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時間:2022-05-28 15:09: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2、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3、能運用“邊讀邊想畫面”的閱讀方法學習本課,使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5、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教學難點: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2.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3.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自學讀懂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我們浙江省的旅游景點非常多,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像美麗如畫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蘊深厚的紹興,優美自然風光的千島湖,佛教勝地普陀山……真是舉不勝舉。我國宋代有大詩人蘇軾游覽了浙江的一處勝景后,讓他久久不能忘懷,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你們知道他講的“潮”是哪兒的潮?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海寧的鹽官鎮去領略一下這名揚中外的錢塘江潮。

  (板書:觀潮)(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讀課文時自學課文。要求:

  (1)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自學新詞,想想意思;讀通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邊讀邊想: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自學結果:

  (1) 檢查字詞――――出示投影,指名讀

  重點掌握:字音:堤、顫、漲、薄

  字形:若、昂、崩、震

  (2) 暢談感受,理解“觀”:

  A、讀完課文,談談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由學生自由說)

  B、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景象嗎?(天下奇觀)

  C、“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觀”的意思呢?“天下奇觀”的意思?

  3、再讀課文,理清順序,給課文分段

  (1)大家再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在寫這一天下奇觀時,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這幾個表示時間的詞把課文分成三段。

  ( ),我們來到了海寧市鹽官鎮觀潮。

  ( ),潮來了。

  ( ),潮頭奔騰西去。

  (3)師小結:給這類課文分段,除了要注意這樣的事情是怎么發展的,分幾個階段,還可以在課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時間或地點的詞句。通過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可以較快地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1節,你讀懂了些什么?

  師歸納:潮來前江面平靜,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2、你是從哪里體會到“江面平靜”的?(橫臥、籠罩、屹立)

  3、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

  4、朗讀。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夠背誦該部分課文。

  3.通過拓展資料的交流,學習,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每年的觀潮節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風采,你們有沒有見到過?別遺憾,我馬上就帶著大家去看看這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不過,老師不是讓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現在請你們輕輕地閉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腦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體驗這一“天下奇觀”。(師范讀第二段)

  二、品讀詞句,欣賞佳景

  1、生閉目聽老師范讀第2、3小節,聽文字,想畫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別說,趕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剛才哪些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你驚嘆錢江潮真是“天下奇觀”,劃出有關的句子,點出最讓你驚嘆的詞語,好好體會。可以采用談體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讀的方法。

  3、交流匯報,重點研讀: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悶雷的響聲是怎么樣的?(低沉的,“轟隆隆”)為什么會這樣?

  B、指導朗讀這句話。(低沉)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線”是什么?(遠)

  B、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點左右,這時終于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么樣呢?(情不自禁地喊起來。)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樣的場面就是――“沸騰”。D、有一點老師不明白了,怎么說人群“又”沸騰了呢?(結合理解上文“人聲鼎沸”)

  E、指導朗讀。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 重點理解“橫貫”一詞。(速度快、面積大)“橫貫”與“橫臥”能否調換?

  B、“橫貫江面”多么壯觀!讓我們閉上眼睛去想像那個情境,再讀一讀。

  C、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逐漸”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3)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

  指導讀好這兩句話。讀出潮水變長,變粗,形成白色城墻的氣勢。(速度快,氣勢大)

  (5)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了。

  A、 理解“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是怎樣一種壯觀的場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大潮是怎樣的一種氣勢!

  C、 潮來洶涌,當你們面對著萬馬奔騰似的潮水,你想對它些什么呢?

  D、這么雄壯的氣勢,不得不讓人驚嘆它確實是“天下奇觀”,那就讀出這份激動吧!

  個人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

  4、理清順序,試背

  (1)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師生齊讀這段話

  (3)現在,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三、結合名句,再次解讀

  1、關于錢江潮,許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你們有知道的嗎?說給大家聽聽。

  2、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句,看看他們筆下的錢江潮跟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有哪些相似之處。每個同學選擇2――3句來談談理解。

  3、讓我們再一次滿懷激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4、師讀第三段,結束課文的教學

  四、實踐運用,活用文本

  請你當當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主題是――《錢塘潮來》?

