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平均數的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平均數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第90—91頁例1、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知道平均數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3、學習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掌握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
課件、題卡、磁扣等。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吧?我們班級的同學也特別喜歡搬運玻璃球的游戲。今天老師帶你們看一場30秒的運球比賽,不過看比賽有個任務,請第一、二、三組的同學分別為女1、2、3號選手計數,第四、五、六組同學分別為男1、2、3號選手計數。聽清楚了嗎?請看大屏幕。
二、 講授新知
1、探究平均數的方法
師:緊張的比賽結束了,請小組長統計一下選手的成績。我們用1個磁扣表示運了1個球,請組長們匯報運球數,把運球的個數貼到黑板上。(說一個貼一個)
師:大家看,他們每人各運了幾個球?
師:請同學們觀察,如果比較兩組同學的成績,你認為哪組成績好?為什么?
生:男生成績好。女生總數12,男生總數15。
師:對,我們比較總數,可以看出男生隊成績更好。
師:大家能不能再分別找出一個數能代表每一組的平均水平,讓他們比一比,還很公平。
生:用3或者2等表示,教師要抓住問其他同學,用3代表這一組每個人的成績可不可以。(2號7個,用3不合適)
生:4.
師:用4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男生隊用幾表示呢?
生:5.
師:那么請大家借助手中題卡,小組合作,畫一畫,寫一寫。用什么方法得到4或者5的。想一想,為什么用這個4或5可以代表每組的水平?
生:小組合作。
師:哪個小組愿意派代表匯報一下?(只出示女生的)
生:女生隊2號最多,給1號2個,給3號1個。
師:結果怎樣呢?
生:讓他們變得同樣多。
師:誰還想說說你們的方法。(兩種移多補少畫法),把兩種畫法放在一起,他們都是把多的補給少的,然后使他們變得同樣多。畫一條虛線。想法都一樣,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
師:大家聽清楚了嗎?誰愿意到黑板上擺一擺?
生:移多補少演示。
師:大家同意嗎?
師小結: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我們把多的勻給少的,最終讓它們變得同樣多,(手筆畫這黑板磁扣這)數學上把這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通過移多補少得到的(箭頭)同樣多的數(板書同樣多)(向上箭頭),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均數的知識。那么2、7、3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就是4。
師:你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表示出男生隊的平均成績嗎?
生:到前面來演示。
師:同意嗎?(再移回來)同學們,除了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表示出平均數,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列算式。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4+5+6)÷3
=15÷3
=5(個)
師:你是怎么想的?(寫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用男生隊運球的總數除以3,就是每人平均運5個球。
師:聽明白了嗎?括號里的式子表示?除以三呢?結果5是?
師小結:我們先求總數,再除以三個人,也可以使這組數據變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就是合并平分。得到同樣多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它也是求平均數的一種方法。
師:你能用合并平分的方法,求出女生隊的平均數嗎?
生:匯報
師:現在我們來說一說哪一個隊成績更好呢?
生:男生隊
師小結:比總數女生12,男生15。比平均數女生4,男生5。比總數和平均數都是男生勝,看來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比總數比平均數都很公平。
2、平均數的作用
師:馬老師看同學們玩得特別開心,也想玩一玩,我運了4個球,我看女生成績少,就把這4個球加給女生了(操作,老師 4個)這回女生總數由12變成了15,反超了男生,我宣布了此次比賽女生獲勝?我這個裁判公平吧。
生:公平,再觀察一下,他們為什么不同意。
不公平,人數不同。
師:大家同意嗎?人數不同的情況下,比總數不合理,那我們就比平均數吧!你們比一比,誰的平均數多呢?
生:4.
師:你們怎么這么快就知道了呢?
師:比較平均數哪一個對成績更好呢?還是男生隊。小結:在人數相同的情況下,我們比較總數和平均數。人數不相同,我們比較總數就不夠公平了,比較平均數比較公平。
師:看來老師加入也沒改變女生隊輸了這個結果,假如老師運了8個球(貼),這回女生隊的平均數是幾了呢?
師:打平了。假如想讓女生隊的平均成績是6,老師至少需要運幾個玻璃球呢?
生:12個。
師小結:女生隊其他人運球沒變,隨著老師運球數的增加,這組的平均數變大,所以說平均數隨整組數據每一個數變化而變化。
3、平均數的性質
師:請大家觀察女生隊的成績
我們得出來的平均數4是1號的實際運球數嗎?是2、3號?(不是)
平均數4和這組數據的每一個數比較一下。(具體點)你發現了什么?
生:4比7少3個,比2多2個,比3多1個。
師:所以平均數4在7和2之間,也就是平均數在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
師:我們再來看看男生隊平均成績,是不是也有這個規律?平均數5是每位選手實際運球的`數量嗎?
生:不是
師:平均數5和男生隊每個人實際運球數比較一下。
生:平均數5和2號選手實際運球數一樣多。
師:那么這個5和2號的成績5表示的意義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2號的成績,表示他在比賽中運了5個,代表自己,一個是一組的平均水平。
師小結:我們用平均數和每個數據進行比較,在數據不等的前提下,發現平均數介于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也可能在數值上和某個數相等。例用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在計算平均數時,先估計平均數的大小范圍,或者檢驗平均數是否合理。
習題:小強在20秒時間內拍球4次,分別是24下、27下、28下、29下。
1、請你估一估小強拍球的平均成績,可能是多少下?
2、動筆算一下,平均成績是多少下(27下)兩張幻燈片。
師:同學們都是用哪種方法算平均成績的?(合并平分)一般情況下,我們計算平均數時經常用合并平分的方法。
師:其實平均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你知道哪些平均數呢?
生匯報:
師:對,我們經常接觸的有平均身高,平均成績,平均時間,平均氣溫等。早在三千年前,我國《周易》已產生了平均數的思想:
1:統計平均數就是對研究對象的某數量標志的變量,減有余而補不足所求得的一般水平。
2:計算統計平均數的作用,在于衡量事物要均等。
所以說平均數很重要,我們可以用平均數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三、習題
1、課件出示“小小”冷飲店習題。
2、水深。
四、全課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平均數,學習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那么,讓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細細去體會吧。
板書設計
平均數
合并平分 移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P92~94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使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昨天中午我們代伙的同學在教室里舉行了一次套圈比賽,他們每人套10了次,想不想知道他們套中了幾個?
2、指名匯報,回答問題
陳璇:5個;戴之淳:3個。問:陳璇套得準一些還是戴之淳套得準一些?
孟子又:3個;陸庭臻4個。問:是這兩位女生套得準一些還是這兩位男生套得準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3、談話:(出示主題圖)。看,圖上的同學們也在套圈,他們每人套了15個。
4、指導學生看圖,讀圖(縱、橫軸表示的含義;每一格表示的數量)
5、問:你能從圖上看出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嗎?(根據學生回答在圖中標出數量,并根據回答要求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看出數量的多少的)。
6、問:除了能從圖中看每人套中的個數外,你還看出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問:你能不能從圖中一眼看出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呢?
