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內容
人音版教材第十冊第四課《田野在召喚》
教材分析
歌曲旋律前緊后松,曲調中的同音反復、半拍休止的運用,以及弱起節奏、附點節奏使音樂歡快活潑、富有動感。第二聲部配以恒拍節奏音型及“啦”的伴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邊走邊唱的歡樂神情,與第一樂段的平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一首利于培養學生合唱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合唱基本素養的優秀作品。
教學目標
1.感受和表現歌曲《田野在召喚》富有動感、生機勃勃的音樂情緒,準確而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夠用自然、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進一步提高合唱表現能力。
3.在體驗合唱活動的特質與美感中感受春天的田園風光,熱愛與歌頌大自然。
教學重點
基本準確、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各聲部旋律。
教學難點
聲部的融合、音樂情緒的表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一)播放音樂,想象春天
導言:春天是溫暖的,是徐徐暖風帶來的渴望,春天是幸福的,是綠葉帶來的希望,讓我們隨著美妙的音樂走進春天!
(二)發聲練習
柯爾文手勢唱音階。(要求:在氣息支持下,聲音連貫流暢。)
(三)單音、音程模唱。(要求:注意音準,聲部和諧。)
5555│i—‖4444│6—‖
5555│3—‖4444│2—‖
(四)第二聲部旋律模唱
(要求:演唱時樂句連貫,音色柔和。)
(五)學生視譜并進行記憶演唱
(六)師生互動二聲部合唱
1.學生唱第二聲部,師唱第一聲部。
2.視譜演唱高聲部旋律。
3.生生二聲部合唱。
4.談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春天?(柔和)
(七)師生再互動二聲部合唱
1.旋律加法:師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學生唱主干音。
2.比較主旋律和主干音的演唱,談感受: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春天?(充滿生機)
3.視譜學唱歌曲后半部分高低聲部主旋律。(要求:注意節奏、音準、情緒)
4.生生二聲部合唱。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春天,調整呼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柯爾文手勢,聯覺記憶等方法學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主干音,鞏固音準,為二聲部合唱奠定基礎。
二、聆聽體驗,學習歌曲
(一)初聽范唱《田野在召喚》
師:柔和而又充滿生機的春天來了,春天的田野向我們發出了召喚,聆聽歌曲《田野在召喚》,在歌曲中,一群兒童團的小伙伴隨著春天的旋律出發去探訪美麗的意大利田園風光。請同學們感受小伙伴們旅游時的情緒,并聽聽有幾個兒童團去探訪美麗的意大利田園風光?(學生聆聽作品)
(二)復聽范唱《田野在召喚》
師:確實是有兩個旅行團,再次聆聽,仔細聽聽聲部有什么特點,是怎樣的兩個兒童團?(學生復聽作品)
師:好極了!一個聲部的旋律較高,兒童團欣賞著春天的美景前往的——春天兒童團;另一個聲部的旋律較低,仿佛踏著輕盈的腳步步行前往——步行兒童團。
【設計意圖】通過初聽,體驗作品的情緒,感知二聲部的形象。通過復聽,進一步感知音樂形象,并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兩個聲部旋律的不同特點。
(三)歌曲前半部分第二聲部的學習
1.聽辨歌曲前半部分的第二聲部。
師:接下來老師彈奏一段旋律,大家聽聽這是哪個兒童團的路線?(教師演奏)
出示旋律,師邊彈邊唱。
2.學生練唱。(要求:輕快、跳躍的聲音演唱)
3.掌握規律,練唱第三、五行旋律。
師:第幾行小伙伴們改變了腳步?唱一唱
4.學生演唱師換方向踏步。
5.合音樂學生邊唱邊換方向踏步。
6.出示歌詞“嘣”,生練唱。
7.合著伴奏音樂演唱。
(四)歌曲前半部分第一聲部的學習,二聲部的體驗合唱
1.聆聽歌曲前半部分范唱。
2.學唱曲譜,解決出現的問題。
3.在春天的意境中,運用力度變化演唱。
4.學唱歌詞。
5.合音樂伴奏演唱。
6.師生二聲部演唱。
師:老師加入春天兒童團,同學們參加步行兒童團,合作演唱,聽聽春天兒童團什么時候開始出發的?
7.掌握弱起小節,體驗學唱。
師:春天兒童團從第二小節第幾拍出發?為什么從第四拍進入?(春天悄悄地來了)試著唱一唱。這就是弱起,這一小節就是弱起小節。
8.生生二聲部演唱。
(五)歌曲后半部分第一、二聲部的學習,二聲部的體驗合唱
1.出示畫面,引入歌曲后半部分。
師:當兒童團小伙伴們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跋涉,爬過了一座山,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時,突然間那一望無際的美景令他們眼前豁然開朗,所有的人都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興奮地叫著、跳著。此時,你的心情怎樣?
2.聆聽歌曲后半部分范唱,感受情緒的變化。
師:猜猜“梯里通巴,梯里通巴”在意大利語中表示什么意思?
