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天》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天》教學設計 篇1
一、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描寫秋天落葉飄落時美麗景色的短文。秋天到了,天氣漸漸變涼了。樹上的葉子開始變紅或變黃,并隨風飄落下來。秋風輕輕吹下紅的、黃的、半黃半綠的落葉,就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飛舞,它們告別了樹媽媽,高興地飛呀,飄哇。多么美麗的秋天呀!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掌握新筆畫:橫折斜鉤和橫折彎鉤。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悟秋天的美。
3、能說出秋天和夏天的不同。
三、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詞語條。
2、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秋天的景色。看看天氣的變化,花、草、樹木、動物等與夏天有什么不一樣,采集些不同的樹木的樹葉。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教師提問:一年有幾個季節?每個季節氣候有什么特點?現在是什么季節?你們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從天氣、花、草、樹等方面的變化去說)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描寫秋天美景的課文。(板書:金色的秋天)
3、學生讀課文題目。
(二)隨文識字。
1、學生自由讀文,找出不認識的生字。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同桌互幫互學。
2、教師范讀課文,帶讀。(帶領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注意聽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3、(出示生字卡)指導認讀。師生交流識字方法。如:猜字謎: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熟字加偏旁:秋、涼、葉。
4、去掉拼音認讀生字。(開火車讀,游戲找朋友)
5、(出示詞語條)把生字放在詞語中認讀。
(三)指導朗讀,感悟秋天的美。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自己讀熟、指名讀、齊讀。
2、(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老師范讀。
3、學生在自學小組內把課文第二自然段讀熟。
4、(出示樹葉)說一說你挑選了一片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樹葉,演示葉子飄落的樣子。
指導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第1、2句話。
小組讀、齊讀。
5、(出示字詞條“向”、“告別”)指讀字詞,練說:如果媽媽要出遠門了,你怎么向媽媽告別?
6、表演:在秋風中,小樹葉怎么向媽媽告別?
(1)師扮演樹媽媽,生演小樹葉。
(2)一生扮樹媽媽,一生演小樹葉。
指導朗讀第3句話,師生互評。男女生讀、齊讀。
7、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8、齊讀課文,配樂。
第二課時
(一)復習要求認識的13個生字。
1、找朋友游戲:認讀生字。
2、讀一讀“我的詞語庫”。
(二)朗讀課文,可試背課文。
1、男女生讀文。
2、根據板書試背課文。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風、氣、飛、九、幾、米。
(1)學生認讀、抽讀。
(2)用生字組詞、說話。
2、學習新筆畫:橫折斜鉤、橫折彎鉤。
(1)范寫,區分兩者的差別。
(2)學生書空練寫,記住筆畫名稱。
(3)哪些生字中分別帶有橫折斜鉤和橫折彎鉤。
3、指導寫字。
(1)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教師依次范寫,學生書空、練寫,當堂反饋。
九:丿九
米:
(四)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讀給大家聽。
《秋天》教學設計 篇2
一、課程分析
新課標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學生實踐這種學習方式還是受意識、習慣、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因而還得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本課作為現代詩歌教學,教師應提供一種可供參考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明向、得法、有感悟、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質量。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規律,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我”該怎樣去學習詩歌。有了這種認識之后再結合詩歌語言、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特點,提供有得于學生自主閱讀詩歌的基本方法: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創造美。感受美就是學生自主感知詩文美的內容和美的情感;有了這個過程,才有可能激發學生對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進行揣摩、探究的熱情,同時也加深了對詩歌內容、感情的理解。在此基礎理論上,要求學生發揮聯想和想象,結合個人體驗,抓住詩歌中出現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并用語言將畫面內容和意境描繪出來,達到初步賞析的目的。最后,讓學生的思維與情意自由地同作品交流、再現。這可以說是作品的,又可以是他們自己受之啟發的新的創造。如據詩意作畫,進行秋的創作等等,從而將文本學習的外延擴至學生的生活領域。
二、學情分析
《秋天》是七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設想
實驗教材注重朗讀,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樣化的朗讀可以體會課文的優美意境,培養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通過配樂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還可以設計新穎的活動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品味詩歌語言,體會意境,理解感情。
1、重視朗讀訓練
分清朗讀的層次,講究朗讀的形式。
2、教學由五個環節構成:啟導美——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創造美。
四、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美讀,體會詩情意境,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培養學生學習現代詩文的興趣和能力。
五、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啟導美
今天借課前演講的時間,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世界名曲《秋日私語》,同時獻給大家一篇精美的寫秋短文,一同感受音樂和文字的美。(師配樂朗誦)從音樂和文字中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秋天。從大家的發言中,老師可以看出每個同學都獨具審美的眼光。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詩人何其芳的審美世界看看詩人用優美的詩句給我們描繪了幾幅秋景圖。
(二)朗讀詩讀——感受美
3、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要求:
①、希望大家發揚老師朗讀中的優點,改進老師朗讀中的不足。
②、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文所描繪的景物,盡量使自己融入到景物中。
4、學生齊讀詩文
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詩歌給我們描繪了哪幾幅畫面?
(嗯,感情很到位,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你覺得一共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試試看能不能用比較優美精練的語言把它歸納出來。)
板書:農家豐收圖
漁船歸泊圖(漁家打魚圖、晨霜歸漁圖)
秋天牧羊女圖(少女思戀圖)
(三)探究詩歌——表現美
詩人用生動優美的詩句為我們描繪了三幅秋景圖可謂各具特色。在每一幅畫面中都不乏極富表現力,飽含情感的詞語。如:“飽食”一詞用擬人手法寫出豐收之景,表達收獲的喜悅。再如:“稻香”一詞從嗅覺角度暗示稻子的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1、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你感興趣的一節詩歌,對能突出此節詩畫面特點的詞語進行賞析。(小組交流,代表發言)
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詩,再進行賞析。
第一節:飄 飽食 肥碩 棲息:清幽而有喜悅
第二節:冷霧 滿 輕輕 游戲:清冷而的閑情
第三節:寥闊 滿流 香與熱夢寐:清靜而有香甜
2、作者抓住了最能體現鄉村秋天景色的事物來刻畫秋天,所有這些畫面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四)欣賞詩歌——品味美
詩歌的語言相對比較凝練,它往往通過組合的畫面表現一些事物特征,我們在理解它時就必須對詩歌展開聯想和想象(①在一幅畫內展開聯想和想象,補充出言外之景;②在畫與畫之間展開聯想和想象,使畫面組成一幅完整構圖。)
1、教師示例:
2、大家也試著來寫一寫我們理解的詩中秋天景象。可以象老師這樣對全詩進行再現,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展開描寫。(學生創作)
3、小組中相互交流,選出寫最好的全班展示。
(五)自主探究——創造美
請大家從對這首詩歌學習的環節中交流一下學習詩歌的方法。
(六)作業:
根據本詩意境自己創作一首寫秋的詩歌,搜集十首寫秋的詩文、對聯,或者畫一幅秋景圖(任選其一)
板書:
秋天 何其芳
農家豐收圖
漁船歸泊圖
秋天牧羊女圖
教后反思:
從教學環節來看,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供學生參與;重視了詩歌學法的指導,有利于學生形成詩歌閱讀能力;在層次分明的詩歌朗讀要求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但時間把握上不夠好,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兩個問題。
學生在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這一點上感到有難度。當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由生動的直觀到具體的抽象,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還不夠發展。但是,如果教師在這里多想方法設計有梯度的問題,降低難度。而不是操之過急,在教學環節中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思維,效果會更好。
學生在探究“抓關鍵詞語賞析詩歌”上做得較好,但在體會詩歌境界上做得不夠。我分析原因是:一、是課文多描寫的是農家的、漁家的、原野的秋天,這些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根據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間接經驗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學生直接經驗不足,間接經驗又不夠,理解起來自然困難。為了攻破這個難點,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盡量采用動態的視頻讓學生真切的走進詩歌所描繪的畫面中,還要利用調動學生已知的間接經驗來學習新知識。比如,可以請去過農家、漁家、原野的同學描述在那見過的秋景,借此帶學生間接體驗課文中的優美意境,進而理解詩歌的感情。
《秋天》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整體把握作者感情。
2、體會本詩優美的意境,品位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體會本詩優美的意境,品位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牧《山行》中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因其成熟與收獲,因其蕭瑟與凄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現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也繪寫出了秋天的風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詩作《秋天》,去傾聽秋的訴說,體味動人的秋魄。(板書文題、作者)
二、預習交流
1、交流字詞
2、交流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
3、檢查背誦。
三、精講點撥
(一)朗讀詩歌,感知情感美。
1、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明確: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2、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明確:
(1)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2)由遠及近。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對秋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教師小結:(朗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二)誦讀詩歌,描繪意境美。
1、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么喜歡。
2、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
《秋天》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秋天》是本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本文抓住時間特點,選取初秋季節典型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一幅天高云淡、大雁南飛的秋景圖,展現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悅之情。
學情分析:
秋季景色眾多,但作者所選的景色都很有代表性,學生們對“天氣”“樹葉”“天空”“大雁這些常見的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他們也能感知它們的變化,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教學目標:
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復習生字和詞語。會寫“了”“人”兩個生字和橫撇一個筆畫。
教學重點: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 會寫“了”“人”兩個生字和橫撇一個筆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和詞語
1 .出示生字
秋 氣 樹 葉 片 飛 會 個
(1)從字的結構、組詞、音節等角度交流識字方法。
(2)復習木字旁、口字旁和人字頭。
2.出示詞語
秋天 天氣 來了 樹葉 一個
葉子 一片片 南飛 一會兒
(1) 學生自己讀詞。
(2) 開火車讀詞,小老師領讀。
二、觀看《秋天來了》視頻
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秋天是個怎樣的季節?小結:是呀!秋天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呀!今天我們學習的《秋天》這篇課文里,作者也描寫了很多秋天的景物呢!