2、指名匯報,說明理由。
3、說明:有道理。他們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我們不能一個人一個人地比較,只有分別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個”和“女生平均每人套多少個”,用這樣的數來體現他們套圈成績的整體水平。
4、男生套圈成績的平均數。
⑴觀察男生成績統計圖,想一想,怎樣使他們每人套中的個數相等?(根據學生回答歸納出“移多補少”并板書。)
⑵列式計算。理解算式含義。(歸納“先合再分”并板書。)
⑶說明:這里的“7”就是男生套圈成績的平均數。(板書課題)它表示將原先幾個大小不等的數,通過移多補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得到的一個相等的數。
4、女生套圈成績的平均數。
⑴你會求女生套中的平均數嗎?
⑵學生嘗試練習并指名學生板演。
⑶評析:算式每步的含義。
這里為什么是用女生套中的總數除以5而不是除以4?
得到的“6”在這里是什么數?表示什么?
現在你知道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嗎?
5、觀察統計圖,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個,這里的平均數“7”比哪個數大?比哪個數小?
再觀察女生成績統計圖,平均數“6”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6、小結:平均數的大小應該在一組數據中的.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平均數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它表示的是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這一組數據都等于這個平均數,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數相等。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P94.2
出示題目,問:這三條彩帶中最長的有多長?最短的呢?這道題要求什么?
想一想,你能不能估計出這三條絲帶的平均長度在()cm——()cm之間?
學生嘗試練習后評講。
2、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平均數,也知道如何求平均數,接下來我們要遇到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下列辨析題。
⑴小強身高30厘米,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00厘米,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⑵在“書香校園”活動中,我校同學平均每人捐書3本。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本書。⑶學校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cm。
①李強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m。
②學校籃球隊中可能有身高超過160cm的隊員。
3、出示本班級第一小組學生身高情況統計表。(如下)
⑴老師請一位同學幫著算了一下這個組同學的平均身高,得出的結果是“這個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46m”。不用計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對不對呢?(后出示正確的計算結果)
⑵由此,你能不能猜測一下,三(3)班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厘米嗎?
⑶老師也在網上查找了一些資料:我國三年級小學生的平均身高大約是135cm。看到這個數據,結合你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四、評價總結
1、剛才同學們都參與得很熱烈,你們覺得田老師這節課上得怎么樣?如果請你給這節課打個分,你會打多少分呢?每個小組商量一下得分情況,然后給出一個分數(10分制)。
問:這么多分數,以誰的分數為準呢?(計算平均分)
2、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會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呈現套圈情境。
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場景。談話:這是三(1)班第一小隊正在進行的套圈比賽,一隊是男生,另一隊是女生。比賽規則是每人套15個圈,比一比哪一隊套得準。下面就請同學們給他們做裁判,好不好?
2.收集整理數據。
多媒體依次演示4個男生和5個女生套圈比賽情況,最后將每個選手卡通像與其套圈結果“定格”組合成一個畫面。要求學生根據男、女生套圈成績,小組合作利用小方塊完成統計圖(每小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隊成績的統計,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隊成績的統計)。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對教材例題進行動態處理,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擺”小方塊制作統計圖,目的是讓學生親歷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同時也為后面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作準備。】
3.引入平均數。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提問:看了這里的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要比較哪一隊套得準,你準備從哪個方面去比較?結合學生的想法,適時進行引導。想法一:因為吳焱套中的個數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追問:這種想法的可取之處是已經注意到從整體的方面去比較,但是他們兩隊人數不相等,這樣比公平嗎?可以怎么辦呢?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平均)
【設計意圖:富有啟發性的“追問’’,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用原有認知結構中數據處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總數等解決這一問題并不合適,從而引出平均數,并在這一過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數能表示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4.理解平均數。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自己面前的統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又多又好。提問:怎樣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合后分。反饋時,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操作,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課件動態演示:將統計圖中的涂色方塊合并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導列式:6+9+7+6=28(個),28÷4=7(個)。
【設計意圖:將學生對平均數的探求發端于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有關平均數的多種求法。】
談話:請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績統計圖(用紅色線條標出平均數,并不斷閃爍),圖中閃爍的紅色線條表示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在前面板書的“平均”后面添上“數“。
觀察:圖中的平均數與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相比,你發現了什么?(平均數比最大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多媒體閃爍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提問:根據你的發現,誰能猜一猜女生隊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一定在什么范圍之內?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驗證?談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你是怎樣知道的?先和小組內的同學一起說一說。反饋時,引導學生交流求女生隊平均數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數的意義。列式計算時注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提問:現在你能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嗎?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認識了什么?你能結合剛才的例子,說一說平均數表示的意義嗎?
【設計意圖:多媒體演示與學生的交流有機結合,使學生對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后分,平均數的意義及取值范圍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時,將平均數學習嵌入一個完整的統計活動中,較好地突出了平均數的統計意義。】
二、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我們一起玩闖關游戲好嗎?
1、挑戰第一關“走進生活”平均數能為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想想做做第1題。移動筆筒里的鉛筆,看看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求出來嗎?
(2)想想做做第2題。小麗有這樣的3條絲帶,這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請你先估計一下這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在哪兩個數之間?然后學生獨立練習,集體校對。
2、挑戰第二關“明辨是非”
(1)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強身高1.2米,他不會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2)大泗學校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3)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強是學校排球隊隊員,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4)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
3、挑戰第三關:“合情推測”四(2)班第一小組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
學號1 2 3 4 5
身高(厘米)132 134 136 140 142
(1)明明算了他們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不計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對不對?
(2)星星公園規定:購買團體票時平均身高不足140厘米的學生可享受七折優惠。如果第一小組同學集體去玩能享受優惠嗎?不計算你能知道結果嗎?說出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既重視平均數的求法,更重視對平均數意義的深刻理解。通過估計、預測、判斷等一系列數學活動,溝通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強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較好地發展了學生的統計觀念和應用意識,闖關游戲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總結評價,感情升華
今天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平均數”,你想對它說些什么贊美之詞呢?
教后反思: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串于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學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1.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情境,出示學生熟悉的套圈游戲以此來切入主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所學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動,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2.充分保障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把學習的自主權與選擇權交給學生。《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要努力改變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開放性的、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學習的情境,使之在開放問題的情境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使數學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活潑,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只有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才會解決生活中的求平均數的問題。因此,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學具,在小組合作、探索的過程中,找出求平均數的方法。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3.較好的滲透了數學思想和方法。如:在計算平均數前讓學生利用平均數的意義進行估計,滲透估算的思想,即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又加深了對平均數的理解。總之,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實現了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有機結合,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較好地達到了創新教育的目的。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4
教學要求: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
2、使學生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
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統計。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意義
“1”:說一說題目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平均水深140厘米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處處水深140厘米?
(不是,是有的地方比140厘米深,有的地方比140厘米淺)
“2”:自己看題,同桌討論。
全班交流:
你認為哪些平均數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為什么?
(1、3合理,2不合理)
二、求平均數的練習:
1、“3、4、6、7”題。
“3”:從表格里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獨立解答(1)、(2),全班交流。
看了這張表格,你還想到了什么?你還能向大家說說哪些(1)和(2)題沒能介紹的情況?
