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模板(精選8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模板(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7冊的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學習課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發全腦為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后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里面藏著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后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采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ㄋ模┩卣刮谋,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布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的秘密》寫片段。
七、板書設計
。ㄒ唬┙谭
1、多媒體直觀法。
教師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2、質疑問難法。
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3、自主、合作、探究法。
。ǘ⿲W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姚老師引導學生采用“自瀆、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
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2
學習內容:
《爬山虎的腳》
學習班級:
四年級
學習課時:
第二課時
教師:
陳繼云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三、四、五自然段,感悟爬山虎腳的特點。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并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點:
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體會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難點:
體會作者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1、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什么嗎?
2、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點呢?
3、(PPT出示圖片)同學們看,這就是葉圣陶先生描寫的爬山虎,這一墻的爬山虎你們覺得美不美?
4、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齊讀第二自然段)
5、爬山虎的葉真的是很美很好看,這節課我們再繼續來學習一下他描寫的《爬山虎的腳》又會有什么特點呢?
板書:《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自學,感知“腳”。
1、老師要看一下課前同學們自學的怎么樣,是不是也很認真呢?
2、檢查閱讀:小組齊讀
3、師指導“柄”“莖”“著”的讀音
4、指名美讀第三自然段
5、PPT出示第三自然段重點句——齊讀
6、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或它告訴我們什么信息)(生舉手作答)
7、師整理板書:位置、形狀、顏色
8、它的腳長在哪里?
。ㄉe手作答)——師出示PPT圖片明確位置。
9、它長什么樣子?(用文中的話說)你覺得還可能像什么?(指名說,自由說或討論說)(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0、你看到什么顏色?
11、誰能用完整的話把爬山虎的腳表達出來。(請兩個學生說)
12、生上臺畫腳。
13、這么柔軟的腳是怎么爬的呢?
三、細讀文段,體會如何“爬”。
1、出示第四自然段。
。ㄖ该懈星樽x)
2、你又從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舉手作答,指名說)
師:(1)把“巴”改成“貼”好不好?為什么?
(2)使用了哪些動作的詞?
2、討論:說說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小組匯報結果,師作引導。)(師生一起口述一腳一腳向上爬)
3、生上臺試用手邊說邊演示
(師生臺下站起做動作)
4、師小結: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的往上爬。在墻上爬時會有什么情況發生呢?
5、自學第五自然段
師:爬山虎的腳爬得很順利嗎?師:萎是什么意思?又用了哪些動作的詞。
這說明爬山虎的腳與墻關系怎么樣。
四、師總結(觀察細致)
五、延伸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植物或花,觀察它的形狀、顏色等特點,寫一寫。板書設計:6.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形狀: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顏色:嫩紅
怎么爬
觸→巴→拉、貼(牢固)
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入語:爬山虎不是動物,可它卻有腳,而且會爬,這是為什么?今天,我們就來揭開爬山虎的秘密好嗎?