三、整體感知課文
自由出聲朗讀課文,一定要把字音讀準哦!指名讀課文,學生評議。說說課文寫了秋天的什么?
板書: 天氣 樹葉 天空 大雁
四、朗讀課文,隨文識字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天氣涼了
(1)學習生字"氣” 一>汽
“氣”與氣體有關系“汽” 與水有關系。
(2)當堂練習:把漢字送回家
氣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導讀句子,“涼”字讀重音,板書“涼了”。
2. 樹葉黃了
(1)課件出示樹葉,觀察樹葉的形狀。
(2)課件播放樹葉由綠到黃的變化過程。
小結:哦,原來秋天到了,樹葉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由綠色變成了黃色。看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自然的這些奇妙的變化呀!
(3)指導讀:樹葉黃了,“黃”要重讀,板書“黃了”。
3.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對比句子:
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課文用“一片“行不行?
(3)你能說幾個像“一片片”這樣的詞語嗎?
出示: 一個個 一朵朵 一束束 一棵棵
小結:以后我們說話時如果多用上一些這樣的詞語,表達就更生動了。
(4)想象情境,指導朗讀
師:你能想象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嗎(輕輕地 慢慢地)
板書:落下來
那就把“落下來”這個詞語的語速放慢,聲音放輕,讓一片片黃黃的葉子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
4.齊讀第1自然段
(二) 朗讀第二自然段
1.出示秋天的天空課件.
2.引:秋天的“天空那么藍,那么高”
指導朗讀,讀好“那么.... 那么”,板書:藍 高
3.出示“大雁”圖,學生介紹大雁的遷徒特點。板書:南飛
4.大雁是怎么飛的呢?
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5播放視頻,指導朗讀
6.感受“一”字的變調
(1)細心的同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同樣是“一”為什么有時候讀一聲,有時候讀二聲,有時候讀四聲呢
(2)出示課件讀詞: 一片 片 一群 一會兒 “一”字
(3)小結:這是“一“字變調的不同讀法, 漢字可真有意思呀!
7.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秋天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們]有感情地朗讀吧!
(三)品讀第三自然段.
過度: 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的贊嘆!
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
1.指導讀好感嘆句。(語氣要強烈)
2. 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播放秋天美景畫面,教師渲染情境引讀
a.秋天,涼風習習、碩果累累,我們高興地說道——啊!秋天來了
b. 秋天,金桂飄香、天高云淡,我們不禁贊嘆道——啊!秋天來了!
五、觀看學生自己秋游的視頻,感受秋天帶來的快樂。
六、引導觀察,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了”
2.學習“了"的書寫.
(1)觀察課件中“了”的筆畫及占格。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寫.
((4)投影展示,學生評議,再寫兩個
3.同樣的方法學習“人”。
七、布置作業
1.寫本節課學會的兩個生字。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1、 秋天
天氣 樹葉 天空 大雁
涼了 黃了落下來 藍 高 南飛
《秋天》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2、情感目標: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感受語言美,培養欣賞及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品味文章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產之豐。
【教學流程】
一、導入:與課題對話,激趣挾疑入文。
1、(教師出示:荒)
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師生交流)
2、(教師板書:北大荒)
這是一個地名。看到這個地名,你猜想它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師生交流:荒蕪的地方······ )
3、補充:北大荒,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廣大地區。建國前,這兒一片荒蕪;建國后,人們在這兒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墾區。多年來,人們在這些墾區中揮灑汗水,辛勤勞作。現在,這兒已經是小麥、高粱、大豆、甜菜等盛產基地。因此,人們親熱地稱她為“北大倉”。今天,我們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樣呢?
4、生齊讀課題。
二、激趣質疑引入
1、上一節課,北大荒的秋天給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課文中作者用哪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贊美之情呢?
依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過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詞語來談一談。
2、交流小結: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三、精讀:與文本對話,感受景美物豐。
過渡:你最喜歡哪里的美,就請大聲地朗讀吧。然后再告訴我們你為什么喜歡。
1、讀后交流。
【預設語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引導理解:怎樣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傍晚時分天空會出現怎樣的美景呢?(通過“銀灰、橘黃、血紅、絳紫”等表示顏色詞語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斕”的意思。體會比喻句的寫法,再展開想象這美麗的流云還會像什么,完成填空。)
【預設語段二: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你認為作者筆下的這句話中,哪些詞句用得精彩?
(通過引導體會“藍綢子”、“躺”等詞語,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預設語段三:原野熱鬧非凡。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理解“熱鬧非凡”的意思。哪些語句能讓你感受到“原野熱鬧非凡”呢?劃出相關語句。從中體會擬人句和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
【交流】大豆 嘩啦啦的笑聲
高粱 樂呵呵地演唱
榛樹葉子 像一團團火
2、重點體會:“大豆搖鈴千里金”
生活在這里的人,為什么喜歡說此時的北大荒是“大豆搖鈴千里金”呢?哪些詞句能告訴我們此時的北大荒的確是“千里金”?
(①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②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3、這里的人們用“大豆搖鈴千里金”來贊美此時的北大荒,現在你想怎么贊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級交流,交流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這份贊美之情。)
四、思維拓展
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課文的配樂朗讀,在自己的腦海里“放電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凈、小河清、原野鬧之美在自己的眼前重現。
五、涵詠:與作者對話。
1、作者筆下的北大荒確實是“北大倉”啊,美得讓人令人心醉!把文章中你喜歡的語句美美地讀給大家聽吧。
(班級賞讀,讀中積累內化)
六、課外延伸:美文欣賞
【出示】
北大荒的秋~閃著耀眼的金光。
七、拓展延伸,與文本對話。
畫一畫。請大家動手畫一畫北大荒的秋天,愿意畫什么地方就畫什么地方。可以畫清澈見底的小河,可以畫原野上的熱鬧非凡,可以畫可愛的豆莢,可以畫火紅火紅的榛樹,也可以畫流云的色彩斑斕……
《秋天》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課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北大荒秋天的到來。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寫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寫北大荒物產的豐富。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贊美北大荒的秋天。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詞語,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設計理念
進行美的熏陶。展示圖片感知美,賞析詞語體會美,仿寫句子表達美。
教學過程
導言、揭題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北大荒。(板書:北大荒)我們邊游覽邊學習課文。它在祖國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從合肥出發一直向東北方向走。(課件展示合肥至北大荒示意圖)看圖形象感知
(課件展示北大荒美景)現在請大家帶著問題仔細游覽。請聽:這是北大荒什么季節的景色?你認為北大荒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回答,師板書:美的秋天)
初讀課文,感知美
是啊!北大荒真美啊!我們課文中的北大荒更美,它美在哪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生字多讀一遍。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2)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
(板書:天空、小河、原野、物產)
精讀課文,品析美
(一)學習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1)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齊讀課文。
學習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最能表現天空美的句子。
(1)齊讀:(課件展示)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板書:色彩)
(2)指名讀表示顏色的詞。問:你讀了這些詞聯想到了什么?
(讀到“銀灰”,想到像銀子一樣的灰色,讀到“血紅”,想到像血一樣的紅色)
(3)請說出以上類型的'詞。
(雪白、漆黑、桃紅、天藍、草綠、葡萄灰、檸檬黃、茄子紫)
(4)欣賞美景,練說句子。
課件展示天空美景。
你們看,天空中的流云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看!
那邊還有一道什么?(一道玫瑰紅、一道金黃、橘紅……)這哪是天空啊!簡直是(一幅美麗的畫)。
(5)仿寫句子。(課件展示)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了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就像_______。
學習第三自然段。
(1)輕聲朗讀課文。問:小河美在哪?
