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9 11:32:0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化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通用12篇)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1

  一、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明確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進行。

  在教學中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過去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3.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的課程觀。

  二、教材分析

  1.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化學2》有三個一級主題:物質(zhì)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應的教材在內(nèi)容設置上包括四章,分別是:

  第一章:物質(zhì)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

  第三章:有機化合物

  第四章: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2.《化學2》在《化學1的基礎上突出物質(zhì)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強調(diào)化學變化與能量的關系,同時通過有機化合物的知識來進一步認識化學結構和反應的關系。最終將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大背景相聯(lián)系,更加顯現(xiàn)化學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重要性。

  3.《化學2的主要特點是突出化學理論: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識為基礎,將其應用于理論:化學反應反應與能量、有機化合物知識、化學與社會等。

  4.《化學2》在整個高中化學教材中起一種承前啟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學1》所學的元素知識在《化學2》第一章物質(zhì)結構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又遇到,《化學2》的學習是對前面知識的一種復習和拓展。如在《化學1》中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中學習了Na、Al、Mg、Cu的性質(zhì),在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中學習了Cl、S、N等元素。在《化學2》的物質(zhì)結構周期律中有堿金屬主要是Na,有鹵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

  而啟后是指通過對《化學2》的學習,為學習后面選修模塊的知識打下一定的基礎。《化學2》所學的知識在選修模塊中都要繼續(xù)學習。如物質(zhì)結構元素周期律對應了選修三《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化學反應與能量對應了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合物對應了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應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

  三、學情分析

  經(jīng)過對《化學1》的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和一定的化學理論知識(物質(zhì)分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化學實驗的技能,結合本學期課程設置的特點和本屆學生(共十六個班,分三個層次)的實際學習情況,做如下調(diào)整:

  基于普通班和尖子班、重點班的學生水平差距較大,所以要區(qū)別對待。

  尖子班、重點班的同學在課上要多一些自主學習,在其能夠接受的范圍內(nèi)組織討論,自己歸納、總結。自己動手探究等多種方法。同時,對優(yōu)生強化學習,進行提優(yōu),對差生同樣要做好補差工作。

  對普通班的學生,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知識點盡量簡單化,力求學生能夠理解。同時降低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也能適當放進一些學生活動以提高學習積極性。

  四、工作措施:

  1.備課方式

  我們教研組采取每周教材解讀的的形式進行集體備課。每章節(jié)的教材解讀由中心發(fā)言人重點發(fā)言,其他人員補充,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共同探討教學中重點、難點及亮點的處理,研究探究式教學,充分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

  2.教學方式

  在學校80分鐘課堂模式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滲透探究性學習,我們一定要努力構建一個以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實踐和探究為主的開放的教學過程,對重點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積極思維去解決問題。

  3.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

  我們準備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使學生對知識有系統(tǒng)的了解。

  比如在學生學習第一章《物質(zhì)結構元素周期律》和第三章《有機化合物》,可先給學生介紹學習方法:結構決定性質(zhì)。

  具體到重點元素包括原子結構、原子半徑、得失電子能力、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等,在具體的學習過程和總結時同時融入具體的學法指導。如研究元素的一般方法、個性的比較及共性的歸納等。

  到了有機化合物就要強調(diào)官能團來決定物質(zhì)的性質(zhì)了。

  4.強調(diào)化學學科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

  針對人們的誤解以及學生對學習化學知識的無用性的認識誤區(qū)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化學學科知識對人類美好生活的幫助的觀念滲透。

  例如:

 。1)《化學反應與能量》灌輸化學反應對人類所使用能量的貢獻

 。2)《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利用化學反應

  (3)《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可以幫助人類更好認識物質(zh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5.加強實驗

  實驗教學功能,應由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知識向幫助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轉(zhuǎn)換。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利用實驗的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基礎實驗技能,鼓勵學生設計和創(chuàng)新實驗。比如在設計化學能與電能實驗時,可以聯(lián)系設計生活電池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實驗觀察獲取信息,通過歸納對信息進行加工。體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對化學現(xiàn)象與化學本質(zhì)的辯證認識,熱愛科學,樹立環(huán)保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SO2的漂白性、還原性和氧化性。

  【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SO2的化學性質(zhì)。

  三、教學用具

  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好,我們知道在干燥的季節(jié)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臨,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還有一種雨水被稱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欢斡嘘P酸雨的視頻,請看大屏幕。

  教師:播放酸雨視頻,酸雨視頻展示酸雨對我們環(huán)境,動物生存,建筑物及人類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以及酸雨知識。組織學生認真觀看并思考問題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學生活動:回答危害方面并說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師展示:大家請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圖片,酸雨對空氣污染的報告,SO2中毒現(xiàn)象,被SO2漂白過的食物,大家說這些現(xiàn)象中都免不了一個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學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教師語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SO2。

  【板書】課題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

  1.SO2的物理性質(zhì)研究

  教師多媒體呈現(xiàn)并講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質(zhì)如下:淡晶體,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氣中燃燒首先生成二氧化硫;瘜W方程式為:S+O2====SO2,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的火焰,在純氧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教師提問:經(jīng)過前面的學習,大家思考下我們從哪些方面可以確定SO2的物理性質(zhì)呢?

  教師引導:回憶上節(jié)課研究氯氣的性質(zhì)的方法,思考從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質(zhì)。

  教師學生共同活動:說出從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

  教師設問:你對哪條性質(zhì)還不了解?你能利用一個裝滿SO2的試管來設計實驗說明嗎?

  教師演示實驗:實驗SO2的溶解性。經(jīng)過實驗大家觀察到,SO2是溶于水的。

  學生歸納SO2物理性質(zhì):SO2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書】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zhì):無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密度>空氣,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的化學性質(zhì)研究

  【板書】二、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zhì)

  探究一:從分類的角度SO2屬于哪類物質(zhì)?具有該類物質(zhì)的哪些通性?

