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設計意圖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識字教學設計意圖,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識字教學設計意圖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和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3、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理解文中詞語。
3、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二、教具準備:
掛圖(或幻燈片)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有沒有去過桂林?誰來說一說,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樣的?
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學們想不想去親眼看一看?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2。
二、指導看圖
1、圖上有哪些景物?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依次出示相應的詞語,認讀。
碧水秀峰倒影
對歌榕樹壯鄉
象鼻駱駝筆架
竹伐鸕鶿畫廊
三、借助拼音自主識字
1、學生打開書。
2、用你最喜歡的讀書方式,借助拼音,認讀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3、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聽一聽,讀音有沒有錯誤。
4、說一說在朗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個字讀起來較困難,現在你能讀得準了嗎?請你讀給大家聽一聽。
識字教學設計意圖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
2、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3、關注生活中的漢字,激發幼兒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字卡、象形字
2、幼兒已經認識“水、火、人、木、鳥、羊、月、日”等漢字。
活動過程:
一、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幼兒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激發對漢字的興趣:
(一)、組織幼兒討論:漢字有什么作用?你認識什么字?(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教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漢字,漢字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知識、認識世界。沒有漢字我們就無法溝通交流、學習了。
(二)、出示象形字“水、火、木”:
1、提問幼兒:他們像什么?(教師引導幼兒積極思考)
2、如果老師告訴你,它們每一個都是古時候的.一個字,那它們都是什么字呢?猜猜看。(請幼兒大膽猜想,教師做好記錄。)
3、打開課件,看它們分別是古時候的什么字。
(三)、播放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由來及演變過程。
(四)老師小結:
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現在的漢字是由古時候的象形字在使用過程中,為了使用方便,經過長期的變化而來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也是最優美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時也是流傳范圍最大的一種文字。
(五)、通過操作活動,發現更多象形字與漢字的對應。
1、給幼兒發放字卡,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象形字,請幼兒操作,讓幼兒找出象形字對應的漢字。
2、和幼兒一起檢查操作情況。
3、大聲讀出對應的漢字。
二、通過動手操作,初步感知漢字的特點,使幼兒在觀察和想象的過程中體驗發現的喜悅:
(一)、教師出示“海,樹、油、桃、焰、燈”,提問:這幾個字和是什么關,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認識這幾個字的偏旁。
(三)、幼兒操作,按字的偏旁分類。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感知漢字語義之間的聯系,從而幼兒感受漢字的魅力:
播放課件《丑小鴨》,教師結合文字和圖片進行講述。
識字教學設計意圖3
教學目標:
1、運用歸類識字的方法認識本課的“扛、擰、挎、撿、折、撈、”會寫本課的“扔、扛、挖、擰、挎、推、撿、折、撈、擦。”
2、正確、美觀地書寫11個生字,達到能聽、寫、運用的程度。
3、通過識字,教育學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會寫11個生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卡片、錄音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學生們喜歡的動畫人物,藍貓和同學們打招呼:“嗨,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位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手”字走來說:“大家好,我是手,你們知道我長在你們身上能做什么動作嗎?”
師:看我們的手多有用呀!下面再看看這些字寶寶還認不認識了。
師:“手”字做偏旁變形本領可真大,它能和許多字做好朋友,組成新字,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組帶提手旁的字。(板書課題)
二、愉快識字
1、藍貓帶領同學們去參觀,藍貓在愉快的音樂聲中出發了,一路上看到有動作的人們問:“看,他在干什么?”然后指名說出動作詞語,再出示詞語,全體認讀:如:扔手榴彈、挖土、抬筐共12組。
2、指導看書,借助拼音自由認讀生字,同桌認讀,
三、學習生字
1、卡片出示生字。
(1)指生認讀。
(2)指生做動作,全班做動作。
(3)擴詞。
(4)根據所組詞語選擇練習說話。
2、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內容
(1)讓學生觀察這12個字的結構,說出是左小右大的字。
(2)這些字為什么用“”做偏旁?
(3)藍貓講解提手旁與字義之間的關系。
(4)你怎樣記住這些字?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
3、指導書寫
(1)觀察這11個字,書寫時左右兩部分應注意什么?
(2)問:這些字哪個字最難寫?
