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索筆算減法中隔位退位減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發展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重點:隔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退位時前一位上是0的減法筆算方法。
教學資源
學生經驗:學生已經學過三位數減兩、三位數的筆算以及相關簡單實際問題的解答。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
學程設計
導學策略
調整反思
一、啟動學習(3分鐘左右)
1、計算536—263 214—108
獨立計算,并說說計算過程。
2、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二、自主探究(8分鐘左右)
1、自主先學,小組交流
出示例題,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導學單:
1、嘗試用豎式計算;
2、思考: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墒簧鲜0,怎么辦?
3、同桌說說計算過程。
2、全班共學,提煉解法(10 分鐘)
。1)聯系撥珠的過程進行豎式計算。
交流時指名說計算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2)學生驗算。
(3)小結。
四、鞏固練習(10分鐘)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互相交流、集體校對。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獨立計算,驗算時,對于已發現的錯誤,要及時查找原因,認真改正。
3、做“想想做做”的第4、5題。
。1)看題理解題意,找出其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說出題中的數量關系。
(3)列式解答。
五、課堂檢測反饋。(預設8分鐘)
1、《補充習題》P40~41第4、5、6題。
書本第78頁第3題。
2、每日一題
。1)小汽車已經行駛了709千米,還要行多少千米后正好1000千米?
。2)小紅有152張卡片,小明有134張卡片,小紅給小明多少張卡片后,兩人卡片的張數一樣多?
→交流:第一題是怎么算的?第二題得數的十位上為什么是0?
→引入:今天這節課繼續來學習更復雜的三位數減法。(板書:三位數減法的筆算)
→出示例題,引導學生說說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列出算式。
引導學生根據自主學習單自主學習。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被減數十位上是0,沒有1可退,你們是從哪一位退1的?這個1退到哪里去了?百位上退過1之后,十位上有了幾個十?這時十位上可以退1了嗎?它退過1之后還剩下幾?
→談話:像這樣難算的題目,要想知道
我們算得對不對,應該怎么辦?
→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的減法計算與以往學的有
什么不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學生
回答時板書課題。
→比較:第一組兩題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第二組哪道是隔位退位減,哪道不是?為什么?
→交流:每道題錯在哪里,你是怎樣改正的?
→重點交流第5題
提問:剩下的機票還夠嗎?你是怎么算的?(可以算減法得數,還可以啟發用加法)你這樣算是怎么想的?
→學生當堂作業。
集體評議作業,同桌交換評價。
提供典型錯例,分析、糾錯。
。ㄖ攸c讓學生說清楚計算過程)
【教后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2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
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8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蹺蹺板樂園圖。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到蹺蹺板樂園去玩一玩好嗎?
2、投影出示蹺蹺板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
5、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掌握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二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練習課)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10、11頁練習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前幾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 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后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并說說怎么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 3X3X2+7=25(個) 3X3+3X3+7=2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思考題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表內除法(一) 課本P13~36頁。
單元教才分析: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除法的初步認識分兩個層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實例合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引出除法運算,說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用口訣求商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解決問題是結合除法計算出現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中孕伏解決問題的內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后編入了解決有關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內容。
單元教學要求: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單元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單元教學難點: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課時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 1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平均分
教學內容: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實際操作,學習平均分
1、 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
表內除法(一) 課本P13~36頁。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劃分為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兩節,包括下面一些教學內容: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
表內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它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除法的初步認識分兩個層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實例和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引出除法運算,說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材結合具體事例和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平均分”開始,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探討動學習活動,逐步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編排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的實踐活動,既為學生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又促使學生對“除法”產生親切感。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教材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按被除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分成兩段。第一段,被除數不超過12,第二段,被除數不超過36.
第一段,被除數不超過12,即所用的乘法口訣中積不超過12.第二段,被除數不超過36。這部分教材,突出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是用乘法口訣求積的逆思考。
解決問題是結合除法計算出現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孕伏解決問題的內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后編入了解決有關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內容。教材對解決問題的內容,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先編排用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再編排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材內容,注重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活動和事例設計情境,為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生動的資源。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難點:
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
1、結合具體事例和活動情境,讓學生認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探討動學習活動,逐步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注重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注重為學生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敢于發表自己對于數學問題的意見和想法。
(五)課時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 1課時左右
課題:平均分
設計者 楊瑩瑩
教學內容: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一)、探究例1
1、各小組動手操作
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ㄈ、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W生匯報分法。
A把15個橘子先每個盤子放1個,又在每個盤子放1個,再在每個盤子放1個,也就是一個一個地分,每份分得3個橘子。
B先每個盤子放2個,又在每個盤子放放1個,每份分得3個橘子。這樣分快些。
C在每個盤子放3個,剛好分得每份3個橘子,這樣分更快些。
D剛才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把15個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個橘子。這就是把15個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個。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三、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
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2、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3、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4、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5、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3~75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兩三位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分析解決這類問題的多種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根據已知信息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相關的信息提出相應的問題,合理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師:我們班的彭遠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他今天來到書店,準備買一本字典和一套書。(出示例1圖)
提問:一本字典和一套書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你能根據這兩個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提出:
①買1套書比1本字典貴多少元?