(2)劃出兩個打比方的句子,讀讀,說說用了什么比什么?
(用“透明的藍綢子”比小河,用明鏡“來比水面。)
(3)哪些詞語寫出了小河的清澈”?
(清澈見底、如同透明的藍綢子、明鏡一樣的水面)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原野熱鬧非凡)
(3)這一段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劃出擬人句。
(大豆發出笑聲,高粱揚起臉龐演唱,榛樹葉子全都紅了)
(4)齊讀:(課件展示)
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歌唱。
(5)豆莢搖動的聲音在北大荒人聽來為什么是笑聲?
(看到這一派豐收景象,人們自己心里樂了,所以他們聽到這聲音知道又是一個豐收年,心情愉悅,把這聲音也想象成是笑聲。)
(6)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人們的喜悅之情?
榛樹的葉子全都紅了,紅的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課件展示:落日、小河、原野圖片。
齊讀第2——4自然段。
學習第三段(第五自然段)。
秋天給北大荒帶來了美麗的景色也帶來了大豐收。
請默讀第五自然段。
從哪看出北大荒的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
“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么意思?
(九月,大豆成熟了,豆莢搖動起來,就像它在搖鈴。)
課件展示圖片。問:捧出了什么寶物來?
小組朗讀課文。
學習第四段(第六自然段)
齊讀第六自然段。
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
(景美:天空一碧如洗,流云像錦緞;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物豐:大豆搖鈴千里金。)
(板書:景美、物豐)
看景,讀文欣賞美。
課件出示圖片。(回放)邊看圖,邊聽朗讀錄音。
齊讀全文。
指導背誦。
理清全文及各自然段的層次。
分步記憶,連貫成篇。
作業
讀一讀第四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
背誦課文。
板書: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流云斑斕
景美、小河、清澈見底
原野、熱鬧非凡
物豐、大豆搖鈴千里金
《秋天》教學設計 篇7
目標設計:
1、知識與能力:朗讀課文,感知內容,賞析詩文,感悟生活,詩文積累,寫作練習。
2、過程與方法:說秋、讀秋、賞秋、議秋、寫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和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準備:
投影儀、玻片,學生做好以“秋”為主題的積累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本單元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主要采用的是寫景抒情的表達方式。你了解或者是掌握了哪些學習方法?
(學生自由暢談)
2、單元回顧——用ABCC式的疊詞填空:
朱自清領著我們走過了---------的“春天”,梁衡讓我們體驗到了--------的“夏感”,老舍也帶著我們領略到了并非---------的“濟南的冬天”的那一份溫晴。
二、導入:
1、一年四季缺少了哪個季節的拼圖?
2、用“秋是-------筆下的-------------”的句式來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古之文人墨客筆下的秋是什么樣子的。
說起“秋”,大多古人不是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愁思,就是滿懷的愁怨。也難怪,“秋”之“心”不就是一個“愁”嗎?何其芳借他筆下的《秋天》,又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也是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纏綿愁思嗎?
板書:秋天何其芳
三、探究:
(一)、擬定目標——初讀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指導其讀準字音和節奏。
2、還記得我給你們說過嗎?有所為才能有所為。回顧這一個單元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圍繞自己的不足,你希望老師擬定哪些課時學習目標呢?
師生交流擬定:說讀賞寫議
(二)、感知詩意——讀秋
1、本文寫了秋天的哪些景象?(學生把相關的詞語在文中畫出來,然后交流)
2、(出示小黑板)教師用文中之景拼湊成三幅圖片,誰來說說你對這三幅的理解?
(分別對應文中的一、二、三節)
(農家豐收圖)(晨霜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三節的內容
(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4、詩人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農家——漁家——牧民)
5、畫筆所能勾畫的相當有限,而詩的意境卻是廣闊的。教師簡單的幾筆又怎么能描繪出一個意蘊無窮的“秋”呢?你發現詩中寫到的秋的哪些方面是圖畫中沒有也無法表現出來的。
(引導學生賞析文中的詩句)
(三)、賞秋——品味詞句
1、你喜歡哪些詞句?為什么喜歡(好在哪里)?
學生在詩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感情朗讀,然后再加以品味。
例:伐木聲飄出幽谷——“幽”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飄”化聽覺為視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山谷的幽深。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概括了秋天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體現了少女對
2、哪些句子不理解?誰能幫助解決?
例:“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一句的比喻妙在何處?
(1)、用青鳊魚來比喻烏桕葉的影子,形象生動;(2)、用烏桕葉的影子來比喻青鳊魚,寫出了漁民那份安適自由、悠閑自得的生活情趣。
3、何其芳筆下的“秋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清、靜、香、甜、遠、柔、閑
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暢所欲言。能體會到何詩中的“秋”那種清柔香甜、如詩如畫,人們生活安閑自得、自由自在、松弛嫻靜的特點即可。
(四)、議秋——感悟人生
1、比較閱讀:何其芳的《秋天》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通過對秋的感悟,傳達出了自己的情感。你更喜歡誰?
2、藝海拾貝:你還知道哪些寫秋的好詞、好句、好文?根據這些詩文談談你對這些詩文作者的評價。
3、老師贈語:老師這里推薦給你們一首寫秋的詩歌,它可謂是對古人對秋的感悟的一個總結吧。你能從這首詩中猜到老師通過教學這首詩,對你們所寄予的希望嗎?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引導學生用美的心情去看這個美的世界,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四、拓展:寫秋——獨抒性靈
打開你思維的閘門,展開你想像的翅膀,放飛在“秋”的世界里。采用優美的語言,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個詞、一句話、一段話、一首詩等)寫你自己的秋天。
五、課時小結:
本文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呢?(引導學生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回顧本文)
《秋天》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教學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觀察秋天,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秋天。
授課設想:
教師引導,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展開聯想、想象,共同體會詩歌的美。采用多媒體課件,在聲、形、色上對學生的審美感官產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詩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配樂欣賞秋天的圖片踩著滿徑的黃葉,裹著一路的菊香,秋姍姍而來,她是那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溪水;南飛的大雁;豐收的莊稼;肥碩的瓜果。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秋天,在詩人何其芳的筆下秋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這首《秋天》。
二、初讀:
自己小聲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爭取讀出感情。
注意:畫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讀音的字。
學生活動:
1、自讀詩歌,并畫出注意讀音的字。
2、自由展示朗讀,并評價。
小結:讀好一首詩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感、讀得有感情……)三、聽讀:
1、聽老師范讀,揣摩朗讀技巧。
2、小組內朗讀比賽。
3、推薦優秀同學全班展示。
三、品讀:
賞析第一幅秋景圖
1、你能將下列空缺的詞語填上嗎?震落了清晨( )的露珠,伐木聲( )幽谷。放下( )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 )的瓜果。秋天( )在農家里。
2、比較朗讀去掉這些詞語后的詩句和原詩,你認為這些詞語能去掉嗎?為什么? (賞析去掉的詞語在詩中的含義、作用,滲透寫法,表達的感情同時指導朗讀)
3、帶著這些感悟和理解再讀第一節,爭取讀的比剛才更有感情。
(學生代表展示朗讀)
4、思考:我們可以從那些方面賞析詩歌呢?
5、用剛才的賞析技法賞析第二、三節,先自學,然后小組交流,完善。
(學生展示,教師補充完善)
四、背誦:
背誦比賽,看誰背的又快又好。
五、 總結感悟:
在詩人何其芳筆下,秋天是(生填空如:豐收的,活潑的,美麗的,喜悅的,多姿多彩的……)在同學們心中秋天是怎樣的呢?
