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27 08:08:3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并能用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教學難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并能用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先聽老師講一個故事,看你能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什么規律?

  (教師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洞,洞里住著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對小猴子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洞,洞里住著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對小猴子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洞,洞里住著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對小猴子說:從前有座山,……)

  生:這個故事總是在重復同一個內容。

  師:不錯!大家已經發現這個故事的一個特點了。

  板書:不斷重復

  師:誰能根據這個特點接著老師的故事繼續往下講?

  讓幾個學生繼續講這個重復的故事。

  師:照這樣講下去,你發現這個故事還有一個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這個故事一直不斷重復出現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

  1(完整板書:依次不斷重復出現)

  2、然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的”的現象。

  學生舉例后教師小結:生活中象這種“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很多,我們把這種現象還可以叫做——(循環現象,板書:循環)

  (設計意圖:采用故事的形式導入,使學生感到特別愛聽,興趣盎然,將故事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循環”的含義,從而為后面學習新知作好的鋪墊。)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生活中有很多這種循環現象:

  1.我班男生400米誰跑得最快?成績如何?和“王鵬”比比,(出示例題)。全班齊筆算王鵬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環小數的特點。

  觀察豎式,你發現了什么?(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

  可能發現:1、余數總是“25”。2、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你們怎么能肯定會永遠除不完,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明確余數一旦重復出現,商也就重復出現。

  師: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為什么使用省略號?(師板書)

  3、總結概括循環小數的意義

  出示:28÷1878.6÷11

  先計算,再說一說這些商的特點。(請生板演計算結果)

  學生討論后,指名匯報,教師抓住學生回答:如1、小數部分,位數無限(或者除不盡)。2、有的是一個數字不斷重復出現,有的是兩個……。

  4、在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了什么是循環小數之后,讓他們看書學習第28頁,解決以下問題:

  (1)什么是循環小數?你覺得重點詞語有哪些?(2)什么是循環節?

  (3)怎樣簡便寫出循環小數?(4)怎樣讀循環小數?

  學生反饋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劃出重點詞并板書簡寫。

  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

  5.加深理解:循環小數后邊的省略號表示什么?(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

  6、鞏固練習:下列哪些是循環小數?

  0.999…52.52525…4.1677…3.212121…3.1415926…

  學生評議。

  7、介紹簡便記法

  如5.333…還可以寫作5.3、7.14545還可以寫作7.145,請學生把前面判斷題中的循環小數用簡便記法寫一寫。(請學生板演),同座互相檢查,大家交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

  (52.52525…可能出現問題52.5252.52552.52,師生共同辨析)、

  學生反饋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劃出重點詞并板書簡寫。

  7、理解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意義。

  師:想一想,兩個數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請舉例說明。

  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獨立計算,提醒學生如果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內討論,同時請兩名學生板演。

  小組討論后指名匯報:在計算中遇到了什么情況?出現了什么現象或規律?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3的倍數的特征(P19及P20題4~5)

  教學目標:

  ① 使學生通過操作自己發現3的倍數的特征,并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征。

  ② 能應用3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③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④ 讓學生在探索發現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求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會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自學內容 P19 做一做,P20的T4-11

  1、判斷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

  18,25,46,85,100,325,180,90

  2、說一說2、5的倍數它們有什么特征呢?

  3、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有什么特征?

  4、你們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

  嘗試練習

  1、試著完成P19的做一做練習

  2、判斷下列數哪些是3的倍數?

  33 34 27 180

  69 390 405 300

  二、匯報展示:

  同學們,你們只要隨便說一個數,我就能很快說出它是不是3的倍數,你們相信不?

  1、學生猜想:

  (1)個位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2)個位是2、5的數是3的倍數;

  (3)個位是1、2、3、5、6、8、9的數是3的倍數;

  (4)個位是0-9的數是3的倍數

  ……

  2.驗證猜想。反饋3的倍數的特征。

  (1)思考并回答

  ①什么樣的數是3的倍數?

  ②要想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應該怎樣做?

  (2)學生反饋:(根據學生說的逐一板書,先找出一些3的倍數)

  1×3=3 5×3=15

  2×3=6 6×3=18

  3×3=9 7×3=21

  4×3=128×3=24

  (3)觀察:3的倍數的各位數字又什么特征?它是不是3的倍數?其它位數又什么特征?

  (4)提問:如果老師講這些3的倍數的各位數字和十位數字調換,它還是3的倍數嗎?

  我們發現:調換位置后還是3的倍數,那么3的倍數有什么奧妙呢?(分組討論,匯報)

  得出結論:如果把3的倍數的各位上的數字相加,他們的和是3的倍數。

  驗證:下面各數,哪些是3的倍數呢?

