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元一次方程微課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微課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元一次方程微課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問題研究開始,主動尋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并更多地進行數學活動和互相交流.在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體會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經歷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并應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方程的作用,掌握運用方程解決簡單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建立實際問題的方程模型,通過探究活動,可以進一步體驗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加強數學建模思想,培養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本節問題的背景和表達都比較貼近生活實際,所以在探究過程中正確建立方程是主要難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弄清問題的背景,分析清楚有關數量關系,特別是找出可以作為列方程依據的主要相等關系.切實提高學生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從“課程標準”看,在前面學段中已有關于簡單方程的內容,學生已經對方程有初步的認識,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會解簡單的方程.即對于方程的認識已經經歷了入門階段,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基礎.但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啟發誘導,設計必要的鋪墊,讓學生在經歷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體驗如何進行探究活動,而不是代替他們思考,不要過早給出答案,應鼓勵探究多種不同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探究過程活躍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其獲得更大的收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會通過移項、合并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3.知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數學思考:
1.會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通過列方程解決問題.
2.體會數學應用的價值.
解決問題:
會設未知數,并能利用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方程,對于列出的方程能用“移項”等方法來解決手機收費問題,進一步了解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情感與態度:
通過學習,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增強用數學的意識,從而激發其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通過列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采用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方式完成教學.
教學媒體
采用多種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觀看大屏幕)
小明的爸爸新買了一部手機,他從電信公司了解到現在有兩種移動電話計費方式: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費50元,此外根據累計通話時按0.40元/分加收通話費;用“神州行”沒有月租,按0.60元/分收通話費.小明的爸爸不知道該怎么辦?你們想探究這個問題嗎?誰能給出主意?
[設計意圖:由于移動電話(手機)在我國已很普及,選擇經濟實惠的收費方式很有現實意義,以這個問題形式出現,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能很有興趣來探索這個問題.]
二、學習新課,探究新知
展現問題:
小明的爸爸新買了一部手機,他從電信公司了解到現有兩種移動電話計費方式:
他正為選擇哪一種方式猶豫呢?你能幫助他做出選擇嗎?
[設計意圖:本例通過表格形式給出已知數據,先了解實際背景,類似這樣用表格表達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很多,因此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讀題能力.]
(一)算一算:
一個月通話200分鐘,按兩種計費方式各需交費多少元?300分鐘呢?
通話時間,全球通,神州行
[設計意圖:這里用表格形式給出答案,便于學生對后面問題的分析.]
(二)議一議:
(1)累計通話t分鐘,用“全球通”收費多少元?
(2)累計通話t分鐘,用“神州行”收費多少元?
(3)對于某個通話時間,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會一樣嗎?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先給學生感性認識,再從具體到抽象,用字母來表示,其中的相等關系便可以找到了.]
(三)解一解:
設累計通話t分鐘,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會一樣.
則:
0.6t=50+0.4t,
移項,得0.6t-0.4t=50,
合并,得0.2t=50,
系數化為1,得t=250.
由上可知,如果一個月通話250分鐘,那么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相同.
[設計意圖:列出方程后,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了,至此,本問題已得到初步解決,讓學生練習解方程的技能.]
(四)想一想:
怎樣選擇計費方式更省錢呢?(可分組交流)如果一個月內累計通話時間不足250分鐘,那么選擇“神州行”收費少;如果一個月內累計通話時間超過250分鐘,那么選擇“全球通”收費少.
[設計意圖:這個選擇是開放性的,答案與通話時間有關,應根據通話時間與250分鐘的大小關系作出選擇.]
(五)試一試:
根據以上解題過程,你能為小明的爸爸做選擇了嗎?如果小明的爸爸活動較多,與外界的聯系一定不少,手機使用時間肯定多于250分鐘,那么,他應該選擇“全球通”,否則選擇“神州行”.
