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地理教學設計

時間:2023-01-06 08:01:3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地理教學設計

地理教學設計1

  生本教學是郭思樂教授近年來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他切中了我國現行教育模式中“師本”理念的要害,以教育本體論、建構主義等為理論基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也嘗試了一下生本教學模式,發現經過一個多月的探索,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高了,對地理學科的恐懼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率高了,學生變得更喜歡上地理課了。我在有限的實踐中嘗試到了運用生本理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的甜頭,體會到了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推行生本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我落實生本理念,在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探索與反思,想跟大家討論一下。

  一、生本教學理念的實施

  1.充分信任學生,依靠學生學生自主地學習

  實施“生本教育”,首先需要教師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又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自由發揮,自由創造。否則的話,如果教師只是在形式上放開,而在實際操作時,總是擔心學生這沒學到,那沒學好,非要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框架學習,那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學習天性,大大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我在地理課堂上嘗試運用生本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時,教師由“主演”變成了“場外指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學習必修一《地球公轉的意義》關于影長的計算時,老師就沒有象以往那樣按部就班地依據教材的安排進行教學,而是“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切實注重學生自身的體驗,在前置作業布置完畢后,學生很開心地找來燈泡、竹竿(有的小組用鉛筆來代替)、皮尺(有的小組用鞋帶)等。不等老師提示,探明就小組合作,有條不紊地計算出廈門地區冬至日、夏至日不同的太陽高度,然后分工,演示、測量、出竹竿、鉛筆等標志物在冬至日與夏至日的影長。最后,老師進一步點撥各個小組“廈門某小區欲蓋一60米高的樓房,其北面的建筑一樓要想全年都能得到太陽光線,樓間距最少不能少于多少米?”本以為這個問題一定能難倒學生,可是,在各個小組的分組演示下,各個小組先后得出了正確結果。不禁讓我大為吃驚。本以為這個問題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可是當我真正放手之后,發現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真的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2.前置作業的布置

  生本理念中的“先學后教”以將學生的先學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以往的作業布置都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檢查教師教學成果,改進教學

  的重要依據。但是生本教育下,教師會將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以淺顯綱要、要點的形式布置,這類作業是為新課做準備,做鋪墊,做指引。它是預習作業,但又超越了預習作業,這就是生本課的前置作業。它引導學生怎樣去預習,怎樣做好“先學”,怎樣進行組內的知識融合。前置作業必須是對學生的預習、“先學”有導向作用。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二《工業的區位選擇》時,我給學生布置的前置作業如下:

  ⑴網上查閱資料,尋找你感興趣的企業的相關資料,小組匯總分析這種(類)企業分布在某地區的原因。(小組上臺展示)

  ⑵國家決定大力發展中小型企業,現在銀行愿意給你們提供1000萬人民幣的無息貸款,請問你們將在什么地區發展什么企業?并詳細說明你們的理由。(小組上臺展示)

  前置作業的布置應本著低入性、指導性、個人作業與小組合作作業相結合、趣味性、開放性、等原則。

  ⒊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以“趣”提質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師應當始終把引發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即個性興趣和求知欲望擺在首位。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好之”、“樂知”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生只有對地理課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

  如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成績的關鍵是設置懸念。如必修二《工業的區位選擇》時,學生盡管經常接觸一些工業產品,但是很少注意到工業的區位選擇問題,這時“查找感興趣的企業的詳細資料,進一步思考它們選擇在不同地區的原因”,學生可能就會開始關注自己平時喝的礦泉水、綠茶等飲品的產地,喜歡玩電腦的同學可能會關注電腦配件產地、游戲軟件產地等,愛美的同學可能會關注最喜歡衣服的產地,進而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給與1000萬的投資金額,鼓勵你們辦不同企業,說明選擇的理由”更是給學生更多的發散思維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質疑和解惑的興趣。

  4.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

  在地理課堂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并以課堂討論作為合作學習的有效載體。生本教育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可通過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我們可以把學生學習中產生的疑惑,教師教學中設置的問題,通過不同的形式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討論一般以前后兩張桌子的4名同學作為一個小組,也可以是同桌2人為一個小組,或者以班級自然小組為單位。但不管以何種形式開展討論,都必須讓每一位學生在合作中承擔責任,在討論中分享收獲。如在必修二《工業的區位選擇》中,全班40名同學共分5個小組,它們分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原料導向型、市場導向型、技術導向型、勞動力導向型、動力導向型工業,先小組內個人查閱資料,每個組員將自己準備的部分由記錄員或組長再整合,綜合成報告進行匯總。在小組展示的環節中,各小組在分別展示后,要留有2—3分鐘的答疑時間,其它小組進行提問,由展示小組進行解釋,充分發揮全小組的智慧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營造全班良好的學習環境。

  5.要高度尊重學生,多用欣賞的眼光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并不斷地給與學生支持與鼓勵,讓學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在必修二《工業的區位選擇》中,一位平時最喜歡通宵玩游戲的同學,選擇了“分享游戲軟件的產地及選擇的理由”,回答的相當不錯,這時我就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不斷發出嘖嘖贊嘆之聲,并情不自禁地多次用到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像“太好了!”“棒極了!”“謝謝!”“真讓人難以相信你們會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等等,該學生老師的激勵下,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學習愿望得到了滿足,學習積極性空前提高。

  二、 對生本教學理念下的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感覺生本教育有很多的優點,但是也存在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生本教育的優勢:

  ⑴生本課堂迎合了學生喜歡自我表現的心理特點,消除了學生的思想顧慮和心理負擔,學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展示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⑵生本課堂符合了新課標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要求。學生通過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前置作業來達到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目的;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及展示來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⑶生本課堂解放了老師也解放了學生。在生本課堂中,學生是演員,老師只起到了導演的作用。演員的角色越投入,生本課堂就越精彩。

  2.生本教育繼續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生本教學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知識的探究和展示過程中,所以練習的機會變少了,因而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掌握的不夠牢固。在解題的過程中錯漏較多,速度

  也較慢。此外,對于一些基礎差而且內向的學生如何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也是生本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上是我對高中地理生本教學的實踐及思考,生本教學實踐使我解決了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困惑,學生通過自發主動的學習,在課前課后大量地查閱資料,充分感知、感悟和內化學習內容,自身去品嘗知識的“原汁原味”而不是無奈地“咽啃”教師已“咀嚼”好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走近地理,喜愛地理這門科學,盡管生本教育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將和同仁們一起慢慢摸索,力爭使其較好地應用于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設計2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實施素質教育、實現課堂教學現代化、樹立校本教研意識為中心,整合各項常規工作,為全面提高教師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1、學科教學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中學地理課程是使學生獲得可發展的地理基礎知識和能力、認識地理環境、學會地理思維、樹立環球倫理觀念、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的一門基礎課程。

  2、學生現狀分析

  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同時初中已開始分科學習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他們的實踐、體驗活動開始涉及社會生活中一些較為復雜的社會現象或社會事物。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一階段的實踐、體驗是在小學基礎上的遞進。

  三、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七年級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布、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系,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八年級中國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通過中國地理的教學,使學生獲得中國地理基礎知識,并具有初步的科學地理觀,了解基本國情,熱愛祖國,熱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科承擔的任務,為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打下地理知識基礎。

  周次教學內容備注

  1緒言第一章第一節

  2第一章第二節

  3第一章第三節

  4綜合探究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

  5單元測試講評國慶放假 6 第二章第一節 7 第二章第二節 8 綜合探究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 9 第三章第一節 10 期中復習 11 期中質量檢測 12 第三章第二節 13 第三章第三節 14 第三章第四節 15 綜合探究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 16 第四章第一節 17 第四章第二節第三節(1) 18 第四章第三節(2) 19 綜合探究單元檢測 單元測試 20 第五章

  21 期末復習 22 期末復習 23 期末質量檢測 周次 教學內容 備注 1 第一章第一節第二節 2 第一章第三節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 3 第二章第一節 4 第二章第二節 5 第二章第三節 6 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7 第三章第一節第二節8 第三章第三節9 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10 期中復習 11 期中質量檢測 12

地理教學設計3

  地理學科對我來說不是專業,再加上地理學科在學校、社會、家長、包括學生在內都視為“副科”。因此學生不重視,學習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地理課,愛上地理課,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著。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學科由于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復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難。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學中盡量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來嘗試著教學。

  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為此對每一章節的內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學生讀背的知識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圖)。甚至在有意無意中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老師竟然能把課本都背下來,讓他們在內心里敬佩老師,受其感染的同時,自己也就下功夫學習了。

  趣味性則是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活動是現在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體,便可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結合起來,以活動帶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讓學生動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并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總結歸納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欲 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就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興趣才會使他們產生無窮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們自始至終處于和諧融洽、興趣盎然地探究氛圍。

  2、溝通師生感情,鼓勵學生發言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來源于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師生關系的融洽。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看到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應特別關心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常有自卑感和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為此,我常以一些較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即使回答錯了,也肯定他們敢于回答的精神,并盡可能找到他們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為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相信只要我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一種勇氣、一份自信;漸漸地他們就變被動回答為主動舉手參與討論了。

  3、發揮課代表優勢,主動管理學生

  課代表作為老師的助手,不僅僅只是收發作業如此簡單了事。讓學生參與管理學生,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讓就無法去要求別人。

  4、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是非地理專業老師,對于所有地理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再加上地理學科知識面牽涉甚廣,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時往往不能做到一氣呵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藝術。同時對于怎樣學好地理,本人也沒有什么較好的方法,在教學中只好要求學生認真聽課,多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把握好每一節課重難點。對于部分需要記憶的內容強調學生必須死記硬背。缺乏一種形象無意記憶方法。這樣就是把知識變死了,學生學起來也感覺到枯燥無味。不能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學的園地里,距新課改理念還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要以我滿腔的熱情,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自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自己的崗位,要具有永不滿足于現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勇于實踐,勇于探索,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思想認識水平、教育教學水平和科學素質,為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為我所選擇的職業獻出我畢生的精力!

地理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海洋中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開發海洋資源的重要性。

  2.使學生了解我國發展海洋水產業的有利條件、主要漁場分布。

  3.使學生了解我國海鹽和海底石油資源開發利用、分布狀況。

  4.使學生樹立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海洋資源的觀念,樹立海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重點

  1.認識我國有豐富的海洋資源。

  2.使學生樹立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海洋資源的觀念,樹立海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媒體

  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我國近海主要漁場和海流分布圖,漁場的形成示意圖,我國沿海主要漁場與近海石油資源分布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大海是生命之源,它不僅美麗,而且富饒。21世紀將是海洋的世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我國豐富的海洋資源。

  【板書】

  第四節 海洋資源

  一、豐富的海洋資源

  【講述】 我國國土遼闊,海陸兼備,海岸線長達18000千米,有6500多個島嶼,除了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面積外,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可歸我國管轄的海洋面積約有300萬平方千米,這一片寶貴的海洋國土。隨著科技的發展,它將成為我國開發利用的新領域。那么海洋有哪些資源呢?