“4”:
(1)先算一算三年級平均每組植樹的棵數。
假如今天算出的平均數是11棵,不計算,你能不能判斷它是錯的?為什么?
假如是6棵呢?為什么?
看著這張統計圖,你能不能給出平均數的范圍?
(2)哪些小組植樹棵數比平均棵數多?哪些比平均棵數少?
“6”:(1)同桌討論,可以怎么估計?
介紹自己是怎么估計的。
(選取6個數據中處于較中間位置的一個,再看看其他的移多補少后是否和它較接近,進行調整,學生有合理的方法也應給予肯定)
(2)你還能說出這個小組同學身高的`哪些情況?
“7”:獨立練習。
“你還發現什么?”盡量讓學生從多角度說一說。
2、“5、8”題。
“8”:先說一說這一題的解決過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記錄、解答問題。
“5”:課堂上老師指導說清要求,課后學生完成。
三、“你知道嗎?”
舉例:歌唱比賽,評委給一位歌手打分:47、78、80、81、82、82,如果不去掉一個最低分和一個最高分,那么這位選手的最后得分為?
學生計算:(47+78+80+81+82+82)÷6=75
去掉以后,是多少呢?
學生計算(78+80+81+82)÷4 約為80分
看一下評委給的打分,大部分是在80分左右,75分不能真正反映這個情況,怎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有一位評委打分過低,所以為了保證最后的結果更客觀、公平、合理,一般在評比打分時,會去掉一個最低分和一個最高分。
教學后記:第一題學生討論十分激烈,最后還是得出了結論,下水是會有危險的,因為深水區可能會超過145厘米。由此強調,平均數在最大數和最小數的中間。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5
《平均數》是人教版課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剛好看到《小學教學》雜志上刊登了“數學王子”張齊華老師的關于《平均數》一課的課堂實錄與報告,我非常興奮,并嘗試運用張老師的思路上了這節課,效果非常好。因此,今天的說課,我就選擇了這節內容來和大家交流。
我直接從教學過程說起,并順便結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來闡述我的教學方法和其蘊含的教學思想,以及所達到的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師:你們喜歡打籃球嗎?老師很喜歡籃球,這不,昨天下午還與五年級的幾個學生玩了一次“1分鐘投籃挑戰賽”。怎么樣,想不想了解現場的比賽情況?
1、出示李強3次投籃的成績:5個、5個、5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小強一分鐘投籃的水平?
2、出示萬林3次投籃的成績:3個、5個、4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小林一分鐘的投籃水平?為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3、出示王鵬3次投籃的成績;3個、7個、2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王鵬一分鐘投籃的水平?還可以怎么求出這個數來?
4、討論思考:“4”是3、7、2這三個數的平均數,它能代表王鵬第一次投中的個數嗎?能代表第二次的嗎?能代表第三次的嗎?它究竟代表什么?
這里,我把李強的成績設定為3個“5”,讓學生很自然地想到用“5”表示小強一分鐘的投籃水平,然后讓第二個出場的萬林設出3個不一樣的成績,制造認識沖突,引發學生想出“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想法,并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給學生比較直觀的表象,強化學生的認知。最后再給出一組不同的數據,鞏固“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想法,并追問“還可以怎么想”,逼學生想出求平均數一般方法來,即“先合并再均分”,并板書在黑板上。
完成板書后,教師適時進行點評總結,告訴學生:“這種通過‘移多補少’或‘先合并再均分’得到的同樣多的這個數,就叫做原來幾個數的平均數。”并連續幾個追問:“4”能代表王鵬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個數嗎?它究竟代表什么?最終,讓學生體會到,平均數不能代表其中的每一個數據,它只是表示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板書)。
至此,在直觀演示、板書算式、連續追問,課前設定的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已經基本達成。
二、深化理解,建構新知
1、三個學生完成比賽后,該老師出場了,我故意賣個關子說:
正式比賽時,老師要求投4次,他們同意了,下面是我前三次投中的結果。(多媒體展示)4個、6個、5個。猜一猜,老師投了第4個后,結果會怎么樣呢?
2、在學生多次猜測后,老師出示第4次投籃成績:1個,然后問:
請估計一下老師最后的平均成績是幾個?你為什么不估計為6個或1個?
3、試想一下,如果老師最后一次投5個、投9個的話,平均成績會是多少?可以動手算一算。
4、多媒體出示3個統計圖:問: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明白“每一個數據的變化都會牽動平均數發生變化,但不管怎么變化,平均數總是在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板書)。當然,學生還可能有其它的`發現,那自然美不勝收了?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每學一點新知識,我們都應該安排一些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學習到的新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目的。我設計的練習以下幾項:
1、三張紙條:7cm、12cm、8cm,老師估計它們的平均長度是10cm,大家認為對嗎?
2、以姚明為首的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老師從網上查到這么一則數據,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為200厘米。這是不是說,籃球隊每個隊員的身高都是200厘米?
3、《20xx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30年前,也就在張老師出生那會兒,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只有68歲。你發現了什么?可有位老爺爺今年70了,他看到這則消息后不但不高興,還很難過,這是為什么?你怎樣來勸勸他?
4、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了平均數?它們各代表什么?
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還要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我設計的這幾個問題,旨在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進而解決生活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而且我們學習的數學是生動的,有價值的。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6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3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體悟“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2、探索求“平均數”的多種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解答。
3、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能對數據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推斷和預測。
4、體會“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及廣泛應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靈活選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具、學具準備:
PPT等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數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平均數的信息。
2、師提問:為什么你們認為平均年齡、平均工資、人均住房面積這些都是平均數呢?能解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嗎?
3、師:看來大家對“平均數”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這節課,我們就去數學王國探索一下有關“平均數”的奧秘。 板書:平均數 你想了解平均數的哪些知識呢?
4、師:看來同學們對平均數充滿了好奇,一起進入迷宮探秘。
二、構建新知
1、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觀察棋子,提出問題。(多媒體顯示)
師提問:看著你面前的`棋子,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還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感悟“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動手操作: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怎樣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樣多。
師提問:現在每排棋子都是幾個?這個數,你能給他取個名字嗎?
這個平均數4與原來每排棋子的個數有什么關系呢?
3、探索求平均數的不同方法。
師:四人小組合作,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數,并且把你們小組獨特的方法取個名字!等一下我們來評選最佳創意獎和最佳命名獎。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愛動腦筋!
①小組活動討論。
②匯報交流。(生說方法多媒體顯示棋子移動過程)
移多補少! 先假設后均分。先求和再均分。
三、初步應用,內化拓展。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討論、嘗試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數,而且探索出了許多求平均數的方法。那么你們能解決有關平均數的實際問題嗎?
四、課堂總結
1、你現在所認識的平均數是什么?
2、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五、隨堂作業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3.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難點: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教具、學具準備:練習本、自制統計圖、米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老師準備了8個練習本,想獎給4個上課認真、作業完成得好的同學。(指名學生上臺)
引導問:老師有8個練習本,獎給4個都很聽話的同學,應該怎么獎呢?