一、請同學們看視頻。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梢圆扇±蠋熥x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看視頻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b、腳的形狀;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b、找出爬的動作詞;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演示說出怎么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
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關系。)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男、女分開讀)
五、發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六、作業。
請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板書設計:
爬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特點樣子:像……像……(細絲)
虎顏色:嫩紅(灰色)
的
腳爬觸→巴→拉、貼(牢固)
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點。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說得十分清楚,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我覺得這堂課的教學環節我的設計應該是合理的。首先,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設置懸念:爬山虎不是動物,可它卻有腳,而且會爬,這是為什么?課件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做一做風吹過爬山虎的葉子時是怎樣拂過、漾起?使得學生入情入境的把相關句子讀得很貼切。接著我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而班上的學生幾乎沒人能畫的出來,這是出乎我意料。如果我把這一環節換成拿實物給孩子們看,或者自己在黑板上先示意畫爬山虎的腳的簡筆畫,那么這一環節就不會失敗。讓學生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使其明白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接下來,我在教案中又安排了這樣的內容: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今后,我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并且把平時積累的好詞妙句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去。相信我們一定也能寫出和作者一樣棒的文章,有沒有信心?(有)
另外,我對在引導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時,教學語言過于直白、繁瑣,使得學生在這一環節中還處在霧里霧中。我應讓他們在讀中感悟,這也是本課的不足。
最后,我讓學生自己總結這節課的收獲,又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性的地位。另外,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布置的作業是:以根據平時對校內植物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以促使學生課外去觀察植物以及去閱讀一些有關植物的資料,以便使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更好的體現。
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具體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2、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板題、讀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爬山虎的腳(葉圣陶)。
二、檢查上節課的學習情況:
1、上課前先檢測一下同學們對于生字的掌握情況。
(聽寫:重疊、均勻、逐漸、觸角)。
2、 背誦第二自然段(指名背、齊背)
三、新授:
過渡:聽了同學們的背誦,讓老師再一次感受到了爬山虎葉子的美,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著密切聯系,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詳細的描寫了爬山虎的腳。這節課我們隨著葉圣陶爸爸一起去學習寫“腳”的部分。
1、出示問題、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想一想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把你喜歡的部分讀一讀。指名回答。(板書:位置、形狀、顏色;爬;觸著墻,沒觸著墻)
2、學習第三自然段
那書上是怎樣介紹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呢?請找出來自己讀一讀。
。1)指名讀
。2)出示課件填一填
。3)我們已經對爬山虎的腳有所了解了,根據文中所描寫的,現在請你試著畫一畫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好,指一名同學上臺畫;
。4)評一評,是否畫得準確(出示課件,師引導學生體會“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描寫得生動具體)。
。5)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寫得非常細致,那么為什么作者會寫得細致呢?因為他……(生答后板書:仔細觀察),你從本段的哪個詞語看出來的呢?(抓“注意”一詞)
。6)讓我們一起細致、認真地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吧
小結:因為作者仔細觀察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生動。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課文中哪一段告訴了我們?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 合作學習(出示課件):
A、指名讀合作學習要求
B、合作學習
C、反饋
。2)抓住“巴”字(老師請一名同學上臺,老師演示“巴”這一動作,請一名同學說出“巴”的感受),結合第四、五自然段,你還從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可以體會到爬山虎的腳就緊緊地“巴”在墻上的。
(3)同學們,你們看過壁虎爬墻嗎?大家學了文,又觀察了爬山虎,能說說壁虎爬墻和爬山虎的爬有什么不同呢?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呢?根據學生回答,回歸第二段“葉尖一順兒朝下……好看得很。”再問:課后思考題(金話筒)。 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蛟龍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齊讀三、四、五自然段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啟發?
五、作業
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課后去觀察葡萄、絲瓜、冬瓜等并試著去寫一寫。
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會寫“虎、操”等13個字,讀準多音字“曲”,會寫“爬山虎、操場”等16個詞語。
2.能找出課文中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
3.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體會作者連續的觀察。
教學重點
1.能找出課文中寫得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
2.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體會作者連續的觀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會寫“虎、操”等8個生字,會寫“爬山虎、操場”等7個詞語,理解“舒服”“均勻”“漾起”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細致的觀察。
3.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并積累相關句子。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1.引導交流:哪些同學見過爬山虎?你們看見的爬山虎是什么樣的?