、谫I1套書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問: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學生口頭列式解決問題,從而復習加減法的一步計算問題。
(2)彭遠手里拿出100元遞給售貨員。
教師:看到彭遠買書的情況,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揭示課題:說得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彭遠解決這樣的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小組探究:小朋友幫彭遠算一算,要買1套書和1本字典,售貨員應找給他多少元呢?試著把你們討論的每一步算式寫出來。學生匯報交流,并在投影儀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種:
方法1:100-27-43=30(元)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2)理清思路,明確方法。
提問:能解釋一下你為什么這樣算嗎?
指名讓學生解說每一種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結。
要求應該找回多少元,我們可以從100元里依次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用連減法計算;也可以從100元里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之和,先算加后算減。無論用哪種方法,這道題都需要計算兩步。
2、教學例2
(1)教師:彭遠不僅愛學習,而且還是家里的賬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媽媽的收入、支出都記在賬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記載。
4月1日 爸爸工資收入920元
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
4月15日 媽媽工資收入970元
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
結余
提問:從表中你知道了彭遠家收支的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怎樣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遠家結余了多少元呢?
獨立嘗試解決,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
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
。2)在表中補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記載。
提問:現在又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呢?
當學生提出“到30日還有多少元”時,教師說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錢就叫做結余!
。3)小組探究:現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幫彭遠算出4月份的最后結余嗎?
小組代表匯報,展示各種方法:
小結:剛才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幫彭遠同學解決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結余問題,真能干!
提問:你們看,彭遠家4月份的收入和開支合理嗎?為什么?
教師:彭遠家一個月的工資除了安排生活開支外,還有一部分結余,說明他們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許這也有彭遠這個小賬房先生的功勞喲。我們學好了數學,也可以當好家里的小助手呢!
三、課堂活動
。1)第74頁第1題。先讓學生發現信息:小明從家鄉到重慶,坐汽車行了120千米,坐火車行了270千米。學生提出問題,再獨立解決后交流。
。2)第75頁第2題。學生先觀察圖,明確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再獨立解決。
(3)第77頁練習十一第4、5題。
四、獨立練習
第76~77頁練習十一的第1~3題。
五、全課總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解決了什么樣的數學問題?你覺得解決加減法的兩三步計算的問題,要注意些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并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初步培養愛惜時間、按時作息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鐘面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認識鐘面上的大約幾時。
教學準備:鐘面教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
2、揭示課題:小朋友猜對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鐘面是什么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鐘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認識鐘面
說明:我們經?寸娒媪私鈺r間,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鐘面,把你知道的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指名說說關與鐘面上的知識。
有12個數,讓學生從1順次讀到12。
有兩根針,一根長一根短,指出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讓學生把分針和時針指給同桌看。
2、初步認識整時
。1)出示7時的鐘面,讓學生猜猜是幾時?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什么數?再出示5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什么數?引導觀察鐘面上的分針有什么共同點?時針呢?
。2)總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教學試一試
出示三只整時的鐘面圖,提問這三只表上又是幾時?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在鐘面上撥一個時間讓同桌說說是幾時。
3.認識大格。(掛圖出示:鐘面 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鐘表。)
提問:仔細觀察鐘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發現。
(學生可能發現:鐘面上有1~12這12個數;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
講述:我們把每兩個數字間的距離叫做1大格(板書:大格),所以12到1這兩個數之間是1大格,同樣,1到2之間也是1大格。
提問: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大格呢?(引導學生從1開始依次數出12個大格。學生數好后板書:12個)
4.認識小格。
講述:鐘面上除了大格,還有小格,相鄰的兩個小點之間是1小格。(板書:小格)
提問:那么,1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呢?學生交流。(板書:5個)
提問:鐘面上一共有幾個小格?我們一起5個5個數一數。
小結:通過小朋友們的努力探索,我們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 5.認識時。
講述:時針從12走到1是多少時間?(1小時)從1走到2呢?(也是1小時)也就是說時針走1大格都是幾小時?
講述:這個綠色部分就表示時針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時。
。ò鍟簳r針走1大格是1小時)
提問:時針走2大格是幾小時?時針從12走到4,走了幾小時?走到7呢?
那么,時針走一大圈又是幾小時?
學生動手操作。(要求:時針從12出發,分別撥出2時和5時)
小結:要知道鐘面走了幾小時,我們只要看時針,時針走了幾大格就是幾小時。
6、認識分。
講述:分針走1小格是1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分針是怎樣走1小格的。
這個綠色部分表示分針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問:走這樣的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講述: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
教師用實物鐘演示并提問:
分針從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針從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分針從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學生動手操作。(要求:分針從12出發,分別撥出10分,25分)
小結:要知道走了幾分鐘,要看分針,分針走1小格就是1分,幾小格就是幾分。
7、認識時、分的進率。
在鐘面上分針走了一圈,經過了幾個小格?(60個小格。)因此,分針走一圈,經過的時間是幾分鐘?