8個本子,獎給了4個同學,每人得到了2個,誰能幫老師把這個算式列出來?(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4=2)
在這個算式里8稱為什么數?(總數)4稱為什么數?(份數)得到的2稱為什么數?(每份數,也叫平均數)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求平均數,大家看看今天學習的與以前學的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課題:平均數
二.探求新知
1.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是愛衛生、保護環境的小朋友嗎?大家看到黑板上,這里是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到的廢瓶子的'統計圖。
(1)出示統計圖。
(2)觀察:從統計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問:他們收集到的廢瓶子是一樣多嗎?在統計圖上怎樣才能使4個人收集的廢瓶子一樣多呢?大家來想想辦法。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一種:“移多補少”,在統計圖上引導學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種:列算式,假如沒有統計圖的情況下,應該怎么辦?(先求出他們的總數,平均分給了4個人,再除以4)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并板書:
(14+12+11+13)÷4
=52÷4
=13(個)
“13”在這里也叫什么數?
(4)鞏固提問:這里為什么要除以4?
(5)教師小結:像這樣的題目,首先要求出他們的總數,再看他們是平均分成幾份,就除以幾,這樣就求出了他們的平均數。
三.鞏固提高
1.活動“數小棒,求平均數”
早自習,老師分了不同數量的小棒給每位同學,現在大家拿出小棒,四人一組。
(1)組織學生活動,數一數、算一算,然后求出你們這組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根小棒。
(2)指名學生匯報,并說一說你們是怎么求平均數的。教師板書。
(3)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教師小結。
2.活動:求平均身高
在小組內測出每個同學的身高,小組長作好記錄,然后根據記錄要求學生獨立求出本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四.全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覺得自己學的怎么樣,學懂了沒有?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92~9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并能靈活運用方法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男女生套圈成績圖。
學具:每四位學生一副男女生套圈成績學具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很多同學都知道套圈游戲,一起來看。(媒體出示:三年級一班的男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下面的統計圖表示他們套中的個數。)想請大家來當裁判,愿意嗎?可要比比哪個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一)兩隊人數相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組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提問:要知道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你認為可以比什么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二)兩隊人數不同,每隊中每人套中的個數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組男、女生套圈情況統計圖。請學生一起回答是哪個隊套得準一些。提問:有同學認為可以比比他們套中的總個數,你們覺得公平嗎?
結合媒體演示小結。
(三)兩隊人數不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組的套圈成績圖(例題),引導比較,得出與第二小組套圈成績圖的異同。
小小組四位同學利用學具板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巡視。全班交流比的結果。
指出:其實,象這樣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別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再去比的。結合電腦演示教師講解揭示平均數的含義。
2.提問:你還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幾個嗎?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說說想法。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談話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4.小結。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辨一辨、說一說。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三條絲帶的長度分別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選一選。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你們經常玩些什么游戲呢?
追問:圖上的小朋友們再玩什么游戲啊?(套圈游戲)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呈現套圈情境。
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的場景。
談話:這是三年級第一小隊正在進行的套圈比賽,一隊是男生,另一隊是女生。比賽規則是每人套15個圈。
2.引入平均數。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
談話:老師已經分別把男、女生的套圈成績制成了統計圖。看。
提問:看了這兩張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主要引導學生讀出男女生每人的套圈個數。
提問:根據這兩張統計圖,你能提出一些什么問題呢?
談話:男女生套完圈以后,他們想要知道到底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想請我們的同學做小裁判幫幫他們,你們有什么方法去比較呢?先請小組4人交流一下。
結合學生的想法,相機進行引導。
想法一:因為吳燕套中的個數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
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
談話:那請同學們口算一下男生一共套了多少個?女生呢?
男生:28個女生:30個
談話:如果比總數看起來是女生獲勝了,男生對這樣的比法有意見嗎?為什么?
追問:這種想法已經注意到從整體的方面去比較,但是這樣比公平嗎?為什么?(他們兩隊人數不相等)那可以怎么辦呢?
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
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求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求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想法四:去掉一個女生或者添上一個男生。
談話:這樣的想法是不錯的,可是女生誰也不愿意被去掉,而且男生也沒有人了。
【說明:富有啟發性的“追問”,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用原有認知結構中數據處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總數等解決這一問題并不合適,從而引出平均數,并在這一過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數能表示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3.理解平均數。
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男生的統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用什么方法找出男生的平均成績,再完成作業紙上的問題1。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又多又好。
提問:你是怎么找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
讓學生講解移的過程。
二是先合后分。
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并引導列式:6+9+7+6=28(個),28÷4=7(個)。
提問:第一步算得是什么?這里的7表示什么意思?
【說明:將學生對平均數的探求發端于操作和討論,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有關平均數的多種求法。】
談話:統計圖中的紅色線條表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統計中的平均數。(板書課題:統計—平均數)
觀察:男生套圈的平均數是7,這四個男生套中的個數分別是6個、9個、7個和6個,從圖上看你能猜測一下平均數和每人套中的個數相比較,它在哪兩個數之間呢?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平均數不可能比最大的數大,也不可能比最小的數小,因此平均數的范圍在最小的數和最大的數之間。
多媒體出示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提問:根據我們剛才的發現,誰能估一估女生隊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在什么范圍之間?
談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請你結合作業紙上的第二幅圖和問題2,自己動手做一做。
反饋時,引導學生交流求女生隊平均數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數的意義。列式計算時注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
提問:現在你能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嗎?
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認識了什么?那你認識了平均數的哪些知識呢?
小結:平均數的'大小應該在一組數據中的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平均數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它表示的是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這一組數據都等于這個平均數,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數相等。
【說明:多媒體演示與學生的交流有機結合,使學生對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后分,平均數的意義及取值范圍等建立清晰的表象。】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數一數每個筆筒里筆的枝數,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分別求出“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鉛筆。
2.想想做做2
談話:要求的是這三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那你能估計一下平均長度在什么范圍之間呢?
學生回答后談話:那請你動手算一算,看看你得到的結果和你估計的結果是否符合。
3.談話: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和平均數有關的,請看,這是我校籃球隊的情況(出示想想做做3)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認識平均數,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據情況進行合理推測。
二、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三、教學難點:
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體驗產生平均數的必要性。
同學們平時喜歡打球嗎?前些天,二(3)班有5名男生,4名女生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投籃比賽。說到比賽,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情況。
出示兩幅統計圖:這是男生隊和女生隊每個人在相同時間內投中球情況統計圖。(0表示投中一個)
A、觀察統計圖,根據比賽情況,你認為哪隊的投球水平高一些?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討論比總數——每隊總人數不相同,不公平
比最多的——個人水平,不是整隊水平
B、到底怎樣比才公平地體現兩隊的實力(投球水平)呢?
(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實際就是每隊隊員投球的平均數
揭題板書——認識平均數
2、認識平均數
剛才同學們經過討論,一致認為算出每隊隊員的投球平均數,能幫我們評判輸贏。那怎樣才能求出兩隊投球的平均數呢?
