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抓住課文的動作、神情、語言,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fā)真情。
2、說一說作者在北海爛漫的菊花前,對母親說的話,并寫下來。
3、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體會母親的內心活動。感受偉大無私的母愛。
教學難點:
對母愛情感的遷移,讀出自己的感情,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師:有這樣一位兒子,在他二十一歲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卻不幸患病,導致雙腿癱瘓。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這樣一位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他重新點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爛漫開放的時候,母親卻帶著無限的牽掛永遠的離開了,而這個特別的秋天,也成了兒子永生的懷念。
2、板題,學生讀題,思考:兒子懷念的是什么?
二、自由研讀,感悟深深的母愛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哪些句子讓你真切感受到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并在旁寫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感悟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①“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A、師:“這時”是怎樣的時候?“悄悄地躲出去”你體會到了什么?
B、師:“母親的愛就是在我脾氣暴躁的時候——”
師:“母親的愛就是在我看不見的地方——”
師:“母愛是如此——”
C、感情朗讀。
②“當一切……悄悄地進來……”
A、師:“悄悄地進來”你體會到了什么?
B、師:母愛就是這樣細微到每一個動作。
C、感情朗讀。
③“對于跑和踩這一類的字眼……又悄悄地……”
A、師:母愛就是這樣細微到每一個字眼。
B、感情朗讀。
C、齊讀上面三個帶有“悄悄地”的句子,反復體會母愛的小心、細膩、真摯、深沉。
④“母親撲過來……”
師:母親撲下去的是什么?她抓住的僅僅是我的手嗎?她忍住的是什么?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⑤“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
師:“擋住”的是什么?母親為什么要用央求般的語氣說?
⑥“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
A、師:母親臨死前有太多的牽掛,有千言萬語沒來得及說,你能想象母親臨終前的話嗎?
B、感情朗讀。
3、師小結
A、師:同學們,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愛是最偉大的、最無私的,那一定是母愛;如果有一種愛深如大海,那一定是母愛。
B、板書:母愛深似海
三、品味末段,感悟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1、指名學生讀。
2、這段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什么?
3、為什么曾讓兒子那么厭惡的菊花如今在兒子眼中,卻變得如此美麗?
4、入情入景,真實表達:如果你就是兒子,面對菊花,會對母親說些什么?寫一段捎給天堂母親的話。(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
5、生交流。
6、小結。
四、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給自己的母親寫一封信。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2
【學習要點】
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
☆課堂探討☆
要點一: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
【探究活動】
理解標題“秋天的懷念”的含義
【教師釋疑】
1.點明中心。2.引起讀者的興趣。3.是本文的線索。4.表明主要人物。5.點明主要內容
【討論明確】
【課堂提升】
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后面問題。
九歲的病榻
蘇童
①我最初的生病經驗產生于一張年久失修的藤條躺椅上,那是一個九歲男孩的病榻。
②那年我九歲,不知道為什么會得那種動不動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為什么會長出無數紅色疹塊,也不知道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后果到底有多嚴重。那天父親推著自行車,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母親在后面默默扶著我,一家三口離開醫(yī)院時天色已近黃昏,我覺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色一樣晦暗。我知道我生病了,我似乎有理由向父母要點什么,于是在一家行將打烊的糖果鋪里,父親為我買了一只做成蜜橘形狀的軟糖,橘子做得很逼真,更逼真的是嵌在上方的兩片綠葉,我記得那是我生病后得到的第一件禮物。
③生病是好玩兒的,生了病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關注和呵護,可以自豪地向鄰居小伙伴宣布:我生病了,明天我不上學!但這只是最初的感覺,很快,生病造成的痛苦便擠走了所有稚氣的幸福感覺。
④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美食。醫(yī)生對我說,你這病忌鹽,不能吃鹽,千萬別偷吃,有人偷吃鹽結果就死了,你偷不偷吃?我說我不會偷吃,不吃鹽有什么了不起的,起初也確實漠視了我對鹽的需要。母親從藥店買回一種似鹽非鹽的東西放在我的菜里,有點咸味,但咸得古怪,還有一種醬油,也是紅的,但也紅得古怪。開始與這些特殊的食物打交道,沒幾天我就對它們產生了恐懼之心,我想如果不是生了不能吃鹽的病該有多好,世界上怎么會有不能沾鹽的怪病?有幾次我拿了根筷子在鹽罐周圍徘徊,最終仍然未敢越軌,因為我記得醫(yī)生的警告,我只能安慰自己,不想死就別偷吃鹽。
⑤生了病并非就意味著睡覺和自由。休學半年的建議是醫(yī)生提出來的,我記得當時心花怒放,唯恐父母對此提出異議。我父母都是信賴中醫(yī)的人,他們同意讓我休學,只是希望醫(yī)生用中藥來治愈我的病,他們當時認為西醫(yī)是壓病,中醫(yī)才是治病。于是后來我便有了那段大啖草藥汁、燉破三只藥鍋的慘痛記憶。對于一個孩子的味蕾和胃口,那些草藥無疑就像毒藥。我捏著鼻子喝了幾天,痛苦之中想出一個好辦法,以上學為由逃避喝藥。有一次,我在母親倒藥之前匆匆地提著書包竄到門外,我想與其喝藥不如去上學,但我跑了沒幾步就被母親喊住了,母親端著藥碗站在門邊,她只是用一種嚴厲的目光望著我,我從中讀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內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來給我喝藥。
⑥于是我又回去了。一個九歲的孩子同樣恐懼死亡,現在想來,讓我在九歲的時候就開始怕死,命運之神似乎有點太殘酷了,這是對我的調侃還是救贖,我至今沒有悟透。
⑦九歲的病榻前,時光變得異常滯重冗長,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下個不停,我的小便也像梅雨一樣解個不停,我恨室外的雨,更恨自己那出了毛病的腎臟,我恨煤爐上那只飄著苦腥味的藥鍋,也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亂響的藤條躺椅,生病的感覺一天壞于一天。
⑧有一天,班上的幾個同學一起來我家探望,我看見他們活蹦亂跳的模樣,心里竟然是一種近似嫉妒的酸楚。我把他們晾在一邊,跑進內室把門反鎖上,我不是想哭,而是想把自己從自卑自憐的處境中解救出來,面對他們,我突然感到無以言表的痛苦,也就是在門后偷聽外面同學說話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我是多么想念學校,我真正明白了生病是件很不好玩兒的事情。
⑨病榻上輾轉數月,后來我獨自在家熬藥喝藥,凡事嚴遵醫(yī)囑,鄰居和親戚們都說,這孩子乖,我父母便接著說,他已經半年沒沾一粒鹽了。我想他們都不明白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歸納起來其實只有兩條:一是怕死,二是想返回學校和不生病的同學在一起,這是我全部的精神支柱。
⑩半年以后我病愈回到學校,我記得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在操場上跳繩,不知疲倦地跳,變換著各種花樣跳,直到周圍站了許多同學,我才收起繩子。我的目的已經達到,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的病已經好了,現在我又跟你們一模一樣了。
⑾我離開了九歲的病榻,從此自以為比別人更懂得健康的意義。
(選自20xx年第16期《讀者》)
1.本文結構可劃分為四部分,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第三部分的主要內容。(2分)
第一部分(1):引出下文,總寫九歲的“我”因病榻上經歷而有了生病的經驗。
第二部分(2—3):寫我剛生病時,以為生病是一種幸福。
第三部分(4-10):
第四部分(11):總結全文,寫這場病給我的人生啟迪。
2.通讀全文,作者生病后有哪些“小幸福”?有哪些“大痛苦”?