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幾個大格?經過了多長時間?你發現了什么?板書:1時=60分
8、感受1分鐘。
過渡:1分鐘的時間很短,但如果我們認真地利用好,其實1分鐘也可以做很多事情,F在讓我們體驗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1分鐘大約做幾節眼保健操。
請兩名跳得比較快的同學出來跳繩,同學們分別數個數。
做“想想做做”第5題,了解有多少同學能在1分鐘內完成。
指名背古詩,看1分鐘內能背幾首古詩。
追問:你覺得1分鐘還能做些什么?學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總結:1分鐘雖然不長,但我們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們要抓緊每1分鐘,珍惜時間,在1分鐘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時。
過渡:1分鐘大概有多長我們已經初步感受過了,那么1小時又有多長呢?
做“想想做做”第7題。一節課時幾分鐘?課間休息幾分鐘?再加上幾分鐘就是1小時。
三、檢測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說說鐘面上各是幾時,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這個時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養成珍惜時間、按時學習和休息的好習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在自己的鐘面上撥出3時,要求學生互相看一看撥的對不對。再分別撥出9時、12時,同桌互相檢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仔細觀察鐘面上畫了什么針,還缺少什么針,再根據鐘面下標出的時刻在鐘面上補畫出分針或時針。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應該比分針短些,畫分針應該比時針長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四、全課總結
1、你在小小的鐘面上學到了哪些知識?
2、完成課堂作業。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課本第18頁,例1
教材分析: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探索求商的方法,教材選取的被除數不超過12,便于學生在數據較小的情況下,通過操作和推理探索求商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連加、連減和乘法做基礎,有了對除法的認識做鋪墊和平均分實物的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是著重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自主探究找出求商的方法。
教學目標:
1、 探索求商的過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多種方法。
2、 了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3、 體會乘法與除法之間的聯系,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20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1、背誦乘法口訣
2、先填空,再說說你用的哪句口訣?(“開火車”游戲)
2×( )=4 3×( )=6
4×( )=8 ( )×3 =12
。 )×4 =20 5×( )=15
二、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ㄒ唬┕适乱,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真棒,不但乘法口訣背的好,還能準確的利用口訣解決問題,老師要獎勵一下大家,給大家講個故事。
(課件出示:孫悟空大鬧天宮回到花果山,帶回了一些鮮美的桃子。)
師:回到花果山以后小猴子們看到桃子都想吃。孫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夠分,怎么辦?”它靈機一動說:“我考大家一個問題,誰回答對了,就把桃子獎勵給它吃吧!
出示問題:“有12個桃子,如果每只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
(二)呈現問題、分析題意
師:從題中你知道了哪些重要的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預設1:總共有12個桃子,每只小猴分3個,問題是要求可以分給幾只小猴。
預設2:12是總數,3表示每份數,求份數!
(三)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師:同學們說得很棒!那到底可以分給幾只小猴呢?你也來當一回猴王,用你手中的小棒來分一分吧?
(課件出示)活動要求:
1、分:請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
2、寫:根據分的過程,列出算式,寫下來;
3、說: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的動手操作能力真強,我要請一位座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來上面擺一擺!請大家仔細觀察,他是怎么分桃子的?
。▽W生1,現場操作)
師:你們同意嗎?咱們給他掌聲鼓勵鼓勵吧!
2、小組合作,交流算法
師:剛才我看到兩個同學,擺的特別快,說得也很清楚,我們來聽聽他們是如何分的?
預設1:采用不斷連減的方法。
第一只小猴分3個,12-3=9,剩余9個; 第二只小猴分3個,9-3=6,剩余6個;第三只小猴分3個,6-3=3,剩余3個; 剩余3個分給第4只小猴,3-3=0 正好分完。
。12-3-3-3-3=0,一共拿了4次,可以分給4只小猴)
預設2:采用不斷連加的方法。
1只猴分了3個,2只猴就分了6個,3只猴又加3個就分了9個, 4只猴再
加3個就分掉了12個,所以可以分給4只猴子。
師:還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嗎?
預設3:用乘法口訣來算。
12÷3=4
三(四)十二,商是4。相當于12里面有4個3,所以能分給4只小猴。
(四)優化算法,點名課題
師:看來咱們班的猴王可真不少!大家分的都非常棒,我們來總結一下,這3位同學雖然列的算式不同,但是都從中找到了4,都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是猴王,你會喜歡哪一種那?為什么?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吧!
預設:直接用乘法口訣計算,因為這樣算起來很快、很方便。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板書)
三、鞏固練習
1、你能用乘法口訣求商嗎?
。1)16÷4= 想:因為四( )十六, 所以商是( )。
(2)30÷5= 想:因為五( )三十, 所以商是( )。
。3)30÷6= 想:因為( )六三十, 所以商是( )。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課本18頁,做一做)
12÷6= 6÷2= 12÷4=
8÷2= 9÷3= 10÷5=
。▽W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3、(課件出示)課本20頁,第1題:
6÷3=? 怎樣想?
注意:計算后,鼓勵學生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出商的?
4、課本20頁,第2題
有( )棵黃瓜苗,( )個花盆。平均每盆種幾棵?
。 )÷( )=( )
5、拓展提升: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能發現什么?
12÷3= 12÷4=
6、拓展提升:根據算式12÷4=3 講一個小故事。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又有哪些新的收獲那?