  教師引導提問:下面我們從分類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顯酸性,那么SO2屬于哪類物質(zhì)?想想具有該類物質(zhì)的哪些通性?

  學生討論回答:是酸性氧化物,(總結歸納出SO2作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堿反應,和堿性氧化物反應,和水反應等等。

  教師活動:請兩位同學來黑板上給大家展示一下SO2與CaO、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板演師生共同判斷正誤。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師活動:農(nóng)民伯伯夏天勞作的時候也是帶“太陽帽”的,他們這個太陽帽是用草編的,相信很多同學都沒有見過,沒關系,請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舊草帽圖片),同學們看看兩個草帽顏色有區(qū)別嗎?說明SO2有什么化學性質(zhì)?

  學生活動:顏色不同,說明SO2有漂白性。

  【板書】2.SO2的漂白性

  教師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上第90頁關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穩(wěn)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質(zhì)還有哪些?其漂白原理與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學生閱讀思考:上節(jié)課學過的氯氣也有漂白性。氯氣的漂白是因為它的氧化性。

  教師提出問題:從氧化還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質(zhì)?

  學生實驗探究:上講臺將SO2通入到老師準備好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觀察現(xiàn)象,并對反應后溶液進行加熱。

  教師引導:大家觀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價是幾價?說明什么呢?

  學生回答:正四價,處在硫的中間價態(tài),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板書】3.SO2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學生討論探究:由學生代表上講臺用教師提供的試劑(石蕊試液、SO2水溶液、品紅溶液、雙氧水、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儀器或用品,選擇合適的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SO2具有還原性。

  教師評價指導。

  教師講授:SO2的氧化性,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來理解,大家請看黑板(寫出SO2與H2S反應化學方程式,帶領大家復習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zhuǎn)移)。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提高

  教師設問:我們剛才學習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說出了兩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會不會應用呢,我們通過一道習題來鞏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氣都具有漂白性,若將等體積的二氧化硫和氯氣充分混合后,通入濕潤的有色物質(zhì),可觀察到有色物質(zhì)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第四環(huán)節(jié):小結作業(yè)

  教師陳述:我們請同學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其他同學認真聽作補充。

  學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教師肯定鼓勵。

  作業(yè)

  收集當?shù)氐挠晁畼悠罚瑴y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頭了解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對策的建議。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jié)內(nèi)容。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tǒng)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nèi)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節(jié)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去探索(金屬)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從基本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zhì)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jīng)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nèi)容。

  二、 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茹下教學目標:

  A 認知目標: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且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B.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體協(xié)作的能力。

  C.情感和價值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重點和難點

  A.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是本課題的重點。

  B.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qū)χ脫Q反應作出判斷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

  A.本章主張自主學習為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B.本課題是比較系統(tǒng)地認識一類物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開始,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本節(jié)課學法指導的關鍵,對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如何對比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并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五、教學手段及評價方式:

  實物呈現(xiàn),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側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思路的綜合評價。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堂:

  以生活中的事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的外觀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販用來冒充黃金牟取暴利,我們可用什么辦法來鑒別它們呢?”引入,同學們能夠想到的多數(shù)是利用其物理性質(zhì),告訴同學們除物理性質(zhì)以外還可以利用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chǎn)生,鐵質(zhì)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

  (二)復習舊知:

  初中已經(jīng)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zhì),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zhì)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三)提出問題

  在學習金屬跟氧氣的反應時,采取“回顧—引導—自學—討論—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zhì)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梢宰寣W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師生互動 ,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zhì)。

  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zhì);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zhì)活潑,并根據(jù)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xiàn)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chǎn)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zhì),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五)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

  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xiàn)象,讓學生自發(fā)思考為什么現(xiàn)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fā)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總結課堂:

  總結性的讓同學們先講講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知識點,讓后教師歸納一下。在以布置一些針對性的作業(yè)結束課堂。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學性質(zhì)和主要用途;

  2.使學生了解炔烴的結構特征、通式和主要的性質(zhì);

  教學重點

  乙炔的結構和主要性質(zhì)。

  教學難點

  乙炔分子的三鍵結構與化學性質(zhì)的關系。

  教學方法

  1.通過制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認識乙炔分子的碳碳叁鍵結構;

  2.實驗驗證乙炔的化學性質(zhì);

  3.類比、分析得出炔烴的結構特征、通式和主要性質(zhì)。

  教學過程

  前面我們將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兩個氫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間又連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雙鍵的共平面結構,現(xiàn)在如果通過反應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兩個氫原子,得到的這種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

  碳碳原子以叁鍵形式結合。兩個碳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在一條直線上。

  這個分子就是乙炔分子。在該分子里兩個碳原子之間有3個共用電子對,即以叁鍵形式結合,據(jù)此,請大家寫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按要求書寫乙炔分子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并由一名學生上前板演:

  一、乙炔分子的結構和組成

  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C2H2H-C≡C-H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二、乙炔的實驗室制法

  CaC2+2H2OC2H2↑+Ca(OH)2

  乙炔可以通過電石和水反應得到。實驗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投影顯示]實驗室制乙炔的幾點說明:

  ①實驗裝置在使用前要先檢驗氣密性,只有氣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谑㈦娛脑噭┢恳皶r密封,嚴防電石吸水而失效;

  ③取電石要用鑷子夾取,切忌用手拿電石;

 、茏鳛榉磻萜鞯臒吭谑褂们耙M行干燥處理;

 、菹驘坷锛尤腚娛瘯r,要使電石沿燒瓶內(nèi)壁慢慢滑下,嚴防讓電石打破燒瓶;

 、揠娛c水反應很劇烈,向燒瓶里加水時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當乙炔氣流達到所需要求時,要及時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

  電石是固體,水是液體,且二者很易發(fā)生反應生成C2H2氣體。很顯然C2H2的生成符合固、液,且不加熱制氣體型的特點,那是不是說就可以用啟普發(fā)生器或簡易的啟普發(fā)生器來制取乙炔呢?

