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08 11:22:3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多種形式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品味課文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

  2、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重點:

  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課前游戲:

  老師知道大家都很喜歡童話故事,那么我們來做個跟童話有關的小游戲,好不好?看圖片猜童話。請你認真看圖片,然后猜一猜,這是來自哪篇童話?(課件出示:圖片)

  你們知道得真多!是呀,童話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快樂著!

  老師發現今天的你們格外精神,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張開想象的翅膀再一次飛進王爾德筆下的《巨人的花園》。(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趣中探疑

  1、一提到花園,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用你積累的詞句描述一下。啊!太美了,那么巨人的花園又是什么樣呢?

  2、指名讀文,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花園怎么樣?

  3、交流個體感悟。(可能:漂亮、神奇、變化多端)

  誰能帶我們走進巨人漂亮的花園?(交流后課件出示: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

  4、集體朗讀:好美的花園呀,讓我們一起去美美地享受這花園的美麗。(齊讀)

  5、范讀想象: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同樣讀這幾句話,腦海里要浮現出畫面。請把眼睛閉上,靜靜地聆聽。(教師范讀)你仿佛看到什么了?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6、感受歡樂:當學生說聽到了孩子們的歡笑聲時,出示:“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過渡:看,花園四季交替多正常啊!可巨人的加入就使這個花園發生了變化。花園是怎么變的,請大家用心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句子。

  7、讀文思考:(課件出示)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當巨人拆除圍墻時,花園又。

  三、交流感悟

  1、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啊!忽而春意盎然,忽而寒冬臘月。原本一年四季正常交替、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學生匯報)是的,與其說是花園在變化,還不如說是人在變化。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進入他的花園,他的態度怎樣呢?

  (1)再次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

  (2)交流,點撥:

  態度:生氣

  相關語句:“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①理解“四處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嚇壞孩子們的情景畫面。

  ②讀好這句話的語氣,正確把握巨人的生氣程度。

  相關語句:“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①理解“紛紛逃竄”,想象巨人傷害了可愛的孩子的情景場面。

  ②正確把握此時巨人的生氣程度。

  相關語句:“喂!你趕快滾出去!”

  理解“叱責”,想象此時此刻的巨人發怒的情景。

  (3)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讀這充分體現巨人性格的語句。

  (4)這三句話什么地方相同?巨人如此強烈地讓孩子們滾出去,是為了什么?(獨自享受花園的美景,不讓孩子們享受快樂。)聽,滾出去!滾出去!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

  (引導學生自由交流)

  2、師: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趕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趕走了美麗的春天。老師想和同學們合作讀一讀精彩的句子。男同學讀巨人一次次發火的句子,女同學讀孩子帶來春天不同變化的句子;請大家聽清楚老師的提示,又快又準地接讀下去。

  (師生合作讀)

  3、看來有著自私、冷酷的心墻的巨人只能擁有冬天,可是最后春天為什么又來到花園里呢?

  請畫出描寫小男孩的句子,猜想小男孩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會說什么?巨人從小男孩的動作中知道了什么?

  師指導朗讀:是的,小男孩用無聲的語言和滿樹的桃花讓巨人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他是多么感激小男孩啊,我們一定能讀好第9自然段!

  4、情境渲染:真是春風融化冰雪,暖語滋潤心田,醒悟后的巨人變得怎么樣呢?我們男女生賽讀最后兩段。

  師:巨人終于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孩子帶來春天里一切的美好。

  5、揭示寓意: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

  出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1)引導學生理解句子。

  (2)從童話中領悟道理。

  (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別人、寬容的人才會有快樂、快樂要大家分享。

  6、美讀末段:巨人用寬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堅冰。從此,他的花園里又春意盎然,充滿了歡聲笑語,它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出示畫面)

  7、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啊,此時的巨人變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了?(寬容、豁達)和孩子們在一起他會有什么感受呢?

