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教學設計 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壓強教學設計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壓強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了解壓強的增大與減小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采集的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 使用控制變量 法。
(3)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浮力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悟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壓強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強的計算及單位
教學工具
釘板、砝碼、石粉、鉛筆、海棉、橡皮泥、鐵釘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課文76頁14.1-1蟬 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用壓強來表示,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壓強
二.新課教學
(一)壓力: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方向:與接觸面垂直。
大小 :有時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時)、有時不等于重力
2.突破 難點的方法:
練習:利用圖幾種情 況分析壓力的作用情況來鞏固所學的壓力的知識。
(二)壓強
利用探究實驗進行壓強的學習
1.提出問題
2.進行假設和猜想
3.設計方案(實驗)
4.進行實驗(學生探究)
5.分析現象
6.歸納總結得出規律或結論
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P)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叫做壓強。壓強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壓強 、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壓強的計算公式是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P---壓強---帕斯卡(Pa) F-- -壓力---牛頓(N) S---受力面積—平方米( m 2)
1Pa = 1N/m 2
壓強的物理意義:
以P=20Pa為例,P=20Pa=20N/ m 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20N。
講解例題,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壓強及有關計算(特別是公式的應用和單位的統一)
通過列舉相關的實例(啄木鳥、圖釘、刀等),提出問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感受、經驗進行討論并總結和歸納:
減小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
(2 )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小壓力
(3)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時, 減小受力面積
(2)受力面積不 變時,增大壓力
(3)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練習:小李的質量是65Kg,其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約是4.5dm2,當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時,他對地面產生的壓強大約是多少?
壓強教學設計 2
情景引入,趣味感知“快去救人,有人掉冰窟里了”
這是去年冬天發生在泰安市東郊某冰凍河面上人們勇救落水兒童的場面:只見見義勇為者在冰面上平放一長木板,然后走上木板去接近落水兒童并把他拉了上來。作為知情者,我們即佩服救人者見義勇為的豪邁,同時也驚嘆救人者出奇制勝的智慧。試問一下:為什么大人站在長木板上就不會踩破冰面呢?
潛能開發,自主探索壓力
A
B
CA圖:壓路機對地面的作用力垂直壓向地面將地面壓平B圖: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垂直于跳板使跳板向下彎曲C圖:圖釘對墻壁的作用力垂直壓向墻壁將墻壁壓出小孔
觀察上面三幅圖可知,壓力是指__,它的作用效果是__,它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嗎?__
壓力的作用效果:
做一做:兩個手指用力夾住削尖一端的鉛筆一回兒后,觀察兩個手指肌肉的凹陷程度。討論后回答: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讓我們共同做一個實驗來證明一下:
1 如圖所示:把兩塊或一塊磚分別按圖A、B、C三種放法放在裝有沙子的容器中,看一看哪種情況壓力的作用效果大(沙子的凹陷程度明顯)?
試回答:(1)圖A和圖C說明: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圖A和圖B說明: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三、壓強:
為了表示壓力與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可以用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中把它稱為壓強,用P表示。單位帕斯卡,符號Pa。
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
猜一下:一粒西瓜子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大約是__,一塊磚平放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__,一個中學生站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__。
試回答:大人們站在木板上為什么就不容易踩破冰面呢?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分析一下:以下情景中,需要增大壓強的是__,需要減小壓強的是__。1、切菜刀切菜2、背書包3、打孔器打孔4、用針縫衣服
5、蓋房時先筑起比墻厚的地基6、縫衣服時用頂針7、用扁擔挑東西
想一想:以上事例中,增大壓強的方法是____,減小壓強的方法是____。動動腦: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你還能想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固體壓強的呢?素質提升,分層訓練
如圖所示,斧頭的刃越鋒利,越容易劈開木頭,這是因為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減小了__從而增大了__的緣故。
如圖所示,將實驗用的“小桌”放入沙盤中,觀察陷入沙中的深度,比較圖a與圖b的情況可知,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_有關。
如圖所示,采用減少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的事例是()
2
A、切刀要磨的鋒利B、書包用寬的背帶
C、拖拉機用履帶與地面接觸D、鐵軌鋪在路枕上
4、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站在水平砂地上,它的質量為400千克,每只腳掌的面積為0.02平方米,問:
(1)駱駝對砂地的壓力為多大?(2)駱駝對砂地的壓強為多大?拓展視野,主動閱讀魔術師睡釘床不受傷的道理
我們聽到或看到過魔術師躺在布滿鐵釘的床上而毫發無損的現象,這是什么道理呢?讓我們來揭開睡釘床的謎底吧。當魔術師睡在釘床上時,他的背與所有釘子的接觸面積的總和,可能與你睡在一般床上時身體與床的接觸面積差不多。這就是他不會受到傷害的原因。
魔術師躺在一顆釘子上,肯定要受傷,釘子多了,接觸面積增大,壓強就減小了。不過,他在向釘床躺下及從釘床上起身時,應當非常小心!你可千萬不要模仿。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魔術是有科學道理支撐的,并非特異功能。
3
壓強教學設計 3
壓強
馬畈中學李志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
·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據、總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于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教學難點】通過探究實驗,學習下定義的科學方法。
【教法學法】對于壓強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師啟發式教學;對于壓強的影響因素和定義采用探究式教學;對于壓強的計算采用講授法及講練結合的方法;對于增大和減小壓強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具準備】
鉛筆,海綿,壓力小桌,砝碼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觀察圖片并欣賞音樂《腳印》
1
師:用物理的語言描述這些事例,找出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相同之處,都有壓力產生,都產生了作用效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這些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不同之處,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等不同)2.動手體驗
如圖,兩手指受壓時的形變和感覺有什么不同?用力后又有何變化?
師:誰能夠根據這些現象提出一個可探究的問題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的關系
1.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請說出你的理由。
2.設計實驗:
師:如何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變壓力、受力面積等變量?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展示
5.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我們物理學中用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板書: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三、壓強及壓強的計算
當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都不同時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
生:討論并回答。(教師提示:我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速度的?)
師:總結比較壓強大小時即不能夠只比較壓力,也不能夠只比較受力面積,應比較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最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表示壓強。
板書: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說明:采用啟發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下定義的研究方法。)
例題:計算芭蕾舞演員和大象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四、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通過問題和實例讓學生總結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壓強?我們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小組交流討論后回答)
五、當堂練習
1.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現冰面即將破裂,他應采取的措施是(
)
A.原處站立不動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河岸跑D.就地伏下并向岸邊爬行
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個立方體的重力為8×103N,底面積為0.4m2,它對地面的壓強是___________Pa,若沿豎直方向切去一半,則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是___________Pa.
