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赤壁賦》第三課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思路】
一、教材介紹
《赤壁賦》是高中語文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以游賞山水為題材的辭賦,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語言精練優美、內容雋永深長。
二、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重點文言實虛詞。
語文常識:
蘇軾,“賦”。
2、學科能力:
⑴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⑵欣賞寫景與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⑶學生閱讀欣賞古代散文的能力。
3、教育性目標: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4、發展性目標:
培養學生鑒賞古代散文的能力,通過理解文學作品的主題和形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三、教學總體安排
本文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誦讀,初步學習本文。
第二課時翻譯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第三課時文學鑒賞。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古代散文的抒情和議論。
2、分析鑒賞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布置預習:
找出文中寫景、抒情、議論的句子;
概括第三、四段段意。
2、課件準備:
配樂赤壁泛舟圖。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播放畫面優美的赤壁泛舟圖幻燈片,并配放富有感情的配樂朗誦,使學生的思維進入到泛舟游赤壁的優美意境中,將學生帶入一個愉悅而美好的情境,由此導入正課。
二、指導學生完成以下三題
1、畫面中澄澈幽美的景色,文中是怎樣描繪的?
2、在這清幽的景色中,主人公(蘇子)有怎樣的活動?
3、主人公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活動?
(以上三題的設計使學生由觀看幻燈片的審美感知過渡到審美鑒賞,三道題銜接緊密,環環相扣,使學生認識并懂得鑒賞文學作品的一些規律性常識,即什么樣的景色、情境會產生什么樣的心情和舉止。同時,三道題也鍛煉了學生篩選信息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完成本課的難點之一: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由樂入悲的
播放“赤壁泛舟圖”中客吹洞簫的片段幻燈,配之哀怨、傷感的旋律。然后質疑:
1、客吹洞簫之音有何特點?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2、客為什么會吹出這樣的曲調?
(幽美的景色、閑適的心態,蘇子既誦且歌,可這個客為什么如此不識時務,奏出如此不和諧的音符?)
(第1題訓練重點是鑒賞作者對簫聲的摹繪。第2題則重點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文學鑒賞是一種審美認識活動,沒有正誤之分,錯對之別,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討論多發言,發揮他們作為鑒賞主體的作用,教師扮演領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對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做些適時的點撥和引導。 )
對于第2題,學生會出現這樣幾種理解:
⑴是為了引出后文的主客問答,起過渡作用。
⑵是為了與蘇子從歌詞中流露出的悲哀幽怨的感情相唱和。
⑶簫聲哀怨悲涼的音調是作者真實心情的流露。
這幾種認識都有道理,但都欠全面,教師可適當的點撥引導。
四、指導學生分析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寫景抒情與議論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完成教學重點
1、播放“赤壁泛舟圖”中“客曰”片段幻燈,在哀怨、憂傷的旋律中齊聲誦讀第三段。
2、質疑設問:
⑴概括“客曰”的意思。
⑵找出第三段中寫景、抒情、議論的句子,并說明它們之間是怎樣聯系到一起的。
(第⑴題的設計在于鑒賞“客”的哀痛的思想感情,并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第⑵題的設計在于鑒賞藝術手法。找出相應的`句子并不難,難點是說清它們有怎樣的聯系。)
要點點撥:
眼前的“江水”“明月”“山川”(寫景);
“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議論);
哀嘆自身的渺小(抒情)。
3、播放“赤壁泛舟圖”蘇子回答的片段幻燈,在優美的旋律中齊聲誦讀第四段。
4、質疑設問:
⑴用自己的話轉述蘇子的意思。
⑵對蘇子的這種認識作出評價。
(設計這兩道題,目的是鑒賞分析蘇子的思想感情。第⑴題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第⑵題學生的看法會很“發散”,教師要做好點撥。)
下面是關于第⑵題鑒賞分析的一段課堂教學實錄:
生:蘇軾的觀點很具辯證色彩,表現了他對政治迫害的蔑視,身處逆境而心胸坦蕩曠達,難能可貴。
生:蘇軾的觀點無非就是要抓緊時機,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的美的景物,看不出來有什么積極的意義。
師:對這兩位同學的看法,教師沒有立刻作出評價,而是繼續設疑激趣:有人認為,“客”的觀點實際上是蘇軾思想的委婉流露,你們怎么看?
(設置這一疑問,目的是要學生加深蘇軾被貶后矛盾思想的理解,并照應前面辭賦文體采用主客問答形式的講解。)
生:作者借主客問答的形式,巧妙地流露了自己被貶黃州后郁悶愁苦而又樂觀曠達,意欲實現個人抱負的思想感情,比起直接坦陳個人心跡,真是巧妙。
師:封建社會的文人士大夫,他們政治失意或是生活上遇到挫折,往往會陷入苦悶、迷惘之中,蘇軾也不例外,但他的可貴之處,就是并不消極沉淪、萎靡不振,而是以自己豪放樂觀的胸襟去擁抱生活。現在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不能用簡單的“積極”或“消極”來概括,但他那種堅持對生活的執著態度,堅持對朝廷政事的關切,不應給我們很多啟示嗎?──人應該以怎樣的態度活著。
學生圍繞世界觀、人生觀的話題充分發表看法。
五、總結,布置作業
分析本文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異同。
(設計此題,目的是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回答該題,既要考慮思想感情的表達,又要考慮藝術手法的表現。)
【評析】
“以人為本”是《赤壁賦》課例分析的靈魂和精華。而通過審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是本課的一大亮點。“讓學生做鑒賞活動的主體”是文學鑒賞課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學者絕不能采取那種傳統的教學方法,簡單地把“答案”灌輸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鑒賞的知識和方法,讓他們自己去質疑、去尋求、去發現。教學中,教師很好地把握住了這種觀念和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作為鑒賞主體的地位,使學生的審美感受(創造性思維)得以充分展現。
教學中,教師圍繞鑒賞主題設疑激趣,引導學生鑒賞、審美,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聯想,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家庭作業的設置更體現了這一目的。學生的思維“發散”了,鑒賞的味道也就出來了,教師再適宜地輔以引導和點撥,本課的教學重點得以輕松解決,很好地完成了本課同時也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真正培養了學生鑒賞古代散文的能力。
【《赤壁賦》第三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前赤壁賦》教學設計(表格式)12-16
《赤壁賦》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12-23
語文版選修《后赤壁賦》教學設計12-16
《狼》精品教學設計(兩課時)12-16
《望月》第2課時教學設計12-15
《積累·運用四》教學設計(6課時)12-16
《梅花魂》教學設計(第2課時)12-16
白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2-24
窮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2-16
《麋鹿》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