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9-23 14:03:4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9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說出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正確掌握書寫格式;

  4、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老爺爺對下一代的關懷,激發學生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的愿望。

  教學重點:

  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心,激發學生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結果的愿望。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說話、寫話的語言實踐。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字里行間的情感。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心,激發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讓生命開花的愿望。

  教具準備:

  查找巴金的相關資料

  課前先學:

  閱讀巴金的《鳥的天堂》。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和你們一起走近一位老人,一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一位響當當的人物,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他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他就是巴金(板書)爺爺。

  2、這樣一位老人在給家鄉孩子的回信中他會說些什么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全文沒有一個難認的字,沒有生僻的詞語,巴金爺爺是文壇泰斗,從他的筆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間清涼的小溪,巴金爺爺就是這樣的可親可近。喜歡這樣的爺爺嗎?

  初讀課文,要求,讀出巴金爺爺自然、輕緩的語調。

  讀了這樣清新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讀后說第一感覺。)

  2讀:

  1) 信的文本特點:面對面的說話,聊著家常,顯得很親切自然。

  2) 指名分段朗讀,讓學生在自然、輕緩的語調中體會巴金爺爺親切的話語,初步感受這平實質樸的文字中流露的真情。

  3、復習書信的格式: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

  三、再讀課文

  1、學習第一、二段,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體會,從巴金爺爺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感受濃濃的愛。

  第一段:從謝謝入手,感受巴金老人的溫暖。

  巴金爺爺為什么要謝謝孩子們呢?(一大堆信這么多的孩子們寫信;好不熱鬧。)讀出巴金爺爺的心里的溫暖,讀出感謝之情,喜愛之情。

  第二段:巴金爺爺平實清新的文字中流淌著他的真情,自由讀第二段,感受他的愛。

  2、千斤重千斤情。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筆有千斤重呢?從這千斤重你又讀出什么?

  朗讀指導:千斤重千斤情;千斤情---病中的巴金爺爺深深地愛著家鄉的孩子們;他們讀著這封信,感受著巴金爺爺的深情,怎能不為之感動?讀出孩子們的感動。

  3、交流語段二:多么,多么

  還有誰也注意到了這句話,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把你特別留意到的詞讀好。

  聽出來了,多么想看見---多么想聽見,這是多么真摯的愛啊!來,我們一起讀。

  4、誰還留意到了其它的詞,誰還有精彩的發現?

  歌唱般的話語 如果沒對孩子那份真切的愛,孩子的聲音怎么能成了歌唱般的呢?

  四、作業

  一、寫近義詞。

  珍惜( ) 真誠( ) 祝福( )花費( )

  二、寫反義詞。

  有限( ) 吃力( ) 失望( ) 平平凡凡( )

  杰出( ) 成功( ) 奉獻( ) 有限( )

  三、改正錯別字

  長途旋行( ) 重心學習( ) 興高彩烈( )

  走頭無路( ) 不屈不繞( )萬古常青( )

  第二課時

  一、復習,聯系一、二段內容,選詞說話。

  (出示文中第一幅巴金像,旁邊出示詞語:溫暖 千斤重 終于 見面。)

  指名學生讀題: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詞語說一段與課文一、二段的內容有關的話。

  師小結:是什么讓巴金爺爺感到溫暖?(孩子們真誠的愛)是什么力量支持著巴金爺爺拿起了千斤重的筆?(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愛),這就是愛,愛給人以溫暖,愛給人以力量。

  (板書:愛)

  二、學習三、四段,感受巴金爺爺的愛,感悟生命的意義。

  (一)學習三、四段,感受書信中巴金爺爺親切質樸的話語

  巴金爺爺用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們見面,這是一位87歲的老人在面對面地和孩子們聊天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3、4自然段,用耳朵聽聽自己讀書的聲音,聽聽巴金爺爺親切的話語

  你聽到巴金爺爺跟孩子們聊了些什么?

