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1
一、目標直擊:
1、學會本課的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兩個多音字。(重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重點)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難點)
二、關鍵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美好的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要點分析:
依據本課教學內容和低年級學生和年齡特點、認知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古詩語言高度凝練、蘊涵深刻和特點,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詩的意思,感受大自然和美。
五、學習重點:
1、字詞記憶比比看:
nǎi、suí、qián、rùn、xì、xiǎo、mián
乃、隨、潛、潤、細、曉、眠
乃是、隨風、潛入、濕潤、精細、報曉、睡眠
乃至、隨便、潛水、潤滑、細節、揭曉、冬眠
乃發生、隨筆、潛力、潤物、細小、家戶喻曉、失眠
隨時、潛伏、利潤、細雨
2、形近字辨得清:
乃(乃是)隨(隨風)潛(潛入)潤(濕潤)
及(及時)隋(隋朝)替(代替)閏(閏月)
細(精細)曉(報曉)眠(睡眠)
組(組詞)澆(澆水)民(人民)
3、多音字:覺jué(知覺)jiào(睡覺)、處chù(到處)chǔ(相處)
4、近反義詞:
近:時節——季節聞——聽落——掉
反:無——有來——去多——少
5、詞語講解:
時節:時令、季節。
當:正當、到。
乃:于是,就。
潛:本文指悄悄地,不為人所覺察。
眠:睡覺。
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聞:聽。
啼鳥:鳥的叫聲。
6、難句解讀:
A、當春乃發生:春天一到,雨就立刻下了起來。這既是前一行中“知時節”的具體化,也為后兩面行做了鋪墊。
B、隨風潛入夜:春雨輕輕悄悄,不為人知地落到地上,不張揚,卻充滿溫情。下一行中“無聲”與此相應。
C、處處聞啼鳥:到處都聽見鳥兒的叫聲。表現雨后清晨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
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想起夜里聽到的陣陣風雨的聲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
7、主題思想:
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美好的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有關春天的古詩:
《春夜喜雨》
杜甫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七、課堂流程:
1、自主學習生字詞,初步了解古詩。
2、聽寫生字詞。
3、解題、知作者。研究學習古詩。
4、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去背誦古詩。
5、課外延伸。
第一課時
名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1、導入:孩子們,現在是春天的季節,春暖花開,百花齊放,讓人的心情非常的舒暢,讓我不由想起了我們曾經學過的《春居》,草長鶯飛二月天(孩子們接著背完)……
孩子們真棒!今天我們要來學兩首有關“春天”的詩。
2、教師向孩子們解說作者。(都是唐朝詩人)
二、活動體驗,幫扶訓練。
1、教師范讀文,學生領讀文。
2、組長領讀文。
3、對子間合作讀文。
4、自主學習生字詞。
三、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小組展示讀生字詞的拼音、偏旁、結構、組詞。
2、對子、小組展示課文。
四、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1、完成“快樂導航”第一課時。
2、當堂反饋矯正。
第二課時
名言: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一、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1、聽寫生字詞:乃是隨風潛入濕潤精細報曉睡眠
2、對子間批改。
二、活動體驗,幫扶訓練。
1、對子互讀文。
2、組內討論詩意。
3、教師點評、補允。
三、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個人、對子、小組展示課文。
2、全班背誦展示課文。
3、點評反饋。
4、課外延伸有關春天的詩。
四、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1、完成“快樂導航”第二課時。
2、當堂反饋矯正。
課后反思:本課有兩首有關春天的古詩。一首為唐朝詩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前兩句贊美“好雨”下得及時,好像知道什么季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雨來。后兩句寫春雨的特點:往往在夜間,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輕輕地灑落,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另一首為唐朝詩人孟浩然所作的《春曉》。前兩句寫一覺醒來,不知不覺天已亮了聽到四處小鳥的婉轉叫聲。后兩句寫想起夜里聽到陣陣風雨的聲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熟讀成誦。
【教學難、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古箏樂曲。
2、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3、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并書寫“促、深”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并能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舊引新,激趣導入
1、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還記得我們學習過哪些寫秋天的詩?
(引導學生回憶蘇軾的《贈劉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靜夜思》。)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秋天的古詩?
