”小C說。“不疼了。”小B說:“我還沒換呢,但是經常牙疼,不知道我掉牙時疼不疼呢?”小A說:“我看看呢,呀,你有蛀牙啦。”小C也湊上去看“是不是你沒有早晚刷牙啊?”小B聽了低下了頭……
《綱要》中指出“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大班的孩子剛處在換牙的初期,對牙齒的保護非常的重要。為此設計了本次大班音樂游戲:蛀蟲和牙齒。用蛀蟲和牙齒兩個卡通形象為依托,借助情境,讓孩子在音樂游戲中去創編蛀蟲和牙齒的各種動作和表情,體驗與同伴合作音樂游戲的樂趣,從而感知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課程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了解樂曲的三段結構和表達的內容。
2、創編蛀蟲和牙齒的各種動作及表情。
3、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初步感知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課程準備1、經驗準備:幼兒對蛀蟲和牙齒的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
2、物質準備:音樂、圖片三張(小蛀蟲吃牙齒、小蛀蟲跳圈圈舞、刷牙)、大牙刷一把。
課程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趣引題。
師:我帶來了三張關于小蛀蟲和牙齒的圖片,看看它們在干什么?這三張圖片里還藏著一首好聽的音樂,仔細聽一聽,它們分別適合音樂的哪一段?
二、音樂欣賞,感知樂曲的三段結構和音樂的內容。
1、完整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旋律,師隨音樂畫出完整圖譜。
2、圖片與相應的每段音樂圖譜進行匹配。
3、傾聽故事,進一步理解音樂內容。
三、分段感知音樂并創編蛀蟲和牙齒的動作及表情。
1、創編小蛀蟲找牙齒、吃牙齒和牙齒疼痛的表情及動作。
2、創編小蛀蟲跳圈圈舞、做鬼臉和牙齒生氣的表情及動作。
3、創編牙齒洗澡動作,加入游戲規則。
四、音樂游戲:蛀蟲和牙齒,體驗與同伴合作音樂游戲的快樂。
五、感知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小蛀蟲只是被我們暫時趕走了,可是它還會回來的,我們怎么做才能防止小蛀蟲回來呢?
小結:小朋友要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少吃甜食,牙齒才會更健康。
課程反思:
1、活動基于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有牙疼、換牙、蛀牙等)開展,整個活動以情境貫穿,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最后一個環節,從情境回歸到生活:如何保護牙齒,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感知到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2、三段樂曲的選擇,旋律辨識度高,通過創設的故事情景,并借助圖譜來了解音樂的結構和內容。在分段感知創編中,幼兒分角色表演,教師融入其中,通過肢體表演大膽表現蛀蟲和牙齒,將音樂和角色情境相融合。
3、幼兒在游戲中大膽創編:蛀蟲有可能咬的地方及時保護;蛀蟲的頑固(扮鬼臉),有可能躲的地方等,在積極快樂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中,知道怎樣保護牙齒。
大班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取得勝利后帶來的快樂。
2、認識不同圖形,知道不同形狀的圖形在“跳房子” 游戲中代表著不同的跳法。
3、能夠在比賽中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重點:
知道不同形狀的圖形在“跳房子”游戲中代表著不同的跳法,并能根據規則進行游戲。
活動難點:
根據規則進行游戲,體驗取得勝利的喜悅。
活動準備:
扇子、音樂、不同形狀的格子圖片、畫好的格子房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熱身運動,跟隨音樂(兔子舞)做單腳跳、雙腳跳、開合跳。
二、基本部分
1、出示不同形狀拼成的格子房子,并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玩這些不同形狀的格子房子?
2、請幾個幼兒示范創意玩法(單腳 跳、雙腳分開跳、雙腳合攏、跨跳等并不踩到格子房子的邊緣線)。
3、師小結并引導幼兒理解原來不同形狀的格子代表著不同的跳法。正方形代表雙腳分開跳、半圓形代表雙腳合攏跳、圓形代表單腳跳、三角形代表不跳或者跨跳。
4、進行“扇子爭奪賽”游戲,師講述規則并示范。
師:小朋友們,我們現在方法與玩法都學會了,就開始一場真正的扇子爭奪賽吧!在比賽中,你們可以自由分組進行,按照圖形的變化,變換不同的跳法。如果在比賽過程中踩到房子的邊緣線或未按要求跳的,需回到起點重新開始,比賽以接力賽的形式完成,哪一組最先搶到扇子即為獲勝。
三、結束部分
師小結并進行放松運動。
師:恭喜第x組的小朋友獲得勝利,拿到了扇子,這源于他們共同的努力與配合,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第x組的小朋友。我們做了這么多次的跳躍運動,現在跟著老師來放松一下吧!(竹兜歡樂跳)
四、延伸部分
延伸至美工區 、 建構區,請幼兒根據今天的游戲自己發揮想象畫或者搭建更多形狀不同的房子。