  ⑦實驗室中不可用啟普發(fā)生器或具有啟普發(fā)生器原理的實驗裝置作制備乙炔氣體的實驗裝置。主要原因是:

  a.反應劇烈,難以控制。

  b.當關閉啟普發(fā)生器導氣管上的活塞使液態(tài)水和電石固體分離后,電石與水蒸氣的反應還在進行,不能達到"關之即停"的目的。

  c.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啟普發(fā)生器是厚玻璃儀器,容易因受熱不均而炸裂。

  d.生成物Ca(OH)2微溶于水,易形成糊狀泡沫,堵塞導氣管與球形漏斗。

  該如何收集乙炔氣呢?

  乙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6,與空氣比較接近,還是用排水法合適。

  熟悉和體會有關乙炔氣體制備的注意事項及收集方法,并由兩名學生上前按教材圖5-14乙炔的制取裝置圖組裝儀器,檢查氣密性,將電石用鑷子小心地夾取沿平底燒瓶內(nèi)壁緩慢滑下,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一滴一滴地緩慢滴下,排空氣后,用排水法收集乙炔氣于一大試管中。

  由幾個學生代表嗅聞所制乙炔氣的氣味。

  請大家根據(jù)乙炔分子的結構和所收集的乙炔氣來總結乙炔具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

  三、乙炔的性質(zhì)

  1.物理性質(zhì)

  無色、無味、ρ=1.16g/L、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實際上純的乙炔氣是沒有氣味的,大家之所以聞到特殊難聞的臭味是由于一般所制備得到的乙炔氣中常含有PH3、H2S等雜質(zhì)造成的。

  根據(jù)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結構特點,預測乙炔該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

  [小組討論]乙烷分子中兩個碳原子的價鍵達到飽和,所以其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而雙鍵中有一個鍵不穩(wěn)定,易被打開,所以容易發(fā)生加成反應和聚合反應;乙炔分子中兩個碳原子以叁鍵形式結合,碳原子也不飽和,因此也應該不穩(wěn)定,也應能發(fā)生加成反應等。

  大家所推測的究竟合理不合理,下邊我們來予以驗證。

  [演示實驗5-7](由兩名學生操作)將原反應裝置中導氣管換成帶玻璃尖嘴的導管,打開分液漏斗活塞,使水緩慢滴下,排空氣,先用試管收集一些乙炔氣驗純,之后用火柴將符合點燃純度要求的乙炔氣體按教材圖5-14所示的方法點燃。觀察現(xiàn)象:點燃條件下,乙炔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而伴有濃烈的黑煙。

  乙炔可以燃燒,產(chǎn)物為H2O和CO2,在相同條件下與乙烯相比,乙炔燃燒的更不充分,因為碳原子的質(zhì)量分數(shù)乙炔比乙烯更高,碳沒有得到充分燃燒而致。

  (補充說明)乙炔燃燒時可放出大量的熱,如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的氧炔焰溫度可達3000℃以上,因此可用氧炔焰來焊接和切割金屬。

  2.乙炔的化學性質(zhì)

  (1)氧化反應

  a.燃燒2CH≡CH+5O24CO2+2H2O

  檢驗其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所氧化。

  [演示實驗5-8](另外兩名學生操作)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緩慢滴下,將生成的乙炔氣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片刻后,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漸褪去。

  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乙炔氣體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前邊的學習中提到由電石制得的乙炔氣體中往往會含有硫化氫、磷化氫等雜質(zhì),這些雜質(zhì)也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實驗中如何避免雜質(zhì)氣體的干擾?

  可以將乙炔氣先通過裝有NaOH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氣瓶而將雜質(zhì)除去。

  b.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演示實驗5-9]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緩慢滴下,將生成的乙炔氣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溴的四氯化碳中溴的顏色逐漸褪去。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說明二者可以反應且生成無色物質(zhì),那么它們之間的反應屬于什么類型的反應?(屬于加成反應)

  從時間上來看是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迅速還是乙炔與之褪色迅速?

  (回答)乙烯褪色比乙炔的迅速。

  這說明了什么事實?乙炔的叁鍵比乙烯的雙鍵穩(wěn)定。

  應注意乙炔和溴的加成反應是分步進行的,可表示如下:

  (2)加成反應

  乙炔除了和溴可發(fā)生加成反應外,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與氫氣、氯化氫等發(fā)生加成反應。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5

  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化學高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教學內(nèi)容。

  二、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學情

  在物理課的相關學習中,學和生對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接觸到一些金屬制品,因此,學生對金屬、金屬材料及其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廣泛應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此前,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問題探究能力,能通過查找資料、調(diào)查研究進行一些分析和總結。但由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時承擔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三、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知道物質(zhì)的性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zhì)的用途,但同時還需考慮如價格、資源以及廢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區(qū)分生鐵和鋼,認識金屬與金屬材料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通過討論探究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用途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金屬材料的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四、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

  (2)物質(zhì)性質(zhì)與用途之間的辯證關系。

  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法

  根據(jù)化學課程標準“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要求,以及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我確定的教學方法是: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的程序?qū)嵭刑骄渴接懻摻虒W

  通過教學,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教學活動層次逐步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興奮的狀態(tài)。

  六、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學法

  由于本課實驗的探究的內(nèi)容很多,學生的思維又特別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中,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取長補短,形成技能,培養(yǎng)合作意識,使創(chuàng)新能力逐步得到發(fā)展。