  五、拓展閱讀,引向課外

  閱讀拓展資料《話說錢江潮》,探究錢潮的成因及歷史等,作簡單交流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引領學生感受錢塘海潮的奇偉磅礴,體味自然的偉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風情美。

  教學重難點:

  緊扣語言因素,感知、評賞四幅畫面。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講述有關錢塘海潮來由的傳說:忠勇的吳國大將伍子胥,因吳王夫差聽信讒言疑心他謀反,被迫自殺。死后,其悲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著素車白馬在錢塘江上奔騰吼叫,形成洶涌澎湃的錢塘潮。

  二、范讀,正音。重點讀好文中比較陌生的字的讀音。

  尹艨艟騎倏舸泅溯仞江干

  三、個讀、齊讀,辨明節奏。重點讀好文中幾個長句的節奏。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

  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

  吳兒善泅者/數百

  而旗尾/略不沾濕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

  珠翠羅綺/溢目

  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雖/席地/不容閑也

  四、練讀,讀注釋,做練習。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天下之偉觀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方其遠出海門

  既而漸近

  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吞天沃日

  艨艟數百

  如履平地

  倏爾黃煙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則一舸無跡

  隨波而逝

  皆披發文身

  溯迎而上

  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騰身百變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

  珠翠羅綺溢目

  車馬塞途

  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而僦賃看幕

  雖席地不容閑也

  五、譯讀,重點翻譯第三段。

  通過翻譯,培養語感,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領略錢塘江潮

  六、研讀

  1、初步感知。齊讀后,提問:文章題目叫“觀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畫面?

  2、細部研讀。

  (1)學生依據自己對四個文段的喜愛程度自由讀。讀到自己喜歡的文段時,大聲朗讀,盡量讀出體悟到的情味;若對這一文段興趣不大,可小聲讀或凝神靜聽。

  (2)具體分析課文。

  第1段海潮圖

  找出表現海潮雄豪景象的關鍵詞:“偉觀”、“勢極雄豪”。聽讀。請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試將聽到的語言轉化為頭腦中的形象。

  品讀,體味語言。請同學們找出自己特別欣賞、喜愛的語句,并簡單加以評點。師點撥。如:銀線,寫出遠眺海潮的形態、顏色、光澤。

  玉城雪嶺,“城”、“嶺”表現出潮水漸近時,潮頭之高大,如堅固的城墻、高聳的山嶺撲面而來、連天涌來,其形狀、態勢讓人心驚。“玉”、“雪”則寫出了潮水翻涌,潔白如雪,晶瑩似玉的浪花狀貌,給人以美而壯觀之感。吞天沃日,試換作“遮天蔽日”如何?“遮”、“蔽”只表現將天空、太陽遮掩住,雖然水勢之盛也可想見,但偏于靜態的狀態描寫。“吞”、“沃”則寫出了潮頭的翻騰、激卷,仿佛能將廣袤無垠的天空包孕于口,似乎敢與太陽炙射大地的萬丈光焰相抗衡,直上九霄沖蕩日頭,其動感、氣勢、情味均較“遮”、“蔽”更勝一籌。齊讀這段壯闊浩蕩的文字,試著將它背下來。

  課外延伸,積累語言。我們熟知的大家們筆下的錢江潮如:

  百里聞雷震,驚清來似雪。——孟浩然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劉禹錫欲識潮頭高幾許?月山渾在浪花中。鯤鵬上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蘇軾

  播放音像材料視聽結合,感受“交響錢塘潮”。

  小結:本段突出了自然的偉力美。

  第2段演習圖

  這是一場古代的水軍演習,能說說它給你的印象嗎?

  請以“我看到了一場的水軍演習”答問,并以文中關鍵詞句證明你的看法。通過對語言分析得出:

  這是一場船只眾多、陣勢變化多樣、將士功夫過硬、聲勢浩大、戰斗激烈、讓人回味無窮的水軍演習。請全體男生齊讀此段。

  第3段弄潮圖

  蔚藍的大海,蘊蓄著無窮的力量;滔天的巨浪,洶涌的海潮更是帶來了大海深處的磅礴偉力,而800年前我們的吳中好兒男們就上演了一幕精彩絕倫的弄潮表演。這樣的解說,也許能代表大家喜歡這個文段的理由,不過粗略了些。——請具體說說這幅畫面在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如:披發紋身。原始,野性,張揚出勃發的生命力,極富地方色彩。爭先鼓勇,溯迎而上。面對強勁狂暴的潮頭,毫無懼色地爭先主動迎擊,誰說吳越之地只是婉約靈秀,在這些弄潮兒身上,我們分明看到的是豪氣沖天的英雄本色。

  小結:第2、3段表現了人的精神美。

  第4段觀潮圖

  問:你如何看待這個文段?可否將它刪去?

