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10 15:01:1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2篇)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根據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3+0.74、1.25×8、0.25×0.4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投影出示)

  2.095、4.307、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入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列式,板書:0.049×45.

  4、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位數這么多。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學生獨立探究,指名說說取近似值的過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根據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強調橫式中應當用約等號,而不能用等號。

  6、專項練習(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積保留一位小數是(),保留兩位小數是()。

  7、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三、運用

  一千克白菜的價錢是6.78元,媽媽買了0.8千克,應付多少題?(雖然此題沒要求保留兩位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比分更小的錢幣,所以應保留兩位小數。)

  課后小結

  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課后習題

  1、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積保留一位小數是()積保留兩位小數是()

  2、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數是3.58,準確值(三位數)可能是下面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3、兩個因數的積保留整數的近似數是14,精確值可能是哪些數?個位上的數是4,十分位的數是4、3、2、1、0;個位上的數是3,十分位上的數是5、6、7、8、9.

  板書

  積的近似數

  2.45×2.5≈6.13(元)

  豎式

  答: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初步體會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乘法運算定律使小數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的能力,培養合理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感悟、運用知識的能力。

  3、通過復習舊知識、自學教材中三個關系式,觀察與分析,將舊知識推移到新知識里,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的過程。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審題靈活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觀察能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一些運算定律,哪位同學說一說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字母來表示出這三個定律嗎?

  師:我們知道乘法運算定律在整數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計算更簡便了,那么在小數乘法中,這些運算定律是否也能運用?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猜測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師:猜一猜,每一組算式它們有怎樣的關系?

  2、驗證

  通過計算學生發現每一組算式都相等。

  師:仔細觀察每一組算式,它們有什么特點?

  生:第一組算式運用了乘法交換律,第二組算式運用了乘法結合律,第三組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3、舉例驗證

  師:通過上面的一組例子,能否就說明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生:不能。

  師:對,單純的一組例子并沒有說服力,我們需要多舉幾個例子進行驗證。同學們你們能仿照第一組的例子,也寫出三種這樣的算式,并驗證是否相等。

  (學生動手寫,讓學生進行匯報,盡量讓多個學生進行匯報,這樣例子多了,結論更有說服力。)

  學生匯報。(教師有目的的板書幾組算式,讓學生觀察發現,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師:小組同學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們的發現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4、應用

  出示例7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兩題,看看它們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0.25×4.78×4 0.65×202

  (1)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嘗試寫在練習本上。

  (2)指明學生板演。

  (3)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運用了乘法的什么運算定律?

  師:第①題,為什么先讓0.25和4相乘?

  生:因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計算起來比較的簡便。(使學生體會理解算前先觀察題中有沒有特殊的數,如果兩個數的積是1、10、100、1000等等,運用運算定律先算,這樣使計算簡便。)

  師:你認為第②小題,解題的關鍵是什么?(使學生體會到先把特殊的數進行分解,然后才能進行簡算。)

  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師:在小數乘法中,要使計算簡便,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啟發學生思考,認真審題,要觀察數的特點。)

  (4)交流評價。

  三、方法應用

  師:剛才,我們運用了乘法的運算定律,使小數乘法簡便了許多,下面請同學們再來看看下面這道題,怎樣算合理簡便,你能想出幾種算法

  4.8×1.25

  (1)讓學生獨立做。

  (2)小組內進行交流。

  (3)匯報(體現算法多樣化)

  (4)評價總結。

  四、鞏固練習:完成做一做題目。

  五、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談話:這節課你都獲得了哪些知識?在本節課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六、布置作業:練習三第4、5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頁例2、“做一做”和練習十五的第3、4題。

  【教學目標】

  1.運用等式的性質正確地解方程,并養成檢驗的好習慣。

  2.掌握解方程的正確格式和寫法。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遷移能力。

  【重點難點】

  1.正確、熟練地解方程。

  2.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1.解方程。

  x+5.7=10 3.5+x=15

  2.問題:等式的性質是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學生回憶后交流匯報。

  3.導入新課:我們上節課學習了解方程,這節課繼續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并板書課題。

  【新課講授】

  1.教學例2。

  (1)出示例2:解方程3x=18。

  師:怎樣變換,才能使方程保持平衡,又能得出x等于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相互交流。

  引導學生明確:方程兩邊同時除以3,左右兩邊完全相等。

  學生獨立解答寫出過程,并檢驗。

  全班交流,你能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嗎?根據什么?