。▽W生匯報)
預設學生1:我學會了用多種方法來求商。
預設學生2:我喜歡直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計算很快,也很方便。
五、課堂作業:
1、練習四的第3題。
2、練習四的第4題。
6÷6= 2÷1=
5÷5= 3÷1=
4÷4= 6÷1=
師:你能寫出幾道像上面這樣的算式嗎?
六、板書設計: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方法一:不斷連減。
12-3-3-3-3=0
方法二:不斷連加。
3+3+3+3+3=12
方法三:用乘法口訣求商(最優)
12÷3=4
三(四)十二,商是4。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4頁至第35 頁的內容。本課的任務是讓學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通過實際測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教材中創設了“估一估、量一量”鉛筆有多長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估測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測量、比較、找實物等活動體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培養學生的估測、操作、分析、判斷等能力。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并在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測意識,因此,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本課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活動,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間觀念。讓學生通過認識毫米、分米的學習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當學生發現厘米、米不夠用時,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長度單位。整個教學活動完全是由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從而建立新的長度單位的概念。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團結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2.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實際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的表象,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方法
讓學生在具體的估測活動中反復體驗,加深認識。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幣、鉛筆、電話卡、光盤、課件。
學具:學生用尺、學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ㄒ唬┥险n之前,老師要考一考你們的眼力,請你估一估老師的身高是多少呢?(學生試著以米或厘米作單位估計)
。ǘ┠阒烂缀屠迕子惺裁搓P系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兩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樣表示?你能用手比畫出1米和1厘米的長度嗎?長度單位家庭中還有很多兄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設計意圖:創設估計老師身高的情景,復習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ㄒ唬┱J識毫米
1.我們已經學習了用直尺測量線段的長度。下面的三條線段請你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在測量一下,看你的估計和實際測量是否接近。在測量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可以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以四人為一組測量作業紙上的線段。
學生匯報,你發現了什么?
3.引導學生說出第三條線段比3厘米多,又不夠4厘米。當不夠1厘米時,為了測量得更精確,我們要用到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4.毫米的認識
(1)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毫米的知識。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長就是1毫米,我還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數數1厘米中有幾個小格,直觀感受1厘米中有10個這樣的小格。
(3)課件演示:我們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細細地數一下,一起來。演示邊數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5)請組長組織你們小組的同學拿出準備的學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結果填在作業紙上。
物品
我的估計
我的測量
一元硬幣的厚度
電話卡的厚度
我的鉛筆的長度
。ㄔO計意圖:通過測量線段的活動,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是學生體會到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產生的必要性,也培養了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
。ǘ┱J識分米
1.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課桌的高度。
2.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課桌的高度又不夠一米,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3.教師指出:測量稍長的物體時,我們用分米做單位會比較方便。(板書: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長呢?(課件演示)
板書: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現在你再量一量課桌有多高?
5.估計一下你的小臂的長度,再測量一下,小組內比一比。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測量課桌高度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測量、比較、等活動體驗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培養學生的估測、操作、分析、判斷等能力。)
三、全班練習,鞏固提高
。ㄒ唬┱f說我們一共認識了單位家庭中的幾個兄弟?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ǘ┯螒颍鹤円蛔儭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長度。聽老師的口令用手指比劃一下,看誰的準確?學生在老師的口令下比劃幾個單位的長度。再睜開眼對比一下。
。ㄈ┬薷娜沼洠赫n件出示。
下面是淘氣在學習了長度單位后寫的一篇日記,同學們看看日記里的長度單位用得合適不合適?怎樣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媽媽去秦嶺野生動物園參觀,玩得可開心呢。
我們穿過4厘米高的門就來到了動物園里,哇,里面有好多動物呀!我看見左邊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邊的犀牛個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館,里面的蟒蛇好嚇人呀,最長的一條估計有30毫米長。我覺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邊我還發現了一群螞蟻在搬家,別看它們個子不大,每只螞蟻只有2米長左右,但是即勤勞又很團結,我想我們應該向它們學習呀!
。ㄋ模┩卣褂柧殻河幸话褦喑撸憧潭纫呀洓]有了,怎樣用它來測量鉛筆的長度呢?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引導學生實際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提高估測能力。)
四、課外延伸,結束全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在長度單位的大家族里,還有它們的老大哥,你們想知道嗎?那就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新單位千米。
板書設計
鉛筆有多長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能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能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黑板出示師指一名學生讀)師:要達到學習目標離不開同學們認真看書自學同學們有信心達到學習目標嗎?(有)
三、口述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師:把書翻到4頁例1看情境圖和下面的計算方法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應怎樣列式計算?重點看下面的三種計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計算方法 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計算方法 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綠衣服小男孩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
四、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書自學
2、"做一做"(第6頁第1題)師:下面老師來考考同學們看誰做題最認真①指2名學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做在書上②師巡視發現其他學生的錯誤
五、后教(議一議)
1、學生更正師:發現錯誤的來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錯誤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紅粉筆圈起來在旁邊改正)
2、討論(議一議)(1)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列正確的舉手?認為22+21=43(人)43-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2)認為22+21=43(人) 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 求出的是什么?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與第一種方法有什么不同?(3)認為得數正確的舉手?認為單位名稱正確的舉手?
