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27 14:16:2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爬行動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1

  1、蝌蚪用鰓呼吸,青蛙屬于兩棲動物;稻田、池塘、溪流邊的陸地上或水中發現青蛙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聲波;頭部前端有一對鼻孔,是呼吸時氣體的通道;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發達,指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

  3、青蛙用肺呼吸,肺結構簡單,不發達。青蛙的皮膚裸露且能分泌粘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也可進行氣體交換,以輔助肺呼吸。

  4、蟾蜍、大鯢又叫娃娃魚、蠑螈與青蛙一樣屬于兩棲動物。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是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科輔助呼吸。

  5、爬行動物是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蜥蜴是十分常見的爬行動物

  6、蜥蜴一直都生活在陸地上。蜥蜴的頭部后面有頸,它的頭可以靈活地轉動,便于在陸地

  上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躍,但能貼地面迅速爬行;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7、蜥蜴只靠肺呼吸

  8、蜥蜴的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這也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

  9、龜、鱉、蛇、鱷等屬于爬行動物。爬行動物的特征是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青蛙的形態特征的觀察,概述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2、通過對蜥蜴圖片的觀察,闡述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3、理解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及與環境的關系。(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青蛙的結構示意圖以及生殖發育過程,概述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2、通過對蜥蜴和龜的圖片觀察,概述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生活環境,提升愛護野生動物的情感。 2、理解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義,學會辯證的看待生物與環境。二、教學重點

  概述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三、教學難點

  比較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說明爬行動物更能適應陸地環境的特征。四、教學過程

  1、導課:播放青蛙和烏龜的圖片,讓同學回答它們各自的生活環境。

  就此提出問題:青蛙和烏龜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陸地生活,然而青蛙屬于兩棲動物而烏龜卻屬于爬行動物,這是為什么?

  2,帶著以上問題觀察青蛙的結構特征,閱讀課本(25頁-26頁第二自然段),并回答以下問題:

  (1)青蛙的身體表面是什么顏色的?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答:綠色,與其生活環境顏色一致。

  1 / 4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案

  (2)當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時,你有什么感覺?答:濕潤光滑的。

  (3)比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態上的差別,想一想,這與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關系?答: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

  3、我們了解青蛙的身體特征以后再來閱讀課本內容回答青蛙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征:(1)體色:草綠色,與環境顏色相似,有利于覓食和躲避敵害。(2)體表:皮膚裸露有粘液(濕潤)適應陸地干燥環境。

  (3)感覺:頭部前端有一對眼睛,可形成一定視角;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聲波。(4)運動: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適于跳躍和劃水。(5)呼吸:空氣通過鼻孔進入結構簡單的肺,進行氣體交換;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輔助呼吸。

  4、提醒同學注意:青蛙的皮膚裸露且能分泌粘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也可進行氣體交換,以輔助肺呼吸。

  5、出題:青蛙只靠肺呼吸,請問對嗎?6、重點: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

  7、出示圖片:蟾蜍、大鯢(娃娃魚)、蠑螈屬不屬于兩棲動物?答:屬于,具備兩棲動物的特征。

  8、給同學介紹兩棲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很多兩棲動物是農田害蟲的天敵,能減輕農作物的蟲害,以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還可用于食用、藥用和科研實驗材料等。

  (2)有害的方面:有的兩棲動物吞食魚苗和益蟲,對養殖業造成一定影響。 9、觀察蜥蜴的圖片,閱讀課本回答蜥蜴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

  2 / 4

  1.爬行動物對陸地環境的適應

  頸

  四肢短小

  蜥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肺發達陸地產卵有卵殼保護

  10、重點: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11、了解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有益方面:它們不僅是人類食品、藥品及工業、工藝生產的原料,還在消滅農業害蟲、天氣和地震災害預報方面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頭能靈活轉動,便于覓食和

  能貼地面迅速爬行

  保護身體,減少體內蜴

  能滿足在陸地上對氧氣

  生殖和發育過程擺脫

  3 / 4

  (2)有害方面:主要表現為毒蛇對于人、畜的傷害。 12、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4 / 4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2.舉例說明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嘗試通過歸納總結出爬行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注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學準備

