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確立依據
(一)課程分析
1. 課程標準要求:
能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并能簡單分析溫度、濃度、外加物質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2. 課程標準解讀
本節課安排在化學平衡之后,從著眼學生發展的角度,教師應創設問題情景,設計思考的問題、小組交流的內容,使學生能用變化和聯系的觀點,應用化學平衡的相關知識分析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相關知識,在認識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建立、特征、定量表示、平衡移動及影響平衡的因素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聯系舊知,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興趣。
(二)教材分析
第三章《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是第二章化學平衡理論的延伸和拓展。在第一節“水溶液”的基礎上,本節在介紹“弱電解質的電離”這部分知識時,通過閱讀課本75頁圖3-1-3 HCl和CH3COOH電離情況的比較和介紹電離平衡常數等概念,幫助學生體會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很小,對電離平衡建立定量的認識;通過介紹溫度、濃度、外加物質對電離平衡的影響,幫助學生分析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弱電解質的電離是單一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是研究物質在水溶液中行為的重要環節,既可以鞏固前邊所學的有關化學平衡的知識,又能使他們有效的擴展知識,為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動及水解原理的應用打下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時安排為2課時。
第1課時:利用化學平衡原理分析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是溫度、濃度、外加物質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第2課時:利用第1課時弱電解質電離平衡原理對比分析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pH強酸與弱酸的區別,從而達到遷移應用的目的。教學難點是強酸與弱酸區別的原理分析。
(三)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基礎
學生已經學習了化學平衡的特征、化學平衡常數及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等知識,且能夠熟練應用外界條件改變對平衡移動的影響規律。具備了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知識基礎。
2. 學習障礙點分析
第1課時的學習障礙點:學生能否在新的情景中(水溶液中)熟練應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特別是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和K與Q的關系判斷電離平衡的移動以及溶液中微粒的變化。
第2課時的學習障礙點:學生能否熟練運用弱電解質電離的動態平衡特點理清已電離的和未電離分子間的動態關系,并能與強酸做對比分析。
二、教學目標和評價設計(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目標1:通過復習化合物的分類,學生能夠區別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正確書寫電離方程式。
目標2:通過任務驅動、比較分析,學生能應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弱電解質的電離及其影響因素,樹立平衡觀和離子觀的思想,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二)評價設計
目標1評價:畫出區分概念的思維導圖;完成目標檢測1,正確率達100%
目標2評價:準確畫出電離平衡建立的v—t圖像,用5個字概括電離平衡特征,能利用電離平衡常數和電離度判斷酸堿強弱;完成目標檢測2,90%以上的學生完全掌握。
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和K與Q的關系判斷電離平衡的移動以及溶液中微粒的變化;完成目標檢測3,90%以上的學生完全掌握。
三、教學策略和方法
本節主線是學生在利用化學平衡的一般規律的基礎上,關注電離平衡與一般化學平衡的區別與聯系,從而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概念,為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學過程在設計有效的問題、任務驅動,如在電離平衡特征的理解上,類比化學平衡,讓學生說出對“逆、動、等、定、變”的理解;以醋酸電離為例認識電離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向醋酸溶液中加水,醋酸的電離程度變大還是變小的理由分析。通過比較分析、小組討論、交流表述,激發學生的好奇和疑問,進而產生學習的驅動力,為學生能夠主動構建認識框架創設條件。
四、教學過程(第1課時)
詳細請見附件【板書設計】 第2節 弱電解質的電離
3. 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1)內因:電解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 ①溫度 ②濃度
五、教學反思
本節是第二章化學平衡理論的延伸和拓展,課標要求主要是認識電解質的強弱和能用化學平衡理論描述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力平衡。本節理論性較強,掌握方法是學好本節知識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了學生已有的知識,設計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對于本節課的處理,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1)用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用化學平衡理論展開討論,使學生理解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建立、特征、定量表示、平衡移動及影響平衡的因素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聯系舊知,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興趣。
(2)對難點內容發揮小組的功能,小組活動,在兼顧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前提下,調動了他們互相幫助,團隊互助的積極性。
(3)對學情把握較好,能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的障礙點,從學生的已有基礎出發適當引導,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尊重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求。
(4)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配合板書,增大課堂容量,拓展了知識的深廣度,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課不足之處有:
(1)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一方面是學生有點緊張,另外“加水后醋酸的電離程度變大還是變小的理由分析”這個思考題設計的比較難,老師急于講解,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影響了學生的深入思考。
(2)與現實生活聯系不夠,也沒有設計實驗驗證,如果能讓學生通過導電性實驗直接感受強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的不同,效果會更好。
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2
一、情景導入
展示名言: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問:大家知道這句名言的出處嗎?
