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

時間:2021-09-30 12:10:0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精選6篇)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膛、恕”等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寬恕、欣慰、感觸”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旁批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承擔責任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旁批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承擔責任的重要性。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學會生字,學習用硬筆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生字。

  2.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學會“膛、恕”等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寬恕、欣慰、感觸”等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教學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新課。

  孩子們,你們知道什么叫責任嗎?(板書課題),引導質疑進入學習。

  全班齊讀課題,并質疑。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語。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引導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3、出示本課生字,認讀,正音,指導口頭組詞。

  4、出示本課詞語,朗讀,理解。

  5、指導學生輕聲朗讀課文,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地方,旁批感受。

  1.個別分段朗讀課文。

  2.評價朗讀情況。

  3.認讀本課生字,正音,口頭組詞。

  4.朗讀,理解本課詞語。

  5.輕聲朗讀課文,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地方,旁批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小組討論:這篇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全班交流,歸納各自然段段意。

  3、再讀課文給同桌聽,讀完討論: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的責任體現在哪里?

  1.小組討論:這篇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全班交流,歸納各自然段段意。

  3.再讀課文給同桌聽,讀完討論: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布置作業。

  1.寫生字擴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完成作業。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旁批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承擔責任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備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1.聽寫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感悟體會。

  1、出示自學提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學,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1)小里根的“過失”指什么?

  (2)你能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一下小男孩與父親的對話內容嗎?

  (3)請兩組學生表演。

  (4)小男孩是怎樣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的具體句子。

  2、反饋學習情況,并隨機出示重點句子,朗讀體會。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

  1.根據自學提綱,進行自學,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反饋學習情況,并朗讀體會重點句子。

  3.有感情朗讀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

  三、整體回歸,揣摩寫法。

  1.師談話總結本課內容。

  2、指導怎樣寫好一件事?

  學習寫法。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題。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

  板書:

  起因:打碎玻璃有過失

  經過:父親:嚴肅 應自己負責任以小 小時勇于承擔責任

  責任:兒子:掙錢 承擔過失 見大 長大能成就大事業

  結果:成為總統 懂得責任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本課生字, 理解“寬恕”、“欣慰”、“感觸”等詞語的意思。

  2. 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犯了錯要有勇氣承擔責任。

  教學重難點

  借助批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小故事或關于里根的小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叫責任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從感性的角度出發,舉例談自己對責任的認識;也可以查字典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責任》,相信大家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后對“責任”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并知道應該怎樣來要求自己成為一位有責任感的人。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生字,用你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記住它的讀音,字形,再往下讀。

  2.同桌互抽讀文,讀中互相檢查生字讀音。

  3.分段檢查學生朗讀情況,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理解的生詞,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結合旁批自學課文,然后小組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6.全班自學情況匯報。

  7.全班交流,評出有價值的問題。如:為什么說“一個能為自己過失負責的人,將來是會有出息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父親為什么要讓小男孩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等。

  三、精讀課文,學習用批讀的方法理解課文

  1 從重點句入手,明白事情的起因。

  (1)過渡:曾連任美國總統的里根在回憶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時,深有感觸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出示句子):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2)讓學生朗讀這句話,師問:過失是什么意思?誰能聯系課文內容說一說小男孩的過失是什么?請找出相應的段落。

  (3)學生自由讀第1段,結合旁批,了解故事的起因,體會小男孩的“委屈”。問: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你喜歡的方式把閱讀感受批注在書上?(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批注的方法:記下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

  2 學習第2、3段,體會父親的嚴厲。

  (1)是的,面對老太太的不原諒、甚至索賠,小男孩盡管委屈,可他還是向父親一五一十地匯報了實情。同學們,你們能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這對父子的對話內容嗎?先讓同桌互練,再抽兩組全班表演,評議。

  (2)師:請結合旁批閱讀課文第2、3段,問:父親為什么也這樣嚴厲?當兒子面臨困難的時候,他只答應把錢借給兒子,這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你對此有什么看法?把你的意見寫下來。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引導他們聯系生活積累,反復閱讀,讀出里根委屈而為難,父親近似不近人情的語氣,讀出自己的感受。

