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22 14:21: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描寫具體、情感真摯,講述的是在美國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所以在本課教學中,要緊緊扣住“父母之愛”這一專題來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現情境并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本,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一)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重點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的含義。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準備

  (一)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

  (二)教師準備課件。(用PPT制作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字片和與地震相關的圖片與音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一)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第六單元的學習。這一單元,將讓我們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第17課(師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三)檢查生詞

  (四)整體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兒呢?

  (五)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語言

  (一)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看看,文中的父親為什么了不起。請大家默讀課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讓你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用波浪線把它們畫出來,在旁邊用一兩個詞簡單地寫下你的感受。

  (二)重點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以下重點句段

  1.第3自然段:

  (1)從哪里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從哪看出痛苦?為什么?痛苦到什么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父親此時的心情。

  (3)盡管痛苦,但他還是堅定地站了起來,透過“堅定”這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

  (4)朗讀,讀出父親的痛苦與堅定

  2.第5—11自然段:

  (1)誰阻擋過他?是怎樣阻擋的?

  (2)為什么父親反復只說這一句?

  (3)分角色讀課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1)從哪里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

  (3)為什么說沒人再來阻擋他?(引導學生學習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

  (1)從哪里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

  (3)你覺得這是一位什么樣的父親?(師板書:堅強執著)

  (4)聯系生活,出示地震災害圖片。

  (5)用一句或者幾句話寫下你的感受。

  (6)小結全課

  (7)這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為什么說他的兒子也同樣了不起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三、布置作業:

  (一)寫生字

  (二)摘抄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父親的形象已經刻在我的心中,讓我們深深感動。那么,他的兒子又為什么了不起呢?請大家自由讀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兒子的哪些畫面感動了你?

  二、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感悟如下句段:

  (一)“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二)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展開聯想,即時練筆

  (一)討論

  大家設想一下,剛才有個同學談到,當時埋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也可能害怕,他害怕還是不害怕?請大家討論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書上的語言來證明。

  (二)想象

  師:同學們,讓我們跟隨記錄片,再親自看看1994年美國發生地震的一剎那。就在災難發生的這一刻,忽然樓房晃動起來,身體也跟隨著晃動,教學樓象山一樣向我們壓下來,把我們送進了漆黑的廢墟底下:

  師:只聽見四周是────(生闡述想象)

  只看見──(生闡述想象)

  (三)練筆

  1.阿曼達是那樣的了不起!他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啊!在這38小時里他都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寫,用你的想象去寫,把了不起的阿曼達用說手中的筆寫出來。

  2.請幾位寫得有代表性的同學朗讀。

  四、誦讀經典句段,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感情朗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二)分角色朗讀父子對話

  (三)小結全課,拓展延伸

  推薦課外書《感悟父愛》

  五、作業

  (一)完成練筆

  (二)課外閱讀《感悟父愛》

  (三)復習生字

  作者簡介:

  高娃,女,1973年10月出生,現任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內蒙古自治區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能手,全國優秀教師。論文《把握教學重點上好語文園地》獲全國語文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

  《父與子》美國作家馬克。漢林

  馬克。漢林:mark victor hansen(馬克·漢林)是一個專業演講者,他在近二十年中,在三十二個以上的國家二百萬人作了四千次演講,演講內容包括優秀銷售策略,個人能力與發展等。他一直鼓舞人們創造一個更加強大、更有自己的未來,他給各行各業的人帶來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原文

  曾經發生在美國洛杉磯一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使30萬人受到傷害。

  在混亂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7歲的兒子上學的學校。他眼前,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跑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樓的一層左后角處,他疾步走到那里,開始動手。

  在他清理挖掘時,不斷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來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起火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難以控制自己,可這樣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人們都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來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你現在怎么樣?有幾個孩子活著?”

  “我們這里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墻角,房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來幫忙。

  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辟出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在經過巨大的磨難后,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

  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談話導入:

  對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體會。出示一段贊頌親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別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師自己撰寫的:(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讓學生齊讀。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學生通過查字、詞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邊讀邊動筆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認讀生字新詞。

  3、指名分部分輪流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4、檢查自讀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⑴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讀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讀課文,直指重點

  1、再讀課文,說說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3、質疑:

  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組內探討,交流各自的初步認識。

  第二課時

  一、抓住重點,合作研究

  1、深讀課文,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2、品味詞句:

  ⑴關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父親說的這一句話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異,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用抒情性的語言進行小結。

  ③“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可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也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悟──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以下的句子,你認為好嗎?“他不停地挖著,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⑵關于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親情,產生信賴;親情使父子心連心;親情使兒子堅信,父親總會跟他在一起,無論是在寧靜溫馨的家,還是在張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②“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3、再次齊讀導入時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4、小結:

  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

  二、朗讀體會,加深體驗

  1、自由讀課文,想讀誰說的話就讀誰說的話,想讀哪段就讀哪段。

  2、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讀課文,用小組匯報的形式。

  三、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對父母說些什么,或者是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記在你的日記本上。

  2、課后自由組成小組,讀讀課文,展開討論,編寫劇本,演一演,制成錄音帶,然后全班交流,評一評。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

  1、認識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以讀代講、讀中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自讀質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導入 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

  2、自讀理文

  請同學們帶著預習中的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把課文快速地讀一遍。

  3、小組合作

  (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變成問題考考別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學討論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發現了什么新問題?

  4、交流解疑

  為了充分展示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我們舉行個男女對抗賽,看看哪一組提的問題多而且有價值,能難到對方?哪一組能迎難而上,對課文理解深刻,回答準確到位?我們給優勝組授予“智多星”稱號。

  (學生交流探討)

  相機組織辯論: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隨機板書:兩眼直直只有一個念頭挖了38個小時

  小結:他失常,但失常的偉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驚人!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板書:愛)

  二、讀中悟情,以讀促解,突出重點

  1、看看文中有多少個感嘆號?集中在哪兒?

