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七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怒、暮、燥”等8個生字。會寫“斗、艷、內”等14個字。能正確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等19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掌握詞語,并用欣賞的心情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
【教學重點】
在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教學媒體】
1、生字詞卡片。
2、教師搜集各種鮮花開放的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3、學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稱,觀察自己所喜愛的植物開花的時間。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語言引述:鮮花是我們都喜愛的。它裝扮著我們的世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好嗎?
2、直觀感受:老師搜集了一些有關花兒的資料,想欣賞一下嗎?(展示多媒體課件)
3、讀題引疑:這些花兒不僅美麗,而且在它們身上還蘊藏著許多奧秘呢,(出示課題,讀題讀后有什么疑問嗎?
二、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1、朗讀、理解第一自然段。
⑴ 自讀第一自然段,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新詞,讀通句子。
⑵ 朗讀展示。營造樂讀的氛圍,激勵學生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可欣賞性地聽,聽后可仿讀,可評點。(多人次多形式地讀)
⑶ 引導發現。朗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對這些花兒一定有許多新的發現,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交流要點:一是花兒開放的樣子不一樣,二是開放的時間不一樣。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引導。若學生發言先說花兒開放的樣子不一樣,可順勢讓學生接著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句,然后說說這方面的感情發現并結合指導有感情朗讀。若學生先說到花兒開放的時間不一樣,也可讓學生先找出各種花的不同開放時間。)
⑷ 感情朗讀。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驚喜、詫異、喜愛等)再入情地朗讀全段課文。
⑸ 再引生疑。讀了這段課文,同學們又會自然地生發出哪些問題呢?(主要是“為什么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會不同”)
2、順勢深入,探究解惑。
⑴ 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⑵ 交流并朗讀“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有著密切的關系”和“還有的花,需要昆蟲傳播花粉,……”等句子。
⑶ 用自己的話說說曇花和牽牛花的開花時間和溫度、濕度、光照等有什么關系。
三、據理推測,合理想象
1、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時候開放,推測一下這是什么原因。
2、全班交流。
四、當堂作業
1、學習生字,交流學法。
⑴ 出示生字卡片,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⑵ 書寫生字。
2、填寫句子,體會表達。
填寫課文中用不同說法來表達鮮花開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
五、課后延伸
1、學生自由結合,繼續搜集各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看誰搜集的資料翔實,豐富,為下節課的拓展活動作準備。
2、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新詞。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要說的課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課《西湖》。下面 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
2.學生分析:學生都沒有到過西湖,對西湖的美景毫無感知,再加上學生只有九歲,常規教學中,單憑語言文字的描述他們是不能夠完全領會西湖如詩如畫的美景的。因此,根據學生特點,我在本節課主要應用了信息技術手段,解決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要求,我設計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結合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步:(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二)、研讀課文,領略西湖風光。 (三)、全課小結。 (四)、拓展延伸。其中前兩個是我在本節課中整合點的主要表現部分。具體我是這樣操作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視頻,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風光,隨著播放,學生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發他們對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勢導入新課。
(二)、研讀課文,領略西湖風光。
首先我讓學生認真傾聽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讀,讓他們從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麗,再結合圖片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鑲嵌”和“明珠”的意思;接著我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讓他們從優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麗風光。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只是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是無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麗的。這時我就想到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親自到西湖體驗一回。因此我為學生展示了由聲音、文字和圖片組成的畫面…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學會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后我為學生展示了夕陽斜射和華燈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將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后我讓學生配樂朗讀,提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這也是對教學重點的鞏固。
(三).全課小結:
我以蘇軾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結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覽,也為本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幾個西湖的相關網址,讓學生課后自由發揮, ,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西湖的興趣,也增大了本節課的信息量,使語文教學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
我的說課就到這兒,謝謝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點]
理清課文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鑒賞本文的說理藝術;品味《孟》散文的語言特色;古今對讀,品評孟子的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教學步驟]
一、師生齊背課文
二、鑒賞孟子散文的說理藝術
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提問:論點提出以后,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學生討論:明確: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這說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后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鐘之祿,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可見,要做到“舍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欲所蔽。
(3)從上述內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性。
2.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①“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系?
②本文分兩段,結構上不夠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請問我的這種看法對嗎?