  3 讀第4段,體會里根的自豪。

  (1)里根先是委屈,然后是委屈而為難,后來他的情緒有什么變化?(自豪)這變化太大了!其間發生了什么?請大家齊讀第4段,邊讀邊勾畫描寫小男孩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的具體句子。

  重點理解:不知洗了多少盤子和碗,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他終于掙足了12.5美元,自豪地把錢交到了父親手里。(聯系課文最后一句話“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來理解)

  (2)讀句子,讀出里根勞動的艱辛和后來的自豪感。

  (3)付出了辛勞與汗水,換回了驕傲與尊嚴,面對兒子的所作所為,父親是怎樣說的?

  體會重點句,抓住“欣慰”探尋父親嚴厲的原因。

  對父親的這種做法你有什么新的認識?請真實地寫下你的感受。

  4 回歸整體,升華對“責任”的認識。

  (1)讀最后一段,問:什么叫“深有感觸”,里根為何感觸?學了本文,說說現在你對“責任”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和認識。

  (2)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在讀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深化主題,說話練習

  小男孩后來成了美國總統,一個有出息的人。請把自己當成里根,設想這件事對里根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五、拓展練習

  1.你曾經有過過失嗎?當時你是怎樣對待的?學了本文,你有什么觸動?請學生寫一個片段。

  2.為本文設計板書。

  兩題之中任選其一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學會14個生字(含1個多音字“空”)及新詞,認讀一個字。

  2.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

  3. 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能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通過朗讀和自學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二、通過朗讀和自學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1.布置預習。

  2.同桌互查讀書情況。

  3.師檢查預習情況。(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自然段可以為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

  4.對于課文內容比較長的怎么快速的讀熟。

  5.交流學習方法。

  6.質疑。

  三、小結:

  學習中要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很快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四、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教學反思:

  已經四年級的孩子了,他們應該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復習、預習的方法,所以教師應該放手把時間和機會還給孩子們,相信他們一定能作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2.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能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里根的照片)小朋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他是美國第49屆總統——里根,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在一個美國小鎮,曾經是一名出色的體育播音員,后來成為好萊塢明星,29年間拍攝了51部電影,在69歲時他登上了象征著權力與榮譽的美國總統寶座,成為美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總統,并連任兩屆。

  2.(出示)他當上了美國總統后,回憶往事時,說:“通過自己勞動來承擔過失,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指名讀。

  學習生字“回憶”、“責任”,指名讀,齊讀。

  齊讀。

  3.(板書)

  7.責任

  “責”的最后一筆是點,“任”的最后一筆是短橫。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7課,齊讀課題。

  二、 學習課文

  1.再讀課文,用“——”劃出小男孩犯下的過失,用“~~”劃出怎樣承擔過失。

  2.小男孩犯下的過失是什么?

  交流,出示:

  他/飛起一腳,球/似出膛的炮彈,射出了場外,正巧/擊碎了一戶人家的玻璃窗。

  學習生字“擊碎”,指名讀,齊讀,書寫指導。

  自由讀,注意停頓。

  交流讀,教師點撥。

  齊讀。

  3.(過渡)這家的主人很生氣,要小男孩賠償。

  學習生字“賠償”,指名讀,齊讀。

  4.(出示)小男孩回到家,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他對父親說:“ ———。”

  正音并理解“一五一十”。

  說話訓練。

  5.父親又是如何對待他的過失?指名讀第二節。

  (出示)父親板著臉沉思了一會兒,說:“家里是有錢,但是不能給你,你應該對自己的過失負責。這錢可以先借給你,不過,一年后必須還給我。”

  學習生字“負責、必須”,指名讀,齊讀。

  父親說了幾句話?指名分讀。

  家里有錢為什么不給小男孩?(要小男孩承擔過失,負起責任。)

  比較:

  這錢可以先借給你,不過,一年后必須還給我。

  這錢可以先借給你,不過,一年后還給我。

  兩個句子意思一樣嗎?父親用“必須”這個詞說明什么?