  (二)自讀三、四段,潛心對話,感悟文本

  1、這封信是一個走過了87個春秋的老人給家鄉的孩子們講述自己對人生的感悟。這里的字字句句都流露著真情,字字句句都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讓我們靜靜地傾聽巴金爺爺的聲音,再次默讀課文的第3、4段,拿起筆,寫下你讀書的思考,用筆與巴金爺爺作無聲的交流。

  (閱讀批注與文本交流)

  2、交流讀書體會(師生、生生)

  (三)齊讀第三段,領悟讓生命開花結果的含義,根植讓生命開花結果的種子

  1、這封信主要是巴金爺爺和我們談生命的意義的,他希望自己,更希望我們的生命能夠開花結果。 (板書:生命開花結果)同學們,花草樹木可以開花結果,人的生命怎么能開花結果呢?

  2、(投影)請同學們讀一讀巴金爺爺的這段話,看看誰能讀懂生命開花結果的意思。

  3、交流,引導,提升

  從這里讀懂了什么?

  (只有我們為別人奉獻我們的愛,我們的同情,奉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才能給社會增光添彩,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結果!)

  這里的花費它們中的花費可以換成什么詞?(消耗、奉獻。)

  花費它們中的它們指的是什么?(時間、精力、同情

  所有的這些,都凝聚成一個字,那就是愛!一句話,為別人、為社會奉獻我們的愛,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結果。(板書奉獻)

  4、同學們,愿意讓這朵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自己的心里嗎?自由朗讀,用心感受生命的美麗之花。

  指名讀 。

  讓這朵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齊讀!

  5、巴金爺爺說自己是個普通人,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這一生,他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讀到這里,你明白巴金爺爺為什么希望再活一次嗎?

  (他熱愛生命,熱愛社會,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同胞,他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總覺得自己應該為社會,為祖國,為同胞再多做點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他心中的這份博大的愛。)

  這朵生命之花是愛的花朵,是愛的果實,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話,體會巴金爺爺博大的愛。

  三、學習第五段,感受巴金爺爺的期望

  1、時光如水,歲月如流,巴金爺爺知道自己的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作為一個老人,他更懂得時間的珍貴。

  2、(投影第5段第2句)這是一位老人的心聲,親切的話語中充滿愛意,這是一位遠離故土的老人對家鄉孩子的熱切期望啊!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讓我們聆聽巴金爺爺的殷切期望。

  (讀出老人的濃濃的愛意,熱切的期待。)

  3、這里的你們指的是家鄉的孩子們;僅僅是家鄉孩子們的嗎?不,是對包括我們大家在內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能領會巴金爺爺對我們的期望嗎?真的嗎?(考考你們:誰的前面有無比寬廣的道路?我們;誰的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我們;希望在誰的身上?我們。好,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話。(投影,把最后一段中的你們換成我們)

  (朗讀要充滿陽光,充滿激情,充滿希望。)

  四、抒寫真情。

  1、家鄉的孩子們收到了巴金爺爺抱病寫的回信,讀著巴金爺爺親切的話語,感受著巴金爺爺真摯的愛和熱切的期望,他們心中會想些什么,又想對巴金爺爺說些什么呢?請你以家鄉孩子的身份給巴金爺爺回一封信。

  明確要求:

  1) 注意信的格式

  2) 以家鄉孩子的身份。轉換角色:現在我們是誰?我們是巴金爺爺家鄉的孩子呀,現在孩子們的心已飛到巴金爺爺的身邊了,就要面對面地和巴金爺爺說話了,明白嗎?

  3) 說真話,訴真情,說出我們的心里話。

  2、生寫信,師巡視指導。

  3、交流。

  五、作業:

  一、按要求寫句子。

  1、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改為反問句)

  2、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和歌唱般的話語。(修改病句)

  3、( )我有病,寫字困難,( )不能給每個同學寫一封回信。(填上關聯詞)

  4、你們面前有無比寬廣的道路,你們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縮句)

  二、閱讀課文,完成下面習題。

  1、我為什么愿意再活一次,說明什么?

  2、它們指什么?為別人花費指什么?開花是指什么?