“小幸福”:
“大痛苦”:
3.如何理解第(8)段“我把他們晾在一邊”這句話中的“晾”字?(3分)
4.請談談對文章標題“九歲的病榻”的理解。
5.文章結尾,作者寫道:“從此自以為比別人更懂得健康的意義”,你認為作者所說的“健康的意義”是什么?(3分)
【學習要點】
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
☆課堂探討☆
要點一: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
【探究活動】
理解標題“秋天的懷念”的含義
【教師釋疑】
1.點明中心。2.引起讀者的興趣。3.是本文的線索。4.表明主要人物。5.點明主要內容
【討論明確】
1.作者在秋天懷念同是在秋天去世的母親。2.作者走過了人生的秋天。
【課堂提升】
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后面問題。
九歲的病榻
蘇童
①我最初的生病經驗產生于一張年久失修的藤條躺椅上,那是一個九歲男孩的病榻。
②那年我九歲,不知道為什么會得那種動不動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為什么會長出無數紅色疹塊,也不知道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后果到底有多嚴重。那天父親推著自行車,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母親在后面默默扶著我,一家三口離開醫(yī)院時天色已近黃昏,我覺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色一樣晦暗。我知道我生病了,我似乎有理由向父母要點什么,于是在一家行將打烊的糖果鋪里,父親為我買了一只做成蜜橘形狀的軟糖,橘子做得很逼真,更逼真的是嵌在上方的兩片綠葉,我記得那是我生病后得到的第一件禮物。
③生病是好玩兒的,生了病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關注和呵護,可以自豪地向鄰居小伙伴宣布:我生病了,明天我不上學!但這只是最初的感覺,很快,生病造成的痛苦便擠走了所有稚氣的幸福感覺。
④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美食。醫(yī)生對我說,你這病忌鹽,不能吃鹽,千萬別偷吃,有人偷吃鹽結果就死了,你偷不偷吃?我說我不會偷吃,不吃鹽有什么了不起的,起初也確實漠視了我對鹽的需要。母親從藥店買回一種似鹽非鹽的東西放在我的菜里,有點咸味,但咸得古怪,還有一種醬油,也是紅的,但也紅得古怪。開始與這些特殊的食物打交道,沒幾天我就對它們產生了恐懼之心,我想如果不是生了不能吃鹽的病該有多好,世界上怎么會有不能沾鹽的怪病?有幾次我拿了根筷子在鹽罐周圍徘徊,最終仍然未敢越軌,因為我記得醫(yī)生的警告,我只能安慰自己,不想死就別偷吃鹽。
⑤生了病并非就意味著睡覺和自由。休學半年的建議是醫(yī)生提出來的,我記得當時心花怒放,唯恐父母對此提出異議。我父母都是信賴中醫(yī)的人,他們同意讓我休學,只是希望醫(yī)生用中藥來治愈我的病,他們當時認為西醫(yī)是壓病,中醫(yī)才是治病。于是后來我便有了那段大啖草藥汁、燉破三只藥鍋的慘痛記憶。對于一個孩子的味蕾和胃口,那些草藥無疑就像毒藥。我捏著鼻子喝了幾天,痛苦之中想出一個好辦法,以上學為由逃避喝藥。有一次,我在母親倒藥之前匆匆地提著書包竄到門外,我想與其喝藥不如去上學,但我跑了沒幾步就被母親喊住了,母親端著藥碗站在門邊,她只是用一種嚴厲的目光望著我,我從中讀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內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來給我喝藥。
⑥于是我又回去了。一個九歲的孩子同樣恐懼死亡,現在想來,讓我在九歲的時候就開始怕死,命運之神似乎有點太殘酷了,這是對我的調侃還是救贖,我至今沒有悟透。
⑦九歲的病榻前,時光變得異常滯重冗長,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下個不停,我的小便也像梅雨一樣解個不停,我恨室外的雨,更恨自己那出了毛病的腎臟,我恨煤爐上那只飄著苦腥味的藥鍋,也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亂響的藤條躺椅,生病的感覺一天壞于一天。
⑧有一天,班上的幾個同學一起來我家探望,我看見他們活蹦亂跳的模樣,心里竟然是一種近似嫉妒的酸楚。我把他們晾在一邊,跑進內室把門反鎖上,我不是想哭,而是想把自己從自卑自憐的處境中解救出來,面對他們,我突然感到無以言表的痛苦,也就是在門后偷聽外面同學說話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我是多么想念學校,我真正明白了生病是件很不好玩兒的事情。
⑨病榻上輾轉數月,后來我獨自在家熬藥喝藥,凡事嚴遵醫(yī)囑,鄰居和親戚們都說,這孩子乖,我父母便接著說,他已經半年沒沾一粒鹽了。我想他們都不明白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歸納起來其實只有兩條:一是怕死,二是想返回學校和不生病的同學在一起,這是我全部的精神支柱。
⑩半年以后我病愈回到學校,我記得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在操場上跳繩,不知疲倦地跳,變換著各種花樣跳,直到周圍站了許多同學,我才收起繩子。我的目的已經達到,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的病已經好了,現在我又跟你們一模一樣了。
⑾我離開了九歲的病榻,從此自以為比別人更懂得健康的意義。
(選自20xx年第16期《讀者》)
1.本文結構可劃分為四部分,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第三部分的主要內容。(2分)
第一部分(1):引出下文,總寫九歲的“我”因病榻上經歷而有了生病的經驗。
第二部分(2—3):寫我剛生病時,以為生病是一種幸福。
第三部分(4-10):
第四部分(11):總結全文,寫這場病給我的人生啟迪。
【答案】第三部分(4-10):我體會到了生病的痛苦,想要放棄,最終用毅力戰(zhàn)勝了病魔。(大意對即可滿分。)(2分)學#科網
考點:分析文章結構層次。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通讀全文,作者生病后有哪些“小幸福”?有哪些“大痛苦”?
“小幸福”:
“大痛苦”:
【答案】“小幸福”: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更多的家人呵護和關愛、休學半年,“大痛苦”:不能吃鹽、只能吃特殊食物、天天喝中藥、不能活蹦亂跳。(各舉出兩例即可滿分。)(3分)
【解析】試題分析:重點閱讀③-⑧段,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寫出作者的“小幸福”“大痛苦”即可。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如何理解第(8)段“我把他們晾在一邊”這句話中的“晾”字?(3分)
【答案】“晾”,在這句話中的意思是“放在一邊不理不睬”(1.5分),這里寫出了我因為嫉妒同學活蹦亂跳沒有病而獨自痛苦(1.5分)。(大意對即可滿分。)(3分)學科%網
【解析】試題分析: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晾”的意思,并分析我這么做的原因和心理活動。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4.請談談對文章標題“九歲的病榻”的理解。
【答案】①“病榻”貫穿全文,在文中起線索作用。②在“九歲的病榻”上,命運之神讓我殘酷地領悟人生。③“九歲的病榻”是我人生中最難忘記的痛苦經歷。④九歲經歷了這場病痛,使我明白健康就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大意對即可,答到其中任意兩點即可滿分。)(3分)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語段的作用。能力層級為理解B。
5.文章結尾,作者寫道:“從此自以為比別人更懂得健康的意義”,你認為作者所說的“健康的意義”是什么?(3分)
【答案】作者所說的“健康的意義”是:①健康來之不易,面對疾病困擾時,要堅持不懈地與病魔斗爭。②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③經過頑強拼搏爭取到的幸福,更讓人感到珍惜。(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答對一點1.5分,大意對即可。)(3分)
【解析】
試題分析:通讀全文,根據文章主題和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等。《秋天的懷念》一課語言通俗,但蘊涵于字里行間的感情深沉而摯烈,。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及本課特點,針對學生的閱讀水平,設計"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有情感朗讀中,受到偉大母愛的熏陶感染。因此,我設計以讀為主,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的熏陶,引發(fā)情感共鳴,接受情感的洗禮。同時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fā)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內心的呼喚,感受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與作者對母親的深摯的思念和愧疚之情。為此,在教學中,我遵循以下的教學思路:由簡介史鐵生引出有關“母愛”的話題——由“母愛”話題引出《秋天的懷念》——從《秋天的懷念》中來詮釋“母愛”的內涵——由“母愛”的內涵引申對“好好活”意義的探詢——由“好好活”的話題進一步走進史鐵生更為精彩的人生。牽引著學生先由課外走向課內,再由課內再走向課外。通過“披情入文”、“披文入情”一步步讀懂課文,并讀出自己的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和鞏固已學的閱讀方法。
設計特色:
體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2)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我”了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描寫動作、神情、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內心。
2、讀懂課文,感受“好好活兒”的真諦,并從中獲得自己的思考。
教學難點:
理解“好好活兒”對作者的影響,并從中獲得自己的思考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品味真情引用資料,加深理解
教學用具:
多媒本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課件播放:秋日私語)
師:今天,老師要向同學們推薦一位作家,一位中國現在很令人敬佩的作家,他是北京人,今年58歲了。在他21歲風華正茂的時候,卻因一場大病,不幸雙腿癱瘓了!命運讓他一生只能與輪椅為伴侶。他也曾沮喪、彷徨,甚至絕望過。而就在那一年,愛他的母親也離他而去,他在輪椅上度過了三十五年,三十多年來,兒子一直用文字與母親進行著塵世與天堂的交流,這個人就是史鐵生。
(課件出示:史鐵生坐輪椅照片;史鐵生文字資料介紹)
師:坐在輪椅上的這位就是史鐵生,當代著名作家。在他雙腿癱瘓后的第七年,他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說,此后又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那么,是誰給了他力量,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讓他走出了困境,書寫了精彩的人生之路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帶著一份感動,一份期待走進他的感情世界,走進他的散文《秋天的懷念》,從他的文章里去尋求答案。
〔板書課題:秋天的懷念〕齊讀課題,再深情地讀一次。
二、整體感知課文,提煉文章主旨
1、師:有人說,讀史鐵生的作品,不同的讀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機智者讀到了從容,富貴者讀到了博愛,貧賤者讀到了高貴,浮躁者讀到了安寧,平庸者讀到了智慧。今天,同學們又能從中讀到什么?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生默讀,教師巡視〕
2、師:誰先來說說,你從這篇課文中讀到了什么?或者說體會到了什么?(讀到了母愛的力量。板書:母愛)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母親又是怎樣關愛兒子的呢?從文中的哪些文字、哪些句子體現了母愛的力量呢?請同學們再細細地品讀課文,找到相關句子劃下來,等會兒一起交流。
組織交流:(課件出示重點語句)
A、“……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師:母親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話的?