六、我心中的秋天:
1、請用“秋天是”的句式寫一句話,說說你心中的秋天,看誰寫的句子最生動,最有想象力。
2、用你喜歡的方式描繪你心中的秋天可以吟誦關于秋天的古詩詞,可以推薦秋天的美文,可以用畫筆描繪你眼中之秋,還可以用歌聲來唱秋,還可以用照相機攝像機記錄秋天……積累有關秋天的古詩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劉禹錫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野望》王績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杜甫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觀滄海》曹操
《秋天》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觀察秋天的景色,自由自在地感受秋天的美,激發口語交際的興趣。
2、能把自己看到的秋景用普通話清楚地說出來與同學交流,做到態度大方,有禮貌。
3、別人講話要注意聽,逐步培養認真聽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秋景用普通話清楚地說出來與同學交流,做到態度大方,有禮貌。
教學方法
觀察法、引導法、談話法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掛圖、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出教室觀察秋天
⒈帶學生到校園里或山坡上、田野里、果園里去觀察,讓學生實地去觀察秋天的景色,撿拾秋天的落葉,找出秋天的特點,感受秋天的美好,為口語交際作好準備。
⒉觀察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學生自己推選出組長,然后由老師交代活動要求:
⑴注意安全;
⑵愛護花草樹木、莊稼;
⑶邊觀察邊交談。
課堂上交流:秋天來了
小組內交流。組內交流的要求一定要低,即學生剛才看到什么秋景就說什么,說一句行,說幾句更好,目的是鼓勵學生能把自己觀察到的秋景說出來。敢說,愿意說,有興趣說。
班上交流。要引導學生圍繞秋天的情景說話,要求發言的同學用普通話說,態度自然大方。同時,注意聽別人講話,能對同學的發言進行評價。
⒊教師小結。
針對學生的口語交際情況進行總結表揚。同時告訴學生一年有四享,秋天是美麗的季節,是豐收的季節。冬天、春天、夏天也各有各的特點,激發學生繼續觀察季節的變化,探究各個季節的特點。
二、課外作業
用撿到的樹葉貼一幅畫,或把今天看到的秋天的特點講給家長聽。
《秋天》教學設計 篇10
設計簡說:
《秋天》一詩為寫景之作,語言清新活潑、富有詩情畫意。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因此,揣摩、品味詩歌優美的語言,體會詩歌絕妙的意境成為突破本文的關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說、品、繪等環節,引導學生逐步領會詩歌活潑自然的語言美,清麗溫潤的意境美,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揣摩、品味詩歌優美的語言,體會詩歌絕妙的意境。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揣摩、品味詩歌優美的語言,體會詩歌絕妙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說“秋”
情景導入:(播放秋季美景圖后)大自然的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尤其是秋天,更是許多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你知道哪些詠秋的詩文呢?(生“引”秋)你眼中或心中的秋又是怎樣的呢?(生“談”秋)
小結:通過剛才的交流,我發現同學們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都有一顆感受美的心靈,讓老師對秋也充滿了憧憬與留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去感受秋天的美妙多彩吧!
二、讀“秋”
1、有人說,讀詩讀出情感就必須懂得詩或懂得詩的情感。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來告訴大家,你是帶著一種怎樣的感情來讀這首詩的?(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下文品味詩歌作鋪墊。)
2、宋代詞人蘇東坡說“三分詩,七分讀,并是十分”。我要求同學們再把這首詩朗讀一遍,朗讀時做到:
①字正腔圓
②有板有眼
③有情有味(生自由讀)
3、生自告奮勇選讀詩歌片斷,師生點評、指導。
4、師生齊讀詩歌,再次感受詩歌的感情和節奏。
三、品“秋”
師述:秋天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季節,要真正領略她的魅力,不僅要讀,更要用心去“品”。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品秋論詩”環節。
1、師配樂朗讀詩歌,生閉目聆聽并展開想像的翅膀,盡量想像文中所呈現的畫面。
2、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頭腦中所呈現的畫面或景象。(露珠、鐮刀、瓜果、農家院;漁網、漁船;蟋蟀、牧童、牧羊女。)
3、在這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呢?(生品評、欣賞自己喜愛的詩節或詩句,小組交流后,師生共賞。)
示例賞析: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4、根據自己的理解,用簡練的語言給自己喜歡的詩節命名。(提示: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四、繪“秋”
師述:秋天是美妙的,如果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自己理解到的秋天,肯定是件快樂的事。就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描繪心中的秋天吧!
提示:我們可以用哪些方式來繪“秋”呢?(繪畫、寫作、背詩文、歌唱等)
1、學生準備: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交流。(播放背景音樂《慶豐收》)
2、交流展示、欣賞評價。
延伸作業:
1、學習本文后,你收獲了些什么?(可以從用詞技巧、寫作方法等方面談)
2、充滿感情和想像的閱讀散文《秋之韻》,你會領略到秋天的另一種美。
板書設計 :
讀
說 秋 品
繪
《秋天》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作者以飽滿的感情和濃郁的色彩,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3.學習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4.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直觀的展示,對課文的誦讀感悟,體會北大荒秋天的美麗。
教學重點
1、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2、能用學過構詞方法寫出描寫顏色的詞語。
難點
1、體會文中比喻的貼切、形象,理解 “熱鬧”一詞的意思
教學時間: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檢查字詞,復習導入。
1、出示:傍晚 幾縷 映照 轉眼間 樂呵呵
銀灰 橘黃 絳紫 藍綢子 沉甸甸
一碧如洗 五彩斑斕
清澈見底 熱鬧非凡
大豆搖鈴千里金
指名讀。
2、出示圖片,從北大荒的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秋天慢慢的向北大荒走來,指名讀,再齊朗讀第一小節。
課文的結尾作者這樣贊嘆道: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指名讀)
二.精讀課文,抓住要領
1、對于作者這樣的贊美,你同意嗎?
請同學們自己到文中游覽一番,想象一番,感受一番,看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不是真的很美?默讀課文,自己去發現。用筆來畫一畫你很喜歡的詞語,句子。
2、交流,你同意嗎?那些地方很美?
三.理解課文,感悟意境。
預設一:發現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來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兒的“天空”,天空美在哪?用自己的話說說。(色彩豐富,富有變化)
2.天空的顏色不斷發生著變化,讀讀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顏色的詞。
(1)“一碧如洗”
一碧如洗看字面來理解就是天空像洗過一樣干凈。
你見過一碧如洗的天空嗎?你能不能聯系生活這本無字詞典說說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2) 流云什么樣的云?流云有哪些顏色?出示:“銀灰、橘黃、血紅”讀著詞你就聯想到什么?找找這三個詞的共同特征,(前一個字代表什么東西,后一個字表示顏色),你還能幫他們找到小伙伴嗎?(湖藍,金黃)
3.出示圖片,這么多的顏色,而且還有深有淺,你能用哪個詞來概括?(五彩繽紛等)這還不夠形象,這么豐富的色彩,而且還在不停的變化,誰能有辦法把流云的樣子說得再清楚些?誰能用上一個比喻幫助我們想象出流云的樣子?(板書:比喻)出示:這些流云就像 (就像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顏料瓶、就想一位魔術師在表演變幻顏色的魔術、像畫家五彩斑斕的畫布、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階梯)
4、作者看到流云,產生的是怎樣美好的想象呢?
出示: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這個句子挺長的,誰能讀好?
課件幫助斷句出示,天空就是因為有了這些不斷變化的色彩才顯得更加迷人,聽老師讀讀這句話,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轉眼間,四個一道)(變化快,有次序的美。)指名兩人讀。
5、 出示圖片天空,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一起讀,在文字中想象這樣美的景象。
板書:天空,齊說——北大荒的天空真美呀!
過渡:在北大荒抬頭看看天空美在一碧如洗,美在瞬息萬變的流云,讓我們低頭看看小河,它是怎樣的呢?
(二)北大荒的小河
1、小河的樣子,誰已經想象出來了?練習讀兩遍。爭取用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到小河邊去,
2、指名讀,問:大家看到小河了嗎?(看是看到了一點,但不是很清晰。 )
師:怎樣才能讓大家看的清楚呢?(讀慢一些,輕一些,強調清澈見底、透明的藍綢子)
再請一生讀。
3、師問同學:是不是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小河?
(清澈見底 、小河的水比較深,可是水底的水草、小魚、和美麗的鵝卵石都看的一清二楚,我覺得河水很美,像透明的藍綢子,河水還很靜,像明鏡。)
“漾”字什么意思?(聯系練習2第一題選擇字義)怎樣讀出河水“漾”的過程?
4、師:看到這么美的小河,你想做什么?
(我想摸一摸藍綢子。 我想喝一口清澈的河水。 我想撿一些河底的鵝卵石。 我想和水里的小魚一起戲水。 )
5、出示畫面,段落。提示比喻句,為了讓我們感受到小河的美,作者用了——?你覺得這個比喻怎樣?你喜歡這個比喻嗎?你來讀一讀。
6、指導讀:河水靜,魚兒動。多么動人的畫面。讓我們盡情讀出我們心底的向往。
小結,板書,學生齊說——啊!北大荒的小河真美呀!
過渡:碧藍的天空,清澈的小河,真是太美了。聽說北大荒的原野別有一番景象,我們去看看吧。
預設二:感受原野之美
1、讀,交流:原野是怎樣的景象?(北大荒的原野熱鬧非凡。)理解“熱鬧非凡”。什么樣的場面能稱為熱鬧非凡呢?(聯系生活實際)
2、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原野的“熱鬧非凡”?(默讀這一小節,邊讀邊思考)
聽聽都有些什么聲音?