  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教師講授前面已學習了碳、氫、氧等非金屬單質(zhì)的知識,今天我們要研究另一類單質(zhì)-金屬。請同學們說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金屬制品,并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金屬制品,如:銅錢、硬幣、紀念章等,使學生感覺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屬材料。并用多媒體播放金屬材料在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等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資料,請同學們講出,還有哪些領域用到了金屬制品,進一步突出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金屬材料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產(chǎn)生了解金屬性質(zhì)的探究欲。

  新課講授: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我們知道金屬有很多用途,可為什么金屬會有這么廣泛的用途呢這是由它們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質(zhì)決定的。同學們想知道金屬的性質(zhì)嗎

  請學生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材料,盡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教師可以預先設計一些試驗步驟,并在多媒體上放映。)

  學生分別取出鐵絲、銅絲、鋁絲。

 、儆眉毶凹埓蚰ミ@些金屬絲,用濾紙擦拭后,觀察它們的顏色和光澤;

 、谟昧υ囋囁鼈兪欠袢菀妆粡澢、折斷;

 、鄯謩e用小刀割一下;

 、芊謩e用鐵錘用力錘一下;

 、萦檬帜弥饘俳z的一端,在酒精燈上加熱另一端,試試它們能不能傳熱;⑥用電池、小燈泡試試它們能不能導電。

  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驗結果,介紹實驗探究方法,同時進行師生評價。科學探究結束,讓學生歸納出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如:大多數(shù)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常溫下多數(shù)是固體,密度、硬度一般較大,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體展示物理性質(zhì)圖

  教師指出:金屬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zhì)外,還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鐵、鋁等大多數(shù)金屬都呈銀白色,但銅卻呈紫紅色,金呈黃色;在常溫下,鐵、鋁、銅等大多數(shù)金屬都是固體,但體溫計中的汞卻是液體……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zhì)差別也較大。出示幾種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數(shù)據(jù)表,請同學們分析,留意導電性,密度,熔點,熔點最低,硬度金屬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質(zhì)。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6

  一、化學課程標準對原電池這部分內(nèi)容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原電池這部分內(nèi)容的要求:體驗化學能與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探究過程,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能寫出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查閱資料,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認識化學能與電能轉(zhuǎn)化的實際意義及其重要應用。能解釋金屬發(fā)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認識金屬腐蝕的危害,通過實驗探究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

  二、本節(jié)內(nèi)容和學情的分析

  本節(jié)是電化學的基礎知識,也是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融合了氧化還原反應、能量的轉(zhuǎn)換、原電池原理的應用、電解質(zhì)溶液、金屬的活潑性以及物理中的電學等知識等,綜合性較強。學好本節(jié)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將氧化還原反應、能量轉(zhuǎn)換、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zhì)溶液,對培養(yǎng)學生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的認知規(guī)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學生在必修一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電解質(zhì)等基礎知識,在初中物理中也學習了電學最基礎的知識,在知識層次上達到了可以學習電化學的基礎,在知識的理解掌握上應該較容易掌握。

  三、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構成原電池條件,初步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會判斷電子的流向,把一個氧化還原反應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2)過程與方法

  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巧與意識;讓學生感到化學與我們生活生產(chǎn)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悟科學研究對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

  2、教學重難點: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原電池的本質(zhì)。

  3、教學流程:

  (一)【實驗一】

  分別把鋅片和銅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觀察現(xiàn)象。

  【實驗二】

  再用導線把鋅片和銅片連接起來,觀察銅片上有無氣泡產(chǎn)生?

  在導線中間接入一個電流表,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是否偏轉(zhuǎn)?

  實驗意圖:化學能能否直接轉(zhuǎn)化為電能。思考要點:

  【學生討論】學生激烈討論的焦點問題有:

  1、銅片上的氣體是什么?

  2、氫離子轉(zhuǎn)變?yōu)闅錃馑璧碾娮訌暮味鴣恚?/p>

  3、鋅片有什么變化?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電流表指針為什么發(fā)生偏轉(zhuǎn)?說明什么問題?

 。ǘ┓治霈F(xiàn)象掌握本質(zhì)

  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記錄,閱讀課本有關內(nèi)容,作出分析,掌握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原電池反應的實質(zhì)。

  1、電極反應式及電極名稱

  鋅片:Zn–2e-=Zn2+

  電子流出,發(fā)生氧化反應,稱為負極.

  銅片:2H++2e-=H2↑

  電子流入,發(fā)生還原反應,稱為正極.

  2、原電池原理: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電子從負極經(jīng)外電路流向正極,從而產(chǎn)生電流,使化學能轉(zhuǎn)變成電能。

  原電池反應的實質(zhì)是:氧化還原反應.

  四、課后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教學實踐中,強化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由感性認識進入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痘瘜W能與電能》就是一節(jié)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探究式新課。讓學生從本質(zhì)上宏觀的視角上理解了原電池的原理,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知識的建構過程,讓學生一步一步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理解掌握知識。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蛋白質(zhì)的組成、結構和用途,掌握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

  2、介紹幾種氨基酸的結構和名稱, 了解氨基酸由于羧基和氨基的存在而具有兩 性的性質(zhì)。

  3、使學生了解肽鍵及多肽的初步知識。

  知識技能:

  了解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及性質(zhì);了解肽鍵及多肽;了解蛋白質(zhì)的組成;初步掌握蛋白質(zhì)的重要性質(zhì)和檢驗方法;了解蛋白質(zhì)的用途。

  能力培養(yǎng):

  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yǎng)操作技能與觀察能力,使之正確進行實驗分析,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

  科學思想:

  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科學品質(zhì):

  通過學生實驗,使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過鐘南山院士事跡、結晶牛胰島素的成功合成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

  科學方法:

  觀察方法和科學抽象的方法。

  重點:蛋白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

  難點:肽鍵的形成。

  探究問題框架:

  1、氨基酸的性質(zhì)(直接給出)

  2、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介紹鐘南山院士事跡。展示SARS病毒的電子圖片,說明蛋白質(zhì)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nèi),是組成細胞的基礎物質(zhì)。是生命的基礎,沒有蛋白質(zhì)就沒有生命。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蛋白質(zhì)的知識。

  談到蛋白質(zhì),我們首先來學習氨基酸。

  【板書】§1-3蛋白質(zhì)

  一、氨基酸

  給出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結構引導學生觀察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設問】看以上氨基酸的結構式指出哪些官能團?

