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歷史主體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的歷史主體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社會的歷史主體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以“開元盛世”為主題,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敘述:首先介紹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開元年間出現了“開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紹了盛世經濟的繁榮,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的成就。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生產的進步、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通過思考和概括開元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利用實物模型、地圖、圖片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盛世經濟的繁榮”一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本課的難點: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業工具。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我國歷的女皇帝是誰?(武則天)她的政績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舉制的發)
引導過渡:所以,郭沫若稱贊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意思是說武則天的統治弘揚了貞觀之治的成果,為后來的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開元盛世”為什么會形成?有哪些成就?請看第3課。
一、“開元盛世”
學生閱讀10——11頁課文、插圖和資料,
1、“開元盛世”是在哪個皇帝統治時期?(唐玄宗)
2、唐玄宗剛當上皇帝時,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勵精圖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馬任姚崇”);②整頓地方吏治;③崇尚節儉(反對奢侈——燒毀珠玉錦繡)。
3、根據13頁“文獻資料”和“動腦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們都善于任用賢才,重視吏治,注意“戒奢從簡”,使政治較清明,經濟有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里的“治世”——“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
過渡講解:唐玄宗剛當上皇帝時,不但注意從政治方面進行改革,還很重視發展生產,使得當時經濟繁榮起來。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⑴農業:
①興修水利工程;
②農作物種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種增多、飲茶之風盛行;
③農具改進:唐朝時發明了新的生產工具和灌溉工具;
④抗拒天災的能力增強。
⑵手工業:
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
②陶瓷業:代表作有越窯、刑窯和(最的)。
⑶商業:
①唐朝的商業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②長安:不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時期,歷稱為“開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1、學生閱讀15—16頁的課文,按16頁“活動與探究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時,在民間親身經歷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難,所以即位之初能夠記得人民的疾苦,能夠勤于政事。)后來他堅持這樣做了嗎?(沒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2、在唐玄宗統治后期發生的一場叛亂叫做什么?(安史之亂)唐朝滅亡于哪一年?(907年)
【板書設計】
一、“開元盛世”
措施:
①任用名相
②整頓地方吏治;
③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⑴農業:
⑵手工業:
⑶商業:
三、唐朝的衰亡
社會的歷史主體教學設計2
教學設想:
本文篇幅較長,但條理清楚,學生不難看懂。因此本課教學定位于理清全文思路,培養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明確說明對象。
任何一篇說明文都有確定的說明對象,或者是事物,或者是事理。明確說明對象,有助于明確目標,抓住重點,集中閱讀注意力。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它屬于事物還是事理?
2、試舉出我們學過的說明文,并指出它們的說明對象。
二、通讀全文,給課文列一個提綱。
三、探討說明順序和方法,把握作者介紹說明對象時的思路和技巧。
1、例舉學過的其他說明文,說明其說明順序。(師生共同總結)
2、請說明整篇文章的說明順序。
3、請說明各個部分的說明順序。(因課堂時間有限,可以一個至兩個部分為例)
四、培養篩選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閱讀說明文是為了搜集其中的有用信息,說明文中部分語言是為提供主要信息,另一部分語言則是為了幫助說明主要信息,幫助讀者理解主要信息。所以概括說明對象的特點,其實就是找出并提煉出文中的主要信息。
1、請概括文章的前言及五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如前言部分說明了語言的起源、功能和重要性。
起源于:
功能是:
重要性:
2、請在100字以內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五、精讀文章局部。
(一)、精讀文章第一部分,回答問題:
1、“單信號”時期和“雙信號”時期是如何劃分的?
2、最早達到成熟水平的文字是表形文字還是純表音字母?
3、文字的出現使人類發生了哪些變化?
(二)、精讀文章第二部分,回答問題:
1、“工業化”和“農業化”在語言生活中有什么區別?
2、根據共同語范圍的大小不同,共同語可分為幾種?分別是什么?
3、工業化時期為什么要確定和普及共同語,怎么做?
4、漢語的文言文在現代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為什么?
六、探究提高
1、精讀文章第五部分,回答問題:你認為中國的語言和文字,應怎樣進行自我完善,才能跟上瞬息萬變的歷史步伐?