3.質量為100kg,底面積為2m2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地面受到的壓強是___________Pa,若把木箱放在面積為1 m2的桌面上,桌面全部被箱子蓋住,桌面受到的壓強是___________Pa.
4.某工廠要建造一個煙囪,設計總重是2×108N,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是5×106Pa,則煙囪的基礎面積至少是___________m2。
六、小結:(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2)我們主要采取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3)在研究問題時,采取了幾種思維程序?
壓強教學設計 4
【教學思想】
1.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本節課,是留在沙灘上的腳印和捏筆時手指的不同感覺將學生帶進了壓強的學習之中,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這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和積極性。在學生探究出了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嘗試按圖釘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對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意義有了深刻的感知。這時利用課件展現八組學生倍感親切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分類,并從中找出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的途徑,這些會使學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那么的生機勃勃、趣味盎然。在課后,又引導學生通過采訪、調查、網絡查詢等多種途徑,收集相關信息,運用本學所學知識分析“國道不堪重負”的原因,并結合社會實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社會的意識和利用正確的價值觀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
2.自由開放,自主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節課,在設計實驗驗證猜想的環節中,打破了傳統實驗教學“照單抓藥”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探索發現的空間,表現在: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器材,甚至從身邊找一些代用品來完成實驗;二對同一探究問題,探討出多種實驗方案,擺脫了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探究的過程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又是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解放學生的雙眼去觀察,解放學生的雙手去實驗,解放學生的大腦去思考,解放學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發揮,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略探究過程的美好與和諧,體驗探究問題成功時的喜悅,呈現出一種開放的、自主的學習格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授之以漁,終身受用
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在本節課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評估交流”這一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弄清了原來未知的知識──壓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這與科學家的創新發明在本質上并沒什么兩樣。在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同時,還對學生滲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控制變量、比值定義、類比、對比、分類、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丟掉“拐杖”,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獲取過程中去,這些方法將成為學生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
【教材分析】
壓強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經常用到。這一節內容著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它是在學習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在本節教學內容中,“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關”,是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么叫壓強”是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強的概念,了解壓強的應用。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系。
【學情分析】
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和壓力總等于重力的誤區,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
(2)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學習運用比值定義法和類比法。
(3)了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通過生活、物理、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社會活動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2.難點: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正確理解及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談話與討論相結合。
學法:控制變量法、比值定義法、類比法、對比法、分類法、歸納法。
【教具學具】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
學生用:圓珠筆、壓力小桌、砝碼、鉤碼、木板、木條、面粉、細砂、海綿、橡皮泥、鐵釘、杯子、磚頭、紙盒、圖釘、木塊及周邊其它物品。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一段風光片:金色的海濱,松軟的沙灘,人們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淺不同的腳印。
讓學生同時捏住圓珠筆的筆尖和筆帽,認真體驗手的感覺。
3.鼓勵學生從看到的、感覺到的現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通過觀察和體驗,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如
問題一:沙灘上為什么會留下腳印?
問題二:腳印的深淺為什么不同?
問題三:捏住筆時,手為什么會感到疼痛?
問題四:為什么捏筆尖的手感覺更疼一些?
……
之所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景,一是幫助學生消除壓力都是由重力產生的、大小總等于重力的誤區;二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受壓力的存在與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解決初步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知識儲備,初步解決上述問題。
2.明確探究課題:
教師引導:既然上述現象都是由于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現在,你最想了解的問題是什么?
3.猜想假設
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情境或生活經驗進行猜想。
4.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回顧“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確定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5.進行實驗
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從課桌上已備的器材或身邊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選擇器材,來驗證猜想。
6.分析論證
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
7.交流評估
鼓勵各小組展示各自的實驗方案,并對自己及他人的實驗提出評估意見。
8.教師小結
表揚各小組的創新設計,提出改進意見或期望,并板書實驗結論。
經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沙灘上留下腳印是因為沙灘受到人的壓力,手感到疼是因為手受到了筆的壓力,而腳印的深淺不同,手的疼痛感覺不同,都是由于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課題: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大膽猜想并交流
經討論,明確實驗方案:讓受力面積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讓壓力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實驗,研究發現。
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各小組邊演示邊講解, 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傾聽、感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這里不需對壓力下定義。
層層引導、步步深入,學生從自己的求知愿望出發提出了探究課題,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授之以漁”,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瓶瓶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及語言表達能力。
使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溫故、知新
建立
概念
1.圍繞實驗結論,引導學生思考:當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和受力面積均不同,將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壓強的概念:
3.利用課件將速度的概念與壓強概念進行對比,運用類比的方法找出壓強的公式和單位。
4.簡介帕斯卡在力學方面的突出貢獻。
5.例題應用
課件出示課本例題,巡回指導,及時反饋
小組討論,尋找方法: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理解基礎上記憶。
思考并回答。
傾聽并感悟。
學生獨立解答。
由淺入深,使學生逐步建立壓強的`概念。
滲透類比及比值定義的學習方法。
激發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加深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學以致用指導生活
1.引導學生將桌上的圖釘按入木塊,體驗后,提出問題:你希望釘尖對木塊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希望釘帽對手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
2.課件展示8組生活圖片,引導學生分析:
(1)哪些生活場景需增大壓強?人們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壓強?(2)哪些生活場景需減小壓強?人們通常用哪些方法減小壓強?
3.小游戲:全體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對地面的壓強?
認真體驗并交流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類和歸納。
有的迅速改為單腿站立,有的腳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書、書包等物品……
使學生對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意義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體現了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又很好的調節了課堂氣氛。
暢談收獲系統升華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從知識與技能的獲取、過程與方法的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三方面暢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一起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強化過程與方法的體驗,促進情感的提升。
課后延伸思維拓展
課件展示汽車超載、國道破壞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課后通過采訪、調查、網絡查詢等多種途徑,收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壞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以“國道不堪重負”(或其他)為題,寫一篇科學小論文。
培養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壓強
一、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壓力一定,受力面積越小
受力面積一定,壓力越大
三、增大壓強:F大或S小
減小壓強:F小或S大
二、壓強
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1Pa=1N/m2
壓強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能熟練寫出壓強公式、單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會應用壓強公式分析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具體方法,并能解釋與壓強有關的物理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2.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學習運用比值定義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壓強是初中物理課程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體現壓力作用效果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壓強不僅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是材料力學、熱力學的核心概念。《課標》中屬于理解層次的內容要求只有四條,壓強是其中之一,可見壓強在初中物理課程中占用重要地位。與速度、密度的定義方法相同,壓強的定義采用的是比值方法。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中學生還將學習另一個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功率。學生在形成速度、密度概念的過程,為本章壓強概念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樣,理解壓強概念,反過來有助于速度、密度概念的鞏固、深化。
本節內容由“壓強”“怎樣減小和增大壓強”兩部分內容組成。兩部分內容彼此關聯,只要學生對壓強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順利解決減小和增大壓強的問題。壓強概念的形成是本節教學的重點,解決的關鍵是引導學生感知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學會用比值定義的方法引入壓強的概念,并能用壓強知識解釋有關的物理現象。
三、教學策略
壓強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初學極易與壓力的概念混淆不清,為讓學生較好的理解壓強與壓力的區別,做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有關因素的實驗是本節課的關鍵。為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可讓學生自行設計各種各樣的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最后達到同樣的目的(老師要提前為學生準備豐富多樣的實驗器材)。另外本節課的內容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應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的與壓強有關的現象,并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頭削尖的鉛筆、四角小桌、海綿、細沙、圖釘、木板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5分鐘)
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壓力對物體形狀的改變會有大有小,我們稱為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呢?