3、農作物都載歌載舞樂呵呵的歡迎我們來了,誰能把他們的熱情讀出來。
生比賽朗讀。一個比一個精彩。
4、真是太熱情了。(做從沉醉中醒來的舉動)不對呀,大豆、高粱它們不會笑也不會唱呀?哦,我明白了,這是把它們當成人來寫,這就是擬人的手法。(板書:擬人。)真是生動、形象。讓所有的作物活起來,把原野的熱鬧呈現出來。師生分部分讀。
5、出示這段,你發現老師讀的和你們讀的句子有什么關系呢?
你能給這幾句話找個小隊長嗎?點紅“原野熱鬧非凡。 ”
為什么是這句呢?(熱鬧非凡,下面從大豆、高粱、榛樹來具體寫原野怎樣熱鬧的)他就是小隊長,其他的句子都聽他的指揮呢!
出示練習:
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像一只只白鴿在天空中飛翔;有的馬上就要開放了,看起來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還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外面包著一層青綠色的外衣,已經含苞待放了。(玉蘭花)
6、過渡: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知道北大荒的原野也是美的,
你看,大豆笑,高粱唱,榛樹葉子抱著跳。看著原野上這片豐收的景象,相信在北大荒付出勞動的人們的心情一定比我們還要激動,你從課文里發現了嗎?
生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師:燃燒起來說明人們-------(-特別高興,特別興奮。)是什么把人們的心給燃燒起來的?
(榛樹葉子。 還有是大豆、高粱, 原野里所有的莊稼。它們全都成熟了,所以人們特別高興、喜悅。 還有水產品。 )
7、師小結:是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無論是田野、山嶺、江河,還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大家快聽,北大荒的人們在齊聲贊美這兒的秋天呢!
生齊讀第五節。
師:同學們,沉甸甸的寶物會有什么?
(大豆、高粱、榛子。 還有玉米、水稻、蓮藕、魚蝦…… )
8、出示豐收圖畫。
9、小結板書: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錦、小河動靜相宜、原野熱鬧非凡,其實美還不僅僅局限于此,更美在豐收帶給人們的欣喜。
10、北大荒是塊荒地嗎?(不荒)有人給它換了個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北大倉)
過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蕪,長滿了野草,沒有人耕種,人煙稀少。但是解放后,經過建設者們的開墾,荒地已變成了良田。現在的北大荒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是我國東北的大糧倉。
板書“景色,豐收”,你覺得北大荒哪一方面的美更重要一些呢?、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出示最后一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五.拓展延伸
總結:處處皆風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勞作,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美,用他們的雙眼發現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變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美麗又富饒,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 也讓北大荒的秋天成為一幅美不勝收的圖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中。
朗讀全文
六、練習
1、練習朗讀課文,關注課文描寫的順序和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
2、練習背誦全文。
3、遷移練習:圍繞下列中心句寫一寫。
超市里熱鬧非凡。
《秋天》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詩文,整體感知內容,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三幅畫面的內容。(重點)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重點品味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感情。(難點)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方法
1、講讀—討論;
2、學生多種形式練讀——體會、領悟——能有感情地表達。
三、教具
多媒體、PPT
四、教學過程
(一)引秋:導入新課。(由寫秋天的古詩引入,學生進行積累)。出示PPT(依次由學生朗讀,體會關于《秋天》的古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板書課題:秋天。
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現代詩——《秋天》,看看作者何其芳筆下的秋天是什么樣的?
2、師:PPT出示學習目標,生:齊讀學習目標。
3、師:PPT出示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生: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二)誦秋:
1、老師范讀,學生聽(聽節奏、聽感情,并在書上劃出節奏);(多媒體播放教師范讀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朗讀熱情。
2、抽一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學生互評。出示生字PPT。
3、點評學生朗讀情況,肯定好的方面,糾正不足。
4、由男生、女生和全班分別飽含感情地齊朗誦。
(三)品秋:
出示PPT,學生探究問題:
1、詩中描繪了幾幅圖?
2、每一幅圖描繪了哪些景物?師生共同探究、解析全詩。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提示的問題,體會語言的的凝練、形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師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秋的氛圍。先請同學們找出每節詩中畫龍點睛的詩句,先概括畫面,再品析語言。
1、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板書)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通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凈潤澤的有聲畫。“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最后一句總束,畫龍點睛。“棲息”一詞意味雋永,是擬人。
2、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或“漁家秋景圖”)。(板書)畫面包含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游戲”一詞虛實相生。
3、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板書)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本節詩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滿詩情畫意。以問句出現,語言搖曳多姿。“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見過“棲息在農家里”“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聲是否表達過、勾起過少女的情懷?她的眼里一定寫滿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
4、學生完成誦、品秋專項練習。
(四)思秋: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思秋練習。
(五)課堂小結
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卻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皆收筆下。這是棲息在農家的秋天,是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是夢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更是充滿詩意的秋天。在創作手法上,詩人在每節詩后都有畫龍點睛的總結,突出秋天主題,一唱三嘆。在意象表達上,繼承了傳統詩詞的余韻,展現了古典美,韻味實足。
詩人超越了“悲秋”情結,以積極的心態描寫秋天的美景,頌揚了秋天的活力和生機,體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曠達的情懷。作為青少年的同學們,更應該奮發拼搏,努力求知,為迎接自己的收獲之秋做好準備!
(六)布置作業:寫秋練習
板書設計
農家里的秋天——飄、飽食、肥碩、棲息:清幽、喜悅————農家豐收圖漁船上的秋天——冷霧、滿、輕輕、游戲:清冷、悠閑————霜晨歸漁圖牧羊女眼里的秋天——寥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香甜————少女思戀圖
贊美、熱愛
【小組探究答案】
1、青鳊魚(biān)烏桕葉(jiù)滿載(zài)歸泊(bó)
2、比喻,收起青鳊魚,悠閑。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4、“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自得的心情。“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
5、A、明凈B、忠實C、豐盛D、嚴峻E、勤勉
6、贊美秋天之美;對秋天展開思考,并贊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7、首尾呼應(前后照應),其作用是使結構完整,內容渾然一體,突出文章中心。
8、《秋思》
9、去掉不好。因為“更”字在此起強調作用,強調在對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最重要的。
《秋天》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圖文結合,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的意思。
2、引導學生認識秋天景物特征,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力。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課文從那些方面寫秋天的景象。
2、自讀課文,想想課文描寫了秋天哪些景物.
三、課前準備:
觀察校園里的景物
四、教具準備:
掛圖等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詞:讀下面的詞語,并說說詞語的意思。
漸漸 一群 大雁 往南飛 它們 熟了 摘棉花 景象
2、導入:同學們,前一課老師布置你們觀察校園里的景物,你們看到了哪些?它們有什么變化嗎?(學生交流)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呢?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第七課,生齊讀課題:秋天
(二)新授:圖文結合,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課文意思
1、出示兩幅掛圖,提問;這兩幅圖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的景物?(要求學生用課文中一句話來回答。)
2、出示句子:啊!到處是秋天的景象。
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理解“到處”的意思。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看圖(一)引導學生說說圖中描繪的景象。
(2)自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的什么?
(3)讀后引導學生討論。
(4)讀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變黃了”、“紛紛落下來”
(5)朗讀第一自然段。
4、圖文結合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
(1)看圖(2)說說天空有些什么,它們是怎樣飛行的?
(2)齊讀第二自然段。
(3)讀第一句,提問:大雁為什么要往南飛?(大雁向南飛,是南方的天氣比較暖和,它們飛到南方過冬去。)
(4)讀第二句說說它們是怎樣飛行的。
(5)小結:天空中一群群大雁往南飛,地里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5、圖文結合學習第三自然段。
(1)看圖說說地里的農民在做什么的。
(2)指名讀第三段
(3)討論: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都寫了什么?
