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12-19 17:35:01 麗華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認識物體”這部分內容是小學幾何圖形學習的開端,也為后面“分類”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認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其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生“看一看“、 “分一分”、“玩一玩 ”、“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直觀幾何體的不同形狀,并知道相應的名稱,使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學生在這部分內容之前都接觸過各種各樣的物體,已經有形狀方面的初步感知和體驗,所以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會太困難,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要建立他們初步的空間觀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能辨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并知道他們的名稱。

  2、 過程與方法:學生動手實踐,讓他們經歷對熟悉實物的` 分類、觀察、觸摸等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初步了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并正確判斷。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一些關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組織生動活潑的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感知和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上課伊始,創設學生喜愛的智慧老人送給同學們裝滿禮物的神秘的百寶箱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著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操作感知、匯報交流。活動中讓學生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整個課堂教學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具準備:

  1、準備顏色、大小不一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2、多媒體課件

  3、大小不一的物體模型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這節來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誰嗎?(PPT示智慧老人)智慧老人還給大家帶來了禮物,想看看嗎?

  (2)FLISHI 播放帶子里的禮物;各種形狀的實物(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拄)讓學生說一說,都有什么禮物。

  (3)你能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分一分嗎?學生觀察并分。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些物體。

  (二)觀察、探究認識物體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課件演示:從長方體形狀的實物中抽象出圖象的過程,讓學生知道這個圖形就是“長方體”;

  再用同樣的方法認識“正方體”、“圓柱”、“球”這幾種圖形。

  板書名稱并粘貼這集中物體的圖,反復讓學生熟悉物體名稱。利用課件的優勢將立體轉化空間圖,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動手操作,分一分。讓學生將學具袋中的物體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分一分,在與同桌交流,在全班匯報。通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

  3、摸一摸,感知特征。學生動手摸這幾種物體,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匯報。集體交流。讓學生經歷了整個驗證過程,這樣使孩子在獲得結論的同時,了解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

  (三)聯系生活,應用新知。

  4、游戲,猜一猜。教師準備各種物體的袋子,讓一名學生閉眼摸出指令的物體。在同桌利用學具袋互相猜一猜。比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在玩中鞏固知識。

  5、課中休息2分

  6、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你見到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設計這樣的活動,既豐富孩子對物體的感性認識,同時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識。既突破了學科的局限性,又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教材整合觀。

  7、找一找,連一連。PPT出示一些實物和這4中幾何體的圖形,實物與所對應的立體圖形相連。既鞏固了新知,又建立起四種幾何體在頭腦中的表象。

  8、數一數,填一填。PPT出示四種幾何體組裝的機器人,數出四種幾何體各有多少個,并填一填。數一數的活動既體現了知識的靈活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具有創造的魅力,使學生感到數學無處不在。

  9、看誰做得精彩,作業:回家與家長利用這4種幾何體體搭建你喜歡的物體。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他們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四)總結反饋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2

  目標預設

  一、知識與能力

  借助生活中的實例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能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過程與方法

  1、過程:通過實例引入負數,從而指導學生會識別正負數及其表示法,能應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方法:討論法、探究法、講授法、觀察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樂于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愿意談論數學話題,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概念,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應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難點:負數的意義,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準備

  帶有負數的實例若干

  預習導學

  在生活、生產、科研中,經常遇到數的表示與數的運算的問題。例如,

  ⑴天氣預報20xx年11月某天北京的`溫度為-3~3℃,它的確切含義是什么?這一天北京的溫差是多少?

  ⑵有三個隊參加的足球比賽中,紅隊勝黃隊(4∶1),黃隊勝藍隊(1∶0),藍隊勝紅隊(1∶0),如何確定三個隊的凈勝球數與排名順序?

  ⑶某機器零件的長度設計為100mm,加工圖紙標注的尺寸為100±0.5(mm),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產品的長度范圍是多少?(問題1-3友情提示、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在小學里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類型的數(自然數和分數),它們都是由實際需要而產生的,由記數、排序產生數1,2,3……,由表示“沒有”“空位”,產生數0,由分物、測量產生分數 , ,……,但在預習導學中表示溫度、凈勝球數、加工允許誤差時用到數

  -3,3,2,-2,0,+0.5,-0.5。

  二、精講點撥,質疑問難

  這里出現了一種新數:-3,-2,-0.5。在前面的實際問題中它們分別表示:零下3攝氏度,凈輸2球,小于設計尺寸0.5mm,像-3,-2,-0.5這樣的數(即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而3,2,+0.5在問題中分別表示零上3攝氏度,凈勝2球,大于設計尺寸0.5mm,它們與負數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把這樣的數(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數字前的“+”,“-”分別讀“正”,“負”。

  正數前的“+”可加也可省略。

  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把0以外的數分成正數和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三、課堂活動,強化訓練

  小組討論:生活中你們見過帶“-”的數嗎?(代表發言,教師適當表揚學生)

  例1:下面哪些數是正數,哪些是負數。(學生獨立思考,個別回答,教師點評)

  -11,4.8,+73,-2.7, ,- ,-8.12,100

  例2:在知識競賽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樣表示?(個別回答,學生點評)

  練習:見書本P5練習(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延伸拓展,鞏固內化

  例3:(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千克,小華體重減少一千克,小強體重沒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減少值呢)?(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點評)

  (2)20xx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 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xx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點評)

  (3)一潛水艇所在高度為-50米,一條鯊魚在潛水艇上方10米處,鯊魚所在的高度是多少?

  (4)向北走-20米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5)某銀行職員在一天內經辦了五筆業務:取出10000元,存進25000元,取出5000元,存進8000元。求該職員在一天內使銀行變化了多少元?

  (6)在一次數學競賽中,成績在120分以上為優秀120分到119分為合格,100分以下的不合格。老師將他班上的十位競賽成績簡記為:-10、-5、0、-28、+10、20、-3、+15、+8、-23,則這十位同學中優秀的有幾名?

  (7)判斷下列各題:

  ①正數就是自然數

  ②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數不存在

  ③帶正號的數為正數帶負號的數為負數

  ④零是最小的整數

  ⑤-a是負數

  練習:見書本P6(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適時指導,得出結論)

  五、布置作業,當堂反饋

  見書本P7 《當堂反饋》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9、1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場景里體會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初步學會用左右、上下、前后等詞描述所在的`位置,培養初步的位置觀念。

  3、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準確認識物體之間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課前準備

  課件、粉筆盒、書本、尺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觀察:小朋友們,請觀察自己寬敞、漂亮的教室,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設疑:它們的位置在哪里呢?

  2、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一認它們之間的位置。(板書:認位置)

  二、討論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題圖――教室。

  提問: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2、討論交流。

  (1)、組內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剛的什么位置?

  (2)、小組匯報。(板書:國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剛的前面。)

  (3)、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上面,還可以怎么說?小明在小剛的前面,又可以怎樣說?

  3、分組討論。

  提問:你還能找出圖中哪些物體有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討論后匯報:

  地球儀在講臺的上面,講臺在地球儀的下面。

  小紅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紅的后面。

  4、聯系教室內真實場景,感悟位置關系。

  簡要歸納小結:兩物體之間有一定的位置關系,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面,那么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下面。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前面,那么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后面。

  三、拓展應用,深化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的游戲。

  2、做“想想做做”第2題。說一說你的前、后、左、右面是誰?

  3、投影演示冰箱。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

  教學目標:

  1、認識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

  2、使學生學會看鐘表上的整時,會正確讀、寫整時。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時間概念,培養學生遵守時間、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會認整時,會正確讀、寫整時。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學具鐘、實物鐘、頭飾、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聲音

  師:小朋友,豎起你的小耳朵,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呢?

  2、出示主題圖

  師:聽到鬧鐘響起后,樂樂在干什么呀?請你們打開書本91頁看看。

  (思想教育:我們要向樂樂學習,聽到鬧鐘響,就馬上起床)

  師:請你們認真觀察,你還發現了什么?

  3、出示課題

  師:這些鐘表的身上隱藏了許多小秘密,等待著我們去發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表。(板書:認識鐘表)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鐘面

  1、聯系生活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樣子的鐘?

  師:老師收集了各種各樣有趣的鐘,你們想欣賞嗎?

  2、同位說鐘面

  師:欣賞完那么多有趣的鐘表后,請你們拿起桌面上的鐘,跟同位說一說鐘面上有什么?