 。-NH2 氨基、-COOH羧基)

  【設問】那么什么叫氨基酸?

  定義:羧酸分子里烴基上的氫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聆聽

  學生觀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結構,總結歸納氨基酸結構特點。得出氨基酸的通式和定義。

  緊扣時代信息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和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培養(yǎng)歸納總結的能力

  2、復習官能團與性質(zhì)關系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解】氨基酸的性質(zhì)

  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性質(zhì)。氨基酸結構中均含有-COOH和-NH2,應具有什么性質(zhì)?

  (1)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

  與氫氧化鈉的反應:

  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

  試寫出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H2CH2COOH+HCl→Cl-+NH3+CH2COOH

 。2)脫水縮合

  1.書寫出乙酸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書寫出氨基乙酸與氨基乙酸脫水的方程式。

  2NH22H2COOH→NH2CH2CONHCH2COOH+H2O

  【講解】兩個氨基酸彼此之間脫一分子水得到的產(chǎn)物叫二肽。許多氨基酸分子彼此脫水生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板書】二、肽鍵和多肽

  【講述】蛋白質(zhì)在希臘文Proteios的意思是“第一”,即蛋白質(zhì)是生命的基石。

  存在:動物的肌肉、皮膚、血液、乳汁及毛、發(fā)、蹄、角等,或存在于植物的種子里。

  組成:蛋白質(zhì)分子中含有C、O、H、N、S等元素。1965年我國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是科學史上的一大成就,可以說是科學史上又一“豐碑”。在認識生命現(xiàn)象揭開生命奧秘的偉大歷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聆聽

  觀察答出:-COOH和-NH2

  練習方程式的書寫

  1.書寫出乙酸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書寫出氨基乙酸與氨基乙酸脫水而成二肽的方程式。

  聆聽

  1、結構決定性質(zhì),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2、提高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

  3、通過結構式推導性質(zhì)。

  由舊知識向新知識遷移,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索蛋白質(zhì)知識的興趣,創(chuàng)設懸念引入新知識領域的探索。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四、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

 。ㄖ笇W生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 】:蛋白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見課件ppt)

  【設問】從本實驗可得出何結論?

 。ㄒ龅鞍踪|(zhì)的鹽析和變性概念)

  【板書】

  1.蛋白質(zhì)的鹽析

  2.蛋白質(zhì)的變性

  【練習】比較蛋白質(zhì)的鹽析和變性

  【思考、討論】

  1、誤服重金屬怎么解毒?

  2、為什么醫(yī)院用高溫,照紫外線,噴灑苯酚和酒精溶液消毒?

  3、為什么用甲醛保存動物標本?

  分組實驗:

  完成實驗報告

  學生結合實驗分析、思考產(chǎn)生疑問

  練習

  思考、討論

 。1)練習操作技能;

 。2)提高觀察能力;

  (3)學會從實驗現(xiàn)象分析、歸納整理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4)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主動學習知識

  加強掌握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

  了解其它影響蛋白質(zhì)變性的因素。

  3.蛋白質(zhì)的顏色反應

  【講解】

  蛋白質(zhì)的顏色反應是檢驗蛋白質(zhì)的方法之一,反應的實質(zhì)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環(huán)的蛋白質(zhì)使它變成黃色的硝基化合物。

  【設問】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其他方法檢驗蛋白質(zhì)呢?

  【演示實驗】分別灼燒:羊毛線、棉線現(xiàn)象:羊毛線燃燒時燃燒不快,火焰小,離火即熄滅,燃燒有蛋白質(zhì)臭味,灰燼呈卷曲狀為黑褐色結晶,用手指可碾成粉末;棉線燃燒無氣味,燒后成灰。

  聆聽

  學生觀察、描述現(xiàn)象

  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練習】

  1、下列過程中,不可逆的是( )。

  (A)蛋白質(zhì)的鹽析 (B)酯的水解

  (C)蛋白質(zhì)的變性 (D)氯化鐵的水解

  2、欲將蛋白質(zhì)從水中析出而又不改變它的性質(zhì)應加入( )。

  (A)甲醛溶液(B)飽和Na2SO4溶液

  (C)CuSO4溶液 (D)濃硫酸

  3.下圖表示蛋白質(zhì)分子結構的一部分,圖中(A)、(B)、(C)、(D)標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鍵,當?shù)鞍踪|(zhì)發(fā)生水解時,斷裂的鍵是( )。

  二、填空題

  4.蛋白質(zhì)、淀粉、脂肪是三種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其中______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這三種物質(zhì)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分別是蛋白質(zhì)→________淀粉→_________;脂肪→_________;在蛋白質(zhì)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官能團。

  5.若將氨基乙酸和丙氨酸混合反應(在一定條件下)最多可得_______種二肽。

  【小結】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

 。▽W生歸納總結后打出投影)

  1、具有兩性;2、鹽析;

  3、變性;4、顏色反應。

  反饋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

  本題是高考題可反饋出學生學習本節(jié)知識后思維發(fā)展水平。

  通過填空題反饋大多數(shù)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掌握情況。

  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參考答案:

  1、C 2、B 3、C

  4、脂肪、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氨基、羧基

  5、四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 】:蛋白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

  試管

  編號

  往裝有蛋白質(zhì)的試管

  中添加的試劑或操作

  現(xiàn)象

  繼續(xù)往試管滴加入水后的現(xiàn)象

  1

  (NH4)2SO4

  2

  Na2SO4

  3

  (CH3COO)2Pb

  4

  CuSO4

  5

  Hg(NO3)2

  6

  酒精

  7

  甲醛

  8

  加熱

  9

  濃HNO3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比較、歸納等對物質(zhì)分類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類依據(jù)、化合物的分類依據(jù),并認識分類是可以逐級進行的

  3、學會用觀察、實驗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歸納、概括、分類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4、通過對物質(zhì)的分類,體驗分類在化學研究和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5、發(fā)展學習科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zhì)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喜悅,感受科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教學重難點

  物質(zhì)的分類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當你進入書店時,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書,書店中除了指示的標志之外,書店的分類給予我們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現(xiàn)在你能把第一組的同學按照你的標準進行分類?

  學生討論,以兩人為一組,談談自己的一種分類方法及分類結果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1:根據(jù)有沒有戴眼鏡的將學生分為戴眼鏡學生和不戴眼鏡學生學生2:根據(jù)性別將學生分為男同學和女同學……

  教師對學生的陳述進行小結,得出結論:

  1.分類必須有明確的標準

  2.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學生3:根據(jù)學生是否戴眼鏡對男、女生進行分類。

  學生4:根據(jù)學生的身高進一步分類……

  教師對學生的陳述進行小結,得出另一種結論:

  3.分類是可以逐級進行的

  教師: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運用到分類?根據(jù)你的猜想,你認為分類的關鍵點是什么,它有哪些意義?

  生答,教師出示圖,并進行說明意義

  活動2【講授】新課教學

  教師: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不自覺地運用分類法對我們身邊的各種物質(zhì)、用品進行分類。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同樣要研究不同物質(zhì)性質(zhì),同樣也要進行分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二章第4節(jié)物質(zhì)的分類。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們已知的物質(zhì)有1000多萬種,它們的性質(zhì)各異,為了更好地研究和識別它們,我們也要對它們進行分門別類。展示:氯化鈉、硫酸、氧氣、醋酸、氯氣、氧化鎂、高錳酸鉀

  問題:物質(zhì)分類的方法很多,如何對這些物質(zhì)進行分類,請同學們利用自己的方法將這些物質(zhì)分類,并將分類的標準及分類的結果寫在單子上,進行展示。

  學生活動:對這些物質(zhì)進行分類,并將學生分類的結果展示在實物展示臺上,學生進行匯報,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說明:在這個活動期間,學生肯定會出現(xiàn)把物質(zhì)分類進行到底的情況,教師在此可以給充分的肯定,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還有其它分類方法嗎?你認為哪種方法更科學?

  學生思考:略

  教師:物質(zhì)的用途是由性質(zhì)決定,而物質(zhì)的性質(zhì)是由物質(zhì)的組成的所決定的,所以科學上的分類標準是物質(zhì)的組成。

  活動:請你寫出這幾種物質(zhì)的化學式,并根據(jù)以往學過的知識,對這幾種物質(zhì)進行歸類。

  學生活動:寫出這些物質(zhì)的化學式,并讓學生講講這些物質(zhì)歸屬于哪類物質(zhì)?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幾種物質(zhì)的概念

  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zhì)和化合物、單質(zhì)中有金屬和非金屬、氧化物

  教師:你能對應這些概念對寫出的這些物質(zhì)進行正確歸類

  學生歸類:略

  教師:其實對化合物的分類還可以進一步,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中氧化物的分類和化合物的分類,討論:

  (1)請你說說氧化物可以分成哪兩類?

  (2)無機物和有機物在組成上的不同點是什么?

  (3)有機物有哪些相似的組成和性質(zhì)?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說明:

  1.兩者在組成上的不同點:無機物一般指由碳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有機物主要指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除外,因其性質(zhì)與無機物相似,在分類上仍把它們歸為無機物)

  2.有機化合物的相似組成:含碳元素,相似的性質(zhì):大多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燒時會有黑色的碳產(chǎn)生;大多數(shù)難溶于水。

  學生活動:請你把剛才的物質(zhì)歸類進行修正,并根據(jù)你的學習成果把下列這些物質(zhì)進行分類。

  水、酒精、石蠟、面粉、食鹽、糖、生石灰、色拉油、油漆、米醋、天然氣、汽油等。

  活動3【活動】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并對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回顧,要求將物質(zhì)之間的分類寫成一個圖表進行總結。

  活動4【練習】當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57頁練習1(寫出物質(zhì)化學式及注明物質(zhì)的類別)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掌握Na2O Na2O2 和 Na2CO3 NaHCO3 的性質(zhì)。

  2.了解焰色反應及常見金屬的特征焰色。

  【學習重點】

  Na2O Na2O2 Na2CO3 NaHCO3性質(zhì)。

  【新授知識】

  閱讀教材55—57頁

  一.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實驗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體的試管中,立即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現(xiàn)象 ;用手輕摸試管外壁,感覺 ,說明反應是 熱反應;向試管中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現(xiàn)象 。

  性 質(zhì) 氧化鈉(Na2O) 過氧化鈉(Na2O2)

  制備

  色、態(tài)

  氧元素的化合價

  與水反應

  與CO2反應

  用途 不作要求

  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物質(zhì) Na2CO3 NaHCO3

  俗名

  色、態(tài)

  水溶性

  水溶性大。

  酸堿性

  酸堿性強弱:

  熱穩(wěn)定性

  穩(wěn)定性強弱:

  與HCl反應

  同濃度的溶液與鹽酸反應速率比較:

  與NaOH反應

  相互轉(zhuǎn)化

  三.焰色反應

  1.定義:很多 或它們的 在灼燒時都會使火焰呈現(xiàn)特殊的顏色,這在化學上叫焰色反應。

  2.實驗步驟:

  (1)將鉑絲(或光潔無銹的 )放在酒精燈外焰灼燒,至與原來的火焰顏色 時為止。

  (2)用鉑絲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為 色。

  (3)將鉑絲用 洗凈后,在外焰上灼燒至沒有顏色時,再蘸取K2CO3溶液作同樣的實驗,此時要透過 觀察。

  3.應用:離子檢驗(鑒別鈉,鉀等金屬或其離子)節(jié)日燃放的煙花。

  【限時作業(yè)】

  1.關于Na2CO3和NaHCO3性質(zhì)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

  C.同濃度溶液與足量酸反應的速度:Na2CO3

  D.Na2CO3不能轉(zhuǎn)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轉(zhuǎn)化為Na2CO3

  2. 焰色反應每次實驗都要用試劑洗凈鉑絲,這種試劑是( )

  A.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C.硫酸 D.稀鹽酸

  3.在蔬菜生長過程中,常噴灑農(nóng)藥防治蟲害.據(jù)有關專家介紹,用堿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殘留在蔬菜上的農(nóng)藥的毒性降低,因此,買來的蔬菜在實用前最好用稀堿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浸泡蔬菜時可加入適量( )

  A .純堿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4.下列各組物質(zhì)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

  A.Na和H2O B.Na2O2和H2O C.Ca(OH)2和Na2CO3 D.Ca(OH)2和NaCl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酯化反應的原理、實驗操作及相關問題,進一步理解可逆反應、催化作用。

  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用已知條件設計實驗及觀察、描述、解釋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分析歸納、概括總結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

  科學品質(zhì)

  通過設計實驗、動手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求實、探索、創(chuàng)新、合作的優(yōu)良品質(zhì)。

  科學方法

  介紹同位素示蹤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使用,通過酯化反應過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養(yǎng)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的科學思維方法。

  教學方法

  研究探索式,輔以多媒體動畫演示。

  課時安排

  第1課時:乙酸的性質(zhì)及酯化反應實驗(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質(zhì)部分)

  第2課時:酯化反應問題討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過渡】我國是一個酒的國度,五糧液享譽海內(nèi)外,國酒茅臺香飄萬里!熬剖窃疥愒较恪。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板書】乙酸的酯化反應

  【學生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學生分三組做如下實驗,實驗結束后,互相比較所獲得產(chǎn)物的量。

  第一組: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mL乙醇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圖3-16連接好裝置,用酒精燈緩慢加熱,將產(chǎn)生的蒸氣經(jīng)導管通到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接受試管的液面上,觀察現(xiàn)象。

  第二組: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邊振蕩邊慢慢加入2mL濃硫酸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圖3-16連接好裝置,用酒精燈緩慢加熱,將產(chǎn)生的蒸氣經(jīng)導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試管的液面上,觀察現(xiàn)象。

  第三組: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邊振蕩邊慢慢加入2mL濃硫酸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圖3-16連接好裝置,用酒精燈緩慢加熱,將產(chǎn)生的蒸氣經(jīng)導管通到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接受試管的液面上,觀察現(xiàn)象。

  強調(diào):①試劑的添加順序;

  ②導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試管液面以下;

 、奂訜衢_始要緩慢。

  【師】問題①: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邊振蕩邊慢慢加入濃硫酸和乙酸?

  【生】此操作相當于濃硫酸的稀釋,乙醇和濃硫酸相混會瞬間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濃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入濃硫酸中,熱量會使得容器中的液體沸騰飛濺,可能燙傷操作者。

  【師】問題②:導管末端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試管液面以下?

  【生】防止加熱不均勻,使溶液倒吸。

  【追問】除了采用這樣一種方法防止倒吸外,此裝置還有哪些其它改進方法?

  【生】可以將吸收裝置改為導管連接干燥管,干燥管下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或其它合理方法)。

  【師】問題③:為什么剛開始加熱時要緩慢?

  【生】防止反應物還未來得及反應即被加熱蒸餾出來,造成反應物的損失。

  【師】所以此裝置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簡易的蒸餾裝置,那么,裝置的哪一部分相當于蒸餾燒瓶?哪一部分相當于冷凝管?

  【生】作為反應容器的試管相當于蒸餾燒瓶,導管相當于冷凝管,不是用水冷卻而是用空氣冷卻。

  【追問】開始時緩慢加熱是不是在產(chǎn)物中就不會混入乙酸和乙醇了?如何驗證?

  【生】用藍色石蕊試紙來檢驗,如果變紅,說明有乙酸;乙醇可以用紅熱的銅絲與之反應后顯紅色來檢驗。

  【師】①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試管不能用石蕊來檢驗是否含有乙酸,其實只要將試管振蕩一下,看是否有氣泡逸出就可以了;

 、诮邮茉嚬苤杏写罅康乃渲腥芙獾纳倭恳掖伎赡軣o法通過CuO與乙醇的反應來驗證,但可根據(jù)有乙酸揮發(fā)出來,推知也會有乙醇揮發(fā)出來。

  【師】接受試管中有什么現(xiàn)象?所獲得產(chǎn)物的量多少如何?

  【總結】第一組接受試管內(nèi)無明顯現(xiàn)象,第二、三組實驗中接受試管內(nèi)有分層現(xiàn)象,并有濃厚的果香氣味。從對比結果來看,第一組做法幾乎沒有收集到產(chǎn)物;第二組做法得到一定量的產(chǎn)物;第三組做法收集到的產(chǎn)物的量最多。

  【布置課后討論題】

 、贋槭裁吹谝唤M做法幾乎沒有得到乙酸乙酯?