大班體育活動《跳房子》反思
一提起“跳房子”相信很多老師都會與我一樣,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情景,這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民間游戲,而且這個游戲正好符合大班幼兒的體育技能發展水平。因此,我們決定開展錄制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認識不同圖形并練習各種跳法,發展幼兒的科學認知能力和跳躍能力,增強腳部肌肉的力量。“跳房子”的游戲孩子們在平時的戶外活動中經常會玩到,那么怎樣讓幼兒探索出新的玩法并有所創新呢?這是我在這節活動中注意的地方。
一、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在第一環節熱身運動中,我選取了兔子舞這一音樂通過不同跳法導入活動。同時,活動中我注意了由易到難,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幼兒雙腳跳、單腳跳、雙腳開合跳等。最后的比賽更是激發了全體幼兒的參與熱情。他們自由組合成兩組,以最快的速度跳完房子,搶奪扇子,最先完成的一組獲勝。每一個孩子都投入到激烈的比賽中,不同形式的跳法再次得到練習。最后的“扇子爭奪賽”,孩子們更是積極投入其中,科學認知能力和跳躍能力得到了發展和鍛煉。
二、幼兒自己創新激發興趣為幼兒提供了不同形狀的圖形,請幼兒自主進行搭建房子并自己選擇不同的跳法進行游戲。不足之處:“房子”設計不夠科學,比較隨意,沒有根據孩子的能力水平確定了格子的.間隔距離。有的格子距離過大,對部分能力弱的幼兒具有一定難度,有的格子距離又小,效果不明顯。同時,針對不同幼兒的能力發展,我們不能整齊劃一地對待,而是首要要關注孩子,關注孩子的實際水平,因此,我們可以設計難度不一的“房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動作發展水平的了解、在活動中對幼兒動作準確性的關注等,我只能盡我所能讓孩子能夠在快樂游戲中得到鍛煉,而我將在不斷摸索中學習改進。
大班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的大致內容,體會父母對克麗桑絲美美的呵護。
2.仔細觀察圖畫,發現并嘗試理解克麗桑絲美美心里的變化過程。
3.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產生自我認同感,正確認識自己的民資,不自卑,不驕傲。
教學過程
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畫,發現并嘗試理解克麗桑絲美美的心理變化過程。
1.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把幼兒帶入其中,并讓幼兒積極地與討論發言。
2.組織幼兒仔細觀察。發揮想象,學會揣摩故事的內涵,讓幼兒有體驗的快樂。
一、談話導入
1.孩子們,你們快要上小學了。可是你們知道學校的名字嗎?(引導幼兒積極發言)
2.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本書,在大屏幕上出示書的封面,讓孩子們說出它的名字?
(1)讀著這個名字有什么感受?(名字太長了)
(2)長長的名字背后發生了怎樣地故事呢?
二、講述故事
1.講述出生取名。
(鼠爸爸和鼠媽媽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要為女兒取個好聽的名字。鼠媽媽說:“就用一朵菊花來給女兒起個名字吧!這個名字一定是完美無缺的”鼠爸爸說:“就叫克麗桑絲美美菊花”)。
師:出示圖畫,讓幼兒觀察。并讓幼兒用完整地話說出克麗桑絲美美在干嘛?
2.上學前。
師:在父母的呵護下,克麗桑絲美美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一天天幸福快樂地生活著(依次出示圖畫,仔細看。從圖畫中發現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過渡:克麗桑絲美美有多愛她的名字呢?我們繼續往下看(依次出示圖畫)
師:早上,媽媽會叫克里桑絲美美起床。爸爸會叫她吃飯。她還會對著鏡子自己叫自己。
提問:出示圖片,讓孩子們找一找克麗桑絲美美的名字在哪兒?
3.第一天上學。
師:出示圖片,讓孩子們找克麗桑絲美美的名片?
提問:你們怎么知道那張名片是克麗桑絲美美的名字呢?(克麗桑絲美美的名字很長……)
4.逐步引導孩子們把自己的名字變長?
如:姓名:大名+小名;花的名字(如:菊花、桂花、荷花……);家長的名字。
5.國家,看圖片講故事。
(剛開始,克麗桑絲美美無比喜愛自己的名字。可是時間長了,同學們嘲笑,克麗桑絲美美很傷心,要求爸爸,媽媽改名字。爸爸、媽媽說:“你的`名字里有我們愛的希望,所以不能改”克麗桑絲美美有點難過)
6.再上學。
出示圖片,講故事。
(當新音樂老師叫起克里斯桑美美的名字時,音樂老師說“哦,這真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名字,我也要給我的寶寶擁有一個花一樣的完美無缺的名字”。最后,音樂老師提出我的寶寶要用冬天的花的名字。)
7.補充后記,把故事講完。
三、聯系自己
1.故事講完了,讓幼兒回去自己在看一看這本書。
2.你的名字一定也有故事,去問問爸爸,媽媽吧!
四、總結
小朋友們:在我們每一個父母的眼中,你們懂是獨一無二的,完美無缺的。就像你們的名字,這是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爸爸,媽媽送給你的第一份禮物,這份禮物里面充滿了愛和希望,好好珍惜自己的名字吧!