3.學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一、二聲部,解決出現的問題。
4.指導用圓潤的音色以及飽滿的情緒演唱,加入手勢。
5.師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聲部,彈后半部分的第一聲部。
師:聽聽老師的演唱,你發現了什么?
6.部分學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聲部,師彈后半部分的第一聲部。
7.兩組學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聲部,師彈后半部分的第一聲部,另兩組學生默唱后半部分的第一聲部。
8.生生合作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意境的創設,對力度變化的把握和學生歌唱情感的調動,豐富學生的歌唱表現力。在二聲部合唱學習中,進行聲部“抗干擾”訓練,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培養合唱聽覺能力。
三、合唱展示,合作表演
(一)高低聲部分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同一首歌有的人唱得動聽,有的人卻唱得平淡,你會怎樣演唱歌曲的前后兩部分?
(二)二聲部演唱,體驗和聲美
1.播放歌曲伴奏,兩組學生演唱歌曲第二聲部,一組學生演唱歌曲第一聲部。
2.播放歌曲伴奏,兩組學生演唱歌曲第二聲部,另兩組學生演唱歌曲第一聲部,并配上肢體動作輔助演唱。
【設計意圖】關注歌曲整體情感的體驗,增強學生對作品的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合唱表現力,以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
四、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這首二聲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喚》,感受了合唱的魅力和春天的美好!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彈跳、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2、認識頓音記號、重音記號和換氣符號,能正確、規范的演唱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鄉間的優美情調,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用有彈性、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演唱好歌曲中的重音記號、換氣符號、頓音記號
2、第一部分的二聲部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每到春暖花開、萬物生長的時候,那是大自然向我們發出的熱切召喚,召喚我們去郊游、去遠足,走進田野,親近大自然,放飛自己的心扉。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是以怎么樣的形式出發的?
師說:是啊!他們是排著整齊的隊伍,踏著有節奏的步伐去郊游!老師把剛才的腳步聲編成了曲調,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師說:你們的真是太棒了,接下來請同學們聽著音樂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來想象下意大利的少年們是以怎樣的心情去郊游的呢?
二、聽辨旋律,難點攻破:
師說:同學們表達的非常好,下面老師請同學們來聽辨下,哪條旋律更能體現歡快的心情,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來?
1、旋律分辨:
a: 4 3 | 2 6 - 5 4 | 3 5 - 4 3 | 2 3 4 5 | 4 3 3 4 5 0 |
b: 4﹒3 | 2 6 - 5﹒4 | 3 5 - 4 3 | 2 3 4 5 | 4﹒3 3 4 5 0 |
師說:這兩句哪里不一樣!
師說:節奏不一樣,導致音樂的情緒也不一樣!那請同學用li把這樂句來唱一唱。
師說:請同學聽一聽,老師是在哪個位置換氣的?生唱:
師說:同學們演唱的非常的棒,現在請同學認真的觀察下下面這條旋律與剛唱的旋律有什么區別?聽老師來范唱下!
b: 4﹒3 | 2 6 - 5﹒4 | 3 5 - 4 3 | 2 3 4 5 | 4﹒3 3 4 5 0 |
梯里通吧梯里通吧田野在召喚我快快把路上
c: 4﹒3 | 2 6 - 5﹒4 | 3 5 - 4 3 | 20 50 50 50 | 3 - - | |
梯里通吧梯里通吧我將出發到遠方
生答:前面一樣,后面不一樣
師說:后面應該唱的怎么樣?生答:短、跳
師說:你分析的不錯,讓我們一起來帶li把下面這條旋律學唱一下。
a、教師范唱,學生學唱b+c連起來用li唱
b、聽教師范唱,學生在心里唱,
c、跟著鋼琴輕唱,學生帶歌詞演唱
三、整體感知,新歌學唱
1、聆聽歌曲,心中有音
師說:老師已經感受到你們愉快的心情了。那讓我們一起去聽一聽、歌曲中的意大利的鄉間田野都有哪些美景呢?
2、旋律對比,化難為易
師說:是啊,那里景色宜人,非常吸引我們。老師想再次請同學們來聽一聽歌譜的旋律線條告訴我們什么?
師說:你觀察的可真仔細,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聽前奏學唱曲譜
3、教師范唱:“12|33333333” “43|20304050”
4、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后半部分的樂句?