生:在兒子“雙腿癱瘓……墻壁”的情況下。
1)、提示:作為21歲的年輕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癱,自然受不了這個打擊。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他的暴怒無常
(引讀:望著……)
2)、提示:此時我的心情怎樣?(很消極,很悲觀)
3)、提示:還叢哪兒看出我的暴怒無常,我的消極悲觀?(我狠命地捶打著我的雙腿……我活著還有什么勁兒”)
4)、提示:原來活蹦亂跳的,現在突然坐在輪椅上,發(fā)這么大的脾氣,此時的他的確很痛苦,那作為他的母親,面對兒子這副樣子,她的心情怎樣呢?(悲傷痛苦,心碎)于是,母親——(引讀“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看著我)文中還有一處也提到了“悄悄地”,請找找。
下面,咱們就來研究你們找的這三句話。
B、課件出示: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2、“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3、“……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提示:這就是“悄悄地”細節(jié)描寫。(板書:悄悄地)
師:老師把“悄悄地”去掉,再讀讀上面的三句話,有什么不同感受?
1)誰劃了第一句的?你從中感受到什么?(母親的細心)
師:在他暴怒無常亂摔東西的情況下,母親為什么不阻止他反而要躲出去?
生:知道他心里不好受,希望他好好發(fā)泄一下。
師:是啊,母親對生病的兒子照顧的真是細致入微啊!雖然不阻止他,卻一直在外面關注著,生怕我出意外。那我們應該怎樣讀這句話呢?(輕輕地)帶著你的感受再讀這句話(讀)
師:誰劃了第二句的?你從中又感受到什么?(母親的耐心)
生:我從“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的進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出了六個字:理解、擔心、傷心。
師:把體會送進去讀,讓我們感受這樣的母親。(讀略)
師:是啊,母親出去了又進來,進來了又出去,對兒子真是你們說的耐心無比啊!
師:誰劃了第三句的?你從中又感受到什么?(母親的小心)
生:“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的出去了。”從其中的“悄悄地出去”我體會到了母親對兒子的歉意,為自己說錯話而自責,也體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照顧特別小心。
師:是啊,母親連在兒子前面說話都那么的小心,生怕讓兒子傷心。
3)、繼續(xù)交流,看母親又是怎樣鼓勵兒子、幫助兒子?
C、母親:(出示課件文字: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提示:請你們默讀這句話,注意這幾個動作。母親“撲”下去的會是什么?(撲下去的是兒子想死的念頭)
評價:你很會聯系上下文來學習。那就把你理解的“撲”帶進去句子里,讀給我們聽。
提示:“母親抓住我的手”,“抓”住的僅僅是我的手嗎?(組織再讀:母親想抓住我輕生的念頭)
提示:面對想輕生的兒子,母親多么傷心啊!但她忍住哭聲,孩子們,
母親“忍”住的僅僅是哭聲嗎?請同學們再琢磨一下課文,看母親還忍住的是什么?(忍住了兒子的脾氣、兒子的病痛給自己帶來的沉重打擊,還有自己的病痛)
1)、引導學生抓住文中語句去體會
A、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疼得她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B、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
C、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
提問:母親得的是什么病?嚴重嗎?從哪兒看出來?
提示: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親。她活著真苦啊!親愛的同學們,一個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而且還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知道自己就要離開她摯愛的兒女!可是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母親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沒有)聽著收音機里甜美的歌聲,她有把手中的東西摔向墻壁嗎?(沒有)她有沒有拍著大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沒有)母親為什么沒有這么做?(為了兒子)自己病的如此嚴重,她卻對兒子只字未提!為什么呀?(不愿增加兒子的負擔)
提示:是啊!母親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她悲傷著兒子的悲傷,痛苦著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愛著實令人感動,帶著你們的體會讀讀這句話。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師:這是一個病危的母親對兒子的鼓勵與期望。(再讀讀這句話)
2)、師:母親還用什么方式來鼓勵兒子?(母親央求兒子看花)
師:文中提到母親幾次要帶兒子去看花?(兩次)
第一次:“聽說北海的菊花開了,……”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開了……”
提問:“憔悴”說明了什么?母親為什么要“央求”兒子去看菊花?
生:母親想讓兒子去散散心,不要沉悶在家里,走出心理的陰影,心情變得愉快一些。
生:菊花,是在秋天里開的,它有頑強的生命力,母親讓兒子去看菊花,是想讓兒子從中得到鼓勵,幫助我樹立生活的信心,想讓兒子看到生活的希望。
小結:
是啊,她要讓兒子知道,失去了雙腿不等于失去了一切,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留戀。這是一個母親的良苦用心呀!
可是,母親最終也沒能完成心愿,沒能陪兒子到北海去看菊花,引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引讀:鄰居……那竟是訣別)
師:一朝分別,竟成永別!作者沒有想到母親已病成這樣,更沒有想到,此次分別,竟是天上人間,今生今世再也不能相見!再看看作者與母親訣別時的另一段文字吧,誰來讀?
3)、課件出示:“鄰居的小伙子……‘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提示:你們讀懂了省略號什么意思?(你們倆要好好兒活)
師:把你的理解放回母親的話里去讀。
5、師:最終,這對兄妹倆,明白了母親的話,知道了要怎么好好兒活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課件出示描寫菊花的語句)
提示:請你結合這句話說說他知道自己怎么好好活了嗎?
交流:黃色(淡雅)——平平凡凡,白色(高潔)——高貴,紅色(熱烈深沉),潑潑灑灑——瀟灑自在,不同的花,比喻不同的人。
師:是啊!母親“好好兒活”影響了我一生,成就了我一生,我怎能不懷念?(分角色再讀課題)
四、討論探究:題目為什么用“秋天的懷念”?
(秋天里有盛開的菊花,有母親的音容笑貌;而母親又在秋天里不幸患病去世的,秋天里有作者刻骨銘心的記憶,有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五、拓展閱讀,打開視野,營造課外閱讀期待。
1、師:母親去世之后,作者寫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文章,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自己的母親,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和愛。老師節(jié)選了其中的幾個片斷,想讀讀嗎?
(課件出示文章片段,播放二胡名曲《漢宮秋月》,師生配樂深情誦讀):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
——《合歡樹》
我一直有著一個凄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么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
——《有關廟的回憶》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我與地壇》
2、師:同學們,當你讀到了這些蒼涼的文字,你能夠理解作者內心的痛楚嗎?能夠體會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嗎?你能夠感受到在那蒼茫的夜色下而汩汩滾落的熱流嗎?這是一個孩子長大懂事以后對他母親深深的懺悔,這也是史鐵生到了人生的秋天對他母親深深的懷念。到那個時候,也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一個孩子才能真正地懂得那份沉甸甸的偉大無私的母愛。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激發(fā)共鳴。
1、假如清明節(jié)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親墓前,要說些什么?
