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伯牙鼓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會寫“哉,巍,弦”等三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能根據注釋的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結合資料袋說出自己的感受,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二、重點:
憑借注釋理解詞句,背誦課文。
三、教學設計
課前游戲
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詞語游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詞的組成結構,(板書:楊柳依依)你能照樣說一個這樣的詞語嗎?
白雪皚皚,流水潺潺,其樂融融,書聲瑯瑯……
師出示:清風徐徐、明月皎皎、芳草萋萋、炊煙裊裊、云霧蒙蒙
有沒有注意到,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美麗的景物)
(一)導入
1、有一個故事,流傳千古,令人吟誦至今,他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伯牙鼓琴》,這是一篇文言文,有事我們也把他簡單的成為古文。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至少讀三遍,爭取讀通課文。有個別字不流利的多讀幾遍。
2、請一個同學讀。(真是不簡單那,不同于白話文那么順溜卻讀的如此嫻熟,我最欣賞他的是把這些詞都讀對了!)
(跟我們白話文還是有些區別,不難順利,那我們先來看看這些難讀的詞語)
需要注意的字音:
少選,湯湯乎若流水,巍巍乎若泰山,絕弦,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3、誰再來讀讀。不僅讀正確,還能讀流利。(不錯,一字不差)
4、請你讀給同桌聽,有錯誤的馬上請你幫他糾正。
5、文言文啊,不僅要讀正確,更要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你先試著用上鉛筆劃一劃節奏讀一讀。
6、想不想聽聽老師怎么讀,看看你的節奏跟上了沒有。
你來瞧一瞧,你的停頓對了么?趕緊跟著劃一劃。
7、請你根據斜線試試讀。現在齊讀課文,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
1、讀的越來越有味道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雖然我們沒有讀了百遍,但七八遍是有了。我得考考大家:這篇古文寫了誰?(俞伯牙和鐘子期)他們是什么關系?(知音)
2、思考:伯牙為何視鐘子期為知音?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課件出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3、善哉又是何意啊?(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這個善就是好啊,哉是一個感嘆詞,善哉就是對別人表示贊嘆,既然這樣,我們變通一下,用現在的表達方式,肯定不止好啊這一種方式來贊嘆,我們還可以怎么說?
(真棒啊,真行啊,不錯啊,了不起啊,真厲害啊)
4、妙極了,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理想到了高山,子期就說:好啊,就像泰山一樣高大,像泰山一樣巍峨。(你理解的非常棒,老師也忍不住對你說一聲“善哉”)同樣,伯牙志在流水,你們應該也能讀懂。
(心理想到流水,子期說:好啊,就好像流水一樣浩蕩。)
5、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鐘子期,志在高山,通過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于是乎你怎樣贊嘆——(用文中的話來)
你呢?請你也來贊美一次
志在流水,你有看到了什么?請不要吝嗇你的贊美——(文中的話)
6、作為“琴仙”的伯牙,會用琴聲表達他的見聞、思緒、情感。可見他的琴技高超。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利用雙氣泡圖整理對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合理想象,感受藝術之美。
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雙氣泡圖整理對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合理想象,感受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必備技能。古琴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在古代只叫作琴,近代區別于其他樂器,才習慣叫作古琴或七弦琴。孔子所教授的課程“六藝”中的“樂”就有彈琴詠唱詩歌的項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琴”有關的文章——《伯牙鼓琴》。
二、自讀課文,理解文意
1、指名檢測重點字詞的讀音、解釋。
2、分組讀、合作讀檢測課文朗讀。
3、說說兩篇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三、調動五覺,想象畫面
1、《伯牙鼓琴》這篇課文中,伯牙彈的琴曲是什么樣的?課文中是如何描寫伯牙彈琴的?
2、鍾子期的語言讓你想象到了什么?
3、調動“五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別說一說“巍巍乎若太山”和“湯湯乎若流水”讓你想象到了什么?
4、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用上“我仿佛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嘗到了……觸到了……”將自己的想象描述出來。
四、人物對比,感受“知音”
1、快速閱讀資料袋,說說什么是知音?