5、學生一起演唱第一部分歌譜
6、帶歌詞輕聲的跟范唱唱一次
7、分析樂曲特點
a、師說:同學們,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曲子?我們都知道4拍子的強弱規律是強弱次強弱。那這首歌曲起唱是在強位拍上起唱還是弱位拍上?生答:
師說:這首歌曲的樂句開頭都是弱位起唱?我們把這個小節叫做弱起小節!讓我們一起跟著鋼琴來把這個樂曲的第一段來唱一唱?唱得時候請同學找一找樂譜里面的一些小記號暗示我們什么呢?
b、解釋重音記號!>怎么樣演唱?
c、解釋▼記號怎么演唱?教師范唱,學生說
8、用有表情的、彈性的、歡快的心情再次演繹這首歌曲
9、二聲部合成,和諧美感
a、分組分聲部,低聲部復習
b、第一段最后小節學習
b、加上腳步聲
c、高低聲部一起合作完成歌曲
四、課外拓展,課堂總結
1、欣賞有關“春”主題的音樂
2、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同去領略了異國他鄉的田野風味,希望以后能與同學們一起再去欣賞這些美景。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請同學們踏著愉快的腳步,安靜的走出音樂教室!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合唱的學習,體驗對大自然的贊美,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2、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喚》,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3、通過學唱歌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二聲部合唱能力,使學生能夠用自然、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田園歌曲的另一種風格—歡快、活潑。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教學難點:二聲部合唱聲音的和諧與統一。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錄音機、教學磁帶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學生聽《田野在召喚》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發聲練習
1、模仿“春風”連貫、柔和的聲音
師:最近的天氣可以說是春光明媚,春風拂面,非常的舒服!說到這里,老師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唱的:“春風吹面薄于紗”。意思是說,春風吹到臉上,就像柔軟的紗巾輕輕拂過一樣,特別的舒服。
唉,同學們,你們能不能用聲音來模仿柔和的春風啊?看誰模仿的最像。
(生自由模仿)
師:我們大家一起用“hu”來模仿春風的聲音。
hu
要求:同學們,春風是強的還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現 )
(1 )教師彈琴用“hu”范唱旋律。
2/4 4.3︱2 6–5.4︱3 5-43︱2 3 4 5︱4.3 34 50 4.3︱26- 5.4 ︱
Hu hu hu hu hu
3 5 - 43 ︱20 50 50 50 ︱3 - - - ‖
hu
師:請同學們隨老師的范唱用動作來表現春風。
師:大家一起隨著音樂來模仿春風的聲音。
(2)唱好曲譜中的符點音符
師:現在老師用兩種方法來模仿春風的聲音,同學們請聽,哪一種能給你風吹柳枝擺動的感覺。
師: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是曲譜中的符點音符帶給了我們動感,一起來唱一唱。
(3)學生隨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彈性的聲音
師:哎呀,你們的聲音真的像春風一樣非常柔和,吹得老師太舒服了。你們聽,春風把春雨給引來了。
(1)教師彈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2/4 10 15 ︳10 15 ︳10 15 ︳10 15 ︳ 10 15 ︳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師:雨滴落在樹葉上,落在草地上,聲音是短促的,有彈性的。你們用動作來模仿一下。
(2)學生隨琴完整地演唱。
師:我聽到了小雨滴歡快的聲音。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模仿春風、春雨的場面,好嗎?
3、二聲部合唱練習
(將學生分成兩組:春風組,春雨組聽老師指揮演唱)
師:春風來了。(春風組唱)
春雨又來了(春雨組唱)
春風春雨交織在一起來了。 (春風組,春雨組合唱)
三、學唱歌曲
師:真是太好聽了,大自然的聲音就是這樣的美妙!那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聽一聽,看一看?聽,田野在召喚我們呢!
1、初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緒。
2、復聽歌曲范唱,學生律動,感受歌曲節拍,和弱起節奏
師:那就讓我們隨著歡快的音樂走向大自然,走進美麗的田野。為了使我們的步伐整齊,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請同學們和著音樂的節拍來前進。第二,為了走好第一步,我們先要做好準備,聽老師數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說“走”,然后踏步走起來。來先試試。
3、教師隨音樂范唱歌曲。
師:隨著歡快的音樂來到了美麗的田野,下面老師把《田野在召喚》這首歌曲,送給你們!
4、學生隨錄音范唱自學歌曲。(出示歌曲圖片)
師:美麗的田野在召喚我們,我們也一起輕輕地唱起來,用歌聲來回應它。
師:同學們,是用大聲喊唱,還是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歌唱,才能和美麗寂靜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師:那我們注意要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來歌唱,
5、隨琴唱歌,處理歌曲中的重難點樂句。
(唱好、唱準歌曲中的弱起、反復跳躍記號、休止符)
6、齊唱歌曲
師:你們的歌聲合上美妙的音樂,一定會更好聽。要想唱的好,一定要注意聽音樂。
四、合唱練習
1、再次聆聽歌曲范唱,聽出歌曲演唱形式。
師:讓我們靜靜的再來聽一聽這首歌曲。聽一聽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是齊唱,還是合唱?
師:豐富的和聲效果,讓我們更完美的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和諧美妙的音響。
師:大家聽二聲部的旋律熟悉嗎?(小雨滴)
2、學生隨錄音范唱,齊唱二聲部。
師:首先我們和錄音的小朋友合唱這首歌曲,我們來唱二聲部。
3、學生分聲部合唱歌曲。
師:我們來組成一個小合唱團,也分兩個聲部。老師來當指揮。聽聽我們的合唱團表現的怎么樣?