  由人多(車馬多)、物價上漲、席地不容閑突出人們觀潮熱情之高。側面烘托出江潮之壯美、表演之精彩。

  小結:如果說海潮圖是自然以它的壯美征服了我們,那么演習圖和弄潮圖則可說是人以它面對自然偉力的勇敢、自信、拼搏的精神和高超的技藝震撼了我們,更有那“滿郭人爭江上望”的觀潮盛景構成了吳地特有的風俗人情,堪稱地域的風情美。

  三、用自己的話說課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案背景

  1、學科:語文(第七冊)

  2、課題:《觀潮》

  3、課時:二課時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課文結構清楚,層次分明,不僅運用多種手法直接描繪了潮水鋪天蓋地的情狀和聲威,還以觀潮的人數和熱情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

  教學本篇課文,要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從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還要引導學生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觀的資料,以豐富學生的見聞。

  三、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但是由于遠離沿海,對海潮沒有直觀感受的經驗,對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的壯美很難形成深刻的感知,根據小學生對直觀的材料感興趣的特點,借助網絡資源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過程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教師要教會學生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表現自我,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語文。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新詞,會認7個生字,重點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感受錢塘江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的景象,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六、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的神奇壯觀。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七、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朗讀磁帶

  2、學生準備

  (1)閱讀課文,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利用網絡搜索與本課相關的資料。

  八、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感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

  學習方法:

  1、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2、讀中感悟,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說,訓練觀察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感知自然美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潮起潮落嗎?下面就跟隨這段視頻了解一下漲潮時的壯美景象吧。

  播放大海潮起潮落的視頻。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去感受海潮的壯美。

  大自然就像個魔術師,他的杰作常常令人驚嘆與震撼。剛才我們看到的只是海邊常見的漲潮景象,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觀潮》這一課向我們展示了世界上最壯美的潮水——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請大家先讀一遍課文,想象一下錢塘江大潮的壯美景象,說說錢塘江大潮有哪些特別之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情感,使其產生對美好境界向往的熱情】

  (二)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課文的生字生詞。(小組匯報)

  (2)學生自我閱讀課文一遍,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②課文的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比較深刻?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給學生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就是文章的精彩之所在,也是文本最值得研究的重點處。同時也能引起學生的關注。】

  2、學習小組間相互交流自主學習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閱讀,弄懂課文大意,通過朗讀初步感知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津津有味。做到不熟讀課文,不讀通課文,“不去開講” 】

  (三)研讀詞語,欣賞語句美

  1、瀏覽課文,請用一個詞成語來概括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1)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天下奇觀”)

  (2)比較理解“天下奇觀”和“觀潮”中的“觀”的意思。

  【小黑板出示】“觀”

  a、看,察看;b、看到的景象或樣子;c、對事物的看法、認識。

  選擇對應的釋義,理解“觀”字在不同詞語里的意思。

  2、自我閱讀課文,對照插圖,重點理解“奇觀”的含義。

  3、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

  4、學生談觀后感,師給予評價,解釋“天下奇觀”,同時商討“奇”在哪些方面。(生小組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辨別“天下奇觀”與“觀潮”的“觀”的區別,從而認清“觀”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后理解“天下奇觀”,由字到詞,層層推進,并運用錢塘江涌潮的錄像的放映,創設吸引、感染學生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

  (四)研讀課文,自我感悟

  1、再次朗讀課文,思考: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的?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抓住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2、研讀,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本文作者采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按時間順序分別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盛況。

  3、賞讀,欣賞課文的佳詞美句:你覺得哪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把它讀得精彩些。(學習小對子之間進行聽、評活動)

  (1)學生先自我嘗試。

  (2)指明學生進行閱讀,并且介紹朗讀的技巧,其他同學進行評議。

  (3)教師小結后范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喜歡的句子讀,學生可以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教師轉變角色,共同參與學習,進行朗讀示范,學生能夠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適時地對學生的朗讀做出恰當的評議、鼓勵。這樣,學生愿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

  (五)研究拓展,加深理解(見學研知道案003頁課后鞏固提升)

  注:積累運用的主要詞語為(1)描寫錢塘江潮水氣勢的四字成語4個;描寫人多的詞語4個)

  【設計意圖學生對于錢塘江潮水的認知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內有理想的收獲,為了彌補他們的“遺漏“。一則讓他們積累描寫潮水氣勢、人多的四字成語,主要是從側面去強化錢塘江潮水的”奇“;二則摘抄相關的語句,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直觀地了解錢塘江潮水的恢弘氣勢。

  第二課時

  (一)抓住重點,細品大潮的奇異美

  1、(播放錄像)錄像里潮水的景象,課文也有,請找出。(第3、4自然段)

  2、自己讀讀第3、4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聽。

  3、學生自由朗讀,精彩句子在小組里交流,自讀品味。(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照大潮由遠而近的順序說、也可以結合畫面說)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下的讀書、思考、交流、練習應當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給足學生讀書、思考、交流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去讀、感悟、理解、體會、交流,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培養閱讀能力,習得閱讀方法。】

  4、全班品味錢塘江潮水來臨時的“奇”。(重點理解第四段“橫貫”、“浩浩蕩蕩”、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1)(小黑板出示描寫大潮聲音和形狀的4個句子)站起來,指給教師看,潮水多高?(用手比畫)巨浪從天而降,聲音像什么?(用嘴模擬)