解答:出自《進學解》,意思是學業由于勤奮而專精,由于玩樂而荒廢;德行由于獨立思考
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隨俗而敗壞。
《進學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假以老師的身份假托向學生訓話借以表達自己觀點的文章。韓愈在《師說》中又提出了怎樣的看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韓愈的《師說》。
二、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經歷及思想主張,了解古文運動。
2、熟讀課文,積累重要的文言現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明確韓愈強調的從師的重要性。
4、聯系韓愈從師的觀點,培養尊師重道的思想,樹立謙虛好學的風尚。
5、背誦課文第一段。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意義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練翻譯課文,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維發展與提升:熟讀課文,通過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論點及對比論證方法。
審美鑒賞與創造:賞析韓愈所論述的從師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傳承與理解:聯系實際,強化理解韓愈從師的觀點,培養尊師重道的思想,樹立謙虛好學的風尚。
三、預習檢測
1、查字典,讀準下列漢字的讀音。
句讀()或不()焉
經傳()傳道()
老聃()冉()
李蟠()潘()
萇弘()近諛()
須臾()貽()
dòufǒu
zhuànchuán
dānrǎn
pánpān
chángyú
yúyí
四、作家作品
韓愈,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
(“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67,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艷麗的文風,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
3、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
五、寫作背景
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此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開展。韓愈“成就后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
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普遍存在著從師“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韓愈反對“士大夫之族”的這種錯誤的觀念,提出以“道”為師,“道”即師所在。
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
六、解題
“說”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范圍,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如《馬說》、《捕蛇者說》、《愛蓮說》、《師說》等都屬于這一種文體。
“師說”,就是“說師”,說說關于老師的事情。
七、朗讀課文,梳理文言現象
1、聽朗讀,熟悉課文內容,掃清文字障礙,做到準確、流利地誦讀課文。
2、生自讀全文,借助工具書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師提示:用紅筆標畫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難解的'字詞句,借助工具書和手中的材料,分類整理文言現象。
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8個小組分工,制作學習卡片,討論合作完成。)
(2)小組成果展示:(展臺展示卡片)。
其他組成員回答。
第一組展示:【通假字】。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②或師焉,或不焉。
答案:①受,同“授予”,傳授②不,同“否”,不愿。
第二組展示:【古今異義】——其他組成員回答。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建樹和成就的人。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也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的憑借。今義:表結果。
③愚人之所以為愚。
古義:……的原因。今義:表結果。
④吾從而師之。
古義:從,隨從;而,表承接,可不譯。今義:連詞,因此就。
⑤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古義:一般人。今義:眾多的人。
⑥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給少年兒童以全面的基礎教育。
⑦師不必賢于弟子。
古義:不一定。今義:不需要。
第三組展示:【詞類活用】——其他組成員回答。
①吾師道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師,名詞用作動詞,學習。
②或師焉。
師,名詞用作動詞,學習。
③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下,名詞作動詞,低于。
④吾從而師之(孔子師郯子)
“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小結:(一)名詞的活用。
第三組展示:【詞類活用】——其他組成員回答。
①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②而恥學于師。
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③位卑則足羞。
羞,形容詞意動用法,感到恥辱,以……為羞。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詞用作名詞,圣人,愚人。
⑤小學而大遺。
小、大,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⑥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惑,形容詞用作名詞,疑難問題。
⑦其賢不及孔子。
賢,形容詞用作名詞,才能。
第四組展示:【一詞多義】——其他組成員回答。
①道。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名詞,道理。
會天大雨,道不通名詞,道路。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風尚。
津津樂道動詞,談論。
所以傳道受也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傳。
作七十列傳傳記,一種文體,名詞。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名詞。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達,傳授,動詞。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流傳,動詞。
第五組展示:【一詞多義】——其他組成員回答。
③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知識和道理。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代詞,他,代那個童子。
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代李蟠。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些。
郯子之徒代詞,這類。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
彼童子之師助詞,的。
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取獨。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結構助詞,取獨。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取獨。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音節助詞。
第五組展示:【一詞多義】——其他組成員回答。
④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
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副詞,表推測,“大概”。
其可怪也歟。
語氣副詞,表推測,“大概”。