(3)強調“扔”、“挖”兩字中“乃”、“乙”的筆畫。
(4)總結學習些字方法。
按以上方法自己在些字書上描兩個在寫一個生字。
(5)分別指名板前書寫,師生點評。
(6)修改自己的字,再寫一個。
四、鞏固練習
1、找朋友游戲。
2、送生字寶寶回家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的生字寶寶中有一些它們累了,吵著鬧著要回家,誰能把它們送回家。
五、總結:
同學們,藍貓希望大家做到的你們能做到嗎?那樣你們都會很優秀。
識字教學設計意圖4
教學目標:
1、能理解詩歌內容,并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2、認識動物名詞:老鷹、小雞、青蛙、小魚、馬兒、花兒、小鳥。
教學準備:
老鷹、小雞、青蛙、小魚、馬兒、花兒、小鳥的頭飾、操作卡、相應的字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已學過的字寶寶,引入課題。
T:今天,有很多小動物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它們聽說你們很會認字,于是就帶來了很多字寶寶來考考你們。(教師抽出字卡,幼兒認讀)
二、出示動物卡片,幼兒認讀。
T:嘩!你們都能讀出這些字寶寶,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動物來。(逐一出示動物卡片,幼兒認讀)
T:你們看!這是誰呀?(老鷹)老鷹會怎樣呢?(飛飛)
咦,它們也有名字。(出示字卡,幼兒認讀)
三、出示范例,學會兒歌。
1、T:今天陳老師教你們念一首兒歌,里面也有這些小動物的。(教師出示動物卡片,讓幼兒跟讀)
如:我學飛飛,我學刨刨……
2、把小動物的名字放進兒歌里,讓幼兒學念。
四、表演游戲
1)、請小部分幼兒表演小動物,其他幼兒念兒歌;表演者跟隨念兒歌的幼兒念的內容做出相應動物的動作。(游戲換人重復幾次)
2)、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物動作。
五、結束活動
T: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像一只快樂的小鳥一起飛回家吧!
識字教學設計意圖5
一、目標
1、在情景活動中,引導幼兒感知漢字“床、櫥、柜、桌、椅”。
2、啟發幼兒初步發現漢字的規律,知道有“木”偏旁的字很多都與木有關。
3、培養幼兒識字的興趣,提高認讀能力。
二、準備
各種實物小家具、“床、櫥、柜、桌、椅”的字卡
三、過程
(一)幼兒感知“床、櫥、柜、桌、椅”
1、帶領幼兒參觀小熊的家,看看它家有哪些家具?
2、出示字卡,讓幼兒看一會兒,猜猜是什么字?(這些字都與家具有關)
3、幼兒認讀,教師把字和家具一一對應。
4、請小朋友幫小熊移動家具,教師打亂字卡,請小朋友將字和家具一一對應。(幼兒操作)
(二)初步發現“床、櫥、柜、桌、椅”的規律
1、幼兒觀察: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字有一個共同的小秘密,誰能找出來?(都有一個木字)
2、幼兒回答后,請幾個幼兒上來,找出“木”字在哪里?(里面、旁邊、下面)
3、為什么這些字都帶有一個“木”字。(這些家具都是木頭制作的,與木有關,所以它們的名字上都有一個“木”字)。
(三)理解“木”字
1、木是從哪里來的?(出示字卡及木頭的圖片)
2、出示“樹”字,樹里有沒有藏“木”字?(因為木頭是從樹上砍下來的。)
(四)遷移運用
1、幼兒說說有“木”字的漢字。
2、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樹名,幼兒說一個,教師在黑板上寫一個,然后看看“木”字在哪里?(桃樹、李樹、蘋果樹、檸檬樹、梨樹、柿子樹、梧桐樹、松樹、柏樹……)
識字教學設計意圖6
一、目標
1、引導幼兒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字是有偏旁的,并初步認識四種偏旁。
2、通過游戲擴大幼兒的識字量。
二、準備
教師演示教具一份,幼兒每組一份字卡、計算板,各種書
三、過程
(一)探索操作
1、幼兒自由進行探索操作,將各種相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
2、教師巡回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并進行適當的引導。
(二)交流討論
1、幼兒展示他們的成果。教師啟發提問:“為什么要把這幾個字放在一起?”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四種偏旁。
(三)游戲鞏固
幼兒自由地在各種書中找這四種偏旁的字,并將它寫下來,互相交流。
四、提示與建議
1、此活動要在幼兒有較大識字量的基礎上進行,且幼兒已認識活動中的漢字。
2、該活動適合中、大班。
附字卡:
偏旁四種:“草字頭”、“反犬旁”、“三點水”、“木字旁”各一。
每偏旁各四個字或詞:
“草字頭”:菠菜、花、芹菜、草
“反犬旁”:狐貍、狗、貓、豬
“三點水”:海洋、河流、湖泊、溪流
“木字旁”:樹枝、桃樹、森林、楊樹
【識字教學設計意圖】相關文章: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10-21
觀潮教學設計意圖09-27
設計意圖小班音樂教學設計06-14
《桂花雨》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08-30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意圖及反思06-12
有教學設計意圖的《趙州橋》的教案05-24
窮人教學片斷及設計意圖01-02
秋天主題教學設計意圖12-22
識字教學設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