  根據學生口述的結果,教師板書。

  解:3x=18

  3x÷3=18÷3

  x=6

  檢驗:方程左邊=3x

  =3×6

  =18=方程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強調:方程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相等。解方程時,要注意等號對齊,檢驗過程要寫清楚,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

  (2)即時鞏固。

  解方程:45x=9 3.6x=7.56

  【課堂鞏固】

  完成課本第68頁“做一做”第1題的后3題,第2題的后1題。

  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解答過程,分兩組,每三名學生一組進行板演,然后師生共同分析、講解。

  強調注意:2.1÷x=3這道題,先左右同時乘以x,再求解。

  答案1.:x=4,x=2.1,x=0.7。

  2. 3x=8.4 x=2.6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呢?

  小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解方程要注意: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時,要注意等號對齊,檢驗過程要寫清楚,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

  【課后作業】

  練習十五第3、4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69頁例4、例5、“做一做”和練習十五的第8-1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轉化的思路,正確解答二步計算的方程。

  2.在掌握ax±b=c和a(x±b)=c的方程解法的基礎上,學會找出等量關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二步計算的文字題。

  3.養成分析的習慣,訓練嚴謹的學習態度。 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重點難點】

  1.掌握ax±b=c和a(x±b)=c的方程解法。

  2.看圖找出等量關系,并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1.解下列各方程,并說明解題的思路與解法根據。

  (1)3.8-x=2.9(2)5x=12.5

  學生獨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小結:這兩道題是最基礎的解方程題目。根據等式的性質,就可以求解了。

  2.出示例4的情景圖,學生思考:怎樣列方程呢?

  學生相互討論。

  這道題與以前學過的解方程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學生回答)那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解方程。

  板書課題。

  【新課講授】

  1.教學例4。

  (1)出示例4情景圖。

  (2)如何列出方程呢?

  學生討論,匯報。

  引導分析:先找出題中的已知與未知數量關系,列出等量關系式,再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等量關系式:圖中有3盒鉛筆和4支鉛筆一共是40支,3盒鉛筆+4支鉛筆=40支鉛筆,已知每盒鉛筆x支,三盒共3x支。

  列方程為:3x+4=40

  (3)追問:這種方程該怎么解呢?

  學生嘗試解題,然后說出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小結:可以把3x看作一個整體,就是三盒鉛筆的總數,再利用等式的性質,左右同時減去4,就將方程變成了我們學過的一般方程:3x=36,然后左右同時除以3,得x=12。

  完整的解題過程:

  解:3x+4=40

  3x+4-4=40-4

  3x=36

  3x÷3=36÷3

  x=12

  答:每盒鉛筆有12支。

  學生寫出檢驗過程。

  (4)這樣一類方程應該如何解呢?

  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

  教師引導小結:先把含有未知數的那一項看作是一個整體,利用等式的性質把方程變成只有兩項,再求解。

  2.教學例5。

  (1)出示例5:解方程2(x-16)=8。

  (2)觀察、討論:這個方程能不能利用例4所學的方法解呢?

  學生討論后交流。

  教師引導:可以把(x-16)看作是一個整體。

  學生嘗試解題,指定一名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解方程2(x-16)=8。

  解:2(x-16)÷2=8÷2把什么當作一個整體?

  x-16=4

  x-16+16=4+16

  x=20

  學生完成檢驗過程。

  (3)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呢?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匯報。

  引導小結:可以先把2(x-16)變成2x-32,及時提問:這一步運用什么定律?(學生回答:乘法分配律)那方程就變成了2x-32=8,再利用例4的方法解。

  學生獨立寫出解答過程。

  解方程2(x-16)=8。

  解:2x-32=8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x-32+32=8+32

  2x=40

  2x÷2=40÷2

  x=20

  檢驗:方程左邊=2(20-16)

  =40-32

  =8=方程右邊

  所以,x=20是方程的解。

  (4)引導學生小結:在解較復雜的方程時,可以先將一個式子當作一個整體,變成了一般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質求解,記住解完方程后要檢驗。

  【課堂鞏固】

  完成課本第6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解答過程,然后師生共同分析、講解。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又學會了哪些類型的方程?有什么收獲呢?