3、評議板書、正確率
4、同桌對改生更正錯誤
六、練習師: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都很正確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男女生比賽看誰能快速、正確地列式計算比誰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臺微波爐賣出18臺又運來28臺現在有多少臺?(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參加歌唱比賽有多少人沒有參加歌唱比賽?(3)同學們做黃花35朵紅花20朵送給二(2)班28朵還剩多少朵?
1、師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賽、開火車比賽2、形式分必答、搶答······
七、全課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難不住你們!2、評比本節課比賽情況獲勝的表揚失敗的鼓勵八、當堂作業(練一練)師:下面就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吧!比誰字體端正并能做全對作業:1、小紅家有公雞25只母雞17只賣了20只還剩幾只雞?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隊員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隊員?
練習:教科書第6頁1、2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小括號的產生過程,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2、通過“過河“的情境,發現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養成在做四則混合運算題目的時候先看運算順序在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和實物展示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
難點:探索小括號的運用過程,能利用小括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課時:2
教法:指導練習
學法:練習交流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 、脫式計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決新知
1.合作探究數學問題。小組根據提供的數學信息,自行編寫完整的數學問題。根據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
例如:二年級x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準備坐船過河,每條船限乘客9人,他們至少需要幾條船?
2.展示思維,把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年級x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準備坐船過河,每條船限乘客9人,他們至少需要幾條船?
思維:總人數----限乘客人數----需要多少條船
分步計算:
29+25=54(人)
54÷9=6(人)
綜合算式:29+25÷9
思考:這樣列式就要依照我們學習的混合運算方法來計算,計算的結果卻與我們的分步計算結果不一樣。
你有怎樣的辦法呢?這里我們需要先計算加法。
引入:“( )”----小括號----先計算小括號,再計算除法。
看看這樣的方法,計算結果怎樣呢?學生獨立完成,感受這樣的方法帶來的成功喜悅。
。29+25)÷9
=54÷9
=6(條)
答:至少需要 6條船。
一句話:有小括號真好!
理論,記憶理解:在混合運算中,有乘除,有加減,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如果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分段理解,記憶)
三、體驗知識,形成模塊
完成P9中的“連一連”第2題。
5×(36-29) (83-35)÷6 94-(25+19)
完成之后,再次體驗:在混合運算中,有乘除,有加減,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如果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
注意:做完括昊里的運算之后,不再要括號。
四、課堂小節
1.知道解決問題的先后順序。
2.完整把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3.數學符號要正確書寫。
五、作業設計
1.記憶:在混合運算中,有乘除,有加減,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如果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
2.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板書設計:
過河(混合運算)
混合運算預算順序
先乘除,后加減 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號 54÷9=6(條)
先算小括號里, 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號外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能表達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過程和結果,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感受大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并熟練掌握和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喜歡過年?
師:因為有壓歲錢。我課下和我們班的同學交流了他們分別收到的壓歲錢的數目,你們想知道嗎?
師出示學生照片及他們收到的壓歲錢。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出示四幅本班同學照片及他們收到的壓歲錢,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生活中的大數,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并掌握知識,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1、位數不同直接比。
誰收的壓歲錢最少?你是怎樣比較的?
學生回答:婁智穎。864是三位數,其他三個同學收到的壓歲錢都是四位數,四位數比三位數大。
師:這個同學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數確實比三位數大。
師:你還知道哪些位數不同的數可以直接比?
生:五位數一定大于(四位數、三位數、兩位數、一位數……)
師:從剛才的比較中,我們知道:(板書:位數不同直接比)。
生提問:位數相同怎么辦?
師:這個問題問得真好,這就是我們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2、位數相同,比首位。
師:于鑫雨、張潤元、張敬軒誰收到的壓歲錢最多呢?為什么?
生:都是四位數,先看千位,千位上1比2少,所以張敬軒收到的壓歲錢最多。
師:真聰明。比較兩個數,位數相同的數,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個就大。
。ò鍟何粩迪嗤,比首位)。
于鑫雨和張潤元誰收的壓歲錢少呢?
生:他們收到的壓歲錢都是四位數。從最高位比起,它們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較百位,在百位上,5比7要少,所以于鑫雨收的少。
師:這個學生的思路很清晰,語言概括很具體。同學們,比較兩個數,如果位數相同的數,最高位也相同的數,就比下一位,這樣一位一位比下去。
。ò鍟菏孜幌嗤,依次比
師:出一個這類的題目,考考你的同桌。
4.總結萬以內的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ㄔO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一種學生能夠探索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索。通過“比一比”的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利用討論等方法,在合作中,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四位數比三位數大;如果都是四位數,就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相等,就依次比較下一位……從而去發現、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練一練第1題。小動物收玉米。
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2、練一練第2題。在()里填上“>”“<”或者“=”
獨立比較出結果,點名說?