  2、這些感嘆號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指導朗讀重點句段)幻燈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兒子的聲音!……我的兒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個安全的出口……阿曼達!”

  三、以文激情,開放課堂,升華情感

  1、從大家的朗讀聲中,我感覺同學們被這篇課文深深的感動了。感動了就會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告訴老師,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來表達一下你對父母的崇敬、愛戴!

  四、課后作業

  在以下的幾個形式中選擇一個做一做,體會父母的辛勞和對自己的關愛。

  1、和爸爸媽媽的目光對視一分鐘,你看到了什么?

  2、細細地觀察爸爸媽媽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體會的了什么?

  五、板書設計 :

  (略)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學習重點。

  二、交流對地震的了解,拓展閱讀有關資料。

  三、導讀課文,整體感悟。

  (一)初讀,掃清文字障礙。

  (二)品讀,找出感動的句子,好好體會。

  (三)著重引導讀好以下句子:

  1.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誰對誰說的?用什么語氣讀?文中共出現幾次?另外兩次誰說的?說明什么?)

  2.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為什么要這樣寫?直接寫36小時不行嗎?36小時是多久?從他的外貌描寫中,你想到什么?)

  3.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最重要的詞語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覺讀出來。)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簡潔概括課文內容?

  (五)精讀,快速閱讀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問。

  四、提出質疑,梳理疑問

  根據學生疑問,梳理出一至兩個待探究問題,教師也提出問題:為什么說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課時

  一、立體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選擇“兒子了不起”、“父親了不起”進行探究,找出關鍵句子,細心體會。

  (二)探究“兒子了不起”(抓住勇敢、無私、對父親的信任來理解,放手讓學生暢言。)

  (三小結、過渡:從兒子的表現我們可以說:真是個了不起的兒子。而兒子的了不起來自于父親,來自于對父親的信賴,來自于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里呢?(提示:交流的時候,表達要清晰,要抓住課文中的具體句子來說明。)

  重點探究“父親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復朗讀感悟:

  1.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2.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占據父親整個心靈的是兒子,一定要救出兒子是父親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36個小時,兩天一夜啊,在這段時間,父親不吃不喝不睡,是多么了不起啊!讀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險,然而,父親承受的僅僅是肉體上的辛苦嗎?(還有精神上的雙層壓力:擔心家里的妻子,擔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體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壓力,這一切也沒有使父親停下來?你們說他了不起嗎?讀

  (3)想象挖掘過程中有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父親會怎么想呢?(不管發生了什么,看見了什么,絲毫沒有動搖父親的意志,多么了不起啊!)讀

  總結學法:抓住什么來分析?(神態、動作、語言)

  討論。最終,兒子救出來了。故事的結局皆大歡喜。可是,如果挖出來的是兒子的尸體,或者在挖的過程中發生了爆炸,還能說父親是了不起的嗎?(父親因為擔憂孩子的生命安全,過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為異于常人,這都是緣于他對孩子深沉的強烈的愛。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結局是否圓滿,他都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偉大的父親,了不起的父親。)

  二、精略結合閱讀,感受不同形式的愛

  (一)導語:父母的愛有很多種,有的象阿曼達的父親一樣,是一種強烈的外顯的愛,有的可能是我們平時覺察不到的無微不至的愛。閱讀《慈母情深》,運用我們學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體會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母親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們不僅被《地震中的父與子》中偉大的父愛感動著,也被慈母的濃濃深情感動著,之所以被感動,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時,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業:

  1. 填寫表格

  2.回憶生活中,父母親關愛你的一個畫面,寫一個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寫具體。

  慈母情深(略)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體驗到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偉大的愛──父親的愛。

  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

  1、讀通課文,注意讀音。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后,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三、小組自學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

  2、課文結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為什么這樣說?談談你的看法。

  思考課文應該分成幾大段?每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四、討論交流

  1、課文結構:

  第一段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人們受到了傷害。

  第二段一位父親去兒子的學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把兒子及其同學救了出來。

  第三段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2、讀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體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找出重點的詞。

  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堅定、疾步、埋頭、滿臉灰塵、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

  兒子了不起是因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書)

  3、通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⑴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⑵學生參照板書,逐步思考,獨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1、結合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學會關心別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母親節的具體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點評

  本課通過教學最終要讓學生深知為人父母,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為子女,最應報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基本獨立學習了《秋天的懷念》之后,這篇課文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有。同時還要將這種德育和美育的滲透落實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又有意識地安排了“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的教學環節,讓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母親節的具體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6

  一、設計指導思想

  本課的教學是以“以學生自讀自學、合作探究為主線”的指導思想而設計教學的,注重教師引導的過程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為目標,注重為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橋梁,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道閱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扎扎實實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有一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同學的感人故事,文章雖然語言比較平實,但描寫具體,情感真摯。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課文內容并不難,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間的真情,是有一定難度的。

  三、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以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父親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為主線,寫出了父與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學。

  但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梁,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關鍵,好在四年級的學生正是自我意識強烈,而且感情比較豐富的年齡,這篇課文課文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我感覺只要方法得當,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對他們盡行感恩教育的好選擇。

  四、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五、教法學法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利用課文中的情感資源,設計有感情的導語,把學生帶入到課文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豐富想象后的語言訓練為主線,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抓住課文中的兩條線,一是在父親挖掘過程中的表現和其他父母進行對比,二是夫妻的挖掘表現與兒子在黑暗的廢墟底下的對照。讓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體會父親的偉大、了不起以及兒子的了不起。

  六、媒體選擇

  幻燈片、地震錄像片段

  七、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會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教師安排了汶川地震中的一段視頻錄像,學生觀看。觀看后,提問:“你們想對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說些什么?”接著提問“假如你在黑暗的廢墟中會怎么想,怎么做?”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再次默讀課文,說說對課文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話?