2、思考,為什么伯牙和鍾子期二人會成為知音呢?他們之間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1)找出課文中進行對比的兩個人物。
(2)逐句分析,將提取到的信息分別填入相應人物的氣泡上。
(3)將相同點填在中間的氣泡,不同點填在兩邊的氣泡中。
師總結:伯牙彈琴,鍾子期聽琴;伯牙用將高山流水的情志寄托在琴聲之中,鍾子期能用語言描述出;鍾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他們二人不愧是彼此的“知音”!這種圖表叫做雙氣泡圖,它可以幫助我們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點。關于伯牙和子期,你肯定還想了解更多,下面讓我們閱讀補充資料,完善雙氣泡圖。
3、小組合作,練習鞏固。
(1)四人一組,快速閱讀補充資料。
(2)提取人物相關信息,完善雙氣泡圖。
提示:提煉主要信息,看哪組找的準確、快速、全面。
4、小匯報交流,說說“知音”的故事哪里讓你感動。
五、回顧總結
1、利用雙氣泡圖回顧課文內容。
2、閱讀詩句,品味“知音”。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3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表達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釋理解基本內容。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達方式與學生日常使用的白話文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對于文言文仍有著初學的新鮮感與認知上的陌生感。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我以指導朗讀和引導想象為主,滲透學法的指導。在課堂上以“讀”為本,體會人物形象,在瑯瑯書聲的浸潤陶冶中,讀出古文特有的韻味。在教學中注重滲透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通過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增補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感受藝術的魅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伯牙、子期因為音樂而成為知音的故事,讀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
3.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受藝術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1.讀好文言文。
2.通過注釋、已有文言基礎,讀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
(教學難點)
1.感悟課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興奮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絕。
2.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受藝術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聽一段樂曲。播放樂曲《高山流水》
2.導入:大家現在聽到的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它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能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因為它旋律優美,還因為它蘊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伯牙鼓琴》(板書課題)
3.理解課題:強調“鼓”的古今異義。“鼓”是“彈”的意思。“琴”指的是古琴。
(設計意圖)本單元主題是藝術的魅力,本課講述的也是關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樂曲導入,既契合本課的內容,又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文言文。
2.指生讀。
3.正音。
4.師配樂范讀。
5.借助停頓線,指導學生朗讀:“哉”和“乎”都是語氣詞,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啊”,朗讀時要適當延長后再停頓,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
6.師生合作朗讀
(設計意圖)讀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礎。通過學生自由讀,指生讀,教師示范讀,師生合作朗讀等形式,層層推進,扎實訓練,不僅讓學生能流暢地讀文言文,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理解文意,復述故事
1.借助注釋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
方法:(1)梳理層次
(2)想象畫面
(3)聯系背景
(設計意圖)講故事是學生對文本言語再現的過程,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標落到實處。
四、細讀文本,品味知音
1.教師補充人物背景知識。
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默讀課文前三句話,思考:伯牙為何視鍾子期為知音?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師補充:伯牙不僅知其音,更知其志,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板書:知音)
(3)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會對子期說什么?
(4)指導朗讀
①“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此時伯牙的心情用一個字來形容——喜,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欣喜若狂。指導朗讀:讀出欣喜。
②讀了這個句子,你腦海中浮現初怎樣的畫面?指導朗讀:讀出氣勢。
(5)想象拓展,說話訓練。
過渡:作為“琴仙”的伯牙,他的琴聲中一定不止包含巍巍太山、湯湯流水,那么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他的琴聲中還會出現哪些動人的場景?
①出示圖片:楊柳依依清風徐徐白雪皚皚明月皎皎
②完成句式訓練。
以此方式練說出示的詞語之后,嘗試放手,學生想象,伯牙的琴聲中,還可能志在哪兒?用“伯牙鼓琴而志在,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小結:只要同學們借助語言、借助圖片給想象插上翅膀,就能讓靜態的文字變得更加生動起來。
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補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2)面對這座墳墓,伯牙是如何做的?出示句子。
(3)一代琴仙,一生視琴為命。可此時他卻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是什么原因讓他做出如此決定?他絕的僅僅是琴嗎?
(4)指導朗讀:此時伯牙的心情用一個字來形容——悲,用一個詞來形容——悲痛欲絕、撕心裂肺、肝腸寸斷。
(5)古書中記載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寫下這樣一首短歌,讓我們一起來吟誦。(出示短歌,師生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伯牙遇知音之喜和失知音之痛,借助資料、故事補白、視頻和詩句進一步感受人物的情感。借助圖片、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落實語文要素的訓練。
五、背誦積累,深化主題
1.和著音樂,齊背《伯牙鼓琴》
2.我國古詩常提及伯牙、鐘子期的傳說,出示資料袋。
3.讀完詩句,你認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
六、鏈接《叢書》,主題閱讀
閱讀《主題叢書》6中的《月夜聽盧子順彈琴》(第9頁)
1.借助注釋,讀懂詩意。說說讀了這首詩你腦海中浮現出哪些畫面?
2.想想詩人為什么會發出“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這樣的感慨?