  小結:這節課,我們知道在解較復雜的方程時,可以先將一個式子當作一個整體,變成了一般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質求解,記住解完方程后要檢驗。

  【課后作業】

  1.完成教材第71~72頁練習十五第8~14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例1、“做一做”和練習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1.根據等式的性質,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檢驗的方法,并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幫助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及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1.提問: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質?

  2.你會根據下面的圖形列出方程嗎?

  3.填一填。

  4.導入新課:前面兩節課我們借助天平平衡,學習了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性質,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與方程有關的新知識。

  【新課講授】

  1.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概念。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義。

  教師演示:先在左盤放上一個重100g的杯子,再往杯子里加入xg的水,天平失去平衡。

  提問:怎樣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

  請學生到臺前操作:天平右邊的砝碼加到250g時,天平平衡。

  提問:你能根據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00+x=250

  啟發:怎樣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數x的值呢?你有什么辦法?把你的辦法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學生活動后,組織反饋。

  方法一:根據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因為250-100=150,所以x=150。

  方法二:根據數的組成。

  因為100+150=250,所以x=150。

  方法三:根據等式的性質。

  因為100+x-100=250-100,所以x=150。

  講解:當x=150時,100+x=250這個方程的左右兩邊相等,像這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過程叫解方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方程。(出示課題)

  (2)比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提問: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引導小結:方程的解是一個數,解方程是一個過程。 那么你怎樣檢驗x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學生匯報。

  (3)即時鞏固。

  完成教材第67頁“做一做”第2小題。

  2.教學例1。

  (1)出示例1題圖。

  師:今天我們學習怎樣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來解方程。請同學們觀察思考:怎樣才能使天平左右兩邊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

  引導學生思考:根據在天平兩邊同時拿走相同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的道理,即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仍然相等。

  追問:為什么要從方程兩邊同時減去3,而不是其他數?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x+3=9

  x+3-3=9-3

  x=6

  提問:解方程的過程就是這樣的嗎?還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講解:求方程中未知數x的值時,要先寫“解”,表示下面的過程是求未知數x的值的過程,再在方程的兩邊都減去3,求出方程中未知數x的值。寫出這一過程時,要注意把等號對齊。(示范板書解方程的過程)

  解:x+3=9

  x+3-3=9-3

  x=6

  引導: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我們可以通過檢驗來判斷:把x=6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

  提問:如果等式的左右兩邊相等,說明什么?(說明答案是正確的)如果不相等呢?(說明答案是錯誤的)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試著檢驗一下。(隨學生的回答扼要板書檢驗過程)

  師:像剛才這樣,求方程中未知數的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請同學們回憶剛才解方程的過程,你認為解方程時要注意什么?

  (2)即時鞏固。

  解下列方程,并檢驗。

  x+4.5=9100+x=100

  師強調:解方程時注意等號要對齊,檢驗時過程要寫清楚,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師提問:通過例1我們知道,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等的數,方程左右兩邊相等。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方程兩邊同時加上一個數(0除外),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課堂作業】

  1.完成課本第67頁“做一做”第1題。

  2.解下列方程,并檢驗。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收獲

  小結:通過剛才解方程的過程,我們知道了方程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相同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不是遞等式。

  【課后作業】

  完成課本練習十五的第1、2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6

  設計說明:

  本節課通過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既能使學生掌握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又能使學生從中學習通分的相關知識。通分也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它是把幾個分母不同的分數化成分母是指定數的同分母分數題目的進一步發展。學習通分的關鍵是確定公分母及找出原分數的分子、分母需要擴大的倍數。因此,在學習通分時,應先明確通分的思路,再準確地掌握通分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使學生充分體會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同時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數學思維,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情境圖,明確學習任務。

  課件出示學校的平面圖,上面標出教學樓、操場和宿舍樓的面積分別占校園面積的,和,并出示教材83頁第一個問題。

  師:題中要求什么?(求操場和宿舍樓誰的占地面積大)

  師:實際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和誰大)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和誰大誰小,從而求出操場和宿舍樓誰的占地面積大。