  我要采訪一下巨人。(現在你和孩子們在一起有什么感受?)

  8、總結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四、拓展創新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巨著《昆蟲記》。那么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通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現什么呢?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朗讀課文邊查閱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可進行交流、探討。

  2.簡單的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默讀導讀和課文,質疑問難

  1.通過閱讀提出疑難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

  2.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

  問題:

  (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納發現了什么重要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3)魏格納重大的發現靠的是什么?

  四、細讀課文,解決問題,交流所得

  1.老師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由此體會魏格納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

  2.反復讀第5自然段,理解“大陸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魏格納是如何仔細端詳地圖的。

  3.默讀第7自然段,記錄下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4.師生共同交流讀書體會,論證魏格納成功的原因。

  五、復述故事

  指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故事,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六、交流地理知識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關“大陸漂移”的知識。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交流,并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學習新課

  一、了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們后來認為幸福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么?

  注: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3.小結: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5.反復讀: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理解。

  6.談談你的幸福觀,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注: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節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里要采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二、演課本劇

  1.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為演做好準備。

  2.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3.匯報演出。

  作業布置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本課小結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本文。

  3.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體會人、動物、植物(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教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引入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自主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懂;

  2.個體質疑→組內探討→集體釋疑

  3.抽讀、評議、正音。

  4.感知內容:(學生暢談)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現────────────,于是就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因為它──────────────。

  三、對話朗讀,培養語感

  師引:這篇童話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鳥兒、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他們還會說話呢!

  1.找出角色對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用””畫出、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說的話。

  2.模仿朗讀(學生自主嘗試)選讀喜歡的角色對話。

  3.出示對話,通過個別讀、對讀、組內演讀、師生互讀互議等方法來感悟角色,體驗心情。

  小鳥大樹

  “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再見了,小鳥!明年請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樹根“站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鳥兒向山谷里飛去)

  門

  “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他被機器切成細條兒,做成火柴,運到村子里賣掉了。”

  (鳥兒向村子里飛去)

  小姑娘

  “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火柴已經用完了,火柴點燃的火,還在燈里亮著。”

  4.想一想,說一說:

  伐木人來砍大樹的時候,樹對伐木人說:”──────────”

  四、延伸拓展,自主發展。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注意積累重要字詞;在課堂學習中學習能結合文意品味語言,解釋詞義。

  2、通讀課文,能把握文章情節,概括文章內容大意。

  3、在深入的品味中領悟作者寫作意圖,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形成個性化的解讀。(難點)

  教學流程預設:

  一、導:

  師:貓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小動物。今天課前,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關于貓的視頻材料,請大家欣賞。

  生看視頻“世界上最搞笑的貓”。

  師:看了這段視頻,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你覺得貓是怎樣的小動物?--生談看法。

  師: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先后養過三只小貓。從這三次養貓的經歷中,他又感受、領悟到什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貓》。

  二、讀

  1、請速讀課文,思考:文章到底寫了些什么?讀完文章后,你最想弄明白的又是什么?

  2、生談自己最想搞明白的問題。

  3、師: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問題,請思考:文章寫了什么人?寫了什么物?又寫了什么事?--師生互動明了

  三、議

  1、文章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幾只各不相同而又活靈活現的小貓躍然紙上。如果有這么一個機會讓你選擇,你會領養哪一只小貓?

  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在師生互動中追問如下問題:這只貓有什么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然后引導學生朗讀、品味關鍵語句。

  以下為備用材料:

  (1)關于第一只貓

  特點:活潑可愛

  關鍵語句: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陽光里滾來滾去。/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品味其中的比喻句、詞語滾來滾去等)

  (2)關于第二只貓

  特點:更活潑更有趣

  關鍵語句: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曬太陽。(品味其中的動詞)

  (3)關于第三只貓

  特點:憂郁懶惰

  關鍵句: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憂郁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 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品味若有若無)

  2、師:然后,這三只貓的結局各不相同:他們或者病死、或者被抱走,唯有第三只貓的亡失讓我刻骨銘心。為什么?也許就是因為這只貓的憂郁懶惰,也許就是因為它的外表丑陋,讓人既可憐又可厭,這只貓最終被冤死在鄰家的屋脊上。

  四、析

  假如,一切可以從頭再來,你認為文中的“我”會更愿意再養哪一只貓?