[設計意圖:這個選擇是個拓展性思維問題,要根據小明爸爸業務活動的多少而定,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猜一猜:
假如你爸爸也遇到同樣問題,請為你爸爸作出選擇?
[設計意圖:通過類似問題的回答,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體會到數學的使用價值。]
三、鞏固訓練,能力提升
1.方程6x+a=12與3x+1=6的解相同,則a=()。
A.1B.2C.3D.4
2.某蔬菜生產基地10月份上市青菜x萬千克,11月份上市青菜是10月份的4倍還多5萬千克,那么兩個月份共上市青菜()萬千克。
A.3x+3B.4x+4
C.5x+5D.6x+6
3.一列火車長為1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通過600米隧道,從火車進入隧道算起到這列火車完全通過隧道所需時間是()秒。
A.30B.40C.50D.60
4.有一根竹竿和一條繩子,竹竿比繩子短2米,把繩子對折后比竹竿短1.5米,則竹竿長()米.
A.3B.4C.5D.6
5.三個數的比是5∶6∶7,它們的和是198,則這三個數分別是()。
A.33、44、55B.44、55、66
C.55、66、77D.66、77、88
[設計意圖:通過體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一步體會小組活動在數學中的作用。]
四、知識回顧,歸納總結
1.不同層次學生對本節知識認知程度(可談收獲及感受);
2.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師生共同總結)。
[設計意圖:結合例題的具體過程,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培養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進一步系統化。]
五、布置作業,鞏固新知
1.基礎作業:教材84頁第4題,85頁第10題。
2.課外探究:某學校在暑假將帶領該校“科技能手”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說:“如果校長買全票,則其余學生可以享受半價優惠”;乙旅行社說:“包括校長在內,全部按全票價6折優惠”;若全票價為40元.
(1)如果學生為3人或7人時,兩個旅行社各收費多少?
(2)學生數為多少時,兩家旅行社的收費一樣?
[設計意圖: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效果,調整教學安排,通過課后探究,獨立思考,自我評價學習效果,使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頭腦中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一元一次方程微課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會從題目中找出包含題目意思的一個相等關系,列出簡單的方程。
3、掌握檢驗某個數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討概念,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訓練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體現數學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教學重點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尋找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三、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配套課件。
五、教學過程:
1、游戲導入,設置懸念
師:同學們,老師學會了一個魔術,情你們配合表演。請看大屏幕,這是20xx年10月的日歷,請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個日期,并告訴老師這四個數字的和,老師馬上就告訴你這四個數字。
生1:24,師:2,3,9,10生2:84師:17,18,24,25
師:同學們想學會這個魔術嗎?生:想!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一定能學會。
2、突出主題,突出主體
(1)師:看大屏幕,獨立思考下列問題,根據條件列出式子。
A、 x的2倍與3的差是5
B、長方形的的長為a,寬比長少5,周長為36,則=36
C、A、B兩地相距180千米,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駛30千米,乙車得速度是甲車速度的1.5倍,經過t小時相遇,則=180
生:(1)2x—3=5(2)2(a+a—5)=36(3)30t+1.5(30t)=180
師:這些式子小學學習過,它們是()?
生:方程。
師:對,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等號的兩邊分別叫做方程的左邊和右邊。(現實,學生齊讀)
2、師:小學我們學過簡易方程,并用簡易方程解決應用題,對于比較復雜的實際應用題,用方程解答起來更加方便。請自己閱讀課本P/79—81,(課本內容略)并把課本空空填寫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學交流。還要回答下列問題:
(1)你是如何理解“列方程時,要先設字母表示未知數,然后根據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寫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方程”?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驗證的方法嗎?