  設計意圖:結合例題,開門見山,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實踐探究,學習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1、觀察和,找出這兩個分數的特點。(這兩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2、質疑:運用以前學習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比較出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嗎?(小組討論后匯報:運用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都不能比較出這兩個分數的大小)

  3、探究和哪個分數大。

  (1)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2)整理各小組的比較方法。

  方法一:畫圖比較法,如下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

  方法二: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進行比較。

  因為=,=,>,所以>。

  方法三: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數,再進行比較。

  因為=,>,所以>。

  師:有的同學用畫圖比較法直觀、形象地比較出兩個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有的同學利用分數基本性質把兩個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分子或分母相同的分數,比較出了和的大小。你們都能充分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真棒!

  (3)判斷操場和宿舍樓誰的占地面積大。

  師:通過上面的比較,說一說誰的占地面積大。

  (操場的占地面積大)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此,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分母、分子均不相同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并給予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還能讓學生理解和應用新知。

  ⊙探究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1、明確通分的意義。

  師:觀察方法二,這兩個分數是根據什么轉化成了分母相同的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在利用分數基本性質轉化的過程中,分數的大小變不變?(不變)

  師: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作通分。

  2、明確通分的方法。

  師:將和進行通分,是以什么作分母?(以和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分母)

  師:試一試,能用7和6的公倍數作分母嗎?(學生在練習本上嘗試)

  學生討論后得出:可以用兩個分數分母的公倍數作分母。

  師:你喜歡哪一種通分的方法?為什么?(喜歡用兩個分數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分母這種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比較簡便)

  3、試一試。

  師:你能用通分的方法比較宿舍樓和教學樓誰的占地面積大嗎?

  (學生先獨立解決,然后全班交流,說一說通分的方法)

  預設生1:通分時,可以用6和10的公倍數作分母。

  生2:可以用6和10的最小公倍數30作分母,因為=,=,<,所以教學樓的占地面積大。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演練、討論,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

  ⊙拓展練習,鞏固新知

  1、把下面各組分數通分。

  和和和

  2、甲、乙二人安裝同一種機床,甲安裝3臺用4時,乙安裝5臺用6時。誰安裝得快?

  3、在>>中,()里可以填哪些整數?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使學生發現并理解植樹問題(兩端要種)的解題規律,并利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

  1、讓學生經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整個探究過程,并從中學習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2、通過探索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律,初步體會化復雜為簡單和一一對應的數學方法。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分析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感悟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間隔與棵樹之間的規律并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游戲嗎?老師說一個謎語讓同學們猜一猜,看誰能最先猜出來。

  一顆小樹五個叉

  不長葉子不開花

  能寫會算還會畫

  天天干活不說話

  謎底:(手)

  出示課件,讓學生舉手回答謎底,并作表揚或鼓勵。

  1、師:每位同學都有一雙靈巧的手,他不但會寫字、畫畫、干活,在他里面還藏著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它嗎?請舉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張開)師:張開的五指中有了一些空隙。數學中我們把這個“空隙”叫“間隔”。同學們看一看,3根手指中有幾個間隔?那么4根手指呢?5根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比如路燈、公路邊上的樹和擺放的花盆,它們之間都有間隔。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都有間隔,那么在數學上我們把研究與間隔有關的問題叫做植樹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

  二、構建模型

  1、了解植樹問題中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師:在植樹問題中,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兩端都栽,一種是只栽一端,還有一種是兩端都不栽。今天這節課我們只學習“兩端都栽”的情況(課件出示三種情況)。板書:兩端都栽。那么兩端都栽時,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出示課件,板書棵數、間隔數)當只有3棵樹時,它們之間有幾個間隔呢?4棵樹時有幾個間隔呢?5棵樹呢?現在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有10棵樹呢?50棵樹呢?100棵樹呢?那么你們發現了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棵數比間隔數多1,間隔數比棵數少1)那誰會用一個等式來表示一下呢?(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棵數-1)(出示板書)

  3、利用模型解決問題

  1、出示招聘啟示:我們學校將對校園進行綠化,特聘請校園設計師設計一份植樹方案,擇優錄取。同學們想成為這名設計師嗎?出示設計要求:在操場邊上,有一條20米長的小路,學校計劃在小路的一邊種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幾棵樹?