  1、對第一只貓

  “我”的態度:感覺到它的可愛,討人喜歡,對它的病亡感到一縷酸辛、可憐,表示要再要一只。

  2、對第二只貓

  對它的被捉感到悵然、憤恨并咒罵,對它的丟失很不高興,心里牽掛;好久不養貓。

  3、對第三只貓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小動物,決定自此,永不養貓。

  五、辯

  然而,雖然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貓終究是貓,它是不能說話的,生活也無法從頭再來。因此,作者只有用質樸的語言、動情的敘述告訴我們他的教訓和反思。那么,我們能不能從中讀懂他的思考呢呢?

  1、有人讀了文章后得到了這樣的啟發:從第二只貓的討人喜歡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讓自己活潑些開朗些,這樣才能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尤其在注重團隊精神的今天,更應善于與人交往,把自己融人到集體中去。

  2、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師生互動中完成對文章主題的多元解讀。以下為備用說法:

  (1)從第三只貓的死,我們應該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2)從家里人對待第三只貓的態度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改變自己的性格,要活潑開朗,有真才實學;應該適當地注意自己的外表,這樣才能改變別人對你的不好印象。

  (3)從家里人對三只貓的態度來看,我們在對人時不能以外貌和性情來喜歡一個人或討厭一個人。

  (4)三只貓都是社會中的弱小者,命運都掌握在別人手中。因此,作為社會中的弱者,應該自立自強,這樣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

  六、結

  1、師:正如剛才同學們多樣化的理解和感悟所告訴我們的那樣,面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不一樣的收獲。但《貓》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有善于反思、勇于自責的精神,要學會從生活和經歷中感悟做人的道理,這一點是相同的。

  我跟大家一樣,讀了文章后也有不少想法。我想借這么一首小詩表達我的感受:活潑可愛小貓咪, 病死亡失人惋惜。

  憂郁懶惰丑陋貓,受辱冤死引深思。

  2、生完成小詩填寫并交流。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理解歌詞大意。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誦課文。

  2、難點:理解歌詞大意。《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一二兩班學生少部分愛回答問題,勤思考,愛動腦;但三分之二的學生思想懶惰。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1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到過黃河嗎?(生回答)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黃河。(出示黃河資料)這就是黃河,1938年9月,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了壺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

  三、感性認識并了解作者:

  1、師生共同欣賞黃河照片和錄象,并請一兩個學生談觀后感。

  2、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張光年,湖北省光化縣人(現老河口市),現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著作頗豐。1927年在家鄉參加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次革命失敗后,曾做過商店學徒、書店店員和小學教員,享年89歲。

  四、朗讀詩歌,掃除生字詞:

  1、劃分朗讀節奏。

  2、①教師范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3、可能認錯的字:

  氣魄pò山巔diān狂瀾lán哺bǔ育九曲qū澎湃péng pài

  澎湃:波浪相互撞擊,比喻聲勢浩大,氣勢雄偉山巔:山頂

  浩浩蕩蕩:形容水勢大,引申為廣闊或壯大哺育:喂養,比喻培養

  狂瀾:巨大的波浪,文中比喻動蕩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澎湃:波浪互相撞擊,比喻聲勢浩大

  4、朗讀要求: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五、小結:

  A學生能夠積極把握字詞;B學生閱讀興趣濃,善于發表見解;

  C學生樂于有感情地朗讀。

  六、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2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關于黃河的著名詩句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2)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3)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4)白日衣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三、內容研討

  1、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歌頌黃河,在歌頌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你覺得這些句子表現了黃河的什么特點?(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2、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贊頌的?

