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3-06-10 12:55:09 景輝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 第134~135頁。

  教學目標:

  1.能夠借助紙筆對“找次品”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策略,經歷由多樣到優化的思維過程。

  2.以“找次品”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最優策略。

  教學難點:

  脫離實物,借助紙筆幫助分析“找次品”的問題。

  教、學具準備:

  教師用具:卡片、5個藥瓶

  學生用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創設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鈣片,提出問題:這里有3瓶鈣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辦法把它找出來嗎?

  (2)獨立思考。教師鼓勵大膽設想,積極發言。

  (3)全班匯報。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傾聽并且積極評價各種方案:打開瓶子數一數、用手掂掂、用秤稱(你選擇用什么稱來稱)、用天平稱(教師不急于讓學生說出最佳方案,給全班學生留出思考空間,但是可幫助發言學生闡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點:天平大家都見過嗎?有兩個托盤,如果兩個托盤里的物品重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會……輕的'一端就會……)。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導學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樣利用天平找出這瓶少了的鈣片。我們可以拿出3個學具代替鈣片,想象一下,怎樣找出少了的這瓶?

  (2)獨立思考,有一定思維結果的時候組織小組交流。教師指導交流方法:一個一個地講,聲音不要太大,能讓對方聽到就可以了,也可以邊講邊演示,讓對方可以更清楚……

  (3)全班匯報。一個一個地稱出重量(利用砝碼);利用推理(教師手托實物模擬天平幫助演示,強調全面考慮可能出現的結果:你說的是“如果”,那還可能出現什么情況?說明什么?)……

  教師小結:利用天平找到這瓶鈣片有多種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砝碼稱出每瓶的重量再進行比較;還可以在天平兩端各放一瓶,根據天平是否平衡來判斷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說明剩下的一瓶似的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的是少的。

  3.揭示課題。

  綜合比較幾種方法(打開瓶子數一數、用手掂掂、用盤秤稱、用天平稱……),哪一種更加快速、準確?(天平)

  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些情況,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著一個重量不同的,輕一點或是重一點,利用天平能夠快速準確地把它找出來,我們把這類問題叫做找次品。(板書課題:找次品)接下來我們再請天平來幫幫忙。

  二、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解決手段和方法

  1.創設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學具自主探索:現在有5瓶鈣片,其中有一瓶比較少,怎樣利用天平把這瓶鈣片找出來呢?我們可以拿出5個學具代替鈣片,想象一下,怎樣找出少了的這瓶?

  (2)獨立思考,有一定思維結果的時候組織小組交流。指導學生在交流中比較方法。

  (3)全班匯報。較復雜的方法教師幫助板書示意圖。教師在引導語中強調全面考慮可能出現的結果:怎么找?可能出現什么情況?說明什么?

  (4)對幾種方法的梳理、比較:“分成幾份?每份數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來?

  (5)教師小結:在天平的幫助下找到這瓶鈣片有多種方法,可以……還可以……。除了利用學具,還可以畫出這樣的示意圖來幫助我們思考。

  三、解決9個零件問題,歸納出找次品的最優方法

  1.出示問題:有9個零件,其中有一個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來嗎?

  教師引導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用筆在紙上進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結果以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方法,教師幫助梳理分法:分成幾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交流重點:看看我們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幾次就能保證找出次品?提示學生把可能出現的結果考慮全面。

  4.全班匯報。教師引導學生闡述:分成幾份?怎么分?怎樣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邊匯報邊板書示意圖。

  5.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梳理一遍,然后進行比較:哪種分法能保證用最少的次數稱出次品?這種分法有什么特點?

  小結:把9個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夠保證找出次品而且稱的次數最少。

  四、推測多個零件找次品的解決辦法

  提出猜測: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問題中,這樣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能保證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數一定最少呢?我們來猜一猜。

  學生猜測。

  要驗證猜想我們再來試一下。如果有12個零件,其中一個是次品,按剛才我們的猜想應該怎么分稱的次數就最少而且一定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份,即4,4,4)。迅速在草稿紙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學生匯報:3次。

  我們再來看看別的分法能不能讓稱的次數更少。還有哪些分法?(2 2 8)(3 3 6)(5 5 2)(6 6)……

  學生選擇一種分法在紙上進行分析。

  全班匯報,引導學生比較:有沒有哪種分法能讓稱的次數更少而且保證找出次品?

  小結:這樣看來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時候,把待測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證找出次品而且稱的次數一定最少。

  五、鞏固練習

  完成P136練習二十六的第二題:

  有15盒餅干,其中的14盒質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幾塊,如果能用天平稱,至少幾次可以找出這盒餅干?

  獨立思考,在紙上進行分析。

  全班匯報。教師指導學生在匯報時重點闡述: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幾次就可以找出這盒餅干?

