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己亥雜詩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背、誦本詩。
2、聯系上下文、聯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教學重難點】
詩句1-2行表達的內容與表現的情感。(難點)
詩句3-4行表現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以錯字板書激趣,營造學習氛圍
1、以前我們學的詩多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距今僅一百多年,清代龔自珍的一首詩。
2、板書:已亥雜詩(把“己”寫成“已”)
3、指名讀課題,學生發現錯誤書寫并指正(請學生講解并總結“己”和“已”的區別和怎樣記住它們的字形。)
4、全班齊讀課題,解釋詩題
①讀了課題你們知道詩題的意思嗎?誰來說一說?(課前學生已經通過查字典和翻閱工具書,明白“己和亥”兩字的意思,學生自己匯報: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詩題就是1839年。然后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和查閱資料了解到這首詩是龔自珍在辭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見所思所想記錄成315首日記體組詩。)
②在1840年,你們知道中國發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嗎?
③小結:這一年,正是1840年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我們要學的這首詩,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簡介龔自珍
學生把自己課前查閱并收集到的龔自珍資料在班上以小組形式進行匯報展示。【設計意圖】雖然本詩所表現的時代與學生相距太遠,平時缺少此積累。但為了不低估學生的潛力,我還是采用以學生課前搜集和預習匯報為主,教師補充為輔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細心的習慣,以錯字板書激趣,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走進文本。
二、初讀全詩,整體把握
完成“自主學習”部分
1、自由讀詩:①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地讀順詩句。
2、看看通過自學,能讀懂什么?
小結:同學們自學能力真強,自主學習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設計意圖】從讀順詩句到借助注釋與工具書,以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給六年級學生自學自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是后面交流、匯報。
完成:“師生誦讀部分”
1、指名讀,齊讀,練讀。(糾正字音與停頓)
2、師配樂范讀。
同學們都讀得這么投入,我也被你們的朗誦感染了,我也想讀一讀。
3、學生再配樂讀整首詩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個性解讀的時間和情境,在學生讀上癮的基礎上,我用羨慕的語氣求得我示范配樂朗誦的機會,讓學生在傾聽比較中更激發想讀的欲望。
借助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匯報交流
學生小組自由交流,解決以下內容:
(1)九州生氣恃風雷:
“生氣”真的是指的中國“發脾氣”嗎?在這里用“生機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這種說法更符合前文“九州”這樣的語言環境。
(2)萬馬齊喑究可哀:萬馬啞了畢竟讓人覺得悲哀。
(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擻”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個年代“拘”著什么“格”嗎?(清朝的死板、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用“四書五經”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陳舊的制度,選拔任用各個方面的人才。
【設計意圖】這一過程讓學生們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夠初步理解該詩內容,獲得成功的喜悅,也是學生自學能力培養,進行學習能力實踐的最佳機會。引導交流的時候,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指導,不在自學能學懂的地方花費時間,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步理解詩意能幫我們更好地讀書。讀全詩說說這首詩大概講了什么?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一步。教學過程中不著痕跡地滲透這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梳理歸納:通過自學,大家初步明白了詩句的意思,也都覺得對“萬馬齊喑”“風雷”這些詞的理解有些模糊。我們就從這第一句開始,深入讀書,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直接引入教學重難點的學習,將有限學習時間用在教學關鍵點的刀刃上。
三、深入詩意,理解詩情
初讀時,我們大體了解了詩意,現在我們再讀全詩,透過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
1、學生細細地讀詩,自己想象畫面
2、小組匯報交流,討論想象到的畫面
小結:剛才聽了每個小組的發言,老師被你們陶醉了,同學們真會讀詩,通過自己的朗讀,想象到了這么多生動的畫面,了不起!
如:
匯報全詩之后,細學第一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A、一提到“萬馬”你想到的是什么詞?(萬馬奔騰、萬馬齊鳴)那是何等熱鬧、壯觀!而這“萬馬齊喑”呢?看到這個詞語你眼前出現的是怎樣的場面?
B、這里龔自珍真說的是大清朝的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從哪里讀出來的?
聯系上文“九州”知道說的是“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
C、這“舉國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樣的死氣沉沉呢?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說說。
學生交流匯報之后,教師隨機補充:
(1)(ppt圖片1)英法聯軍打到家門口的時候,皇帝居然帶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讀“萬馬齊喑”!