  3、學生介紹鐘面

  師:誰愿意大聲地把你的鐘面介紹給大家呢?

  生:匯報(板書:12個數字12個大格)

  師:時針長得怎么樣?分針長得怎么樣?

  生:匯報(板書:時針分針)

  4、動畫鐘自我介紹

  師:看到大家介紹得那么開心,動畫鐘也要把自己介紹給大家,請聽。

  5、歸納小結

  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還有時針和分針。

  (二)、認識整時

  1、出示主題圖

  師:我們都認識了鐘面,那怎樣看時間呢?(板書:認鐘面、看時間)請你觀察一下,樂樂是什么時候起床的?

  2、討論

  師:同位說一說,你是怎樣看出是7時的?

  生1:我是這樣看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

  生2:我是這樣看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

  生3:我是這樣看的,鐘面上有分針和時針,而且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

  3、練習

  師:你們都說得很好,老師現在想考考你們,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

  生:愿意

  出示鐘表圖:8時、6時、3時

  4、小結方法

  師:看看這些鐘的分針,你發現了什么?

  生1:分針全部指著12。

  生2:分針全部指著12。

  師:像這樣,分針指著12的這些時間,就是整時。

  剛才你們用了什么巧辦法一下子就認出這些鐘面上的時間呢?

  生1: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8,就是8時。

  生2: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6,就是6時。

  歸納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板書)

  (三)認識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

  1、創設情境

  師:我們既認識了鐘面,又學會了看時間,那怎樣寫時間呢?(板書:寫時間)剛才老師聽到小紅和小明在爭論,他們看著這個鐘,都寫了一個時間,他們都說對方寫錯了,現在,請你來當一回小判官,看誰寫得對?

  2、學寫時間

  師:文字的表示方法怎樣寫呢?

  生:先寫7,再寫時。(板書:7時)

  師:電子表的表示方法又怎樣寫呢?

  生:先寫7,再寫兩點,最后寫兩個0。(板書:7:00)

  師:(指著電子表的表示方法問)你在哪里見過這種記時方法?

  3、練習

  (1)寫8時、3時、6時(書本91頁最后三個鐘)

  師:你們真了不起呀,誰會寫這些時間呢?(三名學生到白板板書)

  師:請你們拿出這張紙,在紙上完成,看誰寫得又快又好。(同時進行)

  (2)連線(書本94頁第1題)

  三、質疑問難

  四、課間休息:唱《兩只老虎》

  五、鞏固練習

  1、游戲:找朋友(書本94頁第3題的時間)

  師:看到大家表現得那么棒,現在老師請大家來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誰想出來玩?

  2、拔時間

  (1)拔8時

  生:嘎嘎嘎,誰是我的好朋友?(找不到朋友)

  師:這只小鴨子真可憐,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請你們在學具鐘上拔出小鴨要找的時間。(全體學生拔8時,同桌互相檢查。)

  (2)同位互拔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會拔8時了,你們想不想出一個時間考考你的同位會不會拔呢?

  (3)拔一個喜歡的時間

  3、書本92頁“小明的一天”

  (1)看圖說圖意(課件出示7時圖片)

  (2)寫時間(書本92頁)

  五、總結全課

  老師要你們把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你會告訴爸爸媽媽你學會了什么呢?

  六、作業設計——小小設計師:

  運用你知道的鐘面知識,設計一個你喜歡的鐘面。

  七、板書設計(附后面)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基本技能:讓學生發現、經歷、探究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體會一組圖形重復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兩種顏色的圓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感知規律

  1.有星期和電話號碼讓學生感知規律重要

  板書:重復出現

  什么在重復出現?

  我們把這幾個數,叫一組,也就是一組一組地。板書:一組一組地

  2.教學生讀, 讓人感應什么在重復的方法。

  3. 板書:找規律

  小結:你們為什么不能記住我的手機號,是因為我的手機號沒有規律,看來規律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來發現規律、研究規律、運用規律、并去找生活中的規律。

  二、引導探究,尋找規律

  出示熊大熊二為了阻止光頭強破壞森林而建造的圍墻圖。

  (一)尋找圍墻的排列規律

  1.找一找:讓學生自己觀察,去找一找圍墻的排列規律。

  2.說一說:

  (1)讓學生說出圍墻的排列規律,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圍墻的顏色是有規律的。

  (2)教師提問:什么在重復?

  紅黃一組在不斷的重復。

  3.圈一圈:讓學生圈出圍墻重復的部分。

  4.修一修:你能按照圍墻的排列規律再繼續把圍墻修好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比較詳細、具體,先讓學生自己去找圍墻的排列規律,學會用語言表述規律,同時利用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一組”的規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并通過對圈出、畫出重復部分的操作活動,突出規律的“核心”,加深學生對于規律的理解,也為學生下一環節的學習做了充分的鋪墊。】

  (二)感知方向的排列規律

  從游戲中感知左右的重復排列,從而引出方向也有規律。

  (三)過橋問題

  1、生找規律。

  2、讀規律。

  3、使生認識到此處的規律由兩個一組變成了三個一組,當兩個一組找不到時,可以試著三個一組找一找

  【設計意圖: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規律”,幫助學生通過對比性的分析,更全面、深刻地認識規律。】

  (四)餅干問題

  【小結:這里不再是顏色,而變成了形狀上的規律,不再是兩個一組,也不是三個一組,而變成了四個一組。】

  (五)地板和窗簾問題

  1、找規律。有顏色、形狀、大小、方向四方面的規律。

  2、拍手讀規律。

  【小結:在熊二家我們發現了那么多的圖形,它們都有規律,今天,我們就用學到的規律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三、闖關游戲,運用規律

  第一關:說一說。

  第二關:猜一猜。

  第三關、擺一擺。讓學生創造規律。

  第四關、從形狀和顏色兩方面尋找規律。增加了題的.難度。

  【設計意圖:通過闖關的形式,由易到難,有梯度題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同時,通過說一說、猜一猜等活動,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此環節重在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以“聽會忘,看能記住,做才能學會”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四、回歸生活、尋找規律

  1、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規律。

  2欣賞有規律的圖片。并配有押韻的語句。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規律、欣賞規律、創造規律在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并感受到有規律的事物能帶來美感。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又體現“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符合新課標和新理念。】

  五、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我總結全課,為本節課畫上了一個句號,同時鼓勵學生創造出更多美得規律來點綴我們的生活。

  六、作業

  讓學生設計一串手鏈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規律美,讓學生切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自己設計作品,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創造美,并且通過課外延伸,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再次走進生活,培養學生發現與欣賞數學美的意識與能力。】

  板書設計 :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通過體驗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通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

  1.初步體驗統計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統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感受統計的必要

  1.昨天我們聊到了一件事,就是六一那天我們去哪舉行入隊儀式,都可以選擇去哪來的?(課件出示)

  2.你昨天選擇的是哪?還記得嗎?

  3.可是,我們班只能去一個地方,你想讓我選擇哪?她讓我去海洋館?你們同意嗎?你想讓選擇哪?聽她的,行嗎?

  4.想去哪的人都有,到底選擇去哪呢?(板書內容)

  你有什么好辦法?

  舉手,什么意思?(2)投票,什么意思?

  5.你們的辦法雖然不一樣,但是我聽明白一件事,就是看看喜歡去哪的人多,(板書內容)就去哪?

  6.那要想知道去哪的人多,我們就要先看看每個地方有多少人喜歡去?

  二、體驗統計過程

  (一)整理數據

  1.老師昨天把同學們選擇的地方都打在了表格里。(出示表格)

  你能一眼看出每個地方的有多少人喜歡嗎?

  2.那怎么辦呢?

  (1)數一數:怎么數?分類數一數,這個辦法我們倒是用過,可以試試!

  還有其它辦法嗎?

  (2)分四類:什么意思,說明白點?誰再說說!

  我來重復一遍,看看是你說的意思嗎?

  (3)這個辦法,我們還真是很少用,今天我們就來體驗一下?

  1.請你們拿出1號題卡。我讀一個,你們就在相應的位置,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一個。

  師生共同經歷分類整理的過程。

  2.匯報數據:

  (1)快數一數,每個地方有多少人喜歡去?

  (2)誰來匯報?有跟她數據不一樣的嗎?