  小結:在解決找次品問題的時候,我們把待測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夠準確快捷地找出次品。

  六、拓展訓練

  剛才我們我們分析的9、12和15都是剛好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數,假如遇到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數,例如10個、11個……又該怎么分呢?大家猜猜,可以大膽地試一下,看看哪種分法能保證找出次品而且稱的次數最少。我們下節課繼續研究這個問題。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2

  一、案例實施背景

  本節課是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筆者在一鄉鎮中學的多媒體教室里上的一節課,課堂中數學優秀生、中等生及后進生都有,所用教材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九年級數學(上冊)。

  二、案例主題分析與設計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24章第1節內容——圓,圓的概念是中心對稱的繼續,是后面研究扇形、弧長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孩子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本節課將以“生活·數學”、“活動·思考”、“表達·應用”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以學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并在活動中激發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形成,同時通過小組內學生相互協作研究,培養學生合作性學習精神。

  三、案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探索圓的兩種定義,理解并掌握弧、弦、優弧、劣弧、半圓等基本概念,能夠從圖形中識別。

  2、數學思考:體會圓的不同定義方法,感受圓和實際生活的聯系

  3、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四、案例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圓的兩種定義的探索,能夠解釋一些生活問題。

  2、難點:圓的運動式定義方法。

  五、案例教學用具

  1、教具:多媒體課件、圓規、細線、鉛筆。

  2、學具:圓規

  六、案例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出本節內容

  1、如圖1,觀察下列圖形,從中找出共同特點。

  2、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圖形,發現圖中都有圓,然后回答問題,此時學生可以再舉出一些生活中類似的圖形。

  3、教師活動:讓學生觀察圖形,感受圓和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渴望以及探究熱情。

  (二)問題引申,探究圓的定義,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1、如圖2,觀察下列畫圓的過程,你能由此說出圓的形成過程嗎?(課件展示畫圖過程)

  2、學生活動:學生小組合作、分組討論,通過動畫演示,發現在一個平面內一條線段OA繞它的一個端點O旋轉一周,另一個端點形成的圖形就是圓。

  3、教師活動設計: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圓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圓:在一個平面內,一條線段OA繞它的一個端點O旋轉一周,另一個端點A所形成的圖形叫作圓;圓心:固定的端點叫作圓心;半徑:線段OA的長度叫作這個圓的半徑;圓的表示方法:以點O為圓心的圓,記作“⊙O”,讀作“圓O”。

  4、師生共同歸納:

  (1)圓上各點到定點(圓心)的距離都等于定長(半徑);

  (2)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都在同一個圓上。

  (3)圓的第二定義:所有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組成的圖形叫作圓。

  5、討論圓中相關元素的定義。

  (1)如圖3,你能說出弦、直徑、弧、半圓的定義嗎?

  (2)學生活動: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派一名代表發言進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結果。

  (3)教師活動: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得出上述概念的嚴格定義,對于學生的不準確的敘述,可以讓學生討論解決。 弦: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叫作弦; 直徑:經過圓心的.弦叫作直徑;

  弧:圓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叫作圓弧,簡稱弧;

  AB,讀作“圓弧AB”或“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為端點的弧記作AB”;

  半圓:圓的任意一條直徑的兩個端點把圓分成兩條弧,每一條弧都叫作半圓。

  優弧:大于半圓的弧叫作優弧,用三個字母表示,如圖3中的 ABC;

  。 劣弧:小于半圓的弧叫作劣弧,如圖3中的BC

  (三)討論,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如果做成正方形會有什么結果?(課件:車輪;課件:方形車輪)

  1、學生活動:學生首先根據對圓的概念的理解獨立思考,然后進行分組討論,最后進行交流。

  2、教師活動設計:引導學生進行如下分析:如圖4,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輪上各點到車輪中心(圓心)的距離都等于車輪的半徑,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輪中心與平面的距離保持不變,因此當車輛在平坦的路上行駛時,坐車的人會感覺到非常平穩;如果做成其他圖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對角線的交點)距離地面的距離隨著正方形的滾動而改變,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離就不是保持不變,因此不穩定

  (四)應用提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m的圓?說出你的理由

  2、師生活動設計: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表述自己的方法。根據圓的定義可以知道,圓是一條線段繞一個端點旋轉一周,另一個端點形成的圖形,所以可以用一條長5m的繩子,將繩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緊繩子的另一端B,并繞A在地上轉一圈。B所經過的路徑就是所要的圓。cm,這棵紅杉樹平均每年半徑增加多少?

  4、師生活動設計:首先求出半徑,然后除以20即可。

  解答:樹干的半徑是23÷2=11。5(cm)。

  平均每年半徑增加11。5÷20=0。575(cm)。

  (五)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小結:圓的兩種定義以及相關概念。

  作業:請做一個正方形的車輪,體會在車輪滾動的過程中車身的情況

  七、教學反思

  1、教師角色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探討者。在引導學生觀察、畫圖、發現結論后,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的、動態的展示圓的形成過程及車輪原理,激發了興趣。

  2、學生角色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 “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版本、章、節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么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設計思路】:

  現本節課的教法學法及體現的理念支撐。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略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了解調查有多種方法。學習調查方法。

  2,學習設計調查問卷,學習統計分析數據。

  活動過程:

  一、確定活動主題:

  例如:社會上經常會發生一些安全事故,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如何預防?上課時,我們有一些學生總不愛發言,怎么辦?媽媽總讓我讀書,但應該讀什么書好?這些問題和困惑,我們應該去研究它。今天我們提供四個參考主題,并以《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為題展開研究。

  1、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

  2、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小學生安全問題的'研究;

  4、小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

  二、活動具體目標:

  1、通過以《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為研究主題,達到一個共識就是讓學生都來閱讀內容健康的課外書,營造讀書氣氛。

  2、通過對小學生學習、生活相關問題的調查和探究,引發對自身問題的關注。

  3、反映調查或研究的過程與結果。

  4、能依據研究的結果,自主提出對策。

  三、制訂調查方案。思考:如何調查?