  (三)再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學習。

  1、學生很快就會找到父親挖掘的那句話“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我就用導語引導:突如其來的`地震,把很多孩子都埋在廢墟地下,哪有父母不心痛孩子的,他們都無比悲痛,看到這樣的廢墟,他們都怎樣啦?(讀第5自然段)而這位父親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在學生回答后,我讓學生對過去的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后的父親的想法、兒子的想法進行想象。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父親的意志受到了考驗,兒子的生命也受到了考驗。引導學生思考:兒子在這個過程中,為什么能這樣頑強的堅持下來,從而引導學生說出“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是兒子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也是父與子相互信任基礎。教學中,不是穿插學生的朗讀,更好體會父親的偉大父愛父與子之間的相互信任。

  3、在理解父親挖掘過程中那種堅定的信念時,讓學生對“人們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精神失常了”進行討論。這時候的父親到底有沒有精神失常。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父親心中堅定的信念。

  (四)總結課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2、延伸、這對父子不僅感動了我們,更感動了周圍的人,想象周圍的人看了后會怎么說?

  八、教學評價設計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能夠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梳理出父親的愛與執著。在交流“他挖了8小時,12小時……”這個段落時,我采用了讓學生回答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時這種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親的了不起。

  在交流“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這一段落時,我采取了我敘述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的環節,然后說出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的阿曼達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這樣既能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初步學會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處地的思考問題,初步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又能使學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實現了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目標要求,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再次質疑完畢后,我主動引出有父愛老師想到了母愛,并配樂朗讀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聯想自己的父母為自己做的日常瑣事,并布置把其寫成文章,最后向學生推薦書目。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積累,讓學生見識各種方式的愛;二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描述的父愛是必較外顯的,而且是用地震這一特殊情況來展現的,可以說比較驚天動地,學生可能誤以為只有那樣才能稱的上愛,我講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平實中也能見真情,讓學生懂得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事雖然平凡,并且他們認為是很平常、很應該的事,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這簡單、平凡中蘊含著父對他們深深的愛與濃濃的情。從而使他們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總之,無論是教學的總體設計,還是某一問題的確定。我都始終注意力爭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與落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進入更高年級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無論發現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是父與子之間的心靈之約,更是一種偉大的承諾,正是這種承諾的力量,才使得父親在兒子被大地震埋在廢墟中時,連續38小時不停地挖掘,終于把自己兒子和其他13名兒童從瓦礫中救出。這是父親的“了不起”。當安全出口被開辟出來后,“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看似簡單的話語,卻是從一個只有7歲的孩子口中說出,是在地震后被掩埋38小時后,即將獲救但又隨時面臨危險的情況下說,造就了兒子的“了不起”。一對父子,演繹了一個傳奇故事。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爆炸”、“廢墟”、“破爛不堪”等詞語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讀課文,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

  3、能感受“父愛的偉大”。

  4、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對這對“父子”的真實情感。

  教具準備:

  1、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板書“地震”

  師:同學們,看到“地震”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

  (5.12四川地震)

  師: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使得6萬9千多名可愛的生命過早地凋謝了,使得3000多孩子瞬間成為了孤兒。地震是殘酷的。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也發生了一場地震。在這次地震中,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個傳奇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這個故事,認識這對父子。

  (完成板書: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感知大意。

  1、生帶著要求自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不動筆墨不讀書)

  (2)、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地震?

  (3)、地震中發生了什么事?

  2、生自讀課文

  3、交流匯報

  (1)、這是一場怎么樣的地震?

  (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內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① 指導朗讀: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突出“大”)

  ② 出示“大地震圖片”

  師:我帶來了一組當年大地震的圖片(課件出示)(簡介幾組圖片,屏幕隨機出示:廢墟,大爆炸、瓦礫、理解“爆炸”、“廢墟”)

  (2) 地震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他人的勸阻,手無寸鐵在廢墟中連續挖了38小時,終于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3)

  父

  文中是怎么樣評價這對父子的?

  子

  (了不起——板書:了不起的 )

  三、精讀課文,品味父親的了不起

  1、師:下面,我們先來了解這位了不起的父親,你們從哪些語句能體會父親的了不起(①他挖了6小時——到處都是血跡。②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③別人來勸他,他還是堅持。)

  2、琢句感悟父親的偉大。

  (1)屏幕出示:“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①有哪些人來勸父親(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

  師:他們是怎么勸的?(①太晚了,沒有希望了。②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③你很難過——)

  師:請你們再讀這一片段,你有什么發現?

  ②理解父親每次回答的心情

  a.懇求 b、急切 c、崩潰,生氣

  ③指導朗讀理解心情:懇求,急切,崩潰 朗讀)

  a:師,面對好心人的相勸,父親懇求著問道:“誰愿意幫助我?”面對消防隊長地阻攔,父親急切地問:“你是——”面對警察的勸阻,父親崩潰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b、這是一場大地震,別人的行為可以理解,父親的行為可以理解嗎?他為什么不向別人解釋對兒子的承諾?(節約時間)

  c、再次朗讀這三句話。

  (不管別人是否理解,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等著我!”)

  (2)屏幕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

  ①生齊讀這句話。

  師:讀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時間漫長,36小時)為什么不直接呈現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課件出現:朗讀對比,體會評議文字的魅力)

  師:這就是文字處理的魅力,這就是文字的藝術,短文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漫長,父親的堅毅。

  指導朗讀愴挖了8小時……

  ②36小時過去了,此時的父親是怎樣的呢?(出示課件: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

  師:同學們,請你們齊讀這句話,讀完后,閉上眼睛,看這偉大的父親的形象是否浮現在你的腦海中?

  ③師:這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連續挖了36小時呢?