3、練一練3至7題。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位數不同,直接比;位數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板書設計
比一比
位數不同,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對萬以內的大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萬以內的數的比較方法,并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大數,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出示四位本班同學收到的壓歲錢的數目,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生活中的大數,讓學生比較大小,并概括總結出比較萬以內大數的方法。接著,教材又通過“練一練”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開放性和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本節課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幾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能緊扣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生活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了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數學方法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1
本節課是“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課。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能運用所學過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并創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本節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培養學生從給定圖案中選取和確定基本圖形的能力。
從復雜的圖案中確定基本圖形是本節課深入學習的基礎,在復習環節除了復習三種圖形的運動外還通過追問“可以看作由哪個圖形經過平移形成了這個圖案呢?”初步感知圖案中的基本圖形。在此基礎上,在欣賞、分析老師出示的四個圖案的過程中,認識基本圖形并通過在學具中找出基本圖形和在圖形運動前先讓基本圖形重合等活動進一步強化基本圖形的概念。
2、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從運動的角度觀察圖形,不但加深了對圖形特征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三個層次,第一,通過觀察圖案尋找基本圖形后想象這個圖案是由基本圖形經過哪種圖形的運動形成的;第二,在學生利用基本圖形經過圖形運動形成四個圖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創造相同的圖案,在學生熟悉了這四個圖案的形成過程后,通過創設“利用基本圖形和圖形的運動自己設計圖案”這一活動,既可以進一步使得學生熟悉圖形的特征和運動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相同的基本圖形經過不同的運動可以形成豐富多彩的圖案;第三,創設利用組成的圖案作基本圖形,并用這些基本圖形經過圖形的運動組成更大的圖案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注重學科內不同知識的綜合
“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課可以既可以聯系不同學科知識也可以聯系本學科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圖形的運動與有余數除法的知識綜合起來,體現了綜合實踐課的綜合性,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自覺聯系不同章節知識的學習習慣。
4、注重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
能否領悟和欣賞數學美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基本成分,能夠領悟和欣賞數學美也是進行數學研究和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方法。通過欣賞和動手創作圖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并不難,教學中通過教師追問“以前我們只知道它們很漂亮,現在你能用數學的眼睛去分析分析他們為什么這么美麗嗎?”讓學生不僅感受到數學的美而且用理性的思維分析數學美的內涵,使學生養成用數學的眼光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雖然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下次執教過程中需要調整。
學生的知識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備課時我認為學生在利用“旋轉”這一圖形的運動時會遇到困難,但課上學生明顯在運用“軸對稱”這一知識上出現了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認為引導學生經歷翻轉的活動或者通過課件直觀演示都會降低認知難度,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應用“軸對稱”這一圖形的運動。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連續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讓學生自主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進一步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流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
2×3+47×8+5
4×9+78×6+3
2、筆算:28×3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說說計算過程。
問:個位上是怎樣算的?為什么十位上是8?
提問筆算時要注意什么?
揭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筆算乘法。
。ò鍟n題)
二、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指名說說已有的信息,問:要求“3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樣列式?
。ò鍟48×3=)
2)問:你能不能估計一下結果?
指名說說估計的結果和估計的方法,方法多樣。
3)學生試算得數。
指名說說自己的筆算過程。
問:為什么要向十位進2?為什么4乘十位上的4之后,還要再向前一位進1?積的百位和個位上的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6)學生用乘一遍的方法再驗算一遍。
7)學生試算得數。
指名說說自己的筆算過程。問:為什么要向十位進2?為什么4乘十位上的4之后,還要再向前一位進1?積的百位和個位上的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8)學生用乘一遍的方法再驗算一遍。
2、比一比:這題與復習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逐題口算計算過程。
小結:筆算連續進位乘法時,要注意把每一步都算對,弄清應向前一位進幾,然后在橫線上寫幾;在算下一位時,相乘后一定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數,算出是多少。
2、完成第2題。
生找出錯誤,并修改訂正。
說一說每一題的錯誤原因。
指出:有進位的筆算乘法,在進位以后,下一位相乘時,一定不能忘記進上來的幾。
3、完成第3題。
生獨立完成。
4、完成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
說說解題思路。
問:在解題時,你用到了哪些條件?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在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
五、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4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
1、進一步鞏固對有余數除法的認識和理解。
2、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自己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3、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 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
發現并理解“余數定比除數小” 。
[教學難點 ]
結合情境理解余數為什么一定比除數小。
[教學準備 ]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1、口算
2、先擺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根小棒,平均分成 3份,每份幾根?剩幾根?
(2)拿出 9根小棒,每 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還剩幾根?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有余數除法的新知識。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 2,展示課件。
1、動手操作。
請每位學生分別用 8、 9、 10、 11、 12根小棒,每 4根擺一個正方形,看看這些 小棒最多能擺幾個正方形。
操作完畢后,全班交流、互動,反饋信息。
。1)如果給你 8根小棒,每 4根擺這樣的一個正方形,最多能擺幾個呢?會有 剩余嗎?(擺 2根,沒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嗎? 8÷4=2(個)
。2) )如果給你 9根小棒,最多能擺幾個呢?還剩幾根?(擺 2根,還剩 1根) 師根據反饋及時板書:9÷4=2(個) …… 1(根)
。3) 10根呢?
師根據反饋及時板書:10÷4=2(個) …… 2(根)
。4) 11根呢? 12根呢?