  【指導】 閱讀課文第一段,你能理解文中這幾句話的含義嗎?

  學生閱讀后,討論回答。這幾句話分別指的是:海洋有豐富的水產資源、石油資源、海鹽資源、海洋能源。

  【小結】 我國有遼闊的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

  【指導提問】 請同學們讀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回答:

  (1)我國從北問南瀕臨哪幾個近海?

  (2)你認為我國海岸線的長度是長還是短?大陸架的分布是否寬廣?

  【提問】 我國的海洋資源是否豐富?

  學生讀書,討論。

  【指導概括】 根據課文中介紹的我國魚類、蝦、蟹、貝、藻、海洋石油、海洋能源、灘涂等數據,我們可以分析、概括出我國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的特點。

  【板書】 1.豐富的海洋資源

  【講述】 我國海洋資源雖然豐富,但目前開發利用的程度很低(我國陸地開發利用程度較高)。人類面臨著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環境問題等等。人類賴以生存的陸地空間已不堪重負。地球上生物資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給人類提供食物能力是陸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態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每年可向人類提供30億噸水產品。因此,海洋的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向海洋進軍,讓海洋資源服務于人類,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板書】 2.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意義

  【引導】 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吃一些什么海產品,其產地在哪里?

  【板書】 二、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

  【指導啟發】 讀我國近海主要漁場和海流分布示意圖,及相關的課文和圖片,思考我國發展海洋水產的有利條件。

  【板書】 1.我國發展海洋水產的有利條件

  學生討論后發言,最后教師小結。

  【小結】 從寬淺的大陸架;陸地江河匯入帶來的豐富餌料;近海從低緯北上暖流和從中高緯南下的寒流交匯所帶來的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這三方面說明我國具有發展海洋水產業的有利條件,并同時說明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它是多種經濟魚類洄游的必經之處,每年有小黃魚、墨魚、帶魚等幾次大魚汛。渤海漁場是對蝦的產區。我國近海的經濟魚類有近200種,其中帶魚,大、小黃魚,墨魚,對蝦等水產品產量極為豐富。

  【板書】 2.我國最大的漁場

  【講述】 除捕撈外,我國在近岸線海灘涂發展了大規模的養殖業,如對蝦、海帶、紫菜等。

  【看景觀圖】 海帶養殖、對蝦養殖。

  【板書】 3.海水養殖業

  三、海鹽和海底石油

  【指導讀圖】 同學們看我國沿海漁場和近海石油沉積盆地分布圖,哪兒鹽場分布較多?由于海岸線漫長,我國北起遼東半島、南至海南島、鹽場很多。我國海鹽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從圖上可知,北方渤海、黃海產鹽多,南方東海、南海產鹽少。

  【提問】 為什么我國北方海域產鹽多,南方海域產鹽少?(從地勢、氣候兩方面分析)。我國最大鹽場在哪兒?(長蘆)

  【板書】 1.我國主要海鹽生產地和最大的鹽場

  【指導讀圖】 看海底石油資源情況如何?近海的石油沉積盆地,說明我國石油資源前景廣闊。我國海底石油資源相當豐富,近些年在勘探、開發、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板書】 2.豐富的海底石油

  四、海洋資源的保護

  【講述】 海洋能幫助我們解決最困難的食物問題,請同學討論書上的“想一想”,哪種捕魚方案可取,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第一種捕魚方案不可取。因為這是一種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的行為,長期這樣下去,魚產量只會越來越少。第二種方案可取。因為這樣做能保證人類對其繼續利用。

  【教師承轉】 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講述我國近海過度捕撈,使水產品產量逐年下降,有的魚種甚至滅絕。為了保證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海洋環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人的生存和發展。提問,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

  學生討論、回答:捕養結合,控制近海捕撈的強度,大力發展濱海增養殖業和遠洋捕撈業。

  【板書】 1.禁止過度捕撈海洋生物資源

  【引導讀圖】 看海洋污染示意圖。隨著向海洋進軍,海洋污染問題也隨即出現,請同學說出海洋污染主要來自哪幾個方面?

  學生讀圖回答,海上石油開采帶來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廢水、廢液及固體廢棄物等。

  【講述】 針對上述問題,請討論海洋污染有什么危害?我們應采取什么對策?你自己能為海洋資源保護做些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①加強立法管理;②建設一支開發、利用海洋的科技隊伍:③增強全民海洋意識。

  【板書】 2.防止海洋污染

  【小結】 以海洋資源為開發對象,以各種先進的科技為手段,在海洋進行各項經濟活動將是21世紀的工作之一。你們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一定要有海洋環境意識,合理開發利用、保護好海洋資源,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好。