2.過渡: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你們知道爬山虎的腳在哪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位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自讀要求:
。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
。2)思考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生字讀音,指導生字書寫。
課件出示:爬山虎操場嫩葉舒服均勻重疊空隙
。1)指導讀準字音。“彎曲”放在句子中朗讀,注意讀準多音字“曲”的發音。
(2)指導書寫“虎、隙”。
。ā盎ⅰ薄跋丁眱蓚生字較難,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并練寫,其他6個生字提示要點,學生課后再寫。)
指導書寫“虎”字:第二畫短橫像老虎炯炯有神的眼睛,這一橫下面的橫鉤就像老虎尖尖的牙齒,寫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學生練寫。
指導書寫“隙”字:“隙”字右邊上面的“小”,豎鉤變成了短豎。在上下兩個“小”字之間,那條縫隙里,只有日光能透過來,這個“日”要寫得扁一些。學生練寫。
3.引導交流: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1)引導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后,根據提取的信息匯報。
。2)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結構,了解課文內容)提問: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再次板書:
設計意圖: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植物引入話題,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爬山虎這種植物的特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對形難字在書寫過程中易錯筆畫的指導,幫助學生準確記住字形。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生長的位置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提取信息。
出示自讀要求: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生長在哪些地方。
2.交流:爬山虎的生長位置。
預設:墻上、屋頂。
3.討論:自讀第一自然段后,爬山虎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1:爬山虎長得很茂盛。
預設2:爬山虎是一種擅長攀爬的植物。
追問:課文中哪些詞語帶給你這樣的感受?
引導學生圍繞“滿是”“一大片”兩個詞語體會爬山虎的茂盛。
小結:①爬山虎生長在墻上。②爬山虎生長得非常茂盛。
4 .指導朗讀:“滿是”“一大片”兩個詞語要讀得慢一些,“滿”和“大”兩個字要重讀,突出爬山虎繁盛、茂密的樣子。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關于爬山虎葉子的描述,體會課文準確生動的表達
1過渡:我們從文字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布滿外墻和屋頂的爬山虎,它是那樣茂盛。
2 .出示: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爬山虎的葉子。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預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交流:
。1)發現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嫩紅一一嫩綠一一綠得那么新鮮。
圍繞“舒服”指導學生讀出安逸、愜意的感受。
(2)了解無風時爬山虎葉子的樣子。
、俪鍪九郎交⒌膱D片,理解“一順兒”的意思。
②聯系上下文“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理解“均勻”的意思。
(板書:準確)
。3)品味起風時爬山虎葉子的樣子。
、俪鍪荆何L拂過爬山虎葉子微微漾起波紋的視頻。
、谡f一說“拂”和“漾”的意思。
、壑笇Ю首x:“拂”和“漾”要讀得輕一些,突出微風的輕柔和葉子微弱的震顫。
。ò鍟荷鷦樱
設計意圖:
細讀描寫葉子的段落,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品讀重點語句,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感受課文生動的表達。
五、總結收獲,體會細致的觀察
1.過渡:無論是葉子顏色的變化,還是葉尖一順兒朝下鋪得均勻的形態,以及微風拂過時,葉子輕微的震顫,都被葉圣陶爺爺敏銳的眼睛觀察到了。
2.提問:孩子們,你們覺得葉圣陶爺爺是怎樣觀察這些葉子的?
預設1:葉圣陶爺爺一定是拿著放大鏡觀察的。
預設2:葉圣陶爺爺一定是走得很近,反復看了很多遍。
3. 總結:是呀,他之所以能表達得如此準確,是因為他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觀察!