(設計意圖)主題閱讀既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訓練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借助文字想象畫面。同時也深化了學生對“知音難覓”的理解。
七、布置作業,課后延伸
1.發揮想象,增加一些細節,用現代漢語改寫這個故事。
2.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魅力。
2、理解文言文、并結合課后資料袋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意思,背誦課文。
3、感悟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感受藝術的獨特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文言文、并結合課后資料袋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意思,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感受藝術的獨特魅力。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趣揭題
播放《高山流水》的樂曲,這首樂曲背后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伯牙鼓琴》,齊讀課題,理解“鼓”字。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指名讀文章
2.認識“哉”,讀好語氣詞“乎”,師范讀句子,生練讀。
3.齊讀課文
三、依法自學,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的意思
2.交流反饋,師點撥指導關鍵字詞的意思
3.帶著理解再讀課文
四、感悟知音,體會情感
(一)感遇知音之喜
1.師:我們知道伯牙和子期,一個會彈,一個會聽,具體從文中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生反饋。
3.當我們讀到“巍巍乎”的時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當讀到“湯湯乎”又讓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4.琴聲是無形的,而子期卻可以從無形的琴聲感受到巍巍太山和湯湯流水,你又有什么話想說。
5.我來做伯牙,你們來做子期。師生合作讀文
6.你們覺得伯牙的琴聲里除了這高山和流水,還會念些什么呢?仿照句式,補充說話。
(二)痛失知音之悲
1.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他們二人相見恨晚,他們約定第二年秋天再來相會,誰料第二年秋,伯牙滿懷欣喜地趕來與子期相會,迎接他的卻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2.師生合作讀詩,感悟伯牙的悲痛。
3.結合課后資料袋,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4.配樂吟誦全詩,背誦全詩。
五、關注編者,拓展閱讀
1.伯牙和子期,一位是琴仙,一位是樵夫,究竟是什么令兩個身份懸殊的人結下深厚的情誼?(音樂的魅力,藝術的魅力)
2.閱讀《余音繞梁》,思考:從哪看出韓娥的歌聲具有獨特的魅力?
六、課后作業
自主閱讀語文主題叢書《藝術百花園》,領略藝術之美。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詩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經典詩句,感受朋友間的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感受朋友之間的知音情誼。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讀題——未成曲調先有情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圖”)(指名讀課題,讀準“弦”)
2.理解題目的意思。
3.師:理解了意思,再讀題。(生讀題)
二、練讀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把不太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說一說哪些句子不太好讀(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指導學生讀好停頓和語氣詞“哉”“兮”。
3.指名讀,師配樂范讀,齊讀。
4.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古文的意思。(生結合注釋理解意思,師巡視)
三、品讀“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學習最后一句話,設置懸念
1.師:題目是“伯牙絕弦”,那么,伯牙為什么絕弦呢?(指名回答)
你是從文中的哪一句話看出來的呢?(課件出示最后一句話)指名讀
2.師:這句話什么意思?
(二)學習前三句話,了解知音
1.師:從這句話我們能看出來,伯牙和子期是什么關系(知音),我們從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來子期的確是伯牙的知音呢?(課件出示句子)
句子中“善”字出現了四次,意思一樣嗎?(指名回答)
2.那么,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句話吧
師:那么伯牙究竟有多么擅長彈琴呢?讓我們看看《荀子勸學篇》里是怎么說的。(出示課件,指名讀,理解擅長)
3.師:(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聽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泰山呢?(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想象)指導朗讀
4.出示第二個句子: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此時,伯牙轉軫撥弦,將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從他的指間浩蕩而出,——(聽音樂)子期,此時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江河?
(指名說,指導朗讀)
5.師:真好。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請你充分發揮想象力!
6.句式練習
師:同學們,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時,子期會怎么贊嘆呢,(出示課件)伯牙鼓琴時心里還會想到什么,子期又會怎么贊嘆呢?請同學們從以下詞語中任選一個仿照書上的句式說一說好嗎。(指名答)
7.師:是的,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子期一定能準確地知道他的心意,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其實,子期必得的又何止是伯牙的琴聲啊,他還聽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呢?請同學們來看看這個小故事。(指名讀)
(出示鏈接,生閱讀)
師: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感受到伯牙怎樣的心胸、怎樣的志向呢
師:是的,這種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伯牙通過琴聲表現了出來,而子期也通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了,這才叫—一起讀(課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也只有這樣知志又知心的才是真正的知音。(板書:知音)(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
8.相傳,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宮廷演奏的,但是在諸侯大夫中、在宮廷樂師間,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更沒有人能聽懂他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達官貴族們喝得零丁大醉,甚至有的人還連連搖手:“這是什么曲子?換換換……”伯牙此時會是什么心情啊?(孤獨傷心)他多么渴望能有一個知音啊。現在,他遇到了子期,他該多么(指名答:興奮、幸福、激動)讓我們帶著這種激動、幸福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吧。(齊讀)
9.同學們,如果你就是伯牙,你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出示“伯牙得遇鐘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10.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么說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11.(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著來讀。
四、知音離世,斷然絕弦
1.師出示音樂,拓展知識,語言渲染,指導朗讀讀最后一句話。
2.師: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斷了他的前程、斷了他的心弦、斷了他的希望……)
3.齊讀最后一句話。
4.出示短歌,師配樂范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五、回味絕弦,余音裊裊
1.故事學完了,此時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是啊,正是因為知音難覓,才演繹出這凄美動人的“伯牙絕弦”。相信,現在你們一定能入情入境地讀一讀這篇這個故事了,是嗎?(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背一背這篇古文。
2.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
3.搜集一些描寫友情的詩句。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憑借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法提示:
1.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2.根據句子的意思來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畫面。
3.了解課文內容后,練習讀文、嘗試背誦。讀背中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誼。
學習準備:
搜集并傾聽《高山流水》樂曲,積累有關友誼的古詩或文章。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課文導讀
1.同學們,學習了《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單元,相信大家誦讀古詩的興趣越來越濃了。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走進有趣的古詩王國,去感受古詩的無窮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讀了之后,你一定會被古詩中濃濃的情誼所打動!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走進一篇和友誼有關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我能掃清文字障礙。
(1)讀題目,“伯牙鼓琴”中的“絕”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讀3—5遍課文,我能把帶有拼音的字讀正確,記在心里
(3)我能將本課最難寫的生字書寫端正美觀。
2.對照注釋,查字典、讀課文,我能理解課文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的意
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對比閱讀,加點字的意思分別是:
善鼓琴
鐘子期善聽
善哉
4.我能根據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并能用“|”在文中標注出節奏來。
5.讀了幾遍課文后,讓我最感動的幾句話是:
6.我來盤點一下:
(1)我理解詞語的方法是:
A.查字典。B.看注釋。
C.聯系上下文D.先理解句子中重點的字,再連起來理解。
(2)本課中我認為難寫的字是,我是這樣記住它的
(3)課文我讀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過:
A.大聲地朗讀。
B.先讀,讀熟后再看課文注釋和查字典。
C.默讀,邊讀邊看課后的注視或查字典。
D.先通過看注釋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聲地朗讀來進一步理解。
三、合作探究
1.鏈接資料,邊讀邊思。
俞伯牙鐘子期
衣著衣著華貴,羽扇綸巾青布包頭,兩截布衫
國籍晉國楚國
身份上大夫打柴的樵夫
2.小組合作,細讀質疑。
當兩個人的資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時候,你有什么疑問?(針對學案中的資料卡片分組進行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針對資料,展開交流和學習,其中組內1號同學發言,其余同學補充。)
3.品詞析句,想象畫面。
(1)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的?用“”在文中畫出來,并且說說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A.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請選擇“善”在文中的意思:①擅長②表示贊嘆。
B.換位體驗: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贊嘆的?
C.朗讀匯報,讀中體會。(伙伴互讀、小組互讀、師生互讀)
(3)創設情境,引導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
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瀟瀟竹葉、潺潺流水等。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贊嘆的?我來創作——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鐘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竹葉。鐘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鐘子期曰:
(4)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也不管他有怎樣的志向和情懷,子期總能知道,這就是文中所說的——,。(教師引讀)
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叫——!(教師引說)
4.知音相遇,心靈相通。
(1)伯牙當時已經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身邊一定有許多贊美之聲。當他聽見別人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他的心情嗎?假如你就是伯牙,寫寫此時你的心情!
(2)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么?(播放“知音”音樂)
5.痛失知音,深悟“絕弦”。
(1)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知音。之后的離別卻又那么難舍。兩人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已經去世的消息。面對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抔無情的黃土,伯牙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用“”畫出相關的句子,帶上你的感受多讀幾遍!
(2)讀到這,你知道伯牙為什么破琴絕弦?對此你有何感受?
6.鏈接短歌,升華情感。
(1)佇立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滿懷悲痛地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老師引讀,學生跟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3)欣賞《高山流水》樂曲,回味動人故事。
7.背誦課文,領悟寫法。
(1)背誦指導:課文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后寫子期死,伯牙鼓琴。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為千古佳話。邊想象邊背誦。
(2)自由練背。
(3)背誦展示。
四、拓展延伸
1.我能把這篇古文改寫成小故事,生動地講給別人聽。
2.根據括號里的注釋,讀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練習。
五、交流收獲
學習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薄弱的學習環節有哪些?以后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和方法?對學習方法有哪些感悟?……
六、資料鏈接
1.關于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如“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宋代王安石《伯牙》詩:“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這些詩都是寫琴曲的高妙,聽琴的樂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2.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為知己者死”、“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忘年之交”、“患難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3.伯牙學琴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
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人情趣的方法。我帶你前去,讓他給你講講,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藝術水平。”于是師徒兩人備了干糧,駕船出發。到了東海蓬萊山后,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你留在這里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琴之余,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郁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伯牙產生了創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于是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弦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
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在你已經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后,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體會,終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解釋,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表達的音樂藝術魅力。
三、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為紀念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學生搜集資料。
五、教學方法
以讀帶悟、層層深入,實現情境教學。
六、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優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首曲子的背后,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這個故事嗎?