  教學幻燈片(PPT或Keynote)、相關教學視頻、

  五、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新課導入

  出示:圖片,問學生你見過這種動物嗎?。

  蜥蜴通常,會有一部分學生對此表示迷惑,并認為鱷也是兩棲動物。

  引導對“特征”的關注,引出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新課教學

  (一)兩棲動物

  1、兩棲動物讓學生觀察青蛙圖片,總結體色草綠色,體表有黏液。呼吸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前肢短小,可以支撐,后肢發達可以游泳,頭部有感覺器官。

  2、兩棲動物的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3、兩棲動物與人的關系,青蛙捕捉害蟲。

  (二)爬行動物

  ①蜥蜴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頭后有頸,使它的頭可以靈活地轉動,便于在陸地上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

  ②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躍,但能貼地面迅速爬行。

  ③表面覆蓋有角質的細鱗,可以保護身體并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4)蜥蜴的肺發達,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滿足蜥

  蜴在陸地上對氧氣的需要。

  (5)蜥蜴的生殖為:體內受精,卵生。受精卵內含有較多的養料和水分,卵外還有堅韌的卵殼保護,使卵能在陸地完成孵化。因此,蜥蜴的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的依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2.爬行動物的特征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讓學生齊讀,

  3.與人類的關系

  出示圖片及視頻,請學生談感受,鼓勵學生提出視頻或圖片中未呈現的爬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1)蛇毒能治病

  (2)鱉入藥,

  (3)龜可以食用

  ……

  認識爬行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形成保護的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理解變態發育的含義。

  3、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4、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的關系,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重點難點: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理解變態發育的含義法

  板書設計:

  一、兩棲動物的生殖

  1、雄蛙的鳴叫及其意義

  2、雌雄蛙的抱對及其意義:

  3、青蛙的生殖特點:雌雄異體,體外受精,生殖活動離不開水。

  二、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

  蛙的發育的四個階段:受精卵———蝌蚪— ——幼蛙—成蛙

  蝌蚪與成蛙在形態結構、生活環境、內部結構等方面的區別。

  外部結構、呼吸器官、生活環境。蝌蚪有尾,無四肢用鰓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成蛙無尾,有四肢用肺呼吸,并用皮膚輔助呼吸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陸地上

  4、變態發育:在發育過程中,幼體和成體不僅在形態結構上有很多差異,而且內部結構和生活習性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發育過程就叫變態發育。

  5、兩棲動物:象青蛙這樣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兩棲動物。

  6、代表動物: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7、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體外受精,變態發育

  8、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和水環境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集體完成學案任務一

  二、自學教材合作探究

  1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節可以聽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2雌雄蛙都會鳴叫嗎?他們的鳴叫有區別嗎?其意義是什么?

  3除了鳴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節還有那些現象呢?其意義是什么?

  4青蛙的生殖發育特點是什么?

  5青蛙的發育過程與家蠶有什么異同?

  學習任務三: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

  1思考兩棲動物分布范圍較小、種類較少的原因。

  2我們應該怎么做?

  練案玩成學案上的練習題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描述青蛙的變態發育過程。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青蛙的發育過程,并歸納出青蛙的發育也需要經過變態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認同生物與環境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培養學生保護環境、關注環境變化意識。

  學情分析評論

  學生的任何學習都是在學生的前概念基礎上發生的。八年級學生學習生物有一年多的時間,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學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也學習過生物類群中的兩棲動物。但對于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來說,很多孩子們沒有觀察過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的親身經歷,對蝌蚪可以變成青蛙這個事實他們很熟悉,但僅停留在這個基礎上,而需要他們認同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就有些困難。

  重點難點評論

  教學重點: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進一步理解“兩棲”的含義。教學難點: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引發思考評論

  觀看動畫創設情境,以資料分析為背景提出問題———什么原因誘發青蛙的集群遷移呢?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命現象,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2【講授】環節