  監控:A數據正確。

  B數據不正確

  總數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夠快速判斷出誰錯了?(算總數)

  他的總數和咱們班人數沒對上,她一定錯了。

  他的是不是就一定對了呢?咱們班有這么多人呢,借助別人的結果檢驗自己的,這個辦法不錯。

  總數都對:你有什么辦法,能夠判斷出誰錯了?咱們班有這么多人呢,大家互相借鑒一下,借助別人的.,反思自己的,會學習。我們看看電腦給我們的正確答案是什么?(電腦出示答案)

  1.剛才同學們通過分類記錄數據,知道了每個地方有多少人喜歡去?你們這么快就完成了任務,我特想知道你們剛才都是用什么來記錄的?

  (1)你用什么記錄的?為什么選擇畫對鉤?

  (2)你為什么選擇畫正字?

  小結:我們在學習百以內數的認識時,學習了5個5個的數,它把這個知識用到了今天的學習中,真有想法。

  畫正字記錄的方法數起來確實比較方便,今后,你們也可以試著用用這種方法。

  (二)描述數據

  1.剛才我們一起合作,找到了這樣一組數據。

  (1)其實為了區分地點和數據我們一般可以畫上線(課件演示:把邊線畫出來)可以加上邊線。

  區分每個地方,還要豎著畫出線。

  這一列代表什么?這一列呢?這樣就是一個統計表了。

  (2)看著這個統計表,你都能讀懂什么?

  (3)從這個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喜歡去哪的人最多嗎?(手勢)

  喜歡去哪的人最多呀?我們應該選擇去哪?

  好,我們班就選擇去游樂場了。

  2.但是有個問題我們必須要考慮:如果六一那天游樂場設備檢修,我們選擇去哪也比較合理?說說你的想法?

  喜歡去游樂場的人最多是我們的首先選擇去游樂場,萬一出現問題,我們還可以選擇人數第二多的,去海洋館。

  3.研究統計圖

  統計里還有一種表達數據的方式,能讓我們一眼看出誰最多,誰第二多,想看看嗎?

  (1)直接出示條形統計圖,你能一眼看出誰最多,誰第二多嗎?怎么看出來的?

  (2)看這個圖,你還能讀懂什么?(頻數范圍、表示的人數、橫向表示的地點)

  (3)每個地方有多少人喜歡去,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4)(添加輔助虛線)看來左邊的數還真有用,它能一下子讓我們看出每個地方有多少人喜歡去。

  這么方便的表達數據的方式,叫統計圖。

  (三)分析數據

  1.讀懂數據:體會統計圖表各自的優越性。

  這些數據我們既可以用統計表表示出來,也可以用統計圖表示出來,下面我們就看統計圖和統計表,來回答幾個問題,看誰反應快。

  (1)喜歡去哪的人最少?你看的哪?怎么一下子就說出來了?喜歡去哪的人第二少?看的哪?

  嗯,統計圖挺好的!

  (2)喜歡去天安門和喜歡動物園的一共有多少人?這回你看哪算的?怎么又看統計表了?

  統計表也挺好的。

  (3)他倆到底誰好呢?

  小結:看來統計圖和統計表各有各的好處,要解決的問題不同,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很重要。

  總結:結合選擇去哪舉行入隊儀式這件事,我們收集整理了數據,用統計圖和統計表表達了數據,而且通過分析數據決定選擇去游樂場,這個過程就是在進行統計。(板書課題:統計)

  (四)鞏固練習

  1.我們班的問題處理完了,咱們看看一班同學的情況。(展示統計表)

  為了讓一班的張老師也能一眼看出他們班的情況,幫他們把這些數據在統計圖里表達出來,會嗎?(拿出2號題卡,自己根據這些數據涂色。)

  2.反饋學生的統計圖,提出意見。

  (1)出示正確的。這個同學涂的對嗎?

  (2)出示錯誤的:先出示數據不對的:有問題嗎?你想提醒我們點什么?

  再出示沒對齊的:有問題嗎?你又想提醒大家點什么?(如果有改正的,直接出示,提醒:雖然他錯了,但我仍然想表揚它,因為它非常有反思能力,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出示不太好看的,他也對齊了,數據也對了,你想對她提點建議嗎?

  (3)怎么畫才能又對、又快、又好呢?

  小結:對齊、對準數據和地點,做出標記鉤邊線。再涂色,就能涂得對、快、好。(邊說、邊展示涂色方法)

  3.來,現在我們給一班老師點建議,他們班應該選擇去哪?

  小結:通過統計,我們班和一班都確定了要去的地方,你們可以把這種方法和其它班交流交流,讓他們也盡快確定要去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選擇去哪入隊,我們用到了統計的方法,想想:我們還可以統計什么,為什么統計這個?

  (1)統計班里同學們的視力(2)喜歡吃什么蔬菜(3)每天下午都誰參加課外班

  2.不僅是這些,老師也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展示圖片)

  總結:看來真是這樣,統計在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用統計的方法來研究問題,用數據來說話,可以使問題解決得更加合理。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7

  知識目標

  1. 結合具體的情境,通過通過數一數、比一比等活動,能正確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借助情境,初步體會一一對應的思想。

  2.學習讀寫“>”、“<”、“=”,并能正確運用“>”、“<”、“=”,表示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能力目標

  在操作過程中感受相等和不等關系。

  情感目標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比較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認識“>”、“<”、“=”的含義。

  難點:能正確區分和運用大于、小于符號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各種動物頭像圖片

  學具:小棒

  教學方法

  演示法、觀察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一年一度的動物大聚會就在今天,好多小動物都來到了動物樂園,它們要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宴會,可熱鬧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情境圖“動物樂園圖”)

  二、發現問題,自主探索

  1. 數一數

  師:動物樂園的動物真多呀,你從圖中發現了什么?它們分別有幾只?請小朋友們自己在心里數一數,一會兒我們來匯報。

  生:我看見有4只小白兔、我看到小猴是3只、有2個秋千、還有2只小鳥、4個籃子。(生匯報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貼出1只動物圖片,并板書相應的數量。)

  師:你們數的這么快,是怎么數的呢?把你的方法在小組里跟小朋友交流一下。

  預設:

  生1:我是手指著小猴一個一個數的。

  生2:我是用鉛筆點著小兔子,一只一只數的。

  生3:我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數的。

  生4:我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數的,樹上一只小猴子,洞里一只小猴子,還有一只小猴子在地上跑。

  生5:我是數一個就在旁邊做個記號。

  教師小結: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數出了每種動物的只數,真不錯,學習數學就應該掌握方法,學會有序觀察。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比獲得一個具體結果更重要。教師不僅注意到學生數的結果,更重要注意到了數的方法,學生介紹了自己很多的方法,有的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也有的學生作一個記號,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2. 說一說,擺一擺,比一比

  ①學習“=”

  師:老師要為小動物們發獎了,老師手中有4朵紅花(教師拿出4朵紅花),要送給一種小動物,要每種小動物都能得到一朵,你認為送給誰最合適?

  預設:

  生1:給小白兔,小白兔最可愛。

  生2:4朵紅花4只小兔,應該給小兔,小兔正好有4只,一人一朵不多也不少。

  生3:還可以給小籃子,籃子也是4個,一個籃子一朵正好。

  師:怎么才能清楚地看出小兔的只數和籃子的個數一樣多呢。

  生:一個對照一個來帖,演示。

  師:恩,很不錯,這就是一一對應的方法,一只小兔對應一個籃子……

  師:小兔和籃子一樣多,一樣多還可以怎么說?

  生:也就是同樣多(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同樣多”的意思)。

  師:怎樣用一個算式表示小兔與籃子一樣多呢?

  4和4是一樣多的,我們用一個符號來表示:等號。同時板書:4=4。

  講解:這個式子讀作4等于4。(齊讀2遍)等號表示一樣多,所以這兩橫很平,而且還一樣長。寫在田字格的中間,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學生書空)表揚看得認真的孩子:只有看得認真才能寫得漂亮。

  請學生觀察周圍,寫出類似的算式,并說說表示什么,學生寫出6=6、3=3、……

  ②學習 “>”

  剛才我們比了比小兔和籃子,讓我們再來比一比其他吧。

  生:小兔和小鳥比。(讓我們請上小兔和小鳥,邊說邊擺)

  師:它們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小白兔有4只,小鳥有2只,一只小白兔對應著一只小鳥,小白兔還剩下一些,小白兔比小鳥多,也就是4比2多。我們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就是:4>2。

  引導學生正確讀:“4>2”讀作4大于2,表示4比2多。指導學生書寫“>”。開口對大數,尖頭對小數。領學生齊讀。一列讀,男生讀,女生讀。

  【設計意圖】學生第一次接觸大于號,感覺較難,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大膽創想,把形和義結合起來,學生便于記憶,理解深刻,為學習小于號作下鋪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③學習“<”

  師:4只小白兔比2只小鳥多,還可以怎么說?

