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5篇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2機械效率;○3實驗探究滑輪組本節主要包括“○
的機械效率”三大方面的內容,它是學生在學習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以及“機械效率”這兩大內容又是“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基礎,因此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機械效率的學習也為學生在初三學習熱機效率和電機效率打下伏筆,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教材乃至整個初中物理教材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學生今后參加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學情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方面分析,學生在前面幾節課已經學習了功的計算為本節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在初二上學期學習速度概念時學生經歷了利用比值的思維去解決兩個相關變量的關系為本節引入機械效率概念做了鋪墊。
從心理發展階段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初級發展階段,教學設計主要從學生已學知識出發,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進行研究。
從非智力因素分析,劃片招生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本素質有著較大差別,從而導致他們對學習的需要、興趣、動機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有的放矢,盡可能照顧到大多數群體,力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學習物理的信心與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學習過程,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通過討論法,體驗引入機械效率的完整過程、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 3、在小組合作展示環節中,學會利用機械效率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了解如何提高機械效率,并逐步養成用機械效率評價機械的意識。
四、教法學法
1、教法:講授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觀察比較法、討論法、理解記憶法、聯系學習法等
五、教學用具
水桶、沙子、礦泉水瓶子、單個滑輪、滑輪組
六、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以問啟思,討論交流的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題,引發疑問
教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朱鹮飛回來了。課前已經知道朱鹮的同學請舉手,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展示朱鹮圖片,學生根據課前的預習或是查找的資料介紹朱鹮。
教師:很好。根據這個題目,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可能的問題是:朱鹮為什么飛走?又為什么飛回來?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
1、學習生字詞。教師:我們先將本課的生詞讀一讀,看看大家能不能結合課文認識它們。齊讀生詞。
2、初讀課文。教師:請同學們按閱讀提示再次閱讀課文,邊讀邊在書上做上一些記號,與同桌交流交流。
學生自讀課文。
教師:誰能告訴大家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寫小朋友配合科考隊發現并保護朱鹮的事。)
文章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并板書。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寫了:小光與科考隊員相遇,得知科考隊員此行的目的和保護朱鹮的重要性;科考隊員在小光等的協助下發現朱鹮;大家一起為保護朱鹮做了很多努力;洋縣成了朱鹮生活的樂園。
教師:在這些內容當中,哪些內容寫得詳細呢?
三、根據問題,閱讀課文
1、教師:根據閱讀提示和前面同學們提出的一些問題,請大家再一次快速閱讀課文,讀完以后,在小組上交流交流。
學生快速自讀課文,然后小組討論,教師巡視參與。
2、教師:同學們,朱鹮是飛走了嗎?(不是)請大家討論一下:課文為什么要說朱鹮“飛回來”呢?
學生發言,課文中的第四自然段能夠找到答案,請學生讀一讀。飛走,其實是指瀕臨滅絕,也是朱鹮非常珍貴的原因。
3、教師:那么,又是什么讓朱鹮“飛回來”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與同桌同學討論討論,為了朱鹮能夠“飛回來”,小光和小伙伴配合科考隊做了哪些努力呢?
學生讀課文,討論,教師巡視參與。
請學生讀一讀相關的句子或段落,找出小光和小伙伴所做的努力。教師歸納并板書。
(1)幫助宣傳,和小伙伴一起尋找線索。學生找到這些地方的時候,組織感情朗讀:誰來讀一讀小光與小胖子的對話,表現出童趣和喜悅?全班齊讀。
(2)為科考隊帶路并協助尋找。這里是重點:你能從課文的敘述中體會到什么?你對哪里的體會最深刻,和全班同學交流交流。
學生可能體會到守候的辛苦和發現朱鹮的驚喜,都請他們用感情朗讀的方式加深理解。
(3)保護朱鹮,挖田螺泥鰍、抓小魚小蝦喂養體弱的小朱鹮。也請學生讀一讀13自然段。
教師:現在,誰能說說朱鹮為什么能夠“飛回來”?(有科考隊員的努力,還有像小光這樣熱愛野生動物的小朋友的幫助,使洋縣成為了朱鹮生活的樂園。)
教師有感情朗讀解焱《失而復得的朱鹮》節選:“朱鹮近幾年數量的迅速發展增加了我們恢復該物種的信心。但是回想拯救這一物種的經歷,不禁令人心悸。如果考察隊晚兩年組織,如果這7只朱鹮未能成功地繁育,……。幸運的是這個物種被成功地保存下來,擴大其分布區天然濕地和其他的保護努力仍在繼續,希望這種幾遭絕滅的物種能夠永遠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希望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欣賞到這種美麗的動物,并與他們相伴成長。”同學們,小光為拯救朱鹮所做的努力能夠給我們一些什么啟示呢?