第六組展示:【一詞多義】——其他組成員回答。
⑤而。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并且,同時。
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順承,不譯。
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折,卻。
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折,但是。
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不譯。
擇師而教之連詞,表目的。
第七組:【特殊句式】。
①、判斷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判斷依據:者、也、是。
②、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后省略賓語“之”)。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前省略主語“人”)。
判斷依據:句子成分。
③、倒裝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
師不必賢于弟子(狀語后置句)。
而恥學于師(狀語后置句)。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狀語后置句)。
不拘于時,學于余(狀語后置句、被動句)。
判斷依據:
賓定語前置標志詞:之。
狀語后置標志詞:于。
被動句標志詞:于、被、為、所、為……所。
②、固定句式。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表憑借,用來……的)。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表原因……的原因)。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表示得出結論,因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問,哪里……呢)。
第八組:質疑問難,教師點撥。
①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教師點撥:
句中“是故”表示總結;“道”即“道理”;“無”,即“不論、無論”。
翻譯: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教師點撥:
句中“圣”形容詞活用名詞,“圣人”,“所以”為固定形式,“……的原因”“其”,表推測,“大概”。
翻譯: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是這個原因吧?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教師點撥:句中兩個“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不知句讀,不解惑”“不”是通假字“否”。“小學”古今異義詞,“小的方面學習”;“明”,“明智”。
翻譯:(一方面)不通曉句讀,(另一方面)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
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教師點撥:句中兩個“不齒”是“不屑一提,看不起”。“乃”是“竟然”“反而”;“歟”,語氣助詞,表示感嘆。
翻譯:
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八、課堂練習
列句中紅色字詞的含義相同的一組是(B)。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B、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圣人無常師。
C、吾從而師之。D、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乃大驚,問所從來余嘉其能行古道。
九、拓展提高
與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D)。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C、李氏子蟠……不拘于時。
D、古之人不余欺也。
十、課堂總結
要想學好文言文,必要的文言儲備是非常必要的。在學習中,通過分門別類的方法整合文言現象,識記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牢記特殊句式的特殊用法,然后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就能大概理解一段文言文的含義,從而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十一、板書設計
師說
韓愈
通假字
學習古今異義閱讀
文言基礎知識詞類活用淺易文言文
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
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3
一、學習目標:
①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課前準備:
字詞卡片。
三、教學過程:
課時一
(一)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學習《將心比心》,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課文寫了哪些將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②前后四個同學按段輪流讀課文,互相糾正讀不好的句子。
③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①自學第一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自學基礎上小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感動?在書上做些批注。
③學生交流讀后感受,教師引導重點探究以下問題:讀母親平靜的活,思考:母親的“寬容”體現在哪里?母親又是怎么鼓勵護士的?她為什么能這么做?
④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
⑤學習第三:你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節的理解嗎?
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⑦課堂練習:寫一段話,以生活中的一個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
課時二
(一)自學課文
①自由朗讀全文。
②同桌之間相互進行朗讀檢查。
③提出疑難,師生共同解決。
(二)感知內容
①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
②指名復述課文敘述的兩個生活“小鏡頭”。
(三)交流體會
①你對課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我”的母親想說些什么?
②你平時生活中有否遇到過這樣的事?(或者正好相反的事例)
(四)創設情境,補充對話
①在公共汽車上,一位紅領巾給老人讓座。
②一位年紀很大的老人忙著在山上種樹。
四、教學結束:
課外作業
讀名言,寫一段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臺灣作家羅蘭曾經這樣說:“如果每一個人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都能先想到別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很多悲劇和恨事。”
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認識“秋、氣、樹、葉、片”五個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兩個偏旁,認識新筆畫橫撇,會寫“了、子”兩個生字。能正確朗讀課文,讀準“一”的不同讀音,認識自然段,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正確朗讀課文,認識五個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兩個偏旁,認識筆畫橫撇,會寫“了、子”兩個生字。
【教學準備:】
課前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本課是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我眼里的秋天”語文實踐活動作業展示
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呀?分別是?那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沒錯,現在正值秋天,前兩天,咱們班組織了我眼里的秋天語文實踐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你們眼中的秋天吧!