2、以《語文讀本4》 P103毛澤東的《兩種宇宙觀》(注:即《矛盾論》)中部分段落對照閱讀,體會本文語言的通俗易懂的特點。
社會的歷史主體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展示、演唱、辯論等活動中,體驗并了解在重大歷史變革中,音樂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認識他們的藝術價值。
2、通過演唱歌曲《東方之珠》以及辯論音樂作品與歷史事件的關系,從感性體驗與理性評價中,樹立正確的藝術審美觀。
教學方法: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為主,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體驗重大歷史變革中,音樂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認識他們的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展開辯論,進一步探討交流“文藝作品與歷史事件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展示與評議
1、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
a.課題:音樂作品中的歷史變革。
子課題:
①音樂作品與中國抗日戰爭。
②音樂作品與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③音樂作品與前蘇聯保衛戰爭。
④音樂作品與中國長征。
b.分小組展示學生在課外就“音樂作品中的歷史變革”這一主題的自選子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成果。
2、評議:每一組展示完畢,進行生生評議、師生評議。
說明:此環節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展示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實踐與體驗
1、歌曲演唱《東方之珠》。
①欣賞原唱歌曲。
②學唱歌曲。
③啟發學生進行歌曲處理。
④完整地演唱歌曲。
說明:此環節注重學生從演唱中體驗、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通過歌曲處理等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理解音樂作品在重大歷史變革中的作用。
2、辯論會
①出示辯題:歷史變革是由音樂作品激起并決定成敗的。
②分組進行討論。
③正方、反方進行辯論。
說明:從辯論中進一步探討交流“文藝作品與歷史事件的關系”,注重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心理為主動探究的學習心理。
(三)總結與歸納
1、音樂作品在歷史變革中的意義。
重大的歷史變革,給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文藝作品在重大歷史變革的當時起到鼓舞人們斗志的作用,重大事件成為歷史后,幫助人們記憶歷史的變遷。
2、提升高中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中有豐富的內涵,作為高中生,在欣賞時要注意由感性的欣賞逐步向理智的欣賞過渡,使我們的鑒賞水平向高一層次發展。
社會的歷史主體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歷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鑒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于初中學,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難點: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任務作出恰當的評價。
【教學過程】
導入: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滅亡了”,使學生理解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在農民起義過程中,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一、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長安,建立唐朝。
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都城:長安
出示《唐朝疆域圖》,強調唐朝長安城的位置。
二、貞觀之治
出示材料:
[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謂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對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及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由于唐太宗對君民關系認識較為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貞觀年間,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思想而制定的。
1.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訓
2.貞觀之治的表現: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3.盛世出現的表現:
4.盛世出現的原因:
過渡:在唐朝歷出現了我國的一位女皇帝,大家知道是誰嗎?
三、女皇帝武則天
介紹武則天經歷
1.武則天的措施: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舉制的發展,四是設北庭都護。
最后,引用郭沫若對其統治評價的話:“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2.不足:用酷吏,濫殺無辜,修寺廟。
小結:唐太宗、武則天都推行了比較開明的政治經濟措施,促進唐朝的繁榮強盛,對他們的統治應給予肯定。
社會的歷史主體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又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兩部分內容組成。是岳麓版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17課的內容。本課上承明朝的皇權高度集中,下接清朝專制統治的強化。反映的明朝對外關系的兩個方面:一是友好交往,一個是反侵略的斗爭。通過此課,可以反映出明朝時的經濟、政治及外交狀況,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后期,中國在整個世界的地位及發展趨勢,激發學生的愛國責任心,所以本課在整本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強,有很強的探求欲望,但在思考問題時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還有所欠缺,所以教師要在保證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教學設計思路:本課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引導生識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讓生歸納基本史實,培養生歸納歷史事件的能力。讓生分析鄭和下西洋影響和戚繼光勝利的原因,培養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看圖,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及地理知識,要求學生講述小故事,更加深刻的記憶知識點。比較中西方航海,讓生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規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
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的基本史實。
教學難點:
如何全面的、辯證的看待鄭和下西洋。
教學方法:
講述、比較、討論、講故事、合作探究等方法。
課時:一課時
教具:
多媒體、圖片等。
【社會的歷史主體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社會呼喚誠信》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離騷的精選教學設計12-19
《月亮灣》的教學設計【精選】03-25
《蚯蚓的鄰居》教學設計【精選】03-25
優秀思政課九年級歷史教學設計02-23
品德與社會高峽出平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南轅北轍》的課堂教學設計【精選】03-25
《我為你驕傲》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03-25
課文翠鳥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