大班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結合已有經驗,加深對生活中幾種常見帽子的認識,樂于表達交流自己的發現
2、能積極觀察比較,了解帽子的不同質地、不同用途,并能根據帽子的不同嘗試設計分類標記。
3、萌發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幼兒用書“多彩的服裝”、分類操作作業紙各一個。
學具準備:
幼兒用書“多彩的服裝”人手一冊,分類操作作業紙、鉛筆、油畫棒、師幼一起收集的各種各樣的帽子(絨線帽、草帽、太陽帽、頭盔等等)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觀察展示的帽子,加深對生活中幾種常見帽子名稱的認識。
師提示語: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今天活動室里多了些什么東西?
你們認識這些帽子嗎?誰認識的最多?這里有你不認識的帽子嗎?(一起認認說說)
二、觀察感知帽子的不同質地,了解其功用并嘗試分類。
1、師:你們喜歡這些帽子嗎?那讓我們趕快選個自己喜歡的帽子,找個舒服的位子坐下來。
提問:你選的是什么帽子?為什么喜歡它?(自由交流)
你喜歡的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鼓勵幼兒先和好朋友一起相互比比說說,然后在集體面前講述)
2、在孩子講述的基礎上,老師基本用孩子的原話進行小結:小朋友發現帽子有很多的用處……小朋友還知道制作帽子的材料也很不一樣……原來帽子還有這么多的不同,那小朋友想不想把這些帽子根據他們的不同來分一分呢? 帽子還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分? 組織幼兒相互討論并把自己想法設計相應的'標記記錄在操作紙上。
3、鼓勵幼兒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記錄方法。
三、擴展有關帽子的知識和經驗。
師: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不錯!那除了這些帽子,你還知道那些帽子呢?(幼兒自由表達)
用實物投影儀打出圖片:你們看,這些是誰?他們戴的是什么帽子?
請小朋友閱讀操作材料相應畫面,師幼一起閱讀、講述,進一步拓展孩子對帽子的認識。
四、激發思維,啟發幼兒創造設計的欲望。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帽子,你最喜歡什么帽子?
那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頂帽子,你想讓你的帽子有什么特殊功能呢?(鼓勵幼兒自由到動手區去設計、創造)
大班教學設計7
目標
1.在和同伴合作玩盒子的游戲中學習立定跳高過至少20厘米高的障礙,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2.通過觀察、模仿、合作游戲等探索立定跳高的動作要領:擺擺臂,用力蹬地跳過去,腳掌輕輕落下地,膝蓋彎彎保護你。
3.在玩盒子的游戲中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準備
提前讓幼兒欣賞《西游記》動畫片,牛奶盒、音響、音樂
1.走跑進場,聽音樂進行多種方式走跑練習。
2.熱身操。
開始和準備部分:
一、幼兒扮演小孫悟空,教師扮師傅。教師帶領幼兒從操場一路縱隊小跑入場,進行繞障礙變速跑熱身。
二、幼兒成早操隊形在教師的帶領下做準備活動操:猴望、猴子武術等等動作。
基本部分:
三、悟空的本領
1、教師:孫武空有很多的本領,今天我們帶了很多的'武器——盒子,我們去和盒子玩一玩。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好辦法“過盒”幼兒分散在場地中自由探索,教師巡回觀察和指導,要求幼兒注意安全。
2、集中幼兒,教師請幾名幼兒上前給大家展示,互相交流本領。
師:誰來表演一下,你用的什么好辦法過盒子?
(請一位用立定跳高的孩子表演)
(1)她是怎么做的?(教師規范動作,并進行集體分散練習)師:“告訴你們,這種跳法有個名字叫做立定跳高。”師幼共同分散集中練習。
(2)盒子變高。師:“這樣的高度,你們還能用剛才的方法跳過去嗎?”幼兒自由探索。師:“你是怎么跳過去的?你們聲音太大了,這樣會把妖怪招來的。請你們看看我是怎樣跳的!”(落地輕輕,前腳掌先落地)幼兒再次分散和集中練習。
(3)師:“盒子又有變化了,這次需要兩只小猴子合作完成,把兩個盒子并在一起進行立定跳高,請你找個好朋友進行嘗試。”師幼分散集中練習。
3、老師可適當提示孩子們說一說動作要領。
擺擺臂,用力蹬地,跳過去,腳掌輕輕落下地,膝蓋彎彎保護你。
四、悟空練本領:
1.跳過流沙河
師:剛才我們小猴子都學會了雙腳同時跳過河的本領,現在我們小猴子過流沙河遇到困難了,你們還能跳過去嗎?(繞障礙立定跳第一個高度)
2.過火焰山
師:跳過流沙河,我們來到了火焰山,火焰山高了些,小猴子們能跳過去嗎?我們四組小猴子來比一比。(繞障礙立定跳第二個高度)
3.跳過青龍山
師:我們離花果山越來越近了,這次的青龍山更高了,我們還能用學到的本領跳過去嗎?大家來試一試,比一比!(繞障礙立定跳第三個高度)
4.鉆過“水簾洞”,到達“花果山”
幼兒成早操隊形分成4組,兩組幼兒面對面站立,兩兩對應四只手將盒子舉起,另外兩組幼兒一次一個接一個地從手舉著的盒子下從一頭鉆到另一頭,在跳過障礙次后,組與組進行交換。
放松結束
在音樂聲中悟空們和師傅一起騎馬,做自由模仿動作。
活動結束,教師集中幼兒進行講評后,帶領幼兒收拾器材,離開場地。
大班教學設計8
設計意圖:
幼兒的時間觀念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普遍存在。我們應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建立時間概念,懂得時間與生活的關系,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適用范圍:大班幼兒