A、同桌合作完成
a、利用手中的作業紙,不用箭頭在圖上移一移,也可以動筆算一算,求出兩隊的平均數。b、再比一比,哪隊贏了?
B、反饋:哪隊贏了?你是用什么方法研究出來的?
a、移一移,學生板演,其他生觀察:在移的.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每人投球個數變了
每隊的總個數不變
(每隊內部的個數調整,不影響整個隊的實力)
像這種在總個數不變的情況下,把個數多的移給個數少的,使每人投球個數相同的方法叫:移多補少
剛才同學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出了男生隊投球的平均數是5,女生隊投球的平均數是6,從而認為女生隊投球的實力比男生隊強一些。
還有別的方法嗎?
C、算一算,(7+3+5+9)/4=6(個) (4+7+5+4+5)/5=5(個)
(1)、算式中的數都表示什么意思?
(2)、比較平均數,誰贏了?
比較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小結:當數字比較小又接近的時候我們用移多補少更簡便,
當數字比較大而復雜的時候我們用計算的方法更為簡單。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剛才在評判了兩隊的輸贏碰到困難時,是誰幫助我們進行公正地評判的?那平均數到底是個怎樣的數呢?想不想更進一步地了解它呢?
(1)、仔細觀察女生隊每人的投球數,和平均數相比,你發現了什么?
有的比5大――可能相等或不相等
有的比5小――
(2)、同樣都是“5”,它們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是個體的投球水平
是整個隊的總體投球水
4、其實,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平均數,你能舉個例子嗎?
五、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應用平均數
1、是的,正是由于平均數能體現整體狀況,在生活中的作用還不少呢。前不久,學校想了解三年級同學的身高狀況,該怎么辦?
昨天、我從我們班第一橫排中選5個同學,了解了他們的身高,一起來看看吧。
(1)、出示身高計表
同學12345
身高cm131136134132137
(2)、估計:他們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145cm、130cm可以嗎?最小數<平均數<最大數
(3)、算一算他們的平均身高(計算方法)
平均數134cm和表格中的134cm有什么不同?(5個人的整體的身高狀況、3號個人的實際身高)
(4)、根據第一排同學的身高,請你推測一下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并說說你的依據是什么?
(5)、看來推測的結果是否準確和我們選取哪5名同學有很大關系,如果按現在的座位(8排8列),還是選5名同學,你準備怎么選?
小結:看來平均數的作用真大,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一個小整體的狀況,還能根據小整體的狀況推測出大整體的狀況。
2、小熊商店
(1)、出示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2)、求出前三周的平均數
(3)、預測一下第四周進幾箱?
六、拓展
淘氣身高1.3米,不會游泳,到平均水深0.8米的小河洗澡,有危險嗎?
七、小結
這堂課你學得開心嗎?有什么收獲嗎?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11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第六冊第92~94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從生活實際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建立平均數的概念。
2、在理解平均數意義的基礎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3、初步感受求平均數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聯系學生實際,培養學生選擇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求平均數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昨天的作業,張康、朱星宇、施逸婷做得最好。今天老師帶來些鉛筆想獎給他們。(三人上臺領獎,并告訴同學各自得到的鉛筆的支數。)板書:張康11支、朱星宇7支、施逸婷6支。
你們覺得公平嗎?怎樣才能公平?
學生討論,指名匯報。
(從1張康手中拿2支給施逸婷,再從張康手中拿1支給朱星宇。這樣每人都是8支。)
很好。誰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移多補少法”。)
(先把三個人的鉛筆全合起來有24支,再平均分給這3個人,這樣每個人都是8支。
這種方法也很好!我們也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
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這三個人鉛筆的支數相等,都是8。
教師指出:這里的“8”就是“11、7、6”這三個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昨天蔡裕杰同學的作業也很有進步,現在我想也獎給他鉛筆,怎樣才能讓他們四個人得到的鉛筆支數相等?(學生上臺演示,每人得到6支。)
提問:這里的“6”就是“11、7、6、0”這四個數的什么?
通過我們剛才的`討論,你覺得什么是平均數?
小結:已知幾個大小不等的數,在總和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把多的移給少的或者先把它們合起來再平均分,使它們成為幾個相等的數,這個相等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說到平均數,老師想起前不久學校舉行籃球賽的時候,五(2)班女男生之間發生的一次爭執。
為了備戰籃球賽,五(2)班男子籃球隊和女子籃球隊之間先進行了一次投籃比賽。每人投15個球。這是他們投中個數的統計圖。出示兩幅條形統計圖。
(略)
這兩幅統計圖能看得懂嗎?從這兩幅統計圖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投籃比賽結束了,男子籃球隊隊員說男生投籃準,女子籃球隊隊員說女生投籃投得準,爭執不下。現在,我想請大家做一個公平的裁判,你們覺得,是男子籃球隊整體水平高一些,還是女子籃球隊整體水平高一些?。
指名匯報,說明理由。
(有3名男生都投中得比女生少,所以女生投得準一些)
這是你的意見,有不同的意見嗎?
(女生一共投中28個,男生一共投中30個,男生投得準一些)
可是男生有5個人,女生只有4個人啊!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去掉一個男生。)
去誰合理呢?能去嗎?
(應該求出女男生投中個數的平均數,然后再進行比較)
有道理,他們兩個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我們不能一個人一個人的比較,分別求出他們投中個數的平均數,用平均數來體現他們投籃命中的整體水平,好辦法!掌聲鼓勵。
那我們應該怎么求他們的平均數呢?先來求女生投中個數的平均數。
觀察女生投籃成績統計圖,小組討論,代表匯報。
(將徐丹多投中的兩個分一個給王戈,分一個給趙越,這樣,她們每個人都是投中了7個,也就是女生投中個數的平均數是7個。)
不錯,方法很簡潔,移多補少法。有不同的方法嗎?
(先求出四個人投中的總個數,再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
半數:6+9+7+6=28(個)
28÷4=7(個)
他用的方法就是——先合再分法。
看來,大家都非常聰明,男生平均投中的個數會求嗎?
你們覺得這時我們求平均數用哪種方法比較合適?為什么?
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很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人數少,差距小,用移多補少簡單;人數多,差距大,用先合再分的方法比較簡單。
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為什么這里求得的總數除以的是5而不是4?
現在你能幫五(8)班的同學解決他們爭論的問題了嗎?
(女生平均每人投中7個,男生平均每人投中6個,所以女生投得更準一些。)
觀察統計圖,女生平均每人投中7個,(用直線畫出7的水平位置),提問:平均數7比哪個數大,比哪個數小?我們再來看看男生投中的平均數6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點?(用直線畫出6的水平位置。)
小結:平均數的大小應該在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之間。此外,一組數的平均數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表示的是這組數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這一組數都等于平均數,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小。
三、應用方法,解決問題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平均數,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數,接下來我們要遇到的是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
請大家輕聲地把問題讀一讀,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
挑戰第一關:“明辨是非”
(1)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強身高1.2米,他不會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2)城南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3)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強是學校排球隊隊員,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
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 )
(4)四(3)班同學做好事,第一天做好事30件,第二天上午做好事12件,下午做好事15件,四(3)班同學平均每天做好事的件數是(30+12+15)÷3=19(件)。( )
挑戰第二關:“合情推測”
四(2)班第一小組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
學號 12 3 4 56
身高(厘米)131 136 138 140 141142
明明算了他們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不計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對不對?
