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22 15:15: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的

  1、知識:

  誦讀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學習以蓮喻人的寫法。

  2、能力:

  誦讀能力;表達能力。

  3、德育:

  學習蓮花的高貴品質。

  4、重點目標:

  誦讀全文,掌握重要實詞。

  5、目標難點:

  以花喻人的含義。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上一課字詞

  (二)由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讓學生讀自己查閱的關于贊美蓮花的文章或片斷(5分鐘)。教師。總結的基礎上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板書課題和作者),看他是怎樣抒發對蓮花的贊美之情的?

  (三)作者簡介(見課文下注釋)

  (四)解題:“說”,是一種古代文體,用于闡述作者對問題的見解,很講究辭采,跟現代雜文或雜感相近。作者到底抒發了對蓮花的哪些喜愛之情呢?

  (五)請聽課文朗讀的錄音,給生字注音。

  (六)學生自讀課文,提出疑難字詞,理解文意。

  “甚”“蕃”“獨”“予”“濯”“清漣”“妖”“蔓”“益”

  “凈”“植”“褻玩”“隱逸”“鮮”“宜乎”

  (七)學生讀一句原文,翻譯一句。

  (八)分析課文。

  1、課文第一部分寫的是什么?“予獨愛蓮?

  ①“我”為什么獨愛蓮?因為蓮的形象和品質。

  蓮有怎樣的形象和品質?比喻了怎樣的人格和氣節?

  7個短語

  讓學生先翻譯這7個短語,再說比喻意。

  教師歸納:文中對蓮的描寫包括7個短語,句句寫蓮,而又語語喻人。寫蓮的可愛形態,也就是寫君子的高尚氣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的是蓮花的潔身自好,不以妖艷取悅于人。比喻了人既不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寫蓮莖挺直獨立,決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達正直,不結黨營私。

  “香遠益清”——寫蓮的芳香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而越發清香撲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亭亭玉立,纖塵不染,任人觀瞻,而有凜然不可侵犯的風姿。喻人的莊重儀態,高尚氣節,威武不屈,令人敬重。

  這7個短語從七個方面寫蓮,合起來描寫蓮的整體形象。充分說明了“予獨愛蓮”的原因。同時也為下一部分抒發感慨作了有力的鋪墊。

  ②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可聽一句朗讀錄音跟讀一句)

  ③再引導學生開展背誦競賽,3分鐘背下的加分。

  2、學習第二部分

  ①第二部分寫了什么?蓮花的比喻意義。

  ②運用什么手法來寫的?襯托手法。從菊的“隱逸”來旁襯;從牡丹的“富貴”來反襯。

  ③概括蓮花高尚品質的一句是什么?

  “蓮,花之君子者也。”

  小結:本文采用以花喻人的寫法,以“花之君子”一語貫穿全文。表現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對高尚情操的追求。表明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九)作業:192頁二、三;默寫全文

  三、目標形成性檢測內容,實施手段及方法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投影):可愛者甚蕃;濯漣清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陶后鮮有聞;宜乎眾矣。

  回答:用原文回答為什么說“蓮,花之君子者也”?(7個短語)

  蓮花的這些品質比喻了哪些人格?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2

  《愛蓮說》全文共119字,短小精美,言簡意豐,構思巧妙,駢散結合。文章的諸多妙處,可以通過反復閱讀來領會品味。

  根據課文的特點,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九個環節:導入新課、學習目標、作者簡介、學習字詞、示范朗讀、朗讀指導、課文學習、課堂小結、鞏固練習。

  一、導入新課:

  采用情境創設法。在播放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朗誦片后,可采用如下的導入方法教師荷者蓮也。自古以來,蓮花就是文人墨客的愛物,既愛它的風姿綽約的外表,更愛它高潔傲岸的節操。因此,出現了許許多多寫蓮誦蓮的作品,其中不乏堪稱精品之作,但寫得最好的,當推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

  二、學習目標:

  1、把握詞句,疏通文意,朗讀、背誦課文(重點)。

  2、了解類比襯托手法(難點),理解、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重點)。

  3、領悟文章所表現的作者志趣和情操(重點)。

  4、了解駢句知識。

  三、教材處理與教學基本思路:

  1、充分自學,掌握詞句,疏通文意。課初讓學生自讀課文,結合閱讀指導、課文補注。理解詞句意思,疏通文意。

  2、“三分研討,七分讀”,以讀代講,反復體悟。

  課初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意:聽課文示范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思路,初步體驗作者的感情,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品味節奏分明韻律和諧文句凝練的精美語言,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感情。課中精讀,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深刻體悟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課末復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欣賞精美語言,增強審美情趣。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最后達到背誦的程度。

  3、抓住“愛”字,揭示主旨:

  全文共八句,“愛”字出現了七次,“愛”是全文的主線,以愛串起全篇。那么,愛的原因是什么?蓮具備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愛?作者用蓮象征什么呢?寄予了自己怎樣的操守和感情?引導學生弄清這一點,文章的主旨就出來了。

  4、給學生留出思維、質疑的時間:

  課初留出充分自學的時間,課堂提問留出充分思考的時間,課末留出學生質疑的時間,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個別問題,尤其是鼓勵學生針對作者的觀點或者對課文的傳統認識發表新的看法,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思維獨創性。

  5、遷移訓練,拓展提高:

  本課重點在于讓學生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可在課堂剩余時間布置作業,安排小作文,題目:《XX贊》,目的是學習此文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鞏固對中心意思的理解。

  【教學重點】

  對中心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襯托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與內容】

  一、情景導入(CAI課件)

  1、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哪幾位同學能為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狀?

  2、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它的區徽主要以什么作圖案?你認為這樣設計的理由什么?

  【答案要點】

  ①、它的區徽主要以荷花作圖案,因為澳門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②、澳門長期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門人民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潔。

  同學們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蓮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門人民之所以用蓮花作為區徽的圖案,由此看來,荷花在澳門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義。對蓮的這種認識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古人頌蓮言志的短文《愛蓮說》(板書課題)

  二、配樂朗誦,初領文意(CAI課件)

  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認真地聽一遍本課的配樂朗誦,聽的時候要注意兩個問題:①、把你對蓮的描繪感受最深的語句畫上橫線;②、思考如何復述課文內容。

  三、課文復述,感知文意(學生發言)

  剛才聽了一遍課文朗誦,之前,同學們在預習課上已經結合課下的注釋,對本課內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幾位同學能為我們復述一遍課文內容?

  四、錄像欣賞,加深文意(CAI課件)

  為了便于同學們更好地把握、理解課文,請欣賞、感知一段精彩的錄像。

  五、課文分析,探究文意(CAI課件,展現蓮的定格畫面)

  悠揚的音樂、聲聲入耳;精美的畫面、映入眼簾。一段精彩的錄像,確實把我們帶入了對蓮的一片遐思之中。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文,我們一起對課文作進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首先,請一名學生起來有表情地把課文朗讀一遍,其他同學帶著大屏幕上的三個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出示CAI課件)

  1、作者在文中把蓮比作什么?把蓮比作君子。

  2、你認為我們生活中君子的標準應該是怎樣的?

  我們生活中的君子應該鄙棄那種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具有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從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語句來展現蓮花的品格?你認為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寫蓮的生長環境的句子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

  寫體態、香氣方面的句子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

  寫風度方面的句子有“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以上幾位同學對蓮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對贊美蓮的語句找得非常準確。為了進一步加深我們對蓮的美好印象,請同學們一起把描寫蓮的語句齊誦一遍。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2、了解“說”這種文體。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解正襯和反襯的手法,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現的情操;

  2、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正襯和反襯的手法

  教學內容

  一、 導課

  幻燈放映蓮花的圖片引入

  導語:同學們,剛才圖片中的是什么花——(蓮花),它美不美,喜歡不喜歡——(喜歡)。宋代有一位哲學家叫周敦頤,他不僅喜愛蓮花,還寫了一篇千古傳誦的短文——《愛蓮說》,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他。

  二、作者及文體知識介紹:(出示圖片)

  作者簡介:

  周敦頤: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

  教師補充兩點:

  (1)周敦頤為官清正廉潔,以為百姓洗脫冤屈為己任,甚得百姓愛戴。

  (2)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

  了解文體“說”: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但都是用來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教學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疏通文意。

  出示圖片,學習生字,檢查預習。

  (二)教師范讀,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生再讀,找出文中描寫蓮的語句,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寫的?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生長環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體態

  香遠益清—— 香氣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風度氣質

  這些描寫不僅寫出了蓮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蓮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蓮的贊美之情。(讓我們帶著贊美之情來朗讀這段文字)

  (四)作者喜愛蓮花僅僅是喜愛她的外形嗎?書中把蓮比作什么?(君子)他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質樸自然,不顯媚態