2、學完這篇文章,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么呢?
六、結束語:
當我們的父母還健在的時候,請讓我們學會珍惜,學會關愛,學會感恩回報,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打擊時,讓我們勇敢面對,堅強的活著,好好的活著,不僅要活著,而且要活得精彩,活出味道,為自己,也為愛我們的親人!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與母親之間的一片深情。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
一、根據課文質疑,激發(fā)學習情緒。
1、匯報交流預習讀文后的感受。
2、提出讀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體驗懷念之“情”,領悟人物情感。
點撥內容:
1、認真讀文,想想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
①、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②、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2、體驗人物內心感情。
①、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她總是這么說。
②、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產生情感共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抒寫內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節(jié)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么?
2、出示懷念母親的文章,或出示表現母愛的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背誦。
3、讓學生想一想自己今后準備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學習中的人和事,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延伸,走進生活。
寫一寫自己的母親,可透過生活中小事體現你們之間的深情。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引入 齊讀課題。秋天是我們看菊花的時候,在這時候作者想到了誰?(母親)。這是史鐵生為了懷念母親,寫下的文章,誰能介紹一下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嗎?(學生介紹老師補充)然后,讓學生讀一讀本課的生字(投影打出,讀準即可)。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從整體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覺得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可簡單說)教師板書:“關心我” 2、默讀課文,標出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畫出課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并把簡單的體會批注在書旁。 3、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抓信“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說,盡量說得詳細,讓學生透過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親的愛是一種什么樣的愛? 板書:堅強、無私、偉大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這種情感 同學們剛才體會得不錯,你能把你感受到的這種愛讀一讀嗎?學生自由讀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讀,互評后再讀。
四、討論交流 然而當時“我”未能體會母親的這一片苦心,這無私而偉大的愛,就在母親與“我”訣別的時候,“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母親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們想想這話是什么意思?學生讀書,聯系上下文后說出:母親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著,“我”和妹妹都知道母親對我們的希望,一定不讓母親失望。
五、進行口語訓練 假如清明節(jié)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偉說些什么呢? 教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概括出詞語板書:愧疚、熱愛、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2. 學習作者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品味賞析細節(jié)描寫;朗讀設計的評價和指導;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背影》中我們體會了父愛的偉大和深沉。今天我們學習《秋天的懷念》,同學們自讀課文,看一看,作者懷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根據課文內容,推斷作者遭遇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史鐵生創(chuàng)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xx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fā)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愿,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y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fā),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xx年度杰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三)通讀課文感知主要內容,思考問題。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里寫了幾次秋天里看菊花?
2.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改變?(勾畫出表現作者對生活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語句。)
明確:“我活著有什么勁”(絕望)
“要好好兒活” (再生)
(師):是誰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tài)度發(fā)生巨大的轉變,并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明確:母親
結尾句: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要好好兒活。
3.通過讀課文,你能填寫出:
“母親愛____花__________,更愛__雙腿癱瘓的兒子__”嗎?
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愛花?她更愛兒子?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三、再讀課文,揣摩細節(jié)(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一) PPT呈現:建議你從這些角度品讀課文:抓住一組對比性強烈的動詞;一組重疊詞;一組否定含義的詞;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
(對文本細節(jié)的剖析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讀出其中的情味。這些細節(jié)應該是滲透著愧疚、追悔、懷念的。品析與朗讀相結合。)
1.一組對比性的動詞:
“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著
母親:躲出去 聽我的動靜 進來 撲過來 抓住 忍住哭
明確:母親忍受著我暴躁的脾氣,忍受著兒子癱瘓對自己的打擊,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堅定的鼓勵兒子。
2.一組重疊詞: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
明確:刻畫了細膩深沉的母愛,她讓“我”盡情地發(fā)泄心中的苦痛,又強忍著內心的悲傷。突出母親的謹慎小心和慈愛細心。對兒子的體諒、包容和理解,無私的關愛呵護兒子。
3.一組否定含義的詞: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沒有回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明確:自己從沒有考慮過母親的感受,從未為母親著想,對母愛的渾然不覺,母親的去世激起了“我”對生命的感悟,對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4.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
A、“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B、“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
明確:母親本要和我相依為命,共度難關的,臨別人世時母親對孩子是多么不舍、牽掛和惦記。
(二)精段閱讀:(第2段)
1.母親為什么“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母親不同的態(tài)度和心情。
我:“什么時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 央求般 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邊 絮絮叨叨 ”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比強烈、鮮明,要在讀中反復體會,在體會中品讀人物,要讀出當時人物的心境、態(tài)度、情感;
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讀課文,拓展延伸(領悟主題,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艷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為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托。
(二)理解主題
(三)拓展延伸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合歡樹》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病隙碎筆》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快樂。
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么?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么?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但愿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會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媽媽的愛就像空氣一樣,讓我賴以生存,而我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
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才是!
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斗來改變的!
課后習題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fā)的感情。
2、請回憶平日生活中母親為自己做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給母親寫一封信。
板書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生字,熟讀生詞。
2、能力目標:(1)通過各種讀書方法,最終達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活的含義。
3、情感目標:通過反復讀文,從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和"悄悄地"等細節(jié)描寫中來感悟母愛無私、博大、寬容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情懷。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是怎樣通過小事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史鐵生創(chuàng)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xx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fā)腦溢血逝世。
2、作品簡介
《秋天的懷念》,短篇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選自《史鐵生散文自選集》。文中描述了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悔恨。
寫《秋天的懷念》時,母親離開他已經幾十年了。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著自己的母親。這是他寫的一段話,請讀一讀,看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默讀)
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著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課件)
師小結:正如作者說“而這樣的母親,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上(板書:“苦”),其實,還有許多復雜的情感構成一股苦澀的滋味,我們可以歸結為一個詞:懷念。(板書:懷念)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作者寫了什么季節(jié)的故事?(板書:秋天)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愛”。
1、初讀課文,梳理課文內容。
2、談體會: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
(2)作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長,完全理解母親了……
3、討論對母親的初步印象,使學生對文章有整體了解,抓住文章中心“母愛”。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母愛的偉大。
1、探討第一個“好好兒活”的含義
師提問:“在我拒絕了母親看花的要求,并說“我活著有什么勁?”的時候,母親忍住的僅僅是悲傷的哭聲嗎?其中還包含了什么?”讀讀書,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生思考第一層含義:忍住的是兒子的自暴自棄和壞脾氣。
如:(1)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
師接著引導學生理解此時母親是怎么做的,通過三個“悄悄地”使母親與兒子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找到這三處,從這“三個悄悄的”,你能從中讀懂什么?
三個悄悄
1、“這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著我的動靜。
2、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
3、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生朗讀并理解:三個“悄悄的”充分地體現了母親對兒子的小心、耐心、細心,因此,指導學生體會“忍”字中包含了母親無微不至的愛,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
師提問:“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還在大口大口的吐著鮮血。”
師再次追問:“母親忍住的僅僅是悲傷的哭聲嗎?”
學生理解第二層含義:忍住的是自己的病痛。
讓學生再讀讀,抓住“整宿整宿”“大口大口”兩個關鍵詞,體會母親病情的嚴重;讓學生談談自己周圍有沒有和母親相同病情的人,這些病人是怎樣表現的?學生可能會說他們每時每刻都有親人的照顧,想吃什么吃什么,并且接受先進的治療等等,與文中母親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使學生更加體會到母親忍住巨大病痛照顧兒子的偉大與堅強,這樣與生活結合對比,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讓教材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然后讓學生談感受。接著我繼續(xù)追問:“母親忍住的僅僅是悲傷的哭聲嗎?”
指導學生理解第三層含義:忍住的是兒子的病情給自己帶來的打擊。
師問:母親幾次三番要帶孩子去看花,說明她是會欣賞花、愛花的人,但他自己侍弄的花卻都死了,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理解三層含義后,師作小結:母親忍住了兒子的病情給自己帶來的打擊;忍住了兒子暴怒無常的壞脾氣;忍住了自己的病痛,想要帶兒子去看花,卻遭到了拒絕,這時,母親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出示這句話。
學生再次朗讀,在讀中體會濃濃的母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秋天是個多情的季節(jié),最易讓人產生懷念之情,尤其是當秋菊怒放時。今天,讓我們繼續(xù)陪同作者去看菊懷人吧!(齊讀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對作者史鐵生的遭遇和經歷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文中描述了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悔恨。
二、精讀課文,繼續(xù)感悟母愛的偉大。
1、探討第二個“好好兒活”的含義
師:文中“好好兒活”在課文中出現的第二次,是文章的結尾,我和妹妹去看菊花,作者說,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這里如何理解我倆的“好好兒活”?