  讀好父親的話,齊讀。

  6.小男孩又是如何來承擔過失的呢?

  (出示)從此,小男孩每天放學以后,就去洗盤子掙錢。半年過去了,他不知洗了多少盤子和碗,終于掙足了錢。

  從這些畫線的詞中你讀懂了什么?

  “半年”是多少天?(188天)“每天”都去洗碗掙錢,說明時間長。

  “不知洗了多少”說明數量多。

  “終于”說明掙足錢不容易。

  自由讀,讀好這段話。指名讀,齊讀。

  7.當他把錢還給父親時,父親又是怎樣對待的?

  (出示)當他把錢還給父親時,父親拍拍他的腦袋說:“一個能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的人,將來是會有出息的。”

  學習生字“出息”,指名讀,齊讀。

  (出示)父親板著臉沉思了一會兒,說:“家里是有錢,但是不能給你,你應該對自己的過失負責。這錢可以先借給你,不過,一年后必須還給我。”

  (師引讀)半年前,當小男孩犯下過失時,父親板著臉說……半年后,當小男孩把錢還給父親時,父親拍拍他的腦袋說……

  父親的態度一樣嗎?

  從“板著臉”看出“嚴肅”,從“拍拍腦袋”看出“滿意”。

  讀好父親的話,讀出不同的語氣。

  8.(師述)長大后的小男孩果然很有出息,他就是里根。

  三、復習鞏固

  1.(出示)通過自己勞動來承擔過失,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里根通過勞動懂得了什么叫責任,那你們通過學習課文懂得了什么是責任?

  (出示)責任就是勇于承擔自己的過失。

  2.其實,責任不單單指承擔過失,它還包括很多方面。

  (出示)孝敬長輩是我們的責任。

  熱愛祖國是我們的責任。

  樂于奉獻是我們的責任。

  課后反思:通過咬文嚼字,學生明白了課文的主要要表達的意思,更是知道了寫作要仔細推敲,要仔細斟酌。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運用有效的識字方法,選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本課生字。

  2.運用字典、生活積累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寬恕”“欣慰”“感觸”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犯了錯要有勇氣承擔責任。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小故事或關于里根的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名言設疑,導入課題

  讀名言:“用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這句話是誰說的?他怎么會有這樣的體會呢?今天我們一塊兒學習《責任》(齊讀課題——責任)。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勾畫生字詞語,用自己喜歡的辦法自主學習。用詞語卡片檢查認讀。

  2.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這一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話說)

  3.在這件事發生的過程中,小男孩的情感經歷了三次變化,默讀課文,用你喜歡的符號勾畫出情感變化的詞語,這是學習批讀的一種方法。(板書:批讀)

  (交流,板書:委屈委屈而為難自豪)

  三、自主閱讀,邊讀邊批

  1.為什么小男孩的情感會發生這樣幾次變化呢?請大家用心讀課文,借助旁批閱讀思考,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疑問簡單地批在書上。(板書:讀、思)

  2.結合你的批讀,在小組內交流閱讀體會,看看哪些同學最會合作學習。

  四、全班交流,讀中悟情

  1.小男孩兒為什么感到委屈?

  (1)引導學生抓住小男孩無意闖禍、認了錯、以為應該得到原諒,而老太太不肯原諒、索賠等詞語體會小男孩的委屈。學生在重點詞下作符號。

  (2)真是認了錯就該得到原諒嗎?抽讀旁批的問題:小男孩已經向老太太認了錯,老太太為什么還不原諒他呢?