  中通外直——內心通達 ,行為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高潔獨立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自尊自愛,令人尊敬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描寫蓮花是為了贊美像蓮花一樣的君子;也就是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態度:要做一個像蓮一樣品德高潔的君子。

  作者借蓮來表達自己的志愿,想一下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提示:托物言志 托蓮花形象,言君子之志

  現在我們真正了解了作者寫這段文字的深意,讓我們將這一段再大聲的朗讀一遍,注意讀出對蓮的崇敬之情。

  (五)作者寫愛蓮為什么要寫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寫蓮是為了贊美像蓮一樣的君子,質樸正直、志潔行廉;將菊比隱逸者,雖具高潔品質卻超凡脫俗,不愿沒有滯留在世俗之中;將牡丹比富貴者,貪慕富貴,追逐名利。

  (六)對于花的喜愛是由人的思想感情來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愛,那么作者對喜愛菊、喜愛蓮、喜愛牡丹的人分別持什么態度?

  提示:菊----惋惜 牡丹----鄙視

  四、課堂小結

  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也不悄于像世俗之人那樣貪慕富貴、追逐名利。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以蓮自喻,堅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是難能可貴,讓我們在大聲朗讀中再次體會作者的情感。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冊“閱讀.感悟.實踐”(二)

  2、以《愛……說》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點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看老師PPT上展示的上是什么花呀?沒錯,就是美麗的蓮花。蓮花又稱荷花、水芙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古往今來,有許多的文人志士描繪過蓮花,贊美過蓮花,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

  誰能展示一下自己積累的古人詠荷的詩句?(接力展示)

  嗯,這位同學說“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下一位同學“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再下一位同學“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靖立上頭”

  再下一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選兩個即可)

  大家的課外積累真豐富啊!蓮花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在古人筆下,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的象征,或被贊為百美并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對蓮的喜愛,可以說已成為我國人民一種文化態。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并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贊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么呢?請看課文。

  創設質疑情境,導入課文,在教師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將學

  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問題是教學的心臟,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思維的動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上課時,對老師提出的質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據這一特點,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啟發學生創新思維,以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整體感知課文

  請大家看蓮花錄像,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的主體——“蓮”

  通過課前看蓮花生長錄像,了解蓮花的外形和特質,加深學生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這樣的帶入方式,有利于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順利進入課文情境中,為更好地理解“出淤泥染不染”蓄足了勢。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里指什么?(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了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和特點。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并說明道理,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托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逐句翻譯,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前后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1、檢查自讀情況(看屏幕,提問)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頤()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陶后鮮有聞()

  請同學們齊聲把這些詞句朗讀兩遍,注意朗讀的一般要求:抬頭挺胸,精神飽滿,聲音哄亮,吐字清晰。

  2、問:文字上還有沒有不懂的?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

  3、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深入研讀是為了從細節微小處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從字里行間感受文章的優美之處。向學生提問,從而引導學生從小處看文章主旨,從細節把握整篇課文走向。這是個化整為零,然后化零為整的過程。

  教師點化: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并說明道理,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托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在這一部分,教師將會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

  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蓮”

  1、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4、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開頭卻為什么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么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么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什么?

  因為牡丹色彩艷麗,嫵媚動人,象征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托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于記敘、描寫,那么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贊賞呢?他也愿意隱逸嗎?作者贊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茍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對于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對于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么情感?“贊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后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后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上述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實現從語言到情感。通過上述幾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問題,學生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樸實的語言背后的深意,即可以鑒賞語言美,又實現了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索的穿插,符合新課標教學理念要求。

  六、看錄像,品味欣賞,學生輕聲跟讀。

  在此過程中,再次感受作者對菊花、蓮花的贊美之情,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進而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七、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獲呢?

  教師慢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悟,引導學生大膽說出個人的想法,培養學生的個人總結能力。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鑒。

  2、師生共同總結

  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本文構思巧妙,選取蓮花的屬性來比喻君子的品質,凝聚著一片誠摯感人的愛,讀來讓人動容。同學們,周墩頤盛贊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九、布置作業

  1.悟一悟:欣賞歌曲《藍蓮花》,領悟其中的道理。

  2.寫一寫:以“愛__說”為題,寫一篇200字的小作文,點明所愛之物,所托之志。

  3.做一做:選擇一株自己喜歡的花種植,觀察和感受生命的成長。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即培養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體現對人的終極關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讀