(板書:觀察:細致)
4. 小結:通過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也通過那些準確形象的語句,感受到了葉圣陶爺爺細致的觀察,下節課我們帶著這些收獲,再一起學習爬山虎的腳。
設計意圖:
在學生充分感受作者準確生動的表達后,通過質疑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樣的表達與作者細致的觀察是密不可分的。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萎、瞧”等5個生字,會寫“葉柄、反面”等9個詞語,理解“巴住”“逐漸”等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3.抓住重點詞句了解作者連續觀察的方法。
4.品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
教學過程
一、回顧所學,復習導入
1.回顧交流: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預設1:我了解到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預設2:體會到了作者在描寫爬山虎的葉子時,語言十分準確生動。
預設3:了解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葉子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2. 小結:作者將爬山虎的葉子寫得如此準確、生動,這離不開作者細致的觀察。
二、遷移運用,自主探究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作者細致的觀察
1.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學。
。1)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課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用“ ___ ”勾畫出表現作者細致觀察的句子。
①圈畫關鍵詞語,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趯W生默讀、勾畫、寫感受。
2 .交流學習收獲,體會細致觀察。
(1)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數量、形狀、顏色的相關語句。
出示: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討論:從這些句子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點撥:細絲的位置隱蔽、數量精確、形態細小而卷曲都可以看出作者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2)描寫“爬的過程”的相關語句。
出示: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引導:請抓住描寫爬山虎爬墻動作的詞語描述“爬”的過程!討論:“巴”字可以換成其他詞嗎?你覺得哪一個更好呢?讀一讀:朗讀爬山虎往上爬的過程的相關語句。
指導朗讀:“觸”要讀得輕一些,“巴”和“拉”要讀得有力些。
。3)交流爬山虎的腳變化的語句。
引導:請說一說“逐漸”的意思。
點撥:作者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才能發現腳細微變化的過程。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聚焦課文中關鍵的詞語反復品讀,通過讀、說等多種形式,體會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
三、感受連續觀察
1.關注變化過程,感受連續觀察。
提問:通過爬山虎往上爬的過程和腳逐漸變化的過程,大家發現作者觀察得非常細致,你覺得作者觀察了多長的時間?
預設1:作者觀察的時間很長。
預設2:作者是觀察了一段時間后發現的。
點撥:我們通過“爬”的過程和腳變化的過程,都能發現作者進行了連續的觀察。(板書:連續)
2.圍繞表示時間的詞語,感受連續觀察。
交流:課文中還有哪些語句,你也能發現作者進行了連續的觀察?
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出示: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
小結:圍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作者進行了連續的觀察。
設計意圖:
在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細致的觀察后,通過引導學生發現事物變化的過程,關注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作者的觀察不僅細致,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
四、總結觀察方法
總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作者不僅觀察得十分細致,而且進行了連續的觀察。其實生活處處皆學問,如果我們也能這樣連續細致地觀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繼續練習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前,教師準備爬山虎的教學掛圖,設計爬山虎的畫(隱去它的腳),制作演示課件。布置學生課余觀察爬山虎,對照課文內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學習完《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二、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
2、填空: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圖,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葉子的美來。
5、試著把這一自然段背下來。
三、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觀察實物(或掛圖),默讀課文,進一步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用自己的話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2、屏幕顯示描寫爬山虎腳的話,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3、讓全班學生選擇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出爬山虎的腳。
4、按照課文有關內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5、熟讀,指導背誦。
6、結合板書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了解得這么詳細。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圈出寫爬山虎怎么爬的動詞。
2、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觸 巴 拉 貼
3、小結: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了這些動詞,才把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長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得才這么有序。
4、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墻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5、教師小結: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只有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就必須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6、看電腦演示爬山虎正面爬墻的過程,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緊緊貼在墻上,爬滿整個墻。所以課文第二自然段才寫“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7、小結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墻的腳是怎么爬的,那么沒觸著墻的腳會變成什么樣呢?請同學們自學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歸納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沒觸著墻:板書:萎了
觸著墻: 板書:牢固
2、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怎樣?