  (2)默讀4個句子,探究: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從哪些方面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此時此刻,你面對如此的情景,你會想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學生討論、評論)

  (4)歸納、總結:錢塘江大潮與一般的海浪有什么不同?(聲音大、浪罕見)

  5、想象潮水壯觀的情景,指導朗讀。

  (1)錄音機朗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

  (2)潮水從哪兒來?氣勢是如何的?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嗎?(引導學生讀出潮水由遠而近的變化,讀出大潮涌來時的雄渾氣勢)

  6、學生朗讀,教師按時間順序引讀,同時播放相應的潮水變化的錄象情景。

  【設計意圖在教學時,除了引導學生借助文本想象畫面之外,還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兩幅圖片幫助學生想象大潮的雄偉壯觀和變化。同時,向學生展示大潮的生動畫面,讓學生把自己的想象與形象的畫面作對照、補充,豐富學生的想象,發展思維和語言。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積極愉悅的學習活動中豐富體驗,活躍思維,發展情感。】

  7、集體朗讀,感受“美”

  【設計意圖在讀中感受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寫作的方法。背誦這兩段內容】

  8、語言實踐:同學們經過這么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了許多優美的詞句,請你當一回導游,把大潮景象介紹給“旅游團”的“旅客”們聽聽。(見005頁課后鞏固提升)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境練習。

  (2)選派代表進行評說。

  【設計意圖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如果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

  (二)展示環境,感悟人心的奇異情

  1、質疑:

  (1)為什么把農歷八月十八定為一年一度的觀朝日?

  (2)為什么鹽官鎮是觀潮最好的地方?

  (3)潮水沒來之前,海塘大堤上有哪些奇異的景象?請用筆畫出相關的語句。

  2、輕聲讀第2自然段,說說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觀察了哪幾處地方?你哪個地方最吸引你?

  3、此時的江面因為在雨后,所以有一層薄霧籠罩著,蒙蒙朧朧的,使江面更美麗了,遠處的小山一會兒看得清,一會兒又隱隱約約看不清,這個奇異的景象,文中是用哪個詞來形容的?(朗讀“若隱若現”)

  4、此時,觀潮的人怎樣?(朗讀“人山人海”)他們的心情如何?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設計意圖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讀讀寫寫,學會表達(見005頁之課堂目標達成第3題)

  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再近些,只見(),形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1)在空白處填入恰當的詞語(可以是自己的想象)

  (2)造句。猶如

  (3)這段話從()和()兩方面來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設計意圖我們不能滿足與學生填寫正確,而是鼓勵學生發揮聰明才智,在同一個括號里運用不同的詞語,對于正確運用的予以肯定,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總結全文,深化“奇觀”

  1、討論探究

  (1)小結:作者向我們描述了一次觀潮的盛況,抓住潮的聲音、氣勢和形狀具體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景象,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過程。結合作者的描寫和看到的視頻材料,說一說,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最后歸納總結,整體把握。在對部分的深入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再回到整體上來。這個整體把握對前一個整體感知來說,對課文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十、板書設計

  1、觀潮

  潮來前(境)水平如鏡人聲鼎沸

  觀潮來時(聲)風平浪靜悶雷滾動“天下奇觀”

  潮來后(形)橫貫江面白浪翻滾

  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教學反思

  《觀潮》是一篇描寫自然奇觀的文章,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機獨運。在作者的筆下,錢塘江大潮氣勢宏大、驚心動魄。由于遠離沿海,師生對錢塘江大潮沒有直觀印象,影響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借助錄像

  彌補了這一缺憾。課前利用網絡查找,搜集與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體會網絡搜索的好處,在學習字詞方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有一定的效果。

  注意讓學生辨別異同,在閱讀和討論的過程中,認清“觀”的不同用法,并且以此為切入口,通領全文。

  朗讀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絕不包辦代替,而是注重了多種形式的讀的應用:范讀、自由讀、小組讀、賽讀、視頻配音讀等等,在讀中提高語感能力和審美能力,在讀中對文本展開聯想和想象,再現生動畫面,體會雄渾的意境,感受語言的魅力。

  不足:這堂課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以課文為藍本,以插圖為依托,行語言實踐。由于學生之前很少進行這類訓練,所以角色有些轉換不過來,從而影響了教學進度,這也是我之前沒有預想到的。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4

  【本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把“想到的”寫進句子使表達具體形象的方法,初步領悟“留心周圍的事物”的要求。

  2.背誦三、四自然段。

  能力

  1.能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閱讀課文,理解內容。

  2.能說出把“想到的”寫進句子的好處。

  3.有感情朗讀課文。

  個性品質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雄偉,激發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2.大膽表達自己對語句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重點】

  領悟“留心周圍的事物”的要求。

  【教學難點】

  能說出把“想到的”寫進句子的好處,了解把“想到的”寫進句子使表達具體形象的方法。

  【教學準備】

  POWERPOINT幻燈片、錢塘潮錄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導語: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生字詞,讀準、讀通了課文,好像讓作者把我們帶到了浙江省杭州灣,親眼觀看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大潮。這節課,我們繼續讓作者帶我們觀賞錢塘江大潮,好嗎?