  提示:以“啊!黃河!”為標志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征,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了黃河。

  3、詩人在歌詞前還加了一段內容,這段內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邊思考:朗誦詞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鋪墊、概括、總起、提示】

  4、歌詞中,哪些詩句集中寫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哪些詩句集中贊頌了黃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1)找出文中集中寫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的地方。用聲音來表現它的英雄氣魄(指名讀)

  問:在哪些詞句上我們需要特別的注意,把它讀好?

  “望”、“奔”、“掀”、“劈”、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小結:我們要讀好詩歌,一定要讀好關鍵詞句。(生齊讀)

  (2)你發現最能體現詩人對黃河贊頌之情的詩句有哪些?

  【三個“啊,黃河”。】

  ①提示“三個‘啊,黃河’”讀法是不是一樣處理的呢?為什么?

  第一個“啊,黃河!”應讀的舒緩深沉(重點詞:搖籃)。第二個“啊,黃河!”應讀的堅強有力(重點詞:屏障)。第三個“啊,黃河!”應讀的高亢激昂(重點詞:臂膀)。最后兩句“像你一樣偉大堅強!”號召我們向黃河學習,充滿戰斗決心,要讀的鏗鏘有力。

  ②指三名學生讀,評點。

  ③齊讀,提示:語氣逐漸加強,感情逐漸加深,深情、堅定、激昂,讀出變化!

  5、總結讀好詩歌的方法: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抓住關鍵詞句。

  6、分角色朗讀。

  7、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8、再次朗讀: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齊讀詩歌,共同贊頌黃河,贊頌偉大的中華民族。

  四、總結:

  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凌。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在用各種方式來欺負我們。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五、作業設計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二、三

  板書設計: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唱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教學反思:隨著詩人行進在黃河岸邊,感受黃河的氣魄,回想著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的戰士抗擊敵人的氣概,是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黃河頌》給了學生一個了解先烈精神的機會。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把握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獻精神。

  2、難點:本文的語言特色。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兩個班,整體素質良好,學生誠實,有愛心,對待學習積極,刻苦。但大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滯后。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新課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三、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鄧稼jià先元勛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無垠yín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元勛: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死于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2、了解作者:“兩彈”指氫彈和原子彈。

  四、整體感悟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后,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著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著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樸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復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贊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吊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凄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贊歌和挽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五、小結:(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并爭先發言。)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并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第2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楊振寧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二、閱讀分析課文:

  (一)默讀第一部分。說說為什么要概述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文章開頭列舉中國一百年前的歷史對于表現人物的作用: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的偉大成就,從而把鄧稼先的貢獻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中國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為我們有了強大的國力,而由鄧稼先領導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無疑是這之中最閃亮的一筆,突出了鄧稼先的貢獻之大。

  (二)默讀第三部分。說說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并說說鄧稼先的性格特點。

  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讀第四部分。說說你對“事后我連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的理解。

  樸實的語言中蘊含著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還有其他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書中找一找,并體會體會。)

  (四)朗讀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讀《吊古戰場文》的原文和譯文。譯文如下: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凄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里,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參數的時候……又要有穩健的判斷”這組排比句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說說在戈壁灘上搞核武器試驗有哪些困難。

  (4)體會《中國男兒歌》的壯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這一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為“兩彈元勛”,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五)朗讀第六部分。體會第2~5節的排比所抒發的強烈的感情。

  二、總結課文

  (一)、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斗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贊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杰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寫作特色

  1、樸實無華、平白流暢的語言風格,結合長短變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蘊含了深厚的情感,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六個部分各有各的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

  (三)中心:

  作者把鄧稼先這一人物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中,抓住他忠厚平實,誠真坦白的性格特點,回憶了他為中國的“兩彈”事業所做出的貢獻。贊頌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并挖掘出這種性格和精神產生的根源: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積淀。

