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十年后》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通過細節描寫為結局作鋪墊的方法。
2、抓住人物的相關描寫,揣摩人物的心理特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感受歐亨利小說的特點:結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通過細節描寫為結局作鋪墊的方法。
抓住人物的相關描寫,揣摩人物的心理特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當友情與法律產生矛盾時,該如何抉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平時是否會閱讀一些文學作品?國內的還是國外的?
只要是優秀的文學的作品,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精神食糧,因為它們可以帶領我們走進一片 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在這樣一片藝術天地中,我們可以了解社會,洞察人生,感受人物的悲歡離合,同時也可以從中受到 教育。
揭題:二十年后
作者簡介: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之父,人們稱他的小說為“歐亨利式小說”。“式”是什么意思,(形式、風格)。歐亨利的小說有什么風格,讓我們走進小說,一探究竟。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這篇文章,我想請同學用自己的話來簡單說說這個故事的內容。
2、小說中出現了哪幾個人物?他們各自的身份是什么?
3、對于這幾個人物的身份你們是從哪里知道的?結尾。
三、分析感悟
1、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圈畫出相關語句。(提示從描寫三個人物的語句中找)
揭示鮑勃是個通緝犯的語句有:
如“這點亮光照出一張方下巴的蒼白的臉,目光炯炯……。鑲得古里古怪”。
關鍵詞“蒼白,炯炯,一大顆鉆石,古里古怪”
“我得同一些極其精明的人競爭才能發財。一個人……惶惶不可終日”。
抓住“惶惶不可終日”一詞。
“這個等候著的人掏出一塊漂亮的懷表,表……小鉆石”。等
揭示高個子是便衣警察身份的語句是:
“這時一個高個子男子穿著長外套,衣服領翻到耳邊,急急忙忙從對街橫穿過來,直接走向等待著的人”
關鍵詞“衣服 領翻到耳邊,急急忙忙,直接走向等待著的人”。
“來吧,鮑勃,我們去一個我認得的地方,好好談談過去的一切。“
揭示巡警是杰米的語句有:
“警察突然放慢了腳步 ”。
“直到五年以前,他才拆掉”。
男女生分組競賽,看看哪一組回答的又多又正確。
2、走進文本,分析人物性格,揣摩人物的心理的特征。
(1)結合文中語句,說說鮑勃是個怎樣的人?
重情義、信守諾言、貪慕虛榮。
(2)“不知為什么,我不能親自下手,因此我走開去找到一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
杰米為什么這么做?
從文中可以看出杰米是一個怎樣的人?
結合文章1、2自然段。
珍視友情、忠于職守、公私分明。
(3)寫作訓 練:依據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
文中的杰米,當他發現自己的好友竟然是通緝犯時,心里 怎么想?
鮑勃讀完紙條后,手不禁抖了一下,他當時會想些什么?
學生交流。
四、拓展遷移
情,是好友間相系的紐帶;法,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在情與法之間,人們似乎很難抉擇與取舍,但是我們卻不得不做出自己的抉擇。當友情與法律產生矛盾時,你會如何抉擇?為什 么?