2、教師引述:
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從以前所學的古詩入手,讓學生對古詩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二、朗讀古詩,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把握字音:
放聲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
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由讀:
⑴引導學生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⑶課堂交流:
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聽課文朗讀磁帶:
⑴邊聽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⑵指名描述畫面,其他同學說說是詩中的哪一句,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⑶再聽錄音,體會情感:
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⑴把握詩的節奏。
⑵教師范讀、領讀。(配古箏樂曲。)
⑶學生自由讀、齊讀、小組競賽讀、個人表演讀。(配古箏樂曲。)
⑷背誦古詩。
各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詩句的意境中。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四、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2、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能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嗎?
鍛煉學生收集信息,積累語言,并培養他們的想象、繪畫的綜合能力。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并書寫“憶、異、逢”等8個生字。
2、通過反復吟誦至背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1、復習《夜書所見》:
⑴全班背誦、男女比賽背誦。
⑵誰來表演一下詩人葉紹翁,吟一吟這首詩。
2、教師表演:
我是唐代詩人王維,今年17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今天是9月9日──重陽佳節,我卻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親人啊!
教師吟誦:“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寫下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理解“憶”的意思。
在這里,教師不僅是一名傳授知識的學者,更是一名演員。通過教師形象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和表演的欲望,并初步感知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自主學習,深入體會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可輕聲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作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交流學習收獲。
(提示:詩句的意思,詩人表達的情感。)
⑶你認為哪句寫得好?或哪個字用得特別好,為什么?
⑷質疑:
有什么不懂之處?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⑸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以學生為主導,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感受。
三、趣味活動
1、詩句連對:
老師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背相應的詩句。
2、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表演背誦。
四、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五、拓展活動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泊船瓜洲》。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認字、寫字。
⑵朗讀背誦古詩。
2、難點:
體會古詩蘊含的情感;“籬、疏”的識記,“追、燒”的書寫。
【教學方法】
1、自主探究識字。
2、小組合作檢查。
3、朗讀。
4、想象體會。
5、編故事。
【教學準備】
投影儀、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小草?小草在一年當中有什么變化?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草的古詩。
(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介紹作者。)
3、看古詩課件,初步感知。
二、自主學習
1、按照自學方法四步驟預習古詩。
2、檢查自學情況:
⑴個別讀:
正音。
⑵個別讀:
比比誰讀準、讀通、讀順了。
⑶齊讀。
⑷組內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
三、朗讀感悟
1、全班交流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當引導點撥:
⑴“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指草長得很茂盛。
⑵“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⑶“枯──榮”是一對反義詞,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⑷“盡”可用箭筆畫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2、朗讀指導。
3、情境背誦:
我們來做個游戲:
你放學回家把這首古詩背給家人聽,我們一起來演一演。
⑴師生情境表演。
⑵生生之間互演。
⑶齊背古詩
4、小結。
四、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枯木逢春枯樹光榮
2、聽寫:未來追趕枯樹燒火光榮洗菜青菜店門
3、背誦古詩《草》。
4、我們接著來學習另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介紹楊萬里。
二、自由朗讀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圈出不懂的詞語,試著自讀自悟。
三、詩配畫感悟古詩
1、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種古詩的新方法,那就是給古詩配一幅畫。同學們你覺得這幅畫應該畫什么,談談自己的看法,說自己的看法時要有理有據,補充和反駁時也要有根據。
2、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相應做簡筆畫和引導點撥。
四、美讀
1、播放古詩課件,提出給畫面配上古詩的要求。(學生自由準備)
2、個別學生配畫面配樂朗誦,評價。
3、男女生分句朗誦,注意節奏、韻律。
4、齊誦。
5、背誦。
五、暢談發現
1、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象有什么新的發現?
2、你對春天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3、小結:春光無限好,春天具有無窮的樂趣!