  板書設計

  第三節海洋資源

  一、豐富的海洋資源

  1.豐富的海洋資源

  2.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意義

  二、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

  1.我國發展海洋水產的有利條件

  2.我國最大的漁場

  3.海水養殖業

  三、海鹽和海底石油

  1.我國主要海鹽生產地和最大的鹽場

  2.豐富的海底石油

  四、海洋資源的保護

  1.禁止過度捕撈海洋生物資源

  2.防止海洋污染

  小資料

  (1)中國礦種齊全,儲量豐富

  截止xxx年底,我國已發現礦種168種,礦床和礦點20多萬處,其中具有探明儲量的151種,礦產地2.3萬處,礦產資源總量約占世界的12%,其潛在總值達91.66萬億元,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在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中,稀土、鎢、鈦、銻、鋰等11種礦產的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鉛、鋅、錫、鋁等21種礦產的儲量居世界前五位,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十二位。我國是世界上已知礦種比較齊全,資源配套條件較好的國家之一。

  (2)中國礦產資源地區分布廣泛,相對集中

  從主要礦種來看,目前我國煤炭探明儲量已逾1萬億噸,北方17省區占89%,南方15省區只占11%,其中,晉、陜、內蒙古三省區占全國的70%以上;云、貴、川三省則占南方煤炭總儲量的88%。全國1/2以上鐵礦集中分布在遼、冀、川三省;鉻礦則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磷礦資源的79%集中在湘、鄂、滇、貴、川五省。銅礦的1/4集中在江西。陸上石油分布在黑、魯、冀、新等少數省區。

  (3)我國依法擁有一片藍色的國土

  我國在xxx年5月15日全國八屆人大第十九次會議決定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按照《公約》規定,我國享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在我國的邊緣海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在黃海、東海、南海等海域,實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后,可歸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有300萬平方千米,這一片寶貴的海洋國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將成為今后解決我國食物、能源和其他資源不足的重要來源和新領域,也是保衛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4)潛力巨大的“天然糧倉”

  地球上生物資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給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陸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態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每年能提供30億噸水產品,這還不包括海水增殖養殖業產出的產品。由此可見,海洋生物資源在解決世界糧食問題、糧食安全上大有好處。

地理教學設計5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高一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1)(2)冊和世界地理概述的基本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復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學生的但他們在地理空間概念方面、讀圖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礎知識嚴重缺乏,讀圖識圖的基本方法欠缺。好在經過高一的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的復習,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讀圖識圖能力,這也為今后的教學減輕了些難度。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學習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復習的自身特殊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初中區域地理知識在內的高中地理選修教材的學習與復習,學習任務重。高中地理選修教材的教學內容與要求與初中地理有所共性的地方。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為主,著重講空間分布和區域差異。而高中地理選修教材以案例形式的具體分析中國的區域差異。

  二、本學期主要教學任務

  1、復習初中世界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識各大洲各國的地理位置及優勢特點,并能分析認識形成特色的原因。

  2、復習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識我國地理總體特征和各自然區域的差異,并能分析認識各區存在差異的原因及影響。

  3、教會學生閱讀和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去認識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1、在教學方式上,雖然注意到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但在導向上,仍以教師為主,學生的自主取向表現得不明顯。雖然學生能比較多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師預先設定的路在走。同時過于周密的設計往往會導致過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對于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教師的處理仍然帶有比較強的傳統教學的痕跡。如何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探究的空間更大,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學生對課堂時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義和看法,如何將教學資料變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在學生活動的深度、廣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既要考慮到發揮好學生的作用,更要照顧到后進生的參與和提高,使各層次學生都能自主地參與學習,并學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能進一步提高。

地理教學設計6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局和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為基本切入點,找到適合學生學習和教師教的較好的整合點。打造富有教師特色的真正的高效課堂。

  二、學情分析

  相對于七年級上冊而言,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下冊地理時要輕松許多。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學習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為七年級下冊地理相對于七年級上冊而言,難度要小了許多,內容上也更具體、更直觀,便于記憶和理解。

  通過上期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讀圖、分析、判斷和理解的能力。對地理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地理的知識系統,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濃厚,也很樂意去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樂意去探索和發現身邊的地理知識。我所任教的4個班中,成績相對比較平衡,1、5班上課氣氛最為活躍,3、4班上課看上去狀態也好,但缺乏活力和自主性,經過后半學期的著重培養,有所改善。

  三、工作目標

  通過地理教學,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達成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看法,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較為詳盡的了解,同時提高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創新思維,養成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教學成績上,保持全區前二名的成績。

  四、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共5章。

  (1)《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了解亞洲的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人文環境特點。

  (2)《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突出日本自然災害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日本經濟與其他國家的聯系,了解東南亞地勢變化、地形結構特點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等。了解印度人口的特點。了解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

  (3)《東半球其它國家和地區》;了解中東地理位置的特點,石油資源,宗教,歐洲西部,歐盟,畜牧業,旅游,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農業生產,文化習俗。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4)《西半球的國家》,了解美國移民國家,農業地域專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巴西,民俗。

  (5)《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科考與環保的重要性等。

  2、本期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2)幾個大國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五、工作措施

  1、與同學科教師精誠合作,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創設教學情境,設置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

  3、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因材施教,精編習案,盡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每一章進行小測驗,學而時習之,加強鞏固。

  5、最后培養學生關注自然、關心社會、關心時事的自覺性,增加對世界的了解,樹立學習對生活游泳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教學設計7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從小學進入初中,對地理學科有較強的好奇心,體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但第一部分較抽象,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化抽象為具體,化驗難為易,使學生對地理的學習有良好的心態。

  二、教材分析

  本學年使用的教材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地理》,教材的主要特點如下:

  1.教材在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活動”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動”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已經從復習鞏固課堂知識,轉而承擔一部分新知識的教學。通過“活動”這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實踐性。

  2.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教材中嘗試不同的呈現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圖釋、說明地理問題的對話、展示地理過程的組照或組畫等,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激發他們對地理課的興趣。

  3.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尤其是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教材十分重視對每一個教學內容的引入,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4.平實、生動的語言風格。教材中盡可能避開生澀的地理專業術語,鄙棄板著面孔說教的語言風格。例如,嘗試在表現學生對話的對話框中,使用學生的`語言。此外,一些小標題也比較活潑,富有啟發性。

  三、教學總體目標

  1.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2.加強實踐和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重視愛國主義情感、環境保護意識、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

地理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2.說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3.通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識。

  【教學重點】

  1.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領域。

  2.聯合國的宗旨和組成。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辯論法

  【教學準備】

  1.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代表聯合國安理會、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官員,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代表。由學生推選一們聯合國秘書長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

  2.學生預習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時期有關經貿磨擦方面和地區沖突方面的信息資料以及中國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資料。(教師可具體指定內容,以免學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級別整理好資料,并理好發言稿,推選代表發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師生活動

  教師(直接引入新課):這節課請同學們自己組織召開兩個國際會議,討論國際間的合作問題(同時板書:國際合作),主要是討論解決巴以沖突問題的中國的入世問題。教師作為安南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的秘書參加這兩次會議。會議前,我將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情況向同學們作一下簡介,以備大家對討論中國入世問題的理解:世貿組織是……下面先請同學們推選的“安南秘書長”先生主持會議。

  學生“安南”按會議程序主持會議(教師坐在該生旁邊指點會議如何進行)。

  (一)“安南”宣布大會開幕,并發表講話:我宣布此次大會現在開幕,女士們、先生們,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發展。現在世界……,巴以沖突不斷升級,引起了世界各國的不安和普遍關注,我現將巴以沖突問題提交大會審議,請大家討論研究解決。

  (二)巴以雙方及安理會會員國代表討論,然后代表發言。(教師應提示各方代表:要從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討論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得出各自的觀點和解決措施。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應表明以軍撤不撤軍,如何撤軍?巴方要求以方應怎樣做,提請大會裁決。)

  學生:巴方代表發言,主題是闡述請聯合國干預以方并對其實施制裁的理由(列舉以方的行為,如對巴方造成的人員傷亡,房屋毀壞等損失情況。)

  學生:以方代表發言,闡述打擊巴方的原因。

  學生:其他國家代表發言,闡述各自的觀點和解決措施。(如學生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教師應加以引導以體現合作的精神,估計多數代表發言的觀點可能是:以方應立即撤軍,以土地換和平……)

  (三)“安南”從代表們的發言中選擇合理的解決措施,就此提請大會審議通過并宣布照此安理會決議執行。

  教師:小結,同時建議舉行第二個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大會。同學們組織的聯合國安理會開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準備召開這節課的第二個會議,討論審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會前大家先看教材圖5。9,讓學生從中獲得國際社會需要合作的一些啟示,然后提示學生。1)中國的代表:圍繞為什么要加入世貿組織,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其他國家有什么好處,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國際社會的承諾這幾方面思考討論,如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貿組織就是一種承諾。2)其他國家的代表:圍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同世界很多國家先后經歷長達二十來年的艱苦談判歷程:中國入世后對世界各國有什么好外這兩方面去討論思考自己的觀點,以便大會對中國入世問題進行表決。講座兩分鐘后教師建議第二個活動開始。

  學生:“總干事”主持會議

  (一)“總干事”宣布會議開始,并請中方代表首先發言。

  學生:中方代表根據老師的提示作陳述性發言。(中方其他代表可補充發言)

  (二)“總干事”發言闡述其本人對中方過去工作的看法(看法應是積極的、有利和),并提議世貿組織成員國舉手表決。

  學生:世貿組織各成員國舉手表決:一致通過(基于兩個因素獲得這個結論:大家是中國人,學生的童心會偏向自己的國家:教師前面的引導)(師生共同鼓掌歡慶)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完成后面的板書提綱。這節課的兩個會議大家組織得很好,很成功。那么大家在這兩個會議獲得了些什么體會呢?同學們思考一下再發言。靈活處理學生答案,學生可能的回答——國際合作非常重要(板書)。中國入世說明中國需要同國際社會合作,國際社會也需要同中國合作。中國需要合作,世界各國都需要合作。課后請大家完成教材P94A、B圖,并思考現在國際合作中存在著什么現象。再問:這兩個會議體現了在哪些方面需要國際合作?學生思考回答——在政治、經濟方面(板書)。那么,同學們根據平常的體會,國際間還在哪些方面進行了合作,請舉例。學生思考回答——中國人穿西裝、吃西餐是服裝、飲食文化合作交流的結果,航海家麥哲倫使用的指南針是科學技術合作交流的結果(板書)。大家再想一想:本節課的兩會議都體現了聯合國這一重大國際組織的作用,對嗎?學生異口同聲——不對,只有安理會會議表明了聯合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組織。(板書:聯合國的作用)。除了聯合國這個組織,大家還知道哪些國際組織(板書:其他國際組織)?知道——非統組織、歐盟……

  結束語:這節課,我非常感謝同學們的合作!