師生討論。明確:①“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舍生取義。
②這位同學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來說,賢者舍生取義,行道之人、乞者以義為先,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于反面論證。所以,“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乞人不屑也”應歸入第一段。
(2)教師總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于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書章句集注》) 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的。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學生討論。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古今對讀,品評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1.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學生討論,明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人應該有舍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上下交征利”的戰國時代有積極作用,對后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的根據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說理僅止于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局限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義”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正確的抉擇。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圍繞“我心目中的孟子”這一話題,學生自由發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炎附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后來因為與齊王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斷然拒絕了齊王“萬鐘”的誘惑,這些言行都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生2: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義”作為一種道德規范,約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體、民眾的大利。孟子可謂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個肩擔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宏愿偉志。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現出強烈的使命感和參與意識,展露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生4:孟子是一個聰明機智、豪爽直率的淪辯家。他義正辭嚴,直言不諱,敢于抨擊統治者,展示了一個狂放不羈、潑辣大膽、無私無畏的論辯家的形象。
……
五、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譜寫生命的壯麗篇章。
六、布置作業
請以“義與利”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理念: 抓住小學生語感形成的心理機智和規律,以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為基礎,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品詞、品句,進行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讀寫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10 個生字,并能試著欣賞自己書寫的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認識塔
1、教師板書: 塔 請同學讀一讀這個字。
2、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塔?說說它的樣子。
3、你們知道我國有幾個著名的電視塔嗎?老師告訴你們,我國有 3 個著名的電視塔:第一個是上海電視塔,叫東方明珠;第二個是天津電視塔,簡稱天塔;第三個是北京的中央廣播電視塔。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 神奇的塔” 。教師接著板書:神奇的。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生:這個神奇的塔是什么塔?為什么說它是神奇的塔?)咱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感知——了解塔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輕聲試讀課文,讀準字音。找一找,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讀課文,把讀不準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讀后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相互糾正讀音,把課文讀流利。
5、指名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考:都是誰發現了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之處?
三、研讀品味——熟悉塔
(一)整體感知塔
1、明確中央電視塔的位置。
2、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3、圖文對照理解“聳立”一詞。這塔很高很高,你們能把它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4、指名讀。
5、教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范讀。你們聽出什么了?(聽出這座塔特別高)
6、學生模仿讀。
(二)藍天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導學生在圖上畫不同的東西:畫太陽,畫白云,畫小鳥,還可以畫小樹、房子等。畫在哪兒,是關鍵,由此幫助學生體會塔高聳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樹就像積木塊。
3、多種形式練讀,體會塔的高。
(三)太陽眼中的塔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夜晚時的塔?(多媒體出示夜晚時明亮的電視塔)。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談感受,
3、你們見過宮燈嗎?(多媒體出示宮燈)請同學說說宮燈是什么樣子的。
4、為什么要說這圓圓的塔樓像宮燈呢?(塔樓與宮燈有相似之處)
5、教師小結:當兩種事物間有相似之處,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種事物比喻成另一種事物。
6、請同學們用“…… 像…… ”說話,體會塔的美。
7、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體會形象生動優美的語言。
8、同桌讀,指名讀。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樣的塔?
2、仿照“中央電視塔上有…… 還有…… ”說話。
3、(課件出示旋轉餐廳、了望塔),請同學說說旋轉餐廳和了望塔是什么樣子的。
4、教師結合圖介紹中央電視塔的結構。
5、小組比賽讀這一段,體會塔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說一說:媽媽說了些什么呢?
2、媽媽說這塔很神奇,為什么這么說?(生:這個塔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么意思?你能結合平時的生活說一說嗎?
4、教師簡介中央電視塔的功能。
5、同桌比賽練習讀這一段,體會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讀,學生評價。
四、美讀欣賞——贊美塔
1、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美。
2、欣賞中央電視塔的圖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誦讀積累——留住塔
1、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按課文內容填空,為積累語言服務。
3、背誦課文。
六、拓展延伸——豐富塔
1、引導探究性學習。
2、指導課外閱讀。
七、總結:談談學習課文后,你有了哪些收獲?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運用有效的識字方法,選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本課生字。
2.運用字典、生活積累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寬恕”“欣慰”“感觸”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犯了錯要有勇氣承擔責任。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小故事或關于里根的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名言設疑,導入課題
讀名言:“用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這句話是誰說的?他怎么會有這樣的體會呢?今天我們一塊兒學習《責任》(齊讀課題——責任)。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勾畫生字詞語,用自己喜歡的辦法自主學習。
用詞語卡片檢查認讀。
2.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這一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話說)
3.在這件事發生的過程中,小男孩的情感經歷了三次變化,默讀課文,用你喜歡的符號勾畫出情感變化的詞語,這是學習批讀的一種方法。(板書:批讀)
(交流,板書:委屈委屈而為難自豪)
三、自主閱讀,邊讀邊批
1.為什么小男孩的情感會發生這樣幾次變化呢?請大家用心讀課文,借助旁批閱讀思考,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疑問簡單地批在書上。(板書:讀、思)
2.結合你的批讀,在小組內交流閱讀體會,看看哪些同學最會合作學習。
四、全班交流,讀中悟情
1.小男孩兒為什么感到委屈?
(1)引導學生抓住小男孩無意闖禍、認了錯、以為應該得到原諒,而老太太不肯原諒、索賠等詞語體會小男孩的委屈。學生在重點詞下作符號。
(2)真是認了錯就該得到原諒嗎?抽讀旁批的問題:小男孩已經向老太太認了錯,老太太為什么還不原諒他呢?