  三、課后練習部分解答

  練習三:文章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旨在更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鄧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時也為了說明鄧稼先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性格和品質,與他所生長的社會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進一步說明了鄧稼先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的必然性。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

  板書設計:

  鄧稼先

  1、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創設背景

  2、兩彈元勛——總述生平事跡鞠躬盡瘁

  3、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忠厚樸實死而后已

  4、民族感情?友情?——嚴謹求實(記敘、議論)

  5、我不能走——默默奉獻(抒情)

  6、永恒的驕傲——無比贊頌

  教學反思:

  鄧稼先,我國的“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這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做人就是要做這樣的人!以這個主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隨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來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也試著讓學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學生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

  (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

  (2)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

  (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探究,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沖破“瓶頸”,開辟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8

  預習積累:

  1.朗讀課文,了解有關筏子的知識。

  2.搜集有關黃河的知識、古詩詞。

  相關課程標準:

  1.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

  2.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學習作者全方位運用襯托和對比手法的作用。

  2.學習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智的品質,培養勇于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

  評價任務:

  1.跳讀課文,找出并體會運用襯托和對比的句段。

  2.理解以艄公為代表的“黃河的主人”們的勤勞勇敢的精神品質。

  教學過程:

  一、走近黃河,了解筏子:

  1.欣賞《黃河頌》視頻歌曲,感受黃河洶涌澎湃的氣勢。

  導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散文《筏子》,看黃河的主人們是怎樣利用羊皮筏子戰勝自然,造福一方的。

  交流有關黃河的古詩詞、圖片、視頻、地圖等,了解黃河: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大長河。它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卡日曲,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一》)

  寄泣須寄黃河泉,此中怨聲流徹天(孟郊《聞夜啼贈劉正元》)

  2.交流有關羊皮筏子的圖片、視頻,了解筏子的制作過程:

  猜一猜:“竄死一只羊,剝下一張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層油,曝曬一個月,吹上一口氣,綁成一排排,可賽洋軍艦,漂它幾十年,逍遙似神仙。”——謎底:羊皮筏子。

  筏子是水中的一種簡單的原始的交通工具。分為木筏,竹筏,皮筏。筏子制造方便,航行平穩,裝載面積大,至今還用在內河運輸和捕魚等。羊皮筏子的制法是,將21-23根2-4公分粗的圓柳棍用繩扎成約兩米寬、三米長,隔成許多小格子的長方形框架,再把十四個充氣的羊皮排列整齊,一并拴牢于架上,渡河時將羊皮一面置于水中。擺渡時皮筏順流而下,返回時,則由筏客扛于肩頭,步行至上游。古語說:“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3.了解作者和背景:

  袁鷹,原名田復春,又名田鐘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人。現當代著名作家。曾在中學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報》任記者,1947年初編輯上海《聯合晚報》文藝副刊。其間寫了很多反映青年學生生活的小說、散文和詩。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報》記者,1952年調北京《人民日報》工作,曾任文藝部主任,《人民文學》編委,《散文世界》主編等。著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風帆》《留春集》《京華小品》《袁鷹散文選》《秋水》等。袁鷹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議論的手法和排句、疊句的形式,渲染氣氛,點化主題,詩意濃郁。

  這篇散文寫于1961年,正是我們國家的“困難時期”,即“三年自然災害”。在文中作者強調“勇敢和智慧,鎮定和機智”,是有針對性的。

  4.展示并解讀學習目標:理清文章脈絡,學習作者全方位運用襯托和對比手法的作用。學習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智的品質,培養勇于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

  二、朗讀課文,感受筏子:

  1.范讀:感悟黃河之美和筏子之巧。

  2.朗讀:對比體會黃河之洶涌和筏子之輕快。

  3.賞讀:感受作者對艄公等“黃河的主人”們的贊美之情。

  4.析讀:領悟襯托和對比手法的作用。

  5.書寫積累以下生字詞,完成《語文助學》“學習測評”第1-3題。

  筏(fá)子 膽驚心悸(jì) 吞噬(shì) 湍(tuān)急 艄(shāo)公瀏(líu)覽

  一瀉千里 萬馬奔騰 濁浪排空 風平浪靜 乘風破浪 提心吊膽

  目不轉睛 馬不停蹄 驚濤駭浪 化險為夷(yí) 如履(lǚ)平地

  三、跳讀課文,欣賞筏子:

  分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襯托手法,具體有什么作用?