生:想。
師:好。那么我們就趕緊走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體會它的蕩氣回腸,耐人尋味。首先,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讀課題。
生:伯牙絕弦。
預設:1.讀正確字音。
師:很好,你將最難讀的弦(xián)字都讀正確了。
2.讀錯誤字音。
師:讀得不錯,但老師要糾正你一個小地方,“弦”字的讀音。
師:那誰能說說,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么?
生:……
師:讀完了課題,你有什么疑惑嗎?
生:伯牙為什么要絕弦呢?
師:哎呀,老師也想問這個問題,我們真是心有靈犀啊!既然大家都有這個疑問,那么我們就一起合作解決它,好嗎?
2.自讀領悟,體會文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讀課文,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讀通、讀準,開始讀吧。
生:讀課文。
師:誰想試試?
預設:
1.學生讀的相對流利,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2.學生讀破了句子,及時指導學生朗讀。
(設計意圖:保證學生在初讀時,將句子讀通、讀流利)
師:同學們,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根據老師給出的課文朗讀提示,將文章讀出節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師:有了朗讀提示的幫助,相信這次肯定會比第一遍收獲更多。誰來體會收獲的快樂?點名學生讀。
生:讀課文。
師評:很好。老師喜歡她讀的幾個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師:“同學們,古文有屬于它自己的美麗,也就是它的獨特韻味,讓我們放慢節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老師發現呀,同學們讀的越來越有滋味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文章的大致意思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你們可真棒,說說你用了什么方法,將文言文理解的這么快的?
生:結合注釋來理解課文。
師評:真聰明,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是一個好方法。
師:那么我們就用這位同學提供的方法,結合注釋,再讀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讀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劃出來,同桌或前后位同學討論一下,看看能否解決。好,開始吧!
生:讀文章,交流感受。
師:好了,老師開始檢查了。說說你都讀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這句話是說……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四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生1:啊!……
師: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生:真棒啊!……
師:由此可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其他同學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師:是啊!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生:……
師:其實,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情境點,在這里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轉化為情境)
師:出示課件,俞伯牙資料。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雖然聽者眾多,但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所以他獨自一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他卻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師:大家說,在遇到子期之前,他會缺少贊美嗎?
生:不會。
師:別人可能怎樣贊美他呢?
生:……
師:這種贊美有價值嗎?
生:沒有
師:如果你是伯牙,你會想些什么?
師: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動于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師:此時,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么?拿起筆寫下來。
生:練筆。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啊!
師:真可謂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進了伯牙的內心深處啊!
師:再讀句子,讀出山一樣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懷。
生:讀文章。
師評:天高地闊,古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分明讀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師:這琴聲,這心情,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為何有這種體會?你從文中哪句話知道了這些?
(回讀)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同學們,伯牙是著名的宮廷樂師,難道在他的琴聲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嗎?他的琴聲里還有包含些什么?
生:……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一個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念到什么,子期都能聽懂,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伯牙與子期那種心有靈犀的默契。)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觸景生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兩人一見如故,相約明年再來相見,然而,伯牙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樂悲情敘述)
(設計意圖)前面極力烘托兩人那飽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這里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讓學生感受這種心里落差,徹徹底底的體會那種失去知音的絕望之情,更加升華了情境)
師:你是伯牙,你想對子期說些什么?
生:聽出了思念,悲傷,絕望……
師:于是,伯牙來到子期墓前,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配樂,教師深情朗讀)
師:他轉過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誰能告訴老師,伯牙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體會,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同學們,伯牙可是宮廷樂師啊,他在斷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生:前途,命運……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贊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都在苦苦尋覓知音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知音的難求!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意在烘托情感,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拓展本課所體會的外延。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所以才有這首《高山流水》流傳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聲圖,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8
課前談話:
1、自我介紹——讓學生看動作猜老師的姓:張弓射箭(姓張)
2、出示象鼻山圖片,讓學生介紹桂林的山水。(生介紹)”
3、師介紹北京的龍慶峽小漓江,邀請同學到北京游覽。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學生讀課文,指導讀出節奏。
2、出示難讀的句子,檢查朗讀情況。
3、出示帶四個“善”字的`句子,(“善”標成紅色)問學生有什么發現?
小結:同一個表達的意思不同,這就叫一字多義。這在以后的學生中還會遇到。
4、讓學生質疑。引入課文的學習。
生質疑:為什么世界上再無知音?伯牙為什么絕弦?
二、體會知音情深
1、板書“知音”,閱讀課文,了解什么叫“知音”?(生默讀,請三名學生
2、全班交流:為什么有這種感受,師點撥。
3、師生合作讀句子,再現當時的畫面。
4、知己在這里啊,(一一出示高山圖、流水圖)子期會怎么說?
生接著朗誦:“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5、伯牙還會想到什么呢?