(2)(ppt圖片2)這是大清朝的官員們。面對趾高氣揚的列強,大氣都不敢出。只顧得剝削欺壓人民!(ppt圖片3)這是當年外國人拍攝中國煙民做成的明信片,東亞病夫的形象世界流傳。“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啊!
(3)(ppt圖片4)百姓流離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經,工不能作,哀號遍野的豈止十萬百萬千萬啊!這是當時官府的施粥場景,有這樣一個母親,因為貧病,兒剛死在懷中,可憐的母親還在心中悲叫著:“兒且勿死,為娘今日趁一粥”,還“掩懷拭淚不敢哭”……
看到這一切,用一個詞說說你此刻的情緒:(悲哀、憤恨……)這萬千情緒同樣也翻滾在龔自珍的腦海,他選擇了最能表達他此刻情緒的一個字:“哀”
大家讀讀這行詩。
【設計意圖】此詩中的“萬馬齊喑”既是全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又是關鍵點。這個意象所表達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氣恃風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勸天公重抖擻”的基礎,抓住這個詞,就是抓住了教學的重點。突破這個難點采用了多種方法,使得文本的內涵豐富起來。同時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時代,感受與激發情感。教學時不僅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實到位,而且生發了學生情感的.震蕩與共鳴。抓住語言訓練的關鍵點、內容理解的重點、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扎實的、有層次地語言訓練。
正因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著一場大的變革的風雷來喚醒這九州的生氣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氣”是怎樣的?(板書:九州生氣)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說說。(國泰民安、生機勃勃、安居樂業……)
2、剛才同學們說到“風雷”是巨大的社會變革,你希望這風雷滌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風雷一般強大、一般迅疾的變革啊!這滿心期盼你能讀出來嗎?(讀第一行詩)讀!讓這場變革來得更快些!讀!讓這場變革來的更猛烈些吧!讀!
小結:盼望著九州生氣,可偏偏生活在這樣萬馬齊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來在讀這兩行詩。
同學們與龔自珍一樣有著深切的悲憤,滿懷的激昂啊!放聲讀吧!
匯報詩的第二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讀讀后一句。他勸誰?勸什么?怎樣勸?(多名學生匯報交流:用自己的話和表演來勸說)
小結:
1、這首詩寫下后不到一年,英國的大炮首先轟開了國門,1840年鴉片戰爭的硝煙讓這個本已貧困的國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2、距離這首詩不過三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英法聯燒了圓明園,陸續簽訂了19個不平等的條約。
3、甲午海戰敗了,百日維新敗了,八國聯軍侵華,國家危急了啊!再讀!
讀全詩:師生共同誦讀:師讀第一句,生讀第二句。
【設計意圖】
1、學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讀體會感情。教學環節簡明,符合情境情感的發展需要。
2、從詞的解釋理解到詩文前兩行的誦讀、理解、感悟、體會……再到全詩兩句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學過程既是是聯系上下文學習方法的訓練,也是處理教材第二個層次整體觀念的體現。
四、誦全詩,明情感,感悟寫作方法
1、將整首詩完整的讀讀,龔自珍在這首詩里表達了怎樣的愿望,你一定會有更深切的感受。學生交流匯報,
①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這首詩通過描寫當時社會政治死氣沉沉的狀況,表達了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
②帶著這樣的期盼,誰能來誦誦這首詩?全班誦讀。
2、感悟寫作方法
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作者通過創造了“萬馬”“風雷”“天公”這樣浩大的意象來表達。這樣“創景抒情”的表達方法與我們常見的“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既相通又相異,也表現出龔自珍極高的藝術成就。課下大家還可以再去讀讀龔自珍其他的詩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設計意圖】回到全詩的整體,帶領學生整理和內化學習的內容,回顧課始時候的質疑,同時是對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反饋。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拓展:PPT出示《己亥雜詩》第5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龔自珍的詩,使學生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通過對比更加深了學生對本首詩歌創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業:誦讀默寫。
3、課外搜集一些有關愛國的詩歌或語句,抄寫在作業本上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搜集愛國的詩歌和語句,也是為了愛國的情感的進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養。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及主要內容。
能力目標: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難點: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一年,是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大的清帝國行將沒落;這一年,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年,力主改革時弊的龔自珍憤然辭官南下,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在了315首日記體組詩——《己亥雜詩》中;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農歷己亥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龔自珍寫于己亥年的雜詩當中的一首。
二、呈現目標
三、解題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19年(1839),戰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四、作者簡介
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
五、朗讀全詩
1.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并背誦。
六、理解詩句
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③④兩句: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
七、理解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八、小結全文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完成練習冊。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了解作者
1.朗讀《己亥雜詩》。
2.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己亥雜詩》選自《龔自珍全集》,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于己亥年。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五十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此選其一。
二、古詩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結: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朗讀并背誦詩歌。
三、小結
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來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復地誦讀,細心地體會作品的精妙之處。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四、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以“落紅”自現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寄予愛國情懷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4
一、導入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為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315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本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二、作者介紹
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出身于世代官僚文士家庭,38歲中進士。政治上主張改革內政,抵御外侮,與同時的魏源齊名,稱“龔魏”,為近代思想界的先驅者,啟蒙思想家。有《龔定庵全集》。
三、朗讀詩歌
1.聽范讀。仿讀。
2.學生自由讀。
3.全體學生齊讀詩歌。
四、理順詩意
1.結合注釋,試譯詩歌。
2.交流難點,理順詩意。
參考:
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余力的懷抱。
五、研讀詩句
1.本詩從結構上看,分前后兩部分,從表達方式上看,分別屬于哪種?