師引導朗讀:當母親去世后,兒子終于和女兒一起去北海看菊花,找出描寫菊花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出示描寫菊花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課件)
此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深入體會菊花的顏色及象征意義,積極交流探討,讓學生聯系到人生,個性進行理解,學生理解不到的地方,師作適當的指導。
讓學生了解母親讓兒子去看花,并沒有說你就得是這樣的花,母親是讓兒子自己去選擇,活出自己的個性。淡雅也好,高潔也罷,熱烈而深沉也行,總之,都要潑潑灑灑,開得爛漫。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帶著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再讀這段話。
此處,配樂渲染:伴隨著生命的腳步,作者如菊花一樣,潑潑灑灑,開出了他人生的爛漫之花。所以,33年之間,他懂得了母親這句話的含義,就這樣,他不再暴怒無常了。
(課件展示):介紹作者另一篇文章《病隙碎筆》中的文句: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通過賞析作者的作品片斷,看看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樣的一種境界。在此借助作者的文章片斷,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倆”的好好活。
在學生理解之后,感受母愛的力量,明白作者轉變原因。
師結束語:母親去世了,作者會想起母親生前為他做的一切,終于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正是母愛的力量改變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一位怎樣用心良苦的偉大的母親啊!讓我們帶著母親的心痛,帶著母親的悲傷,帶著母親的不舍,來讀讀這句話。通過教師的引導,相信學生能夠走近這位偉大的母親,感受母親的崇高母愛,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讀書聲告訴給大家。
教師小結:母愛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無可替代的感情,請大家永遠記住一句話:有一種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母愛!
有一個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愛——母親!
三、拓展延伸
1、作者史鐵生深深地體會到母愛的可貴。因此寫了這樣一篇文章來懷念他的母親。其實,我們每天也被濃濃的母愛包圍著,你感受到了嗎?請同學們回憶、品位,以生活中的小事為例,來談談媽媽對你的關懷。在學生暢所欲言后,布置作業(yè):以母愛為主體,寫一篇小作文。
2、拓展推薦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8
教材解讀:
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致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
寫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后來,在他的許多文章里都寫到了他的母親,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代價鋪就的。《秋天的懷念》便是懷念母親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的小事的細致描寫,來表達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學情分析
對七年級學生而言,還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內疚、自責······這樣負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體味人物的內心情感,并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fā)真情,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將濃烈的感情寄托在敘事中的寫法。
2、掌握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領悟文章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系生活實際。
教學重難點:
讀課文的內容,領會樸實的語言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作者,梳理脈絡
(一)作者簡介。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自愿到陜北延安農村插隊干農活。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1971年9月史鐵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誼醫(yī)院,一年有半,治療結束之時即輪椅生涯開始之日。代表作有小說《命若琴弦》《務虛筆記》等,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一起。他用殘缺的身體,寫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是人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20xx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苦難與信仰等重大問題,并解答了“我”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史鐵生苦苦地追尋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癱瘓(tānhuàn)憔悴(qiáocuì)仿膳(shàn)jué(訣)別翻來fù(覆)去
2、解釋詞義。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爛漫:文中指顏色鮮艷而美麗。
訣別:多指不再相見的分別。
3、課文寫母親關愛兒子是圍繞哪件事展開的?
看花——線索(板書)
(1)“我”對看花的態(tài)度前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拒絕→同意→主動
(2)文中的母親和兒子的健康狀況如何?
母親:整宿肝疼→病入膏肓→離開人世
兒子:雙腿癱瘓
(3)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改變?
絕望封閉→積極樂觀
4、我的脾氣如何?改變我的人?(過渡)
脾氣:暴怒無常改變我的人:我的母親
二、感知母親,詮釋母愛
要求:面對“我”的暴躁,母親是怎么做的?提示:人物描寫的句子(如找出有關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用不同的符號標出。
請自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可隨手寫下自己的感受,跟著自己的感覺和理解讀一讀這些話。
1、品讀第一部分,母親做了什么?
①“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
語言描寫
母親帶“我”去看花,想讓“我”振作起來,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②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動作、神態(tài)描寫
“悄悄”出去:體諒兒子,讓“我”盡情發(fā)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
“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眼邊紅紅的”:說明母親偷偷地哭過但又不讓兒子看到自己難過的樣子。強忍內心悲傷,無私的關愛兒子
③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
“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
母親“忍”住的除了哭聲,還有什么?(忍住病痛,忍住兒子暴怒無常的壞脾氣)
“忍”:寫出了母親盡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
母親說“好好兒活”:強忍著痛苦,勸兒子要堅強。(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抗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2、品讀第二部分,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的?
①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
動作描寫
為何要描寫窗外落葉?
以動襯靜,突出“我”孤獨、無望、痛苦的心情,也用來象征“我”的生命如樹葉般飄零。
母親為何“擋在窗前”?
怕“我”觸景生情,傷感痛苦,表現了母親的細心。
②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態(tài)描寫
“憔悴”:母親既承受著病痛的折磨,又因兒子殘疾又絕望的狀態(tài)下承受著心理的折磨。
“央求”可否換成“期待”?
“央求”:表現了母親的執(zhí)著。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復雜心理。若換成“期待”則不能突出母親忍著巨大病痛仍一心為兒子著想這一特點。“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則指較高要求。
③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此時母親的內心是怎樣的?
語言描寫
表現了母親內心的喜悅。
母親知道自己身體不好亦或者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而在期盼中得到兒子的答應而表現出對出行的渴望與安慰!
④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幔磕闫f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語言描寫
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⑤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母親很怕自己的情緒或者言辭刺激到我,所以盡力地壓抑自己的難過,而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敏感。表現母親對我的愛和關心無處不在。
3、本文除了直接描寫母愛,還有哪些地方也表現了母愛?
①文章開頭寫我的壞脾氣
母親能寬容和理解,這就是母愛,是為了襯托出母愛之深之偉大,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之情。
②母親昏迷前說的最后一句話
母親在痛苦的彌留之際,心里惦記著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兒女!表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
側面襯托母愛
4、體會母親形象
悲苦、寬容、堅強執(zhí)著、細心、偉大無私的母親
第二課時
一、再讀感知,體會作者的情感
找出表達作者情感的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并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①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
②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一直”表達了作者當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根本沒有注意到母親的嚴重病情,“絕”“竟”說明作者對母親的病重和離世毫無準備,這些詞表達了作者的悔恨(愧疚)、悲痛。
二、學習看花部分,懂得“好好活兒”的意味
1、①母親為什么帶我看菊花?
母親帶我看花是想喚起我對生活的信心。
②我為什么去看菊花?
找出描寫菊花的句子——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菊花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的寫照;
菊花熱烈而深沉——是母愛的寫照;
菊花開得爛漫——菊花開得爛漫——我終于能堅強地面對磨難,活出自我生命的個性與美麗。
2、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么深意?
表明成熟的“我們”現在已經懂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真諦,不會再徒嘆命運的無情,會勇敢地面對生活的磨難。
3、結尾作用
結構上:以菊花為線索,引發(fā)對母愛的贊美,照應前文形成對比。
內容上:菊花象征母親對我的愛,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懷念。
三、合作探究
課文為什么不以《懷念母親》為題,卻以《秋天的懷念》為題?