觀看圖片1:描述你看到的現象。
圖1
兩個人對雪地有壓力嗎?壓力產生了怎樣的作用效果?
兩個小朋友體重相同,壓力大小相同嗎?兩人壓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嗎?
你覺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教師引導學生按圖2實驗:
思考:這里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兩個手指受到的壓力相同嗎?
兩個手指形變的程度相同嗎?哪一個大些?
用力稍大些,手指感受有什么變化?
你覺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觀賞、體會。針對問題積極思考、踴躍回答。
現象:在雪地里行走的人會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則可以在雪面上自由自在地滑動。
兩個人對雪地有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雪地形變。兩個小朋友體重相同,壓力大小相同,但兩人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這是由于他們與雪地的接觸面積不同引起的。所以壓力的作用效果應該與接觸面積有關。
學生進行實驗,并回答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手指形變。兩個手指受到的壓力相同但兩個手指形變的程度不相同。與筆尖接觸的手指形變更大些。用力稍大些,手指感覺更痛。壓力的作用效果應該與接觸面積和壓力都用力稍大些,手指感受有關。
感受物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有意識地設計實驗,讓學生親自參與,進一步拉近物理與學生的距離。
新課教學
(30分鐘)
一、壓強
讓我們用實驗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現有如下器材:用釘子做腿的小桌、海綿、砝碼、木板、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裝有沙子的容器等。試選擇合適的器材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教師提醒學生:設計實驗時注意思考如下問題:
怎樣體現壓力的作用效果?
怎樣改變壓力大小?
怎樣改變受力面積大小?
設計和進行實驗時要控制哪些變量?
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給他起個新名字叫壓強。
思考:壓強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能否運用速度、密度的定義方法給壓強下一個定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出壓強的定義、符號、公式。
根據壓強的公式,壓強的單位應該是什么?
為了紀念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學上的貢獻,我們把N/m2用一個專用名稱代替:帕斯卡(Pa)。
1Pa=1N/m2
1Pa表示物體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將一張報紙對折一下,平鋪在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 Pa。
投影課本中的例題,建議學生做后教師再講評,從解題思路、書寫格式、公式運用上,給予指導。
學生進行實驗,積極參與教學。在活動與思考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比如學生選擇按照教科書所示的實驗進行實驗。
實驗1:把小桌桌面朝上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實驗2:在小桌桌面上放一個砝碼,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實驗3: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實驗1和2中,受力面積相同,壓力不同,海綿被壓下的深淺不同,表明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實驗1和3中,壓力相同,受力面積不同,海綿被壓下的深淺不同,表明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壓力和受力面積。
壓強的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的公式為:
公式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量和單位:
P──壓強──帕(Pa)
F──壓力──牛(N)
S ──受力面積──平方米(m2)
鍛煉學生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并進行實驗、分析歸納能力。
設計并進行實驗時有意識地利用科學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與速度、密度的定義方法相同,壓強的定義采用的是比值方法。
使學生對物理單位大小有基本的認識。
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讓學生將桌上的圖釘按入木塊,體驗后,提出問題:你希望釘尖對木塊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希望釘帽對手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
1.減小壓強的方法
講述: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將會被壓壞。
舉例:房屋建設中,樓層修得越高,樓體對地面的壓強就越大,可能會使地面下陷,樓房倒塌,造成損失。因此需要減小樓房對地面的壓強,你知道人們在造房子時是如何減小對地面的壓強的嗎?
學生討論得出: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
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
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減小壓強的例子?
2.增大壓強的方法:
思考:你站立在地面上,怎樣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壓強增大到原來的兩倍?
哪些生活場景需增大壓強?人們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壓強?
歸納總結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減小壓強可以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可以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
認真體驗并交流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類和歸納。
學生思考并回答:在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
學生舉例:履帶拖拉機有寬寬的履帶、駱駝有寬大的腳掌、鋼軌鋪在枕木上等。
學生思考后回答:只要抬起一只腳。根據壓強的公式,人對地的壓力不變,抬起一只腳時與地的接觸面積減小一倍,對地的壓強就增大一倍。
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更容易引發學生興趣。
從物理走向社會,學以致用。
聯系自身創設情景,容易讓學生感覺物理真實地就在自己身邊。
課堂小結
(5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壓強教學設計 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壓強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是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壓強是力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對與壓強相關的物理現象較為熟悉,但壓強的概念學生還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基礎上,和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系后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全章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因此,搞好壓強的教學是抓好本章教學的關鍵。
2.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壓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②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
③知道壓強增大和減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采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樂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
壓強的概念統領全章、貫穿全章,因此壓強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
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得出壓強概念是本節的難點。
教學關鍵:實驗的成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壓力效果的實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4.教學媒體:圖片及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由于八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意識,學生完全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絕大多數學生能從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會對獲得的信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
三、教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啟發引導法和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出結合學生實際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學法
根據以上教法及學生年齡特點,采用的學法主要有觀察法、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自學法等。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獲得對壓強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設計理念
本節設計總體思路是從有關壓強的生活情景引入壓強課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感受壓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壓強概念,并用所學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壓強應用。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六、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準備:多媒體硬件和相關課件準備
采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使教學聲圖并茂視聽并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驗器材準備:海棉、橡皮泥、肥皂、氣球、磚兩塊、一只削好的鉛筆、廢舊玻璃輸液瓶、水等。(盆盆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 、讓土器材成為實驗教學的生力軍)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拿出一海綿,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壓,提問: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圖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對地面的壓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卻陷入不多,兩者產生的效果不同,壓力作用效果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回顧:瓶子放在海綿上使物體發生形變,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觀察圖片,并引發對此現象的思考。
二、認識壓力
演示小實驗:
向下按海綿;將鋼尺一端搭在講桌上,另一端懸空,向下壓懸空部分,讓學生觀察形變,描述力的方向。
學生觀察現象,初步理解壓力的概念。
總結:例子中的物體都受到了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三、認識壓強
1.探究主題的引入
教師提出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針對教師的設問積極猜想:可能與施加的壓力有關;與接觸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等等。
抓住學生猜想中含有科學成分的部分,給予引導,逐步逼近主題。
壓強教學設計 7
《壓強》復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了解壓力的概念及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2、理解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4、知道液體壓強;了解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有關。
二、過程與方法
l、通過師生共同理順知識結構,使學生對固體壓強、液體壓強、知識理解的系統化、條理化。
2、通過課堂訓練,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通過師生共同理順知識結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物理就在身邊。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l、壓強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2、液體壓強是教學難點。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
一、知識點
其次,對于各個知識點,采取邊復習邊練習各個擊破。實驗:“頑強的氣球”。引入課題。
(一)、復習“壓力”壓力:
(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物體的重力G(3)壓力的方向如何?