  2、引領點撥

  新知探究評論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通過資料分析一,展示了環境會影響青蛙的繁殖行為,分析誘發蛙的行為變化的原因。再引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進一步引導學生產生疑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通過觀看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錄像,知道了青蛙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引導學生討論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環境條件,蝌蚪與幼蛙的形態結構特點,蝌蚪的形態結構特點對其適于水中生活的意義,使其逐步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突出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對水環境的依賴,并歸納出青蛙的發育也經過變態發育,更進一步理解“兩棲”的含義。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通過對其他兩棲動物的介紹,由點到面讓學生理解所有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的過程相似,都離不開水域環境。資料二的展示追溯了兩棲動物的盛衰歷程是與環境息息相關的。而資料三是環境污染導致蛙畸形的實例,說明了影響生物的環境因素中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資料分析二和資料分析三讓學生依據客觀事實,從不同的角度對種群數量變化和形態結構變化的原因分析出兩棲動物的繁衍與環境的關系,逐步認同生物與環境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

  活動3【活動】環節

  3、拓展延伸

  提升素養評論

  本節末尾提出“怎樣才能讓兩棲動物擁有良好的棲息環境”的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命現象,引起學生的思考,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和關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活動4【講授】環節

  4、梳理知識

  建構框架評論

  梳理知識脈絡,強調重點,檢測反饋落實目標。

  活動5【練習】課后調查評論

  課后調查:在你們周邊,兩棲動物的數量是不是也在不斷減少呢?它們的生活環境如何?什么原因導致它們數量減少?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青蛙和蜥蜴的結構和功能。

  2、掌握兩棲動物及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注意力以及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觀看圖片,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通過對兩棲動物及爬行動物的學習,培養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習慣。 教學重點: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1、青蛙的觀察實驗

  2、為什么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青蛙和烏龜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陸地生活,然而,青蛙屬于兩棲動物,而烏龜屬于爬行動物,這是為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內容。

  二、互動授課

  (一)兩棲動物

  教師出示青蛙的圖片,讓學生結合教材第25頁“觀察與思考”的內容仔細觀察,回答以下問題:

  1、青蛙的身體表面是什么顏色的?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2、青蛙生活在什么環境中?它的皮膚有什么特點?

  3、前肢與后肢有何區別?這與它的運動方式有什么關系?

  4、他靠什么呼吸?

  學生找出問題并回答,教師總結。

  1、與環境保持一致,引導學生總結出這種現象是生物不斷適應環境的結果,是生物進化的方向。

  2、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驗證青蛙的皮膚具有輔助呼吸作用。提出問題:青蛙冬眠時用什么呼吸?

  3、引導學生觀察青蛙幼體,幼體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兩棲動物與魚類的關系。 讓學生找出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記。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片,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通過回答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二)爬行動物

  多誒提延時蜥蜴的生活,學生觀看圖片,自學教材第27~28頁并思考以下問題: 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體分部有何喝點?有何好處?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點?

  4.蜥蜴的皮膚是怎么適應陸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為什么說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學生觀看圖片討論、分析題目。找出答案;教師檢查自學成果,根據學生的回答做簡要講解。

  師:請同學們找出并記住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學生背誦,同桌互查,教師抽查。

  師:同學們知道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最大的爬行動物嗎?

  生:恐龍.

  學生自我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恐龍滅絕的原因,并請學生總結出生物發展的規律,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糾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提前查閱網絡上關于恐龍的資料,培養學生多途徑學習的習慣以及對不明實物不斷探究的行為

  三、課堂小結

  (一)、兩棲動物

  1、青蛙

  2、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二)爬行動物

  1、蜥蜴

  2、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四、板書設計:

  一、兩棲動物

  1.觀察青蛙:

  (1)體色:保護色

  (2)體表:皮膚裸露,能輔助呼吸

  (3)四肢:前肢短小,后肢發達

  2.主要特征

  二、爬行動物

  1、蜥蜴

  (1)生活環境:陸地

  (2)出現頸部

  (3)體表:角質鱗片

  (4)生殖和發育:脫離了水

  2、主要特征

  五、作業:

  課本29面第1、2、3、4題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北師大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第二節。兩棲動物是從水生開始向陸生過渡的一個類群,具有初步適應陸地生活的結構特征,是生物進化鏈條上承上啟下不可缺少的一環,其生殖和發育有其獨特性,這就使其成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一章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節主要以“青蛙”為例,著重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講述了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過程和特點,并且講述了環境變遷對兩棲動物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對青蛙比較熟悉,但是什么樣的動物才是兩棲動物?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過程怎樣?有什么特點?兩棲動物的生存環境怎樣?這些問題還比較模糊。因此,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教學加強感性認識,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使學生便于理解、掌握,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概念

  2、通過對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的學習,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過程和特點。

  3、了解環境變遷與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綜合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對比,使學生認識到環境變遷對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的影響以及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培養學生愛護生物、保護環境的意識,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的關系,增加保護我國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青蛙的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

  難點:1、青蛙和早期蝌蚪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區別。2、學習過程中環保意識的滲透。

  五、教學準備:

  收集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各類信息資源,小黑板,習題

  六、教法學法:

  情境創設、互動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較法等。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誦讀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在什么環境條件下能聽到蛙的鳴叫聲?青蛙的鳴叫意味著什么?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新課“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二)授新課:

  1、青蛙的生殖:

  (1)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會鳴叫?雄蛙鳴叫時還伴隨著怎樣的動作?雄蛙鳴叫有何意義呢?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總結出青蛙生殖的過程是:鳴叫、抱對、排出生殖細胞、水中受精;生殖的特點是:體外受精、有性生殖、卵生。

  (2)通過例

  1、例2,鞏固知識點——青蛙的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

  (3)通過齊讀:青蛙的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2、青蛙的發育:

  (1)提問:你知道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小蝌蚪為什么老是找不到媽媽呢?引入青蛙的發育,來調動學生的興趣。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據生活經驗和書上的彩圖分析、討論:早期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方、生活環境方面的區別,再點評,然后展示小黑板上的完整表格,最后齊讀表格上的知識點,進一步鞏固該知識點。

  (3)通過讓學生比較出早期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方面的差別很大,引出變態發育的概念,讓學生總結出青蛙的發育特點——變態發育。

  (4)讓學生看書上13頁彩圖“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分析并總結出: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青蛙的發育經過了哪四個階段?

  (5),通過做例3來鞏固青蛙發育過程的知識點。

  (6)齊讀青蛙發育的過程和特點,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7)通過青蛙的生殖發育引出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闡述出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的主要區別: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發育在水中進行,沒有擺脫水的限制。讓學生列舉出其他的兩棲動物,如:蟾蜍、大鯢、蠑螈等。

  (8)引導學生歸納出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

  (1)以“有人說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導致其分布范圍小,種類少,你覺得這種說法對嗎?”引出環境對其生殖和發育的影響,調動課堂氣氛。

  (2)讓學生看書上14頁“資料分析”,引導學生分析:資料一、二、三分別說明了說明會影響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以及后面的討論題。從而進行環保意識地培養。

  (3)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在我們周圍,兩棲動物的生活環境咋樣?數量是否在減少?我們該怎么辦呢?進一步樹立關愛生物的意識。

  (三)課堂練習:通過練習題進一步鞏固本課的知識點。

  (四)課堂小結: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再次鞏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八、板書設計:

  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青蛙的生殖:

  1、過程:鳴叫、抱對、排出兩性生殖細胞、水中受精

  2、特點:體外受精,有性生殖,卵生

  二、青蛙的發育

  1、過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變態發育

  三、環境變遷影響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九、教學反思:

  教學環節完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但學生小組討論時的積極性有待加強,普通話水平等有待提高。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青蛙的形態特征的觀察,概述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2、通過對蜥蜴圖片的觀察,闡述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3、理解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及與環境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青蛙的結構示意圖以及生殖發育過程,概述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2、通過對蜥蜴和龜的圖片觀察,概述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生活環境,提升愛護野生動物的情感。

  2、理解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義,學會辯證的看待生物與環境。

  二、教學重點

  概述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學難點

  比較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說明爬行動物更能適應陸地環境的特征。

  四、教學過程

  1、導課:播放青蛙和烏龜的圖片,讓同學回答它們各自的生活環境。

  就此提出問題:青蛙和烏龜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陸地生活,然而青蛙屬于兩棲動物而烏龜卻屬于爬行動物,這是為什么?