  生:2只小鳥比4只小白兔少。

  師:2只小鳥比4只小白兔少,又可以怎樣來表示呢?

  生:2小于4。

  師:這位小朋友說得真好,小組討論一下用什么符號來表示“2小于4”。

  生:用“<”

  師:為什么用這個符號表示?

  生:我認為“大于號”和“小于號”一定相反。

  教師及時給于肯定,讓這位同學領讀一遍,作出板書:2<4,讀作2小于4。

  強調小于號的寫法,并指導書空。

  ④最多和最少

  師:在這么多的動物里面,哪種動物最多?哪種動物最少?

  (采用師生拍手對話:我問你,請問哪種動物最多?我問你,請問哪種動物最少?)

  三、練習與拓展

  1. 打開課本:

  書寫“=”“>”“<”

  2. 填一填:

  7○3 4○9 3○3 5○8 10○1

  2>□ 6>□ 6=□ □=8 □<9

  四、游戲

  1. 數字找朋友游戲

  規則:找六個學生每人發一個數字卡片,然后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找朋友,必須男孩的數字大于女孩的數字,在一定的時間內找到朋友。

  2. 數字卡片游戲。

  一個小朋友和老師抽數字卡片,老師出一張,小朋友也出一張,看看兩個數的大小,底下的學生用我們剛學的知識說一句話。

  3、排排隊游戲

  將數字娃娃按大小排隊。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學生可以用數字卡片自己擺擺看)

  4. 擺圖游戲:

  規則:教師擺出4個蘋果圓片,要求梨比蘋果少。

  問:有幾種擺法?

  四、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比較的知識?課下說給你的好朋友聽。

  板書設計

  動物樂園

  4=4 4?2 2?4

  4等于4 4大于2 2小于4

  教學反思

  本節課力求做到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自主性和開放性。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讀法、寫法和用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老師絕不包辦。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設計練習題時,采用游戲的形式,使學生既鞏固了新知,又增添了學習興趣。

  優點之一:設計符合一年級學生特點。

  教學一開始,利用動物圖片創設情境,變枯燥的數學問題為具體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優點之二:關注學生的發展。

  讓學生自己數一數、說一說、引導孩子動腦、動口、全方位參與教學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優點之三:靈動的語言富有魅力。

  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大于號、小于號,為孩子們運用解決了困難。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8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p。27《圖形拼組》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各種圖形的紙片、圓紙片、膠水、剪刀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的實際操作,加深對圖形的感性認識,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能力。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觀察和動手實踐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在擺一擺中體驗各種圖形之間的轉換與聯系。

  (二)教材分析:《圖形拼組》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這里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一些特征。

  (三)學情分析: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有意注意時間短,但經過一學期多的系統訓練,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在課堂上更多地還是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練習呈現方式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覺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愿意接近數學。

  (四)設計理念及意圖:這節課通過先創設學生到聰聰、明明作客這樣一個情境引入,再讓學生參與活動來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先是通過觀察:“這些圖形娃娃里藏著有什么秘密呢?”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引導學生動手折一折,進行比較,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長方形變成正方形,使學生認識到圖形和圖形之間是有聯系的。再把圓形變成正方形、把正方形變成4個三角形等等。一環接一環,過渡自然、連貫。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組辦法。教師及時貼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導和鼓勵的作用。整堂課,教師盡可能讓學生多嘗試、多動手,讓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去探索、去體驗、去創造,并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圖案美、數學美。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一)情境導入,活躍氣氛。

  1、課件出示聰聰、明明兩張圖片,邀請學生到他們家玩。學生四人搭火車唱著歌前進。

  學生:按四人一組側身,左手搭在前排學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車的輪子繞圈滾動。唱:火車頭,嗚嗚叫,拉著車廂快快跑,轟隆隆,唱著歌兒,向前進,向前進,向前進。

  2、認識聰聰、明明家門口的圖形娃娃

  學生觀察回答,教師同時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3、研究長方形的秘密。

  師:小朋友們自己先想一想,再說給同桌的伙伴聽。(學生自主學習、反饋1)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反饋2)

  生:我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的。

  學生之間可以有疑問地進行自主評價,同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驗證。

  4、學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發現并上臺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圖形,發現了圖形里藏著好多好多的秘密,其實我們還可以讓圖形來變魔術。就看我們的小朋友們怎么變,怎么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圖形變變變”(課題出示)。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1、今天,聰聰、明明的媽媽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可是午餐的菜還沒有準備好,想請你們親自動手做一做,你們會做嗎?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餅拼盤”。要求學生用圓形變成一個正方形的月餅?請小朋友們打開我們的書第28頁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討論一下應該怎么做?一生上臺講解。學生自主學習。

  3、出示第二道菜。要求學生用正方形拼擺成組合的三角形。指名回答并命名。學生動手操作。講評學生的作品。再讓同桌互評,自己是怎么做,圖形像什么?

  4、聰聰明明的媽媽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聰明,她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個好玩的游戲————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游戲已有千年的歷史,它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個正方形分成7份得來的,大家認真的觀察七巧板是由幾塊什么圖形組成的?現在就用七巧板來拼圖,比比看誰拼的圖最好看。學生動手。

  5、剛才小朋友們拼得實在是太棒了,我把你們拼的圖案都集中在電腦里面,大家請看。

  這些都是你們自己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拼出的美麗圖案,真不簡單,可見,將來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就在你們里面。

  (三)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我們去了聰聰明明的家,自己親手做了兩道菜,知道了圖形之間有那么多的秘密,也用圖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圖案,我們成了小小設計師、廚師。今天我們在聰聰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應該要回去了,小朋友們準備好,我們要坐火車回來了。(放音樂)

  上課開始,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導入,旨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自主去評價,并不意味著放棄教師必要的指導。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注意去傾聽,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評議點,從而適時引導學生介入評價。如長方形的上下、左右兩條邊是否一樣長,需要動手折一折,這些都是要教師加以肯定的評議點。

  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發現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從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時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創設讓學生幫助別人做“菜”的情境,激發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溝通幾種圖形之間的聯系及做“家務”的樂趣。

  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學生能輕松地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中采用了開放式的練習,讓學生自己設計拼擺“七巧板”的圖案,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欲得到滿足,進一步體會到“圖形的拼組”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整個活動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全體學生能積極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之中。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五、教學片段實錄:

  師:好,聰聰、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們家打扮的真漂亮,有這么多的圖形娃娃在門口歡迎你們,你們想進去看看嗎?他們有問題要考考小朋友們:在這些認識的圖形娃娃中你認識哪些圖形?(出示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師:這么多的圖形娃娃,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里藏著什么秘密。請小朋友們拿出桌上長方形的紙折一折,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說給你的伙伴聽一聽。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

  生3:我還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的。

  生4:(學生站起來問)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剛才把長方形的上面與下面折了一下,發現了上面的那條邊與下面的那條邊是一樣的。

  生4:我也試一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高興的笑著說)是啊,是啊,我也發現了。

  生5:陳老師,我也用“生3”的方法,發現了長方形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

  師:是嘛,那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生6:陳老師,我剛才通過對折,發現了一個長方形可以變成兩個正方形。

  課堂上出現一陣混亂,有個小朋友說是,有的小朋友說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這個長方形對折之后,不是兩個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對折之后是兩個正方形。(如下圖:)

  生8:我剛才把長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而且可以擺出不同的圖形。(如下圖:)

  在這個學生的啟發之下,其他的學生紛紛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個個長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歡的圖形。

  六、教學反思:

  小學生學習數學與具體實踐操作活動分不開,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數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能力,而動手操作可以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使腦、手、口在同時動的基礎上從直觀現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現知識的構成過程,分散難點,以便把新的知識內化成符合自己認識水平的知識結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為此,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成了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對“圖形拼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從操作入手,引導學生在自主評價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學生最初的發現比較表面,后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知道了長方形有哪些特點、長方形可以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變成其它圖形,使知識逐步趨于完善。正是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發現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反思,展開了積極的討論甚至爭論,真正使學生介入了思維活動。學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實踐中動手操作的樂趣。這無疑對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么,為什么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呢?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幾點啟示:

  1、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不僅能真正確立起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的主體地位,也能確立他們評價主體的地位,使他們能擺脫習慣于接受老師指導、評價的束縛,樹立動手操作的信心,獲得“我能行”的體驗。

  2、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要求學生關注自己或他人的學習過程,能有效地引發學生對動手操作進行深入地反思。要對自己或別人的發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必須去傾聽,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還需改進。這種思維活動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學生對圖形的特點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是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3、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一個人的發現也許是不夠完善的,但大家都來動腦筋,都來參與,就可能得到一個比較完善的發現。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對學生自主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調動大家都來參與動手操作的合作過程。特別是在合作過程中的交流與對話,必將會點亮每個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揚棄中凝煉思維,發展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評價是評價的最重要的一種,教師在課堂里應充分利用,但是在課堂實踐中,實施自主評價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逐漸改進。

  自主評價比較費時,因此進行一次自主評價,需要教師花較大的精力。教師要在有效的準備時間里做到高質量的自主評價教學,就需要平時多積累對學生個體的了解程度,做到教學自主評價時能有的放矢。這方面,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一些新教師往往顯得手足無措。因此在新課改教學中,提高自主評價質量,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在學生方面來說,自主評價的一個問題是有的時候學生往往說不到“點”上,有時甚至會離題很遠。雖然促進學生的擴散性思維是新課改的目標之一,但是在一堂課上如果沒有一個主題,則會對該課的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學生出現跑題時,教師應該及時的予以補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堂主題上來。這時候教師就要把握一個“度”。合理地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既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某一點,也不能讓由學生思維信馬由疆。這方面也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總之,自主評價教學應該由學生與教師共同來完成。在自主評價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拓展性思維既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改的基本方向,因此應該引起教師的充分重視。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9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們情況分析:

  本班16名同學在一學期的一年級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如對數字的認識、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都有一定的基礎。從同學們的學習和^考~試檢測中發現影響本班學習掌握的因素較多。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三)、認識鐘表,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們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們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們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會認讀整時、幾時半,會寫時間,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們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們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們。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

  數學樂園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實踐活動,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加減法,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的密切聯系。

  2、通過走數字迷宮,經歷多種途徑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同一問題答案的多樣性。

  3、做“小小郵遞員”游戲,主要使學生經歷根據答案選擇算式的逆過程,享受與人合作的樂趣。

  4、通過投球游戲,初步滲透統計思想,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重點難點:

  復習所學知識,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走數字迷宮(課前把學生的書桌擺到教室四周,中間留出一大塊空地,老師用粉筆在地板上照書上的迷宮畫好,寫上數字。黑板上有畫一個。)

  1.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認識他們嗎?(幻燈片出示1~7數字,讓學生讀出它們。)

  數字寶寶今天特地邀請我們班同學到數學樂園參加游戲比賽。

  師:有沒有興趣?

  生:有!

  師:數字寶寶說,只要闖過他們擺的迷宮,大家就可以進數學樂園。敢不敢迎接挑戰?

  生:敢!

  2.觀察迷宮,明確規則。

  師:數學寶寶擺了一個什么樣的迷宮呢?

  生:有1到7個數字,有一個進口兩個出口。

  師:按照什么順序才能走出迷宮呢?誰知道?

  學生發言(按照從1到7的順序)。

  二、數學樂園開始

  分組開始完成數學樂園的.題

  規則:兩組分別從1—7各題選擇自己要回答的問題進行回答。答對了可以進行下一道題的回答。

  分組:多種形式的分組。多次進行回答。

  三、總結: 今天,大家在“數學樂園”里玩的開心不?在我們玩的游戲中運用了前面所學的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知識。以后我們學會更多的知識,老師再帶大家到“數學樂園”里玩好嗎?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1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提問題

  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給你們講個故事,想聽嗎?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個豬兄弟》。

  教師放錄音《三個豬兄弟》,并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 三個豬兄弟為什么要幫小兔蓋房子?

  2、 圖上有幾只兔?每只小兔搬多少磚?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兔圖片、磚頭圖片。

  3、 一只小兔搬一塊磚,有沒有多余的磚頭?有沒有多余的小兔?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1只小兔對著1塊磚,沒有多余的小兔也沒有多余的磚頭。我們就說:小兔和磚頭同樣多。(板書)

  學生模仿說一遍。不要求說的一模一樣,只要能完整說明意思就行。

  4、圖上還有哪些物體同樣多呢?(讓生隨意比較)

  二、操作(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

  1、教師引導學生擺“同樣多”

  教師擺6塊橡皮后,請學生對著橡皮擺鉛筆,要求鉛筆和橡皮擺得同樣多。

  指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擺,其他學生在課桌上擺。最后學生看自己擺得和投影儀上擺得是否一樣。

  2、全班學生獨立擺“同樣多”

  在梨片(5個)下面擺蘋果片,擺得蘋果片要和梨片同樣多。

  教師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起擺弄,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擺好后很回答:梨片有幾個,1個蘋果片對著1個梨片也沒有多余的?梨片和蘋果片怎樣?

  三、教學“多些、少些”

  1、圖上有幾只小豬?一共有幾根木頭?

  學生一邊回答,師一般貼小豬頭圖片、木頭圖片。

  2、1個小豬頭對著1 根木頭,最后也沒有多余的小豬頭?有沒有多余的木頭?是小豬頭多還是木頭多?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后請小組代表回答。教師板書:多、少。

  教師說明:木頭多、小豬少,我們還可以說木頭比小豬頭多,小豬頭比木頭少。

  學生模仿說出誰多誰少,誰比誰少。

  3、圖上還可以比什么?(隨意比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題)

  全班同學動手操作,1 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操作。

  1、 第一行擺5個三角形,在三角形下面白圓,三角形要比圓多1 個。第二行擺幾

  2、 第一行4朵紅花,擺得黃花比紅花少1 朵,第二行擺幾朵黃花?

  五、運用新知

  教科書練習一第1~4題。

  1、 第一題:左圖是猴子多,右圖是骨頭多

  2、 第二題:學生觀察,看到公雞和鴨子雖然擺得一樣長。但疏密不同,進而判斷。

  3、 第三題:引導學生觀察第一排蛋糕同樣多,在去比較兩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 第四題:此題是在同一排中比較多少,當第五次循環出現珠子時,之出現了一個黃色珠子,所以黃珠多而紅珠少。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探索并掌握連加及加減混混合運算的知識,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并掌握連加及加減混混合運算的知識,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我們前面已經參觀了各種展覽和館區,媽媽決定帶領小紅去買幾種紀念品帶回家,他們出現了一點小問題,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們好嗎?

  二、講授新課

  1、觀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們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幾種標本?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說出每種標本的價錢。

  2、提出問題

  小組合作。回答下面問題;

  媽媽想買什么標本?

  拿多少錢去買?

  大約還剩多少元錢呢?估計一下,

  還剩多少元應該怎樣計算的?

  3、全班交流

  師:哪個組員一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解答的?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怎樣進行解決

  學生可能出現: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引導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求得是什么?為什么要先算?能否將你們的兩個算式組成一個算式,

  小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書算式

  師:這些算式你覺得熟悉嗎?

  有連減,加減混合算式

  師: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樣列豎式?

  引導學生比較一下兩種不同的算式,哪一種更好,為什么?對于第二種方法,則重點引導學生是用50元減去13和17的和,因此要先算13和17的和,先算需要怎么辦?怎樣列豎式解答?

  4、如果給你50元錢,你想要買哪些物品?還剩多少元錢?

  學生提問,集體解答,解答時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舉例連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先請學生說一說每個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解答自主練習第一題

  2、比一比,誰最棒!

  解答自主練習第二題

  3、看看誰有一雙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

  解答自主練習第二題

  四、小結

  這一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3

  單元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學會分同一類物品,并按照多種標準分類,感知分類的`意義。

  6、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7、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應用于生活中。

  教學重點:

  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第一課時:

  單一標準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拓寬思路(分正方體)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際情境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會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提高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團結協作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師:上個星期天,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去鄉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圖片:芳芳)一大早,他們就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來算一算吧!