請學生發言,注意總結,比如: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四、課堂練習
選做。
1、據文中描寫畫一幅朱鹮的畫,旁邊寫上自己想說的話。
2、寫文中或課外收集的描寫朱鹮的有關句子。
板書設計 :
16、朱鹮飛回來了
飛走 飛回 啟示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
2、了解按游覽路線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學習“孔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了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雙龍洞的奇異的景象,激發學生熱 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搜集資料、豐富課外知識,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了解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孔隙”和“內洞”是全文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讀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內洞”景觀特點。
【教學用具、學具準備】
石鐘乳、石筍圖片數張,維美光盤。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簡介作者葉圣陶。
3、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4、逐自然段讀課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5、練習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學生讀課題)。
我們隨著葉圣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了。在山上,我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學習課文
1、學習二、三段:
⑴ 默讀,畫出沿途景物。
⑵ 看到文中景物描寫,你想說什么?
⑶ 有感情讀2、3段。
2、學習第五段:
⑴ 過渡語:
山上景色美,雙龍洞呢?讀課文,看我們隨葉老游覽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板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⑵ 很多同學對“孔隙”和“內洞”感興趣,那我們就先學習這兩處,看孔隙。
⑶ 課前,不少同學查閱了雙龍洞資料,誰來說說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樣?(學生簡介)
⑷ 如欲觀賞內洞美景,唯有平臥小船、擦崖逆水而入,這種游覽方式堪稱一絕,我們也去感受一番!
⑸ 自由讀,結合語句談談游覽孔隙后給你留下的感受。
個人學習后,小組內互相補充。
⑹ 匯報: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勢
乘船感覺
⑺ 看過孔隙光盤。
3、學習6~8段:
⑴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過了孔隙就到了內洞,我們看到了什么?結合文中語句談感受。
⑵ 匯報:
① 看到黑、大,洞頂的雙龍和各種石鐘乳和石筍。
② 讀中感悟,雙龍、石鐘乳、石筍的美和奇特。
知道雙龍洞洞名的來歷。
③ 師生展示石鐘乳圖片,加深體會。
4、學習第4段:
⑴ 過渡語:
學完內洞,咱們再來看看外洞和洞口,請你們自學。
讀一讀課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點?
⑵ 自學匯報:
洞口 寬 外洞 高 大
三、了解過渡句作用
1、學完雙龍洞,作者介紹的最詳細的是哪個地方?為什么作者不先寫這兒?這樣重點不就更突出了嗎?
(游記要按游覽順序來寫)
2、指板書,說說作者的游覽路線。
3、把文中描寫作者游覽路線的句子找出來。
4、請你們按順序讀讀,體會它們的作用。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隨葉老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內天然形成的景觀令人驚嘆,其實,我們國家還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異景觀,介紹你知道的景觀。
五、作業
搜集祖國奇異景觀資料,兩周后辦圖片展覽。
第 三 課 時
1、檢查朗讀。
2、檢查字詞情況。
3、處理課后練習,指導仿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植樹問題P106頁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培養學生通過“化繁為簡”從簡單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3.通過合作交流,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的應用,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運用數形結合、一一對應建構植樹問題模型,并靈活地解決植樹問題。
教學難點:“一一對應思想”的運用
教學準備:課件、10根小棒、尺子、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1、師:今天張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嗎?怎么歡迎?(學生鼓掌)
師:手不但能表示情感,還藏著數學奧秘呢!伸開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數字幾?
生:5
師:5是什么?
生:5個手指
師:就是手指數,那還能發現哪個數?
生:4個空隙
師:你能指給大家看看嗎?
師:像這樣每兩個手指之間的.空隙,在數學上叫做間隔。(板書:間隔)
師: 4根手指幾個間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間隔現象?(課件出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與間隔有關的一類有趣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二、發現規律
1.課件出示:同學們要在全長500米長的小路的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數?
(1)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問題是什么?“一邊”“每隔5米”、“兩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釋“一邊”、“500米”是全長和“每隔5米”是間距)
(2)那么我們需要種多少棵樹呢?
(3)請同學猜一猜、算一算
預設: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導驗證:現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誰的對呢?怎么辦?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驗證呢?如果我們畫圖來驗證,你覺得好不好?(太麻煩)
三、建立數學模型
1、化繁為簡
師:我們可以先從簡單數據開始研究。我們可以把這里的總長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請你選一個來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找一找規律驗證下吧。
出示活動要求:
(1) 結合生活情境,獨立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用畫一畫、找一找、算一算的辦法研究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同桌合作。
(2) 完成后,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導總結規律,完成板書:
小結:1棵樹對應1個間隔,最后一棵對應的間隔沒有了,棵數比間隔數多1。你再仔細觀察,還有什么新發現?
板書:兩端都栽:全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
棵數-1=間隔樹
師:如果老師下面空格里的全長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畫圖列式得出答案嗎?100米呢?