  210,54,216,129,9231,9876543204

  (5)小結: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2.練習:完成P19做一做

  三、反饋檢測:

  1完成P20題4~5

  2(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使它是3的倍數

  3□5□1646□400□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使它成為偶數,并且是3的倍數。

  □7 3□ □06 □0 □8 1□□

  (3)有一個數有因數3,又是5的倍數,在兩位數中最大的一個數是,在三位數中最小的一個數是。

  四、板書設計

  3的倍數的特征

  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五、附檢測題

  1、用1、2、9三個數字排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數有____

  2、按要求,在下面的 ( )里填上一個不同的數字。

  (1)是2的倍數:3 ( ) 3 ( ) 3 ( )

  (2)是5的倍數:20 ( ) 20 ( ) 4 ( )5

  (3)是3的倍數:4 ( ) 8 ( )6 4 ( )6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第19—20頁。

  【復習目標】

  第1題鼓勵學生利用學過的規律直接判斷。

  第5題側重運用運算順序直接進行計算。

  第6-8題鼓勵學生在新情境中,綜合自己對題意、運算等的理解來解決問題。

  第10題是拓展題,鼓勵學生收集有用的數學信息,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運算順序直接進行計算。

  難點:對題意、運算等的理解來靈活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第1題:不計算,直接在○里填上“>”“<”或“=”。

  分析:鞏固前面所學習的規律,讓學生體會“一個乘數大于1時,積比另一個乘數大,當一個乘數小于1時,積比另一個乘數小;當除數小于1時,商比被除數大,當除數大于1時,商比被除數小”。

  答案:>

  ;

  =;

  >

  >

  ;=

  ;

  <

  第5題: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分析:

  鞏固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練習時,建議先讓學生同桌或小組內說一說運算順序,再計算。有的題目學生能用簡便方法,應給予鼓勵。

  答案:

  第6題:應用題。

  6.軍犬的耐力是非常有名。有關資料顯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傳達命令,一只軍犬用50分跑完了21.7km的路程。算一算,這只軍犬平均每分跑多少米?

  分析:

  練習時,建議先讓學生理解題意,然后獨立解答,此題要注意提醒學生“千米”和“米”單位之間的換算。

  答案:

  第7題:應用題。

  (1)分析:通過解決問題鞏固所學的小數除法的知識。對于第(1)題,學生可以先求出第一摞紙每頁紙的厚度,再用第二摞紙的厚度除以每頁紙的厚度。

  答案:

  (2)分析:學生可先求出每種食用油的單價,再進行比較。練習時,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算式求出的是哪部分的結果,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綜合列式這兩道題。

  答案:

  第8題:應用題。

  (1)做一套童裝需2.2m布,30m布最多可做多少套這樣的童裝?

  分析:旨在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其他應用,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第(1)小題是利用“去尾法”。

  答案:30÷2.2=13.6363…(套)≈13(套)

  答:最多可做13套這樣的童裝。

  (2)每個油桶最多可裝4.5kg油,裝10kg油至少需要幾個這樣的油桶?

  分析:旨在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其他應用,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第(2)小題是利用“進一法”。

  答案:10÷4.5=2.2222…(個),2+1=3(個)

  答:至少需要3個這樣的油桶。

  第10題:應用題。

  分析:

  通過教科書提供的素材,幫助學生了解在現實社會里,要收集各種信息,利用有關數學知識,合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了解題意后,可以獨立解決,并進行交流。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算籬笆長度時,要減去門寬1m。

  答案:

  資源文件列表: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一、課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二)認識立體圖形,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三、教具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墨水瓶盒等,課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什么圖形?誰來說說 (學生說)

  不錯,那誰來說以說它們當中哪些圖形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邊敘述,邊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這些圖形中的兩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新授

  1、老師今天帶來了長方體(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正方體)。 2、還記得我們以前認識圖形的一些方法嗎?誰愿意來給老師說說? (學生說: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數一數 ……)

  我們今天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要看一下你們都用了哪些方法?

  現在請仔細觀察你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我請......

  (學生說)

  3、說的真好,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面、棱、頂點三個部分組成的,那誰來指指長方體的面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誰來指指長方體的棱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那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頂點又是指哪一個部分?請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頂點) (課件出示)

  數學上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兩個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 首先研究長方體,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討論要求。 (學生讀要求)

  現在每排的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分組討論,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寫在老師發放的表格中。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上)第99-100頁。

  教材分析:

“可能性”的教學,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本節課的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3、培養概率素養,增強對隨機思想的理解。培養公正、公平的意識,促進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游戲公平性的判斷,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實驗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盒子各一個、每小組準備一枚硬幣和活動記錄表一張、全班學生名單(課前把每個學生的名字寫在小紙片上折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度趣味運動會就要在11月下旬召開了,在這次趣味運動會上,我校設計了這些活動項目,請看大屏幕——足球賽、跳棋比賽、老鷹捉小雞、摸球。為了這次運動的成功舉辦,老師們正在設計各項活動的規則,同學們也積極地進行訓練,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熱鬧的場面吧——(課件顯示:足球賽場面)

  二、自主探究,深入體驗:

  1、你認為拋硬幣決定誰開球公平嗎?為什么?說說你的想法。

  過渡并揭題:我們在拋硬幣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正面,也可能會出現反面,所以這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2、既然大家都認為是公平的,請你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用一個什么樣的數表示合適呢?

  如果用一個簡單的分數表示就是……(1/2)

  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3、如果拋10次,你認為正面朝上的次數可能是多少?還可能是多少?如果拋40次呢?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研究,認為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開球是公平的,下面我們來玩一玩。

  4、小組合作:

  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①6人一小組分工合作。其中:

  1人拋硬幣;1人報拋的結果;1人監督報的是否正確;

  1人用“正”字法填寫記錄表;1人監督填寫的記錄表是否真實;1人向全班匯報小組實驗情況。

  ②每組拋40次,拋硬幣時高度適中,不要用力過猛。

  ③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數與總次數之間的關系。

  5、匯報交流:

  學生匯報拋的結果,教師填寫表格。

  組別拋硬幣總次數正面朝上的次數反面朝上的次數

  通過觀察這個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正面朝上的次數與反面朝上的次數相等嗎?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結果?

