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第二課時說課
《開國大典》是浙教版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12課,是新增的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特寫,具有新聞性,時效性。它描寫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按開國大典上莊嚴、隆重和熱烈的情景,著重寫了“會場、大典、閱兵、xxx”四個場面,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歡樂心情,反映了人民群眾熱愛共產黨,熱愛毛主席,熱愛解放軍的思想感情,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分16自然段,按事情發展順序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寫開國大典開始前會場的情景。分兩層介紹,先講大典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再講會場的廣闊,布置的莊嚴和群眾隊伍興奮入場的盛況。第二段(第5至11自然段),寫開國大典的盛況。是課文重點段,分三層。第一層寫毛主席出現在主席臺上,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二層寫升國旗、鳴禮炮。第三層寫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全國人民熱烈擁護人民政府、毛主席的情景。第三段(第12至14自然段),寫閱兵盛況。既寫了人民軍隊的英姿,更寫了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熱愛,慶賀解放的歡喜和激動。第四段(第15、16自然段),寫群眾xxx情景。
本文突出了場面的描寫:會場布置、龐大的群眾隊伍、典禮開始、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星紅旗升起、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澤東當選為xxx、盛大的閱兵式、燃放禮花、群眾隊伍xxx等眾多場面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激動萬分,突出了開國大典的喜慶、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記敘詳實,條理清楚,用詞準確是本篇課文的另一特點。學生根據本文的過渡句、過渡詞理清本文層次,理解文章內容,領會文中用詞之確切,并體會排比句的妙處,理解三個雙關句的深刻含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課文安排在十冊第四組,本組的閱讀重點訓練項目是“會讀‘消息’,了解‘消息’的一般特點”,習作重點訓練項目是“會寫板報稿”,即通過本單元讀寫的訓練,學生能獨立閱讀消息并會寫簡單的新聞體裁的文章。這也是《小語大綱》中所確定的閱讀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讀懂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書報,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據五年級學生實際及本文特點,要求學生根據本文內容改寫一則簡短的消息。這一環節又是訓練學生從會讀消息到會寫消息的一個過渡環節。
本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理解和運用“迎風招展”、“瞻仰”、“排山倒海”等詞語。
2.比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體會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體會文中用詞之確切。
3.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毛主席,熱愛新中國,熱愛解放軍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6至8自然段。
開國大典距今五十年,對小學生來說,當時的情景是陌生的,而語言文字畢竟是抽象的。故讓生感知當時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體會人民激動,興奮的心情與對黨、新中國、毛主席、解放軍的熱愛之情,是本教時教學的重難點。可用提供情境、理清脈絡、抓關鍵詞反復品讀等方法加以突破。
具體教學環節如下:
一、品讀第一段
1.初讀:快速瀏覽這一段,完成以下填空練習:
開國大典于xx年xx月xx日在xx舉行,參加典禮的成員有xx,有xx,有xx,估計總數xx。會場在xx。主席臺設在xx。以此讓生整體感知全段內容,掌握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和參加典禮的成員與人數,了解會場、主席臺的情況。
2.細讀:讀有關會場的布置和前來參加典禮的群眾隊伍云集“丁”字形廣場情景的句段,用筆畫出“丁”字形廣場,并要求按書上講的方位標上相應位置的名稱,以此訓練學生將外在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內在認知水平;爾后,讓生根據所畫的簡圖,有次序地用自己的語言介紹會場的布置情況,訓練學生將內在的認知轉化為自己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且教給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3.比較品讀:(1)“他們清早到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走向)會場。”這句話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
(2)“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上,人很多,黑壓壓一片。紅旗也很多。”“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上,隊伍已經擠得滿滿的,成了一個人海,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兩句有什么不同?朗讀體會比喻句的作用。
(3)用“迎風招展”說一句話。
二、理清層次,品讀第二段
1.快速默讀這一段,用“xx”劃出典禮所進行的各項程序。
2.配放各程序的單片幻燈,指生分讀各程序,其他邊聽邊看邊思考:在各項儀程進行中,會場情況怎樣?反映了人們怎樣的心情?并用“~~~~”在文中劃出描寫人們表現的語句。