師:在閱讀P/80例題1時老師做出友情提示:
(1)選擇一個未知數x
(2)對于這三個問題,分別考慮:
用含x的未知數分別表示正方形的邊長;
用含x的未知數表示這臺計算機的檢修時間;
用含x的未知數分別表示男、女生人數。
(3)找一個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學生討論出上述答案后
師:大屏幕顯示上述問題的答案
三、體現新時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在大多數學生完成課本閱讀和解答好課本問題、上述問題的基礎上,請幾名代表學生匯報所列方程,并解釋方程等號左右兩邊式子的含義。
師:(強調)
(1)方程兩邊表示的.是同一個數;
(2)左右兩邊表示的方法不同。
【這一小小的點撥,有畫龍點睛之作用,突出方程的實質性含義,為以后列出更復雜的方程打下基礎】
四、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精彩的舞臺
師:本節知識也學完了,你能解釋課前老師魔術中的幾多秘密?
設任意框出的四個數字的第一個為x,則: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師: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們下一節課要探討的問題(繼續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老師想當堂檢測一下誰掌握的最多,最好,請看大屏幕。
五、基礎鞏固與知識延伸
(1)基礎練習見同步練習冊
(2)拓展練習如下;
1、下列四個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
B2x3
Cx=1
D|10.5x|=0.5yE、
2、已知關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則=
3、下面有四張卡片,請你至少抽出三張卡片編寫兩道一元一次方程,并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誰不謀而合!
六、小結作業
一元一次方程微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了解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解方程,會檢驗某個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3、培養學生根據問題尋找等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
2、能驗證一個數是否是一個方程的解。
教學難點
尋找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情景誘導
同學們: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重124t,比一頭大象體重的25倍少1t,你能計算出這頭大象的體重嗎?
如果設大象的體重為x t,藍鯨的體重應如何表示呢?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思考并回答:25x-1=124,)我們把這個式子給它起個名字,叫一元一次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元一次方程(板書課題),那——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本114頁-115頁練習前的內容,對照課本找出自學提綱里問題的答案。
要求:先完成得請你幫幫沒有完成的同學,不會做的同學請教會做的同學。
二、自學指導
學生自學課本,并完成自學提綱。老師可以先進行板書準備,再到學生中進行巡視指導,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展示歸納做準備。
附:自學提綱:
1、什么是方程?請舉出1—2個例子。未知數通常用什么表示?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請舉出1—2個例子。
3、在課本“例1”中,你知道這些方程中等號兩邊各表示什么意思嗎?
4、什么是方程的解?x=1和x=-1中哪一個是方程x+3=2的解?為什么?
5、什么是解方程?
三、展示歸納
1、請有問題的同學逐個回答自學提綱中的問題,生說師寫;
2、發動學生進行評價、補充、完善;
3、教師根據展示情況進行必要的講解和強調。
四、變式練習
1、2題口答,要求說理由;其它各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做必要的板書準備后,巡回指導,了解情況,再讓學生匯報結果,并請同學評價、完善,然后教師根據需要進行重點強調。
附:變式練習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5x=0; (2) 1+3x ; (3) x2=4+x ; (4) x+y=5 ; (5)3m+2=1-m ; (6)x+2>1
(7)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修改稿和原稿) =1
2、請你說出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解是x=-2的一元一次方程: 。
3、已知關于X的'方程2X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修改稿和原稿) +3=0為一元一次方程,求k的值。
4、練習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錢買了y本,找回4.4元,列方程是
5、設某數為x,根據題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某數比它的2倍小3;
(2)某數與5的差比它的2倍少11;
(3)把某數增加它的10%后恰為80.
6、若x=1是方程kx-1=0的解,則k= .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還有沒有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學生進行自主小結,再由教師概括總結)。
六、布置作業
課本83頁習題3.1 第1題。
一元一次方程微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①理解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會根據一次函數的圖象解決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
②學習用函數的觀點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局部問題的思想.
③經歷方程與函數關系問題的探究過程,學習用聯系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的理解.
難點: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的理解.