  討論確定:

  調查的步驟和方法:

  1、確定調查對象。

  2、設計調查問卷。

  3、打印調查問卷。

  4、發放問卷進行調查。

  5、對收回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繪制調查統計圖。

  6、撰寫調查報告。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5

  一、設計思想

  新課程將致力于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困難。本課要讓學生經歷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用數學"在前面已經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知識沒有用標題的形式明確給出。在這里出現"用數學"的標題,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自覺性。第七題是用"停車場"的畫面展開的,描述了停車場上已經停放了9輛汽車,同時還有6輛車正在開進停車場,要解決的是"現有幾輛車"的問題。這類問題,學生首次接觸,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復習重點是培養學生合理使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復習難點是文字信息的處理,依靠關聯詞語理清解題思路。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能夠根據情境圖給出的資源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但對于捕捉文字信息尚有困難。因此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須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挖掘出形象圖外的信息資源,學會解答用比較抽象的文字表示條件和問題的題目。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3、創設情境,在游戲中感知數學,在數學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合理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復習"用數學"第117頁第7題時教師出示沒有文字的情境圖,讓學生自己觀察,并說出發現了什么。也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接著出示圖中兩為小朋友的對話,理解"又開來了6輛"這話的含義,告訴學生,圖上開來的汽車沒有畫出來,應該根據圖上小朋友告訴我們的條件來解決問題。

  七、課前準備

  課件:停車場情境圖,堆雪人圖和媽媽兒子對話圖。

  八、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數

  (1)6+( )=11 14-( )=10

  討論:,括號里該填幾?怎么想?指名回答。

  (2)練習

  9+( )=13 8+( )=15 12-( )=2

  5-( )=4 7-( )=1 ( )+7=14

  學生做完后,問是怎樣想的。

  (二)創設情景

  1、出示書上第117頁的第7題。

  (1)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說說發現了什么?

  (2) 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 問:為什么開來的`汽車有一輛沒有畫完整?看著這幅圖,你能準確地說出又開來幾輛汽車嗎?

  (4) 引導學生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5) 問:現在有幾輛車?你會列式嗎?學生說教師板書:9+6=15(輛)

  (6) 問:如果把"又開來了6輛"這句話去掉,讓你們說又開來了幾輛,你們會解答嗎?四人小組說一說,然后派代表說。

  (三)鞏固練習新題

  出示"堆雪人圖",書上第121頁第11題。

  問:你們喜歡堆雪人嗎?

  分組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要求口頭編出一道應用題。)

  你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堆雪人嗎?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書上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

  2、出示"對話圖",書上第121頁第12題。

  (1) 分組討論,說一說圖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 引導學生看圖,結合文字理解內容。

  (3) 根據問題列式計算,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 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知識方面的問題?

  (四)教師總結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數學",大家能夠根據圖上的意思解答問題了。現在老師出一道題目,你還會做嗎?(出示下題)

  2、從你們身邊的事物中找一找,根據"9+7"的算式,提出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想一想,怎么編?可以與同伴交流,也可以與老師、爸爸媽媽討論,看誰編得好。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數學趣味題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解題,使學生了解到數學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趣味題

  1、小明在小紅左邊5米,小冬在小紅左邊8米,問小明和小冬之間有( )米。

  2、河中有幾只鴨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鴨子后面有2只鴨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鴨子的前面也有2只鴨子,游在中間的一只鴨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鴨子,河中共有( )只鴨子在游泳。

  3、一支鉛筆二個頭,二支半鉛筆( )個頭。

  4、走上一層樓梯要走10級,從一樓走到四樓要走( )級樓梯。

  5、解放軍叔叔做了一個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幾槍,每次都打中了,總分為100分,問小王打了( )槍?打中了哪幾格?( )

  二、分析

  教師帶領全班,整體分析。

  三、小組討論

  四、交流匯報

  五、小結

  通過這兩次的課程,你有哪些收獲?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釋。

  2、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2、過程與方法:

  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

  3、考點分析:

  利用整數的乘法原理解決小數乘小數的算法,讓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理解小數乘法的能力,高效快捷的計算小數的乘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情境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乘整數和整數乘小數,我們根據原則能不能計算一下下面的題目。

  1、復習舊知:

  師:根據15 × 12 = 18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5 × 1.2=?

  1.5 × 12 =?

  生:

  15 × 1=18

  1.5 × 10=18

  師:

  那么大家知道:1.5x1.2=?

  2、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下圖中是一個課桌,我們能看圖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②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下面我們就來解決課桌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課桌的面積嗎?

  生:

  ①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課桌的長和寬。

  ②提問:怎樣求課桌的面積呢?

  2、探究新知

  一、問題解決(1)

  1、多媒體展示問題

  1、多媒體展示計算流程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前面的第一個問題?

  學生:觀看課件解題過程

  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教師要合適的進行講解,讓同學們看清小數乘小數的解題過程。

  2、問題解析:

  二、問題解決(2)

  1、多媒體展示問題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前面的第二個問題?

  學生:舉手發言

  通過上一個例題的講解,學生們能夠更加踴躍的舉手回答問題,在競爭學習中,學生會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三、實際問題(例1)

  1、多媒體展示問題

  師:現在同學們來看看小數的乘法究竟如何計算?

  計算:1.3x1.2

  生:

  學生分組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思考,看誰能最快找出解題思路。

  2、問題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13x12

  第二步:數一數因數中總共有幾位小數?

  因數總共有2為小數,所以積有2位小數。

  第三步:把整數乘法的即向前移動2位。

  四、實際問題(例2)

  1、多媒體展示問題

  師:計算:0.14x1.2

  生:學生分組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計算,看哪個小組計算得又對又快。

  2、問題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14x12

  第二步:數一數因數中總共有幾位小數?