3、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六、總結。
1、學生歸納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講的是什么內容。
2、復習第三、四、五這幾個自然段,講講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
4、總結: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了說清楚這個意思,作者進行了細心而有序的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作業。
1、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2、細心觀察一種植物,將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五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4、自覺運用抓重點詞句、聯系生活實際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5、學習作者細心觀察、連續觀察的方法,激發留心周圍事物的興趣。
【重點難點】
1、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難點)
2、領悟作者細心觀察、連續觀察的方法。 (重點)
3、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激疑激趣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猜兩條謎語,看誰猜得又對又快。
第一條: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打一種植物,是什么?(葡萄)
第二條,上搭架,下搭架,開黃花,條條青龍藤上掛。也打一種植物。(絲瓜)
2.如果種葡萄和絲瓜啊,還要做一項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給他們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們就沒法兒往上爬了)
二、揭示課題,感知文題
過渡:剛才我們都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板書課題)
誰知道老師為什么把“腳”這個字寫得這么大嗎?那按照他這個意思,這題目該怎么讀呢?指名讀。
老師把腳這個字寫這么大,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相信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會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預習,理清脈絡
。ㄒ唬┙涣鲗ε郎交⒛_的初步了解
1.學生交流:課前,通過預習,你們對爬山虎的腳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介紹)
2.教師參與:課前,老師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腳,我還從這本書(出示《十萬個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腳其實是它的另一種根,因為它生長在空氣中,所以叫氣生根。你看,老師這是怎么了解的?觀察、讀課外書、查找資料都是預習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們運用這些方法都對爬山虎的腳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葉圣陶爺爺他是怎樣寫爬山虎的腳的呢?請同學們看第6課。
(二)初讀感知,讀準詞語
1.檢查字詞。出示課后生字,指名讀。
2.出示: 嫩莖 一順兒漾起波紋
觸著墻 痕跡蛟龍
強調多音字及兒化音的讀法。
3.快速讀讀課文,看一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爬山虎的腳呢?
。1)誰知道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爬山虎的腳?(3.4.5)
。2)課文除了講爬山虎的腳,還講了什么?(葉子)
四、以讀代講第二自然段
1.自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注意:在這一段中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知道這一段重點講的是什么?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把這句話畫下來。
2.出示:“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
。1)你能從這句話里讀出這一段重點講的什么嗎?(長大了的葉子)
。2)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引人注意)
3.再讀讀這段話,看哪幾句話具體講的是長大了的葉子?(3.4.5句)
4.那誰能通過朗讀把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現出來呢?(學生練讀)
。1)指名讀。(學生評議)
。2)欣賞爬山虎葉子畫面,聽老師讀。
(3)指名讀。老師給你配上一段優美的音樂。讓你來美美地讀一讀,其他同學一起來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長大了葉子。
(這位同學讀的時候,聲音和感情都非常豐富,這可以用一個四字的詞來形容。哪個詞?聲情并茂。讀書就應該這樣去讀。 )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爬山虎長大了的葉子。那么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呢?
四、讀文畫圖,自主學習“爬山虎的腳”
(一)讀文畫句
默讀第三自然段,畫出寫腳的有關句子。學生讀句子后,課件出示: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二)讀文畫“腳”
1.教師板畫,提出要求。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爬山虎的一根莖和兩三片嫩葉。
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認真默讀寫“腳”的句子,注意
要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讀完之后,請同學們根據這一
部分內容在黑板上畫出爬山虎的“腳”。
2. 學生讀書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畫“腳”。
①選顏色:老師這兒有紅、黃、綠三支粉筆,請一位同學選擇一種顏色來畫。
方案一:學生選擇的是紅色
說明這位學生認真讀書了,而且讀懂了書上寫顏色的句子。教師可請學生說說為什么選擇紅色。(說課文依據)
方案二:學生選的不是紅色
教師不能簡單地否定,而是把學生出現的這一偏差點作為有利的訓練點在學生評議時進行強化訓練,從中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和閱讀習慣。
②畫“腳”。學生在老師畫的莖、葉上畫出爬山虎的腳。
③全班評議。學生再讀書,以課文為依據,對照同學畫的“腳”進行評議,糾正錯誤。重點理解以下幾點: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
形狀: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顏色: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方案一:學生畫得不對
請學生評議,主動發現問題并在黑板上改正畫錯的部分,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
方案二:腳的位置畫錯了
腳的“位置”是理解的難點,學生如果發現把腳的“位置”畫錯了,但又不知道畫哪兒更準確,教師可引導學生再讀一讀寫“腳的位置的句子”,對照圖文評議、理解、感悟。
小結:是。≈挥姓J真讀書,才能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4.組合朗讀。咱們這樣來讀:
第一組讀黃色部分,這部分寫的是——
第二組讀藍色部分,這一部分是——
第三組讀紅色部分,這部分寫的是——
最后一句大家一齊讀。
過渡:你們看,葉圣陶爺爺寫得多清楚啊!這一段,通過同學們認真讀書,自己就讀懂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請同學們這樣認真去讀,看看這一段,你們能知道什么?