1、談話導入,揭題識字
1、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2、秋天色彩斑斕,是個美麗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篇課文——《秋天》。(出示“秋天詞卡”)“秋”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這個字是由學過的哪兩個字組成的?(根據學生的發現,課件動畫出示“秋”)秋天是禾苗成熟的季節,所以“秋”字里有“禾”。“秋”除了秋天還能組什么詞呢?(如:秋風、秋雨)
2、自主發現,初識自然段
1、以前我們學的是識字、漢語拼音(出示課文插圖)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課文。今天學的課文《秋天》和之前學的兒歌《一片兩片三四片》有什么不同?(出示課文插圖泡泡框,引導學生認識自然段)
學生自主發現:兒歌短,課文長,兒歌開頭不空格,課文有空格。
2、(出示課文,邊指空格邊引導)課文是由一個個自然段組成的,每個自然段開始都會空兩格,空兩個就是表示一個自然段的開始。
3、我們來數一數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呢?排在第一的自然段叫做第一自然段,我們在空格處標注①,那么后面的依次就是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在自己的課本上標注每個自然段的序號,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標。
3、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教師示范讀,請同學們看著課文,聽老師來讀,請你用手指著,認真聽清每一個字的讀音。
2、自主朗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字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指名朗讀課文
4、評一評(根據學生的互評,隨機引導糾正)
預設一:涼了?黃了?來了?葉子?
預設二:一群?一片片?一會兒? “一”字
5、把這些詞語放回到句子中你還會讀嗎?誰來試試?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個句子。
(1)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2)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6、把句子送回到課文里再來讀一讀課文吧!
4、感受秋天,隨文識字
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秋天來了,大自然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認讀“天氣”(天氣詞卡),“氣”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天氣的氣,氣是什么意思?(出示古文字)最初的氣字是這樣的,上面一橫是天,下面一橫是地,中間一橫就是天地之間的空氣。(出示圖片)秋天的天氣和夏天的天氣有什么不一樣?(貼“涼”)
天氣涼了,小朋友要注意保暖,及時添加衣服。
秋天天氣變涼了,樹葉也變黃了,認讀樹葉,學習這兩個生字前我們先來認識兩個新偏旁。
(1)木字旁。木字旁是怎么來的呢?“樹”的偏旁就是木字旁,帶有木字旁的字大多與樹木有關,你還認識哪些帶有“木字旁”的字?很多樹的名字里都有木字旁,比如校園里的——柳樹、梧桐樹、松樹。秋天樹葉發生了什么變化?(貼“黃”)
(2)(放大“葉”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新的生字。在“葉”字里口變小了,就成了偏旁“口字旁”。
5.猜猜看這是什么字?(出示篆書片),古代的片字就像劈開的木片,人們用它來形容平而薄的東西。(出示圖片)“一片葉子”,課文中用的是?“一片片葉子”,這兩者有什么不同?(出示圖片)一片片是告訴我們有許多葉子飄落下來(貼:“落”),中國的語言文字多奇妙啊!重疊了一個字,表示的數量就不一樣了。我們來玩一個疊詞的“變身”游戲吧!
一片(一片片)一朵(一朵朵)一朵菊花(一朵朵菊花)一群人(一群群人)
6.借助停頓符號,讀好第一自然段。
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老師給第一自然段加上了幾根魔法棒,看到魔法棒,我們就要稍微停一停,這樣朗讀句子更好聽,自己試試吧!(指名讀、范讀、齊讀)
(2)出示填空:天氣(),樹葉(),一片片葉子()。
這樣的句子,你還會讀嗎?
(3)借助圖片背誦第一自然段
課中操(秋風吹,樹葉搖,紅葉黃葉往下掉,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像蝴蝶)
5、書寫練習,反饋評價
寫一寫“了”和“子”字,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認識新筆畫——橫撇,了字的橫撇要短一些,請你仔細觀察“了”的筆畫及位置,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范寫: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轉折頓筆,輕輕往左下方撇,第二筆是彎鉤,要沿著豎中線寫,稍微彎一些,請你在書上描兩個寫一個。學會了“了”“子”就容易多了,哪位小老師來講一講“子”這個字。評一評
六、課后作業
秋天的到來給大自然帶來了很多變化,你還發現了哪些變化呢?用你的小手畫一畫秋天,說一說秋天吧!下節課我們來分享。
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一、談話引入
孟子說過: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是講中國人做人要有尊嚴。本課中,在一位外國年輕人的身上,也體現了這樣的做人品質。
二、質疑激趣,引導了解課文梗概
1、接下來,請同學們好好讀讀這篇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你最想問同學們一個什么問題,并想想,自己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2、學生各自讀書,思考問題;教師巡回,發現學生的問題。
3、學生提問讓其他同學回答,在回答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新詞,讀通課文,讀懂課文。
4、說一說: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讀比較,從具體語言中體會人物性格
1、縱向比較:
哈默的神態、語言、動作散見于課文之中,比較體會:如,年輕人“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可是當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問的是:“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當聽到“沒有”時,他的“目光頓時灰暗了”“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在杰克遜提出先吃飯再干活時,他仍堅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為了加深學生對年輕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啟發學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動。如,當食物擺在他面前時,從他說的話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當聽到“沒活”干時,他會怎么想;當杰克遜大叔要他捶背時,他又是怎么想,從而深入體會他自尊自強的品格。