預設:40÷5=8? 8+1=9(解釋8表示間隔數)
4、回歸應用
(1)師:那回到原來的題目全長改成500米,會算嗎?那么我把數字再放大變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長10000米,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都種),要種多少棵?
5、小結:其實今天的學習我們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板書:以小見大或化繁為簡)也就是像這樣遇到數據比較大或比較繁瑣的問題時我們可以用一些小數據、一個簡單的草圖找到規律來解決。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1.出示:為美化校園環境,建安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0米的小路兩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兩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學生審題后獨立完成。
交流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植樹問題嗎?為什么?生活中還有類似的問題嗎?
師:這些樹、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點來表示,植樹問題就是研究這些點和間隔關系的問題。
2、路的一邊從頭到尾擺了6盆花,如果每兩盆花之間在插一面小旗,一邊能插幾面小旗?兩邊呢?
3.同學們排成一隊去參觀,從頭到尾一共12人,每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2米,那么這列隊伍長是多少米?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兩端都種,學生讀題。出示房子,師:現在還是兩端都種嗎?
預設:只種了一端
師:現在間隔數和棵數有什么關系呢?
再出示一個房子,師:現在還是只種一端嗎?
預設:兩端都不種
師:那間隔數和棵數又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下課以后可以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栽: 全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
棵數-1=間隔樹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準備新課
課前先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自己先練讀,再同桌互相指認教師用生字卡片進行檢查和強化某些字的字形辨認和正音。如塌(踏)、岡(崗)、純(不讀qon)、冶(治)等等。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女媧補天》(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看到這個字一一女媧的媧,你們聯想到哪些與它字形相近的字呢?(反饋,教師把學生說出的形近字有選擇地寫到黑板上,提醒學生注意區別字形和讀音,并組詞讀一讀。)
同學們預習課文后知道,這是我國古代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板書:古代神話故事)。同學們知道嗎?神話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呢?一一對,神話故事是人們想象出來的。那么人們又為什么會有這些想象呢?我們學習課文時可以進一步來思考。
三、引導自讀課文和質疑。
1.當你們看到課題、閱讀課文時,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大家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學生質疑,教師適當歸納、有選擇地板書。設計質疑:(1)女媧是誰呢?(2)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呢?(3)有淺有女媧這個人呢?(4)女媧怎么補天呢?)
2.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意義的問題,像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女媧怎樣補天等問題,我們在閱讀中都會弄懂的。
四、學生探究閱讀。
1.提出閱讀要求。可用投影或小黑板提出以下要求:(1)在課文中找到寫女媧補天原因的句子,請用橫線畫出來,在課文旁邊的空白處寫上補天的原因;(2)課題叫女媧補天,那么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補天過程的?請用l|標明起止。)
(學生獨立閱讀課文,輕聲讀,動筆畫、寫。所給時間要比較充分。教師巡視,注意指導后進生。在適當時機組織交流和討論。)
2.學生就以上兩個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探究的情況。
3.反饋。
(1)教師提出問題: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學生發言。)
(2)教師小結:女媧看到天塌下來,許多人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受難,心里難過極了,所以她決心要補天。我們再來看看,女媧看到人們受災受難,她的心里特別難過。寫這些災難景象的是課文第幾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們來讀一讀這部分課文。哪些同學愿意讀讓我們一邊讀一邊把課文描寫的那些景象在頭腦中展開想象同學們剛才在讀、昕課文時,頭腦中浮現了什么景象,那些景象你在生活中、電視上見到過沒有?同學們可以在小組里議論一下。(議論后,組織學生發言。)
(3)女媧見到別人受苦心里就難過,這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一個人總能為別人著想, 總想著幫助別人克服困難,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種獻身精神。課文哪一段寫到女媧的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我們全班一起來讀一讀。要讀出女媧對人們受災受難同情的語調。學生練習讀,齊讀,教師適當指導。想想在生活中或電視里有沒有聽說或看到過像女媧這樣的人一一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就積極地去幫助別人呢?(比如,解放軍解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可以放1998年發洪水時解放軍解救群眾的鏡頭。)(學生發言。)再分層次、分小組讀第一、二自然段課文。引導想象,引導體驗女媧的思想感情。
五、小結
通過這節課同學們自己閱讀課文,已經基本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女媧是這樣一個善良的、能為大家著想的英雄。
神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人們為什么要塑造女媧這樣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物?(學生可能一時想不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議一議。)
教師小結:古人想象出女媧補天這樣的神話,說明古人希望有-天人能有戰勝自然災害的力量,還希望人們都能像女媧這樣心地善良,關心別人。
六、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2、女媧補天
原因 經過 結果
天塌地裂 求雨滅火 人民又安居樂業
起火 發洪水 造船救人
煉石補天
愛心 吃苦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