  (1)說說從題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讓學生舉手回答)

  (2)判斷:下面哪種情況是一邊種樹呢?下面哪幅圖是兩端都栽的情況呢?(課件出示)

  (3)分析題意。

  “全長20米”是指小路的總長(板書:總長);“一邊”是小路的一側,指左邊或右邊;“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簡稱“間距”(板書:間距)。“兩端要栽”指起點與終點處都要栽。

  (4)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學生獨立完成)

  (5)學生匯報交流。

  (6)反饋答案:

  方法1:20÷5=4(棵)

  方法2:20÷5=4(段)4+1=5(棵)

  到底哪一個是對的呢?大家都認為這種方法是正確的,那么算式中的“20”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20÷5=4(個)”又表示什么?(板書:間隔)為什么“+1”?(兩端要栽,它比間隔多1)“4+1=5(棵)”表示什么?(植樹棵樹)這其實就是運用了“間隔數+1=棵數”這個規律。(課件演示分析過程)

  誰能夠完整地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

  2、試一試。師:如果老師把題目改一改,看看誰還會?課件出示例題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和剛才這題比較,你想說什么?

  (2)學生獨立列式并匯報。

  3、鞏固新知師:恭喜大家,順利完成了任務!你們還想接受新一輪的挑戰嗎?

  (1)出示第一關:說一說。讓學生自己讀題,搶答。

  (2)同學們真棒,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把我們今天學的知識整理一下,看哪一個小組最先完成。(老師課件出示題目,學生完成手里的學習單)學生完成后匯報交流(投影學生完成的情況,并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拓展練習。同學們真棒,這兩道關卡都沒有難住同學們,現在還有最后一道關卡,如果你能闖過最后一關,那今天這節課就要給同學們打100分了。課件出示: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1)學生獨立閱題,說說這個題目中又有哪些數學信息呢?

  (2)這個題目和前面做的兩題有什么不同呢?(①前面那題告訴路的長度,而這題求路的長度。②前面那題求植樹棵樹,而這題已經告訴了植樹棵樹。)

  (3)在做前面那題時,我們是先求什么的?(間隔數)那在這個題目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

  (4)學生獨立解答并匯報:

  (5)板書學生的各種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說說理由。生列式:36-1=35(個)35×6=210(米)

  (6)擦去錯誤答案,師追問:“36”表示什么意思?再“-1”表示什么?(板書:間隔數)這其實就是運用了“棵數-1=間隔數”這個規律。再“×6”又是什么意思?

  (7)有誰聽懂了這個算式的意思,說給大家聽一聽?

  四、回顧小結

  這么難的題目讓你們解答出來了,看來今天收獲一定不少?誰來說說你今天都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兩端都種

  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棵數-1=總長÷間距

  總長=間隔數×間距

  間距=總長÷間隔數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頁例5、“做一做”和練習十七第11~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利用線段圖來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學會設計一個未知數,列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學會比較、分析、并能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根據數量關系正確地列出方程并解答。

  2.利用線段圖來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1.果園里有桃樹45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

  學生先討論后嘗試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等量關系式,學生獨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2.解方程。

  2(x+5.7x)=24 2x+2.5x=15

  兩名學生板演,并交流解答過程。

  3.提問: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討論、回答。

  4.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出示課題并板書。)

  【新課講授】

  教學例5。

  1.出示例5情景圖。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每分鐘騎250米,小云每分鐘騎200米,周日早晨9:00他們相向而行,他們什么時候能相遇?

  2.學生讀題,找出有用的信息。

  3.閱讀與理解: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師:請同學們先思考下面的問題:

  (1)題中有幾個未知量?

  (2)設什么為x比較合適,為什么?

  (3)問題中包含有怎樣的等量關系?怎樣用線段圖來表示這些等量關系呢?

  (4)應該怎樣列方程?