  6、我們繼續拋下去,會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呢?歷史上很多科學家也做過這樣的實驗。(課件出示)

  隨著拋擲次數的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數有什么特點?

  三、聯系實際,理解應用:

  1、三人跳棋賽

  這樣設計轉盤公平嗎?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

  是這樣嗎?為什么這樣是公平的?

  如果,轉動轉盤90次,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次指針是停在紅色區域?說說你這樣估計的理由。

  2、老鷹捉小雞

  你們玩兒過嗎?怎么玩兒的?

  我們學校是這樣設計游戲方案的(課件出示):

  6名同學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老師分別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各面分別寫上1,2,3,4,5,6。每人選一個數,然后任意擲出盒子,朝上的數是幾,選這個數的人就當“老鷹”。

  你認為選哪個盒子做游戲公平?

  我們也選6名同學下課了做這個游戲吧!選誰呢?這樣吧,我們抓鬮來決定吧。你認為抓到你的可能性是多少?(指名回答)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摸球:

  課件呈現畫面:個黑球,個藍球。

  (1)你認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2)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1/10,桌子上該怎么放球?

  (3)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藍球的1/2,桌子上該怎么放球?

  五、回味新知,反思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生活中也有一些可能性事件,有些是公平的,有些是不公平的,希望同學們都做一位有心人,認真觀察,到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

  板書設計:

  可能性

  1/2黑:

  1/3藍:

  可能性:黑球是藍球的1/2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表面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

  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說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看圖回答、

  (1)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3)填空、

  這個長方體上、下兩個面的長是( )寬是( )、

  左、右兩個面的長是( )寬是( )、

  前、后兩個面的長是( )寬是( )、

  3、想一想、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幾個面?(6個面)

  二、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有關這6個面的一些知識、

  三、教學新課、

  (一)長、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1、老師和同學們都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在上面分別用“上”、“下”、

  “左”、“右”、“前”、“后”標在6個面上、

  2、沿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剪開并展平、(老師先示范,學生再做)

  3、你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什么嗎?

  教師明確: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例1、做一個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的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

  1、這題的問題,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求什么?

  2、長方體的表面積包括幾組面積相等的長方形?每組面積相等的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

  3、學生分組討論、

  解法(一)

  6×5×2+6×4×2+5×4×2

  = 60+48+40

  =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

  (6×5+6×4+5×4)×2

  =(30+24+20)×2

  = 74×2

  = 148(平方厘米)

  4、比較上面兩種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解法(一)是分別算出上、下面的面積之和;前后面的面積之和;左右面的面積之和,然后算總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這三個面的面積之和,再乘2,根據乘法的分配律可將解法(一)改變成解法(二)、

  四、鞏固練習、

  1、一個長方體長4米,寬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用兩種方法計算)

  2、一個長方體鐵盒,長18厘米,寬15厘米,高12厘米、做這個鐵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鐵皮?

  五、課堂小結、

  通過解答例1和做一做,你發現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結論: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寬+長×高+寬×高)×2

  六、課后作業、

  1、一個長方體的木箱,長1.2米,寬0.8米,高0.6米,做這個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這個木箱不做上蓋呢?

  2、一個長方體的形狀大小如下圖、

  (1)它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

  (2)它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

  (3)它左、右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80頁—第81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不同的包裝方法,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2、過程與方法目標: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觀念,培養積極思考、探究規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滲透節約的意識。了解包裝的學問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究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最節省包裝紙的包裝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快速地找出最節省包裝紙的包裝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牛奶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每天在家里都要喝爸爸媽媽為你們定的學生奶。如果現在要做一個這樣的盒子,你認為要考慮哪些問題呢?(節約、美觀、輕便等,滲透節約的環保意識)這節課我們先來解決如何節約包裝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開展一些實踐活動。(板書:包裝的學問)

  二、設計方案,動手實踐

  活動一:一盒牛奶的包裝

  1、展示一盒牛奶,引導回顧長方體的面的特點,同時約定為了研究方便,牛奶盒中最大的一組面稱為大面,最小的一組面稱為小面,不大不小的那一組面稱為中面。

  2、課件出示這種盒裝奶的長、寬、高,并讓學生思考:包裝這一盒奶至少需要的包裝紙與這個長方體奶盒的什么有關。

  3、學生先匯報再在練習本上計算包裝這樣一盒牛奶至少需要多少包裝紙。師強調研究至少需要多少包裝紙暫不考慮接口處。用你喜歡的方法開始計算吧,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師將不同的方法在展臺展示,并引導學生選擇最佳策略解決所求問題。

  4、師小結:如果不計接口處的面積,包裝這一盒牛奶至少需要的包裝紙與這個長方體奶盒的表面積是一樣的。

  活動二:兩盒牛奶的包裝問題

  1、提出問題:兩盒牛奶該怎樣包?會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請同桌用自己手中的的學具動手擺一擺,看包裝兩盒牛奶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并在練習本上記錄下方法及相關數據。

  2、同桌運用學具研究兩盒牛奶的包裝方法,老師巡視并適時指導。

  3、學生代表上臺邊演示邊介紹兩盒牛奶的三種包裝方法:

  ①大面重合;

  ②中面重合;