  (隨時有大爆炸、余震)

  師:同學們,由這位父親我不由得想起四川地震中那感人的一幕幕

  (課件出示圖片(配樂) 圖片介紹: )

  ④小練筆:父親此時已挖了36小時,可兒子生死未卜,這一刻,父親的內心怎么樣?他會想什么呢?

  a、生小練筆

  b、指名展示并朗讀自己的小練筆。

  四、課堂小結

  師:都說風,能讓石頭吹裂;都說雨,能將鋼針銹蝕;都說歲月,能把你的脊梁壓彎;唯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撓,不變,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文中父親的言行,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父愛如山”。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8

  【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通過自讀自悟讀懂課文。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讓學生在自己的讀書實踐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情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重視朗讀的訓練和指導。朗讀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達的手段。因此教學中要以讀為本,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表達、讀中發現、讀中評價、讀中遷移。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使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語文教學最終的落腳點應在“讀寫結合”上。“教材只是個例子”,“讀”是為了會“寫”,也就是讓學生把從教材中學到的寫作知識和方法在實踐中運用。因此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及時地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筆。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把相關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這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并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四、精讀課文,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讀書體會,隨機指導學生朗讀。

  四、布置作業,預留問題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為什么文中反復三次出現“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回顧課文內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xxxx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梁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跡。(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對父子了不起,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3、匯報交流:

  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并帶著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

  父親的了不起:

  ⑴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指導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⑵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⑶“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兒子的了不起:

  ⑴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

  (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⑵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指導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學生的個人閱讀,用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讓學生的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感悟寫法,讀寫結合

  1、引導:

  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句子感悟。

  (在學生感悟了課文內容,體會了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重要的教學目標。)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把握了內容、體會了感情、領悟了寫法,再動筆寫一寫,可謂情動而辭發,水到渠成。)

  五、布置作業

  用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來表達一下你對父母的愛!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了不起愛

  兒子

  【練習設計】

  1、讀一讀,寫一寫:

  洛杉磯混亂廢墟疾病xxxx瓦礫顫抖昔日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

  ⑴“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⑵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

  ⑶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3、為什么文中反復三次出現“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4、“人們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精神失常了。”你認為這位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說說自己的理解。

  5、想像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想到的寫下來。

  【教學建議】

  1、在學生初讀課文階段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的脈絡層次,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精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關鍵問題“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讓學生深入探究,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重點句子讓學生品讀,引導學生想像、體驗當時的情境,理解內容,體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教學時要重視朗讀的訓練和指導,披文入情,以讀促思,在讀中理解、感悟、體會。如父親堅持在廢墟中尋找兒子這部分課文,朗讀中語調宜輕,表現出父親的絕望與悲傷;發現兒子還活著,父子的對話應讀出興奮的語氣,表現父子劫后重逢的喜悅與幸福;文中三次出現“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應指導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3、在引導學生找到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這樣描寫好在哪里,讓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從而讓學生在描寫生活中小事運用作者的表達方式使文章更生動感人,體現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能充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并通過朗讀體現。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強調“震”的寫法)

  2、由“地震”你聯想到了什么?(3-5名)——地震是多么可怕呀!

  3、這篇課文故事的背景是美國的洛杉磯地震,你知道這一場怎樣的地震嗎?——結合課文具體描寫談談你的感受。(認真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結合課文的具體描寫談談你的感受)

  出示句子: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學生說,師小結30萬人,不到四分鐘,災難就是這樣突如其來、傷害巨大)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了一片廢墟。(師:昔日是一片歡聲笑語,今日是一片廢墟。這就是大地震帶給我們的慘烈對比

  你們從課文描寫的字里行間中感受到了這場地震的可怕。看——這份圖片資料就記錄著洛杉磯這場慘烈的大地震后的情景。

  4、放錄像——30秒(自動播放——加音樂)

  5、高高飛架的交橋眨眼間變成了殘垣斷壁;漂亮的小轎車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攔腰砸斷;這個消防隊長望著豪華的商業街變成了一地瓦礫,束手無策;大地震后引發的大爆炸吞噬著人們最后的希望;昔日美麗的家園如今變成了這幅模樣。

  6、帶著對地震的理解我們再來讀課題——通過初讀你知道在這場慘烈的地震中“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嗎?

  (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

  7、從這個故事中你感受到這是一對怎樣的父子(學生自由發言)

  課文中有一個概括性的詞語你找到了嗎?——板書:了不起(老師加強語氣)

  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這些人物作出了偉大壯舉,所以你們認為他們了不起!課文中為什么稱贊這對父與子了不起呢?

  二、精讀悟情

  認真默讀課文,深入課文語言,分別找出描寫父親和兒子的相關語句,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他們的“了不起”。(父親的用——,兒子的用===)(課件)

  自讀思考,老師巡視(2分鐘)

  (一)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先來讀讀你們找到描寫父親的語句——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第三段: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傷心),大喊……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絕望)后,……“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你從哪里體會到父親很傷心,從哪里感受到父親的絕望

  板書:傷心—絕望—堅定

  2、和其他父母一樣,這位父親在掩埋兒子的廢墟面前也曾有過傷心,也曾有過絕望,但是他為什么又如此堅定呢?是什么讓他走出了傷心與絕望?