  匯報交流,總結:

  (1)題中有兩個未知量,小林行駛的路程和小云行駛的路程。

  (2)根據兩人相遇的時間相同,設他們相遇的時間為x分鐘,那么小林行駛的路程是250x、小云行駛的路程200x。

  (3)根據小林行駛的路程+小云行駛的路程=總路程

  用線段圖表示為:(出示線段圖)

  先由學生講述怎樣根據題意畫線段圖,然后教師講解。

  (4)列方程:250x+200x=4500

  講解:用方程解決問題,一定要先分析題意,找出等量關系再列方程求解。一般的情況下,我們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分析理解題意。

  4.解方程。

  師:你會解這個方程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課件出示:

  解:設兩人相遇的時間為x分鐘。

  小林行駛的路程+小云行駛的路程=總路程

  4.5km=4500m

  250x+200x=4500

  450x=4500依據是什么?

  450x÷450=4500÷450

  x=10

  提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做法呢?

  學生小組討論后嘗試其他解法,并匯報交流。

  5.檢驗。

  師:我們做得對嗎?如何檢驗呢?

  學生討論、匯報交流。

  教師強調學生牢記檢驗和答句。

  6.回顧與反思。

  師:如何用線段圖來分析題意,找出數量關系呢?

  學生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引導學生小結:畫線段圖的步驟:弄清題意,找出已知與未知,寫出等量關系,確定線段所表示的意義,列方程解答。

  【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82頁練習十七第11題。

  讓學生先說出題目的等量關系,用線段圖來進行分析,再列方程解答。

  分析:數量關系式是:甲車行駛路程+乙車行駛路程=總路程

  答案:解:設兩車經過x小時相遇。

  甲車行駛路程+乙車行駛路程=總路程

  110x+80x=570

  190x=570

  x=3

  檢驗:將x=3代入方程,方程左邊=110×3+80×3=330+240=570=方程右邊

  所以x=3是原方程的解。

  答:兩車經過3小時相遇。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怎樣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了嗎?

  小結: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

  畫線段圖的步驟:弄清題意,找出已知與未知,寫出等量關系,確定線段所表示的意義,列方程解答。

  強調注意單位要統一,解完方程后要檢驗,并寫出答句。

  【課后作業】

  完成課本第82頁練習十七的12~15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62、63頁的內容,練習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與掌握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天平教具。

  【情景導入】

  在下面算式的○里填上“>”、“<”或“=”。

  3×6○19 7○1.8+5.2

  2.5÷5○2×0.25 24+11○11+24

  3.9-3○4÷5 15×8+2○120+2

  小結:像7=1.8+5.2,2.5÷5=2×0.25,24+11=11+24,15×8+2=120+2這樣的式子叫做等式。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等式的問題。

  【新課講授】

  1.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在游樂場玩過蹺蹺板的游戲嗎?(多媒體出示小朋友玩蹺蹺板的畫面)如果兩端的小朋友重量一樣,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這就是平衡。

  2.方程的意義。

  (1)認識天平。

  出示簡易天平、砝碼。

  提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它是用來干什么的?怎樣用天平來稱物品的重量呢?

  師:這是一臺天平,用來稱量物體的重量。在天平的左盤內放置所稱的物品,右盤內放置砝碼,當天平的指針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也就是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砝碼上所標的重量就是所稱物體的重量。

  (2)實驗演示,引出方程。

  師:下面我來演示一下如何用天平稱物品的重量。

  演示實驗一:稱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提問:天平平衡了嗎?這說明一只空杯子重多少克?

  板書:一只空杯子=100克

  演示實驗二:往空杯子里倒入約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幾滴紅墨水顯示)。

  提問:現在天平怎樣?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嗎?

  板書:100+x>100

  演示實驗三:增加100克砝碼。

  提問:增加100克砝碼,發現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如果將水設為x克,那么用一個式子該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這個關系呢?

  板書:100+x>200

  演示實驗四:再增加100克砝碼,天平往砝碼這邊傾斜。

  提問:現在哪邊重些?怎樣用式子表示?

  板書:100+x<300

  演示實驗五:把100克砝碼換成50克,天平出現平衡。

  提問:現在天平怎樣?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天平是平衡的嗎?

  板書:100+x=250

  (3)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義。

  出示多幅天平圖。

  提問:這些圖你能用式子表示嗎?