  ③小面重合。

  4、課件演示這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再次體會三種擺法。

  5、引導先觀察課件里的3種包裝方法再猜想:哪種方法最節約包裝紙,并說說理由。

  6、用計算表面積的方法來驗證猜想:分組計算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各至少需要多少包裝紙,同時派3名學生代表板演計算過程并介紹自己的計算思路。

  7、小結:通過計算驗證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中大面重合最節約包裝紙。

  活動三:3盒牛奶的包裝

  1、3盒同樣的牛奶可以怎樣包裝?有幾種包裝方法?請同學們結合兩盒牛奶的包裝先猜想再獨立探究后匯報。

  2、學生代表邊演示邊介紹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①4個大面重合;②4個中面重合;③4個小面重合,教師隨機用課件展示這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

  3、結合一名學生匯報的第四種方法,引導學生體會3盒牛奶不規則的包裝方法不美觀,不節約,不可選

  4、觀察課件展示的3種方法并思考:不計算你能知道哪種方法最節約包裝紙嗎?說明理由。

  5、學生匯報,師適時點撥:3種方法都重合4個面,而大面重合的方法減少4個大面的面積,這樣剩余的面積就越小,就越節約包裝紙。

  6、總結:重合的面的面積越大,露出的表面積就越小,就越節約包裝紙。

  三、打破定勢,加深理解

  活動五:4盒牛奶的包裝

  1、根據對2盒牛奶、3盒牛奶的包裝方法的探究,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4盒奶會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

  2、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探究,邊擺邊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3、學生分組合作擺學具,邊擺邊討論

  4、學生代表上臺邊演示邊介紹自己的擺法:重合了幾個大面,幾個中面,幾個小面。

  5、課件演示6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學生邊觀邊思考討論:哪種包裝方法最節約包裝紙?說明理由。

  ①6個大面重合;

  ②6個中面重合;

  ③6個小面重合;

  ④4個大面4個中面重合;

  ⑤4個大面4個小面重合;

  ⑥4個中面4個小面重合。

  6、學生匯報討論結果,重點比較6個大面重合與4個大面4個中面重合哪種方法最節約包裝紙。(兩種包裝方法中都去掉4個大面,剩下2個大面和4個中面進行比較,2個大面小于4個中面的面積,所以,這時候應該是第四種擺法最節省包裝紙。)

  7、小結:通過對4盒牛奶的包裝,大家又有什么新發現?(包裝時,既要考慮重合最大的面,又要考慮重合最多的面。)

  四、學以致用。

  完成課本81面“包磁帶”的活動。指名學生回答填空題,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練習”,全班訂正。

  五、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包裝這個小問題,學問可真不少,在實際生活中、在包裝的過程中還要考慮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頭處、美觀、便于攜帶等,再次滲透節約的環保意識)。大家考慮的很全面,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關于包裝的

  六、實踐活動

  到商店中調查,看看哪種商品的包裝不節約包裝紙,為它設計一個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案,并思考:廠家為什么要這么包裝?

  六、回顧整理,評價提升

  1、課件評價表,學生結合評價卡對自己這節課的收獲和學習表現做簡單的評價并匯報自己這節課的的收獲。

  2、師總結:包裝還有很多學問,需要大家不斷的去探索、去研究。

  七、板書設計:

  包裝的學問

  ----節約包裝紙

  重合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

  越節約包裝紙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通分;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公分母的方法.

  教學課型:

  新授課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習舊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并說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課件1]

  8和99和275和66和812和1810和15

  2,口答.[課件2]

  3/4=( )/83/4=9/( )3/4=( )/243/4=( )/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數.[課件3]

  習后提問:A,說一說該題中計算的依據是什么

  B,分母15與原分母3和5是什么關系

  C,由異分母分數到同分母分數,這個轉化過程是依據什么來實現的

  4,揭示課題: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發思維

  認識公分母和通分的意義.

  (1)教學P115.例3:比較3/4和5/6的大小

  ①提問:A,3/4和5/6能直接比它們的大小嗎想想用什么辦法就可以比較它們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與4和6有什么關系

  ②試一試把它們化為同分母分數.

  觀察學生的幾個算式,有沒有達到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的目的

  ③反饋討論:對比一下,"相同分母"選哪個數比較好為什么

  ④小結:我們在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時,首先選定的"相同分母"我們稱為公分母.一般我們選已知分數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它們的公分母.

  板述: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通分.

  (2)我們從下面的圖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兩個分數,什么發生變化了什么沒有發生變化[課件4]

  (通分并沒有改變分數的大小,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使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了,這樣就可以比較它們的大小了)

  2,教學通分的方法.

  (1)教學P116.例4:把下面每組數的兩個分數通分.

  2/3和5/71/6和7/12

  討論:A,想想:要把這兩組分數分別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B,說說公分母21是怎樣確定的公分母12是怎樣確定的

  C,能說一說通分的一般方法嗎

  板書: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來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然后把各分數分別化成用這個最小公倍數作分母的分數.

  ※把下面兩組分數通分.[課件5]

  9/10和8/153/8和5/12

  D,請再說一說通分過程分幾步每步做什么

  ※口答填空.[課件5]

  三,鞏固練習,強化提高

  1,說出下面每組分數的公分母.[課件7]

  1/4和2/32/3和5/63/8和5/65/12和5/48

  2,P117.1

  3,P117.3

  四,課堂小結,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一般方法

  五,家作

  P117.2,4

  板書設計:通分的意義及方法

  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通分。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繼續探索除數是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2、能正確進行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掌握算法。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會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小數計算過程中,商的小數點的定位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豎式計算。

  71.4÷0.314÷3.2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題:1.2千克蘋果5.28元,每千克多少元?