  歸納參考如下:

  1.第1段,以膽驚心悸反襯黃河之大、快、深、急、險。

  2.第2段,以水車之大正襯黃河之大,以水車之緩緩反襯黃河之滾滾。

  3.第3-5段,以筏子之小、輕反襯黃河之大、之洶涌湍急。用小小的浪頭吞噬筏子,既正襯了黃河的兇險,又反襯了征服自然的人們的勇敢。筏子的出場是在滾滾黃河的遠大背景下慢慢拉近鏡頭,通過設置懸念,引人注意,最后定格在放大特寫鏡頭下而躍入讀者眼簾的,寫法獨具匠心,結構巧妙,當學之。“一,二,三,四,五,六”一句,生動傳神地刻畫了岸上人逐個點數筏子上的人數時的驚嘆、感佩之情,朗讀時注意停頓和抑揚。

  4.第6段,風平浪靜的小艇和乘風破浪的輕騎屬于對比反襯寫法,也是側面描寫艄公高超的撐篙技術。

  5.第7段,筏子體積小與載人載物多屬于對比手法,也襯托出黃河之深,側面寫出艄公撐篙的安全與沉穩。

  6.第8段,岸上看的人的提心吊膽與皮筏上的乘客的從容談笑形成對比,側面表現艄公高超的技藝。沉著而目不轉睛地撐篙、小心地注視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則是正面描寫艄公的沉著老練和勇敢。

  7.第9段,乘坐筏子須小心和大膽,用“緊貼著腳的就是深不見底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連眼睛也不敢睜一睜的”襯托要大膽,用“如果只憑沖勁,天不怕地不怕,就隨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會出大亂子”襯托要小心,暗示著要征服自然就要有意志、毅力和細心。用“馬不停蹄,順溜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灘”再一次正面描寫了筏子的輕快,映襯出艄公嫻熟高超的撐篙技術。

  四、誦讀課文,贊美艄公:

  朗讀10-11自然段。

  1.找出對比的句子:小小的筏子、一根不粗不細的篙子,與幾個乘客的安全、面前險惡的黃河風浪形成對比,工具簡單,主要靠人的力量和智慧戰勝險惡風浪,襯托出艄公的技藝高超,確實值得景仰和贊頌。

  2.誦讀中心句,體會對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智、富有經驗和判斷力的贊美之情,黃河的驚濤駭浪與艄公的化險為夷、如履平地形成對比,贊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內的“黃河的主人”們的勇敢和智慧。歌頌了征服自然、戰勝困難的勞動人民,激勵人們征服自然,創造祖國美好未來。

  “雁灘近了,近了”反復句寫出了筏子在激流之上輕快奔跑的動態美,擬人化了的筏子更顯安詳美。

  3.交流學習啟示:只有大膽鎮靜與小心智慧相結合,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4.比較探究:從選材、主題、表達方式等方面比較《筏子》、《長江》的異同。

  《長江》一文中,長江是祖國的象征,利用長江繁忙的現代化的建設和運輸景象,通過抒情議論,來贊美祖國的新時代、新生活。

  《筏子》里的黃河只是敘事的地點、人物活動的背景,選取“筏子”這一原始簡單的交通工具作為描寫對象,通過敘述、描寫,來贊美艄公等“黃河的主人”,贊美征服自然、戰勝困難的人們,激勵人們創造美好未來。