3.抓住反復出現的詞語,品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1)在所劃的描寫人們表現的語句中,“歡呼”一詞反復出現幾次?并以“每次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出現的?表達了人們怎樣的心情?”的問題為導,品讀:①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全場30萬人一齊歡呼起來。②30萬人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
(2)比較第8自然段與“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有什么不同?并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中的排比句作用。
(3)在剛才所劃的句子中,除了“歡呼”外,還有哪些詞語反復運用了?出示句子,進行品讀,并體會作者為什么反復用這些詞語。
1)30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30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起抬頭瞻仰鮮紅的國旗。
30萬人一齊歡呼起來。
2)理解“瞻仰”,并用此說句話。
3)比較體會幾處寫掌聲的不同寫法:
爆發出一陣陣排山倒海的掌聲。
響起了一陣陣轟雷似的掌聲。
同時響起了一陣陣掌聲。
4)理解“排山倒海”,并用此說句話。
文道結合點是突破重難點的最佳切入點。本段通過開國大典熱烈、莊嚴的大典盛況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黨、新中國、毛主席的熱愛之情。這種感情通過文中反復出現的“歡呼”“掌聲”、“一齊”等詞語不斷得到體現、加強。抓住這些詞進行理解分析,有助于引導生更容易地把握文章的'內涵,突破重難點,同時也教給了生抓重點詞體會作者情感的閱讀方法。
4.采用齊讀、指讀、邊讀邊鼓掌等形式,有感情朗讀第二段,整體感知本段意思,深化對文字的理解。
三、把握脈絡,自讀第三段
1.快速默讀這一段,思考填空:閱兵式的檢閱司令員、閱兵總指揮分別是xx和xx。受檢閱的部隊開頭是xx兩個排,接著xx、xxxx、xx。當xx部隊經過時,人民空軍的飛機也一隊隊排成xx,飛過天空。
2.細讀:這段課文中所描寫的閱兵式壯觀場面和人民群眾看到部隊的激動場面寫出了什么?讓生利用上段的學習方法,抓此段中再次出現的“歡呼”、“掌聲”等詞語,自讀理解人民群眾對解放軍無限熱愛的情感,并加上帶有自我見解的評注,品味本段中的好詞及蘊含的情感。這也是訓練學生自學能力的環節,讓他們在學中用,用中學的實踐過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斷完善與發展。
3.討論、交流自學情況。有感情朗讀有關語句。
四、作業
完成相關的課后作業練習;背誦6至8自然段。
本教時板書設計:
本文教學設計力求體現這樣的特點:
1.以練習為導,讓生自學、自我感知每個段落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感知每一段落時,總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或思考題讓生邊讀邊想,自己去學習獲得知識,把握一段的大意,從而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2.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理解課文時,讓生邊讀邊想邊劃,寫自我見解;通過比較句子,運用詞語,體會并掌握文中用詞之精妙;快速讀、細讀、品讀等環節的安排,則訓練了學生略讀、精讀、有感情讀的能力。
3.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貫徹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原則。
現代教學法是以解決教學任務為目的的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授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法。啟發式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是引起學生智力的積極性”“凡是能夠引起學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動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為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選用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學能力、自學習慣的教學方法,且避免單一。如理解文章內容選用填空、練習、默讀劃句復述等教學方法;體會文章用詞之確切,則采用了比較品讀遣詞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導生領會人民當時的心情與情感,并有意識地安排了“讓生自讀課文,理解加評注”這一教學環節,讓生在積極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學會知識,掌握閱讀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使生處于和課文內容協調的氛圍中,有求知的欲望和興趣,從而學得愉快,學有所獲。在初讀全文前,先給生提供了有關“開國大典”的電視錄像,讓生具體感知當時情景;具體體會大典莊嚴、隆重的氣氛及人民的情感時,又再次出現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燈,目的都是為引導學生入境,縮短主體感知與文字的距離,使其學得有趣味。
5.教學環節設計以人感知事物的規律為依據,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如教第二段時,默讀整體感知大典進行情況;爾后,抓重點詞句領會人民的情感并品讀優美詞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讀全段,加深對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給了學生閱讀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結合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開國大典》第二課時說課】相關文章:
荔枝第二課時說課11-12
《開國大典》說課范文09-01
《開國大典》說課設計01-26
月球之謎第二課時說課11-04
《草原》第二課時說課材料08-21
筍芽兒第二課時說課11-18
傾斜的傘第二課時說課11-12
《趙州橋》第二課時的說課設計08-25
《跳水》第二課時的說課設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