6、板書甲骨文“志”字,解釋字義,問:伯牙和子期的心去哪呢?
(引出杜甫、李白的詩句)
7、“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說出了伯牙怎么胸懷?
(生:伯牙博大胸懷)
8、此時,你對知音有什么新的認識?(生板書:)
同學們對知音的認識有了新的變化,從知心到知志
(生上臺板書:志同道合,志向相同。)
9、伯牙在子期死后,為什么會破琴絕弦?(生借助閱讀資料自學,再全班交流,師點撥)
10、哪個詞寫出了“再無二人”?生:知音難求(板書)
11、創設情境引渡,感受生命之交。
(師生合作讀)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峨峨兮若泰山”)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洋洋兮若江河”)
12、緊扣“絕”字,感受文言文的語言。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卻再也聽不到子期說——(生讀“峨峨兮若泰山”)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卻再也聽不到子期說——(生讀“洋洋兮若江河”)師:可面對子期的墓碑,伯牙悲痛欲絕。(配樂出示句子的播放錄音)
憶昔去年春,三尺瑤臺為君死!
伯牙絕弦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可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出示歷代詩人名人提到伯牙子期的詩句)
師:從這些詩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談理解。
13、出示詩句:此時高山與流水,應有鐘期知妙旨。
師:你想到了文中那句?生讀句子: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出示: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
師:你想到了文中那句?生讀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組合閱讀,觸摸知音文化
1、一幕又一幕出現在我們面前,師生合作讀
2、嘗試背誦課文。
四、布置作業:
1、背誦《伯牙絕弦》
2、《推薦閱讀《列子湯問》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片段;這首古箏曲是不是動人心弦?關于這首樂曲的創作,有一個傳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解題質疑:
⑴ 學生通過課前的查資料簡介伯牙,老師做適當的補充:伯牙,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琴師。(可結合參考上的伯牙學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鐘子期。
⑵ 理解絕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讀懂環節進一步理解。)
⑶ 質疑:如:伯牙為什么絕弦?絕弦說明什么?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么區別。
師: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同學們已有了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回想一下,應該怎樣學習文言文?
(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借助注釋,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一句話的意思;讀懂整篇課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詞句和同學討論,或問老師。)
2.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談體會。/article/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范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soft/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4.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 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設計理念】
如何優化小學文言文傳統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學 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教學中,我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
【重難點】
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音樂《高山流水》、課外拓展。
2、學生準備:搜集了解伯牙的相關資料。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友情。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激發情趣
同學們,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今天,讓我們繼續走入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伯牙絕弦”故事,相信,他會帶給你歷久彌新啟迪。還記得故事寫了哪兩個人嗎?(板書:俞伯牙、鐘子期)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個故事,注意讀出古文的韻味和節奏。
二、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A: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你是從哪個字讀懂的?(善是什么意思?)
B:誰能讀出他們的特點?(應該注意哪個字?)
C:伯牙和子期一個善于彈琴,一個善于聽琴,(板書:琴)你們從文中找一找,還有哪些句子也告訴了我們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
D:你們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讀勾畫的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A:仔細讀讀這句話,想想你是怎樣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的
B:預設1、整句話理解,誰還能結合具體字或詞談一談?
預設2
①善哉,哉是語氣詞,善哉用現代的話說說就是什么?(妙啊,好呀,棒極了。)這個善和前一句的善字意思一樣嗎?
從這個詞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誰能讀出你的理解?
細心的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語氣詞是什么?(兮)為什么一句話中連用了兩個語氣詞?(強烈的贊嘆)讓我們帶著強烈的贊嘆來讀一讀這句話。
②峨峨,伯牙的琴聲使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泰山?(雄偉、高大、挺立)讀出你看到的情景。
③志在高山,從哪個字體會到琴技高超?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C:同學們,讀古文就應該向剛才那樣,從字里行間去體會它的味道。
【出示: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看看這句話,再看看上一句話,你發現了什么?
B:他們在句式和寫法上完全相同,下面,你們就用剛才學到方法,自己大聲讀讀這句話,看看你從這句話中又是如何體會到伯牙善彈,鐘子期善聽的?
C:兩人一組,讀句子并交流感受。
D:指名讀句子,說感受,指導朗讀。
E:伯牙的琴技如此高超,他的琴聲中除了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水,也許還會有(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明月皎皎、波光粼粼)
現在,我就是伯牙,你們就是子期。
當我彈琴志在清風時,你會對我說:(提示:誰能仿照書上的話來夸夸我?)
當我彈琴志在明月時,你會對我說:
當我彈琴志在波光時,你們會對我說:
誰還能自己說說這樣的贊嘆?
F: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就是--
【出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知。】
A: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B:子期聽懂的僅僅是伯牙的音樂嗎?他還聽懂了什么?