交流體會,小結:有的錯誤并不是認了錯就可以了結的,還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錢物的賠償,心靈的不安。
(3)帶著我們的體會讀“可是”這句話。
2.后來小男孩為什么委屈而為難呢?(請看第2段)
(1)學生交流體會:自己拿不出錢,父親有錢不能給。
(2)你還從什么地方看出父親對小男孩很嚴厲?在最能體現父親嚴厲的詞下作記號。(嚴肅、借、必須)
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讀相關語句,讀出父親的嚴厲。抽讀。
(3)對于父親的做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請把你批下的問題說出來。交流問題,引入討論:父親為什么有錢不給、借了必還呢?
匯報,小結:嚴是愛,寬是害。父親這樣做是對兒子的一種嚴厲的愛,一種深沉的愛。
(4)師生分角色讀第3段或同桌練習并抽生表演男孩與父親的兩次對話。
3.小男孩為什么感到自豪?
(1)生交流體會。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小男孩很辛苦?投影重點句,學生交流體會,并讀好這一句。
(3)想象著小男孩打工掙錢的情境讀句子,讀出他的艱辛,體會出他的自豪。抽讀,范讀,齊讀。
(4)理解“欣慰”,想一想:父親為什么感到欣慰?讀父親的話。
4.父親的`用意達到了嗎?讀最后一段,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總統、深有感觸)讀里根的話,理解“過失”“自己的勞動”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
讓我們再讀一讀里根的話,把它記在心里,對我們的成長會有好處。
五、回歸課題,升華激勵
讀了課文,你們明白“責任”是什么了嗎?請將你的想法批在課題旁邊。
學生交流對“責任”的認識,老師引導準確表達。
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用邊讀邊批的方法進行學習,大家對責任有了自己的認識。大家再讀課題。讓我們牢牢記住里根小時候的故事,牢牢記住“責任”這兩個字,希望你們從小做有責任感的人,長大做有出息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它是誰呢?別著急,它來了(用多媒體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剛認識的這位朋友,說說你最喜歡它什么?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于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松鼠》。請誰來給大家簡介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閱讀提示,想想:
這篇文章要我們了解什么?
反饋: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相同與不同?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嗎?
明確:(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2、小組討論:
⑴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征──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征──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⑵ 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松鼠》一文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⑶ 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說說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3、經過小組討論后,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4、能言善辯: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⑵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五、拓展延伸
1、學習了本文之后,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討論。)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征;D、恰當選用說明方法。)
2、仿造《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達方法,改寫《鯨》。
六、作業布置
改寫。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xx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
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
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
小學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并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并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后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王 林)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 、設計理念
課堂氣氛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意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全面統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情感過程,如果沒有認知因素的參與,學習任務不可能完成,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不能維持。教師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學生,激起求知欲與主動性,從情感上扣擊學生的心弦,達到以情動情。使學生進入情景,體會語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得文、情與景相融。
二、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按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觀察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重點:讓學生感受第一場雪的美麗壯觀的景象。
四、難點:讓學生學習動靜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
五、教學準備:錄音、光碟。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學們,有位朋友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想知道她是誰嗎?聽完這首歌曲你們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們知道這位朋友是誰了嗎?(雪)你們喜歡她嗎?(喜歡)
昨天咱們這也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讓我們感受到了冬的腳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1課《第一場雪》。(板書課題:21*第一場雪)[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向我們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場雪?下面同學們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給學生閱讀的自由]
2、指名回答。
(三)、品讀課文
1、讀了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認為寫的美的語句畫出來,然后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注重學生的感受和情感體驗]
3、指名回答,并相機板書。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朗讀時教師適當地作一下指導]
4、這些語句寫的這么美,課后同學們可以把它們背誦下來。[積累語言]
(四)、課文延伸
1、雪為我們帶來了歡樂,為冬天帶來了色彩,下雪還能帶來哪些好處呢?
2、理解“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句話。
3、你們還知道那些諺語和俗語?
4、課下同學們可以去搜集一些諺語和俗語。[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和本文對話
我們的雪花朋友真是太美了,你們想對她說些什么呢?[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新能力]
(六)、口頭習作練習
作者把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寫的是如此的美麗壯觀,誰能為大家描述一下我們昨天下的第一場雪呢?[做到讀、說、寫結合]
(七)、最后讓我們隨著音樂來欣賞塞北的雪。(播放光碟《我愛你,塞北的雪》) [做到文、情、景相融]
(八)、總結:
課后,同學們以《雪》為題,寫一篇習作,來表達你對雪的喜愛之情。希望同學們在雪的陪伴下,度過一個快樂的冬天!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七篇01-07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01-03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七篇01-15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七篇02-06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02-07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02-05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七篇01-1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六篇01-30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6篇01-28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八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