  課件出示:“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板書:無論……總……)這句話在課文中不止一次出現,你是否在其他段落中也找到了這句話?(指名讀)課件出示句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3、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為什么這句話會在父與子的腦海中反復出現,聯系你的實際猜想一下他們父子之間在發生什么事情時,會在一起?(語境的渲染)

  (跌倒、生病、遇到困難……)

  4、小結:這句充滿了親情,充滿了愛的承諾,讓父親產生了堅定(指板書)的信念,讓這位父親走出痛苦與絕望,變得了不起!(指板書)

  5、再讀這段話(第三自然段)體會父親此時的心情。(齊讀)

  6、(指名讀)誰的能夠把同學們帶到課文描寫的情景之中?同學們邊聽邊感受,邊想象。

  7、在他的朗讀中,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2-3名)

  8、你還想讀哪些句子,你還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9、課件出示:第十二段:“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指名讀,(這一段中體會到父親的了不起)(1)理解前半句課件: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變紅色)

  抓住“沒人再來阻擋他”,曾經有誰阻擋他,為什么?(危險)

  確實太危險了,所以人們來阻擋他,那么為什么又沒人再來阻擋他了呢?難道此刻不危險了嗎?(因為不聽別人的勸阻,別人認為他精神失常了)

  師:如此不顧危險,不聽勸阻,完全置生死于度外,在其他人看來真的有些失常了,但你們能理解這位父親嗎?——是堅定的信念支撐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課件出示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讀——

  (2)讓我們再回到這片廢墟,再次走進這位父親,指名再讀這段話,你還從哪些語句中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為什么作者這樣不厭其煩的羅列時間的進程,而不是直接說他挖了38小時呢,

  師小結:38個小時,如此漫長,每一分每一秒,父親都是在痛苦和絕望的交織中挺過來的啊,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作者的匠心就體現在艱難的時間流逝之中,這就是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定格在這38小時的挖掘,用深情的朗讀再次感受這位父親的了不起!

  (3)除了漫長的時間之外,你還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這位父親的了不起。

  課件出示句子: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先反紅,然后問這些是對父親的什么描寫?外貌,衣著)

  從這些描寫中,你感受到什么?

  這38小時的挖掘過程中到底發生過什么?讓這位父親會變得如此憔悴不堪!

  聯系當時的環境,聯系你對地震的了解,想象這38小時的艱難歷程——

  (注意:這些想象有可能發生)

  小結:你們說的這些危險在地震中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課件出示:

  8小時——旁邊的一處建筑(可能會)在余震中倒塌了

  12小時——(也許會有)爆炸聲從不遠處傳來

  24小時——一塊石頭(也許)砸到了父親身上

  36小時——(還有可能)一個孩子的尸體出現在父親面前

  此時他——滿藍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回到課件-鏈接)

  引讀

  課件強調——教師引導這就是偉大的父親形象——課文通過外貌描寫,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在廢墟中為了救兒子不顧一切的父親——他是多么了不起!(點寫法)

  這位父親的形象讓我想起了汶川地震中無數的這樣的畫面。

  課外鏈接——汶川地震(圖片)

  此刻你心中對這些父親、母親充滿了怎樣的情感?(敬佩、崇敬、愛戴……)

  把你的理解,把你情感融入到課文的朗讀中吧!(齊讀)

  (二)感悟兒子的了不起(6分)

  父親畢竟是成年人,從年幼的兒子身上同學是不是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不起“呢?讀一讀,你們找到的描寫兒子的語句,說說,從哪里體會到兒子的了不起。

  重點引導感悟以下段落:

  1、課件出示句子:“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指名讀句子,說體會

  阿曼達不僅自己臨危不懼,而且把父親給他的精神力量也傳染給了同伴,同學們想一想,在漆黑的瓦礫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他會想些什么,會和伙伴們說些什么?

  是什么讓這個年幼的孩子有如此的勇氣呢?

  “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學生讀

  現在老師就是埋在廢墟下的阿曼達的同學,此刻我非常害怕,不停的哭泣,如果你是阿曼達,你會怎樣安慰我?

  進一步引導:我想我的爸爸媽媽了,他們一定以為我死了?

  我已經好久沒有吃東西了,我快餓死了?我再也堅持不住了!

  你爸爸真的回來救我們嗎?他是不是也以為我們都死了呢?

  師:這句承諾,也同樣給了兒子堅定的信念,同樣讓兒子變得了不起!

  你還找到哪些句子?

  2、課件出示句子:“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再指名讀,說說讀出了什么?

  在漆黑的瓦礫下煎熬了38個小時,大家都已經支撐不住了,早一分出去就會多一份安全,晚一分出去就會多一份危險,生死關頭,阿曼達卻把危險留給了自己,把希望留給了別人,所以,阿曼達真的了不起,齊讀。

  三、總結全課。“總會跟我在一起”這是一句飽含愛的承諾啊,父親堅守承諾,兒子堅信承諾,這句愛的誓言成就了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課件出示: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

  師引讀:當父親看到兒子的學校變成廢墟,悲痛欲絕時,是這句話支撐著他——

  當父親孤軍奮戰,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時候,給他力量,讓他挖了38小時之久的依然是這句話——

  當阿曼達饑渴難耐,難以支撐的時候又是這句話給了他希望——

  師:讓我們記住這對(讀課題)

  讓我們記住,不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

  讓我們把父子幸福相擁的鏡頭永遠銘記于心(課件出示父子相擁的圖片及最后一段:師生共讀)你能把對課文的理解融匯成一個詞語,為這幅畫面命名嗎?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運用提問題的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親情,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如學生搜集有困難,教師可提供《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給學生。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介紹資料:可以先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用課余時間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也可以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影像資料,還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并對圖片進行解說;然后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3、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xx年,當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①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②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③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

  (1)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

  (2)初步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①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③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

  (1)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讀讀課文,將自己感動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感動;對不懂的詞語、句子根據自己的提問,試著回答一下。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①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①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②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

  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

  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⑥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

  (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③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速讀課文,夸夸這對父與子。

  2、質疑:

  ①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交流: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體會到愛與信任是可以創造奇跡的。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課文,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體會文章表現的父愛的偉大及執著信念的堅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父愛、母愛是人世間最高尚、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古今中外無數名家以其為題材創作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許多讀者。我們剛從《秋天的懷念》一文中體會到了母愛的溫柔與細膩,這節課,我們將通過美國著名作家馬克·漢林描寫的一個發生在地震中的傳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親的偉大與深沉。

  1、正音:

  結合《叢書》p96,“讀準帶點的字,在正確的讀音下畫上橫線。”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2、板書課題,了解略讀課文的讀書要求:

  請一學生讀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歸納板書:

  問題⑴: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問題⑵: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

  二、自讀自悟

  (要求帶著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自讀課文。)

  三、交流感悟

  1、討論理解問題⑴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⑴ 引導學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點。

  (當歸納地點時,簡單介紹洛杉機,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⑵ 學生匯報: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學生根據四要素進行概括。)

  2、討論理解問題⑵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

  ⑴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明確要求:可以提問題,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組一起感情朗讀。人人參與,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⑵ 全班交流匯報:

  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相關語句,了解父親當時所處的環境。(通過此教學環節,讓學生了解父親不顧個人安危營救兒子,更能突出父親的偉大。)

  ① 師:我們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后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要求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描繪。)

  ② 結合平時你們了解到的地震的相關知識,說說這里的處境危險嗎?