  板書設計

  國際合作

  1、很重要:

  2、主要領域:政治、經濟、文化……

  3、聯合國的作用:

  4、其他國際組織:

  教學反思:

  由于內容簡單,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很好掌握,教學效果良好。

地理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是實施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成功的教學設計,要以系統科學理論作指導,全面分析教學中諸因素,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教學媒體作用,控制教學活動,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要鉆研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中包含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智能訓練。例如高中地理以人地關系為線索,闡明地球的宇宙環境,構成地理環境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人口、城市、人類與環境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地理環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學會運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圖表、地圖去闡述問題和分析問題。

地理教學設計10

  【教材結構】

  地球上各種水體都處于不斷的循環運動之中。陸地上各種水體不僅自身都有各自的運動系統和運動規律,而且它們之間又彼此密切聯系、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一個較大的循環運動系統,而這一循環系統又是全球水循環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節教材按照這樣的思路,第一部分講述了陸地水的組成及主要的水體類型;第二部分講述了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的相互運動、相互轉化的關系;第三部分說明了陸地水的運動更新,即闡明了全球水循環運動的過程和規律。

  一、引言部分: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引言以簡短的文字,說明了陸地水在地理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及它對于人類的重要性。這部分應講清水資源的概念、陸地水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從水資源的概念自然過渡到陸地水體類型。

  【教法設計】

  我采用了“目標題目化導學”方式,用投影顯示有關題目,讓學生看書后回答。

  二、陸地水體類型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紹了陸地水的概念。然后從陸地水的來源入手,簡要說明了主要的陸地水體類型及其成因。在此基礎上從各種水體的靜態儲水量和動態儲水量兩方面,著重分析了各種水體特點及其對人類開采利用的價值。

  講“陸地水體類型”時,首先從陸地水體的空間分布,講明陸地水體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又分為哪幾種水體。然后從空間補給而言,明確陸地水的補給來源,以及陸地各種水體的形成。

  【教法設計】

  由于這一部分內容的難度不大,我設計了幾道題目投影出來,讓學生自學,在書中找答案。另一方面本節內容較多,這樣處理可以節約時間。

  然后從人類利用水資源的角度,從靜態水資源和動態水資源兩方面分析。說明動態水資源是人類開發利用的重點;并著重指出,對動態水資源的利用,應以不污染、不破壞和不超過其更新速度為前提,否則會造成水資源的枯竭。在講述人類可利用的水資源時,強調了兩個數據,即陸地水只占全球水體總量的3.5%,人類目前可利用的水資源僅占陸地水資源的0.3%,使學生認識保護水資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

  二、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教材分析】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主要是指它們之間的運動轉化及其水源補給關系,因此,這部分教材實際上是講述陸地水的補給,其中重點介紹了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河流水的補給,以及河流與陸地其他水體之間的水源補給關系。

  【教法設計】

  講授“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時,引導學生觀看課件“河流徑流與降雨量關系圖”和“冰川補給的河流流量與氣溫關系圖”,使學生明確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以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流量與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系。通過分析“河水與潛水相互補給示意圖”,知道河流與地下水之間具有水源相互補給關系,再以長江與洞庭湖湖泊為例說明湖水與河水之間的互補關系。

  三、水循環及意義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最后部分,從陸地淡水資源更新的角度,講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環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水循環是自然界最活躍的物質循環之一。這部分內容是本課的重點,也是對前面所述的海洋水和陸地水等有關內容的總結。

  【教法設計】

  在講解“水循環”時,我先播放“水循環”的課件,引導學生結合地圖完整地敘述水循環運動的全過程及其主要環節,并要求學生自己繪出示意圖(一個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同學畫在本子上)。課文中重點介紹了海陸間循環和陸地循環,對海洋循環只是稍帶提及,教師可適當加以補充,使學生理解水循環的全過程。然后總結“水循環”的意義。最后(如有時間),我打算談談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好的和不好的各舉一例(如修水庫和圍海造田)。

  四、作業布置

  根據教材76頁的“活動”,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可以作為課堂練習或家庭作業(視時間而定)。

地理教學設計11

  一、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標要求為指南,以人教社(20xx版)教材為依據,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認真落實該學科的教學常規,切實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積極參與有深度的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達到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與生活密切關聯的地理知識,達到讓學生自覺形成地理思想,培養學生濃厚的學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年任八年級6個班的地理教學,學生學地理的能力總體上講,層次差別不是太大,每班的大部分學生在七年級時地理掌握的都不算很好,有少部分的學生稍差些,在知識點的掌握和分析問題能力上,有三個班較好,一個班其次,兩個班較差一些,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要有改進,加大轉差力度,盡量縮小層次差,使各班都至少有25%的優生,70%的合格。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2. 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 3. 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思路。

  4. 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的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并與別人交流。德育目標:

  1.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關心家鄉和祖國的建設,增強對祖國和民族發展的責任感。

  2.正確認識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理解和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 3.進一步樹立協調人地關系的觀點、地區差異的觀點、因地制宜的觀點、地區發展潛力的觀點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進一步學會運用這些科學觀點分析和解決一些地理問題。

  4.正確對待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進一步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和影響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

  5.進一步感受、體驗和欣賞地理環境中的和諧美,進一步增加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進一步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進一步體會人地關系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讀圖分析能力和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掌握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難點: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五、教學措施

  (一)