(學生交換聲部演唱歌曲)
五、試唱歌曲曲譜
師:同學們,歌曲你們唱得非常好,相信你們曲譜也會唱的很好。讓我們一起隨琴來唱一唱樂譜。
六、 學生齊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七、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朝氣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喚》,田野是人人喜歡、向往的地方,同學們讓我們唱起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同學們,再見!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彈跳、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2、認識頓音記號、重音記號和換氣符號,能正確、規范的演唱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田園歌曲的情調,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用有彈性、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能用活潑、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二聲部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聞香識春
1、師生旋律問好
2、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的音樂課堂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請閉上眼睛,感受一下,是什么?
(噴香水)
氣息訓練:這么芬芳的氣味,我們一起來深深地吸上一口,輕輕地吐出去,慢慢地吐光,全身放松。
這是芳香療法,據說可以緩解各種壓力。放松心情,你們做得很到位。
解答:剛才芳香療法老師用到了一款小道具,這是由意大利名師設計的香氛,它有個特別的名字,叫做“春神”……
因為他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春神傳說。
傳說春神是天帝宙斯派來掌管春天的,當春神到來時大地將經歷一場奇妙的旅程,(播放圖片),
冰雪消融,花花草草從那層銀裝里漸漸探出頭來,外面的空氣可真新鮮;陽光普照大地,明媚的春光照耀得山野格外生機勃勃;小樹的枝椏上長出了許多小嫩芽,可愛得讓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小草也從土里鉆了出來,它也要欣賞春天的美景呢~漫山遍野開滿了不知名的花兒,那顏色真是再好的畫筆也無法描繪出來;就連那小溪流也好像突然充滿了活力,奔流得特別歡快!
春神駕到,果然是不同凡響啊!
還不止呢,春神來到,春之使者還會發出美妙的樂音來宣告它的來臨,那么今天高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春之使者的美妙樂音。請聽一聽這條旋律會是哪位使者的?
春雨: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春風
師:有春雨,春風兩大使者帶來美妙樂音,又有這么多美麗的景色,這個春神傳說美不美啊?……
真是太美了,所以他不僅僅吸引了香氛設計師,還吸引了作曲家們!
今天高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一首意大利民歌,作者創作的靈感也來自這個傳說。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歌曲)
請你來找一找,歌曲里有沒有春神傳說的元素?
在哪?
二、清歌唱春
1、老師:是的,看譜面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曲,第二聲部就是由傳說元素而來。另外,還加了一個聲部。這首歌名叫《田野在召喚》一聲部所描繪的就是和你們一樣的意大利小朋友正循著召喚踏歌而去,感受春天。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一聲部。
曲譜,歌詞
(單單出示一聲部)
教師彈琴,生唱一聲部。
2、這首歌真美,你們唱得也很棒,接下來我要請你們合作表演春神來臨的場景。
一聲部是春神出場的主旋律,二聲部是春雨和春風兩位使者的旋律。
3、合作。
老師:有了春之使者美妙樂音的烘托,一聲部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象會是作者想表達怎樣的情感呢?
那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感情來唱一唱。
三、合作迎春
師:你們的歌聲真是動聽,為春神到來又添了絢麗的色彩,請看,譜面有什么變化?
出示完整譜。
唱好弱起。
完整合作二聲部合唱。
四、總結
師:同學們,美妙的音樂總是讓人陶醉,愉快的時光也總是過得特別快,這節課又要接近尾聲了,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發現原來大師的成功不僅僅是來自于會發現的眼睛,也需要一雙會傾聽的耳朵,盼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敢于探索,勇于創作,成為下一代的名師偉人,下課!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參與合唱的表演中,表達對大自然的贊美,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成歌頌;
2、能夠通過讀譜的方式學唱歌曲,并能正確地參與合唱表演。能主動對歌曲的處理提出自己的見解,準確把握自己的聲部。
3、在參與歌曲的演唱中,感受意大利民歌的風格。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喚》是一首曲調歡快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兒童天真活潑的語氣表現了在充滿生機的春天里孩子們出發去郊游、旅行時的歡樂心情,抒發了少年兒童對美好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歌曲由四個樂句組成,曲調中的同音反復和帶切分音的節奏型的運用使得音樂歡快跳躍,極富有動感,加上第二聲部配以固定節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一隊郊游、旅行的兒童們在充滿春意盎然的田野中邊走邊唱、歡聲笑語的歡樂神情。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能準確地進行合唱,并能在參與合唱中用自己的歌聲表達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磁帶、教學卡片、旋律卡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以歌聲問好。
2、老師提問:誰能用“溫”組一個詞? 3、生:溫度、溫暖、溫柔、溫和、溫馨
4、師:非常好!看來同學們的語文水平很高噢!那誰能告訴老師,在這幾個詞語中,哪一個是形容季節的呢?
5、生:溫暖
6、師:誰用這個詞語來說一句關于季節的話。
7、生:我喜歡溫暖的春天!