  板書設計:

  18給家鄉孩子的信

  巴金 讓生命開花結果

  為社會添光彩

  為別人奉獻愛

  孩子們 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3個字。認識1個筆畫和5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

  教學重點:

 練習朗讀、認字和理解句子。

  課前準備:

 1、找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師生共同在操場上做“踩影子”的游戲。

  2、兩幅為藍天、綠樹、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和“太陽”的活動演出掛圖,以及四幅有小朋友和影子相伴的小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和5個偏旁“彡、犭、、、”。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趣,導入課文

1、出示兩幅掛圖,指導學生看圖。提出問題:

  (1)這兩幅圖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看了這兩幅圖,大家有什么疑問?

  2、揭示課題:

  (1)教師歸納:大家看圖后提出的疑問都是有關影子的。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九課就是介紹影子的知識,你們愿意學嗎?

  (2)教師板書課題:影子。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提出初讀要求,學生自學課文,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分學習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

  (1)用齊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再認讀生字。

  (2)要求學生讀準后鼻音“朋”,前鼻音“跟”,翹舌音“常、著”。

  (3)簡單區別“黑”與“里”的字形,“它”和“他、她”的用法。

  4、分四人小組齊讀課文,討論:你覺得課文中描寫影子的句子哪些最有趣?

  三、細讀課文第一小節,理解句子

 1、齊讀第一小節,思考:你覺得第一小節哪些語句最有趣?

  2、學習“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兩句。

  (1)學生齊讀,教師板書:前、后。

  強調再讀生字:前、后;

  (2)引導學生看圖,指出圖中小朋友就是文中的“我”。想一想,影子為什么有時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時在后面?啟發學生看活動演示圖,從影子、太陽、小朋友三者關系來理解。

  教師概括:影子有時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時在后面,真奇妙。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個別讀、齊讀、男女生讀)

  (3)實踐活動:出示四幅圖,要求學生選出影子在小朋友前、后的兩幅圖貼在板書上。

  邊做手勢,邊練習說話: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

  3、啟發提問:你還覺得哪些語句有趣?

  (1)齊讀: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

  提問:影子為什么像小黑狗?為什么是黑的?影子為什么常常跟著我?

  (2)指導朗讀(齊讀,個別讀,小組競賽讀)。

  小結:只要有太陽照著,影子就會伴隨在我們的前后,同我們形影不離。

  四、自讀第二小節,理解句子

1、齊讀第二小節,學生自己再讀課文

  要求:讀課文,提出問題,再看活動演示圖,及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自己解決問題。

  如:你覺得這一小節哪些句子最有趣?影子為什么有時在小朋友的左邊,有時在小朋友的右邊?等等……

  2、教師板書:左、右

  3、實踐活動:

  把影子在小朋友左、右的兩幅圖貼在板書上。

  邊做手勢邊練習說話:我的左邊是。

  我的右邊是。

  小結:白天,在陽光下,影子會伴隨在我們的前、后、左、右,還在什么時候能看到影子?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背誦課文。

  2、會寫“飛、馬、鳥”3個字。認識1個筆畫“”

  3、鞏固方位詞,鞏固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抽簽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組賽讀)

  3、背誦課文。(個人背、齊背,自由結伴背,邊表演邊背)

  二、指導學生書寫三個生字

 1、教師揭示方法:

  一看:看范字每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記:記生字的筆順、筆畫。(認識“豎折折鉤”和“橫斜鉤”。幫助學生分辨“鳥與“馬”的區別:“”就像鳥頭上的羽毛,“丶”就像“鳥”的眼睛。)

  三描:學生在范字上描一描。

  四寫:學生動筆練習。

  2、教師逐字示范,學生在寫字本上練習。

  3、互相評改。

  三、舉行“小小擂臺賽”

 兩名學生站起,一生隨意報身邊某一事物,讓另一生說出這一事物的前(或后或左或右)是什么,然后二人交換說,看誰回答得又對又快,就成為擂主,再與新的同學比賽說。這個活動還可建議學生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進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會認鳳等12個生字,會寫龍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寫字。

  2、感受傣族人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設計思路

  自主識字,在朗讀課文,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認識到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

  讀前要求:

  ⑴ 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⑵ 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字音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

  ⑴ 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詞,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讀得好聽。

  ⑵ 去拼音讀生字詞,開火車讀。

  ⑶ 全班齊讀。

  ⑷ 學生分段抽讀,互相評議。

  三、再讀,學習新知

  1、再次自讀課文并想:

  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是一次難忘的潑水節?