壓力的方向是垂直物體表面。思考1:壓力一定等于重力嗎?
(二),復習固體壓強
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課本P143實驗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從而引出壓強的概念。
2、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壓強(p):帕斯卡(Pa);壓力(F):牛頓(N),受力面積(S):米2(m2)。注意事項: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休、正方體、長方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p gh (4)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 Pa。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l04Pa。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5)、應用: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
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衣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思考2:受力面積和物體底面積一樣嗎?
如圖甲所示,將一塊質地均勻的長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緩慢推動木板,使其右端漸漸露出桌面,如圖乙所示。在推動木板使其右端逐漸離開桌面邊緣至木板中心到達桌面邊緣的過程中,長木板對桌面的壓力________,壓強________,所受摩擦力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思考3:壓力大對應的壓強一定大嗎?(計算說明)
例坦克40t著地面積5m2
女孩體重:50Kg高跟鞋著地面積:25cm2
教師演示實驗:將保鮮袋裝里放入蘋果,逐漸進入深水中,袋子里的空氣被排出,成為真空。引出液體壓強。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2)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2、壓強公式:液體壓強公式p=pgh說明:A、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B、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液體壓強p:Pa;g:N/kg;深度h:m C、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這一點。
3、生活實例:
(1)、人能否在水中無限下潛?
(2)、深海的魚被捕上來后,放在盛海水的容器中會很快死去,這是為什么?4.連通器
(1)、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2)、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思考1:液體內深度和高度一樣嗎?
如圖所示的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閉的圓孔,在兩側倒入不同質量的水,A、B兩點距容器底部高度相等,則(填“A”或“B”)點水的壓強較大,橡皮膜會向(填“左”或“右”)邊凸起。
思考2:當液體中出現物體時......
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將完全相同的兩個小球分別放入容器中,當兩球靜止時液面相平,球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設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小分別為p甲和p乙,則它們的關系是(
)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無法確定思考3:液體的壓力如何求解?
如圖,一個重4 N,底面積為20 cm2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將重5 N的水倒入杯中,水面到杯底的距離為10 cm,則:
(1)此時該玻璃杯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各是多少?(2)水對杯底的壓力和壓強各是多少?
【課堂小結】
1.壓力與壓強的概念及壓強的計算2.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及其應用;
【作業布置】
導學案后的《課后演練》板書設計
一,壓力
(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2)壓力的方向:垂直物體表面二,固體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公式p=F/S (4)壓強單位Pa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2、壓強公式:液體壓強公式p=pgh
3、生活實例4.連通器
壓強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的
1.了解定量氣體的壓強和體積的關系。
2.了解打氣筒的構造和原理。
3.了解壓縮空氣的應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定量氣體的壓強跟體積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打氣筒的工作過程的敘述。
(四)教學過程
一、前言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大氣壓強,即包圍地球周圍的大氣層中的壓強,今天我們介紹某一容器中的氣體的壓強。所謂某一容器內的氣體的壓強,例如一個乒乓球內的氣體、自行車胎內的氣體的壓強。
二、氣體的壓強跟體積的關系
1.實驗。我們先做一個實驗。這是一個注射器,活塞位于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的小孔,這樣筒內就封住了一部分空氣,空氣跟外界隔絕。這些氣體就是一定質量的氣體。現在,我們向前推活塞,筒內的定量氣體的體積變小,手指有什么感覺?(請幾位同學試試看)。這個實驗說明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向后拉活塞,手指有什么感覺,怎樣解釋。
2.實驗。拿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一端插入裝有水銀的容器內(邊講解邊演示)。用手指堵住上口,管內封住了一些空氣,而且這部分空氣的質量是不變的。請一位同學用刻度尺測量這段空氣柱的長。管內氣體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將管輕輕上提,下口仍在水銀面下,我們看到管內水銀面上升,說明管內氣體的壓強變小了。再用刻度測量空氣柱的長度,顯然氣體的體積增大了。
3.這兩個實驗中的氣體溫度沒有變化。可見,在溫度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4.一定質量的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得到應用。我們人體的呼吸就是這個道理。
人吸氣時,胸部擴張,肺泡同時擴散,肺的容積增大,肺內的氣體壓強變小,小于外界的大氣壓強,大氣壓將新鮮空氣壓入肺中。呼氣時則相反。胸部收縮,肺容積減小,肺內氣體壓強增大,超過了外界大氣壓,肺中的一部分氣體呼出體外。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胸部肌肉的力量,有利于增大肺的收縮和舒張,對增大肺活量和改善呼吸大有好處。
三、打氣筒
定量氣體的壓強和體積的關系還應用在打氣筒、抽氣機、空氣壓縮機和噴灑農藥的噴霧器上。
這是一個打氣筒,將它拆開,我們發現它的構造很簡單(邊講邊拆)。在金屬圓筒中有一個活塞,活塞上安裝一個橡皮圓盤,俗稱皮錢。它和金屬筒之間有空隙。活塞下壓時,活塞下的定量氣體體積變小,壓強增大,橡皮盤緊貼筒壁使氣體不能漏出,較大的壓強沖開輪胎的氣門芯進入輪胎。活塞上提時,活塞下邊的氣體體積增大,壓強減小,筒外的空氣順著橡皮盤周圍的縫隙進入活塞下邊。這樣往復運動,可以將大量的空氣打進輪胎(學生敘述)
根據打氣筒的原理和工作過程可知,打氣筒中的關鍵部件是橡皮盤,它必須大小合適、且成凹形。這為我們維修打氣筒提供了線索。
打氣筒可以使定量氣體的壓強增大到三個大氣壓,要得到壓強更大的壓縮空氣,應使用空氣壓縮機。我們這里只簡單介紹壓縮空氣的應用。
四、壓縮空氣的應用
在很多機器設備上都要使用壓縮空氣,礦山上用壓縮空氣開動風鎬、風鉆,電車和汽車用壓縮空氣開關車門;火車上用壓縮空氣制動等等。
請大家看課本第137頁的圖。這是利用壓縮空氣制動的示意圖。我們應練習看這種機器的示意圖。能根據平面圖想象出立體實物,根據靜止情況想象出工作時的運動情況。
1.我們先看構造。給大家一分鐘,能記住它。(學生回答)
2.再看圖,分清哪些部件是靜止的,哪些部件是可動的。(學生回答)
3.可運動的部件怎樣動(學生回答)。
4.誰主動、誰被動(學生回答)
請大家根據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認真閱讀課本第137頁,結合示意圖填空。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重點是一定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體積越小、壓強越大,體積越大,壓強越小。以及應用這個道理制成了打氣筒。并介紹了壓縮空氣的應用。
六、作業
1.敘述打氣筒的工作原理及過程。
2.復習利用壓縮空氣制動的過程。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壓強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具:
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
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復習