五、品詞析句,探究體驗,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ㄒ唬┝私馀郎交⑹窃鯓优赖
1.讀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2. 爬山虎是怎樣爬的,讀有關句子。
課件出示: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樣爬的呢?老師通過讀“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這一部分,抓住了關于爬山虎爬的一個重點詞“觸”。請同學們像老師這樣再讀讀后面的句子,想一想,還應畫出哪些重點詞,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樣爬的了。
課件出示:(觸)()()()()()
4.學生評議。
方案一:說得不對
請學生再讀文并調整詞序。
變彎
觸巴拉貼
方案二:學生漏掉“變”和“彎”
教師引導學生分別討論去掉“變”、“彎”行不行,為什么?
小結:這些動作前后之間的聯系都是非常緊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體會朗讀。注意:只要讀好這些詞,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樣爬的了?教師指導重點詞的讀法。
。ǘ┛串嬅媾浣庹f
那爬山虎是不是這樣爬的呢?
。1)放動畫。你們注意了嗎?這個畫面和電視上的畫面比起來,是不是少點什么?
。2)給畫面配解說詞。不過,解說要講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們就說什么。解說一定要與畫面同步進行。(試說后指名說)
。ㄈ┵|疑問難
學到這兒,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W生質疑:①為什么用“一腳一腳”而不用“一步一步”?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②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ㄋ模┙鉀Q問題
1. 為什么用“一腳一腳”而不用“一步一步”?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學生認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腳一腳”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此時教師不動聲色,請其他學生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方案二:理解“一腳一腳”和“一步一步”
學生認為:“一步一步”是用腳交替著爬。而“一腳一腳”的爬是指長一只腳就巴住墻,再爬,必須再長出一只新腳再巴住墻。教師請學生動作演示,進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腳一腳”是怎樣爬的。
2. 教師板畫描述啟發: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爬山虎要想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3.在這兒,葉圣陶老爺爺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腳一腳”,你能體會出什么?
(葉圣陶老爺爺連續觀察、細致觀察、用詞非常恰當。)
小結:體會葉圣陶老爺爺作了連續觀察,觀察細致,用詞準確。
六、交流爬山虎腳的變化
。ㄒ唬┳杂勺x第五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講的什么?
。ò鍟何死喂蹋
。ǘ┙處熜〗Y:第五自然段主要講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變化。
七、回歸整體,領悟方法
這篇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又講了爬山虎是怎樣爬的;最后講了爬山虎的腳沒觸著墻就“萎了”和觸著墻的巴在墻上相當“牢固”。
1.回歸課題。學到這里,我們再來看看課題,老師為什么把腳這個字寫得這么大,現在你有沒有新的理解和認識?(這腳在爬山虎身上可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沒有腳爬山虎就沒法往上爬了。
2.如果我們也像葉圣陶爺爺一樣去了解爬山虎的腳,觀察一次行嗎?觀察一天行嗎?
3.小結:是。∪~圣陶老爺爺對爬山虎的腳不光進行了細致觀察,而且經過了長期的觀察,否則不可能寫得這么清楚。這正是我們所要努力學習的。
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本課6個生字,掌握10個會寫的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3、以品讀感悟、想象畫面為主要手段,使學生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逐漸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植物,它是爬墻的高手,可以不借助任何藤架就能夠爬滿墻,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寫的文章《爬山虎的腳》。
二、回顧全文,理清順序
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課文圍繞爬山虎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三、品悟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ㄒ唬┳x悟結合品悟葉子的美。
那一墻綠綠的爬山虎啊,是那么引人注意,它吸引了作者的眼睛,爬山虎的葉子真美,寫葉子的語言更美。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詞語或句子,體會葉子的美。
1、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
在學生感悟品讀的基礎上,出示圖片引讀:
這是新鮮得快要滴出水的葉子,看著那么舒服,你能讀出來嗎?