 、诘诙M做法比第三組做法得到的乙酸乙酯的量明顯少,試分析原因,并設計實驗證明你的分析是正確的(歡迎大家到實驗室進行實驗)。

 、勰銓︴セ磻心男┓矫娴恼J識?請查閱相關資料后回答。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掌握Al2O3 、Al(OH)3的兩性。

  2.掌握Al(OH)3的制備方法。

  【學習重點】

  1.Al2O3、Al(OH)3的兩性。 2.Al(OH)3的制備方法。

  【新授知識】

  閱讀教材57—59頁

  1.氧化鋁

  (1)物理性質(zhì): Al2O3 溶于水;熔點 ,能有效地保護內(nèi)層金屬。

  用途:氧化鋁是 的原料,也是一種較好的 材料。

  (2)化學性質(zhì):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改成離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

  Al2O3和NaOH ,

  結論:Al2O3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堿反應,因此Al2O3是 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既能和 反應生成鹽和水,又可以和 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氫氧化鋁

  【討論】

  在硫酸鋁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將溶液分為三份

  現(xiàn)象 化學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鹽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氫氧化鋁

  (1)物理性質(zhì)

  (2)化學性質(zhì)

 、倥c酸的反應

 、谂c強堿的反應

  結論:Al(OH)3 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堿反應,因此Al(OH)3是 氫氧化物。

  ③Al(OH)3的不穩(wěn)定性

  Al(OH)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討論】

  1.能否用氧化鋁制備氫氧化鋁?為什么?

  2.如果實驗室用Al2(SO4)3與堿反應制備Al(OH)3,選擇NaOH溶液還是氨水為好?為什么?

  (3)Al(OH)3制備

  化學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

  【限時作業(yè)】

  1.下列關于Al2O3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可制耐火材料 B.鋁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為Al2O3

  C.Al2O3易溶于氨水中 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鹽酸反應,又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物質(zhì)是 ( )

  ①Al2O3 ②MgO ③NaHCO3 ④Al(OH)3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把少量金屬鈉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鋁溶液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析出金屬鋁 B.產(chǎn)生白色沉淀 C.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 D.產(chǎn)生無色氣體

  4. 某無色透明溶液能與鋁作用放出氫氣, 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

  A. Cl-、SO42-、Na+、K+

  B. K+、ClO-、Na+、NO3-

  C. HCO3-、Na+、NO3-、K+

  D. NO3-、Ba2+、Cl-、NH4+

  5. 兩份鋁屑,第一份與過量的鹽酸反應,第二份與過量的NaOH溶液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體積比為1:2,則第一份與第二份鋁屑的質(zhì)量比為 ( )

  A、1:1 B、1:2 C、1:3 D、1:4

  6.將0.1 molAl投入到3 mol/L NaOH溶液100mL 中,充分反應后,再滴加1mol/L H2SO4溶液120mL,最后的結果是( )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 D、再加入NaOH溶液會產(chǎn)生大量沉淀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12

  一、設計思想:

  根據(jù)新課程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實驗探究和交流活動,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應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和教師引導總結得來,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確立起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課程內(nèi)容問題化,引導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盡量把學生帶入“真實”的問題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關注身邊的人與事,關注社會層面的問題和自然界真實問題。

  本節(jié)課的教材依據(jù)是蘇教版高一年級必修二專題二第三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zhuǎn)化》。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裝置,學生對“電”有著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以及電學、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和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提出疑問:這些電池是如何產(chǎn)生電流的?調(diào)動學生主動探索科學規(guī)律的積極性。再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zhuǎn)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zhuǎn)化的本質(zhì)以及這種轉(zhuǎn)化的綜合利用價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nèi)容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個中學化學體系中,原電池原理是中學化學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的重要知識點。因此,原電池原理教學在整個中學化學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學中,原電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是承前啟后,因為原電池原理教學是對前三節(jié)有關金屬性質(zhì)和用途等教學的豐富和延伸,同時,通過對原電池原理教學過程中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從而從本質(zhì)上認清金屬腐蝕中最主要的電化學腐蝕的原因,為后續(xù)金屬腐蝕的原因分析及尋找金屬防護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提供了理論指導。

 。ǘ┙滩膬(nèi)容分析

  教材從實驗入手,通過觀察實驗,而后分析討論實驗現(xiàn)象,從而得出結論,揭示出原電池原理,最后再將此原理放到實際中去應用,這樣的編排,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三、學情分析:

  原電池原理及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該內(nèi)容比較抽象,教學難度大,學生一時難于理解。引入新課時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產(chǎn)生電流的原因,再通過鋅、銅與硫酸的簡單組合,實驗探究體驗電流的產(chǎn)生,引出原電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組實驗的方式探究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構成條件。()同時從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確定原電池正極、負極,電極上發(fā)生的反應,并寫出電極反應式、電池總反應。認識到可以利用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zhuǎn)移設計原電池,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為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所用。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些常見的化學電源,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原電池原理和構成條件,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

  熟練書寫電極反應和總反應方程式,并能設計較簡單的原電池。

  通過探索實驗、現(xiàn)象比較、設疑誘導、知識講授和鞏固練習,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

  通過對實驗的探索,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并且培養(yǎng)學生不斷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通過多媒體畫面,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各種電池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及廢舊電池對環(huán)境的危害,使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生活、關注環(huán)境,增強主人翁意識。

  五、重點難點:

  原電池的原理和構成條件。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情景設計、實驗探究、分析、歸納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06-09

高二化學教學總結02-20

高二化學教學課件03-19

高二化學的教學反思06-22

高二化學教學反思08-10

高二化學教學反思精選09-10

高二化學教學反思04-26

高二化學的教學總結05-18

高二化學教學總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