1、什么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于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么規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面出現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著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么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著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著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據和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5)實驗完后,請同學們對實驗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液體內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部壓強有什么規律?分別請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一組同學說一說,在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兩部分同學所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著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么?(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面出現高度差)
問:出現這個高度差,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面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說明什么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著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6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厘米處大,9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為什么鹽水比水大?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答:因為鹽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剛才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師再把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四、歸納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1、講述:這節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同學們很有收獲,今后還要繼續努力,發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課堂練習
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最后由教師進行小結。
六、布置作業
1、課后把剛才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課后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本上。
(四)說明
1、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關鍵是要學生做好實驗。課內,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要研究的問題非常必要。這個實驗的操作較為困難,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多加指導。
2、實驗中量筒的內徑應大一些,否則壓強計的金屬盒不易放入,如果實驗室沒有合適的量筒,可用去頸飲料瓶代替,在飲料瓶外壁貼上帶有刻度的紙條即可。
3、按教材,是用鹽水和水比較不同液體(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處壓強不同的實驗,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學生實驗完后,由教師演示來進行驗證),不過用鹽水是最方便的。
4、實驗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進行觀察,如實記錄數據,對正確得出結論,非常重要,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認真實驗,認真觀察,對提高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有好處。
5、課本第三節課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演示后由學生舉手發言進行討論,可加深學生的實感,也可以鞏固練習本課所學知識,課后再把結果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課后,有條件的學生再做一做更好。
壓強教學設計 10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與液體的類比,引出大氣壓強的課題。由于氣體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大氣壓強對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過一系列新奇、有趣的實驗,讓他們感受到大氣壓的真實存在。托里拆利實驗中水銀柱的高度等于大氣壓強值應是本節的難點。教材通過介紹生產生活中的氣壓計,使學生了解一些大氣壓的測量方法。又通過介紹抽水機等,強化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課程理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大氣壓強;
(2)了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了解大氣壓強的大小和單位。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體驗跟大氣壓強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通過感知,認識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了解大氣壓強的應用,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
難點:托里拆利實驗測量大氣壓值。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通過瓶吞雞蛋、覆杯、半球等實驗探究大氣壓的存在;通過半球、托里拆利實驗粗略和精確測量大氣壓的值。
學法:在探究實驗活動中,體驗感受大氣壓的存在;通過氣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的類比,學習大氣壓值的計算方法和測量方法。
五、教學準備
教師:玻璃瓶、雞蛋、酒精棉球、水槽、水、硬紙片、兩個粗細相同高度不同的杯子、大小不同的試管各1支。
學生:注射器、水、燒杯、一個吸盤掛鉤、玻璃板、彈簧測力計,小吸盤等。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演示:探究實驗一(瓶吞雞蛋)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實驗,讓瓶子吞雞蛋,(將雞蛋放在瓶子上),吞不下去,怎么辦呢?(用點燃的酒精棉球在瓶子里燒,再放上雞蛋),雞蛋吞進去了,瓶子為什么能吞進比瓶口粗的雞蛋呢?
(二)新課教學
1、大氣壓存在
師:雞蛋雖受重力,但瓶口卡住了它,用酒精在瓶里燒一下,雞蛋就吞進去了,為什么?
師:我們來了解一下空氣(教師介紹大氣層)。液體受重力,能流動,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空氣會不會向各個方向有壓強呢?演示:探究實驗二(覆杯實驗)師:(將杯子裝滿水,蓋上紙板,倒過來),紙板為什么不掉下來?
演示:探究實驗三(小試管在大試管中上升)
師:(將大試管裝滿水,將小試管放進大試管,倒過來,水流出,小試管卻上升),小試管為什么會上升?
學生:探究實驗四(注射器吸水)
師:請同學們做注射器吸水實驗,并分析實驗現象。
學生:探究實驗五(吸盤半球實驗)
師:用兩個吸盤合在一起,擠出其中的空氣,用力拉開,并解釋現象。
早在1654年,在德國的馬德堡市,就有人做過著名的類似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將兩個半徑為20cm的銅制半球合在一起,抽出里面的空氣,兩邊用馬拉,直到增加到16匹馬時,伴隨一聲巨響,半球才被拉開。經過上述大量探究實驗,我們可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結論?
結論:大氣存在壓強,大氣壓強很大。
2、大氣壓的測量
(1)用吸盤半球實驗粗測大氣壓強值。
師:(分析前面吸盤半球實驗),當兩邊用力拉吸盤時,彈簧測力計拉力與大氣壓力是什么關系?
師生:據p=F/s得,p大氣壓=F拉力/s
因為吸盤中空氣不易抽盡,所以p大氣壓為粗測值。
(2)用托里拆利實驗精確測量大氣壓值。
師:回顧覆杯實驗,紙片不掉下來,說明p氣〉p水,換一個高些的杯子做實驗,紙片還是不掉下來,說明仍然有p氣〉p水,什么時候,紙片將掉下來?分析:p氣=p水,即p氣=ρgh時;展示探究實驗七(托里拆利實驗)
師:為減少h,我們選用ρ較大的水銀做實驗,當h為76cm高時,液面不下落。據p氣=ρ銀gh得p氣=1.013×105帕,即一標準大氣壓。師:一標準大氣壓可支持多高水柱?分析:據p氣=ρ水gh得h≈10m(3)常用氣壓計師:(介紹水銀氣壓計、無液氣壓計、液化氣罐上的氣壓計、醫用氧氣瓶上的氣壓計的工作原理)。
3、大氣壓的變化
師:大氣壓的值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觀察大氣壓與海撥高度關系圖
結論:與海撥高度、季節、溫度有關。演示:探究實驗八(自制氣壓計)
師:(在帶塞玻璃瓶塞上打一小孔插入細管,由細管向瓶中吹氣)瓶中液面上氣壓變大,管中液面上升。
4、大氣壓的應用
師:我們在生活在大氣海洋里,身邊哪些地方用到了大氣壓強?