  2,帶著以上問題觀察青蛙的結構特征,閱讀課本(25頁-26頁第二自然段),并回答以下問題:

  (1)青蛙的身體表面是什么顏色的?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答:綠色,與其生活環境顏色一致。

  (2)當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時,你有什么感覺?

  答:濕潤光滑的。

  (3)比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態上的差別,想一想,這與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關系?

  答: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

  3、我們了解青蛙的身體特征以后再來閱讀課本內容回答青蛙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征:

  (1)體色:草綠色,與環境顏色相似,有利于覓食和躲避敵害。

  (2)體表:皮膚裸露有粘液(濕潤)適應陸地干燥環境。

  (3)感覺:頭部前端有一對眼睛,可形成一定視角;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聲波。

  (4)運動: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適于跳躍和劃水。

  (5)呼吸:空氣通過鼻孔進入結構簡單的肺,進行氣體交換;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輔助呼吸。

  4、提醒同學注意:青蛙的皮膚裸露且能分泌粘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也可進行氣體交換,以輔助肺呼吸。

  5、出題:青蛙只靠肺呼吸,請問對嗎?

  6、重點: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

  7、出示圖片:蟾蜍、大鯢(娃娃魚)、蠑螈屬不屬于兩棲動物?

  答:屬于,具備兩棲動物的特征。

  8、給同學介紹兩棲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很多兩棲動物是農田害蟲的天敵,能減輕農作物的蟲害,以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還可用于食用、藥用和科研實驗材料等。

  (2)有害的方面:有的兩棲動物吞食魚苗和益蟲,對養殖業造成一定影響。

  9、觀察蜥蜴的圖片,閱讀課本回答蜥蜴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

  1.爬行動物對陸地環境的適應

  頸

  四肢短小

  蜥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 肺發達 陸地產卵 有卵殼保護

  10、重點: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11、了解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有益方面:它們不僅是人類食品、藥品及工業、工藝生產的原料,還在消滅農業害蟲、天氣和地震災害預報方面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頭能靈活轉動,便于覓食和

  能貼地面迅速爬行

  保護身體,減少體內蜴

  能滿足在陸地上對氧氣

  生殖和發育過程擺脫

  (2)有害方面:主要表現為毒蛇對于人、畜的傷害。

  12、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9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導學案

  設計人:張靜審核人:授課人:授課時間:課題: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課型: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2、明確概況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3、通過學習樹立愛護動物的意識,了解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難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導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自學方法指導與自主學習

  1、青蛙是由__________發育來的。蝌蚪很像__________,有__________,用__________呼吸,在__________生活。青蛙沒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以在__________生活。青蛙屬于__________。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__________,可感知__________;頭部前端有一對__________,是呼吸時氣體的__________;青蛙的前肢__________,可__________身體;后肢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這些特點使青蛙既能在__________生活,也能在__________活動。青蛙能適應陸地生活,與它能用__________呼吸有密切關系。但青蛙的肺結構__________,__________。青蛙的皮膚__________且能__________,皮膚里密布__________,可進行__________,輔助__________呼吸。

  3、常見的兩棲動物還有______、___、___等。它們的主要特征是:幼體生活在___,用___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___,也可在___游泳,用______呼吸,___可以輔助呼吸。

  4、兩棲動物是很多______的天敵,保護___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______青蛙,能有效___農作物的蟲害,以減少使用農藥對環境的______。由于___以及______縮1