  一邊播放錄像,一邊用課文的語句解說。(再一次整體感受錢塘潮的壯觀,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2.學生談觀感。(自由發表見解,板書:天下奇觀)

  作者為什么能用手中的筆把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麗的景觀寫下來,是怎么樣寫下來的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學習目標。現在,就讓我們一塊來學習課文。

  二、分層達標

  (一)自讀探究,感悟詞句,體會大潮壯觀。

  1.出示學習提綱:

  (1)讀課文,劃出描寫錢塘大潮壯觀景象的語句。

  (2)讀語句,“一邊讀一邊想”,理解內容,體會大潮的壯觀。

  (3)讀語句,把自己的理解、體會讀出來。

  請同學們按照學習提綱,先讀讀課文,把描寫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的語句劃下來。然后,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讀這些語句,看自己從語句中理解到什么,體會到什么。最后,有感情地朗讀,把你的理解、感受讀出來。

  2.學生按照學習提綱先個體學習,然后小組交流。

  (二)匯報交流,引導精讀,品味感悟。

  1.匯報劃出的語句。(引導注意順序)

  2.交流理解、體會,引導精讀,品味感悟。(重點引導細讀課后練習2的語句;在此過程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引導學生達標,熟讀成誦。)

  (1)課后練習2語句的教學。

  1)在這些語句中,你認為最能夠表現錢塘大潮壯觀景象的句子是哪一句?

  2)學生匯報語句后,示填空,完成填空。

  3)自由讀語句,注意填空的部分,思考這個句子好在哪里;小組合作解決。

  4)交流匯報。(重點引導談出好處:想像部分能把大潮的形、聲、推進的速度寫形象、具體。)

  5)小結歸納:作者在觀察錢塘江大潮來到時,做到了留心周圍的事物,不但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用腦子想,所以課文讀起來,讓我們有如身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我們也要像作者那樣做個有心人,時時留心周圍的事物,養成多看、多聽、多想的好習慣。

  (2)其它語句的教學。

  1)江面很平靜,……一層蒙蒙的薄霧。

  2)午后一點左右,……悶雷滾動。

  3)過了一會兒……出現了一條白線。

  4)那條白線很快……白色城墻。

  5)霎時,……兩丈來高了。

  三、總結歸納

  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文,如同親身觀賞到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深深地感受到錢塘江大潮雄偉磅礴的氣勢。下一節課,我們也學著作者,展開想像,按照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退去的順序,說說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如果大家也能像作者那樣,用眼、用耳、動腦,多看、多聽、多想,做到留心周圍的事物,做到注意積累,就同樣能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

  【板書】

  13

  觀潮

  天

  下

  奇

  觀

  潮來前

  江面平靜

  悶雷滾動

  風平浪靜

  越來越大

  一條白線

  潮來時

  橫貫江面

  白色城墻

  山崩地裂

  白色戰馬

  退潮去

  風號浪吼

  余波涌來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5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設計意圖:課件中播放潮來時的聲音,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

  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7、指導背誦。

  ①教師引入: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讓人如身臨其境,難怪你們喜歡這些句子。可是,我們剛才讀句子的時候,把順序給打亂了。作者寫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來完成一個聽的練習。我讀一段話,請大家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幾處描寫連接起來的,并把它記下來。(學生每人一張填空練習紙)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惦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②教師讀句子(包括括號里的詞語),學生聽后記下詞,填在括號里。(指名板書)

  (出示括號內的詞語,校對)。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潮水的。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時間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變來描寫潮水的變化。)

  ③引讀這段話(教師讀括號里面的詞,學生讀后面的句子)。

  ④畫線的部分留下括號里的詞,再請學生背誦后面的內容。(機動:學生看書試背)

  ⑤現在我們一邊看視頻,一邊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錢江潮的氣勢。(如果不會背,可以看看書,會背的站起來背)

  四、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吧!請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導游,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介紹給更多的人。(放視頻)

  1、教師:你覺得作為導游應該怎樣介紹呢?