平均數的大小應該在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之間,這里最大的數就是142,平均數不可能超過142,所以平均身高143厘米是錯誤的。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求他們的平均數呢?
指名列式,老師告訴答案為138厘米。
由此,你能不能猜測一下,四(2)班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
你想了解我國四年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嗎?
出示:根據健康網的報道,全國四年級小學生的平均身高約是139厘米。看到全國四年級小學生的平均身高,結合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四、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五、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檢查反饋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12
預設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均數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能正確求某一種相關數量的平均數。
2、 通過實際計算,進一步知道平均數這個統計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平均數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學生擇優意識的培養。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作業紙。
教學板塊
教與學的預設(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
2、 小明的爸爸今年暑假準備帶全家參加春秋旅行社組織的鹿鳴山風景一日游。
安排小明去買票,小明來到旅行社售票處,只見窗口寫著:鹿鳴山風景一日游門票價格:甲方案:成人每位120元,小孩每位40元。
乙方案:團體5人以上每位80元。
3、 這兩種不同的買票方法你理解嗎?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你是小明,準備怎樣買票?
二、 引導探索,優化選擇。
出示例2,引導學生分析兩種方案。
讓學生回答問題,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先嘗試發表意見,初步知道選擇買票的方法不同和參加旅游的人數有關。
教學板塊教與學的預設(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三、鞏固練習,應用規律。
四、課堂小結,深化提高。
(1) 成人7位,小孩3位,怎樣購票合算?按甲方案購票平均每位多少元?
(2) 成人3位,小孩7位,怎樣購票合算?按甲方案購票平均每位多少元?
2、首先,你要明白這兩種方案的主要區別是什么?(團體購票與個人購票)
3、怎樣計算甲方案平均每位多少元?
4、如果按甲方案購票,下列各種組隊情況平均每人多少元?請大家獨立完成作業紙上的表格一。
5、怎樣比較兩種方案?
6、什么情況下按甲方案買票省錢?(小孩人數多,成人人數少)什么情況下按乙方案買票省錢?(成人人數多,小孩人數少)
7、除甲乙兩種方案以外,還有什么另外的.方案嗎?
完成練習紙作業。
五、 課堂小結,深化提高。
1、 這堂課我們學了什么?
2、 根據給出的優惠措施,買票時一般情況下要考慮哪些因素?(總人數及團體的構成)
3、 學了這堂課,你有什么體會?小組合作,分開計算,再把不同方案的計算結果集中在一起,交換檢查,觀察對比,想想各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案省錢。
引導學生得出最合算的方案。
練一練的題目,先讓學生判斷各種應采用的方案,再計算。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能根據簡單的數據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體驗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平均數。
情感態度:向學生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進而培養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明確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簡單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教法學法
操作法、觀察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游戲導入:同學們看過最強大腦嗎?今天這節課,老師想在我們選出屬于我們班的最強大腦,你們想挑戰嗎?
出示游戲規則:課件出示數字,學生進行活動,保留游戲結果,待最后揭曉答案。
設計意圖:給學生留有神秘猜想的空間,使學生有濃厚的接受新知的興趣。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一)認識平均數
淘氣記住幾個數字?
1、引導思考: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是怎么得來的?
2、學生合作交流,反饋
A、移多補少
B、總數÷個數=平均數
3、引出: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6”是勻出來的。
(二)生活中的平均數。
1、學生舉例說
2、計算平均數,思考極端數對平均數的影響。
小紅語文99分,數學100分,英語95分,平均分多少分?再加一門科學46分,均分會有什么變化?
思考:平均分在什么范圍內?大約是多少?并計算平均分。
同桌合作交流,全班匯報。
小結:極端數據會影響平均數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不過的考試分數例子,來內化極端數字對平均數的影響。這樣理解起來更容易。
(三)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根據平均數知識,解釋現象。
每小組選做一題,小組合作交流思想,全班匯報。
1、評委打分;
2、爭做小法官
3、猜年齡
師:揭曉答案:38歲、9歲、8歲、11歲、8歲、12歲、8歲、9歲、8歲、9歲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的體現,但每一個數字都會影響平均數。
4、計算自己記數水平,評選本班最強大腦。
(四)課堂小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
板書設計
平均數
移多補少
總數÷個數=平均數
《平均數》 教案這篇文章共2848字。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14
第一步:課堂引入
設計的幾個問題如下:
(1)、請同學讀P140探究問題,依據統計表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2)、這里的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樣確定的?
(3)、第二組數據的頻數5指什么呢?
(4)、如果每組數據在本組中分布較為均勻,比組數據的平均值和組中值有什么關系。
第二步:應用舉例:
例1:為了解5路公共汽車的運營情況,公交部門統計了某天5路公共汽車每個運行班次的載客量,得到下表:
載客量/人組中值頻數(班次)
1≤x<21113
21≤x<41315
41≤x<615120
61≤x<817122
81≤x<1019118
101≤x<12111115
這天5路公共汽車平均每班的載客量是多少?
分析:根據上面的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時,統計中常用的各組的組中值代表各組的實際數據,把各組頻數看作相應組中值的權。例如在1≤x<21之間的載客量近似地看作組中值11,組中值11的權是它的頻3,由此這天5路公共汽車平均每班的載客量是:
思考:從表中,你能知道這一天5路公共汽車大約有多少班次的載客量在平均載客量以上嗎?占全天總班次的百分比是多少?
分析:
由表格可知,81≤x<101的18個班次和101≤x<121的15個班次共有33個班次超過平均載客量,占全天總班次的.百分比為33/83等于39.8%
活動:使用計算器說明,操作時需要參閱計算器的使用說明書,通常需要先按動有關鍵,使計算器進入統計狀態;然后依次輸入數據x1,x2,…,xn,以及它們的權f,f2,…,fn;最后按動求平均數的功能鍵(例如鍵),計算器便會求出平均數的值。
例2:下表是校女子排球隊隊員的年齡分布:
年齡13141516
頻數1452
求校女子排球隊隊員的平均年齡(可使用計算器)。
答:校女子排球隊隊員的平均年齡為14.7歲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2.加強學生對平均數在統計學上意義的理解。
3.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重點和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長方形。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出示幻燈教師家的書架)
師:這是老師家的書架,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在我的書架上上層有8本書,下層有4本書,我想請同學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你有什么辦法?
2.感知
(1)學生思考,想象移的過程。
生:把上層書架上的8本書 ,拿2本放在下層書架上,現在每層書架上的書就一樣多了。
(2)教師操作并問:現在每層都有幾本書了?(6本)
(3)師:像這樣把多的移給少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移多補少。
(4)師:你還有什么方法?
