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有肉表達》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血有肉表達》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兩段話,知道什么是有血有肉的表達。
2、學習使用“添枝加葉法”“想象延伸法”“感官參與法”,使習作有血有肉。
3、利用評價量表提高評改效率,增強習作效果。
4、增強學生喜歡音樂、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使用“添枝加葉法”“想象延伸法”“感官參與法”,使習作有血有肉。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有選擇地積累歌詞以及描寫音樂的詞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主題
1、喜歡音樂嗎?我就知道!咱們來玩個游戲——“猜歌名”。
《父親》《我的未來不是夢》《左手右手》《稻香》《最初的夢想》《蝸牛》……
2、音樂留給人的記憶是長久的。不管你什么年齡,無論你走到哪兒,只要你重新聽到那熟悉的旋律,就會觸動你那顆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懷戀。什么歌曲最讓你念念不忘,讓你回憶起一些發生過的事情?
3、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去思考這個問題,然后把它寫下來。現在就拿出你課前所寫,咱們來說一說你和一首歌的故事。
4、認真傾聽的同學都能發現,這幾位同學講述的事情都包含了“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寫一件事就需要這六大要素,這樣,一篇文章才能完整。不過,有個框架有了筋骨還不夠,咱們還要讓它變得有血有肉!板書課題:有血有肉的表達。
二、例文引入,習得方法
1、什么是有血有肉呢?有血有肉就是寫具體。是啊,所謂具體,詞典上解釋為:“不抽象,不籠統,細節很明確。”
2、出示兩段文字,進行對比。咱們來對比這兩段話,你就能清晰知道什么樣的段落是有血有肉了。
(1)那天下午,我到新華書店,許多有趣的新書吸引了我,我專心致志地看起來。后來,書店里響起了《回家》的音樂,我戀戀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回家了。
(2)那天下午,我到新華書店,許多有趣的新書吸引了我,我專心致志地看起來。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忽然,耳邊響起了低回婉轉的音樂聲。我聽出來了,是薩克斯演奏的《回家》。那熟悉的旋律,如一陣陣清風吹入我的耳際,像是媽媽在我耳旁低語:“回家吧,親愛的孩子,該回家了。”向窗外一望,天已經黑了,路燈都亮了。書店的人都靜靜地合上書,收拾提包,走向樓梯。哦,我得回家了,不然家里人要著急了!我和著《回家》的音調,把書插回書架往外走。悠揚的樂曲一直把我送到大街上。
3、誰來說說哪一段話寫得有血有肉?找出文中的詞句來說明。
預設:第二段比較好。他把經過寫得很具體。
你覺得第二個段落好在哪兒?
預設:第二段比較好。它里面有一些形容詞,如“低回婉轉”“悠揚”。還有一些動作描寫。
哦!句子里面添加了一些準確的動詞和形容詞。我們平時是不是也做過這樣的練習呢?擴寫句子,就是這樣的。所以,想要有血有肉的表達可以用上這個好方法——“添枝加葉法”。
預設:第二段里面有聽到歌之后的想象。如“那熟悉的旋律,如一陣陣清風吹入我的耳際,像是媽媽在我耳旁低語:‘回家吧,親愛的孩子,該回家了。’”
這兒用上了比喻,同時也有他的想象。這不禁讓我想起,課文《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動聽的旋律時也用上了聯想和想象。
所以啊!“想象延伸法”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
預設:“忽然,耳邊響起了低回婉轉的音樂聲。我聽出來了,是薩克斯演奏的《回家》。”這是他聽到的。
預設:第二段里面還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心理活動。如“哦,我得回家了,不然家里人要著急了!”
預設:第二段里面還有環境描寫。如“向窗外一望,天已經黑了,路燈都亮了。書店的人都靜靜地合上書,收拾提包,走向樓梯。”所以,這段話里面不僅寫出了他聽到的,還寫出了他看到的。
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段話不僅有作者聽到的,想到的,還有他看到的!這種多角度的描寫,老師把它總結成一個方法:感官參與法。寫文章的時候,可以用上你的感覺器官哦!