師生:真空吸盤、活塞式抽水機、吸飲料等。
(三)課堂小結
師:學到了什么?(略)
教學反思:
一、通過大量探究實驗,引導學生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進行大氣壓強值的測量,觀察大氣壓強的變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大氣壓強。
二、利用氣體與液體類比,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大氣壓的存在,理解大氣向各個方面都有壓強。
三、改變覆杯的高度做實驗,直至展示托里拆利實驗,有利于學生理解托里拆利實驗測量大氣壓值的原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四、廣泛列舉生產生活中應用大氣壓的實例,有利于體現、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
壓強教學設計 11
《8.1認識壓強》教學設計(第1課時)
備課人:黃明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2)知道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2.過程與方法
(3)經歷“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1)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2)壓強概念的建立和壓強的公式。
難點:(1)壓力的大小與重力的關系;
(2)壓強的概念理解和壓強公式的運用。
【教學思路設計】
本節課的內容一般在學習了力的作用效果之后進行。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在于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和“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的理念。
首先通過生活實例,引發學生們思考其中的原因,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緊接著圖片展示讓學生交流討論找共同點總結出壓力的作用點在物體表面,壓力方向垂直于物體表面指向被壓物體。然后通過重物壓鋼尺和玻璃瓶微小形變感知壓力的作用效果。再次讓學生受壓氣球和手壓筆尖感知壓力的作用效果并猜想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過學生探究實驗,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壓強的概念,最后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
【教學方法】
討論與觀察法,實驗法、啟發式教學
【教學器材】
多媒體課件、圖釘、氣球、鉛筆,海綿,鉤碼等【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比一比誰先扎開奶茶,展示所用的吸管(一個平口,一個尖端)。
飲料的吸管一端為什么要做成尖的呢?這與壓力的作用效果有關。那么什么是壓力呢?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新課學習
(一)什么是壓力?[教師引導]:觀察圖片,
學生思考討論:(1)三幅圖中的力有什么共同點?(方向和作用點方面引導)
(2)壓力的大小和重力相等嗎?(演示實驗)
[師生總結]:壓力
1、定義:物理學中,把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做壓力。
2、符號:F,單位:N
3、產生條件:相互接觸擠壓。
4、方向:垂直于受力物的表面且指向受力物。
5、作用點:受力物的表面處。 6.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感受壓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實驗
1、用鉛筆的兩端分別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壓手心,談感覺。
2、用手心和手指壓氣球,觀察接觸處的形變程度
(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1、提出問題:
你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1)具體談談怎樣控制變量?
(2)根據問題引導,明確了設計思路,下面制定實驗方案并選擇合適的器材進行實驗,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完成活動二。看哪一小組設計的精彩,有創意,一會兒給大家展示。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分組實驗A.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系
結論:在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B.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結論:在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教師總結]:
1、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以及受力面積有關。
2、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動腦筋:壓力,受力面積均不同如何比較壓力作用效果(引導類比速度的定義)引入壓強的概念
(三)壓強
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3、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Pa = 1N/m=1Nm
4、物理意義:每m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N。
三、課堂練習:
1、關于壓力產生的說法正確的是(D)A.壓力都是由于物體的重力產生的B.壓力的大小總是等于物體的重力C.豎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D.壓力的大小有時等于物體的重力
2、下列事實中,最能說明壓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的是(C)A.相同形狀的實心銅塊和鐵塊放在同一海綿上,銅塊產生的效果顯著
22-2B.同一個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坑中,在沙坑中會留下較深的腳印C.同一塊磚平放和豎放在沙面上,豎放時陷入沙中的程度較顯著D.行駛在同一泥地上的載重汽車,滿載時在泥上的留下的痕跡深
3、下列有關力學知識說法中,正確的是(B)
A.舉重運動員在將杠鈴舉高的過程中,他對地面的壓強越來越大B.短跑運動員到達終點后不會馬上停下來,是由于運動員具有慣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滾越慢,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D.站在領獎臺上的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和運動員對領獎臺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四、課堂小結:
【師生交流】學過本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問題?
五、作業布置:自我評價與作業
1、2 【板書設計】
第一節認識壓強
一、壓力
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方向:與受力物的表面垂直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壓面積的大小有關
二、壓強
物理意義: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義: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公式: p=F/S單位: Pa 1Pa=1N/m2
壓強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2、了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重點
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教學難點
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及密度的關系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后記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實驗:
用一個塑料袋裝滿水,用一個釘子從底部扎一小孔,水就會從底部流出。
(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底部有壓強。
老師用釘子從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會從四周噴出。
(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側面有壓強。
如果塑料袋子裝的是別的液體,實驗現象是一樣的。
拓展: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壓強。
(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著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
二、進行新課
水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水的內部是否有壓強?