  板書:40+x=100,2x+50<180,80+70=100+50,3x=180,65+30>80,100+2x=50×3。

  教師指出:像2x+50<180,65+30>80這樣用大于、小于號連成的式子,它們左右兩邊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像40+x=100,80+70=100+50這樣用等號連接成的式子,它們左右兩邊相等,就叫做等式。

  師:觀察以上有幾個是等式,你能不能分類,也說一說你分類的標準?(同桌討論)

  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80+70=100+50。

  第二類:40+x=1003x=180100+2x=50×3

  講解:像第二類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問:說一說什么叫方程?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一必須是等式,二必須含有未知數)

  師:你能舉例說明什么是方程嗎?(根據學生發言,教師板書。)

  老師再板書幾個一般的等式,如:

  20+80=100 3×78=234 13-8=5

  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思考:方程有什么特點?方程與等式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小組討論,先在組內說一說,再全班說。

  根據學生發言,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明確: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圍比方程的范圍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你能用圖示表示出來嗎?

  板書:

  【課堂作業】

  1.完成課本第63頁的“做一做”。

  2.我是小法官,對錯我來判。(對的在括號內打“√”,錯的打“X”)

  (1)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方程。()

  (2)4m-9=0不是方程。()

  (3)方程是等式。()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不等式和方程。方程和等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方程必須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而等式只要等號兩邊數值相等即可,所以等式包括方程,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課后作業】

  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的第1~3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質數與合數是青島版五年級上冊107~~109頁的內容,是在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及約分、通分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而且能較快地看出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目標:

  (一)準確地理解和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并且掌握自然數的不同分類標準。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約數個數進行分類。

  (二)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判斷推理的能力。

  (三)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質數、合數的意義。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二)質數、合數與奇數、偶數的區別。

  教學關鍵:

  使學生掌握質數與合數根本區別在于:質數,只有1和本身二個約數;合數,除了1和本身,還有其它約數。能否被2整除是區別奇數與偶數的標準。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1—50自然數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想必同學們對于我國的古典四大名著被并不陌生吧?尤其是《西游記》可謂是“深入學生之心”啊!師徒四人在取經的路上真是歷經艱辛,有一次師徒四人途經荒山野嶺,饑餓難耐,只好有孫悟空借著筋斗云去千里之外尋找食物,不負眾望啊,不一會兒,悟空就帶著一支碩果累累的桃枝回來,師徒四人終于可以飽餐一頓了。吃飽之后,唐僧就想逗一下八戒,就說:“八戒,你看你吃的桃子最多,數一下桃核看看你吃了多少?”“17個”“沙悟凈呢?”“師傅,12個”“那悟空呢?”“9個”“如果我要你們把你們吃剩的桃核排成方陣,八戒你想一下你們三師兄誰的桃核組成的方陣最多?”“當然是我了,因為我的數字最大。”同學們你們說八戒說的對嗎?那你猜想一下組成方陣的多少與什么有關呢?(與因數的多少有關)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個數字因數多少的問題:質數與合數。

  二. 合作探究,深入淺出

  1、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找出

  9、12、17這三個數字的所有因數,看一下能否組成方陣與數字的什么有關?在找因數之前誰能回答我怎樣才能快速的找出一個數字的因數?

  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找數字的因數,能告訴我能否組成方陣與數字的什么有關嗎?(因數的個數)

  2、合作探究,總結概括

  剛才我們知道了能否組成方陣與因數的個數有關,現在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請寫出這些數字的所有的因數并試著給他們分類。(小組合作,共同完成)

  24 25 28 29 30 31 32

  小組匯報: 24 25 28 30 32 29 31 17

  我們把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因數的數字叫做合數。

  把只含有1與本身這兩個因數的數字叫做質數。 那數字1呢?

  只有自己本身一個因數。1這個數字既不符合質數也不符合合數的意義,所以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大屏幕出示數字,37 45 51 53 91 請判斷哪些數字是質數,哪些數字是合數

  3、細化分類

  知道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的區別

  上一節課我們把自然數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為哪幾類?(奇數與偶數)現在你能不能按照數字因數的多少來能他們分類?