二、游戲鋪墊
1、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得很好,現在我們正處在溫暖的春天,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老師也喜歡種花,不過我種的花澆下的不是水而是音樂,所以我種的花開出來的都是音符花。(老師出示四朵音符花:紅、黃、紫、橙,每一朵上面分別寫有一個音符:5 1 3 5
2、單音和聲訓練:學生先分別用唱名唱出四個音符,然后將學生分成四個組,一朵花代表一個組,先進行兩個聲部,然后三個,最后完成四個聲部的.和聲演唱,老師以手勢指揮學生的演唱。
3、在唱名唱得比較穩定的基礎上作“U”音的發聲訓練。
4、音樂游戲:旋律的傳遞(以歌曲副歌部分的兩個聲部旋律作為傳遞的旋律)
繼續分組比賽,從老師開始進行旋律的傳遞,凡是出現傳遞失誤的則畫一張哭臉。開始只進行一條旋律的傳遞,學生能完成后則開始進行兩條旋律的傳遞,即進行兩個聲部的旋律訓練。
三、導入新課
1、以春游為話題,和學生簡單交流,引導學生重點談談郊游的心情是怎樣的?
2、師:同學們在春天都喜歡去郊游,那你們知道意大利的小朋友他們在春天會做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喚”,仔細地聽聽,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你感受到歌曲怎樣的情緒?
3、初聽后師生作簡短的討論。
四、學習新課
1、按照剛才的分組,一朵花代表一個自學小組,每組選定一個學習小組長。
2、音樂游戲競賽:搶卡片
將歌曲第一聲部的旋律分成四個樂句,分別寫在四張旋律卡片上,將卡片零亂地貼在黑板上,老師分別彈奏每一樂句由組長搶聽,誰最正確地搶到卡片,并能帶領全組正確地唱出該樂句,則在該組的花后畫一張笑臉。
3、老師完整彈奏一遍旋律,每組組長按老師的彈奏將卡片有序地重新貼在黑板上。(此時各組的同學都可以給自己的組長提示,讓他們能正確完成)
4、各小組分別演唱自己的旋律進行旋律接龍,再完整齊唱第一聲部旋律。
5、分析旋律的走向:哪些樂句是“平行”,哪些樂句是“上行”,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6、師在第一聲部旋律下面對應貼出第二聲部旋律,將學生分成兩個聲部進行旋律合唱訓練。
五、演唱歌曲
1、再次聆聽歌曲范唱,設問:歌曲是用什么樣的力度在演唱?低聲部表達了怎樣的情緒與情感?(低聲部就像是小朋友們輕快的腳步,在美麗的田野快樂地穿行)
2、分聲部填唱歌詞。老師注意及時調整學生演唱的聲音、節奏及情緒。
3、師生合作進行合唱的訓練:老師首先和高聲部的同學合作演唱,老師擔任低聲部,讓低聲部的同學注意傾聽老師和高聲部的合作。
4、傾聽了老師的的演唱后低聲部加入開始進行兩個聲部的合唱訓練。注意控制學生的聲音,盡量用輕柔的聲音演唱。在演唱中老師以手勢提示學生注意音高。
5、有感情地放聲歌唱
師:請低聲部的同學踏著輕快的步伐,和高聲部的同學一起走進美麗的田野吧!
六、表演歌曲:創造與實踐
1、設問:歌曲中的“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結合歌曲上下的歌詞想一想。(快快來吧)
2、設問:你能為歌曲的第二聲部重新填詞嗎?讓歌曲更加富有春天的溫暖氣息。
3、繼續按剛才的分組進行填詞創作歌曲。
4、分組展示各組的創作成果。
5、評價與表揚。
七、課堂小結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合作完成了這首歡快的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喚”,在同學們美妙的歌聲里我充分感受到了春天溫暖的氣息,更充分感受到同學們對音樂的熱愛之情,讓我們再次唱響“田野在召喚”,在歌聲里一起走進溫暖的春天,走進美麗的大自然!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喚》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兒童天真活潑的語氣表現了在充滿生機的春天里孩子們出發去效游、旅行時的歡樂心情。歌曲采用大調式、4/4拍,由四個樂句構成,曲調規整對稱。全曲始終洋溢著一派歡樂的氣氛,盡情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歡快、活潑、輕巧的聲音有感情地學唱歌曲《田野的召喚》,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緒。
2、初步掌握音樂弱起小節、頓音記號(▼)、重音記號(﹥),能夠正確的使用于演唱。
3、嘗試簡單的二部合唱,在演唱歌曲中逐步培養學生表現能力,使學生感受田園歌曲歡快、活潑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嘗試簡單的二部合唱。
教學難點:
唱準歌曲中的弱起、休止符等音樂記號,二部合唱的練習。
教具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跟著音樂動一動。(跟著老師做)
師:同學們,老師剛才做了哪些動作?捻指的動作在第幾拍呢?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歌曲,請你們聽一聽:“歌曲的情緒是怎么樣的?歌曲唱了些什么?”