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內部有壓強。
(一)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有什么規律?或者說,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引導類比
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現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那一個個的液滴,被裝容器中。而你是要流動的,旁邊在阻礙你的流動。
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三)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說
根據剛才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
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
(四)檢驗論證
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的“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
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①將壓強計金屬盒放入水中,并改變橡皮膜所對的方向
結論:液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②金屬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處,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側面。
結論: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壓強相同。
③把金屬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觀察U形管內液柱的變化。
結論: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鹽水重復②,③。
結論:液體內部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3.學生歸納液體壓強特點: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液體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三、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四、今日感悟
壓強教學設計 13
“發現法”“做中學”“思中學”“說中學”“練中學”是新課改中常見的詞匯,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其內在的宗旨都是自主、合作、探究,都是為了實現課堂互動,讓學生快樂學習、學會學習。由于水銀對人體有害,“大氣壓強”一節的實驗多為講解實驗,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應該怎樣把握教材,實現師生互助,達到教學目標呢?下面談談我的做法。
對于本節的教學,對學生提出課前預習要求:
1、根據課文的描述,做一做皮碗實驗和水杯實驗,初步體會實驗原理、產生問題;
2、觀察生活中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
課堂上,我將其分為四部曲:
一、課題的引入──設置問題、激發興趣;
二、問題的探究──得出概念、實驗測量;
三、問題的拓展──聯系實際、深化研討;
四、總結和歸納──形成結論、體味方法。
具體的處理方法:
一、課題的引入──設置問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在家里做了實驗,你是怎樣做的?你有什么想法?(大約2分鐘的發言時間)教師對講得好的進行表揚,對講得不怎么好的進行鼓勵,調動積極性。
二、問題的探究──得出概念、實驗測量
(一)大氣壓強概念的得出
1、學生做皮碗實驗(如圖1),思考是什么力量吊起了鉤碼?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原因:除了皮碗和鉤碼,就只有空氣!這個力量一定來自空氣。那為什么要擠壓皮碗呢?學生會談很多的想法,然后教師進行動畫分析講解(圖2),得出a中大氣對皮碗有向上的壓力f;b中大氣對皮碗有向右的壓力f,在f的作用下,玻璃和皮碗間產生一個摩擦力f,f等于皮碗和鉤碼的重,從而得出大氣壓強的概念。
2、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還有哪些實例?鼓勵學生發言,肯定學生的發言后,請兩位學生分別演示書上的“水杯實驗”和“雞蛋實驗”,再一次分析原因。
3、教師指出: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很多,但最早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通過多媒體介紹奧托·格里克和馬德堡半球實驗,然后請學生上臺演示,學生踴躍爭取動手,此時,可趁機提問:①怎么做這個實驗?②為什么要將里面的空氣抽掉?實驗完畢后,再請學生講講: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力量?說明了什么?鼓勵學生勇于探索,科學求證,大膽實踐。
4、思路拓展:為什么大氣有壓強?為什么大氣對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了
對比液體產生壓強的原因,學生很容易得出空氣受重力作用,所以能產生壓強,空氣具有流動性,所以大氣對各個方向都有壓強的結論。
(二)大氣壓強的測量
1、提問:我們怎樣才能測量出大氣壓強的值呢?要用到什么器材?(猜想)
2、演示(圖3)實驗:將玻璃瓶灌滿水,再倒過來,看到什么現象?水受重力的作用,但沒有往下流,一定是受到一個向上的力的作用,這個作用只能是來自大氣壓。將瓶子灌滿的目的是什么?再將玻璃瓶換成1米長的玻璃管,用水灌滿后倒放在水槽里,看到水還是沒有流下來。那么,是不是不管玻璃管多么長,水都不往下流呢?究竟大氣壓能支待多高的水柱?(引出話題,進一步猜想)
3、介紹托里拆利和托里拆利實驗: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實驗動畫,邊演示邊講解。
4、我們怎樣將大氣壓強計算出來呢?
水銀產生的壓力與大氣壓力平衡,將大氣壓強轉化為水銀的壓強來計算:
p=p0=ρ水銀gh
5、這里是采用轉化和替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算一算標準大氣壓能支持多高的水柱?由此知道如果用水來做這個實驗有難度。
三、問題的拓展──聯系實際、深化研討
(一)托里拆利實驗的拓展
1、實驗中為什么要把玻璃管中的空氣排盡?如果沒有排盡空氣,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為什么?我們又怎樣檢驗空氣是否排盡?
2、玻璃管的粗細對結果有沒有影響?為什么?
3、如果將玻璃管往上提1cm或往下壓1cm,但管口都不離開槽中水銀面,管內外水銀高度差有沒有變化?如果將玻璃管傾斜呢?為什么?
4、如圖4,a中在玻璃管頂端a處開一個小孔,會出現什么現象?為什么?b中如果在玻璃管中間b處開一個小孔呢?
5、如圖5,如果當時的
大氣壓是72cm水銀柱,a中a點的壓強是多少?b點的壓強又是多少?b中玻璃管頂端受到多大的壓強?
(二)計算問題拓展
1、能不能用公式p=ρ空氣gh來計算空中某點的壓強?為什么?
2、假定當地的氣壓是76cm水銀柱,塑料吸盤的半徑是10cm,塑料吸盤吸在天花板上(不考慮吸盤的質量),下面能吊多重的物體?
3、假定地面的氣壓是76cm水銀柱,地球的半徑是6400km,地球上空氣的質量大約是多少?
四、總結和歸納──形成結論、體味方法
這一部分盡量由學生完成,教師提示、鼓勵。在這里就略寫。
1、學生活動:總結本節內容,相互補充,形成本節知識體系。
2、學生活動:大氣壓在生活中的應用。
3、教師結語:生活處處皆物理,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多想方法,大膽實踐,就能學好學活。
壓強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知道大氣壓的存在。通過實驗探究,初步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學會估測大氣壓數值的方法,學會研究未知問題的方法,理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激發學生關注周圍現象的意識,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探究,善于和同學合作。大氣壓強的大小、實驗證明、實驗測量實驗測量大氣壓強的大小、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玻璃杯,水,硬紙片,礦泉水瓶,易拉罐,鐵架臺,橡皮泥,塑料吸盤掛鉤,彈簧測力計,注射器,金屬盒氣壓計出示一空牛奶盒,有什么辦法使其癟掉呢?
用手將牛奶盒壓癟,將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吸口氣
體驗大氣壓的存在演示圖9—18實驗,當易拉罐自然冷卻時,外殼被壓癟,此現象說明什么?把準備的實驗器材擺在講臺上
師:利用所給器材,你還能設計什么實驗證明大氣有壓強?
生活中有哪些現象也可以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說明大氣有壓強學生設計實驗并演示
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估測大氣壓的值
(1)感受大氣壓的大小
生活中有哪些現象也可以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學生實驗:兩個學生拉衣鉤,體驗用力的大小
(2)估測大氣壓
講述歷史上最早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將兩個吸盤式掛鉤相互壓緊,再將它們沿軸的方向拉開
師:大氣壓的值有多大呢?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實驗來估測一下。出示實驗器材
1、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排盡筒內的空氣,并用一個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當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說明:這種方法測出的大氣壓值不精確,學生思考要測大氣壓的值,根據壓強公式P=F÷S,可先測出大氣壓力和受壓面積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并計算大氣壓強的值。
3、大氣壓的變化
4、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第一個精確測出大氣壓值的科學家是意大利的托里拆利。
大氣壓的值是否永遠相當于76厘米高的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呢?
講述:大氣壓的值回隨著高度的變化以及天氣的變化而變化,在海拔20xx米范圍內,高度每增加12米,大氣壓下降1毫米水銀柱。師:我們人類很久以前就希望能像鳥兒一樣在天空自由飛翔,鳥兒為什么能飛呢?人類模擬鳥的翅膀制造了飛機的機翼,實現了夢想,是什么力量使飛機升空的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演示:
1氣流流過模擬機翼時,機翼上升。
2用吹風機在折疊的紙張下方吹氣,折疊的紙張會怎樣呢?
