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的微笑(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授課老師:聞盛葉
授課時間:45分鐘(一課時)
課程內容:沖破思想的牢籠之蒙娜麗莎的微笑
課程來源: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P10
一、教材分析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描述了人類社會經歷了史前時代、農耕文明時代的歷程后進入的第三個歷史階段——工業文明時代的歷史。本單元分別從經濟發展、思想觀念的變化、世界開始形成一體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闡述了農業文明走向解體、人類新時代的到來。在此基礎上,指出明清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第二課沖破思想的牢籠的主題是人們在思想上走出中世紀宗教蒙昧和專制的束縛,追求人性、科學與民主。它圍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誕生以及啟蒙運動,向學生展示歐洲由中世紀社會邁向近代社會的思想旋律。
而本課時內容“蒙娜麗莎的微笑”主要圍繞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以達??芬奇和莎士比亞為例,闡述了這一時期的人文精神。課文還以《牡丹亭》為例,把同一時期中國在文藝領域中的思想突破展現出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掌握的學科知識,而且能在不知不知覺樹立人文精神思想,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學。基本線索是通過探究、感受和延伸文藝復興運動三個方面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深刻感悟文藝復興運動的內涵、實質和意義,感受人類頑強的生命力與文化創造力,從而自身樹立正面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基本學生呈現以下的特征:
1、精神上追求獨立性,喜歡用自己的眼睛來認識發現世界,他們的認知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并且具備了一定的思維推理能力。
2.對于課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認識,且具備了一定的查閱材料、處理信息、小組合作、研究處理教材信息等能力。
3.學生對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有一些的了解,并且具備一定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上,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問題設計、情景再現,有目的的啟發誘導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地去探究。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提供充分的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重視教學過程的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使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更好地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課堂成為交流、展示、發展的平臺,在教學中建立民主、平等和合作伙伴的新型師生關系。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2 1、通過探究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以及情境再現,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神權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
2、通過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文藝作品,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人性自由、平等、尊重人性)是當時的核心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情景的創設,再現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故事,在學習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合作能力。
2、學會分析文藝作品圖片,培養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溶入于在學習和體驗之中,提高鑒賞能力,提升對美的感悟。
2、通過探究、感受文藝復興運動,知道文藝復興運動意義深遠的基礎上,認同和敬佩人類思想文化的偉大力量,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文藝復興的人文精神。
教學難點:人文精神的'內涵。
五、教學方法
以課堂交流為主,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上課堂小組討論、師生討論,充分激發出學生的思維活力。
六、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了解文藝復興的有關知識。從對但丁的《神曲》、達·芬奇的藝術成就和莎士比亞的主要作品的了解來體會文藝復興的實質。
2.認真研究閱讀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確定本課的教學方法為活動調控法,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適時加以調控,搜集和網上下載所需要的材料和圖片。
3.制作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準備
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各種途徑(如閱讀課文,通過互聯網)獲取有關歐洲文藝復興的知識,搜集有關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的資料,并將這些資料下載整理。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看圖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五單元第二課中的內容,首先來問大家一個問
題:表情,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動漫卡通阿里的表情來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
二、【新課教學】(共35分鐘)
1、板塊一:讀圖分析(引出文藝復興與中世紀的差異)
3 <看圖比較>:出示蒙娜麗莎的微笑圖和中世紀的一個家庭圖,請同學們觀察兩圖上人物的表情,對比分析表情的差異。
<教師小結>:這兩幅畫上的人物表情形成了鮮明對比。中世紀畫上人物神情木然,未能自由地表達人的內心情感;而《蒙娜麗莎》中的婦女神態自然,口角含著一絲微笑,恬靜之中帶有隱約的哀傷,富有生命的活力。
<引出問題>:為什么兩幅圖的表情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內容過渡>:歐洲中世紀是由宗教神權思想占領統治地位,人們不能自由地表達思想;然而伴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人們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開始走出中世紀宗教蒙昧和專制的束縛,追求人性自由,由此文藝復興誕生了。
2
<板書羅列發生時間:
發生地點:
發生背景:
文藝復興運動代表人物:
含義:
實質:
〈小組合作〉:想一想,找一找,通過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前后桌組成四人的小組來進行合作,以探究的方式總結出以上內容(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因此以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方式使學生有更深刻的印象)。
<教師小結>: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發生背景: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領導的反封建文化運動。核心:人文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對神性,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本質: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
<課堂補充>:文藝復興起源于意大利的原因——
在中世紀的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于歐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意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這為文藝復興的發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社會環境。因此,歸納了以下四點內容(請同學們記一下):
1、物理基礎: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產
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
2、文化基礎: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
3、人才優勢:14-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才濟濟,匯集一處。
4、地理位置:意大利處于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較早接受了東方文化。(如造紙術,印刷術)
4
3、板塊三:閱讀賞析(文藝復興杰出人物及作品欣賞)
<知識沖浪>:出示文藝復興美術三杰、文藝復興藝術三杰、莎士比亞及其代表作(讓學生認識和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杰出人物,思考這些人物的作品及思想傳遞的信息是什么,引申出文藝復興的人文思想)
<聯系說明>:同時期的中國也有這樣反映人們思想解放的作品嗎?(閱讀書上閱讀卡中的內容)以《牡丹亭》所表達的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與歐洲文藝復興強調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你能再例舉類似的一二部作品嗎?(出示梁祝、明代馮夢龍編纂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有關材料,讓學生談談感受)
<教師小結>:用恩格斯說來進行總結:“這是一次人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文藝復興就是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的富有人文氣息的時代)。
二、【課堂小結】(共5分鐘)
<教師小結>:文藝復興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在思想上反對教會神權而采取的一場運動,它的實質就是通過文藝創作,來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的需要,要求人的個性解放。而中國的許多文學作品也有著與其類似的思想主題。
<課內鞏固>:完成課堂練習內容
八、板書設計:
蒙娜麗莎的微笑
發生時間:13世紀末
發生地點:意大利
發生背景: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文藝復興運動代表人物:美術三杰、文學三杰、莎士比亞
含義:人文精神
實質: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運動
九、布置作業:
見練習冊
【蒙娜麗莎的微笑(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