  學生看著屏幕口算:

  4+1 5+2 5-2 8-2 3+4 10-4

  5+3 7+1 3-1 6-2 7+3 6-6

  師:不一會兒,他們便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雞呢,芳芳可是個懂事的孩子,連忙跑過去幫奶奶喂雞。引出例1。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小朋友去鄉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號”公共汽車的情境,既復習了舊知,又為下面初步感知兩步計算與一步計算的關系打下了伏筆,更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連加

  (1)課件演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師:看,有幾只小雞在吃米?(多媒體演示5只小雞在吃米)又來了幾只?(多媒體演示來了2只)瞧,這只小淘氣貪玩,來遲了吧?(演示又來了1只)

  師:你能將喂雞的過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如果學生說不清楚,可重復演示課件)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原來。先。又。)

  師: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屏幕出現“5”、“2”、“1”)

  設計意圖:算法選擇及計算順序是和“動作、過程”緊密聯系的,教師通過學生的看圖編故事,討論怎樣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并進行積極的數學思考,使學生不僅能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記憶得更牢。

  師:嗯,口才不錯,你說得可真完整!

  師:根據剛才的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會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引導學生提出求一共有幾只小雞的問題)

  (2)列式。

  師: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小朋友們會列式計算嗎?

  學情預設:學生欣賞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設想1:學生列的是分步算式。師:聽他說得多清楚呀,用我們學過的加法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設想2:學生列的是綜合算式。教師不要忘了舒時給予獎勵。

  板書:①5+2=7 7+1=8 ②5+2+1=8或5+1+2=8······

  (3)探究、理解含義。

  ①指名學生說說第一種方法兩個算式的意思。

  ② 師:結合圖,說說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說。

  師:為什么這里要把他們加起來呢?用加法呢?

  指名說。

  師: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還列出了5+2+1=8和5+1+2=8這兩個算式,老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誰能來告訴老師?

  師:(恍然大悟狀)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還可以直接把5、2、1三個數加起來!

  師:看這兩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來給這個算式來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三個數或三個數以上的數加在一起叫做連加。(板書:連加)

  師:你會讀這一道連加算式嗎?(指名學生讀)

  (4)交流算法。

  師:5+2+1=8,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先討論,再匯報)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教出來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那種方法,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師:是呀,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先把前兩個相加,然后再把算出來的得數(強調是算出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這樣的計算,也就是說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板書:從左往右)

  學生齊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知識的存在。扶放有度,使學生直觀地理解連加的數學意義。

  2.探究連減。

  (1)情境演示。

  師:芳芳正在忙的起勁的時候,表弟在一旁高興地大叫起來,看,那幾只小雞吃飽了!

  (多媒體出示小雞跑走圖)

  (2)合作探究。

  師: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你會編個數學問題來考考大家嗎?(學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

  師:要求還剩多少只小雞,你會列式嗎?(板書:8-2-2)

  師:結合圖,說說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說。

  師:為什么這里要用減法呢?要-2再-1呢?

  指名說。

  師:你能給這個算式起個名字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連減”)真不錯,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連減”。

  師:你會讀這一道連減算式嗎?(指名學生讀)

  學生一起完整地讀出課題“連加 連減”。

  師: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一想,這道題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師:請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如果他說對了,請你夸夸他,如果他說錯得不夠好,請你幫幫他。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教師要適時把問題交給學生自己處理、解決,只做適度的引導,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全班交流,小結連減得計算方法:計算連減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減,再用得到的結果減去第三個數。

  3.初步小結:喂完小雞,芳芳也認識了今天的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按怎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板書:從左往右)

  設計意圖:及時地鞏固知識、梳理剛剛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學到手的知識切實成為自己的本領。照顧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對這一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

  三、聯系情境,應用拓展

  闖關游戲。

  師:夕陽西下,芳芳跟著奶奶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奶奶家,小朋友們跟著他們也一起學會了很多的新知識。現在,芳芳的媽媽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知識學得怎么樣呢。小朋友們,我們來接受挑戰吧。

  第一關:各顯神通

  1.師:學了一節課,有些同學已經有點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領了,那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在小組中進行一個活動吧!(老師可以示范一組)用你的學具擺一擺,考一考你的同學,我們可要進行小組間的評比,看哪個小組活動得最好哦!

  師:剛才小朋友擺出了很多連加連減的算式,怎么樣在紙上畫出連加和連減的過程呢?

  學生說。

  老師示范:連加幾個部分加起來,我們可以分開畫,連減需要減去幾個部分,我們可以用圈去和劃去的方法。

  2.師:明白這個意思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打開書本72頁,完成做一做。

  反饋:為什么要4+3+2=9?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3、2、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0-3-5=2同前)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非常愛動,你光讓他聽,他還真坐不住。因此,安排了動手擺小棒的環節。讓學生在合作中擺出小棒,教師可以同時考查學生對連加、連減這一知識掌握得如何。

  3.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能用連加連減來計算的例子?

  生1:家里原來有3只蘋果,媽媽先買來了2只,又買來了4只,現在一共有幾只?可以用 3 + 2 + 4 = 10 來計算。

  生2:我原來有9本書,送給弟弟3本,又送給妹妹4本,還剩多少本?可以用 9 - 3 - 4 = 2來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舉例,一方面是想將數學與身邊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進而體驗連加連減的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關:火眼金睛

  (1) 多媒體演示開始時的一組題。

  師:今天我們又掌握了兩種本領,仔細觀察上課時我們做過的這組題,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2) 口算連加連減。

  師:是的,我們發現原來這兩個算式都能拼成連加、連減的算式,而且計算順序也相同,那下面這些口算題,你能很快算出來嗎?

  2+2+2= 9-2-3= 10-4-1= 3+2+4=

  8-1-5= 4+3+1= 5+1+3= 10-2-5=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規范書寫1~5。

  2、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理解1~5的實際意義,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實際個數。會給1~5進行簡單的排序。

  3、培養認真觀察、認真傾聽、表達和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5的規范寫法,理解1~5的實際意義,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實際個數,會進行簡單的排序。

  教學難點:

  簡單排序。

  教具準備:

  幻燈片、主題圖投影片、小動物圖片、黑板上畫田字格、吸鐵石

  課時安排:

  1課時

  板書預設:1~5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數數和認數1-5

  (一)5的認識

  1、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我嗎?是的,我是葉亮亮的媽媽,很高興跟小朋友們一起上課,今天我還帶來了一些客人,在哪呢?

  2、出示:出示5只羊,請看,誰來啦?有幾只羊來做客呢?

  3、數一數:誰來數一數?數的'真好

  誰還想數?真不錯

  一起來數一數

  4、貼:羊想到我們班級來,想到我們黑板上來,誰來幫忙?(請一生貼)

  生貼4只時,師故意讓孩子停下來問:貼好了嗎?還需要貼幾只?真棒

  5、畫一擺:如果一只羊用一個圓片表示(師畫一個),那5只羊該用幾個圓圈來表示?

  請你擺一擺

  說一說:你擺了幾個?你呢?你呢?怎么都是5個呀?有沒有畫4個的?4個少了,少了(1)。有沒有畫6個的?6個多了1個,5只羊就畫5個圓圈。

  剛才老師已經畫了1個,我還要畫幾個?請你數我來畫

  6、像5只羊,5個圓,他們的數量都是5,我們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

  5長什么樣?誰來找出來貼上去(生找貼)

  7、舉例:5除了表示5只羊,5個圓,你覺5還可以表示什么?(師板書把圓圈、羊圈起來)

  請你說(不錯)你來(太棒)你說(小朋友們說得太好了)剛才我們說的事物的數量都是5,所以用哪個數表示?

  8、引:有一只羊餓了跑了,少了一只羊,問還能用5表示嗎?為什么不可以?只有怎樣的才用5表示?現在用什么表示?誰能找到4?(師拿1、2、3、4讓學生選)

  (二)1—4的認識

  1、出示一幅(信息多一些,4的有一些,還有1、2、3的):從圖中你找到4了嗎?