4、教師提煉方法:添枝加葉法、想象延伸法、感官參與法
三、遷移應用,巧用量表
1、學習了這習作的三大法寶?何不用一用它呢?現在就拿起你的筆來,讓你與一首歌的故事變得有血有肉吧!記得寫出自己對音樂的感覺!
2、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使用評價量表,點評一位學生的片段習作。
4、學生使用評價量表,同桌互評。
5、指名上臺點評同桌作品。
在路上
一堂公開課結束了,然而我并不覺得輕松,這是以往未有的感覺。一堂習作指導課最看重的就是學生當堂習作的`成果,然而20分鐘過去了,學生還未能完成。課堂未有成效,問題出在哪?回顧整堂課——
我以音樂激趣導入,明確歌詞質量良莠不齊,應當樹立分辨意識。同時,以"猜歌名"引出話題,說說自己與一首歌的故事。學生在課前基本上是能根據記事六要素來說和寫。其后,引入兩段例文進行對比,明確哪段話寫得有血有肉,再讓學生來說第二段話中的哪些詞句表達有血有肉,我總結提煉出三種習作方法:添枝加葉法,想象延伸法,感官參與法。在這環節中,發言學生不多,他們對語句的敏感度也不夠,對于老師提煉的方法僅限于表層理論知識的理解,大部分人都無法深度理解并應用。反思這一環節,教師在指導和提煉方法方面也存在問題,一堂課讓學生掌握有血有肉表達的三種方法,泛而不精,導致學生無法真正掌握某種技能和方法。習作指導也應該有所側重,而非每堂課都面面俱到。我想這是學生習作沒有成效的原因之一。反思過后,我想如果本次習作教學能重點突出"想象延伸法",指導學生遷移應用,就用這方法來擴展"我和一首歌的故事"經過,對于學生來說,或許會更有目的性,可操作性更強。
其次,我也應該自我檢討自己之前的習作指導課,由于指導的不到位,導致學生對寫段的概念模糊,縱觀學生寫作過程,發現許多孩子并非寫段,而在寫篇,那么時間也固然會不夠了。回憶以往的教學,我在習作指導方面所花時間也確實不多,較少當堂指導當堂訓練,學生也就沒有了課堂習作的應變能力。
而最為可惜的是本堂課未能讓學生展開互評機制。一直以來,我覺得習作指導的一大缺陷就在于評價環節,有的老師或草草收尾,或為了評價環節而評價,在這一環節所花費的時間不多。然而,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點評是對學生習作的一個實踐引領,習作從學生中來,更貼近他們的思維,因此,點評這樣的習作也就更有指向性。課堂中教師能點評的學生習作數量是有限的,為了讓一堂課更高效,我引入了評價量表,希望學生能夠借助評價量表,當場互評,當場修改。當然,這樣的設想在本堂課未能完成,只能留于課下。而我在點評兩篇習作時,點評方式過于籠統,沒有針對性。如何有效點評學生的習作也是教師必須關注的一大問題。點評得好,學生能有所啟發,能起激勵作用,能發現習作中的問題。點評得不好,泛泛而談,那么評價環節的設置如同虛設。說到底,這和教師自身語文知識素養有很大關系。學生在習作中遇到困難,一寫作文就犯難。我們是否想過,教師在引導和評價方面有沒有做到位了,孩子的習作難是否和教師的指導欠缺有關系。
孩子在學習的途中,教師也應該是在一樣前行的路上。習作是孩子學習上的一大攔路虎,而指導學生習作何嘗不是讓我們犯難的一大問題呢?兩者皆應同學習,共進步。
【《有血有肉表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有血有肉”地活著作文08-21
理解與表達教學設計08-20
立體物象的表達教學設計01-22
語言運用及表達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用色彩表達情感教學設計01-24
《表達我心中的英雄》的教學設計08-24
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教學設計12-16
《想像表達訓練》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