師:同學們,你們剛聽到的歌曲是意大利民歌《田野的召喚》,歌曲節奏明快、曲調優美,讓我們來欣賞幾幅圖片。
師:同學們,請你們邀請你的小伙伴,我們一同踏上意大利的田野,感受田野的美麗風光。
二、學習歌曲
師:同學們,你們看誰來迎接我們了!(布谷鳥)
師:同學們聽,布谷鳥唱的這兩句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師:第一句旋律是連貫的,第二句旋律是斷開的。
師:請你跟我唱一唱。
師:我們看,第二句旋律中出現了什么音樂記號呀?(休止符)師:同學們,休止符表示停止的意思,當我們遇到休止符的地方我們的嘴巴不出聲。
師:下面我們歌詞加進去唱一唱。
師:同學們,布谷鳥是要把我們帶到意大利的田野呢,讓我們踏一同學唱歌曲《田野的召喚》。
師:同學們,這首歌曲是幾幾拍的呀?你們看,這是歌曲的開頭是完整的小節嗎?
師:這首歌曲由第四拍弱拍開始,叫做不完全小節或弱起小節。老師在之前的律動中用捻指表示的弱起。
師:下面,請同學們呢們看著歌詞跟老師按節奏讀一讀。(第一段歌詞師一句、生一句;第二段歌詞師生一起;講換氣記號、反復跳躍記號)
師:同學們,下面讓我們聽著歌曲用“la”輕聲哼唱。(注意坐姿)
師:同學們,我們再聽一遍,這遍會唱的同學看著歌詞唱,不會唱的同學接著用“la”輕聲哼唱。(注意坐姿)
師:同學們這首歌曲由4個樂句組成,請你找一找相似的樂句有哪些?(旋律相近、節奏相似)
師:看你們和老師找的一樣嗎(第一、二樂句相似,第三、四樂句相似)
師: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句尾音高不同,我們唱一唱;第三第四樂句句尾2小節不同,我們唱一唱。
師:下面我們跟著鋼琴聲把速度放慢唱一唱(注意坐姿、臉上的表情)
師:同學們唱的很好,在有些地方還可以唱的更好,比如(介紹mf、頓音、重音記號)
師:同學們,用我們剛才的速度演唱表現不出歡快、喜悅的心情呢,下面我們跟著伴奏速度,用我們美妙的聲音去回應田野的召喚(注意坐姿、臉上的表情)。
三、拓展:合唱《田野的召喚》
師:同學們唱的真好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另一首《田野的召喚》,請你仔細聽一聽這首歌曲和我們剛才演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師:同學們這是一首合唱版的《田野的召喚》,老師進行了修改,在歌曲第一部分(第一、二樂句處)加入了“啦啦啦啦”的旋律,形成的一個簡單的二部合唱。
師:下面,讓我們跟琴聲唱一唱第二聲部旋律。
師:先聽老師唱,聽一聽老師唱了幾個“si、sol”
師:這四個“si、sol”分別出現在第4、第8小節,請你們跟老師唱一唱,下面我們完整的唱一遍。
師:下面我們把“啦啦”歌詞加入唱一唱(第二遍看歌譜唱)。
師:同學們唱的很好,下面請你們聽老師跟著歌曲合唱(第二段師生一起)。
師:同學們你們真厲害,都能唱合唱了!
四、結束語: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歌曲《田野的召喚》,感受意大利田野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歌曲律動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用有彈性、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能力目標:通過學唱歌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二聲部合唱能力,使學生學會用比較自然、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
情感目標:通過學唱和欣賞,感受音樂中春天的氣息,進一步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贊美。
【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夠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在實踐中掌握八分休止符。
【教學難點】
二聲部合唱聲音的和諧與統一。
【教學過程】
一、趣味發聲練習:
(1)媒體播放小雨的錄音片段。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導入:伴著破土而出的顆顆嫩芽,撫著柔和的陣陣春風,淅淅瀝瀝,飛舞著三月的小雨,在春風中一陣接著一陣,那么當小雨滴落在樹葉上,落在草地上,聲音又是怎樣的呢?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現呢?”
(3)“孩子們,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時高時低充滿節奏感的雨滴聲吧”!(媒體顯示雨滴的圖形譜)學生練唱:
(4)學生隨琴完整地演唱。
二、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緒。
導入:萬物在春風的吹拂下醒來來了,在春雨的滋潤下蓬勃生長著,要是我們背著背包,帶著好吃的零食,一起到充滿著春意盎然的田野中郊游,那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意大利少年朋友的歌唱吧!聽聽他們都在唱什么呢?心情怎樣?(顯示美麗的田野風光圖)
2.復聽歌曲,學生律動,感受歌曲節拍和弱起節奏。師:讓我們隨著歡快的音樂走向大自然,走進美麗的田野。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請同學們和著音樂的節拍,聽老師數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說“走”,然后踏步走起來前進。第二,比比誰最能表現出郊游時的快樂心情。
3.學生隨琴聲學唱歌曲。(出示歌曲圖片)
(1)再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師:請大家再聽歌曲,想想:最令你感到激動興奮的是哪個樂句?