  因數總共有3位小數,所以積有3位小數。

  第三步:把整數乘法的即向前移動3位。

  五、實際問題(例3)

  1、多媒體展示問題

  師:計算:1.1x0.12

  生:每位同學都看是進行計算,看那位同學計算的又快又準。

  2、問題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11x12

  第二步:數一數因數中總共有幾位小數?

  因數總共有3位小數,所以積有3位小數。

  第三步:把整數乘法的即向前移動3位。

  3鞏固提高

  1、師:現在請大家看屏幕上面的這幾道題,能不能找出那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課件出示題目)

  師:要找出正確的題目,主要是找對小數點的位置。

  生:學生互相探討交流,完成整個題目,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解:

  56.7×38=2154.6正確

  0.37×0.94=3.478錯誤,應該是0.3478

  41.2×9.2=3790.4錯誤,應該是379.04

  0.78×6.1=47.58錯誤,應該是4.758

  2、師:接下來,再看一個題目,這次要分組進行,看看哪個組做得又快又好。(課件出示題目)

  題目:小明每小時能走12.5千米,從教室去圖書館用了1.5小時,教師距離圖書館多少千米?

  ①各小組先列出算式

  生:各小組在競爭中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

  答案:12.5x1.5

  ②現在各小組開始豎式計算,看哪個組計算得快。

  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125x15

  第二步:數一數因數中總共有幾位小數?

  因數總共有2位小數,所以積有2位小數。

  第三步:把整數乘法的即向前移動3位。

  3、師:現在我們來計算一下這一個題目,這次要自己獨立完成。

  題目:0.75x0.25

  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75x25

  第二步:數一數因數中總共有幾位小數?

  因數總共有4位小數,所以積有4位小數。

  第三步:把整數乘法的即向前移動4位。

  4方法總結

  小數乘法計算方法:

  1、先計算整數乘法

  2、數出因數的小數位數

  3、移動小數點

  5作業布置

  1、計算下列小數乘法:

  ① 0.87x2.25

  ② 0.45x3.2

  ③ 1.4x2.55

  ④ 3.6x1.8

  ⑤ 11.2x3.5

  解析:

  2、如果長方形的長為30px,寬為45px,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解析:

  可以列出算式為:1.2x1.8

  答:長方形面積為54px?。

  課后小結

  今天這堂課大家運用知識間的聯系,探索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生活中有許多小數乘法的問題,希望你們能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這節課主要為了讓同學們掌握小數與小數乘法的計算,在教學中涉及了學生互動,分組學習等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尋找知識、體會知識。并在授課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小數乘法的計算過程和原理。

  板書

  第2節小數乘小數

  小數乘法計算方法:

  1、先計算整數乘法

  2、數出因數的小數位數

  3、移動小數點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8

  設計理念:

  綜合應用“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單元“百分數”的教學之后安排的,旨在讓學生鞏固對儲蓄存款的認識,了解教育儲蓄以及國債利率的有關知識,并綜合運用這些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認識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了解教育儲蓄、國債等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在探究學習中積累活動經驗,提高綜合運用這些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10———111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活動研究,讓學生掌握各種儲蓄方式的.近期利率及理財方式,初步建立理財觀。

  數學思考:

  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解決問題:

  通過“爭做小小理財師”,促使學生了解教育儲蓄、國債等相關知識,讓學生經歷設計儲蓄方案,優化方案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

  情感和態度:

  培養學生綜合與實踐的經驗,讓學生在體驗選擇存款方式的過程中,綜合運用這些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調查有關定期存款利率,教育儲蓄和國債的有關規定及利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1、復習:本金、利息,利率,板書: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問:前面我們學習了有關利率知識,請你說: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利率?怎樣計算利息?

  2、引入課題

  問:人們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起來,把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

  把錢存在銀行不僅可以支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及個人錢財更安全,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那我們要不要學會合理存款呢?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行一次“合理存款”的數學活動,通過這一次活動,你們可以學會把你們的暫時不用的錢到銀行合理地儲蓄起來,或幫父母設計合理的存款方式。(板書課題)

  二、活動過程

  1、讓學生看情景圖(110頁的圖)收集信息并發現問題。

  (1)認真看110—111頁,你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2)媽媽到銀行咨詢什么問題?(媽媽說她準備存一萬元前給兒子六年后上大學,問怎樣存款收益最大?)

  2、討論策略,明確方向。

  (1)師:你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為人父母無不望子成龍,對于你們當前的任務是什么?將來上大學的費用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父母需要提前為你作好準備。

  (2)請小組合作互相探討:媽媽說她準備存一萬元前給兒子六年后上大學,針對這要求,如果你們是小小的銀行職員,該如何工作呢?

  (3)匯報想法,預設如下:

  ①不適合買股票或買基金,因為網上說這種方法太大風險,有時賺很多,有時賠很多。

  ②活期也不用選擇,因為那樣利率太低。

  ③零存整取也可以不用選擇,因為媽媽已經有本金了。

  ④可以整存整取,也可以買國債,還可以買教育儲蓄。但要算一算才知道哪種劃算。

  三、解決問題,展示成果。

  1、匯報課前調查到的近期的定期和教育儲蓄及國債的利率及有關規定。

  (1)人民幣定期存款有幾年期限?利率是多少?

  (2)教育儲蓄存款有什么規定?

  (3)國債有什么規定?利率是多少?