  減等原因,兩棲動物的___和______正在減少。我們應當加大保護兩棲動物___的力度,禁止對它們______。

  5、爬行動物是真正______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

  6、蜥蜴一生都生活在______。在___的日子里,在______和山坡的___,常可以看到蜥蜴。蜥蜴的頭部后面有______,它的頭可以___,便于在陸地上______和發現___;蜥蜴的四肢______,不能___,能貼地面迅速______;皮膚______,表面覆蓋角質的___,既可以______身體又能減少體內___的蒸發。蜥蜴的______比青蛙發達,___能力較強,只靠______的呼吸,就能滿足蜥蜴在陸地上對___的需求。青蛙將卵產在______并在___受精。蜥蜴將受精卵產在______。蜥蜴的受精卵___,卵內______較多并含有一定的___,卵外有堅韌的______保護,使卵能夠在陸地環境中發育成___。蜥蜴的______和___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以上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原因。

  7、同屬于爬行動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___或______;用___呼吸;在______產卵;卵的表面有堅韌的___。

  (三)小組合作研討

  1、完成課本25頁的觀察與思考。

  2、說說兩棲動物進化的標志。

  3、說一說爬行動物進化的特征

  4、魚的腮、青蛙的肺和皮膚、蜥蜴的肺都能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四)課堂小結

  (五)課堂達標測評

  1、下列動物中是兩棲動物的是()

  A、蟾蜍B、海龜C、鱷魚D、企鵝

  2、青蛙的幼體和成體的呼吸器官分別是()

  A、鰓;肺和皮膚B、肺;皮膚和肺

  C、鰓;皮膚D、鰓;氣管

  3、與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結構是()

  A、鰓B、后肢

  C、尾巴D、肺

  4、青蛙前肢和后肢的主要作用分別是()

  A、前肢游泳,后肢支撐身體

  B、前肢游泳,后肢跳躍

  C、前肢支撐身體,后肢跳躍、游泳

  D、前肢支撐身體,后肢跳躍

  5、蜥蜴的皮膚干燥又粗糙,表面覆蓋著角質鱗片,這樣的皮膚有利于()

  A、爬行B、吸收營養

  C、輔助呼吸D、減少體內水分蒸發

  6、有的兩棲動物終生生活在水中。()

  7、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爬行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

  8、蛇沒有四肢,但它屬于爬行動物。()

  (六)課后作業和預習案

  1、完成課本第29頁練習

  2、預習《鳥》

  (七)課后反思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及其分析

  (一)教學內容

  1、兩棲動物的種類和主要特征。

  2、爬行動物的種類和主要特征。

  3、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

  (二)內容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指的是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種類和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其核心是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種類和主要特征,理解它的關鍵是通過觀看兩類動物的圖片來識別哪些是兩棲動物哪些是爬行動物,再通過對這兩類動物典型代表青蛙和蜥蜴的形態結構、生活環境等的學習,引導學生總結出它們的主要特征,最后結合生活實際來簡述它們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學生前面已經學習過魚,通過學習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識點的過渡,因此在學科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重點是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解決重點的關鍵是根據課本中青蛙和蜥蜴的身體結構特點進行學習和歸納,最后總結出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二、教學目標及其分析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種類。

  2、知道它們與人類之間的關系。

  3、掌握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二)目標分析

  1、了解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種類,就是要知道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爬行動物有蜥蜴、龜、鱉、蛇、鱷等。

  2、知道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就是要知道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對人類有什么利與弊。保山曙光學校八年級生物學(上)教學設計主備教師:徐文莎

  3、掌握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就是要知道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是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里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是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主要特征的總結,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對于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特征容易混淆,在平常的知識體系中不明白兩類動物的主要特征,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我們就要用典型代表動物進行分析讓學生清楚的知道它的基本結構和特征,其中關鍵就是再由典型動物身上的特點延伸到同一類動物中,然后總結歸納它們共同有的也就是其主要特征。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課教學中,準備使用PPT教學,因為使用PPT教學,能夠展示多種多樣的圖片和動畫,也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掌握知識。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檢測復習檢測:

  1、魚的種類有哪些?