  2、學生討論交流。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帶著問題(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讀第三自然段。

  4、看圖理解第四自然段:

  ⑴ 畫出描寫總理衣著和表情的詞句。

  ⑵ 看圖上除了周總理,還有誰也是笑容滿面?

  5、體會第五自然段:

  ⑴ 老師做動作扮演總理。

  ⑵ 啟發想象進行說話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

  二、讀中感悟

  1、用一邊一邊練習說話。

  2、讀一讀,再口頭填空:

  鮮紅的( ) 敬愛的( ) 難忘的( )

  一條條( ) 一串串( ) 一座的( )

  3、詞語積累:

  敬愛 鮮紅 大紅 歡樂 歡呼 開心

  幸福 難忘 水紅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4、照樣子寫句子:

  ⑴ 周總理一手盛滿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民潑灑,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⑵ 傣族人民一邊呼喚,一邊向周總理潑水。

  一邊一邊

  三、寫字指導

  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用重點指導:

  1、都是半包圍結構。

  2、第一筆是豎撇,第二筆是橫折彎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隨機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3第一章第一節課。

  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隨機事件的概率》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概率》的入門課,也是一堂概念課。不僅要學習隨機事件和概率的概念,而且要初步感受概率的實際意義和思考方法,將直接影響到對后續概率課程的學習。這節課不僅是全章內容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向學生指明了概率課程的研究方向就是進一步揭示隨機事件的規律性。概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分支,它真正直接地反映了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反過來服務生活。同時,概率也是每年高考的必查內容之一,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運用以及生活中的隨機事件的概率的計算,都是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必備的數學素養。

  二、教學目標分析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理解頻率和概率的含義和兩者的區別和聯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師生、生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同時,概率的定義與性質是學生學習概率的基石,其中也蘊含了重要的數學思想,因此,我確定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如下:

  2、教學重點:①事件的分類;②概率的統計定義;③概率的性質。

  3、教學難點:隨機事件的發生所呈現的規律性。

  4、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教學課件為教學輔助。

  三、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高一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也在初步形成中,但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思維活躍卻不夠冷靜、嚴謹,因此較片面。雖然概率來源于生活,卻也要深刻地挖掘生活中的事例,學生會因為一點阻礙而產生厭學情緒,同時由于這堂課主要學習的是概念,學生會覺得枯燥而產生煩躁的心理。

  四、過程分析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教學的主體,更是課堂的主角。設計教學過程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盡可能地帶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并盡力帶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知識的主動者,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走出學習數學概念的煩瑣與困境。

  五 、教法與學法

  在課標的說明與建議中提出:概率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教師應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實例,鼓勵學生動手試驗,正確理解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及其頻率的穩定性,并嘗試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錯誤認識在初中教材中,已經對隨機事件和概率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和分析,因此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基礎。但是初、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對比而言,高中教材的表述更加嚴謹,而且知識體系建立得更加完整,后續內容更加抽象。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不能簡單的回顧、對比,而是要打下更好、更準確、更嚴謹的基礎。 在經歷用試驗的方法探究概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統計意識、發展概率觀念,同時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與協作精神。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課前在全班同學中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是:學校要舉辦“三分球投籃”大賽,那么你會推薦班上哪位同學參加呢?調查結果:高一(3)班鄭同學得票最高。

  問題1:全班三分之二的同學選擇李同學參加比賽,但是大家能確定這位同學在比賽中第一個球能投進嗎?

  學生齊答:不能確定。

  師:為什么不能確定?