  2、出示小組活動建議:

  (1)可以選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介紹。

  (2)介紹時可以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運用資料中的知識,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介紹。

  (3)介紹的語言要符合導游的身份。

  3、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4、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熟悉的景點按照順序來介紹。

  小結:聽了你們的剛才介紹,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往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繼續關注錢塘江大潮,同時也可以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實現了與文本的深層次的對話。】

  【設計意圖: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感受課文中的精彩描寫,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并且在不斷地朗讀比較中,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正地落到實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其他作家對潮來臨時的文字,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師及時地抓住學生情感體驗的高峰,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人觀看錢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地理解進一步深化】

  【設計意圖:把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進行簡略處理,可以使學生能找準課文重點,防止學生學習內容過多,抓不住要點。】

  【設計意圖:運用填空形式降低學生背誦難度,再結合視頻讓學生去背誦,大大激發了學生背誦的興趣。】

  五、總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設計意圖:學生再一次變換身份,作為導游來介紹錢塘江大潮,實際上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將課文中學到的語言內化,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對學生是一個挑戰,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孩子們在愉悅、歡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起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讀賞析,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3、研讀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

  2、方法:朗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娘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為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今天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這番盛況吧。

  二、朗讀課文、感知大意

  1、朗讀課文。

  2、理解字詞,領會課文大意。

  望是古人對陰歷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歷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歷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歷每月的初一)

  略:略不相睹( ) 略不沾濕( )

  雖:雖席地不容閑也( )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皆披發文身( ) 皆出酒食( )

  而:既而漸近( ) 倏而黃煙四起( )

  三、研讀理解課文

  1、《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于首句。

  2、古人說:富于萬篇,貧于一字。這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么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蟬聯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閑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3、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 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水戰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發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于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4、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作者如此著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無畏精神。

  5、據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涌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于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這種斗志了?

  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像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神舟6號飛天都能表明現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有能力的同學課后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7

  教材理解

  《觀潮》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記敘了觀賞錢塘江大潮時所見所聞的景象,說明它確實是“天下奇觀”。課文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后”的時間順序記敘的,重點描寫了潮來之時潮水的壯觀景象;從聲音和樣子兩方面寫出了潮水的宏偉氣勢。閱讀這篇課文可以使學生了解錢塘江的有關情況,激發熱愛自然,探索奧秘的情趣。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設計理念

  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可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是第一課時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在第二課時上。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課時“逛西湖”,第二課時“打老虎”;從學生的興趣看,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優化第一課時的教學,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教學中我將這一段作為教學的重點,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讀為本,緊抓“奇”進行教學,初讀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讀感悟“奇”。

  學情簡介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知識面不寬,對文中所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很難想象出畫面,教師必須指導感情朗讀并借助電教媒體等輔助教學。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3、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通過品味重點詞句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留心周圍事物,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及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方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程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寓情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文件,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為學生自讀、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為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程教育資源網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制作了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搜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以便對大潮有初步了解。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過嗎?(沒有)很遺憾老師也沒能親眼所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壯觀的景象。

  二、出示課題,探究“奇”意:

  1、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1課觀潮,(師相機板書課題)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通過預習學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錢塘江大潮)

  2、師介紹: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我們可愛的家鄉--秦皇島有好幾千里。如果說秦皇島的北戴河風景區舉世聞名,那么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師板書:天下奇觀)

  3、師引發問題:“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給學生獨立思考空間,之后可以提醒學生借助字典解決。)

  4、多指名回答后明確:“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進一步引導說出“天下奇觀”的涵義,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異的景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奇”:

  1、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

  2、老師發現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趕快打開課文讀一讀吧!閱讀提示:

  A、把字音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B、認真的讀課文,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剛才教室里可真是書生瑯瑯,大家讀得都那么認真又那么好,現在誰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們開火車讀一讀,注意一定要認真聽哦,老師隨時會有可能叫到你!

  3、開火車讀課文,教師利用這個過程糾正學生讀不準的字音。

  4、剛才看到大家火車開得那么好,老師真為你們驕傲!現在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5、指名回答后明確: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后寫潮過之后。

  四、精讀課文,品味探究“奇”:

  1、師: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么你認為“天下奇觀”到底奇在哪里呢?邊默讀課文邊用--畫出你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詞句。讀一讀這些詞句,說一說體會。

  (小組交流、班內匯報)預設:

  ①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讀得不錯。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引導生回答出讀書時的感受,教師相機板書:“一條白線”,進而引導學生讀出這種感受,之后班內齊讀)

  ②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師: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多么壯觀!一丈是3.3米,兩丈多高,相當于我們三、四層樓那么高,三四層樓那么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學生自由練讀之后分組比賽讀,然后齊讀)

  ③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學生全體舉手)

  師:(教師也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聲音如同山崩地裂。(教師板書: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我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讀得更棒,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指名學生個別賽讀,教師加以鼓勵,并與學生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師:謝謝鼓勵,該你們齊讀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④我特別喜歡這句。“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么樣兒的誰來學學看。(鼓勵引導學生學學這種聲音:轟隆隆隆)

  師表揚: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師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進一步引導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的?(悶雷滾動)(教師相機板書: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⑤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師:準備,開始!