  2、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預習檢測:

  1、兩棲動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爬行動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問題與例題

  新課導入:播放或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并問為什么小蝌蚪一開始找不到媽媽?保山曙光學校八年級生物學(上)教學設計主備教師:徐文莎

  問題一:兩棲動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兩棲動物的種類、特征及和人類的關系。問題

  1、青蛙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溫暖潮濕的地方。問題

  2、青蛙的形態結構有和特點?

  背部綠色、有花紋、腹部白色(稱為保護色),有利于保護自己和捕食;眼后有鼓膜,可感知聲波;頭前端有一對鼻孔,呼吸時氣體的通道,但肺不發達;皮膚裸露能分泌粘液,皮膚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進行氣體交換;前肢短小用于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問題

  3、青蛙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如何受精?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受精方式:體外受精。問題

  4、青蛙生殖的特點是什么?變態發育,青蛙先長后肢再長前肢。問題

  5、蝌蚪和青蛙形態上有何區別?蝌蚪有尾無四肢,青蛙有四肢無尾。

  問題

  6、除了青蛙外還有哪些動物是兩棲動物?大鯢(又叫娃娃魚)、蟾蜍、蠑螈等。

  例題:下列動物中,屬于兩棲動物的是(B)A.蟾蜍、鱷魚B.青蛙、大鯢C.青蛙、水蛇D.蜥蜴、蠑螈問題

  7、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以輔助呼吸。

  例題:兩棲動物最基本的特征是(C)A.成體在水中用鰓呼吸,在陸地上用肺呼吸B.成體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

  C.變態發育,幼體用鰓呼吸,成體一般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D.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問題

  8、兩棲動物與人類有何關系?是農田害蟲的天敵;減少環境污染。

  例題:蝌蚪的呼吸器官是(C)

  A、肺B。皮膚C、鰓D、皮膚和肺

  練習: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的場所是(A)

  A、水中和陸地B、水中C、陸地上D、母體

  變式練習:青蛙皮膚裸露而濕潤的意義是(D)

  A、保護體內水分不散失B、減少游泳時的阻力

  C、適應水中的生活,運動靈活D、有利于體表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問題二:爬行動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爬行動物的種類、特征生活習性和與人類的關系等。問題

  1、常見的爬行動物有哪些?蜥蜴、龜、蛇、鱉(甲魚)、鱷等。問題

  2、爬行動物生活在那里?以陸生生活為主。

  問題三、蜥蜴的形態結構特征有哪些?

  ①頭部后面有頸可靈活轉動,便于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②四肢短小,不能跳躍但可迅速爬行;

  ③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即可保護身體又可減少水分蒸發;④有發達的肺;

  ⑤卵產在陸地上且卵外有堅韌的卵殼(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⑥卵生,體內受精。

  問題四、請總結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有那些?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是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

  問題五、爬行動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食用、藥用、捕食害蟲。

  例題:下列屬于爬行動物的是(C)

  A、蚯蚓B、蜈蚣C、壁虎D、蟾蜍

  練習:蜥蜴的生殖特點是(B)

  A、體內受精、胎生B、體內受精、卵生C、體外受精、胎生C、外受精、卵生

  變式練習1:某動物體表覆蓋鱗片,體內受精,受精卵有卵殼保護。據此我們可初步判斷它屬于(B)

  A.魚類B.爬行類C.鳥類D.哺乳類

  變式練習2:蜥蜴的皮膚干燥又粗糙,表面覆蓋著角質磷片,這樣的皮膚有利于(D)

  A.爬行B.吸收營養C.輔助呼吸D.減少體內水分蒸發

  變式練習3:蛇是一種體表具角質鱗片,能適應陸地生活環境的動物,它屬于(C)

  A.哺乳動物B.軟體動物C.爬行動物D節肢動物

  六、本課小結

  1、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種類;

  2、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3、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對人類生活的利與弊。

  七、配餐作業

  完成《課時掌控》P9—P10。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爬行動物教學設計教案06-16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12-24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12-24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8篇12-24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9篇07-14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9篇07-14

蛇是爬行動物嗎08-20

最古老的爬行動物02-21

描寫爬行動物的好句精選12-22

中班體育游戲教案教學反思《爬行動物表演》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