  五、達標訓練

  完成《語文助學》“學習測評”第4-9題。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詩的作者是印度近代偉大的詩人泰戈爾,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匠師。他長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題是歌頌兒童,表達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紙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欣賞能力。這首詩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極好教材。

  【設計思路

  《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它是泰戈爾《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欣賞能力。這首詩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極好教材。

  1、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設計了“美讀亭”,試圖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讀,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2、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因此,我設計了“品詩軒”,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體會詩人通過奇特非凡的想象來表現至純至美的童心。

  3、想象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聯想、想象的能力,我又設計了“創意閣”,在這里,同學們可以放飛聯想、想象的翅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朗讀方法,使學生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從而把握這首詩的意境。

  (2)通過創設情境,開發學生思維,鼓勵大膽想象,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和創新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去完成聯想、想象的訓練。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人通過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現了至純至美的童心。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揣摩關鍵詞語,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現代化教學手段對于優化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詩歌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基本要求。《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多媒體計算機的運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實現這個重要目標。

  2、誦讀法

  詩歌的教學尤其注重朗讀。針對學生實際,了解學生實際朗讀水平,有效地指導朗讀,在停頓、輕重、節奏、情緒等的處理上著重指導強調。朗讀可由聽讀、試讀、仿讀、指名讀、賽讀、齊讀等,形式多樣。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體會詩中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凝練的語言,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從而理解詩的內在思想意義。

  3、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紙船》詩人通過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現了至純至美的童心。因此指導學生也要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蘊含。并放飛自己聯想和想象的思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一組圖片:

  1、教師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看,這是什么?(教師拿出紙船)大家都放過嗎?很好,那么你們回憶一下放紙船的經歷。把時間、地點、當時的感受甚至放的招式都可以向大家介紹。(學生自由發言)我們看到這紙船,就會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那種感覺特美好。今天老師就來幫你們找回那種美好的感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散文詩《紙船》,看看能否從這首詩中找回被我們忽視甚至忘卻的東西。

  (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經歷。)

  大詩人泰戈爾把自己放紙船的經歷寫成了一首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的詩歌《紙船》。

  2、檢查自主學習: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學生課前搜集,課上交流。)

  二、美讀亭

  1、聽讀: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朗誦,注意體會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并適當標注。

  2、試讀:自己試讀,讀出節奏和重音。(可以參看大屏幕。)

  3、仿讀:教師播放錄音,學生仿讀。

  4、指名讀,師生評點、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5、指導朗讀:在朗讀的時候要做到:

  (1)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誦。

  (2)注意節奏和重音。

  (3)語氣語調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6、賽讀小組內賽讀,推選最好的再進行比賽。

  宣布比賽規則:同學們當評委,負責找他們的優點,誰的優點多誰獲勝,老師當主持,負責宣布結果,并發給獎品。(紙船)

  7、齊讀。

  三、品詩軒

  1、內容探究

  (1)默讀思考:圍繞“紙船”,詩人描繪了哪些內容?

  明確:圍繞“紙船”,詩人描繪了兒童的奇思妙想。首先想到: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寫在紙船上,放入急流,渴望異地的人知道我是誰。然后想到

  船載著秀利花平安地帶到岸上。接著想到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來與我的紙船比賽。最后想到夢里睡仙坐在船里。

  (2)詩人寫“紙船”為了歌頌什么?

  明確:童心的天真,童趣的自然。

  2、寫法探究

  (1)這首詩中哪些詩句體現了詩人奇特非凡的想象?為什么?

  (2)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處用詞?說出理由。

  3、小結: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過渡:歌唱家告訴我們:乘上歌聲的翅膀,我們可以到達那最美的地方,那么,老師要告訴你們,張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可以讓我們文采飛揚。通過剛才的品讀賞析,也打開了我們思維的閘門,下面,老師想看看我們同學誰的聯想、想象力最豐富?)