活動領域:社會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情境,建立時間概念,懂得時間與生活的關系。(認知)
2、在游戲和操作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能力)3、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拼圖、未涂色的簡筆畫。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小朋友樂樂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晚上不能早早睡覺,導致早上上學總是遲到;而青青小朋友按時完成所有的事情,作息很規律。
引導幼兒像青青學習,并討論如何珍惜時間做好更多的事情。
二、基本環節
1、游戲體驗,感受一分鐘很長,以至于我們做事情總是會堅持不住。
游戲一:木頭人
組織幼兒玩木頭人游戲,并堅持一分鐘。
游戲二:堅持就是勝利
請幼兒發“啊”音,盡量保持更長時間,直到堅持不住為止。
小結:原來我們在等待在堅持或者痛苦的時候,就會覺得一分鐘很漫長。
2、游戲體驗,感受一分鐘很短,導致我們很多事情都不能在一分鐘內完成。
游戲三:拼圖
準備一副幼兒經常玩的拼圖,請幼兒嘗試在一分鐘內完成。
游戲三:涂色
在A4紙上打印出簡單水果的簡筆畫,請幼兒嘗試在一分鐘內完成涂色。
小結:雖然時間相同,但事情難易程度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同;同樣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結果也會不同。
3、一分鐘都能干什么,生活經驗總結和延伸。
介紹生活中一分鐘內可以做的事情,如跑步、整理物品、跳繩等,感受時間的重要性。
三、結束環節
總結:其實時間是很寶貴的,這一分鐘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不要讓它白白地浪費,讓自己學習好、生活好,精彩度過每一分、每一天。
活動反思:《綱要》中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對于大班的孩子,認識時間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孩子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于是為了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時間的寶貴,設計了體驗一分鐘這一活動。本活動關鍵在于體驗,時間本身就是抽象的東西,應把抽象的東西物化到具體的操作中,通過各種方法讓幼兒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感受時間的重要性。從而延伸到幼兒對時間觀念的增強,學會珍惜每一分鐘。結合綱要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動的目標定為:1、通過故事情境,建立時間概念,懂得時間與生活的關系。2、在游戲和操作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3、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在進行活動時,為了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利用網絡下載了課件時鐘,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給老師在教學中提供了方便。活動中首先使用故事導入。小朋友樂樂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晚上不能早早睡覺,導致早上上學總是遲到;而青青小朋友按時完成所有的事情,作息很規律。引導幼兒像青青學習,并討論如何珍惜時間做好更多的事情。
大班教學設計9
活動目標:
1.閱讀繪本《逃家小兔》,理解繪本內容。
2.通過集體閱讀、觀察等方法,理解繪本中事物之間的兩兩關系,初步感知“要是”“就”這一句式。
3.激發幼兒愛媽媽,愛家的情感,加深母子之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1.《逃家小兔》課件。
2.字圖結合的關系圖五幅,小魚,花,鳥,帆船等字卡。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本繪本,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我們一起去看看。
2.進入故事。
(1)出示圖片。師:聽到了嗎?原來這是一只要逃家出走的.小兔,它覺得自己長大了,就想逃家出走。有一天,它對媽媽說:“我要走了."媽媽說:“你還小,我要跟著你。”
(2)出示釣魚圖片、花園圖片。
師:可調皮的小兔說到:“你要跟著我,我就變條小魚,游到小河里。”媽媽會怎么說?師:他的媽媽還是很有耐心的說到:“你要是變朵花,我就變花匠,每天給你澆水,每天來看你。”為什么兔媽媽要變成花匠呢?
(3)師:原來是為了讓她的小寶寶茁壯成長,孩子們,你們的媽媽跟小兔的媽媽一樣是那辛勤的花匠,而你們就象花園里花兒一樣!
(4)出示小鳥圖片、帆船圖片。最后,小兔還是被媽媽找到了,可他還是不肯回家,他想變成一只小鳥,飛得遠遠的。媽媽這回變成了什么?(幼兒猜測)小兔乖乖回家了嗎?
(5)媽媽想要讓小兔回到自己的懷抱中!可小兔還要逃走,他現在要變成什么?他決定變成孩子跑回家了。這時,聰明的兔媽媽會變成什么,又會怎么說呢?