六、比賽背誦
七、指導書寫
1、觀察字型及結構特點。
2、教師指導書寫“徐、宿”。
3、學生抄寫生字。
八、遷移使用
拓展想象讀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圖,我能編個故事。
教師作業布置: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劉、菊、殘、君、橙、橘、徑、斜、楓、于”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枝、楓、記、劉”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3、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識記生字,練寫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知詩人,解詩題
1、出示蘇軾畫像或寫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等物品,讓學生直觀認識蘇軾及其經典詩句。(教師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簡介蘇軾: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文俱出色。
3、解詩題:一天,蘇軾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老先生與他很談得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興之所至,寫了一首詩贈送劉景文,題目就叫《贈劉景文》。
板書詩題。齊讀詩題,提醒讀準后鼻音。
二、釋字詞,明大意
1、初讀。自由讀這首古詩,畫出生字。
2、指名讀生詞:劉景文、擎雨蓋、傲霜枝、君須記、菊殘、橙黃、橘綠。(詞語可課前板書,也可做成卡片。)
3、再讀。自由讀詩句,讀準字音。
指名讀、同桌互讀、分組讀、齊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教師范讀,讀時要求學生在該停頓的地方用斜線做上標記。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5、再指名讀,齊讀,要求讀出停頓,讀出感情。
6、質疑。同桌互相讀一讀這首詩,再把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教師點撥——
荷盡:荷花枯萎。
擎雨盞:托住雨珠的葉子。
菊殘:菊花凋謝。
傲霜:不怕風霜。
君:您,古代對人的尊稱。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還綠的時候。
三、品詩句,悟詩情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讀詩句,對照插圖細細品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反饋。
(1)荷盡
討論:荷花凋謝了,荷葉枯萎了,說明這是一個什么季節?
(2)菊殘
交流:秋風中,雖然菊花凋謝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你想對它說什么?
(3)橙黃橘綠
想象回答:讀了這幾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蘇軾看到的秋天就只有這些景物嗎?發揮你的想象,幫詩人說說他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
3、做填空練習: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還是一個xx的季節!
4、難怪作者感嘆: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板書:好景、君須記)
四、誦詩句,寫生字
1、賽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背誦,并交流自己的背誦方法。
3、出示要寫的字:首、枝、記、劉,學生認讀。
4、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識記,怎樣寫正確,寫美觀。
5、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6、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聽寫生字;抽讀要求會認的生字。
二、歸納學法
1、還記得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贈劉景文》的嗎?
2、教師小結后板書: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情、誦詩句。
3、本節課,我們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首古詩。
三、學習《山行》
鼓勵同學們當“小老師”,自主帶領同學們學習。
1、知詩人。誰能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給大家介紹作者?
杜牧:我國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解詩題。“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3、讀詩句。
(1)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讀、齊讀。
(2)范讀、畫出停頓,再齊讀。
4、明詩意。
(1)詞語點撥: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斜(石子的小路,彎彎曲曲)、白云生處(白云升騰的地方)、坐(因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
(2)《山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點撥要點: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從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
小結,并隨機板書: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5、悟詩情。
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引讀全詩、嘗試背誦。)
四、學習生字
1、出示“于、楓”兩個字,指名說字形特點及識記方法。
2、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五、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昕,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板書設計: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5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適合讀詩配樂的音樂資料。
2、收集曾經讀背過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同學們你們會背古詩嗎?誰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由背詩活動,營造學詩的氛圍,實現自然過渡,相機板書課題。)
2、觀察:教師出示準備的課件或是兩詩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上,引出課題。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本文兩首詩的特點,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優勢,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把觀察與說話結合起來,感悟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對話平臺
初讀
1、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學生初讀詩句,也可以讓課前會讀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指讀。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驗,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應讀“平舌音”、“川”應讀“翹舌音”;“瀑”由“三點水”加熟字“暴”組成、“爐”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們要生火爐取暖。”的方法記憶等,教育要充分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
4、同伴練讀詩句,爭取背誦。
(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識字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夯實基礎,為研讀詩句,體會感情打下良好的鋪墊。)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自評、同桌評、小組評)采取多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評價。
(及時鞏固認字成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自主寫字的水平和良好習慣。)
研讀
1、自學詩句。借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
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
(尊重學習的學習主動權。啟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自主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
悟讀
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小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圖描述畫面,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
3、啟發: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借助教師準備的課件或掛圖,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說發現,說理解,說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的有趣經歷。)
誦讀
1、帶著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朗朗書聲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了語言積累,從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發了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向往。)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重難點、關鍵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出示蘇東坡畫像
2. 出示寫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
3. 了解蘇東坡
4. 出示教學掛圖
5. 導語:蘇東坡是怎樣用詩描繪這秋景的呢?請自由朗讀詩歌:贈劉景文
二、 學習生字
1. 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2. 組詞、讀準字音
3. 注意平舌音:贈 殘
4. 指導寫字
枝 記 劉
注意字的結構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朗讀節奏
3. 自由讀,齊讀后找出疑難之處
4. 學生分組討論后教師點撥
(1) 出示荷葉田田圖解詩句1
(2) 出示菊花盛開與衰敗圖解詩句2
(3) 導語:荷盡菊殘的時候還有什么呢?(看圖)
橙黃橘綠。對,這才是秋天最美的時候,齊讀3、4句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5. 朗讀詩歌
(1) 這么優美、這么豐富的秋天給人帶來什么?