  (讓學生知道當時處境之危險,隨時都會發生xxxx。)

  ③ 學習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師:你從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語句體會到父親的偉大?

  (讓學生找出文章的語句、段落,匯報小組學習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并加以梳理歸納,為下面的深入分析,體會父親了不起做鋪墊。)

  ⑶ 結合學生匯報,學習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親為救兒子不顧危險。)

  ① 父親了不起體現在哪里?

  (引導學生發表看法,知道父親冒著隨時會xxxx的危險,置生死于度外,從而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② 什么動力使父親在一片廢墟中去尋找自己的兒子呢?

  (引導學生發表看法,理解支撐父親所作所為的是信念。)

  ③ 朗讀指導。

  ⑷ 結合學生匯報,學習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親救兒子的堅定而執著的信念。)

  ① 父親了不起在哪里?

  (引導學生抓住語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勸阻他時,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救火xxxx、警察提醒他有危險,但他堅持在廢墟中挖掘著。)

  ② 什么動力使父親有這樣了不起的舉動?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想到的是他對兒子的承諾,為了兒子,決不喪失信心;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③ 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感受父親的堅定和執著)。

  ④ 你還從哪里體會到父親的偉大呢?

  (課文第12、13自然段“他滿臉灰塵,雙眼步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面臨危險,隨時會發生的倒塌、余震、xxxx,父親連續挖掘了38小時。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堅韌的父親,多么有責任感的父親。)

  ⑤ 為什么這位父親能連續挖掘38小時而不放棄呢?

  (引導學生理解是父親的執著的信念支撐著他,讓他戰勝了一切困難。)

  ⑥ 朗讀描寫父親神態的語句。感受父親的偉大。

  ⑸ 面對這位了不起的父親,你想怎樣贊美他呢?

  (師先示范: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他信念堅定,不輕言放棄。)

  ⑹ 重點朗讀指導,體會人物感情:

  ① 出示句子:

  a、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b、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② 師:這是文章第3第13自然段中兩處父親對兒子的相同的呼喚。我們一起理解一下,同樣的呼喚,但父親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理解第一次的呼喚是父親面對廢墟的絕望悲痛的心情,第二次的呼喚是聽到兒子的聲音,那驚喜萬分的感情。)

  ③ 朗讀。

  ⑺ 學習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① 找出文中描寫兒子語言、動作、心理的句子讀一讀。

  ② 出示重點段段: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③ 說說兒子的了不起體現在哪里?

  (引導學生發表看法,理解兒子對父親充滿信任,充滿耐心等待父親,對生存充滿希望,以及處事的冷靜、勇敢。)

  ④ 出示重點段段:“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⑤ 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從兒子對同學的關愛,感受兒子的了不起。)

  四、體會情感

  1、假若你當時在場,你想對他說什么?

  2、在這一事件中,父子為什么會團聚?(憑著堅定的信念)文中反復出現過哪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談談你的體會。

  3、這件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懂得:不論遇到什么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不要放棄希望,那么你就能成功。)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1、閱讀朱自清散文《背影》。

  2、閱讀《輕松練習》中的《回憶中的家》。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父親

  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講生活中的一則實例,讓學生談感受: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兒子正從自家五樓的陽臺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實驗,讓這位母親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么呢?

  2、揭示課題:

  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愛的力量,避免了慘禍的發生,拯救了孩子。當地震災害突然降臨時,父愛又會爆發出怎樣的力量呢?1994年,當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磯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七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⑴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⑵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

  ⑴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

  ⑵初步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⑴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⑶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

  ⑴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細讀課文,與文本對話

  1、學習第2、3自然段:

  ⑴自讀。

  ⑵議一議:

  此刻,父親的心情怎樣變化?

  出示句子: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⑶說話訓練:

  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父親會……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父親會……

  ⑷師小結。

  2、學習4~23自然段:

  ⑴自讀課文4到23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上記號,也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⑵匯報:

  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理解4~11自然段最令人感動的句子。

  ⑶學生分角色讀一讀。

  ⑷小結:

  對第12自然段的理解:

  ①師:是啊。在我眼里,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話,而是一首飽含父愛的詩,輕你們各自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

  出示: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②指名讀。

  ③比較句子,你更欣賞哪一種表達方法?為什么?

  出示: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b、他不停地挖,挖了36小時。

  ④出示: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

  ⑤小結。

  ⑥讀一讀這首詩。

  對13到23自然段的理解:

  ①師生合作讀13到23自然段。

  ②“不!爸爸。……”從這句話大家體會到了什么?

  師:父親不顧一切地挖,兒子堅韌不拔地等。因為他們都有一個信念:無論發生什么我們都在一起。憑著這樣的信念,他們不僅一家團聚還救活了其他13個孩子,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3、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三、拓展,體會父母之愛

  推薦讀《背影》、《游子吟》。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課文中的11個生字詞。

  2、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教學重點難點】

  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是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的,父親的愛,可能是嚴厲的批評;可能是真誠的鼓舞;可能是細致的關懷,今天我們來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來結識一位有著執著的愛信念的父親和一個勇敢的男孩兒。

  板書: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子

  二、讀課文,標出生字詞

  生自由讀全文。

  師:有哪些生字詞是你想提示同學的?