(6)出示孩子圖片。媽媽正張開雙臂迎接她的小寶貝呢!媽媽為什么要張開雙臂迎接她呢?(愛)
3.完整閱讀。
大班教學設計10
【考情回顧】
考察對象:五大領域的活動教案設計
備課時間:20分鐘
【真題解析】
我們以語言領域故事《烏鴉喝水》為活動案例,帶領大家一起分析教案的撰寫。
一、設計意圖
《烏鴉喝水》是一則有趣易懂的兒童故事,講述了一種烏鴉再喝不到水的情況下,通過思考、嘗試,最終喝到了水,故事語言幽默風趣,情節跌宕起伏,又不乏教育意義,是一個很好的幼兒語言活動材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活動的設計既要滿足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不僅設計了圖片教學等幼兒喜愛的教學方式,又增加了引導幼兒復述故事的環節。讓幼兒在玩中學、雪中玩,寓教于樂的方式中形成最大教學合力。
結合我班兒童心理發展情況及愛看書,好模仿的特點,我將故事內容進行拓展、整合,創設有趣且生活化“語言情境”,讓孩子在活動中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
際問題,并教育幼兒勤勞勇敢,做事不圖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
分析:在教案中,設計意圖是第一個環節,但在教師資格的考試中,并不要求考生一定寫出設計意圖,考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及時間把握,靈活處理。
二、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主要內容,知道烏鴉最終是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
2.能力目標:結合圖片能夠簡單復述故事主要內容,并大膽進行角色表演。
3.情感目標: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點,體驗小烏鴉的聰明機智。
分析:目標是試講的導向,試講的過程是為了達成活動的目標,兩者相輔相成。雖然試講的過程是直接面對考官,但是教案是整個活動的保證。目標的書寫一定是具體的、可操作、且保持幼兒的主體性一致。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可以大膽、用完整的話對故事主要內容進行復述。
活動難點:體會參與活動且大膽表達的快樂。
四、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精美圖書、故事掛圖和多媒體課件。
五、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部分
《小烏鴉》 手指律動
教師組織幼兒復習小烏鴉手指律動導入活動,引出活動主題——烏鴉,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昨天我們學習的小烏鴉手指律動么?和老師一起表演一下吧。
(2)活動基本部分
①教師完整范讀故事。
教師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結合使用繪本,為幼兒完整范讀《烏鴉喝水》故事。并在范讀后進行提問。
師:小朋友們,小烏鴉最后喝到水了么?它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呢?
②利用圖片等形式,分段理解故事。
教師出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進行提問:“小朋友們,圖片上都有什么呢?小烏鴉發生了什么事兒呢?”
教師出示圖片二,引導幼兒分組討論,“小朋友們,小烏鴉想了什么辦法喝到了水呢?” 最后教師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動畫片,使幼兒回顧整個故事,加深幼兒的理解。
③教師總結,引導幼兒復述故事。
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復述整個故事內容。
(3)活動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美工區,引導幼兒講故事高潮部分進行繪畫表現。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把故事內容畫一畫吧。”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回家講故事內容分享給爸爸媽媽們吧。”
大班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保持身體方位、姿態都不變,根據指令做出向前、向后、向側合適的移動動作。
2、提高幼兒不同姿態下向不同方向移動的動作協調性和平衡控制。
3、體驗“磁性人”被從不同方向的磁力吸附的樂趣。
活動重點:
提高幼兒不同姿態下向不同方向移動的動作協調性和平衡控制。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夠保持身體方位、姿態都不變,根據指令做出向前、向后、向側合適的移動動作。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哨子、平整場地。
經驗準備:幼兒提前了解磁現象,理解簡單的哨音指令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行進中模仿老師動作,圍成一個大圓進行熱身。教師帶領幼兒一個跟著一個圍圓走。幼兒通過哨音變化快速模仿老師的動作變化,初步感知向不同方位移動的動作要領。提問:我的哨音會變,動作也會變。聽哨音跟著老師走,出現變化音老師變化動作,看誰反應快、做的準、動作有力。正走,高抬腿走,側走(學螃蟹),倒走,變化速度走等。
2、基本部分:幼兒變成磁性人游戲,逐步嘗試變化不同姿態向前、向后、向側移動。
(1)經驗引出想象表現磁性人形態:幼兒做出不同造型,控制身體不動,保持原地平衡。提問:能不能變成木頭人?今天變成磁性人,它是鐵做的,動作要比木頭還硬。看誰的`動作不一樣,能控制住身體?吹三聲哨,幼兒喊出“磁性人”同時做出不同造型。
(2)教師扮演大磁鐵,幼兒根據指令保持姿態和方位不變向不同方向移動,保持移動中平衡。
①幼兒在圓上教師在圓心,幼兒向前移動。提問:我來當大磁鐵,當我說“吸”的時候,就會把磁性人吸到我的身邊,過來時磁性人的動作不能變。
②幼兒聽聲辨位,嘗試向后移動。統一幼兒方位,面向大樓做造型。提問:肚子沖向大樓擺一個磁性人造型。老師走到所有幼兒后方。提問:聽,大磁鐵在你們的什么位置,你們的方向動作都不能變怎樣才能過來?幼兒倒著向后移動。
③統一幼兒方位,嘗試向側移動。提問:大磁鐵在你們的側邊,怎樣過來身體方位不會變?幼兒側著走。
④針對每個幼兒不同方位的移動。
教師走到幼兒四散的隊伍之中。提問:我在你們的什么位置,選擇合適的方向移動要保持你的造型和方位不會變。幼兒根據教師相對與自己的站位選擇合適的方向向前、向后、向側移動。
(3)出示手勢,提高幼兒想象磁性人造型和移動的難度。
①幼兒嘗試直體躺在地上的移動:教師出示“手指一”手勢,幼兒想象動作。提問:這是什么?你們能做出它的樣子嗎?幼兒直體立正。教師把手指橫過來提問:誰能變成橫著的?幼兒直體躺下。教師在其中,把幼兒“吸”到身邊幼兒盡量保持直體選擇合適動作移動。
②幼兒嘗試把身體縮成團的移動。教師出示“拳頭”手勢,幼兒想象動作。提問:誰能變成這個樣子?用合適的動作移動到我的身邊。
(4)男女孩交替當大磁鐵相互吸引,提高幼兒互動。
3、結束部分:模仿面條人的樣子做放松:
幼兒想象面條的形態創編動作。慢慢變軟,進行擺動、伸展、拉伸等放松動作。
提問:變成面條人,慢慢的放到鍋里,慢慢變軟。夾起手,抖一下軟嗎?分別抬起手、腿、后背伸長脖子,抖一抖身體,活動結束。
大班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愛歌曲歡快的.旋律,知道這是一首廣東童謠。
2.體驗音樂活動的愉悅并大膽在同伴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歌曲音樂
活動過程
1.方言引入,激發興趣。
(1)用廣州話與幼兒問好。
(2)用廣州話表達“細小”“歡笑”“世界”“眼淚掉”,猜猜這些詞的意思。
(3)幼兒嘗試用廣州話說“細小”“歡笑”“世界”“眼淚掉”等詞語。
2.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世界真細小》
師:請說說歌曲里唱了什么?