(2) 這么快樂、這么幸福的秋天該怎樣讀?
(3) 齊讀詩歌
注意重讀以下詞語:
擎天蓋 傲霜枝 君須記 正是
6.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再被一、二首寫秋天的詩)
作業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 背誦其他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背誦《贈劉景文》
2. 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3. 出示教學掛圖
4. 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匯)
5. 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的呢?
6. 自由讀詩《山行》
7. 找出生字
二、 學習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 組詞認讀
3. 摘蘋果游戲
4. 指導書寫:于 首 楓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節奏
3. 自由讀詩,齊讀后找出疑難之處
4. 略知詩意
(1) 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
(2) 提問: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圖)
(3) 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為了看什么?
(4) 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
(5) 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
(6) 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 教師在學生講后歸納總結
(8) 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 朗讀詩歌
(1) 這時候的楓林像什么?
(2) 這么美的楓林該怎么讀?
6. 齊誦詩歌
7.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
背誦課外搜集的寫秋的詩
五、 作業
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荷盡
菊殘
贈劉景文 好景
橙黃
橘綠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7
一、識字寫字
1、在語境中整體識字:
⑴通讀古詩,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認為容易讀錯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嶺”是后鼻音,要讀準。
⑵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自主識字。如,在課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圖中找生字的讀音;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伙伴。
2、調動生活經驗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隨著提示語“我會認”,學生自愿認讀自己會認的生字,并說說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曾見過這個字,是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在交流中老師要注意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如:
“廬”:我游過廬山,認識這個字。
“爐”:火爐,冬天我們家要生火爐。通過和“廬”比較,記住字音、字形及字義。
“吳”:我媽媽姓吳,口天吳。
3、個人情感體驗識字:
讓學生在會認、會寫的字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聯系自己的情感體驗,說說為什么喜歡。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熟悉的字組詞說話,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如:
“嶺”:我喜歡“嶺”字,因為山嶺是我們的綠色屏障。
“疑”:我喜歡“疑”字,因為我喜歡質疑,老師經常夸獎我,說我是個不懂就問的好孩子。
4、寫字指導:
⑴ “我的發現”:
“口”在左邊高又小(鳴),“口”在上下小而扁(吳、含)。“山”作偏旁豎折斜(嶺),“火”在字左捺變點(爐、煙)。
“含”字上邊“今”,“嶺”字右邊“令”,有點和無點,細心分辨清。
⑵示范講解:
“銀”字有兩個“豎提”,“艮”的豎提應略向下,長于金字旁的豎提。“窗”字字形復雜,學生容易忽視“囪”字上的小撇,建議邊示范邊領著學生一筆一筆地書空。
二、朗讀感悟
1、創設情境初讀:
⑴介紹詩人,激發讀大詩人詩作的熱情:
李白、杜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圣”。他們倆漫游祖國的山山水水,寫了許多著名的詩篇。你們讀過他們的詩嗎?還想讀他們的作品嗎?自由朗讀本課的古詩。
⑵欣賞課文插圖,幫助學生感悟詩意: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讓學生觀察本課兩幅插圖,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小組交流:
教師引導:李白看了廬山的瀑布,寫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絕句》描寫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圍美麗的景色。你們看了插圖,讀了古詩有什么感受,快說出來給同學聽聽。如:
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感悟到廬山瀑布的壯觀。通過看插圖體會到云霧繚繞,瀑布像從天上流下來的一條河。讀杜甫的《絕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麗,景色迷人。“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組成的春景圖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自讀自悟。
3、合作學習,熟讀古詩:
在小組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在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自己認為特別有意思的問題,提出來在全班討論和交流。小組集體讀古詩,為背誦做準備。
4、指名、全班齊讀兩首古詩。
5、進行朗讀、背誦比賽:
⑴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朗讀古詩的比賽,評出優勝者,大家議一議,他們為什么獲勝。
⑵自薦參加背誦比賽,并評出幾名優秀者。
三、積累運用
1、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2、完成課后練習我會填。
四、實踐活動
課外選一首古詩,自己讀讀背背。在班里開一次“古詩朗誦會”,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外學到的古詩。