生:把上層書架上的書和下層書架上的書先合起來,再平均放在兩層書架上,這樣每層書架上的書就一樣多了。
師:像這種把幾個不同的數先合并起來,再平均分成這樣的幾份的到相同的數,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也給它起個名字叫:先合后分。
(5)師:現在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了嗎?
生:一樣多了。
師:都是幾本?(6本)
師:它是我們通過什么方法得到的數?(或者:誰來說一說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得到這個數?)
生:用的是移多補少和先合后分的方法。
師:像這樣得到的數,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平均數。
師:所以6就是8和4的平均數。誰再來說說6是誰和誰的平均數?(生說)
(6)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好嗎? (板書:平均數)
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1、師:老師又新增添了一層書架,第三層書架上有幾本書了?
生:第三層書架上有3本書了
師:用我們剛才解決問題的方法,你能求出這三層書架上書的本數的平均數嗎?
師:請拿出學具,來擺一擺,注意擺時要一一對應。
擺完把你的想法講給你的同伴聽一聽。(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方法。
學生匯報:
生:從8本書里拿出1個放在第二層4本書里,再從第一層拿出2本書放在第三層書里,這樣他們每層就一樣多了。
師:現在每層有幾本書了?
生:現在每層有5本書了。
師:5就是8、4、3的`什么數?
生:5就是8、4、3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先把三層書合起來,在平均分成3層。
師:你能有算式表示表示出來嗎?
生:(8+4+3)÷3=5(本)(師板書)
師:8+4+3表示什么?為什么要除以3?5表示什么?
(1) 找2-3人來匯報。
(2) 把這個算是各部分表示什么?同伴之間互相說一說。
2、師:下面我們來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小問題。(出示統計圖)
(1)師: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
生:小紅收集了47個礦泉水瓶。小蘭收集了33個礦泉水瓶。小亮收集了25個礦泉水瓶。小紅收集了35個礦泉水瓶。
師: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跟我們今天學習有關的數學問題嗎?
生:這一小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怎樣求出這一小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你先獨立思考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交流,再把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組織匯報:
生:(47+33+25+35)÷4
=(80+60)÷4
=140÷4
=35(個)
答:這一小隊平均每人收集了35個礦泉水瓶。
師:觀察這個算式,哪部分體現了合?哪部分體現了分?哪個數是平均數?
生:47+33+25+35體現了合, ÷4體現了分, 35是平均數。
師:35是哪些數的平均數?
生:35是47、33、25、35平均數。
師:有用移多補少的方法的嗎?
師:你們怎么不用這種方法呢?
生:數太大不好操作。
師:好,老師把這種方法放到了上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放,學生體驗一本一本的移比較麻煩)。
師小結:看起來,真像同學們說的一樣,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真是不方便。我們以后在遇到問題時,一定要根據不同問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答。
(2)師:老師把平均數也放到了統計圖中,請你用這個平均數與這四位同學實際的收集的礦泉水瓶個數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看情況,讓學生小組交流)
生:小紅收集的個數比平均數多;小蘭和小亮收集的個數比平均數少;小明收集的個數與平均數同樣多。
師:它是每個人實際收集到的礦泉水瓶嗎?
生:不是。
師:它只是反應了這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對平均數有了較深的認識,那我要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1、判斷并說明理由
學校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1)李強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嗎?(生判斷。)說說你的理由。
師:說得好!為了使同學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道題。
(2)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嗎?
師:看來,還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過,既然隊員中有人身高超過了平均數,那么。
生: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數。
師:沒錯。看來,平均數只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個數據。好了,探討完身高問題,我們再來看看小馬過河的問題。
2、有一匹小馬要過河,可是河上沒有橋,河邊有個告示牌:平均水深120厘米,請注意安全!小馬想:我的身高是140厘米,比平均水深要高,一定能安全過河。
師:同學們,你們說小馬能安全過河嗎?和你的同伴討論討論。
學生們判斷并說明理由。
師:看來小馬能否安全過河是不確定的,小馬聽了你們的分析,一定會謹慎從事的,謝謝同學們。
3、在一次采摘活動中,小明摘了52個蘋果,小剛摘了56個蘋果,小紅和小蘭共摘了84個蘋果,他們平均每人摘了多少個蘋果?(列 綜合算式)
學生獨立解決,集體訂正。
四、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五、師總結:同學們,剛才我們利用平均數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走出課堂,愿大家能帶上今天所學的內容,更好地認識生活中與平均數有關的各種問題。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16
教材分析:
平均數是簡單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用來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用它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也可以對不同數據進行比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平均數的概念。
本小節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教學平均數的意義和平均數的求法,選用了收集塑料瓶這一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又給學生滲透了環保的意識。例2中給出兩個數據表,讓學生根據數據表求出平均數,并進行比較,重點讓學生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數據的總體情況。練習中提供了一些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調查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去了解統計知識,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學情分析:
本節課所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平均分的基礎知識,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但是平均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掌握計算平均數的方法。這就要求作為老師的我需要結合學生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學具等資源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加以引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愉悅輕松的課堂里,掌握富有挑戰性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體驗。
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求平均數。
難點:平均數的統計意義。教學準備:PPT、教具。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師:都說田各莊小學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好,體育運動方面也很不錯。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都喜歡哪項體育運動?(點名回答)
師:你們的愛好還真是很廣泛啊,老師認識一個小朋友,他特別喜歡游泳。他非要到這個池塘游泳,你覺得他下水游泳安全嗎?小組之內討論討論,說說你的觀點。(教師巡視,挑出持不同意見的兩個代表到臺上)
師:這兩名同學對這件事的看法不一樣,大家聽聽他們的觀點。(相同意見的同學可以補充意見)
師:看大家討論的這么激烈,等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數的相關知識,就知道是不是安全的。
二:學習新知
師:劉老師所在的學校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活動,創辦了許多社團,我就是環保社團的一員。我們環保社團利用周末的時間撿了很多廢舊瓶子,這張就是四名同學撿瓶子的數量統計圖,通過這張統計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
師:每個小組手中都有這個統計圖,小組之內合作研究,動手操作,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師:我看同學們都有了結果,哪個小組派代表上前面來演示一下?(指名上臺)
師:就像我們剛才那樣,把原來幾個不相同的數,通過移多的補少的',得到一個同樣多的數,這個同樣多的數就是原來那幾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說,我們得到的13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學生回答)我們完整的說一遍,13是14、12、11、15的平均數。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叫“移多補少”,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方法是很少用到的,因為當我們遇到的數據又大又多的時候,這種方法比較麻煩。那么,你有其他方法求得平均數嗎?小組之內討論,把結果寫在練習紙上。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指名回答)(教師板書列式計算的方法)
師:老師問一問,這個算式中,每一部分求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概括出總數÷份數=平均數)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總數÷份數=平均數”這種方法叫“求和平分”。
師:老師問問你們,求出的平均數是13,就真的代表每個人都撿了13個嗎?(不是),我們觀察一下,撿的最多的是多少個?最少的是多少個?和平均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總結出“最大的數﹥平均數﹥最小的數”)這四個人當中,真的有人撿到13個嗎?(沒有),也就是說平均數只是一個虛擬的數,它有可能出現在數據中,也有可能根本不會出現。
師:明白了平均數的范圍,在以后計算平均數時,我們可以對平均數進行估計,也可以檢驗我們算出的平均數是不是合理的。
師:我們來看,這是5位同學向災區捐書的情況,通過這張統計表,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我們猜測一下,平均數可能是幾?(指名回答)下面動手計算出平均數?