誠然,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情有義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在神圣得法律面前,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 腦,堅決杜絕和抵制有餑與法律的情感,不褻瀆神圣的法律。
教學設計2
【自學指導】
1,獨立分析小說人物、情節。
2,正確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3,擺正情與法的位置,不能因情廢法,充分感受平凡人的心靈美。
【正音正字】
黑黢黢qū
【積累詞語】
威風凜凜 人高馬大 氣派非凡 迫不及待 目光炯炯 古里古怪 埋頭苦干
墨守成規 惶惶不可終日不聲不響 悶悶不樂 千真萬確 自高自大 津津有味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小說敘述了一位巡邏警察在五金店門口遇到一個來自西部的男子。這個男子為了實現二十年前與朋友的約定而等在路邊。二十分鐘后,分離二十年的“朋友”終于見面了。這個男子發現“朋友”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那位朋友——他是一名便衣警察。這個男子被捕了。
原來,那個巡警才是當年的朋友。他按時來實踐諾言時,發現約見的朋友竟然是一個通緝犯。他自己不能下手,就通知了便衣警察。
小說中,細節描寫有力地抓住了讀者,如鮑勃外貌的特寫、赴約者的衣領和動作,讓簡單的人物躍然紙上。結尾揭示故事的意義和人物的性格,讓人感嘆。
【思維訓練】
1,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寫出故事的`內容。
( 一位巡警在五金店門口遇到一個來自西部的男子。這個男子因二十年前與朋友約定而來。二十分鐘后,分離二十年的“朋友”終于出現了——這個男子被捕了。因為這位“朋友”是一名便衣警察。原來,那個巡警才是當年的朋友。他按時來赴約,發現自己的朋友竟然是一個通緝犯。他自己下不了手,就通知了便衣警察。 )
2,小說中的主人公是誰?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 巡警。
這是一個信守諾言、忠于友情、忠于職守、公私分明的警察形象。 )
3,舉例說說,這篇小說的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
( 這篇小說的細節描寫有:鮑勃外貌的特寫、赴約者的衣領和動作等。
小說中,細節描寫讓簡單的人物躍然紙上,有力地抓住讀者,引人入勝。 )
4,這篇小說,“意料之外”的情節表現在哪里?
( 信守諾言前來赴約的鮑勃是個通緝犯。與他攀談的巡警其實就是當年的好朋友。 )
5,這篇小說,哪些情節是伏筆?
( 站在門口的人擦了根火柴……一塊雪白的傷疤。 )
6,這篇小說的社會意義是什么?
( 要正確處理情與法的關系,不能因情廢法,要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
7,你是如何看待杰米和鮑勃的?請你用80字左右,就其中一個人物發表自己的看法。
8,當你的朋友犯錯或犯罪時,你如何對待?
9,把這篇小說縮寫為600字左右。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教學設計3
【習作要求】
1、大膽想象二十年后家鄉人、事、景、物的巨大變化,學習用人事景物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懷念之情。
2、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3、導學生修改習作,并把修改后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2、引導學生學習本組課文用具體的人、事、景、物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家鄉對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著什么?今天,我們來寫二十年后的故鄉。二十年后,我們和周圍的一切會怎么樣,家鄉會發生變化?我又是什么樣子?如果我們再聚在一起,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提出習作要求,明確想象重點和習作重點。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鄉的變化,建構文源
1、師例舉一方面指導學生想象,比如側重變化想象,可以寫房屋道路變化,可以寫家鄉伙伴的變化;比如側重場面描寫,可以寫與好朋友久別重逢的場面;可以寫回家的歷程;還可以家鄉的某處景觀……
2、提示思路,讓學生自主想象,建構文源:
(1)家鄉二十年后的變化:
街道──商場──廣場──公園──河流──家及家人。
(2)二十年后與親人團聚的場面:
家的變化(環境)──爺爺奶奶外貌、言行的變化──爸爸媽媽外貌、言行的變化──訴說家鄉的變化、離別情。
(3)二十年后與同學聚會的場面:
我回到家鄉──與同學聯絡、聚會地點──與同學、老師見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況、生活情況)──主題活動──依依惜別。
三、師生合作,探索表達方法
1、交流網上、作文書上、教科書中同類文章的表達方法:
(開頭、結尾、怎樣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2、說說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寫作思路、開頭結尾。
3、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
(老師舉例──學生編寫──集體示導──個別輔導。)
四、試寫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
2、教師巡視,提示用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無、小組評議,互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修改步驟:
思路──重點(家鄉人事景物的變化)──開頭、結尾──字詞句(是否通順)
六、佳作賞評
1、每個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賞評,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成功的原因,對其它同學進行
【《二十年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二十年后 教學設計(滬教版八年級上冊)12-06
二十年后同學會作文12-17
二十年后的自己作文14篇01-06
二十年后的家鄉小學作文(14篇)01-13
二十年后回母校小學作文(6篇)01-13
二十年后的我小學作文(15篇)01-02
二十年后的自己作文(合集15篇)12-19
二十年后同學會作文(12篇)12-18
二十年后同學會作文12篇12-17
二十年后的家鄉小學作文(通用13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