  2、4的認識

  (1)說一說:你找到4了嗎?還有嗎?(貼:飛來了4只鳥,又來了4個蘑菇)

  (2)擺一擺:我想用吸鐵石擺一擺,拿幾個?請你說,你來,你們跟他們一樣嗎?為什么都拿4個,我拿5個行嗎?(擺在黑板上)那怎樣就變成4個了,4比5少(1)個。

  (3)小結:小鳥、蘑菇、吸鐵石的數量都是4(邊說邊圈),所以我們用4來表示,

  你還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嗎?

  說一說動一動拿一拿等

  3、1-3的認識

  (1)這幅圖上除了有4,你還能找到其他的數嗎?

  請你說,你來(你眼睛真亮,你太棒了)

  (2)剛才我們又找到哪些數字寶寶?(生說師貼)

  1表示什么?比如。說得很好到只要怎就用1表示呢?

  2呢?怎樣用2表示?

  3呢?

  (3)老師拿3個棒棒糖,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師一樣多的棒棒糖嗎?

  我們手里的物體個數都用哪個數來表示,為什么?用2行嗎?怎樣的用3來表示呢?

  快速拿出1個圓片,怎樣表示2呢?2比1(多1)

  再拿1個呢,是幾個?3比2(多1)

  怎樣表示4呢?4比3(多1)

  (三)1-5的數序

  1、1-5的數序

  (1)灰太狼知道羊來做客,他們很羨慕也來了,但他們來的太匆忙了,隊伍都亂了,小朋友能幫它們重新排下隊嗎?

  (2)你怎么排?請你,你來,一起數一數順數、倒數

  (3)這只狼沒有號嗎?它要排在主個隊伍中,它可能是幾號?

  (4)如果把0-5這些數寶寶放在尺子上,你知道怎么放嗎?誰在最前面?

  引:羊與狼來做客很高興,他們想跟我們玩一個猜數的游戲

  2、猜數游戲

  這個數比2大,可能是幾?(說得嗎?有很多很多,說不完)

  這個數比4小,可能是幾?(0、1、2、3、)(以后我們學了很多知識后知道,還有很多)

  這個數比3大而且比5小呢?

  引: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把數猜出來了,獎勵你們來做個游戲。

  3、做游戲

  (1)請5個小朋友上來

  (2)請前兩個小朋友上前一步,請第2個小朋友上前一步

  (3)請第3個小朋友跳3下

  (4)請5個小朋友一起跳5下

  引: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幾個數寶寶?你會了嗎?考考你們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體會到日歷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3、經歷探索簡單規律的過程,體驗探索研究的價值和成就感。

  4、結合生活實踐,解決與時間相關的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飛飛的生日是9月24日,他很早就通過日歷表查到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學校不上課。他非常希望到那一天父母也能同時休息,好陪他去書店看書、去游樂場游玩,可是又不知道到那天父母是不是能同時休息。于是想請同學們幫忙提前算一算,大家愿意嗎?

  2、下面是飛飛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況,從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不能想個辦法,推斷出到飛飛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

  二、探究規律:

  1、從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歷表中分別標出父親、母親、飛飛各自的休息日。

  2、請大家觀察所標記的日歷,你發現了什么問題?全班交流。

  3、對照日歷表中所作標記分別填寫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幾個共同的休息日。

  4、綜合以上分析,我們發現在9月份,飛飛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幾天?現在你能告訴飛飛,9月24日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嗎?你想對飛飛說些什么?猜:飛飛知道這個消息會怎樣?聽生日歌:提前祝飛飛生日快樂。

  三、日歷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其實在日歷表中的這些數字之間還藏有許多有趣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把它們找出來?

  (1)仔細觀察日歷中加框的四個數字,你發現了什么?再找幾組這樣的數,驗證結論。

  (2)小組討論:在日歷表中你還能發現什么樣的.規律?

  8、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在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歷表中找出了這么多的規律,這說明只要我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學會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就會發現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從中你有什么體會?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7

  教學內容:

  購物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結果是這個年輕人掏出100元要買這件禮物,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給年輕人79元.但是街坊后來發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還了街坊100元.現在問題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多少錢?

  提示:其中損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組討論

  三、匯報結論

  四、小結

  王老板和街坊之間事實上互不虧欠。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97元。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6、小學趣味數學的校本課程開發教案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運用運算律探究去括號法則,并且利用去括號法則將整式化簡。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類比帶有括號的有理數的運算,發現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的規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去括號法則,準確應用法則將整式化簡。

  2.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變號容易產生錯誤。

  3.關鍵:準確理解去括號法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類項可以把一個多項式化簡,在實際問題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號,那么該怎樣化簡呢?

  在格爾木到拉薩路段,如果列車通過凍土地段要t小時,那么它通過非凍土地段的時間為(t-0.5)小時,于是,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00t千米,非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20(t-0.5)千米,因此,這段鐵路全長為

  100t+120(t-0.5)千米①

  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帶有括號,它們應如何化簡?

  思路點撥: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類比數的運算,利用分配律.學生練習、交流后,教師歸納: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號,合并同類項,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們知道,化簡帶有括號的整式,首先應先去括號。

  上面兩式去括號部分變形分別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較③、④兩式,你能發現去括號時符號變化的規律嗎?

  思路點撥: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去括號法則,然后教師板書(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特別地,+(x-3)與-(x-3)可以分別看作1與-1分別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將式子中的括號去掉,得: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沒有變號)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改變了符號)

  去括號規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另外,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后仍有幾項。

  二、范例學習

  例1.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點撥:講解時,先讓學生判定是哪種類型的去括號,去括號后,要不要變號,括號內的每一項原來是什么符號?去括號時,要同時去掉括號前的符號。為了防止錯誤,題(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號內,然后再去括號。

  解答過程按課本,可由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例2.兩船從同一港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甲船順水,乙船逆水,兩船在靜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時,水流速度是a千米/時。

  (1)2小時后兩船相距多遠?

  (2)2小時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師操作投影儀,展示例2,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尋求解答思路

  思路點撥:根據船順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靜水中行駛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為(50+a)千米/時,乙船速度為(50-a)千米/時,2小時后,甲船行程為2(50+a)千米,乙船行程為(50-a)千米。兩船從同一洪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所以兩船相距等于甲、乙兩船行程之和。

  解答過程按課本。

  去括號時強調:括號內每一項都要乘以2,括號前是負因數時,去掉括號后,括號內每一項都要變號。為了防止出錯,可以先用分配律將數字2與括號內的各項相乘,然后再去括號,熟練后,再省去這一步,直接去括號。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68頁練習1、2題.

  2.計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點撥:一般地,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

  四、課堂小結

  去括號是代數式變形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去括號時,特別是括號前面是“-”號時,括號連同括號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規律可以簡單記為“-”變“+”不變,要變全都變。當括號前帶有數字因數時,這個數字要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切勿漏乘某些項。

  五、作業布置

  1.課本第71頁習題2.2第2、3、5、8題。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1.從興趣入手,抓注意力。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比小學數學內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豐富了,從這節課中就能體會到。因此,不但要引導學生順利過渡到初中學習當中,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讓他們初步體會幾何的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在課件中我設計了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訓練室和探究室等五大模塊,其中穿插許多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圖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好,這不但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

  2.培養能力,全面發展。

  《教學中還要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學中我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然后鼓勵他們將自己的觀點大膽地說出來,在活動室和競賽室中和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和比賽,他們畫了許多有創意的立體圖形(比如,墨水瓶、圓錐體的冰淇淋、草帽及一些簡單的建筑物等),我給他們充分的贊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無形中就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3.需要改進的三個問題。

  (1)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識圖能力,但是畫圖能力還是很欠缺。比如,畫圖時不知道怎樣表現立體圖形,只能畫平面的,這讓我意識到對學生的起點不能局限于知識點的研究,還應涉及到技能起點等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規范作圖,并教授一些立體圖形的畫法。

  (2)當我提出問題:“你們能將我們今天學習到這些立體圖形分類嗎?”學生感到一些迷惑和茫然,很久也沒有頭緒。此時我才意識到過去他們從沒有接觸過幾何體的分類,所以他們不知道從什么角度思考,這是學習的一個難點。若在教學中指出“按平面和曲面分類(或者按柱、錐、球分類)”的話,效果就會好多了。

  (3)這節課設計的活動較多,時間很緊,學生在小學已經認識了一些基本的幾何體,所以他們對此并不陌生,在課前就可以布置他們回去動手制作學過的幾何體,并記錄下觀察到的生活中的幾何體,這樣在活動室這個環節就有更多的內容可以說了,在訓練室和探究室環節的時間也更充分了!