(4)指導學生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
(5)教師小結后學生齊讀。
6、齊讀課文最后一節。
(三)總結課文。
1、朗讀全文。
2、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秋天這篇課文,知道了秋天的一些景物特征。其實,秋天的景物很多,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會發現許多。希望同學們課后多看,多記,下一課我們交流。
(四)布置作業
1、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
2、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歡的是秋季,所以也就特別喜歡《秋天》這首詩歌。
這首詩的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詩歌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語言優美生動,易于朗讀和背誦。在作者的筆下蘋果姐姐會因為天氣涼了,嚷著要披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首詩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自然興趣盎然。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我先布置學生請爸爸、媽媽帶領自己去觀察秋天,描繪秋天,歌唱秋天,這樣,整合成全新的語文大課堂,變單純文本的語文學習為綜合性課文學習。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了。教學后,我讓學生再次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寫秋天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寫上一兩小節秋天的詩或寫一篇贊美秋天的小練筆。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贊美的情懷。
《秋天》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分析:
《秋天》這篇課文抓住了秋天的特征,秋天來了,天氣轉涼,樹葉黃了、落了,大雁南飛了,體現了秋天景色的美好,使學生領悟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學情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互動、探究、拓展學習為基本形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樂趣,讓課堂充滿創造力為最高境界。
教學目標:
認識10個生字,會寫“了”“子”“人”“大”4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點,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并熱愛秋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識并正確規范書寫生字。了解秋天的特點,認識秋天的美麗。
難點:
注意“一”的不同讀法,感受大染的美麗和可愛。
教學準備:
有關于秋天的視頻,圖片。
課型:
精講課
教學方法:
游戲、講授、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板書:秋天趣味認識“秋”)
2.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出示學習要求(通過闖關學習完成內容):聽范讀課文,注意讀對字音,感受秋天的景色。認識藏在課文中的生字寶寶(第一關)。認識新部首(第二關)。區別同音、形近字(第三關)。游戲猜字。
3.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把認識的生字寶寶送到課文中去,點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認識、標注自然段。
(1)說說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2)文中寫了秋天的那些景色,她們都有什么特點
板書:天氣樹葉大雁
涼黃、落南飛
情景朗讀
(1)指導學生邊想象情景邊讀課文。
(3)比一比誰讀的美。
(4)配樂朗讀,感受秋天之美。
4.作業
正確、規范書寫4個生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請同學們課后留心觀察外面的秋色,給家人或同學講講秋天有什么變化。
板書:
天氣樹葉大雁
涼黃、落南飛
教學反思:
本科的教學設計,需要閱讀課文,認真揣摩著3個自然段所要表現的內容,通過教學的設計,落實低年級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與閱讀學習能力的訓練。教學步驟的設計需要邊解讀邊站在孩子的視角思索: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么樣的一年級孩子年紀小,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可通過游戲等方式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積極參與的課堂的能力,使師生間有良好的互動。
《秋天》教學設計 篇15
活動目的:
1、培養兒童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引導兒童經歷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的快樂。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識,引發兒童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問題的探究興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提升兒童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用觀察、搜集資料等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秋天的美,熱愛大自然,關注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
活動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觀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關的資料:樹葉、詩歌等。
2、課件,資料袋等。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觀察秋天景物的變化,這樣,對于學生上課的介紹才能正確引導觀察,有生活實際經驗,使學生感悟到秋天是農作物成長、成熟的季節。]
活動過程:
一、猜謎入秋,發現美
1、 老師知道大家喜歡猜謎語,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天氣涼,樹葉黃,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節。
2、 導入:老師這有秋天的錄象(放錄象)隨著鏡頭的推進,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風景圖展現在眼前。
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3、 秋天到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落葉的金秋時節,共賞秋天的美!
(板書:5、秋天)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并不是只講兒童身邊的生活。課上,不僅引導學生介紹身邊的秋景,而且還借助課件欣賞了其他地區的美麗秋景,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二、童心識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師:同學們注意到了嗎?大自然里許多植物的顏色悄悄發生著變化。我們在北方,看到樹葉變黃了,就知道秋天來了。那么你還知道秋天有什么變化呢?
2、 學生以“我眼中的秋天”為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
3、 (播放課件)(片片樹葉徐徐下落,出現幾行小字:“翻開日歷,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從此雨水減少,氣溫開始下降,涼風習習,秋高氣爽,秋天向我們走來了……)
(出示秋天人和動物變化的課件)在這金色的秋天里,當你在校園里嬉戲,在小區里散步,在道路兩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圖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樣的發現?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們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沒看到燕子了。
4、你還有哪些發現?比如白天和黑夜的變化……
(二)將“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師:請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種發現記錄下來,根據個人的積累情況,按發現的時間、地點、事物的特點和變化作好記錄。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樹木和動物、人類的變化,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培養了學生表達與概括能力,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校內外結合起來,說說自己的發現,富有開放性。]
(三)創設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樣啊?
(播放秋天課件《落葉》)體會秋天人們帶來的遐想和無限情趣。
(畫外音)秋風刮來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枯黃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坐在里面,把它當作屋子。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秋風伯伯來信了,催我們快回南方去。”
[設計意圖:借助媒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課上,我不僅引導學生介紹了自己身邊的秋景,而且還借助幻燈片欣賞了其他地區優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音樂,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三、童聲誦秋,欣賞美
1、師:小朋友們的發現可真不少,老師帶來一首兒歌,作為你們的獎勵(出示兒歌:秋天到,天氣涼,菊花開放橘飄香,樹葉落,草變黃,片片紅葉染山岡。)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贊美過秋天,下面我們做個游戲,夸秋天
可以帖圖片,可以說成語,可以讀古詩。
3、小結:聽了同學們熱情洋溢的贊美,秋姑娘可開心了。她為大家準備了美味可口的果實(出果實)看看哪個聰明的小朋友會得到禮物
摸摸猜猜,猜對了送果實。
[設計意圖:體現和語俗的結合,豐富學生的語言,強化了知識。]
四、巧手描繪,創造美
下面我們就來個秋天的作品展示會,來表達對秋姑娘的謝意。
1、小朋友,你們準備制作什么作品呢?
學生自由發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學生可以畫,可以寫,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學生說到的恰當的方式,教師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師適時引導,今天在我們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讓學生選擇能夠現場完成的方式,比如畫畫,做樹葉貼畫能來完成。
2、展示活動成果
同學們的作品真是豐富多彩,誰愿意展示給大家?學生到前面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師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邊學邊做是品德與生活課所積極倡導的,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和體會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點的基礎上,他們是樂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熱愛的,這一環節恰好創設了這樣一個空間,讓孩子們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臺]
五、課后延伸,延續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麗的,我們不僅要去發現美、欣賞美,更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課下,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愛秋行動,讓秋天更加美麗!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的時間可以在學校其他活動或者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的延伸。布置課后的繼續發現收集和積累作業,就是把品德與生活課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實踐和想象能力,從而有效突破重點,難點]
《秋天》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受秋天的美。
2.結合插圖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朗讀并背誦課文,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受秋天的美。
難點:在感受秋天的美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觀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秋天》。上節課我們整體疏通了課文,認讀、書寫了生字新詞,現在老師先來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樣?(課件出示考題:課文的生字、新詞以及課文朗讀)
[設計意圖]利用典型練習題來檢測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效果和復習情況,便于學生復習舊知識,并以此為基礎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課學習中。
二、課文學習
(一)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點三名學生分別讀課文的3自然段。
教師提問: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那么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呢?(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2.指導學生理解第一自然段句子: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來抓住秋天的特點:天氣—涼了,樹葉—黃了、落了以及落的姿態,大雁—往南飛。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重讀“涼”。
教師指導學生對文中疊詞“一片片”進行詞語拓展訓練。
(二)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導學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天空那么藍,那么高。
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來抓住秋天天空的特點:天空—藍、高。
教師指導學生對文中詞語“那么……那么……”進行說話拓展訓練。
2.指導學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抓住大雁往南飛的特征來體會秋天季節的特點。可順便介紹一下物候的知識。教師指導學生用文中詞語“一會兒……一會兒……”進行說話拓展訓練。指導學生在朗讀這個句子時,語速要快。因為“一會兒……一會兒……”在很短的時間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讀的時候語速要快點。
(三)課外拓展,思維延伸
教師提問: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除了課文里說的,你還知道哪些呢?(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轉涼,風變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魚蝦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楓葉紅,菊花黃,大雁排成行。
[設計意圖]在解析文本、朗讀指導、讀寫結合等環節中,充分運用圖文、視頻、討論交流的策略,使學生積極進行觀察、思考和總結,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鞏固練習
1.照樣子,寫詞語。
一片片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課堂總結
本課主要朗讀、理解了課文內容,通過課文重點詞語和句子的學習,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來觀察并初步體會秋天的特點。
五、課后作業
1.觀察秋天,感受秋天,把你眼中的秋天畫出來,分享給家人和同學。
2.搜集有關秋天的詩歌。
[板書設計]
秋天
秋之美 秋之果
《秋天》教學設計 篇17
【教材分析】
《秋天》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課文是一篇兒童詩,它也具有兒童詩特有的藝術特點。濃郁的兒童情趣,鮮明的形象性,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
課題秋天具有象征色彩——豐收、喜慶、舒適、愉快。詩的第一部分中“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為這種色彩定下了基調。
詩人在第二部分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幅秋天田野中的豐收與美景圖。作者選取的是秋天田野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象,如向日葵、蘋果、葡萄、玉米、高梁。文字敘述,多運用比喻、擬人、通感、排比,把秋天的物象擬人化了。學生讀起來充滿童真、童趣,充滿無盡的遐想。由于學生感受到秋天的喜慶、舒適,體驗到秋天田野的豐收、美好,所以在詩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整體),詩人發出感慨要享受秋天明麗的陽光,珍藏秋天,秋天的笑容、秋的喜慶,會永遠留在孩子們的心里,伴隨孩子走過一生。
整首詩敘述自然,由走在秋天起興,再寫秋天田野的豐收、美好進行儲興,最后到享受秋天,對秋天喜愛意猶未盡。本詩層次清晰、節奏明快,寓簡單的文字于豐富可感的畫面中。
【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盡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簡要概括詩歌《秋天》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按“引秋——讀秋——品秋——誦秋”進行教學。其中我把教學的重點突出放在“品秋”環節;在“誦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詩歌題材,品讀相關語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理解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讀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視頻、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學法:我認為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要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景激趣,自主設疑(5—8分鐘)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為什么?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視頻,看完后,請談談你的感受?”(播放秋天的視頻)(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展示秋天的美景,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來直觀的感受秋天,進而喜歡秋天,熱愛秋天,為下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2、師:有一位山東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創作兒童詩歌,也寫童話和兒童故事。出版有兒歌集《搖籃里的歌》,兒童詩集《秋風娃娃》《獻給中學生的一束詩》《獻給少男少女的詩》。我們來看看在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樣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學生齊讀兩遍課題后自主質疑。
(詩歌主要寫了什么?寫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寫到了哪些景物?)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疑則進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順學而導,解疑與感悟相結合,展開學習過程,學習的效果自不待言。】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5—7分鐘)
1、學生帶著要求讀文(具體要求:①讀通、讀順句子,讀準字音。②畫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選擇一到兩個詞語,聯系上下文說說它的意思。)
2、檢查預習:
①指名學生讀生字詞,齊讀。
一類字:
guìpíng páo jiǔ shū
桂子蘋果紫袍美酒梳子
fán nǎo cháng róu
煩惱羊腸小路柔韌
二類字:
Suìchán biāo ǎo pútáo yīng rèn
稻穗兒蟬肥膘紅襖葡萄紅纓柔韌
②指名學生朗讀詩歌。(主要檢查讀通、讀順、讀準確的目標達成度)
3、請同學們帶著“詩歌主要寫了什么?寫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寫到了哪些景物?”這三個問題再去朗讀詩歌,邊讀邊勾畫出滿意的答案,比一比誰的收貨多?