  (1)充分發揮雙主體的作用,采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并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做到精講精練,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系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率。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練、重基礎,提倡微型題訓練,講練結合,鞏固與提高并進。

  (4)要善于把握重、難點教學,指導學生抓住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所學地理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活學活用。復習時,切忌要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機械背誦,應把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緊密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和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5)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課,緊握集體智慧和力量,注重實效。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目標,上好每一節課;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隨時隨地做好地理知識的資源收集和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0)每次檢測后,要切實做好質量分析總結,注重查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二)學困生意見

  1、首先要摸清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補救知識,激發學習動機,增強信心,教給學習方法。

  2、在班內可以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讓后進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3、讓后進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如當眾在班上表揚該同學或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進步。

  4、在平時應多加強對學困生的檢查督導。

  通過本學期的轉化,本班學困生能基本掌握學習的方法,能樹立學習態度,對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動作用。引導學生,樹立學生要學、肯學、苦學的思

  想,努力徹底地改變自己,實現自我價值。使本班學困生轉化率達到90%。

  六、教學進度表

地理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

  2、通過地形圖總結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

  3、分析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使用讀圖和資料分析的方法獲取地理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觀念。

  教學重點:主要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稱及分布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圖片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國地勢自西向東分為幾級階梯?我國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分別是什么?

  2、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學們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種類型?

  3、引導學生讀圖2.4(《我國地形圖》),找一找這五種地形類型在我國是否都有?(我國五種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國地形復雜多樣的課題。

  (板書)地形復雜多樣

  (二)新課,合作探究:

  1、從圖2.4上可以看到,我國不僅有縱橫交錯的山脈、雄偉廣袤的高原、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有群山環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緩的丘陵。請同學們判斷以下畫片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讀圖)我國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學們在《我國地形圖》上分別找出來,并注意它們的方位、名稱及其寫法。

  活動:首先教師把中國輪廓圖畫在黑板上,然后根據學生讀圖《我國地形圖》,分別請三個學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書在黑板上。

地理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觀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種途徑,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對獲得的地理信息,通過對比、進行分析、綜合、探究其特征與成因,思考其相互關系;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的重要性,嘗試組織籌劃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教學重點: 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觀念

  教學課時 課時2

  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三疑四學一悟”教學模式

  課前準備 培訓學生、小組分組及明確組內發言順序

  教學要求 評價標準

  互動對象 教師 學生

  一、設疑自學

  1、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

  2、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解決問題。

  3、要求學生把不懂得問題列出來

  1、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感興趣的知識。

  2、找出什么是自己以前知道的。

  3、找出什么是自己以前不知道的。

  4、學生自己舉出不同的地圖種類、類型。

  5、地圖的意義

  6、地圖對人們的生活與生產關系非常密切,誰知道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嗎?都需要些什么?

  二、解疑 合學

  1、教師巡視,引導。

  2、針對不同組的討論進行分析。

  3、指出學生活學中的不足。

  1、學生小組討論學習

  2、通過互助解決問題

  三、 質 疑 再 學

  1、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想要獲取地理信息有很多途徑,書刊、雜志、報紙、電視、圖書館、互聯網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為信息來源,而你所看到的,聽到的地理知識不可能一次完全記住,也不能說過耳就忘,還必須學會思考,如何將這些信息綜合,怎樣讓這些信息真正成為自己的,真正得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或是解釋自然界、社會中的一些現象,或者是發現一些新的問題,現象。要考慮各種自然、社會要素,各種現象的分布,聯系、對比,要找到其中的規律,一些相輔相成的因果關系等各個方面。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收集,勤動腦,細思考,大膽問,多假設,還可以借機鼓勵有潛力,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

  1、除了會看地圖以外,要學好地理還需要有哪些方法

  四、 拓 展 所 學

  1、教師展示旅游圖,簡單介紹有關地方的景點,讓學生設計游覽景點的路線。通過地圖,我們可以找到我們想去的地方,我們可以知道怎樣才能到達,不管是簡單、還是復雜,不管是紙質的,還是掛在墻上的,都是地圖

  1、假期中我們經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旅游。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準確知道每一個景點的位置,設計一條既經濟,又實用的路線,最好有一份什么?

  五、 課后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改進讓我深深體會到,細微的改進在教學效果上能出現巨大的差別。雖然一個很小的改變對于老師來說沒有多大差異,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卻是另外一種思維方式,所以通過這次的反思,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在教學中不容忽視的是每一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效”,特別在教學上,每一個細節都能夠改變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重視每一個細節的設計,全面、多方位考慮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特點把握好每一個細節,才能最好的利用好課堂四十分鐘的時間,提高教學效果。

  從本節課的實施情況來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的反映還算積極,對提出的問題能夠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但有些拓展知識可能對初一年級的學生還不太適合。

  這堂課雖然做了較充分的準備,但仍有很多地方不足,還有待于提高。

  板書設計

  1.地圖類型:自然地圖、經濟地圖

  2.地圖的制作

  3.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地圖上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

  比例尺形式:文字式、數字式、線段式

  4.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種途徑,

  5.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地理教學設計14

  一、學情分析:

  在高二地理文理教學中,這學期我擔任高二五個理科和一文科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其中1、2班基礎較好,8、9、10、11班的基礎較差。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初中和基礎比較薄弱,另外一個是他們的地理學習習慣不好,不愛學習。如何讓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這是本學年的教學重點。這一切都要求老師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好教研組、集備組整體優勢。