  自然數:質數合數

  三、鞏固深化,加深記憶 出示1~~50自然數表

  請在1~20的自然數中選出質數是();合數是()。

  20以內的質數非常重要,在分解質因數的時候我們都要用到,所以你必須銘記于心,現在以小組合作互相說一說20以內的質數,看誰記得快。

  請圈出21~~50以內的質數。(23、29、31、37、41、43、47、)請想辦法記住他們。

  請寫出20以內的

  1、既是質數又是奇數的數字。()

  2、既是質數又是偶數的數字。()

  3、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數字。()

  4、既是合數又是偶數的數字。()

  下面幾種說法對不對?說明理由。

  1、質數都是奇數。( )

  2、合數都是奇數。( )

  3、除2以外的偶數都是合數.。()

  4、自然數除了質數就是合數。( )

  5、自然數除了奇數就是偶數。( )

  6、“一個數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

  填空:

  1、最小的質數 。( )

  2、最小的合數。( )

  3、最小的奇數是()

  4、最小的偶數是()

  四、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給出某一個數字就能知道有幾個因數,你能不能根據這節課的學習給我們學校每個班40人的廣播操比賽設計一種或幾種方陣呢?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出發,引導學生先嘗試猜想,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與討論,從而得出結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老師的主導地位。

  本節課在學生自己總結認識質數與合數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自然數的分類,不僅僅是學生認識自然數的升華,尤其是讓學生寫出20以內既是質數又是奇數等等問題的數字,更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起到更上一層樓的作用。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P87-88

  教學目標 :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課件、一個平行四邊形、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故事導入

  2.從平行四邊形的地中引出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

  (1)課件出示教材第87頁方格圖:現在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說明要求: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把數出的數據填在表格中(見教材第87頁表格)

  (2)學生完成,匯報結果。

  (3)觀察表格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通過學生討論,得到: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2.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1)提問:如果不數方格,能不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2)引導解決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3)學生動手操作:拿出你們準備的平行四邊形,以同桌為一小組,用課前準備的平

  行四邊形和剪刀進行剪拼,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演示剪拼的過程及結果。

  (5)教師用課件演示剪—平移—拼的過程。

  (6)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么?

  (7)出示討論題,小組討論。

  (8)小組匯報交流,教師歸納:

  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因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3.教師指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S=ah

  三、鞏固應用,分層提高

  1.教學例1

  例1、一塊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1)讀題并理解題意。

  (2)學生試做,交流做法和結果。

  S=ah=6×4=24(m2),

  答:它的面積是24平方米。

  2.練一練

  (1)一個停車位是平行四邊形,它的底長5米,高2.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2)判斷題

  (3)選擇題

  (4)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5)擴展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證明老財主沒有偏心。

  五、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頁例3、“做一做”和練習十五的第5、6、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2.培養學生從問題出發尋找所需條件的分析能力。

  3.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

  1.正確的解方程的方法。

  2.正確的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1.解方程。

  2x=1.6 x÷2.7

  2.導入新課: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形如ax=b x÷a=b的方程的解法,這節課我們繼續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并板書課題。

  【新課講授】

  1.教學例3。

  (1)出示例3:解方程20-x=9。

  (2)學生思考并交流:這道題中是減去x,怎么辦呢?

  (3)教師引導:把這個方程變成x+a的形式,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上x,左右兩邊相等。

  (4)學生獨立寫出解答過程,并檢驗。

  小組代表匯報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根據什么?(根據等式的性質,等式左右兩邊同時加上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相等。)

  (5)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講解并板書。

  解:20-x=9

  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檢驗:方程左邊=20-x

  =20-11

  =9=方程右邊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6)自由討論: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教師引導小結: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時,要注意等號對齊,檢驗過程要寫清楚,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

  【課堂鞏固】

  完成課本第68頁“做一做”第1題前面3小題、第2題中第1小題,將同學進行分組,每三名同學一組進行板演。首先各小組獨立思考,完成解答過程。最后師生共同分析,講解。

  答案1.x=1.4,x=5.8,x=13

  2. 4-x=1.2 x=2.8元

  【課堂小結】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呢?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a-x=b的方程的解法,先把等式左右兩邊同時加上x,變為b+x=a,再按x+a=b的方程的解法求解。在解方程時要注意等號對齊,檢驗過程要寫清楚,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

  【課后作業】

  教材第70~71頁練習十五第5~7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六上冊教學設計07-15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1-20

數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2-28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02-16

數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五篇12-27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設計06-12

數學上冊《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1-07

五年級上冊數學《精打細算》教學設計06-16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相遇問題》教學設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