  2、獨立思考,設計方案

  根據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讓學生設計具體的儲蓄存款方案。定期儲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頁第一張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儲蓄存款方案以及買國債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張表格中。

  3、合理分工,選擇方案。

  匯報不同設計方案如下:

  ①一年定期存6次;二年定期存3次;三年定期存2次;一年定期存2次+二年定期存2次;一年定期存4次+二年定期存1次;5年定期+1年定期;……。

  ②3年國債存兩次;5存國債+存1年國債;……。

  ③存3年教育儲蓄兩次;存6年教育儲蓄;……。

  ④5存國債+1年教育儲蓄;存3年國債+3年教育儲蓄…

  4、小組合作,討論方案。

  請自行選取自己小組認為收益最大的存款方式進行計算。每一個具體方案都要求明確填出存期、到期利息、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為了方便計算,在連續存款的方案中,連續存款時仍然只存本金一萬元,不包括已經獲得的利息)

  5、全班交流,確定方案。請各組同學選派代表,交流本小組選擇的收益最大的方案,并具體算出到期的收入。

  四、總結活動提高意識。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在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后編排的實踐活動。教材通過七幅圖片和一個表格來誘導學生完成室內粉刷的學習任務。第一幅圖明確地提出了這節課的教學活動內容,就是制定室內粉刷的方案。第二幅引導學生要完成室內粉刷的方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丈量圍墻的面積。第三四五幅圖和一個表格指導學生如何做市場調查。調查人工工資,調查材料價格和性能。第六幅圖是把學生收集的材料進行匯總,包括要室內粉刷的面積,人工工資,和材料的多少。第七幅圖指導學生如何確定最佳方案。

  要完成本節課的內容,首先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教師在這節課充當的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參與者。引導學生如何制定室內粉刷的方案,參與學生一起制定室內粉刷的方案。其次是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包括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第三就是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參與的愿望,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了長方形面積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和初步掌握一些統計的基礎上進行的。只要學生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室內粉刷方案設計的。五年級的學生大都有上十歲了,學生有一定的協作能力,也有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以及歸納能力。學生無論從知識結構還是從能力結構都可以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這一實踐活動,鞏固表面積知識,統計知識,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2、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極積參與的`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協調能力。

  3、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際操作,市場調查,綜合分析,形成決策等過程,來完成室內粉刷的方案設計。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鞏固有關表面積的知識和統計知識。

  2、培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以及歸納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測量工具、調查涂料表、人工費調查表等。

  教學方法:

  1、課前準備

  把全班學生分成每八人一個小組,選出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實際測量教室粉刷的面積;調查目前市場各種涂料的價格和性能;調查目前市場的人工工資,并做好記錄。

  2、室內教學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最后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室內粉刷的方案。

  3、方案評估

  課后把自己設計的方案拿到有關知名人士,和有關單位進行征求意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聽歌曲《小小粉刷匠》。插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許多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來討論粉刷工作中的數學問題。

  (二)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課題:室內粉刷。

  師:學校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想到那些數學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

  課件出示:粉刷中的數學問題:

  1.粉刷面積有多大?

  2.人工費多少元錢?

  3.材料費多少元錢?

  4.一共要花多少元錢?

  師:有這么多的問題,看來是對我們的挑戰,有信心解決嗎?

  (三)初探解決方法。

  1、粉刷面積。

  師:誰能說說怎樣計算粉刷面積?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代表小結:要想知道粉刷的面積,我們必須測量粉刷實際的面積。

  粉刷面積大約為:(㎡)

  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誰能總結一下:我們在求粉刷面積的過程中,應用了那些數學知識?(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有沒有完全依照公式?(沒有)為什么呢?

  總結: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數學問題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估算人工費。

  師:據你們了解,人工費應該怎么計算?

  學生匯報。

  師:我也進行了市場調查,粉刷外墻人工費一般按每平方米元計算。

  (課件出示)

  這種收費方法還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原則,比較公平、高效。

  學生獨立計算人工費,再匯報。

  課件:(元)

  3、估算材料費及總費用。

  (1)估算大約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師:據調查,1kg涂料能刷圍墻3~4㎡,我們大約需要買多少kg涂料呢?

  學生計算后匯報:÷3.5≈(kg)

  師:買涂料時,不能買剛剛好,需要多買一些。因為在耍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浪費,因此,必須多買一些。

  (四)深探問題解決方法。

  1、課件出示:5種環保型外墻涂料價格表。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看懂了什么信息?

  學生介紹涂料。

  師:通過這些信息,你還能解決哪些問題?(每千克涂料多少元等。)

  課件出示:單價表格。

  2、師:這些問題能幫我們選購涂料嗎?(不能。)

  問:選購涂料的標準是什么?要考慮哪些因素?

  學生自由討論匯報。

  師總結:除了單價,還要考慮到涂料的耐用期。如買A種雖便宜,但兩年后又要重新粉刷,工人費和材料費加起來,就比其他幾種貴多了。同樣的年限,B-2比B-1便宜,所以肯定不選B-1。

  3、課件出示:4種不同型號的外墻涂料價格表。

  ①學生代表闡述觀點;

  師.你們覺得應該選擇哪一種?為什么?(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②統一方案。

  分組計算:材料費大約需多少元?

  一共要花多少元錢?

  平均每年耗費?

  4、匯報比較:

  (五)確定一種方案。

  師:經過交流,我們決定選擇種涂料。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份神秘禮物,就是這份工程方案,請你們把它補充完整。這就是你們制定的第一份工程方案。

  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的同時進行德育教育(愛護學校,保護墻面)!