  二、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教學班6個,5個班學生基礎都較差,在高二年級也非常特殊,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1、2班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好點。總的來說,學生的情況不夠理想,給教學帶來許多困難。

  四、教學目的和要求:

  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地理;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于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 教材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材除了學科理論外,增設了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同時,配備了不少案例,這些案例源于實際的社會活動和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生活,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系,是對已發生的典型時間的真實寫照;因此,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現實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斷和推理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

  六、教學措施:

  中學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他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起直觀性和辨證思維能力的廣泛運用上,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盡可能在課堂上實現。另外,做好后進生的會考輔導工作。

  七、具體措施:

  1、加強對《課程標準》的深入研究

  《課程標準》是教學、命題的標準和依據,教學過程中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制定教學目標,落實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要求,為會考和高考打下牢固的基礎。

  2、認真鉆研教材

  在教學中既要重視教材中學科知識點的落實,也要重視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重視教材的整合,樹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使用價值觀,使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來源,根據《課標》要求選取恰當的案例,彌補教材的不足。改變傳統地理教材觀,由單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轉化,由依賴教材向主動構建教材轉化。

  3、重視課堂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課標》教學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關鍵性目標。要在教學中倡導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重視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穩固的學科基礎知識之上的。

  4、重視備課環節

  備課的依據是《課程標準》、學情和教材,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解讀《課程標準》,依據《課標》要求和學情制定教學目標。處理好“量”與“時間”的關系,合理取舍和整合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加強校內備課組的活動,開展校際交流,尋求共同發展。

地理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

  1、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產、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2、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4、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正確區別天氣與氣候;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教學用具:

  多媒體投影儀。

  學法指導:

  1、“從生活實際入手,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時一定要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化枯燥為有趣,時時處處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戲中學習地理”。天氣預報的符號多而不好記,怎樣才能快速有效地記住呢?同學們之間不妨比一比、試一試,看誰記得快,或者堅持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目,自己也學做天氣預報員,播報天氣預報。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播放不同地區的圖片,展示不同地區的生活環境,說明人類生活的環境存在很大差異,然后讓學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區的環境差異?(氣候)“那么世界的天氣與氣候是怎樣的呢?這一節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吧。”

  投影:

  第一節 天氣與氣候

  師:1、播放“上學路上的四幅圖”,讓同學們思考:這四幅圖中分別是什么樣的天氣?(晴、雨、大風、雪)感受如何?(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回答天氣變化快還是慢?)引出“天氣”的概念與特點(學生通過讀書來回答)。

  投影:一、天氣

  1、概念

  2、特點

  師:“天氣是變化的,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氣狀況呢?在民間有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咱們交流一下,看誰知道得多?”(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投影:關于天氣的諺語。

  過渡:“光靠諺語是不能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那么怎樣才能準確知道每天的天氣狀況呢?”(看天氣預報)

  師:“通過什么來知道天氣狀況呢?”生:“要靠衛星云圖”。

  投影:衛星云圖。

  師:講解衛星云圖上的藍色、綠色、白色分別代表什么?然后讓學生看圖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鄉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樣的天氣?

  設問:在天氣預報圖上怎樣識別天氣情況呢?(根據天氣符號)

  投影:“常見天氣符號”圖,指導學生逐一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活動: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記憶天氣符號的比賽,看哪一組記得又對又快。2、選擇幾個天氣符號,看誰畫得好。

  投影:“相信你能行”(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興趣中獲取地理知識)。

  師:結合“沙塵暴”的符號,補充沙塵暴的有關知識,同時讓學生思考我國西北地區為什么經常發生沙塵暴?應采取什么措施?(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投影:“風”的符號,設問:如何識別不同的風呢?(說明:第一,什么是風桿、風尾、風旗。第二,風向的判斷。第三,風級的表示方法。)

  投影:“考考你”(測試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過渡:“熟記了“天氣符號”,假如給你一幅城市天氣預報圖,你能當一次預報員嗎?”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發布天氣預報(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對天氣符號的記憶)。

  過渡:“人們知道每天的天氣情況,就可以合理安排戶外活動。”

  投影:課本第59頁活動2的圖,解答問題。(目的是讓學生養成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然后根據天氣狀況安排戶外活動。

  師:讓學生談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特點,引出“氣候”,然后讓學生讀書,掌握氣候的概念與特點。

  投影下面的表格:

  天氣 氣候

  概念

  區別

  學生結合表格把問題寫出來(目的是加深對天氣與氣候的理解)。

  投影:判斷下列詞語描述的是天氣還是氣候?①風和日麗 ②暴風驟雨 ③四季如春 ④陰轉多云(讓學生判斷,目的是正確區分天氣與氣候)。

  閱讀“大氣環境監測”,讓學生知道現在人們越來越關心大氣的質量,列舉一些事實說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問:我們能為保護環境做哪些事呢?(學生分組討論)

  小結: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課后活動:搜集天氣諺語,并驗證其準確性。

  板書設計:

  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 二、氣候

  1、概念 1、概念

  2、特點 2、特點

  三、天氣預報

  1、衛星云圖

  2、天氣符號

【地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設計08-16

地理教學設計01-06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2-30

地理教學設計教案10-14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2-30

《長江》地理教學設計08-12

初中地理優秀教學設計11-03

地理課的教學設計04-02

地理教學設計評價模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