  2、分析題意:已知什么,求什么?

  單價=總價÷數量

  3、列式:5.28÷1.2

  4、探索算法,學生豎式計算。

  思考:當被除數小數位數比除數小數位數多時,被除數的小數點的位置怎么處理?商的小數點的位置怎么處理?

  5指名板演,全班講評,小結算法。

  6練習:豎式計算,并驗算。

  5.28÷0.038.4÷0.56

  指名板演,小結驗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課本第9頁“練一練”。

  1、森林醫生。

  學生判斷豎式是否正確,分析原因并訂正。

  2、填一填,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利用商不變規律,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除數是整數。

  3、想一想,填一填。

  理解題意,弄清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再計算填表。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課本第9頁第5、8題。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負數和小數的認識,能正確使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并能用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值。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數加、減、乘、除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和筆算;會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能應用運算律和其他一些運算規律進行小數的簡便運算;能應用學過的小數四則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景合理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3、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含義,能正確進行土地面積間的簡單換算。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作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復式統計表、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能對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6、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能綜合應用本冊教科書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7、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本冊教科書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成功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小數加減法、小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道理,準確計算,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5課時

  第一課時數的世界(1)

  教學內容:教科書P110“整理與復習”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負數和小數的認識,能正確使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

  2、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并能用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會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重點:進一步加深對負數和小數的認識,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會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能正確使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能用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重點復習(板書課題)負數的認識、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通過復習,我們要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復習小數。

  1、復習數位順序表。

  指導學生完整的說說小數點左右兩邊的數位順序、計數單位,以及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整數部分小數部分

  數位:……萬位、千位、百位、十位、個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萬分位……

  計數單位:萬千百十個

  (進率都是10)

  2、做P110第1題。(學生獨立填空)

  3、做P110第2題。(學生獨立填一填,讀一讀)

  提示:思考過程:

  0和1之間的小數表示是幾個十分之一,也就是零點幾;1和2之間的小數表示是1和幾個十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一點幾。

  4、小數的改寫和求小數近似值的方法。

  (1)提問:小數改寫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口答。

  改寫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

  ①改寫時可以直接在原數的萬位或億位后面點上小數點。

  ②同時要在改寫后的小數后面添上“萬”或“億”字。

  ③當改寫后的數比“1”小時,要在整數部分寫“0”。

  ④如果原數的位數不夠,改寫時要用“0”補足。

  提問: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指名口答。

  ①先要弄清楚保留幾位小數;

  ②根據要求確定看哪一位上的數;

  ③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結果。

  強調:要正確使用“≈”

  (2)做P110第3題。

  學生獨立填一填,讀一讀。

  引導學生比較“改寫”與求近似數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5、提問: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是怎樣的?指名說說。

  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的,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以此類推。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1、本節內容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為以后學生學習空間內容打下基礎,課標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是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2、本節的核心內容是通過觀察小藥箱的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這一節的內容是學生學習空間圖形的鋪墊,也是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1、由于本節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所有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實物的觀察,通過想象,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

  2、學生對空間圖形知識還不熟悉,在教學過程中要慢慢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體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3、學生在學習本節的過程中。由于以前沒有接觸過立體圖形,字拼搭兩個簡單物體的組合活動時會覺得困難,使學生不能進一步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小藥箱的活動,使學生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能熟練地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得形狀。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設計說明

  復習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有“新鮮感”,又不像練習課那樣有“成就感”。而是擔負著查缺補漏、系統整理和鞏固發展的任務。所以,要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復習,在輕松、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潑愉悅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

  1.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這部分知識比較多、散,但難度不大,所以讓學生先獨自整理,再匯報交流。這樣就讓學生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在梳理知識的過程中養成反思的意識和習慣,形成歸納總結能力。

  2.梳理知識與做習題相結合。

  匯報交流中,老師出示相應的習題加以檢驗,以便讓學生相互學習,查缺補漏,夯實自己的知識基礎,形成基本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交代本節課的復習內容。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結合教材習題,復習與分數有關的知識。

  整理復習

  引導學生構建分數知識框架。

  1.回憶與分數有關的知識有哪些?獨自整理,組內交流。(師巡視,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2.全班匯報,補充交流。(師舉例輔助并檢驗)

  梳理的知識如下:

  (1)分數的意義。

  ①觀察下圖,理解什么是分數,什么是分數單位。

  ②分數可以分為哪幾類?