  師指導學生正確認讀“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柔曼、爆炸、瓦礫”等詞語。

  師:這些詞語各寫一遍。注意爆炸的爆字,右邊最下面不是“水”字,筆劃依次是“點、提、撇、點。”

  生在摘抄本上寫生字。

  師:哪些詞語你還不太明白?

  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師指導用“找出近義詞”的方法或“把詞語放到課文中理解”的方法,讓學生互相探討,理解詞義。

  師: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讀并思考。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

  生敘述文章梗概,師指導。

  師:課文哪些描寫給你的觸動最深刻?

  生根據課文內容敘述。

  師:“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了三遍,把這句話抄寫在摘錄本上。

  板書:

  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指導學生關注文中父親的語言和外貌,并分類抄寫在摘錄本上。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子

  總會和你在一起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4

  一、把握整體,創設情境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7課地震中的――(生引答:父與子)【板書課題】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讓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樣。(出示影音)

  旁白:你們看,在地震中樓房倒塌,成了瓦礫堆,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人群從四面八方趕來,紛紛加入救援的隊伍。一雙雙手,一把把鐵鍬,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都加入了到這場與死神的競賽中。然而,救出每一個人都顯得那樣艱難。

  二、直奔主題,整體感知

  1、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位父親執著地挖了38個小時,他7歲的兒子竟頑強支撐了38個小時。課文中早已對他們給予高度的評價,說他們是一對――(生答:了不起)的父與子。【板書:了不起】

  2、你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他們的了不起?動筆劃出來,還可以用簡短的語句做些批注。(學生讀劃寫)

  3、學生交流

  過渡: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這位父親如此偉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出示文字)

  三、品讀語句,以讀代講

  1、現在你們會怎樣讀這些句子?你會抓住哪些字眼來讀出父親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組里讀一讀。(分小組朗讀)

  2、交流品讀

  你來讀,你為什么會這么讀?【結合回答板書:挖動作外貌細節】

  ★時間詞:文中為什么不厭其煩的把這些時間詞寫出來?(看出時間長,父親支持了這么久很疲勞,看出不容易困難很大……)36小時,這是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父親就這樣不停地挖啊挖啊。這是一個多么堅韌不拔的父親。我們一起來朗誦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灰塵,血絲,衣服,血跡……

  ★孤軍奮戰的父親沒有任何工具,僅憑他的一雙手,一雙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這里飽含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我們一起來讀,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生齊讀)

  3、挖了這么久這么艱難,父親為什么沒有放棄?因為(生齊答)(出示文字)

  【板書:無論…總…】

  4、這是父親常對兒子說的話。這是一個約定,這是一個承諾,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愛。這位慈愛的父親曾經在什么情況下說過這句話?(學生簡答)

  5、現在,在一片廢墟前,父親也是憑借著這句話(指,生齊讀)執著地挖掘。在這片廢墟上,他曾經聽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讀);他曾經聽到好心人的勸慰(生接讀);曾經聽到消防隊長的告誡(生接讀);曾經聽到警察的規勸(生接讀)。面對這一切的不理解,面對身心的巨大傷痛,父親停止了嗎?(生:沒有)為了和兒子在一起,父親都克服了哪些困難?你能不能用“不論……總……”這個句式來說一說。

  6、無論發生了什么,父親只有一個念頭――(生自由答)

  這個信念支撐起了父親了不起的形象。(配樂)假如他就是你的父親,面對廢墟他曾經絕望過,但對你不離不棄的愛讓他變得堅強偉岸……(生齊讀)

  7、也許正是這份深沉的父愛創造了奇跡,挖到了第38小時……(師生同讀,學生只接兒子的語言部分)

  8、父親挖了38小時,年僅7歲的阿曼達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時。【板書等】當父親找到他時,兒子的話讓我們由衷地欽佩,你會怎樣贊賞他?(出示投影填空)(學生發言,解釋自己所填的內容)你還會怎么表揚他?(學生發言,解釋自己所填的內容)【相機板書語言】

  過渡:身處險境時的勇氣和鎮定,安全出口前的無私無畏都來自――來自“――”(出示投影)的堅定信念。(引答,簡單解釋)

  9、引讀:當父親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快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讓他充滿力量……(出示投影);當兒子飽受煎熬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結: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個人的心。從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讓人看到的不僅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還有更令人感動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這的確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讓我們把父子幸福相擁的鏡頭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學生齊讀)

  三、拓展閱讀,指導寫法

  我們雖不曾有過這樣轟轟烈烈的經歷,但浸潤在平凡生活中的愛,依然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愛吧!學完了課文你會怎樣表達這種情感,你會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來表達呢?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動作

  父親挖外貌

  了不起無論…總…細節

  兒子等語言

  人教版五年級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通過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地震中的父與子》描寫是是巨大的災難面前,父與子憑著堅定的信念創造了一個人間的奇跡。在教材的處理上,根據教學要求和文本的特點把課文劃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兩課時的教學立足語文,緊扣文本,設定目標的時候,力求做到簡明,這樣課堂上就能夠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學生就能在反復觸摸文本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受,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簡明的教學目標既貼近學生,使每個學生通過文本的學習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通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對新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教學中,我盡力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

  一、抓重點句,文本解讀。

  第一課時抓住“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句子,貫穿整個教學內容。通過旁人與父親的對比,體會出父親那種近乎失常的舉動背后,蘊含的堅定的信念,體會深沉的父愛。通過揣摩父親的心理來更好地多元個性解讀文本。

  在學習重點句描寫父親動作,外貌的這句話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以讀帶講,每次的朗讀都提出要求,提升讀的質量。多元解讀,突出亮點。