師:這首歌是一首廣東童謠,名字叫《世界真細小》。
(2)幼兒輕聲跟唱歌曲。
(3)教師演唱,幼兒拍節奏。
(4)表演唱。
①采用輪唱、分段唱的方式表現歌曲。
②請幼兒在集體前表演唱歌曲。
活動延伸
提供碰鈴、圓舞板、鈴鼓等樂器聽音樂進行打擊樂活動。
大班教學設計13
活動目標:
1.了解連環畫的特征及每一頁畫面的內在聯系,學習創作連環畫。
2.大膽構圖,清晰地表現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3.通過創作,感受傳統連環畫的藝術魅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西游記》連環畫圖書一本、畫紙若干、水彩筆、訂書機、背景音樂、課件ppt等。
2.經驗準備:幼兒在閱讀區已閱讀過《西游記》的連環畫。
活動過程:
一、出示連環畫,引導幼兒觀察連環畫的特征,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出示《西游記》連環畫,引導幼兒討論:連環畫圖書由幾部分構成?與單幅的圖畫有什么區別?引導幼兒了解連環畫的特征及每一幅畫面內在聯系。
小結:連環畫的每一幅圖畫之間的故事內容都是相互聯系的。
二、指導幼兒創作連環畫,引導幼兒大膽構圖,表現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1.啟發幼兒互相交流自己想要創作的連環畫內容。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來制作一本《西游記》連環畫?
你想制作《西游記》中的哪一回?想要把這個故事分成幾幅畫面?每一幅畫面上你想畫什么內容?請跟你的小伙伴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2.指導幼兒在背景音樂伴奏下進行連環畫創作。提醒幼兒合理分解
畫面、大膽構圖,同時注意畫面形象的前后一致性,完整表現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小朋友講的太精彩了,老師都迫不及待想要看你們制作的連環畫了,在創作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
1.合理分解畫面,大膽的構圖,標上頁碼。
2.畫面要清晰,人物形象前后要一致。
3.制作完成后展示到書架上,可以跟大家來分享你的連環畫內容。
三、分享作品,體驗創作的樂趣。
幼兒在集體面前相互展示自己的連環畫作品,講解故事內容。教師重點圍繞著幼兒作品構圖及故事情節等方面進行講評。
活動延伸:
我們班的圖書發布會即將要開始了,引導幼兒在繪畫區繼續創作不同故事情節的連環畫。除了西游記的連環畫,我們還可以制作很多其他故事的連環畫,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創作一個故事。到時候我們可以展示給其他班級的小朋友讓他們也加入到我們班的圖書發布會中來!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擇的材料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的表現方式新穎,為大班幼兒所喜歡。我在活動中大多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主。以提問引發幼兒思考、討論,讓孩子在觀察、發現、思考、表現中學習。通過觀察連環畫圖書, ,讓幼兒了解連環畫的特征及每一頁的內在聯系。討論連環畫的制作步驟,引導幼兒了解自己要創作的故事內容。也為接下來的創作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在幼兒創作過程中播放優美的背景音樂,為幼兒的創作活動營造很好的創作氛圍。能力強的孩子在選擇表現自己的作品時,大膽的選擇了多幅圖畫。能力弱的幼兒在選擇表現自己的作品時,圖畫較少,表現的不夠豐富。但是在活動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都主動的進行創作活動。在巡回拍攝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孩子一邊創作自己的一邊觀察別人的,在他們的創作過程中也是互相學習的過程。
大班教學設計14
創新設計說明:
《秧歌十字步》是選自我園園本課程《童眼看世界》第二主題《可愛的家鄉》——“民俗文化”中的內容。《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活動要求幼兒感知秧歌熱鬧、喜慶的特點,并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以及它的種類,用途等。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重點是讓幼兒了解和學習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本次活動通過直觀欣賞和實地練習、課件演示、要領講解、探索練習、榜樣示范等方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動作要領。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較高,每一名幼兒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利用圖示、對比的方法讓幼兒學習十字步,大大減少了幼兒學習中的困惑,做到簡單清楚,一目了然。
一、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我國漢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綢等起舞,男角動作粗獷有力,女角動作優美利落。主要在春節期間,每年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二是"踢鼓秧歌"的活動期,先由各村鬧"小秧歌"、"小場子"和"對秧歌"活動,大約在正月十五以后,便開始由幾個村聯合鬧"大場子",逐漸形成春節活動的高潮。
二、幼兒分析:
秧歌舞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典型的民間民俗活動,讓幼兒了解和學習秧歌舞的基本步伐是很有必要的。秧歌步對于成人來說并不難,而幼兒則會在繞來繞去的舞步中亂了陣腳,所以設計簡單易學、直觀的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1.感知秧歌舞熱鬧、喜慶的特點,知道秧歌舞是家鄉的民俗活動。
2.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合拍地走"秧歌十字步".