  書習慣,又可以增強同學們對《愛蓮說》的理解。

  十、板書設計

  愛蓮說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贊美

  托物言志

  采用以上的板書設計,具有簡明、概括的特點,而內容是高度的濃縮和提練。它通過簡明的文字和圖表凝練,而直觀地把教學內容展現出來,既節省時間,又能把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傳授給學生,對授課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體會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2、學習本文襯托的手法。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重點、難點】

  1、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是本文重點。

  2、襯托的手法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將梅蘭竹菊視為筆下的寵兒,但在宋代卻有一位大哲學家偏偏愛蓮,并以一篇《愛蓮說》在文壇名流千古,周敦頤為什么如此愛蓮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討論點撥

  1、周敦頤為什么如此愛蓮,你從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嗎?請用文中語句回答(課件演示)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課件演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境來寫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是從體態香氣方面來寫的;“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從風度氣質方面來寫的。

  三、引導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

  1、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愛蓮花是因為蓮花自身的高潔美麗,但僅此而已嗎?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是一種人的化身,聯系第二段來看,它是哪種人的化身?說依據。

  “蓮,花之君子者也”

  2、讀第一段中描寫蓮花的語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完成兩幅蓮花拼圖,第一幅寫上了蓮花的一種特點。另外一幅,填上與蓮花相對應的君子的品德。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

  3、作者借蓮花形象來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現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蓮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漣而不媚于世。處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剛正不阿,不攀附權貴,這是蓮的氣質風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寫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懷,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君子之風)(再齊讀那些句子)

  四、學習襯托和借物喻人的手法。

  1、本文是寫蓮花的,可是作者卻在文中不惜筆墨的寫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愛這兩種花的人,這樣寫有何用意?

  明確:寫另外的兩種花是為了襯托蓮花

  2、同樣是襯托,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寫三種花的目的是要寫三種人,是要再現他們的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追求,最終表明作者周敦頤對于自己人生的一種態度和志向,不消極避世,能潔身自好。

  3、最后引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五、探討第二段后半部分中有個“噫”字,它的含義是“表示嘆息”,結合后面語句,你認為其中包含了哪幾種不同的情感?

  明確:分別為惋惜,諷刺,慨嘆。

  六、小結。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7

  一、導入環節(2分鐘)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蓮花是友誼的象征和使者,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殊不知,蓮花還是高潔的象征呢,這恐怕得歸功于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吧,今天我們-起來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

  (二)出示學習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學習托物言志、襯托的表現手法,初步提高同學們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③領悟主旨,提升同學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學環節(15分鐘)

  過渡語:讓我們帶著目標,根據自主學習的要求,開始自學。

  (一)出示自學指導

  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用法,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氣、停頓、重讀。

  相關知識鏈接

  (1)作者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先生,謚(shì)號元公,北宋著名哲學家,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周敦頤為官清正廉潔,以為百姓洗脫冤屈為己任,甚得百姓愛戴。

  (2)“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記敘、議論、抒情,但一般以議論為主,表明作者的見解,說明寄寓的道理,相當于現代的雜文。

  (3)襯托: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襯,這種手法叫襯托。運用襯托,能突出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感受。襯托可分為正襯與反襯。

  (二)自學檢測反饋

  要求:獨立完成自學檢測,書寫要認真、規范,然后一對一用紅筆批閱并糾錯。

  1、《愛蓮說》的“說”是一種,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課文的作者,是時著名的家。

  2、熟讀課文,給下列字注音。

  蕃()濯()漣()褻()噫()鮮()

  3、解釋劃線的字詞:

  1)可愛者甚蕃()2)濯清漣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遠益清()

  5)亭亭凈植()6)可遠觀而不可褻玩()7)花之隱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

  9)陶后鮮有聞()10)宜乎眾矣()

  4、初譯課文,并翻譯下面的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蓮,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三)質疑問難

  在自學過程中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請同學或老師幫你解答。

  三、后學環節(15分鐘)

  過渡語:在整體感悟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之后,我們針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

  1、找出課文中直接寫“蓮”的句子,并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歌頌“蓮”的?

  2、作者借蓮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這是一種什么表現手法?抒發了自己怎樣的志向?