(2)練唱4.3︱26-5.4︱3543︱20505050︱3‖師:歌曲中,“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誰發自內心的聲音?如果你是他,你可能說什么?請帶著感情再唱一遍,看誰最能表現出春天田野的熱情召喚?
(3)將第二段歌詞最后樂句對比學習,把握歌曲高潮情緒,復習反復記號。
(4)學唱歌曲第一部分。美麗的田野在召喚我們,我們也一起用歌聲來回應它。想一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歌唱,才能和美麗寂靜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學生跟琴練唱。
休止符的演唱處理:請大家想想我們在模仿春風時,哪一遍的演唱顯得春風更開心,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變化?請找找歌曲中哪些地方有八分休止符,讓我們一起用有彈性、跳躍的聲音來唱唱。
(5)如學生的音準有問題,對比學唱:43|20304050|3-(唱曲譜,畫旋律線。)
4.齊唱歌曲。
四、合唱練習
1.再次聆聽歌曲范唱,聽出歌曲演唱形式。
師:讓我們靜靜的再來聽一聽這首歌曲。想想這首歌曲二聲部的旋律熟悉嗎?
2.學唱二聲部。教師隨錄音范唱二聲部,學生隨錄音范唱,齊唱二聲部。(看教師手勢)
3.學生分聲部合唱歌曲。
五、拓展欣賞威瓦爾第《四季.春》第一樂章1.初聽《春》師:美麗的大自然在熱切地召喚著我們,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這段音樂你熟悉嗎?誰能說出它的曲名?你能從音樂中感受出這是哪個季節?
2.剛才欣賞的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維瓦爾第創作的小提琴曲《四季.春》中的一個主題片段,《春》是《四季》中的第一首。作者維瓦爾第為了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樂曲,寫了一首詩,用以描述第一樂章的音樂內容,讓我們來讀讀這些美妙的詩句,看看作者眼中的春天吧!
3.朗讀詩歌。
4.復聽《春》(CAT)播放配有春天動畫的樂曲《春》第一樂章。討論:樂曲中用的主要樂器是什么?你能模唱其中的主旋律嗎?5.跟著琴聲畫旋律線,唱主題旋律、律動。
六、小結:《田野在召喚》、《春》都是意大利的歌樂曲,旋律有相似的地方,大家看它們的旋律線,曲調中的同音反復和旋律的逐漸向上,形象的表現了萬物在春天里蓬勃生長的景象。就讓我們多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大自然的美。學生唱《春》主題旋律離開教室。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兩個題材內容——“田野”、“雪橇”,一種表現形式——合唱(聽與唱)的學習,讓我們從中集中體驗一個文化主題——對大自然的贊美,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2、《田野在召喚》與《我們的田野》是同題材內容,但音樂從不同視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兒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情緒:一個活潑,一個優美。通過對作品的再創造與實踐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教學重點
用歌聲表達歌曲歡快的情緒,能用恰當的力度表現歌曲情緒,唱好二聲部。
教學難點
旋律相同,不同的節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與發聲
【階段目標】
選用歌曲中二聲部的旋律進行視奏和視唱,創設情境同時解決合唱的音準問題。
1、用口風琴吹奏旋律
2、視唱旋律
3、雙腳在地上交替打節奏,同時用象聲詞“踢踏”唱旋律,唱好連續休止符。
【設計意圖】為二聲部的演唱做鋪墊,練習連續的八分休止符處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二、學唱歌曲
【階段目標】解決演唱難點,分析歌曲、學會歌曲、唱好歌曲。
1、初聽,看演示的譜例聽范唱給歌曲分樂段。
2、出示譜例,視唱學習歌曲第一樂段,學生演唱可能出現的問題:“20 30 40 50 ”不容易唱好連續八分休止符的聲斷氣連的彈跳感覺。
解決方式: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動作,體會彈跳的感覺。②雙手叉腰,感覺小皮球跳到肚子上。③用這種感覺唱樂譜。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樂段歌詞,設計演唱力度。
學生演唱歌曲并畫出這兩句的旋律線。通過直觀的平行和上行的旋律線,給這兩句話加上恰當的力度并演唱。
預設環節:學生根據以往別的學習經驗,應該能夠提出平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漸強。如果學生說不出,教師可用范唱引導學生體會恰當的力度。
提示學生:注意氣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現歌曲的情感。請學生對自己的演唱作出評價。
4、學習第二樂段,直接演唱第二樂段的歌詞。
難點:前面出現的20 30 40 50易與第二樂段中2 3 4 5|混淆,學生受前面影響,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帶有休止符的節奏。
解決方式:引導學生從歌詞中體會,第二樂段這里好像田野張開懷抱擁抱我們,我們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因此我們急切的腳步中間沒有停頓。
5、完整演唱第二樂段,復習力度記號。
出示帶有頓音▼和重音記號﹥的譜例,復習重音記號和頓音記號,帶有頓音記號的字要唱得短、輕、跳;帶重音記號的要加強力度。學生演唱并自我評價。
分析:學生已經學習過重音記號和頓音記號,本節課把這兩個記號作為一個知識點呈現,讓學生再次感受力度記號的作用。
目的:加上這兩個記號后演唱,體會力度記號在歌曲表現中的作用。
歌詞“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這個詞可能是意大利語的音譯,也可能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歡迎,還可以是我們奔向大自然的腳步聲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變化的譜例。學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時請幾個同學用口風琴彈奏二聲部的旋律。
7、進行兩聲部合唱練習
學生分為兩個聲部,高聲部跟老師的琴,低聲部有幾個同學用口風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著口風琴校正音準,用“踢踏”兩字演唱二聲部的旋律。
設問:教材中要求學生用歌詞中的“梯里通巴”作為二聲部歌詞,但是這個詞與主旋律歌詞相同,學生在演唱時又要顧及音準,又要想著字,可能比較困難,因此改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兩個字來唱二聲部。