3.讓幼兒在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基礎上,愉快自由地舞蹈,體驗學習中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掌握“秧歌十字步”動作要領,嘗試運用表演道具和自己的肢體動作隨音樂表演。
五、活動準備:
秧歌影像資料、教學課件、十字步圖譜、表演道具、十字圖示若干、紅色、藍色小圓點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進入情景,快樂舞蹈。
1.欣賞教師表演的秧歌舞,引發學習秧歌舞的興趣。
【設計意圖】:教師手拿花傘,隨著音樂,跳著熱鬧喜慶的秧
歌舞進入活動室,可以深深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2.觀看課件,提問交流,初步了解秧歌舞的特點及表演秧歌舞
用到的道具。
【設計意圖】:幼兒對于教師關于秧歌枯燥、重復的介紹不感
興趣,秧歌舞是可以讓幼兒直觀欣賞的畫面,秧歌舞熱鬧喜慶的場面會給幼兒帶來視覺上的沖擊。簡單明了地幫助我們將秧歌舞的普遍性,受歡迎度,以及它熱鬧喜慶的特點呈現在幼兒面前。
(1)幼兒自由討論、大膽發言。
師:誰知道我們剛才跳的是什么舞蹈?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樣的舞蹈?
【設計意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在語言活
動的學習中,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
(2)教師播放課件講解:秧歌舞是我們家鄉的民俗活動。每當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常常會在舞臺上、在廣場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里跳起熱鬧、喜慶的秧歌舞,來慶祝我們的節日。
二、學習秧歌十字步
觀看課件,了解十字步的動作要領。
師:你們想不想拿著漂亮的手絹來跳一跳熱鬧、喜慶的秧歌舞呢?要學好秧歌舞,首先要學會一個新本領——十字步。
2.探索、學習十字步的走法。
(請幼兒說說,你在圖示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這些圖示的?)
【設計意圖】:幼兒對于技能技巧性的東西學起來會覺得比較
枯燥乏味,但是課件、圖譜的設計卻將這一問題簡單化了,課件、圖譜將秧歌十字步的步伐要領簡單明了地展示出來,讓幼兒一目了然。
3.根據幼兒對圖譜的理解,引出兒歌。
紅腳丫.藍腳丫,
十字路口找家家.
紅交叉,藍交叉,
紅的橫來藍退下.
紅腳丫.藍腳丫,
找到家家笑哈哈.
【設計意圖】:配有兒歌,充滿趣味的平面演示,使幼兒視聽結
合地觀察舞步的行走過程,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4.左右腳貼圖示。
(左腳貼紅色圓點,右腳貼藍色圓點。)
在課件、圖示、圓點的幫助下,引導、鼓勵幼兒分組嘗試到活動場地后排十字上探索十字步的走法,并請個別幼兒講解、示范,互相學習。
【設計意圖】:圖譜的適時介入解決了練習上的困難,并且在十字上用紅色和藍色腳印(與腳上小點顏色一致)標示出左右腳(標記是大班科學活動中已經學過的),用數字標示出步伐的順序,幫助孩子發現、學習、掌握十字步的動作要領。
5.幼兒分組在十字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三、跟著節拍扭秧歌步。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對幼兒練習秧歌步的又一個難度提高,主要是速度上會比較快一些。
四、嘗試隨音樂表演秧歌舞。
1.初次嘗試。
師:讓我們聽著音樂在十字上跳跳秧歌舞吧!