  (學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人聲鼎沸。)

  師: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學生一起讀)

  2、剛才通過朗讀,我們已初步感受到了潮來時的雄偉壯觀,可是卻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現在請大家認真聽老師讀一段話,看看誰有本事能聽出文中是用哪幾個詞把潮來時的順序寫清楚的?

  ①師讀:(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括號中的詞語教師在讀時,故意有意識地加以強調。)

  (課件出示)請學生動筆做: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 )向我們移來,( )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經過個人獨立思考后班內交流: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由遠到近)

  一起再讀讀這段文字。

  ②師:剛才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已經想象出了潮來時的畫面,那么,潮來時,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觀看錄像。

  (錄像播放潮來時的壯觀畫面。)

  ③錄像是老師的一個朋友拍的,他普通話不好,想請同學們幫忙配一下音,行嗎?配音的時候最好能激情洋溢地朗誦出來,行嗎?

  學生自由練習背誦,之后教師鼓勵能背誦的起立!(學生全體起立)師:真有信心!給你們配上錄像好嗎(生興奮地點頭)

  師:配著錄像,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師: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3、自主品讀“潮去后”的“奇”。

  ①潮來時的錢塘江真可謂“天下奇觀”!那么潮來之后呢?現在大家再認真的把課文默讀一遍,看看你又會有哪些新的發現?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指名回答:我覺得大潮過后的景象也可以稱為奇觀,因為: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就是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②教師適時點撥感悟:“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義及其景象。

  ③教師提問:“恢復”一詞能去掉嗎?為什么?(引發學生聯系前文)

  ④引導再次激情朗讀這一部分。

  4、品讀“潮來前”的“奇”。

  ①過渡:的確,錢塘江大潮未出現時,江面是很平靜的。當然,平時的錢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過,在“觀潮日”這一天,我們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與期待,于是在江潮來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翹首期盼。

  ②引導生讀潮來前句子,體會潮來前江面景象及大堤上人們的期盼。(教師相機板書:風平浪靜人山人海)

  ③引導生讀:帶著這種心情好好讀讀這些句子。(舒緩而又神秘、盼望的語氣。)

  5、回歸整體,美讀感悟“奇”。

  教師激情:剛才我們仿佛追隨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賞了一次大潮,錢塘江大潮!它的壯麗、它的雄奇,令我們嘆為觀止,使我們深深折服!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名不虛傳!讓我們再次投入地捧起書讀好課文,回味“觀潮”中的這美、這壯、這奇吧!

  (學生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小游戲,積累詞匯。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想!)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猜詞!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學生肯定躍躍欲試)

  材料:

  A、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

  --人聲鼎沸。

  B、風和浪都很平靜--風平浪靜

  C、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D、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齊頭并進

  E、山上的巖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山崩地裂

  F、形容氣勢很大--

  (該詞學生若一時說不出,有個別學生答“白浪翻滾”,師提示“浩浩蕩蕩”)

  游戲同時教師順勢出示課件中詞語

  師:誰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學生紛紛舉手)

  2、運用詞匯,學以致用。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光積累了,你們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老師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更清楚通順呢?

  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盡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教師鼓勵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選派一代表發言。)預設: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盡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班內交流,糾正得出意見一致的標準答案。)

  課件出示:填入答案后的這段話。教師引導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師: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并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著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

  六、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板書設計

  21、觀潮

  潮來前:風平浪靜、人山人海

  天下奇觀潮來時: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教學反思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并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并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學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用一用,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小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極有意義。在這堂課的最后,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因為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由于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填寫出詞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過的詞句理解了,再試著運用運用,有利于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這樣的練習在語文課中應該大力提倡。

  (四)、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采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學生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學生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鹽、屹”等12個生字,會寫“潮、據”等15個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意圖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與大海對比讓學生知道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同時,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濃郁的學習語文的氛圍。】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作業設計:

  熟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設計意圖: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去開展教師指導,能及時發現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有重點地進行指導,能更有效地鞏固學生對字詞的掌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學生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掌握課文的整體脈絡。同時,提供兩種分段方法,提倡學生對課文的多元化理解。】

  五、合作交流,反饋檢查。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搜集資料,是學生對錢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意思,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指導背誦。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品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課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為了充分發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準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托人們觀潮的喜悅心情;以“雄壯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氣勢。

  (二)課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設情境,提供感知,發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里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墻”;更近,猶如“戰馬飛奔,坦克轟鳴”的順序組接。錄制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墻”、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并將實際景象與課文里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讀”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贊美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于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讀法。默讀,利于思考;朗讀,助于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于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采用下列讀法:

  課始:教師范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后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四)優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教為主導、生為主體、學為基礎、思為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化結構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著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贊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造情境,激發情感。放錄像—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說”、“讀”、“思”互促。

  2、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等不易理解,易產生疑惑: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真是這樣嗎?因而對于作者基于真實,富于生動的表現方法也不易體會。因此只有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力。

  突破難點的方法:

  (1)借助錄像,提供感性材料,幫助理解內容,釋疑解難。

  (2)朗讀和品味詞句相結合,朗讀中品味,品味后朗讀。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正確概括段意。

  3、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促進朗讀。

  4、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教學用具:

  錢塘江大潮錄像帶(3分鐘)音樂錄音帶(2.5分鐘)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釋題,教師朗誦課文。

  目的: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同時創設情境,激情入境,讓作品感染學生,訓練聽、思、說能力。教學手段:用音樂伴朗誦。

  用談話法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還有由于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板書“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范讀課文。聽讀思考。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后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么講?什么叫“天下奇觀”?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讀。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時間順序寫的,并按照這一順序正確地給文章劃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內容,并能抓住要點準確概括段意。

  步驟:

  1、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默讀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2、分段細讀,學習第一段。

  方法:默讀。

  要求:邊默讀邊思考:作者在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寫了什么?

  學生應弄懂,交代了觀潮的時間——農歷八月十八日早晨;觀潮地點——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描寫了觀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觀潮的場面——人山人海;潮來前江面的景象——平靜、霧蒙蒙。(這是主要的)

  要求學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學習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遠及近,從聲、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力,激發學生贊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錄像

  教學方法:質疑探索法、組織討論法、總結歸納法和邊議邊讀。

  教學形式:學生自學、小組議論、全班討論三種教學形式相結合。

  ①指名學生讀第二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的?又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

  讀后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a、作者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寫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②啟發質疑。

  讓學生提出初讀時不懂的問題。

  ③引導學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④導入學生自學。

  剛才你們看了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現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生動、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來的,請你們仔細地閱讀,很好地體會一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議論。

  ⑤組織學生討論。

  邊討論邊自由讀。

  需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a、大潮從遠處出現,人們看到了什么?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

  b、“橫貫”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墻”是什么景象?這樣比,說明了什么?

  d、“千軍萬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是怎樣的景象?

  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比,表現出什么?

  e、大潮由遠及近,從聲音、形狀上的發展是怎樣的?

  f、剛聽到大潮的聲音時人們是什么心情?剛看到大潮的樣子時,人們是什么心情?大潮越來越近時,人們聞其聲、見其形后心情又怎樣?

  ⑥理解后朗讀。

  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看錄像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誰能用一句話把潮來時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發展表述出來。

  學習第三段。

  ①指名學生讀。

  ②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的意義。

  ③抓住主要內容概括段意。

  ④小結

  如果你是一個觀潮者,面對如此壯觀的景象,你會感到怎樣?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小結: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四)再讀全文。

  方式:指兩名學生讀第一、三段,全班齊讀第二段。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重點詞語意思。

  2、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3、體會、學習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2、課文內容的理解,寫作特點的體會、學習。

  教學難點:

  1、對生僻文言詞語的理解。

  2、對課文內容的準確把握。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師生互動,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儀器: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誰知道我國最著名的海潮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一同去感受一下錢塘涌潮的壯觀景象。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學生介紹作者情況。

  周密:字公謹,南宋文學家。

  2、給下面的生字注音。(投影顯示)

  霆 齋 艨艟 履 倏 舸 泅 鯨 綺 僦賃

  三、教師范讀,學生正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讀后師問:

  1、有哪些讀音和你讀得不一樣?

  2、聽了后你對錢塘潮有什么印象呢?

  四、學生朗讀課文內容,疏通文意。

  1、根據課下注釋初步理解,有疑問的地方標注出來,質疑。師生共同解決。

  2、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五、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共同朗讀第一段。

  ①這一段寫了什么內容?(明確: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②這一段是怎樣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的?

  (明確: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示題旨,接著交待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后對潮水作正面描繪,最后用楊誠齋的詩句對上文作形象概括,呼應首句,又為下文作鋪墊。)

  ③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

  (明確:作者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由遠及近地寫出潮,刻畫了海潮的雄奇壯觀。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僅用簡單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在遠方,漸近奔涌到眼前時海潮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觀潮》教學設計(精選10篇)】相關文章: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1-11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設計11-02

語文《觀潮》優秀教學設計12-18

《觀潮》語文教學設計11-13

人教版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1-05

語文教學設計觀潮11-03

《觀潮》語文上課教學設計11-01

觀潮語文教學設計10-30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0-15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