師介紹:通常把液體和氣體稱為流體。
結論: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
學生:不是
學生討論什么情況下能感受到大氣壓發生變化學生實驗:
1、從兩張紙條中間向下方吹氣,兩張紙條會合起來
2、從漏斗口中間向下方吹氣,乒乓球會掉下來嗎?學生觀察實驗,討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們今天這節課學到了什么呢?學生總結9、
3、氣體壓強
1、大氣有壓強嗎?
2、大氣壓的值:相當與76厘米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3、大氣壓會隨著高度的變化和天氣的變化而變化。
4、測量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
5、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壓強教學設計 15
教材分析:壓強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經常用到。這一節內容著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它是在學習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在本節教學內容中,“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關”,是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么叫壓強”是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強的概念,了解壓強的應用。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系。
學情分析: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4、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2、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3、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據、總結概括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于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正確理解及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具準備:
課件、氣球、釘子、鉛筆、小刀、橡皮泥、勾碼、海綿、細繩、小桌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小實驗:如課本P142圖8-2所示,讓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著三角尺,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生:食指感覺有點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覺得疼,肌肉凹得淺。師:實驗做得很好,講得也很好。
(2).請同學們再看圖8-1滑雪,說說為什么雪地行走,腳容易陷入積雪中,有了寬寬的滑雪板,運動員不僅不會陷入雪里,而且還能在雪地上滑行?生:在雪地上行走,對雪地壓力比較大,所以腳容易陷入積雪,用寬寬的滑雪板滑雪,對雪地的壓力比較小,所以運動員不會陷入雪里。
生:在雪地行走,腳與雪地接觸面積比較小,所以會陷下去,而用寬寬的滑雪板滑雪時與雪地的接觸面積比較大,所以不會陷下去。
師:很好,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將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上述現象均由壓力的作用產生,這一節我們先來認識壓力,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及什么叫壓強等。 2.新課教學(1).壓力的概念
放映幻燈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塊放在斜面上;往墻上按圖釘。請同學們畫出三種情況下壓力的示意圖。
學生畫壓力示意圖,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師:請幾位同學將壓力示意圖拿上來投影,交流。師生共同討論,得出三種壓力的示意圖。(放映幻燈片)
通過畫出以上三種壓力的示意圖,同學們能交流概括出什么是壓力嗎?生: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師:同學們歸納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畫出以上三種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壓力和重力一樣嗎?
學生畫重力的示意圖,教師巡視。生:8-4圖中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它的重力產生,壓力與重力方向相同。8-5圖中木塊對支持它的斜面的壓力也是由重力產生的,但壓力與重力方向不同。8-8圖中圖釘對墻的壓力與重力無關,壓力方向也與重力方向不同。
所以,有些壓力是由重力作用產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壓力與重力無關。我們可以得出壓力的產生及壓力大小與重力的關系。(放映幻燈片)(2).壓力的作用效果
師:我們來觀看一幅有趣的插圖。壓力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不一樣,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生:⑴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⑵壓力作用的效果跟物體間接觸面積有關。 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都有關。
⑷可以通過比較壓力作用下物體凹陷的深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師:你們準備如何設計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呢?
生:可以象課本P143圖8-3,圖(a)(b)(c)那樣,將磚放在海綿狀泡沫塑料上,第一次一塊磚平放,第二次兩塊磚平放,第三次一塊磚豎放,比較(a)(b)觀察海綿狀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來比較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比較(a)、(c)觀察海綿泡沫塑料凹陷深淺來比較當壓力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師:實驗設計很好,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什么?生:控制變量法。師:很好,同學們如果沒有不同意見,可以分組進行實驗,并討論得出實驗結論。學生分組實驗、討論,教師巡視。師:請各組交流實驗結論。
生:我們通過實驗得到的實驗結論是: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生:我們的實驗結論與他們組相同,通過實驗驗證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
師:祝賀同學們通過實驗得出正確結論。現在我們知道壓力作用效果的決定因素: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 (3).壓強的概念
師: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都有關,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最簡單的是比較相同面積上受到的壓力。請同學們比較如圖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放映幻燈片)生:(幻燈片)左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00N,(幻燈片)右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80N。
師:物理學中引入壓強用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
由壓強的定義可以得到壓強的計算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通常用P來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則壓強公式為P=F/S。師:壓強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由公式確定壓強的單位是牛每平方米。人們給壓強規定了一個專門的單位叫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1Pa=1N/㎡。師:1Pa的壓強很小,相當于把3粒芝麻壓成粉,均勻地分布在1c㎡的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強。下面有一些小數據可以讓同學們對1Pa形成具體的概念。(放映幻燈片)(4)壓強的計算
師:請同學們根據今天所學完成下面的例題(投影例題)。
師:(投放例題答案)請同學們把自己的計算情況與答案對比一下,看看有啥問題。并思考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結合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3.歸納小結及學習過程評估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什么?
生:(1)我知道了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不是重力。
生:(2)我知道了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用壓強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計算公式:P=F/S,壓強的單位是Pa.師:同學們表現很棒,歸納得很好。 4.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本節板書我采用提綱挈領式的板書,板書簡單明了,重點突出明確。教后反思講完《壓強》這節課后,針對教學設計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結合評課老師的點評,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初中占具著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輕視了對壓力概念的認識。
二、本節課我利用“破氣球”實驗引入新課,出人意料的結果創設出討論問題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三、關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系”,我讓學生自選實驗器材自己動手準備實驗、做實驗,這是部分后進生的強項,讓他們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畏難心理,拉進教師和后進生的距離,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實驗就在我們身邊”。但在施教的過程中,我給學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照顧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這一部分同學來進一步發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以讓問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壓強的知識學生生活中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在施教中引導學生時,沒有及時把壓強就是壓力的作用效果這一聯系結合探究實驗進一步強化,幫助學生構建壓強概念,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由于這一缺陷,迫使教師又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歸納,用時過多。
五、在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的講解中,從現象出發,并結合實例分析、運用來鞏固。并讓學生舉出在生活中減小或增大壓強的例子,進一步落實“生活——物理——社會”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把握不夠好,對學生不放心,說的有點多,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壓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壓強》教學設計01-05
壓強教學設計06-26
壓強教學設計08-28
大氣的壓強教學設計03-29
認識壓強的教學設計04-06
《大氣的壓強》教學設計04-26
《壓強》教學設計范文03-31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07-18
氣體的壓強教學設計12-18
壓力和壓強教學設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