三、知識運用
師:除了環保社團,我們看看花樣踢毽社團,有什么活動呢?
(播放踢毽比賽的視頻)
師:這是踢毽比賽的成績表,如果你是裁判,你對于比賽結果有異議嗎?
生:不公平,人數不同,不應該比較總數,應該比較平均數。
師:我們來思考一下,為什么比較平均數就公平了呢?平均數能代表單個數據嗎?(不能)它代表的是這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師:那同學生動手計算出男女兩隊的平均成績,判出勝負。
師:平均數幫我們解決了這場比賽的輸贏問題,其實它的作用不止這些,它還能幫我們更好地了解身邊的事情,下面拿出你們的調查表,說說你們都調查了什么?(指名回答)你們能動手算出調查的平均數嗎?請在練習紙上計算出來。(指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調查及計算)
師:老師看到其他同學也做了很多有意義的調查,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數學,數學就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老師希望你們以后多多留心觀察。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學得開心嗎?誰來說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指名回答)
五、作業
92頁做一做第二題
六、板書
平均數代表總體水平
總數÷ 份數=平均數
(14+12+11+15)÷ 4 =13(個)
最大的數>平均數>最小的數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 1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0頁。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使學生能根據簡單的統計表求平均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認識平均數,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據情況進行合理推測。
(二)過程與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相互交流”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平均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辦法,發展統計觀念。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向學生滲透事物間聯系的思想和統計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學生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明確“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剛才短片中,石正小學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1:美麗的校園。
生2:是一所有特色的足球學校。
師:401班的小力、小林、小剛也非常熱愛足球。就在上星期,他們三人還約我進行了一場“點球挑戰賽”。每輪踢10球,看誰進球多。怎么樣,想不想了解現場的比賽情況
生:(很興奮地)想啊。
師:現在就請我們一起看看當時的比賽情況!
設計談話導入,一方面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激起了學生的認知興趣,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二、合作交流、建立概念
1、初步感知
師:首先出場的是小力,他第一輪進了5個球。可是,小力對這一成績似乎不太滿意,覺得好像沒有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想再踢兩次。如果你是劉老師,你會同意他的要求嗎
生1:我不同意。萬一他后面兩次踢進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險啦!
生2:我會同意的。做老師的應該大度一點。
師:呵呵,還真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不過,小力后兩次的成績很有趣。
(師出示小力的后兩次點球成績:5個,5個。生會心地笑了)
師:小力三輪都踢進了5個。現在看來,要表示小力3輪點球進了的個數,用哪個數比較合適
生:5
師:為什么?
生:他每輪都踢進了5個,所有用5來表示他的成績最合適。
師:說的有理!小林出場了,三次成績各不相同。這一回,又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小林的成績比較合適呢(3、4、5)
能不能通過移一移的辦法使到小林三次點球的成績看起來一樣多?
2、展示交流,理解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
數學上,像這樣從多的里面移一些補給少的,使得每輪個數都一樣多。這一過程就叫“移多補少”。移完后,小林每輪看起來都踢進了幾個(4個)
小剛也踢了三輪,成績又怎樣?(3、7、2)
討論交流:現在,又該用幾來表示他的成績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看看除了移動補少的方法外有沒有更快、更好的方法來解決?你有什么發現?學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自學課本90頁。
像這樣先把每輪踢進的個數合起來,然后再平均分給這三輪(板書:合并、平分),能使每一輪看起來一樣多嗎
3、引出課題:平均數
數學上,我們把通過移多補少或計算后得到的每一輪同樣多的這個數,就叫做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這里的平均數4是表示小剛的最高水平?是最低水平?那表示的是?(板書:平均水平)
4、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正式比賽前,我主動提出踢四輪的想法。前三輪射門已經結束,怎么樣,想不想看看(師呈現前三輪成績:4個、6個、5個)
猜猜看,三位同學看到我前三輪的成績,可能會怎么想
5、體會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出示4次成績(4、6、5、1)憑直覺,劉老師最后的平均數可能是幾個
感知最后的平均成績應該比最大的數6小,比最小的數1大。
[生列式計算,并交流計算過程:4+6+5+1=16(個),16÷4=4(個)]
6、體會平均數的特點——敏感性
失敗乃成功之母,你覺得老師輸在哪里?
試想一下:如果老師最后一輪踢進9個,比賽結果又會如何呢
看來,要使平均數發生變化,只需要改變其中的幾個數
其實呀,平均數很敏感,善于隨著每一個數據的變化而變化,任何一個數據的“風吹草動”都會使它改變,這正是平均數的一個重要特點。
三、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1、計算平均數
出示20xx年平遠縣3月12-18日平均最高氣溫統計表。
你能計算這一周的平均最高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嗎?平均數是一個知冷暖的“人”。
2、為了使同學們對平均數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出示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的合影)畫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沒錯,這是以姚明為首的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老師從網上查到這么一則數據,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為200厘米。這是不是說,籃球隊每個隊員的身高都是200厘米平均數只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個數據。平均數是一個很善變的“人”。
3、好了,探討完身高問題,我們再來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師出示圖)
平均水深110cm,小明身高140 cm下河游泳不會有危險!您認同嗎?
生:不認同,最深的地方有200 cm,下河游泳還是有危險的。
師:看來,平均數還是個危險的“人”。
4、體會極端數據對平均數的影響。
你們知道在實際的一些比賽中是如何計算平均分的嗎?劉老師帶來了中央電視臺青歌賽的視頻請看!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目的是什么?平均數是一個嚴謹的“人”。
5、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當然,如果不了解平均數,鬧起笑話來,那也很麻煩。
20xx年5月14日綜合外媒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發布了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報告指出,從總體上看,全世界人口的壽命都較以往有所增加。中國在此次報告中的人口平均壽命為:男性74歲,女性77歲。
一位73歲的老伯伯看了這份資料后,不但不高興,反而還有點難過。這又是為什么呢
假如我就是那位73歲的老伯伯,你們打算怎么勸勸我
平均數是一個會開玩笑的“人”。
四、暢談收獲、回顧總結
平均數是一個怎樣的“人”?您懂他了嗎?
五、回應課本、課后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課本第90頁的內容,請大家翻開書看看內容,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發現重點可以用筆劃起來。
板書設計
平均數
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
移多補少
一樣多
合并平分
(4+6+5+1)÷4=4(個)
【平均數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平均數”教學設計12-30
《平均數》教學設計04-18
平均數教學設計04-19
平均數教學設計03-09
《平均數》教學設計03-08
《平均數》教學設計06-10
平均數優秀教學設計01-29
【精華】平均數教學設計10-18
平均數教學設計(15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