  四、創意閣

  放飛聯想、想象的翅膀(把同學分成三組,各組自選一個主持人,每說出一個加10分,根據各組的得分情況,評出最佳合作小組。)

  1、(大屏幕)波浪線

  同學們:“~~~~~~”這是什么?學生答:波浪線。

  問:那么,由這條波浪線,第一小組的同學定會浮想聯翩。

  2、(屏幕顯示)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組畫面:即水滴圖,你們想到了什么?請第二小組的同學奇思妙想:

  3、出示“1+1=1”,問:“1+1”在什么情況下等于1?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夠表達些什么含義?

  結束語:想象,要沖破牢籠,讓思想自由馳騁于古今中外;想象,要求新求異,努力創造新形象,表達新思想。同學們,讓你的思維插上飛翔的翅膀,在寫作的天地中自由的翱翔。

  五、積累深化:如果你也有一艘載夢的船,你將放進怎樣的夢?試著做一首小詩,把你的夢想寫出來。

  【板書設計

  紙船

  泰戈爾

  ①希望紙船讓異地人得到

  ②想到用紙船載花平安到岸上→描繪兒童的奇思妙想→表現了童真稚趣

  ③想到天上的船放下來比賽④夢見睡仙坐在船里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一、能復述故事。

  二、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培養學生尊敬父輩、理解父輩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復習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檢查預習情況。

  生字和新詞: 啃 蹦 撬 磕 門檻 厚道 糟糕 醒悟 晌午 煩躁 頭顱 自言自語 言外之意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二、請學生速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聲。朗讀時思考三個問題:

  1、父親為什么想造一個有高臺階的屋子?

  2、父親是怎樣造有高臺階的屋子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學生朗讀結束后,請3名同學在全班交流。(明確:父親總是覺得自家臺階低;父親一年到頭不停地勞動,積攢錢造房子;新屋造好了,父親身體也垮了。)

  三、精讀課文。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請5-6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1、為什么詳細寫父親洗腳,是要表現什么?

  要表現父親常年在外勞動。

  2、臺階的高低象征著地位的不同,所以父親總說“我們家的臺階低”。你怎樣理解這種心態?

  想要在住房條件上搞好一點,覺得自己應該造一個高臺階的房子,同時也覺得自己有能力造一個高臺階的房子。

  3、搖放的樹枝,搖不散的目光。父親此時的心理是怎樣的?

  看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父親心里在思考,我一定要造一個高臺階的房子。

  4、從課文中選取使用準確、生動的動詞,作一兩句話做點評。

  (……父親的頭發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承前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這里的”挑“字用的準確、生動)

  5、小說用第一人稱敘述了“我”父親與臺階的故事。對父親來說,臺階既是他的物質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當父親用汗水和辛勤勞動砌成了向往已久的臺階后,他卻處處感到“不自在”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和寂寞。你是怎樣看待“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應該如何理解這篇小說的主題?

  (1)父親一生勤勞、頑強、倔強,淳樸、善良、謙卑;有志氣,不甘人后,不怕千辛萬苦,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2)父親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民,憑著自己一身力氣,辛勤勞動,平時省吃儉用,積攢費用,建起了九級臺階的新房。

  6、找出小說中圍繞父親和臺階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

  (1)”隔天,父親就用手去按一按臺階,說硬了硬了。再隔幾天,他又用細木棍去敲了敲,說實了實了。“

  (2)”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四、總結。父親是一個淳樸的農民,辛勤勞動,勤儉節約,憑自己的努力,建起了九級臺階的新房。這種精神值得學習。另外,要學習本文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五、作業。

【語文七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2-18

語文下冊《牧童》教學設計12-24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0-18

七年級語文下冊《紙船》教學設計10-10

語文七年級下冊《口技》教學設計04-08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02-03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白鵝》教學設計12-06

小學語文下冊《雷雨》教學設計12-13

七年級語文下冊《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2-06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