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職中數學教學設計的“三統一”原則

時間:2021-10-19 18:39: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職中數學教學設計的“三統一”原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職中數學教學設計的“三統一”原則,歡迎閱讀與收藏。

職中數學教學設計的“三統一”原則

  一、將“有效”與“實用”相統一

  職中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基礎普遍較薄弱,在確定職中數學課堂的知識目標時要將“有效”與“實用”相統一。“有效”即降低知識起點或目標要求,讓學生“可以學,能學懂”。如,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教材是用“累加法”推導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把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定為“通過觀察、猜想,歸納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適當弱化推理和證明,以符合職中生的思維特點和能力水平,使學生更易接受。或者把較大的知識目標分解為多個關聯的較小知識目標時,分步達成。如,達成“掌握絕對值不等式ax+b0)的解法”這一知識目標時,分三步完成:第一步,理解絕對值的幾何意義;第二步,掌握x0)的解法;第三步,掌握ax+b0)的解法。這樣從學生的實際開始,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最終達到目標。“實用”即對每一個數學知識點,能盡量在專業學科或生活中找到應用的例子。如,機械專業“勾股定理”一課,在專業應用方面的課時學習目標為:(1)對所給的工件圖,能用勾股定理計算相關尺寸;(2)舉出專業課中兩個運用勾股定理進行計算的例子。

  此外,開始上課就給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也是實現課堂“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的表述學習目標,即不僅用“了解”“理解”等描述內部心理變化過程的詞語表述學習目標,還用可觀察、可評價學習結果的'“行為動詞”反映這些內部心理過程,使學習目標更好觀察和測量,從而有效指導教學。一節課的學習目標(任務)不宜定得太多,不宜定得太高,既要給學生適當的挑戰和壓力,又要讓學生看到達成目標(完成任務)的希望。例如,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一課給學生展示的學習目標:

  二、將“生活”和“專業”相統一

  大多職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缺乏興趣,迫于壓力勉強完成各項教學活動,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我想絕大部分職中數學教師和我一樣,在數學課堂上都希望學生能積極參與問題討論、與同學交流看法,能大膽回答問題,并尊重他人見解,從交流中獲益,從而漸漸達到如提升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信心、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等方面的情感目標。在課堂上將“生活”和“專業”相統一,情感方面的目標將不再僅僅只是一種希望,反而會對教學產生相應的導向作用。王曉春先生在《做一個聰明的教師》一書中寫道:“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他會把主要精力放在設計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上。”這句話對我的啟迪非常大,在數學課堂上我常常將實際生活與學生所學專業結合起來,創設一種學習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認知驅動力,促進學生參與討論、交流,投入學習。

  如,在引導我校燈飾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這一課時,我為了使課堂接近生活,貼近學生所學的專業,我用20xx年4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20xx春夏燈飾四大流行趨勢發布會上展示的有一款名為“葡萄”的壁燈設置問題。這款壁燈設計上融入了等差數列的元素,這個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隨著問題的解決,我也順理成章地引入了“等差數列”的課題。于是這節課以燈飾設計的問題開始,又以燈飾設計的問題結束。此外,我還精心設計了開頭與結尾,我是這樣開始這一節課的:“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想送大家一句話‘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大家是燈飾設計專業的學生,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燈飾設計師,那么請相信自己一定能,老師也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一定可以成為業中翹楚。現在請大家挺起胸膛,帶著自信的微笑,相信我們能一起演繹一節精彩紛呈的數學課。”我是這樣結束這一節課的:“同學們,未來的設計師們,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如果你們能在設計中融入數學的元素,相信你們在燈飾設計這一行業中將走得更好,走得更遠,祝福大家!”同時課件的每一頁上都有“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這句話。

  教師若善于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專業背景出發,使學生看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就是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極大興趣,還能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三、“師問”與“生問”相統一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問題作為思維的起點和動力,在人類的創造活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實現在課堂上當堂反饋的一種重要形式。在課堂上不斷營造氛圍、創造問題環境、教給學生提問方法,引導學生產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渴求和欲望,進而使他們在面臨某一情境時會自發地產生“為什么”“其中蘊含著什么問題”“怎樣設法解決”“有沒有新的問題”,這對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去探索、猜想、發現,讓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學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構成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設計一些探索性和開放性問題,為學生積極思維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讓每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得到發展。教學過程首先應當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過程。通過創設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而促進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學中的“師問”與“生問”相統一能為我們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創設問題情境時,對即將引入的問題,要讓學生有“山雨欲來”之勢,又要讓學生有“似曾相識”之感,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在引導我校電工專業的學生學習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一課上,我先讓學生觀看哈雷彗星的相關視頻(電工專業是全男生班,對科普知識很有興趣,但數學的起點更低),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近幾次哈雷彗星回歸的時間是1758年、1834年、1910年、1986年,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下次哈雷彗星回歸嗎?”這個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在討論過程中,我聽見有的學生自然而然地提出問題:哈雷彗星下一次出現是哪一年呢?他出現的年份是否有一定的規律呢?隨著問題的解決,我也順理成章地引入了“等差數列”的課題。

  另外,教師還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心理距離”,并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誠懇的表揚和鼓勵。教師提問不要給學生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語氣可以平緩一些,態度和藹一點,提出問題后讓學生思考一段時間再回答,如果學生回答有誤,不要責備,更不能諷刺挖苦,以表揚和鼓勵為原則,允許學生出錯,如果學生暫時回答不上來,教師要多加鼓勵,讓他別著急,想一想再回答。只有學生保持輕松的心理狀態,敢想敢說敢做,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回答。教師還要控制好學生和問題之間的心理距離,好的問題既有挑戰性,又是大多數學生經過思維努力后能夠解決的。由于學生在知識基礎方面具有差異性,因此同一個問題與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是不同的,教師提問也不能“一刀切”,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可讓優秀生來回答,對于難度一般的題目可以讓中等生來回答,對于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后進生來回答,讓人人學有所得,人人都有成功的體驗,每個人都能得到發展。

  總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一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過程。一節課的時間,我們想教給學生的有很多很多,我們總認為學生都需要,常陷于取舍的矛盾之中,哪些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有價值的內容,我們教師必須如制作玉石一般切、磋、琢、磨,唯有在課前做好這項精細工程,我們的課堂才能去蕪存精,凝聚至簡。

【職中數學教學設計的“三統一”原則】相關文章: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原則是什么09-15

數學必修五教學設計、12-29

數學分數教學設計12-22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設計12-30

數學教學設計(15篇)12-27

數學分數教學設計12-22

《秦統一中國》教學設計2篇12-16

最新數學必修一的教學設計01-05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1-04

最新數學三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