明確:寫景,抒情。
2.賞析“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① 詩人以天涯、日暮寫出一片浩蕩的.離愁。
② “浩蕩”,廣大無邊。“白日斜”,夕陽西斜。龔自珍報國無門,終于辭官回歸杭州故里,心情十分苦悶。詩中用“浩蕩”來形容離愁,說明愁緒之深。這個“愁”是對國事的憂慮,表現了他的愛國之心。
“吟鞭東指即天涯”,這句寫的是作者的心態,離京意味著告別朝廷,遠離仕途,不再回來了,所以作者產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緒。
3.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① 從落花到春泥展開聯想,把自己變革現實的熱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傾吐了內心的情感。
② “落紅”,落花。“紅”,比喻理想與信念。“落紅”是作者自比脫離官場。這兩句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寫落花,實際上是借以表露詩人的情懷。詩人雖然像一朵落花辭別故枝一樣地離別了京師,但他并不是無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這種對理想的堅定追求,高度的愛國熱忱,崇高的獻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六、主旨歸納
抒發了作者離京時的感受,雖然充滿愁緒和惆悵,卻更坦露了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盡力的高尚情懷.
七、作業
1.熟讀并背誦兩首詩歌。
2.完成練習題。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品味名句,積累名句,增加語言積累,豐富文化積淀。
2.了解五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和不同的藝術風格。
3.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朗讀法、聯想想象法:品味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培養學生讀詩的情感。
2.比較閱讀法、討論點撥法:了解詩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點,體會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格調美,培養審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點難點】
1.誦讀詩歌,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味詩情,明確詩歌主旨,并積累名句。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介紹創作背景及其藝術風格,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2.朗讀、背誦,對內容相近或體裁相同的詩作比較閱讀。
3.組織一次古代詩歌(不限于學過的)朗誦比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漫步在古詩苑中,那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練優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每一首詩,就是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就是一支美妙動聽的歌,就是一顆執著跳動的心,就是奔涌的熱血,就是一張棱角分明的臉龐。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繼續欣賞五首古詩,相信“這邊風景獨好”!
1.龔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一名鞏祚,易簡,字(王瑟)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中書、 禮部主事。他支持林則徐禁煙,建議加強戰備。他反對清末土地兼并,反對君主獨裁。其為文縱橫,自成一家,詩風瑰麗奇肆,有《龔自珍全集》。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
《己亥雜詩》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他已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去官職,回歸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后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統名日《己亥雜詩》,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2.賞析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爭爆發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嘆惋。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說“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后》),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3.小結
這首詩寫了三種心境,一是離別的憂傷,二是回歸的愉快,三是積極的人生態度(表示以后仍要有所作為)。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復地誦讀,仔細地體會作者的精妙之處。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和背誦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10-25
己亥雜詩詩意10-24
己亥雜詩譯文07-24
《己亥雜詩》教學反思(精選6篇)11-06
初中《己亥雜詩》教案10-24
《己亥雜詩》閱讀答案01-11
己亥雜詩原文及翻譯10-19
《己亥雜詩》閱讀答案07-07
《己亥雜詩》教學反思(通用5篇)10-24
己亥雜詩龔自珍鑒賞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