2、橫向比較:
將哈默與其他一群逃難的人進行比較。同樣是疲憊不堪、饑餓難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勞動換取食物,別人則是“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比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愛、卓爾不群。
四、體悟主題,拓展升華
1、用自己的語言來評價哈默和杰克遜。
2、以《尊嚴》的感受=為題寫一段話。
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認“壓,亂,垂,虹”四個生字,會寫一個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有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
重點: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難點:聯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讀雷雨前描寫。
一、課前談話:
猜一猜,甲骨文“雨”字。(板書:雨)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1、給雨組詞。順勢而導: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雨家族里最神奇的成員——板書完整:“雷雨”,齊讀課題。
2、你們見過雷雨嗎?你所見到的雷雨是怎樣的?指名說。順勢引“雷雨”這兩個字寫法要點。
3、導入課文
二、初讀“雷雨”,理清脈絡
1、提出讀書要求:打開課文到80頁,放聲朗讀,爭取把把生字讀準確,課文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文。
3、檢查朗讀。
▲第一段:
壓下來 下起來 亮起來 叫起來
自由讀——指名讀——跟讀
▲第二段: 這個詞你會讀嗎?(課件:亂擺)指名讀,組詞
▲第一、二段:課件點紅:蟬 蜘蛛 指名讀。
你發現了什么?
你還知道哪些帶有蟲字旁的小動物呢?
出示圖片、文字(課件:蜜蜂 蜻蜓 蝴蝶 螞蟻)
▲第三段
▲第四、五、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課件:彩虹)指名讀。出示:虹,看到虹字的部首,質疑、釋疑,師講述虹為什么是蟲字旁
4、書寫“蟬、蜘、蛛、虹”
當蟲變成了偏旁以后,它有什么變化嗎?
教師范寫“蟲”字旁。再范寫詞組:蜘蛛。學生接著書寫:蜘蛛。
提醒: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手離筆尖一寸。寫好的小朋友再去默讀一下課文,在心里和自己說說,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5、交流初讀感受,看圖理清層次。
①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課件出示3幅圖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②圖片對應找段落
③交流并板書。
三、研讀“雷雨前”。
讀1-3自然段,想想雷雨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1、課件出示1——3自然段,自由讀,指名讀。交流,雷雨來臨之前天氣有了哪些變化?
2、品味詞句,感受變化
句子一: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指名讀。
①抓“滿天”、“黑沉沉”,感受烏云的多。
②緊扣“壓”,感受心情。
壓向我們的是什么呀?你會有什么感覺?指名讀。
總結 這樣可怕的烏云,你想送給它一個什么詞呢?——烏云密布
句子二: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①指名讀
②說話訓練
③齊讀。
③這樣的風,你想送給它什么詞呢?——狂風大作。
句子三: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指名讀。
①(課件:越來越亮、越來越響)
你還能用上這樣的形式自己也來說一說嗎?課件:——越——越——。自由說,指名說。
②情境讀
這越來越亮的閃電和越來越響的雷聲交織在一起,就叫做——電閃雷鳴
過渡:在這樣的天氣變化下,小動物們有哪些和平時不一樣的表現呢?趕緊到課文中去找找吧!
句子一: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①感受悶熱。
指名讀。
句子二: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①指名讀。
②辨析比較:在這里,垂下來可以換成哪些詞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比較。
小結:
總結:采訪蜘蛛,讀!
②垂、講解字理:讀得這么好,接下來讓我們來寫一寫這個垂字吧!
交流提醒
師板書、生書空
除了蟬和小蜘蛛,看看前面的這些小動物,再聯系一下生活中尼所知道的一些小動物,看看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接到雷雨公公的通知單呢?你能用上這樣的形式說說嗎?自由說,指名說。隨機采訪。
小結:,齊讀。
3、總結:孩子們,炎熱的夏天里,天空中先是烏云密布,又悶又熱,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電閃雷鳴,多么可怕的氣氛啊!這些變化都在告訴我們——要下雷雨了!
齊讀第一——三自然段。
4存疑結課:雷雨前是這樣的神奇,雷雨中、雷雨后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相關文章:
觀潮優秀教學設計的課時09-27
找春天優秀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5篇)02-09
《觀潮》第一課時的優秀教學設計10-29
《觀潮》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1-07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10-28
第一課時觀潮教學設計10-27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9-27
背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1-02
《背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9-2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課時優秀教學設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