  學生齊答:因為它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

  師:正確。我們把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稱為隨機事件那么同學們還能舉出生活中隨機事件的例子嗎?

  學生1:明天會下雨。

  師:好,這是隨機事件。那么從事件是否發生這一角度思考,除了隨機事件,還有其他嗎?(學生思考片刻)

  學生2:除了隨機事件以外,還有一定發生和一定不發生的事件。比如: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這是一定發生的。擲一枚色子出現7點,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師:那么,我們把這兩種事件分別稱作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接下來請同學們閱讀課本108頁。(明確三種事件的概念)

  問題2:既然三分球的命中都有隨機性,為什么大家會選擇李同學參加比賽,而不是其他同學呢?

  學生齊答:鄭同學贏的可能性比其他同學大。

  師:大家根據什么得出這樣的結論?

  學生齊答:平時比賽時這位同學的投籃命中率比較高

  師:也就是說大家使用投籃命中率來估計的。那么命中率是怎么計算的?

  學生3:是把投籃命中的次數除以投籃總次數。

  師: 這實際上就是頻率,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用頻率估計概率。

  在此基礎上,導出課題。

  (二)試驗探究

  問題3:怎樣用頻率估計概率?

  師:拋擲一枚硬幣正面(有數字的一面)向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這個概率能否利用剛才計算命中率方法──通過統計很多擲硬幣的結果來得到呢?接下來大家一起來做試驗。為了減少誤差,在動手操作之前,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試驗的規范有哪些?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交流,互換觀點想法,教師巡回指導,聽取學生不同觀點,對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鼓。最后,全班交流,得出結論。)主要有以下幾點要求:

  1。質地均勻的1元硬幣一枚。

  2。在同一高度(以數學課本豎直放置高度為準)豎直下拋,落地不計。

  3。全班共分15個小組,每小組拋30次,記錄正面向上的次數。

  師:現在開始試驗。(大約五分鐘后,學生試驗結束,統計試驗結果,填入電子表格1)

  表1(小組拋擲情況統計表)

  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做出各組頻率折線圖

  師:請同學們觀察圖表,你能估計拋擲硬幣出現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嗎?

  學生4:大概在0。5到0。6之間。

  師:那就是還不能確定具體的數值是多少。也就是說數據還不穩定。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數據更穩定,能觀察出明顯的規律呢?

  學生:(思考片刻,幾乎齊聲回答)多做幾次試驗。

  師: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們把各小組數據進行累計,得到表2

  表2(各組累計硬幣拋擲統計表)

  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做出累計數據頻率折線圖

  師:再次觀察圖表,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呢?

  學生5:發現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正面向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0。5

  師:這種說法還不夠嚴謹,認真觀察圖表,能說得更準確嗎?

  學生6:應該說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正面向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0。5,并在0。5

  附近擺動。

  師:好。接下來我們利用計算機進行拋硬幣的模擬試驗。 增加試驗次數,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發現在大量重復試驗下,正面向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0。5,并在0。5附近擺動。)

  師:歷史上有許多數學家為了弄清其中的規律,曾堅持不懈的做了成千上萬次的擲硬幣試驗。

  師:觀察頻率在0。 5附近擺動幅度有何規律?

  學生7:再次說明大量重復試驗下,正面向上的次數穩定在0。5,并在0。5附近擺動。)

  師:你們認為出現的規律與試驗次數有何關系?

  學生8:總體上試驗次數越多頻率越接近0。 5,即頻率穩定于概率。

  師生共同小結:至此,我們就驗證了可以用計算投籃命中率的方法來得到硬幣“正面向上”的概率。

  問題4:為什么可以用頻率估計概率?

  師:其實,不僅僅是擲硬幣事件有規律,人們在大量的生產生活中發現:對于一般的隨機事件,在做大量重復試驗時,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一個事件出現的頻率也總在一個固定數附近擺動,顯示出一定的穩定性。 由于大量重復試驗的頻率具有穩定性,由此可根據這個穩定的頻率來估計概率。

  歸納:一般地,在大量重復試驗中,如果事件A發生的概率m/n會穩定在某個常數p附近,那么事件A發生的概率P(A)=P。

  問題5:隨機事件的概率P(A)有什么范圍?對一個隨機事件A,用頻率估計的概率P(A)可能小于0嗎?可能大于1嗎?