點撥:散文標題的作用:①交待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或地點;②交待敘事的線索;③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
④揭示文章的主題思想。
1、“懷念母親”太直白,“秋天的懷念”更有詩意;
2、“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
3、“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
四、課堂小結
1、本課以______為線索,主要講了病重的母親為了照顧癱瘓的兒子而倒下,而后兒子終于明白了母親的苦心,決定振作精神跟妹妹一起___________。
2、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理解了史鐵生,其實也正是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對于一個雙腿癱瘓的殘疾人,我們本來也許是充滿同情,但我們對史鐵生卻是充滿了敬重,因為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貴。人生的道路很長,當苦難和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好好活,更應該用這種好好活的心態(tài),去關愛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
五、拓展延伸
1、母親死后,史鐵生才慢慢悟出母親的這些愛以及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
的意思。作者最終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他成了著名的作家。
又一個秋天,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聽著聽著甜美的歌聲,我;看著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
六、作業(yè)設計:
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可以用《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也可運用本課的寫作方法(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表現人物內心),給媽媽寫一封信。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線索:看花
深愛
母子
政哥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9
導入新課
聽完《母親》的頌歌,我已潸然淚下,讓我想起了母親,母愛平凡而偉大,無私而深沉。
投影展示:
當代作家史鐵生:
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在樹林里吹過。
——《合歡樹》
史鐵生,他在小公園的安靜的樹林里,就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的“苦”。讓我們一起走近史鐵生,走近《秋天的懷念》,走近史鐵生的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板書: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母親)
了解作者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21歲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自稱是“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史鐵生創(chuàng)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xx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fā)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愿,他的脊椎、大腦捐給醫(yī)學研究;他的肝臟捐給需要的患者。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主要代表作: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xx年度杰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蔣子丹
課文美讀
宋代大詞人蘇軾說過:“詩詞三分寫,七分讀。”我想散文也應做到七分讀,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散文,要通過美讀,讀出情感。
美讀課文是一種高雅的情感體驗。美讀要注意語調語速、語氣節(jié)奏、停頓重音、認知文字、感受音韻、體味詞語、領悟情感、充滿情致、聲情并茂、撥動心弦。
我們根據美讀要求,選擇你喜歡的段落美讀課文。
全文共七段,請把段落序號標上。每人讀一段,要讀出情感。請舉手。
剛才七位同學讀得比較好,吐字清晰,聲音比較洪亮,但缺少一些情感。下面老師給同學們示范朗讀課文最后四段。
投影展示: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配樂《滴水的月光》二胡曲)
下面請四位同學再讀一遍這最后四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一句話獨立成段,卻意味深長,有史鐵生對母親的愧疚,有失去母親的心痛,又夾雜著無奈和不舍。同學們要好好體會。
四位同學每人讀一段,配樂。
這次同學們讀出了情感。著名女作家葉文玲說過:“生動的語言是感情的燃燒,沒有真正感情的話語是不會打動讀者心弦的`。”我們要讀出作者的情感,一定要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我們全班同學來齊讀一遍。
這篇文章同學們讀出了情感,文字樸實,卻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整體感知
一、1、文章中三次寫到“看花”,請勾畫出相關語句,完成下面表格。
第一次:“我”暴怒無常,母親勸“我”看花。“我”斷然拒絕。
第二次:“我”看樹葉飄落,母親央“我”看菊花。“我”表示同意。
第三次:母親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我”理解母愛。
2、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結構以及表現“我”生活態(tài)度方面的作用,寫出你的發(fā)現。
“看花”為本文中心事件,也是敘述線索,將作品內容貫穿為有機整體。三次“看花”反映了“我”的生活態(tài)度從絕望而暴怒無常到產生希望而面對現實,再到熱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的變化過程。
3、結合文章和插圖,談談母親提議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提議看菊花,是想讓“我”從菊花傲寒凌霜的精神氣質中得到啟示,勇于面對挫折,頑強生活下去;
北海公園是“我”童年的樂園,母親希望重游北海以喚起“我”美好的記憶,從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來。
4、課文最后一段為什么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這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
5、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親帶我看花,是想喚起我生存的欲望。
菊花的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的寫照。
菊花熱烈深沉,是母愛的寫照。
母親愛花,我看菊花,是對母親的緬懷。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繽紛、潑潑灑灑,也是在告訴讀者我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
二、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秋天的懷念”?
之所以是“秋天的懷念”,一是因為母親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二是因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黯淡心情的寫照;三是因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課文以此為題,是為了更好地抒發(fā)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品味細節(jié)
文章平靜的敘述中蘊含著感人的力量,這主要體現在一些細節(jié)中。文中哪些細節(jié)最讓你感動?為什么?可以參考下列細節(jié),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悄悄”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發(fā)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也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著“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2、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盡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母親說“好好兒活”,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搞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努力激發(fā)兒子生活下去的勇氣。
3、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擋”字寫出母親對兒子看到落葉會感到凄涼、悲愴和絕望的擔心,表現了對兒呵護的無微不至。“憔悴”暗示出母親在病魔的折磨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復雜心理。
4、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親很怕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措辭而刺激到我,所以盡力地壓抑自己的難過,而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敏感,這說明其內心比“我”更沉重。“悄悄地”表現母親為自己的大意而后悔,也反映了她內心的痛苦。
體會情感
1、試著把第六段結尾的母親沒有說完的話補充完整。
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你們倆在一塊兒,一定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啊……
2、又是秋天,當作者站在母親的墓前看著母親的遺像,他會說些什么呢?
母親,兒子來看您了。自從您秋天走后,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話,您放心吧,我倆在一塊,一定會好好兒活。
3、細讀本文,你能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此文時是怎樣的心情?
愧疚、悲痛、懷念
升華感悟
讀了這篇文章,你會有什么感悟?請和大家交流交流。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好好兒活,讓這唯一的一次活熱烈而輝煌。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又是無限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才是!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表達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了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史鐵生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長,我們要好好兒活。有了這樣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腳步丈量。我們?yōu)槭裁匆煤脙夯睿课覀儜撛鯓雍煤脙夯睿课覀兒煤脙夯畛鰝什么樣?這都應該是伴隨我們一生思考和體驗的問題。
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這樣的缺憾,就有那樣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見的痛苦打擊,也有看不見的痛苦和打擊。身體的局限,生活的挫折,命運的安排,我們這輩子可能改變不了,但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理局限——我們都要好好兒活。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0
教學預設:
1、 在秋天的回憶中,理解母愛的內涵。(母之愛)
2、 在懷念的情意中,感受愛母的思緒。(兒之思)
3、 在秋天的懷念中,獲得自己的思考。(我之悟)
層次目標: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讀出思考。
一、導入
同學們,上周六,我到深圳參加一個課改研修班,晚上,到書城閑逛,突然,一本書吸引了我,那是史鐵生的《靈魂的事》。史鐵生,是一位苦難的作家,他是北京人,1951年生,今年54歲了。16歲畢業(yè)于清華附中,當他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18歲去延安地區(qū)插隊;21歲時,當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齡時,卻因一場大病,雙腿忽然殘疾了,一個本是活蹦亂跳的男孩子,突然間不能走路了,只有靠兩手搖著輪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后來又受到尿毒癥、腎衰竭等病癥的殘酷折磨。有誰能經受住這種苦難呢?我沿著文學翻動書頁,我的淚水也悄悄地涌滿了眼睛。
史鐵生的母親也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親。每次兒子搖著輪椅動身前,她便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著他搖車拐出小路,每一次她都是佇立在門前默默地看著兒子走遠。后來,她猝然去世了。她匆匆離開兒子時只有49歲。
請看史鐵生在《合歡樹》中的一個片斷:
課件出示:(請輕聲讀)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的召母親回去了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合歡樹》
你讀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史鐵生的很多文章都滲透了對母親的深厚情感,今天,就讓我們循著他的筆跡,走進秋天,走進秋天的懷念吧。
打開書第51頁,第10課《秋天的懷念》。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 拿起筆來,讀一讀,劃一劃,也可以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
2、 同學們,請你給自己剛才讀的情況作個評價,在課題旁畫上☆:
(課件出示:
讀書自評榜☆☆☆
一級指標:正確☆
二級指標:流利☆
三級指標:有感情☆
3、 你有幾顆星?你想讀一讀你最感動的片斷、你認為最精彩的語句嗎?
學生展示讀。
同伴評議。用第二人稱“你……”體驗面對面的評價,平等、真誠的評價。
同伴指導、范讀,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三、品味課文,讀出韻味
1、課件出示:
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收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得把手過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這時,母親就會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
體驗“我”的暴怒無常,母親的對我的安慰、愛。
史鐵生病了,如果你是他的家人,你會怎么做?——感受母親的心情。
2、課件出示:“不,我不去!”……“我活著有什么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體驗“好好兒活……”的含義。
3、課件出示: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過,絮絮叨叨在說著:……
想象母親的神情,體諒母親的心情。
4、 課件出示:對話
母: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子:不,我不去!……我活著有什么勁!