預設環節:教材要求學生為X X 節奏處設計動作或聲音,但本節課重點放在使學生能夠較為準確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設計聲音或動作將放在下一課時進行。如果學生學習的比較順利,二部唱的較好,也可以試著加上設計聲音或動作。
【設計意圖】預設多種方案引導學生通過感受、體驗、表現和對比等方法唱會歌曲。
三、鞏固拓展
【階段目標】聆聽不同形式的合唱并進行分析。
1、首先出示譜例,對比聆聽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聲部合唱。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這樣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緒更飽滿。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歡快的情緒表達的更好。“快快把路上”這一句節奏的變化,分別唱一唱八分音符節奏的詞和附點節奏的詞,體會哪一種更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演唱。不同的開頭一個是弱起,具有推動感;一個像是腳步聲,邊走邊唱的感覺更形象。
2、學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師提示學生:合唱過程中唱好自己聲部的同時,要注意聆聽另一聲部,使兩個聲部的聲音和諧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學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預設環節:如果學生學習的比較順利,有時間就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單元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同一題材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都可以給人美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學生感受不同形式對歌曲情緒表達的作用,進一步體會作曲家的創作意圖。
3、學習評價設計
(1)學生的自評、互評和他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2)教師結合學生課堂表現及時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1、更多關注學法,預設多種方案隨時調整教學環節。以往的教學中通常只考慮教師的教法,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過程很少。本課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學習結果,教師預設了多種方案,在學生出現問題時,老師隨時調整教學環節并運用適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2、關注學生原有知識儲備,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以及不同版本們之間教材差異,提高學生各種音樂能力。以往的教學拿來一個作品就教,很少關注教材前后知識的銜接和學生原有基礎和能力。本課設計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識的銜接和學生原有知識能力下,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靈活的教法和學法,在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音樂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異,變為資源,給學生更豐富的體驗。
3、注重結合實例進行感受和體驗,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且完整的音樂知識概念。唱歌教學的最終目標不只是把歌唱會、唱好,要通過對前后知識的銜接逐步建立起一個系統的教學體系,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音樂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 篇9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春景圖片,感受明媚的春天。
二、寓教于樂。
在畫面中初步感知歌曲旋律,走進春天美麗的田野。
再次感知歌曲,復習弱起小節。
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哼唱歌曲,前半部分唱歌詞,后半部分旋律模仿春風的聲音“呼”來表現。
跟琴學習歌曲后半部分旋律。
完整演唱歌曲的一聲部旋律,處理歌曲重點。
學習歌曲前半部分二聲部旋律,解決難點。
再次完整聆聽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
三、創造表現
讓學生體驗二聲部旋律的特點,在春雨的情景中學習前半部分的二聲部旋律。
學生嘗試用聲音感受春風春雨的二聲部合唱,初步感知合唱效果。
進行歌曲前半部分的二聲部練習。
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處理歌曲。前半部分用二聲部表現,后半部分歌唱歌詞。
四、完美結課。
教學反思:田野在召喚》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曲,歌曲節奏鮮明,旋律動聽,給人以春的遐想,教的難度比較大,特別是低聲部的學習。在設計這一課時,我非常注重學生的傾聽,在導入新課時,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學生帶著問題完整的聆聽了四遍歌曲旋律,我想這是學生第一次直接唱高聲部就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聽給學生學習歌曲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但在學習曲調的重點,還是放在學習低聲部中的節奏音準上。
同學們平時演唱二聲部的歌曲比較少,通過這次練習,發現他們慢慢喜歡上了二聲部的演唱,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過還是要多加強二聲部的訓練,培養他們聆聽其他聲部的能力。
【《田野在召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田野在召喚的教學設計12-16
《田野在召喚》合唱教學設計12-06
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范文04-12
《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范文12-30
《田野在召喚》說課稿10-11
《田野在召喚》說課稿04-03
田野的召喚說課稿05-14
田野在召喚說課稿12-17
田野在召喚說課稿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