11÷4=2(個) …… 3(根)
12÷4=3(個)
為什么不是余 4根,寫成 12÷4=2(個) …… 4(根)呢?
(因為 4根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
2、觀察發現
。1)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數和除數, 大膽猜測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師: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呢?
余數小于除數。 (師板書)
(2)學生驗證: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拿出小棒擺一擺,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數能 不能是 4根、 5根、 6根 ……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得出余數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數,因為這種情況下, 余下的還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為止,此時余數小于除數。得出余數 <除數的 結論是正確的。
小結: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數叫余數。
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師:通過剛才的探討,我們知道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一定是小于除數的,F在讓我們用一堆小棒擺一個五邊形,如果有剩余,可能會是幾根小棒?
總結:每 5根擺一個,就是把小棒每 5根分一份,除數是 5,根據余數和除數 之間的關系,可能剩 1、 2、 3、 4根。
師: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練習十四”第 14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已知除數是多少, 在被除數和商未知的情況下, 求余數最大 是幾,然后指名回答。 (除數是 8,不管被除數和商是幾,余數都小于除數,可 能是 1—— 7中的任意數,其中,最大是 7。 )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4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習內容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本單元認識圖形是其中“圖形與幾何”的部分,主要有“認識角”、“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欣賞與設計”等四個主題。下面將分別從這四個主題來具體設計教學,預計總共用4個課時。
。ㄗⅲ罕窘虒W設計只設計教材上基礎知識的內容,其余鞏固和練習等內容不在本教學設計之內)
課時一:認識角——對角的初步認識【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通過對“角”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因而,本課時是為后面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奠定基礎的。
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來看,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實物,如玩具積木、禮物盒等,為學生提供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空間和平臺。
就學習動機而言,外部動機占據著主導地位,內部學習動機還處于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因此,一方面,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合理獎賞、及時反饋、適度競爭等方式,以激發其學習動機;另一方面,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學習動機由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理念】
1、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并參與學生小組合作的探討,了解學生情況,推動活動有序、有目的的進一步發展。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生自由探究、自主研究、小組合作等的空間和時間。同時,允許差異性的存在,尊重學
生的個性特色和思維創新以及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清楚角的大小與角的邊長無關。
2、數學思考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解決問題
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
4、情感與態度
創設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于學生能夠初步的認識角及其特征。難點在于引導學生探究出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教學方法策略】
本教學主要采用實物展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自由探討、自己動手的機會空間。具體操作將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教學預期】
能達到教學目標,但教學也是一個生成性的過程,因此,對于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要做好臨時應變的準備,最終盡可能實現預期目標。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PPT課件、玩具積木、一大一小相似三角板、可活動角(學生提前自制)
二、教學過程
。ㄒ唬⿲
師:實物展現玩具積木,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以便引出對圖形和角的初步認識。
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陪伴我們的玩具嗎?那么聰明的小朋友們能不能找出這些玩具上有哪些圖形呢?生1:長方形生2:正方形生3:三角形??
師:很好,小朋友們的都很細心的觀察出了這些玩具上的圖形,那么,有沒有小朋友告訴老師,這些圖形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1:三角形生2:角
師:好的,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提到了一個字:“角”,那么,什么是“角”呢?下面,老師將給出一組圖形,小朋友們來當一下小法官,判斷一下它們是不是角,好嗎?(
二)主題活動
1、角的判斷
教師于黑板畫出一組圖形,如下所示:
好了,下面老師要請一些小法官,來判斷一下它們是不是角。生1:1號不是角生2:2號也不是角生3:3號是角生4:4號是角生5:5號也是角師:好,小法官們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斷,那么其他的小法官們同意他們的判斷嗎?眾生:同意
師:我們的小法官都具有一定的判斷力了,很好。那么,聰明的小法官們,你們能不能說一下,為什么你會作出這樣的判斷呢?生1:它有兩條邊生2:它是尖尖的生3:它是直直的??
師:不錯,那為什么1號不是角呢?生:因為它沒有連在一起
師:那2號的兩條邊連在一起了啊,那為什么也不是角呢?生:因為它有一條邊不是直的
師:好,那為什么3、4、5號都是角呢?生:因為它們連在一起的,而且都是直直的
師:我們來觀察一下,角有兩條直直的邊,還有一個把這兩個直直的邊連在一起
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那我們怎么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角的特點呢?