C: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伯牙琴聲子期能懂,伯牙心聲子期也能懂,(板書:心)這樣的朋友才能叫--知音(板書:知音)
D:能得子期這一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誰來讀出這種感覺?
E:下面,就讓我們在高山流水的樂曲中一同分享知音相伴的樂趣吧!(課件播放:高山流水)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A: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向這高山流水一樣相依相伴呀,然而不幸的是,子期死了,于是,伯牙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誰來讀讀文章最后一句話?
B:他為什么這樣說,這樣做?他碎的只是琴嗎?短的只是弦嗎?
C:此時,他的心情又是如何?(悲傷、悲痛欲絕)誰能讀出他心情?
D:失去了唯一的知音,此刻,他最想對子期說些什么?在書上寫一寫,可以用現代文,也可以用古文。
E:誰來讀讀你寫的話?再讀讀書中的話。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教師結語:“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伯牙絕弦使得高山流水成絕唱,高山流水依舊在,人事已全非,只是這山水中平添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后人由于伯牙絕弦的傳說,就認為彈琴時弦斷,則聽眾中必有知音在場;或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也常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關于這個故事,還有很多傳說,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去查閱相關的資料。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變通地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出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理解“知音”的真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人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這個詞,源于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的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相信你們讀了這篇課文,對“知音”會有更深的理解。
2、板書課題,齊讀。
二、整體初讀。
1、播放樂曲《高山流水》,讓學生在音樂中朗讀。
2、檢查預習情況。
(1)寫兩個主人公的姓名。
(2)聽寫詞語“善鼓琴”“善聽”,解釋“善”字。
(3)檢查朗讀情況,注意節奏和語速。
3、師范讀,全班齊讀。
三、初識文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誰能說一說古文大意。
請幾個學生說說解意,并詢問他們是讀了幾遍后才了解其意。
三、感悟知音
用故事串起文章,體會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經過。
一天,伯牙乘船路過漢江,船至漢口遇大雨天氣,與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鐘子期偶遇,兩人相談甚歡。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瑤琴,鼓起曲來……
1、教學“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必得之”。
(1)指導朗讀“善哉”,男女分讀。
(2)伯牙的琴聲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之外,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請模仿課文第2名,練習表達。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鐘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
(在表達前,師先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第2、3兩句中所描述的都是美好的景物,表達時都是以AABC的形式出現。而類似的詞語還有:悠悠白云、裊裊炊煙、綿綿春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皚皚白雪等)
(3)這就是文中所言“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知音的含義就是和自己心心相通,情投意合的人。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子期卻能心領神會。于是,他們整整暢談了一宿。
(4)兩人偶然相遇,子期雖只是一個樵夫,但伯牙所念他必得之,在這樣一個無眠的夜晚,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5)議議:當時的伯牙已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了,還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唯獨把子期當做知音呢?聽到不著邊際的恭維性的贊美時,伯牙的心情如何?他內心渴望什么?
次日清晨,二人面對青山結拜為忘年之交,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漢口灑淚而別。
(6)此時,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人約定來年今日在此相聚。
(7)指導朗讀。
2、教學“子期死……終身不復鼓”。
一年后,伯牙如約來到漢江口,誰知迎接他的卻只有一塊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導朗讀。
(2)再解課題。
(3)為什么世上謂可無伯牙,卻不能沒有鐘子期,子期死,伯牙此時的心情如何?
(4)議議: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5)無人理解,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終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發泄出來,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琴弦嗎,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6)體會伯牙的悲痛欲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5句。
(7)面對痛苦與絕望的俞伯牙,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四、深悟“絕弦”
1、出示“伯牙在子期墓前的悼詞”,深悟絕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得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情境朗讀。
五、課堂小結
1、背誦。
2、師總結:子期死,俞伯牙又回到了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無人能分享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讓人們去真切地感受著真知己的境界。
3、學生用心欣賞《高山流水》。
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所以上課之前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復誦讀。然后,我又上網搜索了有關伯牙和鐘子期的資料,高山流水的故事、相關音樂等。
由于小學生接觸古文甚少,因此文言文的教學內容自然應該在具體的語境中詮釋。我首先由音樂導入新課,初識大意,初步感悟知音深情,然后通過層層深入的朗讀活動,穿插相關故事,引領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所具有的特定意象和內涵。因此,我把預設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悟情感,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上。
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篇文章,我提出了兩個學習方向:
一是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進行學習,理解文意,同時指導學生感悟文言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后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為何摔琴?因為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
這堂課上,我把重點放在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個故事,抓住“讀”為突破口,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讀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教學中,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我也注重了朗讀的結合體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
在教學尾聲,繼續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并試著背誦
教學中,我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依依楊柳,綿綿春雨,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拓展說話,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加強積累、培養語感,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學生既各自感受著,又互相感染著,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
學生對伯牙、子期的相關閱讀鏈接無法通過自主預習做到,我在教學設計中增加了延伸閱讀方面內容,我補充了伯牙和鐘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資料。我給學生講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并決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時讓學生深情朗讀伯牙所做短歌,讓學生更進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絕弦”。
在教學中我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在講求師生合作的同時,是否也該重視生生間的合作,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生生互動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主動參與課堂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學中從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使學生從與他不同的觀點中得到啟迪,有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
第二,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盡管我給學生范讀了,學生也盡量模仿了,但這篇課文中有兩處停頓難點:“哉”“兮”是表示感嘆的文言虛詞,讀這樣的語氣詞,延長、停頓一下,頗有音樂美。學生還是未能更好地體會這種美,表現這種音樂美。
第三,在教學中,我覺得我的教學語言的精練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有些時候,我的語言還有些碎,沒有達到最凝練的效果。有的導語的設計還不夠細致、到位,影響了課的精彩。
老師評價:
韋老師的課,不僅讓學生對故事有了深入的認識,也讓學生對人性、對社會的交往、對群體的生活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思考。把語文與生活嫁接一處,語文課堂便有了廣度。此時在加上課后拓展環節,課堂就有了張力。全課設計以““三品知音””為線索貫穿前后,一氣呵成,既讓孩子扎扎實實地接受了一次語言文字訓練,又在過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滋養,課堂的語文味濃重,學生學習效果凸現。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素材導入的方法。
2.進一步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
3.學會在Flash中插入音樂。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在Flash中導入素材的方法。
2.學會在Flash中插入音樂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Flash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求知探索欲。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學會素材導入的方法以及如何為動畫添加音樂。
難點:掌握在Flash中插入音樂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動畫制作基礎知識。
硬件準備:多媒體教學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前兩節課,我們完成了動畫“圖形總動員”的制作。那么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Flash,圍繞“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做一個圖、文、聲并茂的動畫。
二、課堂學習
(一)準備相關素材
可以從網上下載所需的圖片、音樂素材,并將其命名為“伯牙絕弦”、“高山流水”。
(二)新建Flash的文檔
啟動MacromediaFlash8,新建一個Flash的文檔,并將其保存為“伯牙絕弦.fla”。
【操作演示】略。
(三)為動畫插入圖片
1.利用“矩形工具”在舞臺上繪制兩個矩形。
【操作演示】略
2.插入圖片“伯牙絕弦”
【操作演示】執行“文件”→“導入”→“導入到庫”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已經準備好的圖片“伯牙絕弦”,單擊打開按鈕。
然后將圖片拖入到舞臺中,并使用“任意變形工具”,調整圖片的大小和位置,使其處于舞臺的合適位置,然后鎖定圖層。
(四)為動畫添加文字
1.插入“文字”圖層,選擇“文本工具”,并設置好屬性。
【操作演示】插入新圖層,并重命名為“文字”,選擇“文本工具”,在屬性面板中將文本方向設為“垂直,從右向左”,設置好文本的顏色、字號以及字體。
2.在舞臺的合適位置輸入文字,并調整好位置。
【操作演示】略。
我們可以看到文字是從右向左垂直顯示的。在Flash中通過設置“文本工具”的屬性,可以改變文字的格式,例如可以模仿古人的習慣書寫文字。
(五)為動畫插入音樂
教師講解Flash8支持哪幾種類型的音頻文件格式。
1.將“高山流水”音樂文件導入到庫中。
【操作演示】執行“文件”→“導入”→“導入到庫”命令。將已經準備好的音樂文件“高山流水”導入到庫中。
2.為動畫添加音樂
【操作演示】插入圖層,并重命名為“音樂”,選中“音樂”圖層的第1幀,在屬性面板中的“音樂”項選擇剛剛導入的“高山流水”音樂文件,然后設置“同步”選項為“開始”,重復次數為1。
(六)保存、測試動畫
動畫制作好后及時保存文件。測試動畫,查看動畫效果。
【操作演示】略。
三、課堂活動
1.將全班同學隨機分成幾個活動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
2.通過網絡搜集合適的海浪聲音素材,然后將聲音插入到Flash的文檔中。
3.活動結束后,對大家制作出的作品進行綜合評比,推選出做得最優秀的作品并進行展示。組長根據制作過程中的記錄,相互之間交流制作經驗。
(具體活動計劃可參考“活動室”中的內容。)
四、課外探究
上節課,我們為小表情的每個狀態添加了適當的文字。想一想,要是我們給每個狀態添加不同音樂,是不是更加逼真、更加有趣呢?
那么,讓我們在上一節課“益智園”的基礎上,給小表情的每個狀態添加適當的文字吧!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11-26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11-10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07-29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04-02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6篇11-26
《伯牙鼓琴》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12-22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15篇11-14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模板(通用9篇)11-10
課文伯牙鼓琴教學設計模板(精選10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