  (六)全課總結。

  本節課,我們在解決粉刷問題的過程中,應用了許多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也需要收集數據,有時需實際測量,有時需調查分析,最后計算出數據。用數據說話是最有說服力的,并能使人信服。這也正是數學對于生活的意義所在。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2、83頁。

  教材分析:

  本節活動課涉及的內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內數的基數、序數含義,數的組成、比較大小;10以內數的加減法;簡單的統計思想等等。盡管教材中將上述內容安排在一個一個具體的游戲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許多創意不可能都寫進教材。楊老師根據本節活動的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獲得了較大的成功。如做走迷宮游戲時,教師創設了給“數字娃娃”排隊的游戲,設計了幫小白兔找家的童話情境;又如,做“對口令”游戲時,設計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不同活動層面,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情分析:

  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整節活動課,我注意公平地面向每個學生,提問、交流、獎“數字星”等活動,都盡可能讓多一些學生有機會參與,使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進行每項活動的用具。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實踐活動課

  課件展示,“數學樂園”全景圖。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游戲,你們想不想參加?(師板書課題:數學樂園)

  導入:在“數學樂園”里還有很多“數字之星”,待會兒誰最愛動腦筋,發言最積極,老師就獎給他一顆“數字之星”。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創設帶領學生去“數學樂園”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同時以獎勵學生“數字之星”這種外顯的評價、激勵手段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動力。]

  二、展開活動,綜合運用。

  活動(一):走迷宮游戲

  1、復習0~10各數的認識。

  (1)學生說出0~10,師貼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娃娃頭。

  (2)誰能用上面一個或幾個“數字娃娃” 說一句話呢?石老師先說一句, “動物園里有1只熊貓,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們都可愛極了。”

  (3)學生說

  (4)會用“數字娃娃”說話了,除了在課本上,還在哪兒看到過他們?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10以內各數說一句話,也就是用它們來表示一些物體的數量。這一方面復習了10以內各數的基數含義和序數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5)邀請“數字娃娃”和我們一塊兒做游戲。

  剛才,“數字娃娃”悄悄告訴我,說他們站的隊全亂了,誰能按一定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其他同學也可以拿出數字卡片排一排。

  學生擺卡片:(一生上臺擺卡片,并說出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其他同學分別在自己桌面上擺數字卡片。)

  [設計意圖:排隊是校園中常見的活動。利用它的直觀有序性引導學生對0~10各數進行排隊,使學生能用抽象的語言來描述這11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從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

  (出示小黑板)講“小白兔迷路”的故事,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著走著,突然迷路了。這可怎么辦呀?于是,他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媽媽,我迷路了,這怎么辦呀?”媽媽聽了,點了點頭說:“孩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順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聰明的小白兔按媽媽的話去做,終于回到了家。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白兔是怎樣走的嗎?(學生上臺演示)

  [設計意圖:以幫助小動物找家的童話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品格,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

  3、學生獨立“走迷宮”──幫助小兔找家。

  (讓四生分別在四塊黑板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畫出不同路線,其他同學在課本上畫出小兔回家的路線。)

  4、比比誰想得多,進行評價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走迷宮”開始的思路是無序的。怎樣培養學生有條理的進行思考的能力呢?這就應在教學中以活動內容為載體,教給學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圖表,使學生看出“1”到“2”有2條路,“2”到“3”有6條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學生的認識水平經過“跳一跳”而躍上一個新臺階。]

  活動(二):對口令游戲

  1、復習數的組成(出示8),老師出一個數,你們出一個數,使這兩個數組成8。

  2、同樣的形式師生互對組成10,之后同學互對組成9。

  [對口令游戲方便、快捷、效率高。用這種方式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同臺唱戲”,改變以往沉悶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師生之間顯得更加和諧、融洽。]

  活動(三):送信游戲

  請按四人小組的位置坐好,再從抽屜里拿出一個信封,信封反面有一個數字,請你們把桌面上得數與你信封上數字相同的算術卡片放進信封。

  [設計意圖:將枯燥的10以內加減計算變成有趣的送信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簡單的口算,同時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活動(四):起立游戲

  做“數數排第幾”的游戲。

  1、游戲之前,請兩豎行同學從前往后,從后往前報數。其他同學也數數自己從前數排第幾,從后數排第幾。

  2、師點到從前數第3位同學,從后數第4位同學,該豎行該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讓學生練習從左數,從右數,并注意讓其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設計意圖:起立游戲讓學生感到既緊張又輕松,通過數數和思考,每位同學對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從前(后)數,自己是第幾個;從左(右)數,自己是第幾個。通過這個游戲,使學生進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間方向,又區分了幾個和第幾個這兩個易混的概念。]

  活動(五):投擲游戲

  “看誰投得多”的游戲:點學生按規則向籃里投球,共10個球,看能投進幾個。同時請一位同學當評判員,用圖片表示投進球的數量并貼在黑板上,之后請其他同學當“小記者”,報導幾位同學的投球成績并進行比較。其間還讓同學們說說有幾個球沒投進,并說出自己的算法。

  [設計意圖:投擲游戲在全體學生中進行,盡管投擲者寥寥無幾,但活動讓全體學生感到新鮮,每個人都是評判員。就在這看似純游戲的活動中,學生通過數投進(或未投進)球的個數,并將這些數目用小圓片貼出來進行比較等活動,使學生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初步了解直觀比較兩個數多少的方法。]

  三、全課小結:

  今天,大家在“數學樂園”里玩的開不開心?在我們玩的游戲中運用了前面所學的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知識。其實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的數學知識,以后我們學會更多的知識,老師再帶大家到“數學樂園”里來玩。

  教學反思:教師始終以飽滿的激情投身于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讓學生感到愉悅、激奮的教學活動環境,教師不僅用理智上課,還極大地傾注了自己的喜歡和興趣。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說出怎樣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并會用符號語言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關概念,會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確地找出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3.會說出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的性質。