  〖案例點評

  這一節課是七年級數學的起始課,能否較快地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及年齡特征。雖然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小學已有所接觸,且都是學生身邊的物體,但教師能很好地挖掘教材,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欣賞數學。

  2.各教學環節有一定特色,較深刻地領會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使《標準》的理念落到了實處。以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等形式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設計意圖上突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題。

  3.對圖形的觀察、分析循序漸進,教學活動組織有序。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是非常豐富的,如何將簡單圖形逐步過渡到復雜圖形,將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分解為數學中的基本圖形,教師都作了很好的處理。本節課活動較多,學生參與量較大,但老師都能較好地組織調控,使教學的實效有了明顯的提高。

  4.有效落實“雙基”,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該課既開展了有效的活動,同時通過畫圖、幾何體分類,使這堂課成為真正意義的數學課,而并非活動課。

  5.滲透激勵機制,鼓勵成功與發展。好奇是興趣的源泉,而成功的喜悅則是保持興趣的動力。通過競賽室的活動以及訓練室教師的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參與競爭,展示自我。在老師的幫助下,增加數學知識的儲備,鞏固學習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19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的進行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認識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和算式中的單位名稱。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相關的加減法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整十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搶答比賽",看誰反應得最快,聲音最洪亮。

  1、30里面有( )個十 ( )個十是50

  2、3個十和2個十合起來是( )個十

  二、創設情境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請了幾個好朋友來參加她的生日宴會。我們一起去看看小兔子都請了誰吧。(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三、探究與體驗

  1、師:瞧,小兔邀請了哪幾個好朋友?

  (出示主題圖1)

  客人們到了,小兔子先端來了3盤果子,聰明的小猴悄悄數了數,發現每盤都是10個果子。細心的小兔子擔心果子不夠吃,就又端來了2盤。現在,老師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誰聽得最認真,看得最仔細。

  2、你發現了哪些有關果子的數學信息呢?

  (小兔先端來了3盤果子,又端來了2盤果子)

  (每盤有10個果子)

  (小兔先端來的果子是30個)

  (小兔后端來的果子是20個)

  3、你能根據我們得到的這些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小兔一共端來多少盤果子?)

  (一共有多少個果子?)

  4、大家可真棒吶!

  那這節課我們先來解決xx同學提出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果子?)

  你們會解決這個問題嗎?這個問題怎樣列算式呢?

  匯報:( 30+20= ?)

  5、你是怎么算出得數的呢?

  (用小棒,每捆10根小棒,先拿來3捆,再拿來2捆,一共是5捆,就是50)

  (用計數器,先在十位上拔3個珠子,表示30,再在十位上拔2個珠子,表示20,合在一起有5個珠子就是50)

  (用組成,30就是3個十,20就是2個十,3個十加上2個十就是5個十,就是50)

  (把十位上的數相加,3+2=5,那30+20=50)

  (直接口算)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計算方法。現在誰來說說算式中每個數字表示的意義呢?

  學生匯報:30表示原來有30個果子。

  20表示小兔又端來了20個果子。

  50表示一共有50個果子。

  師:在加法算式中,每個數除了有它表示的意義以外,還有自己的名稱。我們把 “+”兩邊的數字叫做加數,把算出的得數叫做和。(“=”后面的得數叫做和)

  在30+20=50中,30叫加數,20也叫加數,50叫和。

  (邊說邊板書)

  6、老師要接著講故事了: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讓他回家。小刺猬望著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辦呢?他靈機一動,在盤子里打了一個滾。怎么著,大家瞧一瞧,(出示主題圖2)他把一盤的果子全扎走了。(提示:一盤的果子有幾個呢?)

  然后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學們,現在你又得到了哪些有關果子的數學信息呢?

  (原來有50個果子,被小刺猥扎走了10個)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還剩下多少個果子?)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7、同桌合作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

  (1)學生討論,互相交流。

  (2)學生匯報。

  (3)說說每個數表示的意義

  師:在減法算式中,每個數字也都有自己的名稱,我們把“-”前面的數叫做被減數,“-”后面的數叫做減數,計算的結果叫做差。

  8、誰來說說50—10=40每個數字的名稱?

  (學生匯報)

  小結: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個算式中的數都是整十數,整十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很多,老師也有一個簡單快捷的方法,只要把十位上的數相加減,結果寫在十位上,個位的0寫上就可以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試一試。

  四、實踐與應用

  練習鞏固

  五、課堂總結

  你學到了什么?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20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體驗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順序。

  2、培養學生上下、前后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能對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準確的判斷。

  4、讓學生了解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順序。

  教學難點:對學生上下、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山羊老師想教同學們畫一張笑臉,看,上面缺少什么?

  (課件出示)

  師:我們應該把眼睛畫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我們應該把嘴巴畫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上下前后”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教學新知:

  (一)、教學上下

  1、出示課件:主題圖

  (1)師:看圖上有什么?(生口答:有,汽車、火車和輪船)

  師:仔細思考一下:用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來描述他們的位置關系嗎?

  板書:

  (2)師:我先看汽車和火車的位置關系。

  (3)課件出示:火車和輪船

  師:誰在上面?誰在下面?

  師:誰來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嗎?

  師指圖講解:有生說:“火車在輪船的下面”師及時追問:“下面嗎?”

  師小結:火車對于汽車來說,火車在汽車的下面,火車對于輪船來說,火車在輪船的上面,火車一會在上面,一會在下面,為什么呢?

  師指圖講解后小結:我們以后在說上下的位置關系時也要說它在誰的上面,它在誰的下面。

  1、師:我們看一看教室里,你能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嗎?

  2、把數學課本放在先放在課桌上面,練習本放在課本的上面,鉛筆盒放在練習本的上面,同位互相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3、前、后

  (1)、過渡:師:我們剛才認識了上下兩個位置關系,在我們生活中,不光存在著上下兩個位置關系,還有其他的位置關系。

  (2)找“前后”的活動。

  (老師請3位小朋友站起來。)像他們三個人的位置關系還能用上下來表示嗎?

  師:誰在最前面,誰在最后面。

  師:誰能用“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說一句話嗎?

  師指生站起,問:她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師:同位兩個互相說一說,你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生活動。

  (3)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誰來說說小汽車、卡車、客車它們三者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三、鞏固練習

  1、森林運動會(課件演示)

  (1)、比賽開始了,誰在最前面,誰在最后面?

  (2)小兔的前面有誰?小兔的后面有誰?

  師:他前面說的有點問題,誰來給他補充完整。

  師:誰得了冠軍?

  2、課件出示:卡丁車比賽:卡丁車比賽開始了

  (1)1號車在()號車的前面,在()號車的后面。

  (2)1號車排第();

  5號車在()號車的后面,(及時鼓勵學生)

  在()號的前面。

  3、課件出示《新龜兔賽跑》

  師講龜兔賽跑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我們在學習中也不要驕傲,要像小烏龜一樣認真學習。

  師:比賽開始了,誰來說一說兔子和烏龜的`位置關系?

  師:它倆的位置關系除了用“前后”來表示,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示?看它們在爬山。

  師:下山了,誰來說一說烏龜和兔子的位置關系?

  師:烏龜取得了勝利,我們在學習中,也要想辦法發揮自己的優點,才能學習進步。

  4、課件出示書櫥

  師問:書在洋娃娃的哪面?杯子在籃球的哪面?臺燈在什么的上面?

  5、課件出示書櫥:

  猜一猜:淘氣的前面有5個小朋友,后面有4個

  師講解。

  6、觀察教室圖片,說一說教室內的課桌和講桌的位置關系。

  7、師站學生前面,和學生相向,讓學生說說師生的位置關系,指出:以后在說前后的時候,要說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8、學生相對互相說一說。

  9、黑板的上面是什么,(燈)誰來說一說它們的位置關系

  想象一下,我們上面有什么?

  我們下面有什么?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上下前后?你學會了嗎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年級學生數學下冊教學設計 人教版一年級下數學教學設計02-06

數學教學教學設計06-27

數學教學設計11-17

數學教學設計-10-17

數學教學設計08-12

數學教學設計06-12

數學教學設計09-24

《數學》教學設計06-27

數學教學設計07-09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