【設計意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一個引導者的位置,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在十字步上跳舞的秘密,鼓勵、引導幼兒積極嘗試。
2.嘗試加上手臂動作隨音樂完整表演秧歌舞。
【設計意圖】:鼓勵每個幼兒大膽表現,相信在教師多次的鼓勵下幼兒的積極性也隨之增強。
五、結束活動。
師:你們跳得真好!讓我們到戶外更大的場地去給其他小朋友表演表演吧!隨音樂跳著秧歌舞到室外繼續表演。
【設計意圖】:要想學習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礎,同時也是最難掌握的,為了這次活動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學習了很多有經驗老師的做法,力求把難以接受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達到了教學目標。
活動結束后,我發現孩子們對學習十字步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之前自己所設想的一些突發狀況也沒有發生,我認為活動的成功離不開下面幾個方面:
1.充分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點。
2.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3.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
《秧歌十字步》活動反思要想學習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礎,同時也是最難掌握的,為了這次活動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學習了很多有經驗老師的做法,力求把難以接受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達到了教學目標。活動結束后,我發現孩子們對學習十字步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之前自己所設想的一些突發狀況也沒有發生,我認為活動的成功離不開下面幾個方面:1.充分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點。2.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3.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
大班教學設計15
【設計意圖】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見時間是多么的寶貴。但時間對孩子來說卻非常抽象,他們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平時,與家長交流,聽到家長報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另外,大班的孩子面臨入小學,小學與幼兒園的作息差別很大,小學必須嚴格遵守時間限制,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一定的任務。所以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要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鐘是孩子們了解時間、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設計教學活動《我會看時鐘》,以此為契機,生成有關時間的主題活動,引起幼兒對時間的關注。
在幼兒學會看時鐘的活動之后,繼續讓幼兒了解現代的計時工具有哪些,如手機、電腦、電視、收音機等,引導幼兒收集有關從古至今計時工具的發展,即豐富了幼兒有關計時工具的知識,又培養了幼兒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勵收集信息的幼兒交流收集的信息,學會與人分享;其它幼兒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同時增強收集信息的興趣。從了解計時工具的發展,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
幼兒對時間的認識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此,平時要從幼兒的生活入手進行滲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園、做操、活動等時間較固定的環節,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畫出鐘表的時間,并用圖畫表示相應的活動內容)表示各生活環節的時間和活動內容,并配以簡單的文字(或指導幼兒簡單畫出相應的活動內容),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引領幼兒感知單位時間的長短,如,1分鐘有多長,在1分鐘內我們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長時間等,潛意識讓幼兒知道動作的快慢與節約時間的關系,初步學會打理時間,把握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在一日活動各環節的開始及結束,引導幼兒看時鐘,了解每項活動所用的時間,讓幼兒充分感知時間,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習慣。
家長工作:建議家長在家及時提醒督促幼兒遵守作息時間,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和游戲,培養幼兒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2、學會看整點。
【活動準備】
1、實物時鐘3個。
2、每人一個自制小時鐘,胸卡數字1—12。
【活動進程】
一、猜時鐘謎語,激發幼兒關注時鐘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誰?仔細聽: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
2、提問: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鐘表?那里為什么要有鐘表?
[設計意圖:將好聽的謎語,作為活動的開始,激發了幼兒關注時鐘的興趣;問題:“你在哪里見過時鐘?”直接指向幼兒的相關經驗,引導幼兒知道時間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二、認識時鐘,學認整點。
1、感知鐘面。
引導幼兒回憶:你知道鐘面上有什么嗎?(請幼兒交流。)
時鐘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數字是怎樣排隊的?指針是怎樣跑的?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每組一個時鐘,請幼兒與同伴觀察交流,老師每組認真傾聽,了解幼兒的觀察能力。)
師引導幼兒重點了解:
(1)有1-12個數字,知道數字的排列規律,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如12與6在一條直線上等;引導幼兒扮演時鐘12個數字,模仿小時鐘站好,體驗時鐘數字的排列規律。
(2)有兩根指針,黑色長針是分針、黑色短針是分針。了解時針與分針的關系,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知道指針是順時運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安排了回憶鐘面、觀察鐘面、討論鐘面及我做小數字等活動,幫助幼兒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表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孩子們在參加小組討論、探索過程中,互相借鑒、互相補充,調動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學認整點。
依次出現表示1點、2點、3點的鐘面問:“這是幾點?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推理找規律,知道表示整點時,分針指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整。以游戲方式引導幼兒操作練習,如,教師撥出時間,幼兒快速說出時間;教師說出時間,幼兒快速撥出時間。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推理找規律,提供可操作的時鐘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認識整點提供活動的條件,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改編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老師與幼兒商討游戲玩法,鼓勵幼兒自主游戲。
規則:老狼說時間,幼兒扮小時鐘正確表示。
[設計意圖:孩子自主游戲時,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數字,幾個人扮演指針;游戲的組織——數字怎樣站,指針怎樣站;游戲的玩法——時針與分針怎樣運轉才能正確表示時間等等,面對這些問題,孩子們需要討論、嘗試、商量、協調才能將問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組織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對時鐘的認識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與同伴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因為代表煙臺市特級教師向全市教師展示的教學活動,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級試講。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情緒非常好,積極參與活動,尤其是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讓孩子們14人一組,自己想辦法站成時鐘的樣子,孩子們非常喜歡,有效地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與管理能力,同時更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看時鐘及關注時間的興趣。
【大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班活動教學設計12-20
大班安全教學設計12-02
大班美術教學設計11-03
大班體育教學設計11-14
大班音樂教學設計11-15
大班游戲教學設計06-12
大班教學活動設計12-20
大班活動教學設計12-20
大班美術教學設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