教學設計
導語
前面我們學習了一次函數.實際上,一次函數是兩個變量之間符合一定關系的一種互相對應,互相依存.它與我們七年級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組有著必然的聯系.這節課開始,我們就學著用函數的觀點去看待方程(組)與不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數圖象的直觀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組)不等式的求解問題.這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種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點明學習本節內容的必要性:
(1)函數與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有著必然的聯系;
(2)用函數的觀點看待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是我們學數學應該掌握的思想方法.給學生一個本節內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下面的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
(1)解方程2x+20=0.
(2)當自變量為何值時,函數y=2x+20的值為零?
問題:
①對于2x+20=0和y=2x+20,從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從問題本質上看,(1)和(2)有什么關系?
③作出直線y=2x+20(建議課前作出,以免影響本節課主題),看看(1)與(2)是怎么樣的一種關系?
注:用具體問題作對比,幫助學生理解.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教科書38頁揭示:(1)與(2)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
探討歸納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可以與解某個相應的一次函數問題相一致.你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怎樣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怎樣的一次函數問題是同一的?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為什么同一?圖象上怎么看?函數方程形式上怎么看?)
師生共同歸納(教科書39頁)(略)
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兩個問題的同一性.
練習鞏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一次函數問題是同一個問題
序號
一元一次方程問題
一次函數問題
1解方程3x-2=0當x為何值時,y=3x-2的值為O?
2解方程8x+3=0
3當x為何值時,y=-7x+2的值為O?
4
解:(略)
注:第4題為開放題,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如“解方程3x+5=8”與“當x為何值時,函數y=3x+5的值為8”是同一個問題等等
2.根據下列圖象,你能說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寫出相應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圖象可得函數關系式是y=x-1,從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處練習為補充.可以幫助學生在積累了一些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了解.
綜合應用
教科書P.139 例1(略)
對于解法2,還可以拓展成:對于函數y=2x+5,當y=17時,求x的值.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關系的一個直接應用.
歸納提高
框圖化小結:
從數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 x為何值時y=ax+b的值為0
從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 確定直線y=ax+b與x軸的橫坐標
從數和形兩方面總結,幫助學生建立數形結合的觀念.
布置作業
教科書P.145 習題11.3第1、2題.
一元一次方程微課教學設計5
一、學生起點分析:
通過前幾節解方程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在此過程中也初步掌握了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基本會通過分析簡單問題中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系列出方程解應用題,但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常常會遇到一下困難,就是從題設條件中找不到所依據的等量關系,或雖能找到等量關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課以“等積變形”為例引入課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協作交流,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分析問題,體會用圖形語言分析復雜問題的優點,從而抓住等量關系“鍛壓前的體積=鍛壓后的體積”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圖形變換的應用等活動,展現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因此,本節教材的處理策略是:展現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數量關系和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檢驗解的合理性.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立體及平面圖形學會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等量關系,體會直接與間接設未知數的解題思路,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必須檢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題意.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我變胖了”中的數學問題的探討,使學生在動手、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
四、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內容:同學們自己預習的基礎上,用已經備好的橡皮泥,自制“瘦長”與“矮胖”的圓柱,觀察分析個中現象.
考慮幾個問題:
1、 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壓前和手壓后有何變化?
2、在你操作的過程中,圓柱由“瘦”變“胖”,圓柱的底面直徑變了沒有?圓柱的高呢?
3、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是否有不變的量?是什么沒變?
目的:讓學生在玩中體會等體積變化的現象中蘊涵的不變量.同時分析出不變量與變量間的等量關系.
學生能夠認識到: 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壓前和手壓后形狀發生了變化,變胖了,變矮了.即高度和底面半徑發生了改變.手壓前后體積不變,重量不變.
環節二:運用情景,解決問題
內容: 例1、將一個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為36厘米的“瘦長”形圓柱鍛壓成底面直徑為20厘米的“矮胖”形圓柱,高變成了多少?