  學生9: P(A)=m/n 因為0≤m≤n,所以0≤P(A)≤1。 用頻率估計的概率P(A)不可能小于0,也不可能大于1。

  (三)鞏固練習

  1。某射擊運動員在同一條件下的射擊成績記錄如下:

  ①計算表中相應的“射中9環以上”的頻率(精確到0。 01);

  ②這些頻率穩定在哪一個常數附近?

  ③根據頻率的穩定性,估計這名運動員射擊一次時“射中9環以上”的概率(精確到0。 1)。

  2。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

  (1)拋一枚硬幣有可能出現正面,有可能出現反面。

  (2)在上面的擲硬幣試驗中,擲一枚硬幣正面出現的概率為0。5,是否連續擲兩次質地均勻的硬幣,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下呢?

  (3)擲一枚硬幣正面出現的概率為0。5,所以拋擲一枚硬幣16000次時,很有可能出現8000次正面朝上。

  問題6:頻率與概率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學生思考、討論后全班交流。學生不能概括、歸納得完整,由教師直接出示答案。

  (四)總結反思

  問題7: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談本節課的學習感受,教師梳理、概括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并揭示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

  (五)作業及實踐活動

  1。請同學們下課后多注意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件。

  2、書本P113 練習1。2。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1)在初中的學習的基礎上,有些學生具備了用試驗的頻率來估計概率的經驗。但對于“為什么可以這樣做”,缺乏思考,導致在分析問題、分析數據時會出現偏差。因此從學生熟悉的命中率入手,首先說明這種方法來源于生活經驗,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得出投籃命中的可能性不相等,由此引發認知沖突,導入新課。

  (2)選擇拋擲硬幣試驗的原因:①所需條件容易實現,可操作性強;②硬幣試驗歷史上積累了大量數據,更有利于問題的說明。規范試驗的條件,使數據更真實有效。合理分組,可以減少課堂時間消耗,同時在培養動手能力與探索精神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3)對圖表的分析本節內容的難點,需要把對數據、圖表的直觀印象轉化為抽象的概率定義。注重數與形的相互轉化,把圖形上的規律用數去描述,把數據上的規律用圖形去驗證,這幾個圖表的給出可以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率地得到相關的試驗數據及整理描述數據,為分析數據作準備。

  (4)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辨析,進一步揭示概率的內涵──概率是針對大量重復試驗而言的,大量重復試驗反映的規律并非在每一次試驗中反映出來。 反過來,試驗次數太少時,有時不能合理估計概率。

  (5)通過小結與反思,明晰頻率與概率的聯系與區別,滲透辯證思想,同時,深化新知,突破難點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對核心思想方法有了更深的體會。 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評析: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根據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學習數學概念

  數學來源于現實世界,又反應現實世界。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對教學內容并非一無所知,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應當關注他們是否具備與進行的教學活動所需要的知識與方法。在初中學生已經接觸概率的概念,并且他們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對隨機事件的大量感性認識。任課教師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例(三分球投籃命中率)引入,創設了一個生動的學習情景,溝通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益于學生理解隨機事件意義,體現數學的本質。無論是在隨機事件概念、還是在概率概念的教學過程中,都將學生帶回到現實中,通過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身處現實問題情境中,通過親身體驗,在感性認識基礎上,借助綜合、概括、比較、分析等思維活動,對常識性材料進行精微化,向科學概念發展,達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概念的本質