【設計意圖:根據大剛的教學要求,讓中年級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能提高讀書的效率,加快速度。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懂課文是最為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之一,考察古今中外,這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學方法之一。】
三、多元導悟,合探解疑(10—15分鐘)
1、引導學生交流自探成果
(1)老師要提出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來看看同學讀了這么幾遍書后有些什么收獲。這個問題是:你覺得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介紹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
(2)那么,這首詩主要寫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
(3)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板書: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蘋果葡萄玉米高粱……
【設計意圖: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平臺,讓學生體驗自主參與的樂趣。】
2、師:作者寫到的這些景物,老師也把它們請到了課堂上,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播放秋天的景物圖片,配樂《秋日私語》)
【設計意圖: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秋天實物的畫面,配樂《秋日私語》,讓學生用視覺與聽覺同時感受回憶秋天,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直觀,貼近課堂。】
3、學習第一小節:
①指名朗讀第一小節
②一首好的詩歌,它的語言是有生命的。我們來看看,這一段中,你認為哪個字使這整個一段內容充滿著生命力?
③引導學生交流
④教師小結:秋天到了,紅紅的蘋果,紫紅的葡萄,舉著紅纓的玉米,紅著臉兒的高粱——這些能不讓太陽更紅更嬌嗎?桂花、菊花盛開,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醉人的花香,俗話說“桂子花開,十里飄香”,這一切能不讓空氣更甜嗎?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紅更嬌”、“更甜更好”這兩個詞就用活了,寫出了秋天的與眾不同。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找到段落中的關鍵詞,體會好詞在文章中的魅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細細地讀,細細的品味,你會發現這首詩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這樣的。課后自己可以去試著找找,我們下節課上交流。
四、鞏固深化,學用延展(8—10分鐘)
1、描紅課后生字,小組交流評價。
2、熟讀詩歌。
3、寫出幾個描寫秋天的成語。
【板書設計】
田野里玉米稻穗……
4、秋天小路旁野菊花……
果園里蘋果葡萄……
《秋天》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點,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順序看懂圖意。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知道秋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教學準備:
錄音機、幻燈機、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夏天過去,秋天就來到了3 我們的身邊。秋天到了,天氣、動物、植物都有什么變化呢?讓我們一塊兒去看一看。
學生齊讀課題:秋天
二、講授與討論
看圖
1 、出示幻燈,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告訴老師,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幅圖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秋天的景象。
初讀課文
1 、同學們真聰明,作家叔叔也觀察了這幅圖,還把它寫下來了。
2 、請看書,聽錄音。
3 、自己讀一讀課文。
學習課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圖:誰能告訴老師,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2 )有多高?有多藍?能不能用另一個詞把“那么”換一換?
(3 )指導讀。
(4 )比較句子有什么不同。
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過渡語:在高高的藍天下,有什么呢?我們向遠處望,看見了稻田。
2 、請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1 )看圖理解“一眼望不到邊”
(2 )誰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然后齊讀。
指圖過渡:現在我們往近處看,誰能說說近處的景物?(生甲:稻田旁邊有池塘,池塘邊上有棵梧桐樹} 還有些什么?{ 生乙:地上有小螞蟻和落葉,池塘中有小魚}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咱們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3 、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樹是什么樣的,秋天來了,梧桐樹有什么變化。{ 樹葉黃了,葉子落了}
{2} 梧桐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一齊讀一讀下面這句話:
a 、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b 、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當黃葉落下來后
( )把黃葉當作( )。
學生口頭填空,先填課文中的,然后擴展,自由填。
(5 )教師導讀最后兩句。
過渡:小魚把黃葉當作傘,螞蟻把黃葉當作運動場,燕子把黃葉當作什么呢?
4 、男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1 )秋天來了,燕子有什么變化?
(2 )燕子把黃葉當作什么?
(3 )電報是什么?燕子為什么把黃葉當作電報呢?
(4 )指名朗讀。
看圖小結
秋天來了,天那么高,那么藍;稻子熟了,黃燦燦的;梧桐樹的葉子變黃了,開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準備飛到南方去過冬了。在我們身邊你也會發現許多事物在悄悄地變化。
六、作業
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秋天的變化。
《秋天》教學設計 篇19
【設計理念】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動、持久性較差。本課設計時注意到這些,采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拉他們走上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娛、自悟中完成學習任務。
【設計特色】
教師教,重在"引導";學生學,重在"自主"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畫面激趣談話導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2、(畫面)這里的風景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學生根據畫面上的紅色楓葉、金黃的稻田、往南飛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畫面上出示課題:秋天
[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有聲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輕松的談話讓他們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并且自己揭開了題目。]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畫面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課文,要求看清哪三種動物在說話,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說的?記住它說了什么?
2、學生各抒己見(畫面出示學生說到的某個句子)
[讓學生練習邊聽邊看,還要邊記,由于是選擇自己的所愛,所以特別感興趣,畫面出示句子的一剎那,讓學生體驗成功。]
三、自讀感受角色體驗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臺)點好畫面,讀自己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讀要求。
[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注意字音,嘗試讀好。并且安排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四、比較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歡這一句的小朋友讀,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畫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邊上,出示"小鳥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么?