這是新鮮得發亮的葉子,耀人的眼,你能讀出來嗎?
2、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一順”、“均勻”體會葉子排列的整齊美。
出示圖片感情引讀:這是大自然的杰作,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就這樣鋪滿墻。你能讀出來嗎?
3、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在學生想象出海上波浪般的美麗后,引導學生讀出這種美。
觀看視頻:你們真了不起,已經完全體會出了爬山虎的葉子的美,老師決定送給你們一個小禮物(播放視頻,起風時爬山虎的葉子。)
談感受:你有什么感受?
感情朗讀:此時此刻,我們仿佛置身于一面爬山虎鋪成的墻前,在那綠意盎然的葉影間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清爽氣息。帶著這種感覺,我們一起讀一讀這段話。
。ǘ┳x畫結合了解腳的特點。
過渡:爬山虎之所以綠得這么鮮亮,是因為腳能牢牢地抓住墻壁,才能使它舒枝展葉,任意吸吮陽光,顯出這般的勃勃生機。那么,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又長在什么地方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用橫線勾出腳的位置,用曲線勾出腳的樣子。
交流:
腳的位置:學生找出腳的位置的語句后,教師出示畫有爬山虎的小黑板,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找出圖中腳的位置。
腳的樣子:在學生找出腳的樣子的句子后,先讓學生說一說枝狀、蝸牛的觸角有什么特點,再在小黑板上畫腳,其他學生拿彩筆在練習本上畫。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判斷黑板上腳的對錯。
觀看腳的視頻:想看一看爬山虎真實的腳嗎?認真觀看,看看它和葉圣陶先生寫得是不是一樣?跟你畫得是不是一樣?
你覺得葉圣陶先生寫出腳的特點了嗎?他是怎樣做到的?這段中也有一個詞表明他進行了認真的觀察,是那個詞?(注意)正是因為他注意了,才寫出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再讀一讀這段話,注意讀出腳的特點。
。ㄈ┳x書與探索相結合發現爬的秘密。
作者不僅觀察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還觀察了它怎樣爬的。請同學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
思考:爬山虎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往上爬,這樣指的是怎樣呢?
誰能讀出相關的語句?
默讀這一段話,你能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發生了變化:細絲的頭上變成小圓片,細絲由直變彎;還要引導學生發現腳發生變化的用途:變成小圓片是為了巴住墻,細絲由直變彎是為了將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
指導學生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爬的情景。
課件演示爬墻的過程。一邊看課件一邊用書上的語言描述。
思考:你明白什么叫一腳一腳往上爬嗎?
總:爬山虎長一只腳巴住墻,然后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不斷長腳,不斷向上爬,向左爬、向右爬,最后,爬滿整面墻。
四、總結全文,學習作者認真觀察的精神。
你想對作者說些什么?
師總結:同學們,事物的美,是不容易一下子被發現的,需要進行認真地觀察、甚至長期的觀察。你看,葉圣陶爺爺認真觀察了爬山虎很長時間,才發現了爬山虎特征。這長期、認真觀察、反復觀察是多么重要啊。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爬山虎的腳說課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爬山虎的腳的說課設計08-13
《爬山虎的腳》說課設計08-13
《爬山虎的腳》的說課設計08-15
爬山虎的腳說課設計及教學反思01-03
《爬山虎的腳》說課設計參考08-15
《爬山虎的腳》說課設計范文08-17
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說課設計08-15
爬山虎的腳說課設計三精選設計案例08-26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