  分數

  (2)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①根據下面的式子,說一說分數和除法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和區別。

  =13÷42

  ②根據學生匯報整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課件出示)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聯系

  區別

  分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是一種數,也可看作兩個數相除

  除法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是一種運算

  (3)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商不變的規律來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4)結合復習約分。

  ①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公因數,分數值不變,這個過程叫作約分。

  ②約分的步驟: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③約分的目的:把分數約成最簡分數。

  (5)結合和、和復習通分。

  ①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作通分。

  ②通分的兩個要點:和原來分數相等;分母相同。

  (6)結合○和○復習比較分數的大小。

  ①同分母分數相比較:分子越大,分數越大;

  ②同分子分數相比較:分母越小,分數越大;

  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相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兩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比較大小。

  方法二:先把兩個分數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數,再比較大小。

  補充知識點: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數作分母。

  (7)先想一想分數加減法應該怎樣計算,再計算下面各題。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八十二到八十三頁《包裝的學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利用表面積等有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滲透節約的意識,體會包裝的學問在生活中的應用,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究多個相同長方體最節省包裝紙的疊放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最節省包裝紙的包裝策略

  教學方法:

  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裝方法,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總結,領會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策略。使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優化的數學思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師生共同準備若干個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上課了,我們想對自己說些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幾幅關于包裝的圖片(課件出示圖片)師:你們看到了這幾幅圖片后有什么感受,請說一說。物品經過包裝顯得更精美,可見包裝的作用很大,那在包裝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我們先從節約的角度來研究一下《包裝的學問》(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生本交流)。

  1、小組活動,自主探究

  (1)國家很關心我們青少年兒童實,施了蛋奶工程,那奶盒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表面積有多大呢?接口處不計

  (2)如果要將兩盒奶包成一包,包裝時一共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呢?(一個需要208平方厘米,兩個就是需要416平方厘米)。師:有沒有不同的意見?說一說。(合起來包裝,就不是416平方厘米了)。問:合起來包裝為什么就不需要416平方厘米的包裝紙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拿出兩個長方體紙盒擺一擺。(同桌和合作,探索組合包裝的方法。)請一名學生展示擺放的方法。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包裝方法?再指明展示。(展示結束,課件出示三種組合包裝的方法圖。)

  2、展開猜想,交流討論時。師: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包裝方法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請看第一種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師,我們可以說重合了兩個小面。第二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呢。(第二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中面,第三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大面。)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這三種方法,哪種方法最節約包裝紙?問:第三種方法最節約,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想的嗎?(指名交流)。

  3、驗證猜想,得出結論。師:這個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驗證呢?(可以分別計算出三種組合后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再比較一下就知道了。)問怎樣計算大長方體的表面積?先讓學生計算出第一種方法包裝后的大長方體表面積。(指名板書)師: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再指名板書。師:我們來比較一下哪種方法簡單一些?(把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另兩種的面積。(指名板書)師:從計算的結果看,是不是和我們剛才的猜想一致呢?誰能說一說在包裝時,究竟怎樣包裝才能節約包裝紙呢?(指名回答)。

  三、組合三個,再次體驗

  如果要把三盒奶包裝起來,需要多少包裝紙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動手擺一擺。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拿出三個盒子擺一擺。(小組合作,探索組合包裝的方法。)怎樣包裝才能節約包裝紙?有幾種包法呢?(接口處不計)。

  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先看一下要求:電腦演示學習要求。利用盒子擺一擺,能找出幾種不同的擺法?分別計算出不同擺法拼成長方體的表面積,并把有關數據填到統計表中。哪種拼法最節省包裝材料?找一找有什么發現?填好研究過程記錄表。

  再請小組代表展示包裝的方法。(學生上講臺展示)

  四、質疑拓展階段,師生交流。

  1、師反問為什么不包裝成不規則立體圖形的方式呢?總結:不美觀也不節約,所以我們包裝長方體物體的時候一般還是包裝成長方體形式的。

  2、看來同學們都知道怎樣節約包裝紙了,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戰嗎?如果要包裝四盒奶,怎樣包裝才能節約包裝紙?

  3、六人小組活動要求,拿出四個盒子擺一擺,你能找出幾種不同的擺法?觀察比較哪種包裝最節省紙張,細心觀察,你一定會有新的收獲?小組分工合作完成;最先完成的小組上臺展示擺法。 其他小組有什么疑問可以問他。師:用你們的慧眼觀察一下,這六種擺法里了你們又發現了什么?第幾種方法最節約?師設疑:剛才我們發現“重疊面積越大,表面積越小”是不是有錯呢?看來同學們對這兩種有疑問,下面我們在用手中的學具演示演示一次他們不同的拼接過程。

  4、總結:現在同學們明白了嗎?這句話有沒有錯?其實有時最大是會發生變化的,此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始終使重疊的面積是最大的面積就可以了。

  五、總結回顧,梳理經驗。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想法?請說一說,這一類題該怎樣計算呢?

  包裝雖小,里面的學問卻不少,適當的包裝是對自身的有效補充。但沒有充實的內在素養,包裝只能投有其表,讓我們每個人都用智慧和勇氣包裝自己!

  六 、作業設計

  1、包裝時不僅要考慮節約,還要考慮哪些因素呢?到超市中調查,看看哪種商品的包裝不夠節約包裝紙,為它設計一個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案,并思考廠家為什么要這么包裝?