母: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子:什么時候?
母: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子:好吧,就明天。
母:那就趕緊準備。
子: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
5、課件出示: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為什么母親那么敏感?她悄悄出去了,會怎么樣呢?
6、課件出示: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母親沒說完的話是什么?試說一說,“好好活……”
7、課件出示: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引申:我們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四、掩卷沉思,讀出思考
1、“秋天的懷念”,懷念的僅僅是母親嗎?還有什么?
2、母親為什么老是要去看花呢?
3、“好好兒活”對于我們的思考是什么呢?
五、小結,板書:
母:堅強、無私、偉大
兒:愧疚、熱愛、懷念
我:(學生板書)
六、推薦作品:
《我的遙遠的清不灣》(1983)《奶奶和星星》(1984)《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靈魂的事》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1
一、備課思考:
讀史鐵生的文字越多,越會被他那來自心底的蒼涼的文字而感動。可能是他先天的敏感善思的稟賦,更由于后天的深重災難吧。史鐵生在作品中從追問自己為什么活著到追問人類為什么活著,從設想自己應該怎么活到設想人類應該怎么活,他把自己,也把讀者一步步引向了心靈探險之路,最終引向人類的終極精神關懷。《秋天的懷念》是對母親的追憶和懷念,更是一篇思考人為什么活著,應該如何活著的充滿哲理性的感人作品。我想透過《秋天的懷念》這扇窗口,把學生引向史鐵生豐富的精神世界,引向對母愛內涵的深層詮釋,引向對活著意義的深層追尋。只是不知能否達到這樣的預期目標。
二、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帶星號的閱讀課文,按照略讀課文的要求,對這類文章不宜講得過細,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從這個角度來看,正好是放手對學生閱讀能力檢驗的機會,從而給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放開手腳的機會。但,這又是一篇文字及其細密、細節(jié)及其感人的文章,讓學生抓住這些重點文字揣摩語句含著的意思,體會文章里蘊涵的哲理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做到疏密有致,粗細結合。為此我決定遵循以下的教學思路:由簡介史鐵生引出有關 “母親”的話題——由“母親”話題引出《秋天的懷念》——從《秋天的懷念》中來詮釋“母愛”的內涵——由“母愛”的內涵引申對“好好活”意義的探詢——由 “好好活”的話題進一步走進史鐵生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由史鐵生的精神世界再進一步上升到關于“活著意義”的哲學思考。牽引著學生先由課外走向課內,再由課內再走向課外。通過“披情入文”、“披文入情”一步步讀懂課文,并讀出自己的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和鞏固已學的閱讀方法。
三、過程預設:
(一)簡介作者,引出“母親”:
1、在中國當代的文壇上,有這樣一位作家……他叫史鐵生。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讓史鐵生寫出這么多震動中國文壇的好作品呢?因為她有一位這樣的母親,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這位母親。可惜這位母親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兒子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當時年僅49歲。
3、請大家讀這段話: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摘自史鐵生的《合歡樹》)
4、你抓住了哪些關鍵詞?讀懂了什么?
5、從這段文字中,你讀出什么問題出來了嗎?
(二)初讀課文,感知“母親”:
這到底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呢?請自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
(三)品詞嚼句,詮釋“母愛”:
1、根據學生找出的重點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品讀,讀出母親的苦,母親的愛。
2、母親的這些苦,母親的這些愛兒子當時知道嗎?后來知道了嗎?你從哪兒看出來后來兒子懂了?品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你還從這段話中還讀懂了什么?品味“好好活”。
(四)升華情感,延伸思考:(機動安排)
1、母親死后,史鐵生才慢慢悟出母親的這些愛以及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的。請看下面這兩段文字,讀一讀(注意抓住關鍵詞)。(摘自《我與地壇》的兩段文字。)
2、從這幾段兒文字當中,你進一步體會到“母愛”是什么?“好好兒活”怎么講?
(五)課外拓展,推薦閱讀:
1、這種愛為什么直到母親去世后我才明白呢?正是因為史鐵生對母親的這種不盡的懷念深深折磨著他,同時也激勵著他。請再看下面這段文字:(摘自《我與地壇》和《有關廟的回憶》的相關文字。)
2、像這樣的對母親思念的文字出現在他很多的作品當中,比如:《我與地壇》、《合歡樹》、《有關廟的回憶》。至于其他的文章,非得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才能品味到他文字當中所表現的那種厚重與蒼涼。如果你們愿意,課下請讀讀下列文章:《命若琴弦》、《務虛筆記》、《病隙碎筆》。
3、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讀讀余華的《活著》。在這部作品里,余華用一個叫“富貴”的人告訴我們:“活著”是一個充滿了力量的語言,這種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3、學習作者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難點: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程序:
一、了解作者,走進感人的文本
1、以作家史鐵生的三段話導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著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C“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提問:說出這樣話的你覺得應該是怎樣的人?
2、介紹史鐵生生平、出示史鐵生去世新聞
二、范讀課文,體會復雜的情感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感受史鐵生的內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鐵生怎樣的情感?
懺悔、內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將文章的題目直接改稱懷念母親好不好,為什么?
三、品味語言,讀懂母愛的深沉,。
1、看了文章你覺得那是怎樣一個母親?(出示ppt)這里有四幅畫,在你心中母親更符合哪幅畫?談談你的理解,并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句作為依據。(四幅畫:分別是深夜低吟的大海:山崖孤零的老樹:溪澗匍匐的圓石:即將燃盡撲朔的爐火)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每幅圖片中都有和母親身上相通的氣質,學生可以打開思路,根據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2、小結:冰心曾經說過:“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蔭庇?”母親用無私的愛守護鼓勵受挫的兒子,燃盡生命最后一點油火,做兒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燈。
四、研讀思考,讀懂兒子的懺悔
1、母親對兒子的愛是深沉偉大的,那么兒子呢?兒子愛母親嗎?
學生思考回答,小組討論
小結:作者曾經沉浸在自己命運的泥潭中無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愛母親,卻忘卻了如何去愛。人生有時就是如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親希望他“好好兒活”的遺愿,才是對母親的報答。
五、感受堅韌,讀懂人生的磨難。
(1)認識的史鐵生,一個堅強的“好好兒活”的史鐵生。
朗讀最后一段,思考為什么這里要強調菊花的色彩?文中還有表示顏色的詞語嗎?為什么這樣描寫?
(2)小結:尼采曾說過: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他將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戀人的分別,是安息。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jié)日”。一個超越了死亡的人,我們在這里祝愿他“回家快樂”!
六、作業(yè):
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寫一篇讀書報告(1000字)。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3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等。本課教學貫徹以讀為本,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力圖體現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特色。語文課程要體現新課改精神,由課內到課外,開拓學生的語言思維,老師要合理引導學生,努力尊重學生的觀點。必須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去品味語言文字,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才能收獲對文本個性化的體驗。
教學背景
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并不難,但是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fā)珍惜讀書機會的情懷,是我們教師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圈劃朗讀為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聯系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并在朗讀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和升華,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緒。
教材分析:《秋天的懷念》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患病的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癱瘓的兒子,并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本文通過對生活中細小的事情的細致描寫,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懷念。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 引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初步領悟文章表達特色,潛心會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教學準備
1. 查閱作家史鐵生的資料;熟讀課文。
2. 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朗讀導入、入情入境
1、朗讀《合歡樹》片段。
2、引入:介紹史鐵生生平。
【設計意圖】:由課外語段導入,使學生進入情境。
二、自主閱讀,初嘗母愛
1、自由朗讀,思考:既然是秋天的懷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為什么要在秋天懷念?為什么要懷念?