  此外,通過把兩個重合的三角形變換其中一個的位置,使它們呈現各種不同位置的活動,讓學生從中了解并體會圖形變換的思想,逐步培養學生

  動態的研究幾何圖形的意思。

  [引導性材料]

  我們身邊經常看到"一模一樣"的圖形,比如同一版面的記念郵票,同一版面的人民幣、用兩張紙疊在一起剪出的兩張窗花等,請大家舉出這類圖形的例子。

  說明:讓學生在舉出實際例子以及對所舉例子的辨析中獲得對全等圖形盡可能多的精確的感知。

  [教學設計]

  問題1:幾何中,我們把上述所例舉的"一模一樣"的圖形叫做"全等形",以下是描述全等形的三種不同的說法,你認為哪種說法是恰當的?(l)形狀相同的兩個圖形叫全等形。

  (2)大小相等的兩個圖形叫全等形。

  (3)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全等形。

  (學生閱讀課本第21頁,全等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全等三解形的表示方法。)操作和觀察(學生用兩塊透明塑料片疊合在一起,任意剪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教師制作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復合投影片演示。)(1)將重合的兩塊全等三角形塑料片中的一個沿著一邊所在的直線移動,觀察移動過程中這兩個三角形有哪幾種不同位置?畫出這兩個全等三角形不同位置的組合圖形。

  (2)圖是上述移動過程中的兩個全等三角形組合的圖形,說出它們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3)將重合的兩塊三角形塑料片,以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把其中一個三角形翻折180,請你畫出翻折后的兩個全等三角形組合的圖形。

  (4)將兩塊全等的.三角形塑料片拼合成如圖中的圖形,并指出它們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小結]

  1.識別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的關鍵是正確識別它們的對應頂點。

  2.用全等三變換的方法觀察圖形,有助于正確、迅速的從復雜圖形中識別出全等三角形。

  [作業]課本組第2、3、4題。

  初中數學實踐課教案設計三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

  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五、教具、學具教具:多媒體課件學具:三角板、量角器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0,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你知道嗎?

  活動一:探究四邊形內角和。

  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學生分組交流與研討,并匯總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個角的度數,然后把四個角加起來,發現內角和是3600。

  方法二:把兩個三角形紙板拼在一起構成四邊形,發現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相加是3600。

  接下來,教師在方法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作輔助線的方法,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把一個四邊形轉化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知道五邊形的內角和嗎?六邊形呢?十邊形呢?你是怎樣得到的?

  活動二: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

  學生先獨立思考每個問題再分組討論。

  關注:(1)學生能否類比四邊形的方式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后進行交流(五邊形的內角和)方法1: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3個1800的和是5400。

  方法2:從五邊形內部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五個三角形,然后用5個1800的和減去一個周角3600。結果得5400。

  方法3:從五邊形一邊上任意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然后用4個1800的和減去一個平角1800,結果得5400。

  方法4:把五邊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然后用1800加上3600,結果得5400。

  師:你真聰明!做到了學以致用。

  交流后,學生運用幾何畫板演示并驗證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邊形的內角和之后,同學們又認真地討論起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類比四邊形、五邊形的討論方法最終得出,六邊形內角和是7200,十邊形內角和是14400。

  (二)引申思考,培養創新師:通過前面的討論,你能知道多邊形內角和嗎?

  活動三:探究任意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

  思考:(1)多邊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內角和的關系?

  (2)多邊形的邊數與內角和的關系?

  (3)從多邊形一個頂點引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多邊形邊數的關系?學生結合思考題進行討論,并把討論后的結果進行交流。

  發現1:四邊形內角和是2個1800的和,五邊形內角和是3個1800的和,六邊形內角和是4個1800的和,十邊形內角和是8個1800的和。

  發現2:多邊形的邊數增加1,內角和增加1800。

  發現3:一個n邊形從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邊數n存在(n-2)的關系。

  得出結論: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2)180。

  (三)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口答:

  (1)七邊形內角和xx

  (2)九邊形內角和xx

  (3)十邊形內角和xx

  2、搶答:

  (1)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2600,它是幾邊形?

  (2)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是14400,且每個內角都相等,則每個內角的度數是xx。

  3、討論回答: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比四邊形的內角和多5400,并且這個多邊形的各個內角都相等,這個多邊形每個內角等于多少度?(四)概括存儲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1、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五)作業:練習冊第93頁1、2、3

  八、教學反思:

  1、教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后,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展示,激發學生自覺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2、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層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實踐活動:

  豐收的果園(教材第74-75頁)

  課時

  第二十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創設的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進一步鞏固數一數、認位置、比一比的知識及加減法的含義。

  2、在活動過程中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體驗問題提出的過程,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樹立數學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活動,鞏固前面所學知識。

  教學難點

  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

  師:仔細聽,你能聽到什么?(播放“摸蘋果”的歌曲)

  生:秋風姑姑摸蘋果。

  生:秋風姑姑摸紅了蘋果摸黃了梨。

  2、揭示課題

  師:秋姑姑的本領可真大,不僅摸紅了蘋果,摸黃了梨,還摸熟了大象伯伯的果園,想去看看嗎?我們一起去參觀大象伯伯“豐收的果園”。板書課題“豐收的果園”。

  二、參觀果園,鞏固知識

  1、出示第一層情境圖。電腦出示5棵蘋果樹,4棵梨樹。

  師:走進果園你看到了什么?

  生:蘋果樹,梨樹。

  師:能用我們學過的數字娃娃來說說嗎?