  二、靈活處理教材,發展思維。

  詞語教學這一環節,理解詞語跟感知課文內容聯系起來,在對文中的詞語進行梳理后分組進行教學。一組是地震后的場面,通過選詞說話的方式,來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效果,而不是機械地說說詞語的意思。一組描寫父親的神態認讀并說一段話,概括了課文的內容,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通過語言的轉換,促進其語言的內化進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閱讀教學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在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心理活動時,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適當的補白,進而有感情地體會朗讀,更深層次地體會深厚的父愛。心理活動進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縫隙,既訓練了思維能力,又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訓練學生語言的表達時,設計的形式變化還不夠多。學生在對文本補白時的語言,不僅要關注他的對不對,還要關注他的語言的質量。教師的語言對學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說說你自己的感受?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質量。二是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文本時在表達方式上還可以做點文章,那么多的小時作者在表達的方式為什么這樣寫?又能反映什么呢?對于學生的寫作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結合文本的內容來進行整合。三是在重點段設計訓練點的時候,集中力量做一點,時間會更充裕效果會更好。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廢墟”“混亂”“爆炸”“瓦礫”等詞語,在練習說話中加深理解。

  2.運用之前學習的方法,把握敘事性文章的主要內容。

  3.學習重點語段,感悟父愛的偉大。

  4.學習通過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

  2.教師制作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初識父愛

  1、導入新課,齊讀課題

  2、檢查預習,認讀詞語

  (課件出示“混亂”“廢墟”“爆炸”“瓦礫”,然后抽生讀,學習多音字“混”的另一種讀音)

  3、練習說話,加深理解(學生交流,適時點撥)

  4、播放圖片,創設情境

  【此環節從檢查生字詞入手,一方面讓學生讀準字音,另一方面在練習說話中既加深對詞意的理解,又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創設情境,一舉多得】

  5、感知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抽生概括,隨機點評,滲透學法)

  【把握敘事性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高段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滲透學法,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品讀細節,感悟父愛

  1、提領全文,明晰主線

  ①引導學生交流讀完全文的總體感受——愛,并由此找出父親常對兒子說的那句話。

  (抽生讀,課件出示父親說的那句話,齊讀)

  ②提出整堂課的主問題——父親不僅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你從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感受到?

  【類似的話三次出現,貫通全文,它是支撐父親和兒子創造生命奇跡的力量源泉,以這句話為整堂課的主問題恰到好處地把握了課文的這一特點,使整個教學有了靈魂】

  2、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批注,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

  【超越理解就應該關注表達,憑借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重要。以下三個語段正好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通過動作、語言和外貌的描寫來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愛】

  (1)語段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①引導學生發現兩個截然相反的表示動作的詞語,并體會父親當時的內心。

  ②啟發學生: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父親站起身來的?(父親常說的那句話)

  ③指導朗讀,讀出剛才的體會。

  ④以點帶面,輻射課文第2和第4自然段中描寫父親動作的詞語,體會父愛(“沖向”“疾步”)。

  ⑤滲透文章的表達方法:課文就是這樣抓住父親的動作來表現他對兒子的愛!

  (2)語段二: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學生交流之后,PPT出示語段5—9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發現父親三次回答的話有什么相似之處?讓學生體會父親的三次回答意思相近。

  ②教師設疑:為什么三次回答父親都重復相似的話呢?

  (引導學生領悟:父親的三次回答之所以重復相似的話,是因為他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趕緊救出自己的兒子,他根本沒有心思去想別的!)

  ③啟發學生:父親的三次回答不變的是信念,變化的是什么呢?

  (讓學生先讀,再交流體會,感受父親的心情越來越急切)

  ④指導朗讀,讀出父親的這種心情。

  (先師生合作讀,;再分角色朗讀)

  ⑤滲透文章的表達方法:這幾段話,作者就是通過描寫父親樸素的語言來表現他對兒子的愛!

  【閱讀教學必須重視朗讀,以上環節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就能真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3)語段三: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學生交流后出示語段)

  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質疑,相機滲透提問的方法。

  預設:

  A.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擋他?或者為什么衣服破爛不堪?或者為什么到處是血跡?或者為什么雙眼布滿血絲?(抓住重點詞語提問)

  B.為什么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的中間用的是逗號,而不用頓號?(抓住標點提問)

  C.為什么這里要這樣寫父親的外貌?(根據表達方法提問)

  【閱讀教學要實現美麗的轉身,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此環節讓學生質疑,既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也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預設A

  (聯系第10自然段解答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擋他,后面的幾個問題可以結合第三個問題解答)

  預設B

  (PPT出示加逗號和加頓號的兩段話)

  a讓學生對比著讀一讀,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用逗號,讓人感覺時間更漫長,時間越漫長,父親的挖掘就越艱難)

  b指導朗讀,讀出時間的漫長和父親挖掘的艱難。

  (抽生讀,隨機點評)

  預設C

  a啟發學生思考:哪個描寫外貌的詞語特別讓你驚訝或者感動?

  (引導學生抓住“布滿血絲”“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感受挖掘時的艱辛,感受父親對兒子偉大的愛)

  b.抓住“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四次回扣讀父親說的那句話。

  c.教師配樂朗誦這段話

  d.全班齊讀

  e.滲透表達方法:課文就是這樣通過細致的外貌描寫來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愛!

  【此環節通過重點詞語的體悟,豐滿父親的偉大形象,也讓學生深入領悟作者通過外貌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法,通過朗讀,進一步感受父愛,培養語感】

  三、吟誦愛

  (PPT出示部分歌詞,播放背景音樂)誦讀《生死不離》的部分歌詞,進一步感受這種偉大的愛

  四、延伸愛

  父親的那句話又給了兒子阿曼達怎樣的力量,從而最終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后半部分的內容!

  板書: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愛

  動作 語言 外貌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06-22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07-09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1-01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0-25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0-18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03-04

《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設計10-24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0-29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模板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