五、資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時期,同時也經歷了唐朝由極盛到衰落的轉折時期。李白一生懷著遠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在政治上也未能施展抱負。一生中寫下了上千首詩歌,其詩風格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暢,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彩。前人編注的李白詩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詩集》較為詳備。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天寶三載(744)在洛陽與李白相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安史之亂前,居住長安近十年,抱負不能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有較深的認識。杜甫的詩歌廣闊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過程中的社會面貌,真實地反映了各階級階層的動態、思想及矛盾,多方面表達了當時人民的愿望,是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以古體、格律詩見長,風格多樣,意境廣闊,情感深沉。有《杜工部集》。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明確學法
1.揭題。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我國古詩寶庫中,尤以唐代的古詩最著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唐詩。
2.回顧。過去,大家都學了不少古詩了,怎樣來讀古詩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3.小結。(可以根據注釋、查工具書、查資料、請教等)
【設計意圖】
開課伊始,通過“怎樣來讀古詩”一問,引發學生思考;再通過師生間的相互啟發,明確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有助于順學而導。
二、合作學習,弄清詩意
1.自由閱讀兩首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個別抽讀,齊讀。(師生共同糾正錯誤讀音)
3.自學古詩。(用小結的方法弄清詩句的意思,先個人自學,再小組內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學生對這兩首詩內容的理解。
⑴《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說說題目的意思,哪個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說說整首詩的意思。③齊讀。
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說說這首詩的意思。②齊讀。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圍繞一個“讀”字進行:一是讀準,二是讀通,三是讀懂。在讀的過程中,采取了合作學習的方法。為了讓合作學習更為有效,注意了以下三點:第一,先自學再合作,使合作學習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學習有任務,有分工;第三,合作學習的效果有檢測,這樣的學習能落到實處。
三、想象畫面,深入玩味
1.創設情境。伴隨著古典樂曲,教師描述每一首詩的具體背景,聲情并茂地范讀這兩首古詩。讓學生閉目想象畫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這兩首古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處。
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閱讀深入點“送”,因為“送”是兩首詩共同的理解點。可在學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同樣寫“送別”,有什么不同點和相同點?指導學生抓住詩篇中的關鍵字詞去品味。
不同點:送別的地點不同;送別時天氣、情景不同;送別時心情不同……
相同點:同是寫送朋友;同是寫朋友離別時的依依難舍之情……
(結合學生體會,啟發、指導學生對比著入情入境地朗讀,在理解中反復詠嘆這兩首詩)
【設計意圖】
樂曲聲由開始第一首時的明快、激越,轉為第二首時的舒緩、低沉和悲涼,再加上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這樣便可很快讓學生入情入境。與此同時,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朗讀,在相互對比、相互映襯中形成了一種閱讀磁場,有利于學生去品味、去研讀。雖然兩首詩有那么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讓學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啟發學生比較、研討,在比較中發表真切感悟,反復咀嚼,品嘗詩“味”,并通過學生的想象、朗讀以及對字詞的品味,來豐富學生內心的詩意世界,層層深入,讀出情味!
四、切己體察,余音繞梁
1.背誦。播放古典樂曲,學生自由背誦。
2.寫話。李白和王維的這兩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依依不舍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一份濃濃的友情。聯系個人經歷,說說自己對友情的感觸,或親身經歷的難忘友情,再寫下來。
3.引入。這兩首古詩僅僅是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兩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國古代還有許多情真意切的古詩名句,請看: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請大家課外去找找,去讀讀,再背一背。
【設計意圖】
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讀文本,而是讀自己。因此,讀書要切己體察,讓學生聯系個人經驗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課文結束前,補充課外資源,讓學生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熱情,可謂回“味”無窮。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12-09
《古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05-26
《古詩兩首》優秀的教學設計07-17
優秀《古詩兩首》教學設計07-17
古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06-02
古詩兩首的教學設計優秀范文09-01
《古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07-17
《古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7-17
《古詩兩首》的優秀教學設計最新07-17
最新《古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