生1: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生2: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師:好,大家都能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角的特點了,那同學們覺得哪一種的表述更準確一點呢?生:第2種
師:好,既然大家都很贊成第二種說法,那我們把它記下來
板書: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2、角的讀寫師:那我們怎么畫出角呢?首先畫出一個頂點,再沿著這個頂點分別畫出兩條直線,來,跟著老師一起畫,標出“頂點”、“邊”(畫出一個銳角)
好了,我們畫出了一個角,那么,它是不是和我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名字呢?生:是
師:好,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之前畫的角上標出符號“?1”板書:記作:∠1,讀作:角1
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讀作角1,小朋友們拿出小手,一起在空中畫一畫,注意這個角的符號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小于符號“<”的區別:角的符號是撇橫,小于符號是撇折。
好了,我們現在認識了角,那聰明的小朋友們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角呢?生1:三角尺生2:黑板生3:剪刀
師:看來我們小朋友都很細心的啊,能發現生活中的角。(出示PPT上的圖片,展示生活中實物上存在的角)要繼續發揚這種可貴的精神哦!那小朋友們再想一想,既然角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那它們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有大小之分呢?如果它有大小之分,那么它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呢?生1:有生2:不知道3、角的大小
師:好,那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利用你們自己做的活動角,和小組的同學一起探討一下,角是不是有大小,如果有大小,那它又和什么有關系。希望同學們能在4分鐘以內得出你們小組的結果。
。ㄗⅲ涸诖诉^程中,教師注意要參與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下一步的教學。同時,及時糾正方向錯誤的小組,指導其順利完成探討)
好了,有沒有小組的同學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的成果呢?生1:角有大有小
生2:角有大小,它的大小和它的邊有關生3:不對,角的大小和邊沒關系
生4:我們贊成3的說法,角的大小應該和它的開口有關系
師: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認為角有大有小,但是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在于它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拿著學生的活動角,由小緩慢變大,問:它的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呢?生:有
師:那它的邊長有沒有變化呢?生:沒有
師:那說明了什么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沒有關系
師:好,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那么我們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結論是否正確,好嗎?看老師這里有一大一小兩個三角板,小朋友們猜一猜這兩個角哪一個要大一些呢?(兩個60度的角)生1:大的那個
生2:不對,是一樣的!
師:到底誰觀察得更仔細呢?我們來看看吧。
。▽蓚三角板重合在一起,頂點以60度角的頂點對齊)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重合了,是一樣大的!師:很好,那說明了什么呢?生: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
師:那剛才有小朋友說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有關,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拿出你們的手臂,伸直,然后逐漸彎曲,這里是不是就會出現一個角啊?而且角的大小還在變化。那么,有沒有小朋友告訴大家,是怎么變的呢?生:變小了
師:為什么你說變小了呢?
生:因為我的手臂之間的張口也變小了
師:很好,善于觀察。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說法嗎?生:同意
師:那好,哪位小朋友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學的角的大小和什么無關、和什么有關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和它的開口大小有關。師:好,上課很認真的孩子。那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出示PPT并板書: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和它的開口大小有關(三)延伸活動
好了,大多數小朋友們這節課都很專心。那老師要考一考我們聰明的孩子了:你能找出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角嗎?請你用符號標出來,并比較它們的大小,說明你的判斷依據。
PPT展示:
生1:角2、3、5都是角。因為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生2:角2最小,角5最大,角3和角4一樣大。因為角2的張口最小,角5的張口最大,角3和角4的張口都一樣,雖然角4的邊要長一些,但是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
師:其他小朋友同意他們的說法嗎?生:同意
師:很好,這節課小朋友們都很仔細的觀察并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勇敢的發表自己見解,也都掌握了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希望繼續努力!
我們再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師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大小有關。
師:好,下來以后,同學們把我們的數學同步練習冊上46頁上第5題完成了,作為今天的復習。老師明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寫得工整又準確。下課。
【設計反思】
就教學手段和目標我而言,本堂課通過實物展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自由探討、自己動手的機會空間,主要在于引導學生探究對角的初步認識,對知識的把握較為清晰,同時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就教學理念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照顧到了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留下了充分的探討時間。
就教學評價而言,在本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多角度的對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評價。
總體來說達到了教學預設目標,但是,我在盡量的避免給孩子們造成大量的負擔,課后的作業也很少,我不希望他們成為做題的“工具”,極不贊成“題海戰術”的方法,但如果不適當的聯系,就不能加深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我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課時二:認識角——直角、銳角和鈍角及小練習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的初步知識之后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對直角、銳角以及鈍角的分辨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加上一個小練習,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得到及時鞏固。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乘加、乘減實際問題的過程及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
數學思考: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簡單體力能力。
解決問題: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快樂,體會數學價值。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猴山上的桃熟了,大猴和小猴采了一些桃,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不過小猴說去了要能幫它解決實際問題,你們看行嗎?
二、探求新知
1、教學例題
①揭示例題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谔釂枺涸鯓硬拍芮蟪龃蠛锖托『镆还膊闪硕嗌賯桃?
、垡龑В簭膯栴}想起。
、芤髮W生獨立思考自己列式解答后再進行交流。
、輰W生匯報,老師板書:
12×3=36(個)
36+6=42(個)
⑥回顧: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用了幾步計算?
板書課題:兩步計算實際問題、(2)提問: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呢?第二步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反饋后教師板書:
12×3=36(個)
36-6=30(個)
強調:解決這個問題同樣要先算出什么?
(3)比較:解答例題和試一試,這兩個問題的過程,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小組討論后在班上交流
2、教學試一試
。1)談話,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獨自計算,再與同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讀題后提問,題目中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學生獨立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先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練習。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談話:今天解決的實際問題比較復雜,需要兩步計算,關鍵是要確定先算什么。
五、作業
做“想想做做”第3題
教后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2-29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29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29
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29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06-30
二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推理》教學設計01-05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7-28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31
二年級數學下冊《過河》教學設計11-04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文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