  2、你為災區的小朋友準備了什么禮物?老師幫他們挑了一套分別為1、2、3、4集的書,每本書長、寬、高分別為20厘米、15厘米、8厘米。老師想親手將這套書用彩紙裝飾起來,請你為我設計一個裝飾方案。要求:設計一種最省的包裝方法,并想一想,除了節省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七、板書設計

  包裝的學問

  重疊的面積越大,露出的面積就越小,就越節約紙張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簡單問題和混合運算》是冀教版教材第九冊第二單元《小數乘法》第6時的內容,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和整數乘法運算定律的基礎上,把學生置身于解決問題的情境中,經歷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并用小數乘法知識解決簡單問題,能應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簡便運算。圍繞“乘法的分配律”這一核心知識,通過“王老師要為幼兒園買香蕉、蘋果各14千克,她帶了150元錢,夠嗎?(香蕉5.6元/千克,蘋果4.4元/千克)”的相關圖片、信息,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感受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應用,并能解決實際問題,能表達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2、學生分析

  學生在整數乘法中,已經掌握了乘法的三種運算定律,會進行整數乘法的簡便運算。五年級再一次安排簡單問題和混合運算,目的是讓學生利用簡算方法的有效遷移,學會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并能利用相關知識解決有關混合運算實際問題。基于以上分析,我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已有經驗的正遷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歸納概括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案例描述

  自學自研,教室里靜得出奇,孩子們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享受著獨立思考的快樂;小組交流開始了,組長有序的組織,教室里熱鬧起來,你補充,我糾錯,他質疑……合作的氛圍熱烈而真誠。當教室里慢慢靜下來的時候,小組交流結束了,全班展示交流開始:

  師:老師剛才發現,九組組長對本組6號進行了有效的幫助,她為小組贏得2分!剛才老聽到二組有掌聲響起,請二組組長起立,告訴我們為什么?

  生:(二組組長楊宇寧)因為我們組的1、2、3、4、5號同學全沒做出那種簡單的方法,而6號同學做出來了,我們給他掌聲鼓勵!

  師:真好!我們還學會了激勵性評價!現在,我們目光聚焦前黑板,請對抗組來點評1組的展示。

  (二組朱琪大方地走上講臺)

  生1:大家好!我代表二組點評,請大家看這里,5.6×14+4.4×14=(5.6+4.4)×14=10×14=140(元),140﹤150,我認為最后這步比較很重要,還應該加上單位“元”,二組同學做對了!我給他4.5分,因為他們的書寫上山了,最后一步還沒寫單位。

  (馬上有好幾個學生站起,“我補充!”“我糾錯!”“我質疑!”)

  生2:(九組的崔佳豫跑上臺來,轉身面對大家)大家好!我來為二組點評的同學補充,從題中我們獲得信息:香蕉每千克5.6元,5.6×14是王老師買14千克香蕉的價錢,蘋果每千克4.4元,4.4×14是王老師買14千克蘋果的價錢,5.6×14+4.4×14是王老師買香蕉和蘋果的總錢數。我的補充完畢,大家還有什么意見或補充?

  生3:(4組的陳思彤從座位上站起)我反駁,我認為最后一步單位不加也可以,因為題里已經明確給了單位,既然140﹤150寫出來了,大家都明白單位是元。

  師:我們大家來看一看,單位可以不加嗎?(絕大多數學生點頭認可)點評,我們給幾分?

  (學生有的在喊“3分”,有的伸出手指示意。)

  師:因為朱琪這一學期剛轉到我們學校,但她很快融入了我們得集體,有勇氣上臺點評,所以老師給他加1分的勇氣分,給她4分,大家同意嗎?(生齊答同意)

  師:請大家目光繼續聚焦我們的前黑板,請對抗組點評5組的展示。

  生:(6組崔美地迅速站到黑板前)大家好!我代表6組點評,請大家看這里,香蕉每千克5.6元,蘋果每千克4.4元,5.6+4.4表示每千克香蕉和蘋果共多少元,因為王老師要為幼兒園買香蕉、蘋果各14千克,所以再乘14就是王老師共花的錢數,然后再和王老師帶的150元錢做一下比較,就知道錢帶夠了!5組的同學做對了,而且書寫很工整,所以我給他們5分!我的點評完畢,大家還有什么疑問或補充嗎?

  ……

  師:點評我們給她幾分?說出你的理由!

  生:4分,因為聲音太小了!

  師:我們回頭看一看兩種做法,如果讓你向你的組員推薦,你會推薦哪種方法?理由是什么?

  生1:如果讓我推薦,我會推薦5組的做法,因為5組方法更簡便!

  生2:(郭一萱迅速站起來)我有不同做法!5.6×14=78.4(元)4.4×14=61.6(元)78.4+61.6=140(元)140﹤150所以王老師帶的錢夠!

  師:來,你說,老師幫你寫到黑板上。(隨學生回答,師板書在這種做法綜合算式的旁邊)

  生3:(郭一萱的話音剛落,1組的賈鑫卓站起來)老師,我也有不同做法,5.6+4.4=10(元),10×14=140(元),140﹤150所以王老師帶的錢夠!

  師:我們先來看郭一萱的補充,再與一組的展示做一下比較,兩種方法有本質的區別嗎?我們看郭一萱是怎么做的?(分步,孩子們邊分析邊回答著)那1組展示的是什么算式?(有學生在下面小聲說“綜合”)對,兩者只是分步與綜合的區別,所以同屬于一種做法。賈鑫卓補充的也是。另外,兩位同學的補充應該在兩種方法點評完畢,下次注意!

  師:如果讓你推薦,你會推薦哪種?

  生:(2組的楊宇寧站起)如果讓我推薦,我會推薦郭一萱的做法,因為四年級老師說過,分步做更容易得分!

  生:(4組的陳思彤又站起來)我同意楊宇寧的意見,因為這樣做可以的高分!

  生:(郭一萱又站起來)我反駁,因為這種做法計算容易出錯,還不如列綜合算式得分多!(聽課老師笑了,講課老師也笑了,多么真實的課堂!)