  交流體會,小結:有的.錯誤并不是認了錯就可以了結的,還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錢物的賠償,心靈的不安。

  (3)帶著我們的體會讀“可是”這句話。

  2.后來小男孩為什么委屈而為難呢?(請看第2段)

  (1)學生交流體會:自己拿不出錢,父親有錢不能給。

  (2)你還從什么地方看出父親對小男孩很嚴厲?在最能體現父親嚴厲的詞下作記號。(嚴肅、借、必須)

  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讀相關語句,讀出父親的嚴厲。抽讀。

  (3)對于父親的做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請把你批下的問題說出來。交流問題,引入討論:父親為什么有錢不給、借了必還呢?

  匯報,小結:嚴是愛,寬是害。父親這樣做是對兒子的一種嚴厲的愛,一種深沉的愛。

  (4)師生分角色讀第3段或同桌練習并抽生表演男孩與父親的兩次對話。

  3.小男孩為什么感到自豪?

  (1)生交流體會。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小男孩很辛苦?投影重點句,學生交流體會,并讀好這一句。

  (3)想象著小男孩打工掙錢的情境讀句子,讀出他的艱辛,體會出他的自豪。抽讀,范讀,齊讀。

  (4)理解“欣慰”,想一想:父親為什么感到欣慰?讀父親的話。

  4.父親的用意達到了嗎?讀最后一段,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總統、深有感觸)讀里根的話,理解“過失”“自己的勞動”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

  讓我們再讀一讀里根的話,把它記在心里,對我們的成長會有好處。

  五、回歸課題,升華激勵

  讀了課文,你們明白“責任”是什么了嗎?請將你的想法批在課題旁邊。

  學生交流對“責任”的認識,老師引導準確表達。

  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用邊讀邊批的方法進行學習,大家對責任有了自己的認識。大家再讀課題。讓我們牢牢記住里根小時候的故事,牢牢記住“責任”這兩個字,希望你們從小做有責任感的人,長大做有出息的人。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學會14個字以及新詞,認讀1個字。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難點:

  理解小里根父親的做法。

  查閱資料:

  里根人物簡介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自學生字和認讀字

  教學重點:為閱讀課文掃清障礙,讀準字音,流利、正確。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自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熟悉字音和字型

  讀后問:你認識了哪些新的生字,請你用自己的識記方法介紹給大家。

  師指導生字:

  字音:即、怯、暫、

  字形:怒、恕、努

  固執:“執”讀輕聲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讀書,并隨時指導正確、流利。

  二、師生共同介紹里根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1、提示:抓住課文的主要意思或主要情節

  2、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全班交流,師指導

  四、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繼續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難點:理解小里根父親的做法。

  教學過程:

  一、默讀課文,說說小里根的父親和母親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

  二、思考討論:父親為什么要借錢給兒子,并要兒子自己想辦法還錢?

  小里根是怎樣掙這15美元的?(引導學生思考父親和里根的內心活動)

  讀一讀、想一想,分組討論并全班交流

  三、 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責任的理解。

  四、 展開合理想象,練習寫一段話

  1、 提示:小里根、父親、母親當時的心情怎樣?他們會想些什么?他們的神態怎樣?會有什么動作?

  2、 先想后說或者表演

  3、 開始寫

  4、 寫后默讀修改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6

  教學分析:

  《責任》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寫人物事跡的記敘文。本單元所選三篇講度課文全部為寫中外優秀人物事跡的文章,要求通過學習感受他們的偉大精神。《責任》就寫的是美國前總統里根童年時代的一個故事。童年時的里根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的玻璃。父親要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暫時借給他15美元賠償鄰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須想辦法把這15美元還給父親。小里根靠打工、撿破爛兒掙了15美元,他把錢還給了父親,得到了父親的夸獎。許多年后,當了美國總統的里根說,當年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責任。文章告訴我們,從小培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意識,長大后才能成為對社會負責的人。

  學生情況: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批注自學的學習方法。他們對一切充滿好奇,樂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喜歡表現自我;雖然不全是獨生子女但大部分都長期生活在父母長輩的呵護寵愛之下,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的意識。根據這些情況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方式與手段。

  教學方式:

  自學—輔導式、創設情境學生表演法、圖片展示法、閱讀法

  教學手段:

  表演法、圖片展示法、閱讀法

  技術準備:

  將“打碎玻璃——借錢——還錢”這三個場景的圖片,做成幻燈片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能抓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特征,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2、通過情景表演感受人物心理,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

  3、合理想象。并能把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

  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流程:

  一、 指明“劇本”

  (設計意圖:回顧第一課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示本課主要任務和內容)

  (出示里根小時候的圖片和成為美國總統后的照片,幻燈出示)

  同學們,這是誰?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閱讀了課文,了解了里根一些成長經歷。在小里根成為美國總統的成長道路上,有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影響至深,你知道是那件事嗎?

  1、指明學生復述事件。

  2、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責任

  起因 經過 結果

  打碎玻璃 —— 借錢 —— 還錢

  小里根行為

  小里根心理:( ) ( ) ( )

  3、這節課我們就來當當小演員,小組合作選一個你最有感觸的場景研究透徹并把它表演出來,課后讓大家評評誰是本節課的最佳演員!

  二、 “演員”排練

  (設計意圖:第1/2/3部分是重點段落,采用學生自學批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特征,為下面表演做準備。)

  1、請個別學生朗讀課文。

  教師提示要求。

  (1) 其余同學邊聽便勾畫出三個場景中有關小里根行為的詞句。

  (2) 思考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當時心理是怎么想的?

  2、學生根據要求讀書、圈畫,小組交流安排角色及劇情教師巡視。(注意確保每一個場景都要有人來演)

  三、我是小演員

  (設計意圖: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從讀中感受小里根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心理變化;與此同時觀看表演的同學能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評價表演內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順其自然地認同并產生責任感。)

  第一幕:打碎玻璃

  人物:里根,小伙伴若干,老人,旁白

  劇情: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自導自演

  劇評

  1、請你對照課文,看看他們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嗎?

  (設計意圖: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2、你覺得這組同學誰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別好?

  (設計意圖:能找出文中重點詞句)

  提示:小伙伴“紛紛逃跑”;

  小里根“低頭認錯”、“哭”

  3、小里根(演員)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么想的?

  (難過、委屈。并請其他同學補充發言)

  第二幕:借錢

  人物:父親,母親,小里根,旁白

  劇情: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自導自演

  劇評

  1、請你對照課文,看看他們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嗎?

  (設計意圖: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2、你覺得這組同學誰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別好?

  (設計意圖:能找出文中重點詞句)

  提示:小里根“怯生生”、“飛快地跑”

  父親“冷冰冰”、“嚴肅”

  母親心疼

  3、小里根(演員)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么想的?

  (為難、膽怯。并請其他同學補充發言)

  4、父親母親(演員)你們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么想的?

  (父母的表現大相徑庭,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第三幕:還錢

  人物:父親,小里根,餐館老板、收廢品老板等若干,旁白

  劇情: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自導自演

  劇評

  1、請你對照課文,看看他們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嗎?

  (設計意圖: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2、你覺得這組同學誰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別好?

  (設計意圖:能找出文中重點詞句)

  提示:小里根“終于”、“鄭重”

  父親“高興”

  3、小里根(演員)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么想的?

  (自豪。并請其他同學補充發言)

  四、對比朗讀

  (設計意圖:重點內容重點提示,讓學生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并通過有感情朗讀的環節訓練學生的朗誦能力。)

  1、文中出現了父親的三次語言,每次說話的語氣都一樣嗎?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

  2、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語氣的不同?

  3、成年后的里根對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有什么感想?齊讀最后一段。

  4、教師小結。

  “懂得了做人的責任”,就是要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這對你有什么啟發嗎?

  五、課后練習拓展,合理想象。

  把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寫成一段話。(設計意圖:強化教學效果,并訓練學生寫作能力。)

【品德與社會《責任》教學設計(精選6篇)】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品德與社會高峽出平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5

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體會01-19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5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教案課件05-12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學設計12-22

《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5篇01-16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總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