目的:將上述環節中體會到的形之間的變與不變的關系、量之間的等量關系抽象成數學問題,利用前幾節的解方程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實際效果:學生解答過程布列方程很順利,有的學生還使用了下面的表格來幫助分析.
鍛壓前 鍛壓后
底面半徑 5cm 10cm
高 36cm xcm
體積 π×25×36 π×100?x
由實驗操作環節知“鍛壓前的體積=鍛壓后的體積”,從而得出方程.
解:設鍛壓后的圓柱的高為xcm,由題意得
π×25×36=π×100?x.
解之得 x=9.
此時有學生將π的值取3.14,代入方程,教師應在此時給予指導,不要早說,現在恰到好處!
(1) 此類題目中的π值由等式的基本性質就已約去,無須帶具體值;
(2) 若是題目中的π值約不掉,也要看題目中對近似數有什么要求,再確定π值取到什么精確程度.
過程感悟:本節內容通過一幅幾何圖形展示題目中的一些數量關系,而實際操作的過程有同學將圓柱體變成了長方體,需要教師把握教育機會,引導學生作出相關的解釋.
分析: 鍛壓前 鍛壓后
底面半徑 5cm 長acm, 寬bcm
高 36cm xcm
體積 π×25×36 abx
環節三:操作實踐,發現規律
內容:學生用預先準備好的40厘米長的鐵絲,以小組作出不同形狀的長方形,通過測量邊長,近似求出長方形的面積,比較小組內六個同學的計算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目的:我們知道, 感知到的東西往往沒有自己親手經歷操作后的感受來得實在.所以設置此環節,讓學生手、眼、腦幾個感官并用,在操作中體會,在計算中驗證,在變化中發現.這樣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等數學學習中不備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也同時讓學生感悟最復雜的問題中的.道理,就在我們玩的過程,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實際效果:
長(cm) 寬(cm) 面積(cm2)
長方形1 15 5 75
長方形2 13.6 6.4 86.4
長方形3 12.8 7.3 93.44
長方形4 11.6 8.4 97.44
長方形5 11 9 99
長方形6 10 10 100
由學生的實際操作得到的近似值已反映出來一個很好的規律.
學生:由操作的過程,同學們作出的長方形形狀有“胖”有“瘦”, 反映到表中數據為, 當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逐漸變短,寬隨之逐漸變長,面積在逐漸變大.當長與寬一樣長時面積最大.
過程感悟:不要把學生逼太緊,不要怕完不成進度,這個過程進行完后,學生對課本設置相關內容就剩下規范解題過程了.學生的理解遠比直接先講教材的例題效果要好的多.
環節四:練一練,體驗數學模型
內容:課本例題
目的:體驗“數學化”過程,進一步理性地感受上一個環節中得出的結論,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嚴謹性,判斷推理的科學性,語言表述的準確性.
例2、 一根長為10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若該長方形的長比寬多1.4米.
(1)此時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為多少米?
(2)若該長方形的長比寬多0.8米,此時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為多少米?它圍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1)相比,有什么變化?
(3)若該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即圍成一個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它圍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2)相比,有什么變化?
實際效果:學生掌握很好.課本已有完整的解題過程,留做課后作業.
環節五:課堂小結
1.通過對“我變胖了”的了解,我們知道“鍛壓前體積=鍛壓后體積”,“變形前周長等于變形后周長”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其中也蘊涵了許多變與不變的辨證的思想.
2.遇到較為復雜的實際問題時,我們可以借助表格分析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借此列出方程,并進行方程解的檢驗.
3.學習中要善于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生活化,再由實際背景抽象出數學模型,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環節六:布置作業
【一元一次方程微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元一次方程微課教學設計01-27
《微課》教學設計03-08
微課的教學設計02-20
微課教學設計11-24
微課教學設計03-15
微課教學設計教師微課設計11-01
體育微課教學設計04-09
微課教學設計-范例07-31
美術微課教學設計03-24
數學微課教學設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