  師:剛才你們都是從分數角度來分析的,我們能從其他角度來想一想嗎?

  生:我還是覺得5組的方法更簡單,因為5.6+4.4=10,得到的是整數,計算簡便。

  師:但這種方法適合所有的題嗎?有什么條件嗎?

  生:我覺得只有數量相等的時候才可以用這種簡便方法,而其他時候只能用一組的方法。

  師:分析的很有道理,雖然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同樣適用,但我們需要有選擇的使用。同學們愿不愿接受更難的挑戰?那就請你觀察兩個綜合算式,說出運算順序。

  ……

  三、教學反思

  在自學自研部分,雖然老師只叫兩組不同方法展示,但在全班交流環節,分步、綜合兩種方法全展示在黑板上:(1)5.6×14+4.4×14=(5.6+4.4)×14=10×14=140(元)140﹤150(2)5.6×14=78.4(元)4.4×14=61.6(元)78.4+61.6=140(元)140﹤150(3)5.6×14+4.4×14=(5.6+4.4)×14=10×14=140(元),140﹤150(4)5.6+4.4=10(元),10×14=140(元),140﹤150而且當老師提出問題“如果讓你向你的組員推薦,你會推薦哪種方法?理由是什么?”孩子們的理由是多角度的:“如果讓我推薦,我會推薦5組的做法,因為5組方法更簡便!”“如果讓我推薦,我會推薦郭一萱的做法(5.6×14=78.4(元)4.4×14=61.6(元)78.4+61.6=140(元)140﹤150),因為四年級老師說過,分步做更容易得分!”“我同意楊宇寧的意見,因為這樣做可以的高分!”“我還是覺得5組的方法更簡單,因為5.6+4.4=10,得到的是整數,計算簡便。”……隨著孩子們討論的逐步深入,老師拋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但這種方法適合所有的題嗎?有什么條件嗎?”“我覺得只有數量相等的時候才可以用這種簡便方法,而其他時候只能用一組的方法。”在孩子們思維的交鋒中,每個人都重新建構了自己的計算方法,或(1),或(2)……雖然算法多樣化為構建過程提供了開放的場景,為每位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表達自己獨特見解的時空,但我們最終的落腳點,仍然是課堂所呈現出來的鼓勵學生從多樣化的討論中吸納別人的經驗,把他人的思想精華納入到自己的認知領域,由低層次思維向高層次思維逐層優化,逐步達到算法的個體優化。

  一節課上下來,總體感覺,孩子們的精彩成就了精彩的課堂,讓我們盡情享受數學課堂,讓孩子們在知識的超市盡情暢游,體驗生命的狂歡。走在課改的路上,我們邊走邊思考,思考讓我們逐漸深刻!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因數與倍數(P12-13例1及P15題1、2)

  教學目標:

  1、從操作活動中理解因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因數。

  2、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思考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以及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師:看你能不能讀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數,6也是12的因數;

  12是2的倍數,12也是6的倍數。

  3、師: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說說另一道算式?你還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數嗎?

  (指名生說一說)

  4、你能不能寫一個算式來考考同桌?學生寫算式。

  5、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因數和倍數。(板書課題:因數和倍數)

  齊讀教材第12的注意。

  二、自學預設:

  1、仔細看例一,什么叫因數和倍數?像這樣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之間還有另一種說法,你想知道嗎?

  2、怎樣找因數?例如18,36的因數是什么?

  3、因數有什么特點?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多少?有幾個因數?(舉例說明)

  嘗試練習

  試著完成P13的做一做練習

  三、認識因數與倍數,展示交流

  (一)找因數:

  1、出示例1: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師:從12的因數可以看出:一個數的因數還不止一個,那我們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數有哪些?

  學生嘗試完成匯報:(18的因數有: 1,2,3,6,9,18)

  2、用這樣的方法,請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數有那些?

  匯報36的因數有: 1,2,3,4,6,9,12,18,36

  師:你是怎么找的?

  舉錯例(1,2,3,4,6,6,9,12,18,36)

  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重復的因數只要寫一個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寫兩個6)

  3、你還想找哪個數的因數?(18、5、42……)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在練本上寫一寫,然后匯報。

  4、其實寫一個數的因數除了這樣寫以外,還可以用集合表示。課件出示

  5、小結:我們找了這么多數的因數,你覺得怎樣找才不容易漏掉?

  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也就是從最小的因數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過程中一對一對找,寫的時候從小到大寫。

  (二).我的質疑

  1.誰能舉一個算式例子,并說說誰是誰的因數?

  2.討論:0×3 0×10 0÷3 0÷10

  提問:通過剛才的計算,你有什么發現?

  3.注意:(1)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一般指的是整數,但不包括0。(2)這節課我們研究因數與倍數的關系中所說的因數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稱的“因數”,兩者不能搞混淆。

  四、反饋檢測

  1.下面每一組數中,誰是誰得因數?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得說法對嗎?說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數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數

  (3)因為3×6=18,所以18是倍數,3和6是因數。

  3、完成P15第2題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講評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五、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因數和倍數

  18的因數有: 1,2,3,6,9,18

  一個數的因數::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2-28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1-20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1-04

數學教學設計09-02

數學教學設計-03-24

數學教學設計05-26

數學教學設計01-21

數學教學設計06-29

五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設計03-31

五年級數學通分教學設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