  生:我看見5棵蘋果樹,4棵梨樹。

  師:能一個一個數給同桌聽嗎?

  生:同桌互相數數。

  2、出示第二層情境圖。

  師: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大象伯伯的果園豐收了,森林里的小動物都來幫忙摘果子,聽誰來了?(動畫配樂演示小鳥,小猴,小兔跑來了)可愛的小鳥,頑皮的小猴,勤勞的小兔它們在哪兒呢?說給你

  同桌聽。

  學生討論。

  師:誰有勇氣說給大家聽。

  生:小鳥在樹上,小兔在樹下。

  師:頑皮的小猴在哪里?

  生:小猴坐在樹叉上。

  師:誰能說說三只小動物的位置關系?

  生:小猴的上面是小鳥,小猴的下面是小兔。

  生:小鳥在最上面,小猴在中間,小兔在最下面。

  生:小兔的上面是小猴,小猴的`上面是小鳥。

  3、出示第三層情境圖。

  師:勤勞的小動物不僅幫大象伯伯摘果子,還組織了小小運輸隊,幫大象伯伯把果子運到家里去呢!看它們來了。(動畫演示小小運輸隊推著小車走過來)小組討論你看到了什么?能用我們學過的前后說說它們的位置嗎?

  學生說出小動物的前后位置。

  三、合作交流,提出問題

  1、師:豐收的果園里不僅有香甜的果實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呢,你發現嗎?(學生六人小組充分討論。)

  2、師:誰想當小博士上來提問題?(出示博士帽)學生輪流戴著博士帽提問,其他學生解答。

  3、師:小朋友動動小腦袋就解決了這么多數學問題,想不想動動你的小手呢?伸出左手,伸出右手,聽音樂摸耳朵。

  學生跟著音樂做課間操。

  4、師:大象伯伯的家在大路的左邊,小小運輸隊應該把水果往哪邊運呢?往梨樹那邊運。應該往蘋果樹那邊運。

  5、師:有的說“往梨樹那邊運”,有的說“往蘋果樹那邊運”,到底哪種意見對呢?誰有好辦法證實自己的觀點?小組商量商量。我們小組的辦法是和小小運輸隊的小動物站一個方向(師示意上講臺),瞧!我的左手在這邊,所以梨樹這邊是左邊!

  四、聯系實際,全課總結

  1、師:在美麗的秋天,大象伯伯有了很大的收獲,小朋友你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呢?

  2、師:我們的大教室里也有許多數學問題,你發現了嗎?(學生交流匯報)

  3、師:只要你愛動腦,會觀察,你就會發現身邊的數學知識還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家里的數學知識說給你爸爸媽媽聽好嗎?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篇13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親歷感興趣的生活和社會實踐過程,使學生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去動手操作、解決簡單的真實的生活和社會現實問題。

  一、研究目的

  1、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針對傳統數學教學為考試而教數學、學數學,數學教學嚴重脫離生活實際等現象,強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強調數學與其它學科、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數學意識,強化實踐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全面發展學生的潛能。

  好動、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數學實踐活動教學中所涉及的問題絕大多數來自于社會生活,甚至是來自于學生所熟悉的身邊,這樣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在教師的參與指導下,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發現數學問題,并創造性加以解決。

  3、便于學生心理和諧發展。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充滿心理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特殊的心理認知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不同狀態下的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學生具有積極的心理狀態,他們的思維就敏捷,記憶力強,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反之,學生處在一種消極、被動狀態,學習勁頭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應緩慢。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研究正是適應了小學生這一心理發展要求,使他們一直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一旦教學所提供的材料和數字問題能觸及到學生心靈深處,學生就會迸發極大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斷的得到強化。

  二、學生分析

  我們班學生由中年級進入高年級,大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差,動腦不夠靈活,思維比較怠慢,但大多數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非常高,只是,缺乏目的性、科學性、方法性。總體來看,學生數學綜合實踐能力還處于雛形,老師們將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實踐能力。

  三、活動要求

  1、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研究。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實施開放性教學,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知識的形成的過程和發展變化規律,如何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活動交流的條件,使學生獲得必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開展數學小課題的策略研究。如何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定的研究專題,精心設計,采用學生喜愛的形式,指導學生圍繞專題去觀察、調查、收集材料、探討問題,然后撰寫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案。數學小課題研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科學方法,增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訓練學生參與實踐的能力。

  3、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研究。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4、獲得更多內容和形式的研究案例,開發小學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資源。

  四、預期達到的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現實世界及其他學科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研究有關的數學規律,從中培養創新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

  3、初步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努力形成開放、探索、研究、綜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經驗、成果。

  五、活動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教改經驗,以提高思想認識,借鑒他人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工作實踐,研究制定數學實踐活動研究的具體策略,構建數學實踐活動的理論框架。

  2、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制定的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并邊工作邊研究,不斷調整方法,修改實施方案。

  3、經驗總結法。在實驗探索過程中不斷分析總結,通過對成功經驗的理論分析和科學總結,既指導和帶動廣大教師深化教學改革,又推動本課題不斷深化研究。

  4、個案研究法。本課題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將選取一些學生,建立個人學習檔案,進行追蹤分析,以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對策。

  六、預期成果

  1、形成有形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成果(資料)。

  2、初步形成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評價標準。

  3、搜集整理適合本校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資料,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以實現培養小學生初步的研究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11-04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03-14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7篇)11-05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7篇11-05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模板(精選6篇)11-02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精選23篇)04-12

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08-18

初中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11-03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范文(通用22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