  在課標的說明與建議中提出:概率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教師應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實例,鼓勵學生動手試驗,正確理解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及其頻率的穩定性,并嘗試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錯誤認識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取決與這種方法能否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掌握課堂知識,能否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鍛煉思維,提升能力。學習不是教師“灌輸”知識給學生的過程,而是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內化為能力,知識可能隨時間推移,會逐漸遺忘,但能力會不斷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合理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環節,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顯得尤為關鍵。在本節課中學生動手進行拋硬幣試驗正體現了主動探究,建構新知的過程。學生在動手試驗的數學活動過程中,自己發現并感悟在大量重復實試驗中,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發生的的頻率所呈現的規律性的基本事實,體會試驗結果的隨機性和規律性之間的關系,順理成章的形成了概率的統計定義。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恰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揭示概念的本質

  教師為上好這節課,作了精心的準備,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豐富的、直觀、生動的信息,創設了濃厚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數學思考。本節課主要利用了多媒體設備的兩大優勢:一是強大的圖表計算功能,二是計算機的可視化。在師生的共同探究過程中,利用Exel的計算功能和繪圖功能,迅速統計小組試驗所得數據,準確繪制頻率折線圖,不僅迅速、準確,能夠同時從數、形兩方面觀察試驗結果,而且有效的配合了學生的思維過程。為學生分析、比較、歸納、判斷、概括的數學思維活動提供較為廣闊的空間,收到較好的效果。使得多媒體不僅僅表現“描述”式的數學,而且表現了需要深層思考的數學概念。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1、讀懂外祖父有狀對梅花品格的闡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戀祖國的感情。

  教前準備及教法設計:多媒體課件及梅花圖片

  教學過程:

  導入定向: 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在各種媒體中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板題:梅花魂;齊讀課題)

  老師配樂范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要求:老師先來朗讀一遍課文,希望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文中寫了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一)、情境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1.出示一幅幅梅花圖片,在《梅花三弄》背景音樂中,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梅花,歷來是我國詩人、畫家贊美的對象,你能背出一兩句與梅花有關的詩句嗎?

  2.指名學生背一背課前收集的詩句。

  (正像詩人們贊美的一樣,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當梅花盛開的.時候,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總會使作家陳慧瑛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讓我們來讀一讀她講的故事。 )

  3.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在一幅幅梅花圖片和音樂中娓娓導入新課,意在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調動知識儲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知識和情感的鋪墊。】

  展示交流:出示課題,質疑:梅花有魂嗎?這個“魂”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請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畫一畫、寫一寫。(學生默讀、自學、畫批)

  1.認讀本課新詞。 秉性 訓斥 撩亂 朦朧 靈魂 玷污 名節 頗負盛名

  2.課文是通過哪幾件事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有著濃濃愛梅情結、思念故鄉的老人的?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3.指名學生說一說,并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內容,教師提煉板書:

  (1)讀詩落淚。

  (2)珍愛梅圖。

  (3)不能回國。

  (4)贈送梅圖。

  (5)送梅花巾。

  4.用連結事例的方法說說課文大意。

  【設計意圖:在初讀階段,理清課文的結構,并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圖有二:第一,引領學生整體感知,高屋見瓴,整體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第二,在理清結構的同時,把課文讀通、讀好,為更深層次地理解和體會文章的情感打好基礎。這樣,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把握了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情感基調。】

  品讀體驗:解讀梅魂,感受民族氣節

  1.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這份情感與梅花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請大家從課文中找出表現外祖父喜愛梅花的句子。多讀幾遍,想想你讀懂了什么。(4人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有關句段)

  出示:“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又用紅綢子慢慢抹凈。”

  ① 出示“墨梅圖”,學生自由讀本小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

  么?(祖父十分愛惜墨梅圖)

  ②你從哪些詩句感受到祖父十分愛惜墨梅圖呢?畫出有關詞句。(學生圈畫并交流:拉下臉、訓斥、輕輕刮去、慢慢抹凈)

  ③“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這清白的梅花為什么不能玷污?指導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輕輕”、“慢慢”這兩個詞該怎樣讀,為什么?

  ④一幅墨梅圖有什么稀罕?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為什么如此大怒?