生: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母親,在秋天懷念是因為母親在秋天去世,母親在生前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所以在母親死后我懷念她。
2、師:既然文章寫了母親對我的關愛,也寫了我對母親的懷念。哪一位同學來朗讀課文,把這種愛和懷念給大家傳達出來。
3、讓學生在《秋日絲語》的旋律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師: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生齊答:好)
那她是不是一個好讀者呢?(生齊答:是)
那你們想不想做一個好讀者呢?(生齊答:想)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以讀-品、讀-思、讀-悟為基本學習活動程序,播放音樂,讓學生的朗讀聲情并茂,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母愛,并促使其語文素養(yǎng)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三、重點擇讀,感悟母愛
在學生感知了母親對兒子的舔犢深情后,再讓學生反復朗讀文章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透過這些小事,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可以從兩方面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情懷念:
(1)作者陳述了母親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親一個小小的動作,細微的神情,只言片語,都使作者記憶猶新,體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2)最后一個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那些菊花,也許正是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深情懷念。
【設計意圖】:理清文章主線,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拉近文本內容和學生的距離。
三、品析詞句,體味母愛
1、史鐵生活下來了,但他生活得怎么樣?
2、師:那母親生活得又怎么樣?
3、母親這樣痛苦,她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到墻上,有沒有說活著還有什么勁?
4、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母親為了她的兒子活著的句子。(學生邊讀課文邊畫)
師:誰能說說母親是為了兒子活著的。
(投影) 母親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師:反復
讀這段話并體會這段話說明什么?
5、母親撲過來的是什么? 母親忍住的又是什么? 讀這一段,讀出自己理解的情感來。(學生動情地閱讀課文)
6、還能從哪里讀出母親是為了兒子。投影:這時,母親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 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 出去了。然后把關鍵詞悄悄地刪掉,讓學生分別讀一讀,體會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
7、透過這個悄悄地,你看出了母親的愛是怎樣的?
8、師:好! 讓我們根據自己對這句話的不同理解,帶著對母親的深情,再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師:誰能讀出這種無私的、細膩的、謹慎的、小心翼翼的愛呢?(生讀)
9、評價朗讀,一起讀一讀。
【設計意圖】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突出以讀為主,運用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體驗,在體驗中升華。教師精巧的設計,恰到好處的點撥引導,聲情并茂的講解,表揚激勵為主的評價,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平等和諧、寬松愉悅的氛圍;學生開放的思維、獨特的見解、豐富的的想象、生動的語言打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師生之間感情與感情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把作者母子的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拓展延伸,真情表達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體會到了生活中的母愛了嗎?請大家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寫幾句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
讓學生自由暢說,體會母愛。
2、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大家說得太好了,把老師感動得都快哭了。我也想對媽媽說:媽媽,我很想你。這里的冬天太冷,我又感冒了,鼻炎也發(fā)了,現在渾身都難受。以前你總說:天冷要加衣服,每天要吃早飯,我覺得你很煩,但是我現在真的希望你在我身邊嘮嘮叨叨地提醒我。但是,媽媽,你放心,我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你自己也要保重,隔著千山萬水,祝你健康,祝你永遠健康。
3、母親養(yǎng)育我們不容易,我相信每個人對于母親都會有自己的報答,我也相信你們能夠做到。最后,我們一起祝全天下所有勤勞善良的母親幸福安康。
【設計意圖】采用音樂,渲染氛圍,以情動人,教師充滿激情地引導學生通過讀、思、換位思考、角色臵換,去感受文章的情感。能夠更好的理解作者及其親人的感受,教師的激情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語言精彩、情真意切。
(五)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忍 忍住病痛
生命之花 忍住悲傷 好好兒活 勇氣 熱愛生活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通過閱讀而激發(fā)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fā)芽,取得收成。我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深有體會。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二期課改更強調學生的語文學習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接受信息轉為主動地搜集、篩選、整合和處理信息。遵循二期課改的教學原則,在這節(jié)課上,我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著讀出自己而展開,意圖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聯想、想象中提升,在質疑中創(chuàng)新,在練筆中鞏固,在快樂中學習。
課堂上,學生大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尤其在讀出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自主閱讀,相互交流,探究閱讀學習的方法。在后來的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對人物進行全面而正確的分析,說出對文章獨到的見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練筆中,我看到了許多發(fā)自肺腑的文章,這些文章相較以往課堂上作業(yè)中的練筆效果要好許多。我感到通過讓學生沉浸文本去體會、感悟到的親情,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在課后的作文點評中,肯定了學生用真情所寫的文章,鼓勵他們把自己對父母的感情表達出來,我還選出一些好文章告訴學生,在這次家長會上要讀給他們的家長們聽,這給了學生莫大的鼓舞。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3、結合自己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體會課文所表達的細膩、無私的母愛和“我”的思考,領悟和愧疚。
教學重點:結合自己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體會課文所表達的細膩、無私的母愛。
教學難點:體會“我”的思考,領悟和愧疚。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任務:
1、通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難點。
2、把課文朗讀3遍。劃出喜歡的,觸動你的語句和不理解的語句。(注意要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筆或兩種不同的符號。)
3、試列課文寫作提綱。用鉛筆寫在課本標題旁。
二、檢查預習任務完成情況。
1、組內檢查,交流分享。
2、找一生讀“讀一讀,寫一寫”。其他同學補充、更正。注意筆記。
三、整體感知。(解決教學重點)
1、在組內讀你喜歡的或觸動你的語句,試著說說選擇理由。
2、代表展示。教師可示范。配鋼琴曲《秋日私語》。提示:①朗讀注意語速和重音。②分析注意細節(jié)描寫和準確用詞。
四、質疑探究:說說你不理解的語句。(解決教學難點)
教師示例:課文題目是“秋天的懷念”,文章為什么從“我”的“暴躁無常”寫起?把結尾段放在文章開頭可以嗎,和課文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作者資料補充。引導學生更深入理解課文,拓展學生閱讀視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1)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合歡樹》
(2)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教師讀這一段)
(3)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病隙碎筆》
六、全課小結:作者痛定思痛,終于在母親去世后,在“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愧疚中,領悟到母親說的“好好兒活”的含義,希望各位同學和我一樣,雖然我們四肢健全,但只有能隨時關注生活中的美好,像作者一樣能夠給自己生活的勇氣和奮斗的力量,才是“好好兒活”。
七、推薦閱讀:《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掌握文學常識。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3.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重點:
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難點:
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認為秋天是什么樣的季節(jié)?
小結:是啊!秋天碩果累累、大地豐收,是多么美好的季節(jié)。然而在作家史鐵生的心里,秋天卻彌漫著無限的傷感,這是為什么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跟隨作家史鐵生走進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懷念。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癱瘓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訣別
2.簡介作者:
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
出處:《史鐵生作品集》文體:散文
三、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2、課文標題是“秋天的懷念”,請問文中懷念的是誰?文中有幾次寫到秋天?為什么是秋天的懷念?
明確:文中懷念的是“母親”。兩次寫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懷念”,一是因為母親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二是因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課文以此為題,是為了更好地抒發(fā)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3.默讀全文,思考課文里寫了幾次秋天里看菊花?
第一次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時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4、、從上面題目中可以看出,“我”對生活的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變化?請結合相關語句說明。
明確:“我活著有什么勁”(絕望)→“要好好兒活”(再生)。
5、是誰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并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明確:是母親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并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四、探究語言
1、判斷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種人物描寫方法(如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并結合相關詞語說說它們對表現偉大的母愛的作用。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明確:動作描寫。“悄悄”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發(fā)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也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著“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2)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明確:動作、語言描寫。“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盡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母親說“好好兒活”,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搞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確:神情描寫。“憔悴”暗示出母親在病魔的折磨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復雜心理。(4)語言描寫。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4)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幔磕闫f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明確:語言描寫。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5)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明確:心理描寫。母親很怕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措辭而刺激到我,所以盡力地壓抑自己的難過,而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敏感。
2、課文最后一段為什么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么深意?
明確:這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五.精段閱讀:(第2段)
1.母親為什么“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母親不同的態(tài)度和心情。
我:“什么時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央求般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比強烈、鮮明,要在讀中反復體會,在體會中品讀人物,要讀出當時人物的心境、態(tài)度、情感;
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六、拓展延伸(領悟主題,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艷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為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托。
(二)理解主題
(三)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么?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么?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但愿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會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媽媽的愛就像空氣一樣,讓我賴以生存,而我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才是!
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斗來改變的!
七、課堂小結板書設計
八、作業(yè)布置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fā)的感情。
2、請回憶平日生活中母親為自己做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給母親寫一封信。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17
《秋天的懷念》課件設計05-04
初一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2-16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設計2篇12-17
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15篇)11-28
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15篇11-28
《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范文大全12-20
七年級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