2、后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你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么?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說話。你也可以注意觀察周圍之后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嘆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五、創設情景表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臺表演,鞏固課文內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秋天》教學設計 篇20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教學課文,本單元主題是“人與自然”,本單元選取的都是寫景的一些文情并茂的優美散文或詩歌,易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同時,還應重視朗讀和默讀。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詩僅三節。內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主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貫穿起來,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詩歌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詩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a、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并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棲息”“寥闊”“枯涸”“清冽”“夢寐”等。
b、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掌握并運用一定的朗讀技巧,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a、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通過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來感悟全詩所透露出的清遠嫻靜的詩歌意境美;
b、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以及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只要反復誦讀和對詩中語言的品讀,是可以感知和把握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置如下:
教學重點:
a、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嫻靜的意境美;
b、賞析一些重點詞和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詩歌的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但是語言與情感都是含蓄的,需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在練的表達中體會出情與景是如何交融的。據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設置如下:教學難點: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會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秋天的美景圖和豐收圖,來創設閱讀情境,并且通過教師深情范讀或者放朗讀錄音指導學生朗讀的方式,來感染學生,使之產生閱讀興趣。在教學中還會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欣賞和描繪畫面。然后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鑒賞,從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四、學情分析:認知準備狀態:
1、學生已經在學習本單元《理想》這首現代詩時掌握了一定的朗讀詩歌的技巧。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形式多樣的朗讀環節,采取師評和學生互評的方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能夠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這首詩歌的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很容易把握詩歌中的主要內容。
3、本單元是以“人與自然”為主題,學生學了《春》和《濟南的冬天》已經受到了美的熏陶,激發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就能主動自覺地對本文進行“美”的學習,會從修辭,情感,內容等各方面去進行獨特的審美賞析。
情感準備狀態:
1、學生對于瑯瑯上口的詩歌是比較感興趣的,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或者利用多媒體展示美圖,可以感染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很強的動手能力,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欣賞和描繪畫面,可以用語言去擴寫詩歌,也可以用畫筆展現這幅秋景圖。
學習風格:
本班中學生的發展情況和智力水平各不相同。有一些學生思維活躍,基礎扎實,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都較強。而有一部分學生基礎和閱讀能力都較弱。為此,我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力求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比如設計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思維活躍的學生能深入思考。同時也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朗讀任務和分析比較問題,讓基礎較差的學生既能訓練其閱讀能力,又能開動腦筋思考,并且在簡單的問題中獲得成就感。
五、教法學法分析: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感知法:品與讀是相結合的,這首詩語言清新優美,意境淡雅清遠,所以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誦讀,在反復吟詠中進行文本與讀者的直接對話,讓學生體會到詩中三幅畫面組合成的流動而又整合的詩意氛圍。
2、聯想想象法:全詩由三幅畫面組合而成,以“秋”為線索,選取了農家秋天中各種代表性的意象,學生通過對各種意象的組合聯想,一幅完整的清遠嫻靜的鄉村秋景圖展現在腦海中,學生自然能體會出詩人的思想情感。
3、比較閱讀法:在預案準備中,可以根據教學時間,酌情安排將課后狄金森的《秋景》和本文就思想情感上進行比較鑒賞。同時,在對本文的鑒賞學習中,也可以運用詞語替換法、比較法進行語言的品讀分析,使學生對詩歌的內容、情感、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
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將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準備圍繞“創設情境——引秋”、“朗讀感知——誦秋”“探究精讀——品秋”、“課堂小結——憶秋”、“作業設計——繪秋”、“預案設置——賞秋”這六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秋
在賞讀本詩之前,請學生背誦學過的或自己熟悉的的描寫秋天的詩句: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喜悅);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悠閑);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思念)。秋天是喜悅,是悠閑,是思念,那么作家何其芳筆下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做一個好讀者,一起走進他筆下的秋的世界。(板書課題:秋天)
(設置目的:秋,因其成熟與收獲,因其蕭瑟與凄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許多吟秋的詩文傳誦不衰,用詩歌引入新課可以創設一個品讀秋天的藝術氛圍。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外積累,學生可以補充更多有關秋的詩文。最后我選取了杜牧《山行》王維《山居秋暝》張繼《楓橋夜泊》這三首詩中的句子作為情感的引入,是因為里面所透露出的作者情感——喜悅,悠閑,思念,剛好跟何其芳的《秋天》中三段的思想感情吻合,故選取這三句作為導入。)
(二)朗讀感知——誦秋1、學生小聲隨意朗讀課文。
(要求:弄清字音,理解重點詞的詞義。)
2、請學生個別朗讀,其余學生點評。(要求: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3、齊聲朗讀。
(要求:在腦海中勾畫詩中的三幅圖景)
4、默讀思考:詩歌這三節分別給我們展示了哪幾幅圖畫?(提示:抓住每段的重點句子)明確: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鄉村秋景圖少女思戀圖
(設置目的: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探究精讀——品秋農家豐收圖
1、徐志摩在他的作品《私語》中寫到“秋在一片將黃未黃的樹葉上”,那么這節說秋在農家,那么從哪里看出秋在農家的?(提示抓關鍵詞)
明確:稻香,鐮刀,背簍,竹籬,瓜果……
大家找的這些詞對詩很總要,用詩歌的術語來說,這就是詩歌的意象,“詩情畫意”中的“畫意”就是由這些意象所構成的。
(設置目的:在第一節農家豐收圖的精讀賞析中,我主要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向學生引入意象這一知識點。意象是賞析一首詩歌的入手點,初一的學生對這一術語并不了解。所以在第一節中設置的環節的目的就是在于引出意象這一概念,并不需要給學生深入講解,只是點到為止,讓學生能夠隱約體會到意象指什么就可以了。也同時教會他們,賞析一首詩歌,可以從形成一首詩的“詩情畫意”的意象入手。)
2、詞語賞析
思考:能否將下列這些詞句進行替換和修改?
滿披——披滿?“飽食過稻香的鐮刀”一句換為“秋天我們豐收了”背簍——卡車?去掉“棲息”?
明確:不能。“滿披”一詞突出了“滿”字。“飽食”一句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不用“卡車”是因為卡車破壞了鄉村寧靜的氛圍。“棲息”用了擬人手法,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輕松嫻靜的氛圍。
(設置目的:同時,在賞析中,還使用了詞語替換法,換一個詞語讓學生和原詩的詞語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原詩用詞的貼切精妙。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分析這些精當的詞句。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
霜晨歸漁圖
1、最后一句“秋天游戲在漁船上”實際上這節是在寫什么?明確:漁民打魚
2、那漁民打撈起了什么?漁民的心情如何?
明確:“收起青鳊魚似地烏桕葉的影子”;由“輕輕”可看出心情是輕松閑適。 3、現在能看出是誰在游戲了嗎?
明確:這些寫出了漁人在感受秋天的那份閑適,從賞景中獲得寧靜,體現出他的悠閑自得的心情。
(設置目的:在霜晨歸漁圖的鑒賞品讀中,我設置了三個跟詩文內容相關聯的三個問題層層深入,引出詩文的實質內涵。教會學生通過抓關鍵詞來理解文章,比如說“輕輕”一詞體現漁人的悠閑心情。)
少女思戀圖
1、“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這句怎么理解,正常語序會怎么說?為什么是眼里,而不是懷里?
明確: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在眼里說明是少女眼里所看到的秋景臺迷人。
2、最后一句的真正含義是什么?(提示:從前面幾句的意象入手分析)明確:這句寫出了少女心中所思戀的秋天,體現出了一種少女情懷。牧羊女心被秋景所陶醉,在思戀著遠方的人。
(設置目的:在第三節少女思戀圖的品讀中,我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以學生質疑為主,以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使用意象分析法,從豐富含蓄的意象中品味出滲透在詩句字里行間的情感。)(整體設置目的:在精讀探究的整個環節中都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課堂小結——xx先寫繁忙夏天之后的農閑景象,具有清靜的氛圍;接著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故具有清遠的氛圍;最后寫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情感,所以具有了清甜的氛圍。總起來說,是充滿詩意的秋天!
(設置目的:在課堂小結環節中,將全詩中的重點詞句提出來,融入小結中,起到回憶全文,將詩歌中的三幅優美恬靜的畫面再次展現在學生的腦海中,起到收束全文,回味品讀的作用。)
(五)、作業設計——繪秋
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體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像,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
(設置目的: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六)預案設置——賞秋
課后“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
(設置目的:這個環節是考慮時間上如果有剩余的話,可以就課后練習中舉出的狄金森的《秋景》與本文做一個對比賞析,也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七、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對初中學段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要求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益的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所以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這首詩的內容較簡單易懂,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所以在誦讀感知環節,我利用多樣化的朗讀設置來讓學生體會課文的優美意境,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培養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語感。
在教學中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供學生參與。比如精讀探究環節,重視了詩歌學法的指導,采用想像法、比較法,有利于學生形成詩歌閱讀能力,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意在體現閱讀與口頭表達,寫作應用相結合,整體感知與深入探究的結合,在深入感受的基礎上從書本走向生活和應用。
但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目標與實際情況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和糾正。才升入初一的學生理解能力還有限,對一些詞句不能理解透徹,在激發學生深入研習的過程中,由于急功近利還存在一些方法問題,學生還處于啟而不發的狀態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看法“公之于眾”,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情緒被壓制了,此時成為了被動的接受。還有,從這篇文章中引發出來的對于學生的寫作指導還不夠,其實可以設置一個仿寫的小環節,讓學生當堂就展示自己學到的描寫技巧;時間安排不得當,在與學生討論分析詞句時,所花時間太多,學生理解不夠透徹時應該及時給予啟發。
【《秋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秋天教學設計08-27
秋天教學設計07-01
《秋天》教學設計08-26
“秋天”教學設計03-09
《秋天》教學設計07-25
《秋天》教學設計04-09
秋天的教學設計10-12
秋天 教學設計09-09
《秋天》教學設計06-09
《秋天》教學的設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