  3、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4、“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四、當堂訓練

  1、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2、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6、托物言志是古代詩文常用的寫作手法之一,試寫出你所積累的詩詞。

  7、仿寫句子。蠟燭:站得不端正,必然淚多命短。月亮:正因為有圓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鏡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風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寫出你所積累的寫“蓮”的詩句。

  五、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愛蓮說周敦頤

  菊--陶淵明--隱逸者(孤傲避世)→(鮮)正襯

  牡丹--世人--富貴者(庸俗逐利)→(眾)反襯

  蓮--予--君子者(清高堅守)→(獨)托物言志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8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本學期我們所用的教材中,有一本是用一朵花作封面的。想想看,它是哪一本書?(對,是生物書)封面是什么花?(荷花)荷花又名蓮花,請大家翻開語文書,看目錄部分,猜猜我們今天要講的課題是什么?(愛蓮說)

  板書課題。

  2、解題:

  本文作者是宋代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請同學們注意“敦”和“頤”這兩字的讀音和寫法,區別“敦”和“郭”、“頤”與“熙”。

  課題上的“說”是否就是“說話”的“說”呢?請同學們告訴我什么是“說”?

  (“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我們就是要利用注釋,找到所需的答案。

  3、教學目標展示:

  《愛蓮說》是一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短文。我們學習它,要通過熟讀以至背誦,理解作者借蓮花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怎樣的生活態度?

  二、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利用注釋自己讀課文兩遍,疏通生字詞。

  三、請兩個學生各讀一小節,師生共同正音正字:

  晉蓮、漣區別褻玩

  予鮮鮮為人知屢見不鮮

  停頓予獨愛╱蓮之出(后面均是愛的內容)

  四、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正確斷句。

  五、講析課文:

  (一)分析第一節:

  1、世上可愛之花是否只是蓮花一種?

  (不是。以書中為例,“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

  2、“我”為何對蓮花情有獨鐘呢?

  (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可褻玩焉”)

  3、根據注解,理解句面意思:

  益:更加,越發。精益求精

  植:樹立。現多為種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可以玩弄啊。而:但是。

  4、根據理解,你認為蓮花美在何處呢?

  (生活在淤泥中不臟,在清水中不妖媚,莖桿筆直,香氣清幽,高出水面,不可玩弄。)

  以《生物》書封面為教具,引導學生分析蓮花的品質:

  蓮花生長在淤泥中,但是它卻白里透紅,一點不被污染,不與淤泥同流合污,潔身自好;它的莖是筆直的,內部暢通沒有阻隔,可見它胸懷豁達,品行正直;它很美麗但不輕佻,端莊高潔。

  5、由此看來,作者寫蓮,已經賦予了蓮花以人的品質,作者不僅僅是為了寫蓮,實質是為了寫人,做人也應當做一個潔身自好、豁達正直、高潔端莊的人啊!作者愛蓮、寫蓮,不正是表達了自己這種志向嗎?這種表現手法是什么呢?(托物言志)這樣文章既富含哲理,又生動形象,讓人回味無窮。

  6、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贊美之情讀這一節。

  根據板書背出來,請一組齊背。

  (二)分析第二節:

  1、作者把品德高尚的人稱為什么呢?(君子)

  把蓮花比作是花之君子,又把菊和牡丹比作什么呢?(隱逸者、富貴者)為何這樣比?

  因為菊花在百花之后開放,不與百花爭艷。

  牡丹艷麗而華貴,達官貴人都喜歡它。

  2作者為何在寫蓮時,多次提到菊和牡丹?

  這里采用了襯托的手法,襯托自己對蓮的喜愛,襯托蓮的品德高尚。

  3作者對隱逸者、富貴者,持何種態度?

  對富貴者持鄙棄態度,鄙視他們追求榮華富貴,追名逐利;

  對隱逸者持敬仰態度,但否定他們的隱居做法,作者對君子則持肯定、贊養態度。

  4作者在結尾發表了自己的感嘆,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分別是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一問一嘆,感嘆潔身自好的人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表達了自己要象蓮花那樣做個潔身自好的人。

  5請男生齊讀這三句,讀出陳述、疑問、感嘆語氣。

  六,總結全文

  1,說話訓練。全文以“愛”字作線索,貫穿全文。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周敦頤愛蓮花,請大家說說你愛什么以及愛花的理由。(加以肯定,鼓勵,引導如何做人。)

  2,各人所愛不同,周敦頤獨愛蓮花,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寫,鄙棄了追名逐利的社會風氣,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主題。

  3,本文除襯托外,還運用了其它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對偶等。

  七,讀背課文。

  八,布置作業:

  1,熟讀,背誦,默寫全文。

  2,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題目為《愛說》,填上你所喜愛的花的名字。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9

  一、自學目標:

  1、領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2、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3、理解正反襯托的運用。

  二、自學指導

  走進名人故里,感受名人風采。

  周敦頤,湖南永州道縣樓田人。

  道縣蓮文化、月巖風光、敦頤學校。

  (通過以上提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整體感知

  1、走進作者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理學鼻祖。道州營道人。(作為家鄉的歷史名人,請學生談談自己對他的認識)

  2、解讀背景

  《愛蓮說》是周敦頤于熙寧初年為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為人正直,敢于主持正義,不貪圖榮華富貴。晚年在故鄉廬山蓮花峰下建舍講學。他曾于府治東側開辟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邊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微風過處,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作者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清潔,感宦海之混沌,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至今,江西省星子縣還有蓮池遺址。

  3、朗讀品味

  四、再讀課文,小組交流,研讀賞析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2、你覺得作者贊美的僅僅是蓮花嗎?還有什么?

  3、本文的題目是《愛蓮說》,為什么還要寫“菊”和“牡丹”,“菊之愛”和“牡丹之愛”又有什么內涵?

  五、拓展延伸

  1、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寫一個句子。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她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

  2、周敦頤故里行。

  六、鞏固反饋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甚蕃()淤()泥洗濯()清漣()

  隱逸()褻()玩鮮()有聞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譯: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譯: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譯: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2、掌握“蕃”“染”“植”“鮮”的意義,辨識“之”的不同用法。

  3、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和襯托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蓮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繪畫作品中;許多詩人、學者都寫過詠蓮的篇章,賦予蓮以各種美好的品質。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名文——《愛蓮說》。《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據說他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這篇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

  二、解題

  從題目可明確三個方面的內容:

  1、文章主要內容是關于“蓮”;

  2、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愛”;

  3、題目最后一個“說”是古代一種文體——“說”是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于議論。所以后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說文。《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1、先聽后讀,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②邊聽朗讀,邊給自己不懂的字詞注音。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點寫什么?

  2、解讀生澀字詞。

  蕃(fán)淤(yū)濯(zhuó)褻(xiè)鮮(xiǎn)

  四、深入研讀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第一段分析(提問引導為主):

  提問1:作者重點寫蓮花,在他看來,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提問2:這一長句,分別突出了蓮花哪些特點呢?

  引導: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時,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為喻,寫得比較含蓄,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筆下的蓮美是美,但究竟是什么特點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為方正。

  “香遠益清”: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

  賞析完后帶著贊美與欽佩的感情重新朗讀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討論為主):

  探究1:蓮的象征意義(托物言志,立意高遠)。

  引導:,作者的情感態度決定對物的愛憎。

  明確:原文“蓮,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愛蓮贊蓮,卻不通篇寫蓮,反而加入了對菊和牡丹的描寫,用意何在?(正襯與反襯)

  引導: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紅花”這里指蓮花,“綠葉”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們分別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呢?各抒己見。

  明確: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作者借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潔,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所以文中分別賦予了蓮、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義,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現實、庸俗逐利),以襯托手法突出表現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從“蓮,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將“蓮”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見“蓮”與君子在神采氣度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在同學們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

  引導:從《論語》入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引到課文“蓮,花之君子者也”上。要求同學們學習蓮高潔的品質。

  五、文言詞學習

  1、做課后練習第三大題。

  2、“之”字在課文中出現頻率多達八次,但每一次的意義卻不一定一樣。找出來,好好區分和把握。

  六、回顧小結

  根據板書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

  七、布置作業

  課后小作文“愛——————說”。

  八、板書

  愛蓮說

  生長環境

  予獨愛蓮、體態香氣、君子、托物言志

  神采氣度、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教學反思

  過去在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和作者入手,然后領讀,一字一句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和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都講了,但學習效果一點不好。這次上這課時,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這堂課,學生學得輕松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和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取舍。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為學生服務,才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著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里還有什么主動性哪里還有什么發現,有了這樣的嘗試,我今后在上其他的課文,我也會適當采用了這種方法,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也好。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11-11

《愛蓮說》教學設計06-16

《愛蓮說》的教學設計12-15

《愛蓮說》教學設計11-15

《愛蓮說》教學設計06-16

《愛蓮說》教學設計12-06

《愛蓮說》的教學設計04-16

愛蓮說的教學設計11-03

周敦頤《愛蓮說》教學設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