  出示:“想不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 一包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

  ① 指名讀。

  ②外祖父為什么送梅花手絹給“我”?(讓“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也把他自己對祖國的眷戀之心讓“我”帶回祖國)

  3.討論:此時,你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了更深的了解嗎?引導學生理解,“梅花”不僅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設計意圖:本片斷教學設計先關注學生自己讀懂了什么,再從學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氣節的人。兩次談感悟,緊扣一個“魂”字,層層推進,啟迪學生感悟“魂”的深刻含義。】

  拓展延伸:擴充“思鄉”內容

  1、從來“故鄉”這個字眼就是讓人心中感到溫暖,讓人不禁落淚,外公那份無盡的相思,不僅感動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動了我們。千百年來,“思鄉”也是人們吟誦的最多的主題,誰能給我們背一首?

  2、老師推薦一首詩。

  3、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達標測試:1、讀準神字詞讀音,

  2、文中講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分別是什么事?有一句話概括。

  板書設計: 梅花魂 借物抒情

  梅花中華民族

  愈壓愈強 頂天立地

  越是困境 越頑強堅定

  思鄉情 愛國心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簡析】

  《頤和園》是人教課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五組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按游覽順序記敘了頤和園中的著名景點,文章條理清晰,語言優美,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教學這篇課文應在“自己閱讀的基礎上,結合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感受景點之美和文字之美,學習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試驗稿)提出:要變革“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在語言環境中培養理解、想象、欣賞、表達能力的基本原則,在本課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交流,大膽表達,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展示”的愿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努力將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緊密結合,在自讀自悟中利用網絡平臺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利用校園網、互聯網絡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增強對頤和園的了解。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

  5、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陶冶愛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網絡自主查尋,拓寬學生視野。

  【教學策略】

  創設情景 感受景美──自主探究 發現問題──網絡查閱 協作商討──匯報交流 探究實質──歸納總結 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網絡、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詞語聯想,游戲引入

  1、游戲:

  詞語大聯想:

  蒜頭 花朵 冬天 清水(水仙)

  北京 印章 2008 第一次(奧運會)

  皇家 北京 園林 長廊(頤和園)

  2、配樂簡介頤和園:

  這就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那里水天空闊,旖旎動人,浩淼煙波中,神山仙島鼎足而立;湖上長橋就像一道飛虹,跨向綠水之中,湖上一座座拱橋婀娜多姿、景色天成,后山后湖、松濤陣陣,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有“皇家園林博物館”的美稱!

  3、激趣引入:

  告訴同學們一個好消息,頤和園正在評選最佳景點,誠心邀請你們參加最佳小小景點講解員的評選,(點擊邀請函)想參加嗎?

  想一想,如果你是講解員,你應該了解哪些關于頤和園的知識呢?

  評委會為大家準備了一篇很美的課文,讀完之后,你肯定會對頤和園有進一步了解。

  4、打開課本自由讀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請教拼音朋友幫忙。

  二、檢查識字,評選激趣

  1、過渡:

  想成為我們的會員可不那么容易,得接受評選委員會的考驗,敢不敢接受考驗?

  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讀。

  2、游戲:

  評選委員會請小朋友們玩一個游戲,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課文游覽的順序,做好拼圖游戲,誰將有資格成為我們的小小講解員。

  (師板貼游覽順序圖)

  3、祝賀大家都順利過關,成為一名小小講解員。剛才我們初游頤和園,你感覺怎樣?

  (美)

  4、學習要求:

  你最想成為哪個景點的講解員?

  評委會為各位準備了每個景點的許多資料,你想成為哪個景點的講解員,就來做一做這些事情:

  ⑴ 讀一讀那個景點的文字介紹。

  ⑵ 看一看相關圖片資料。

  ⑶ 最后再說一說景點的美麗之處。最后通過你們的介紹,哪個景點獲得的支持者最多,哪個景點將成為頤和園最佳景點,而景點的講解員也將獲得最佳講解員的稱號。

  三、依托網絡,自主探究

  四、精讀研討,匯報交流

  1、長廊:

  ⑴ 組長匯報:

  邊講邊演示。

  ⑵ 對講解員的解說進行評價。

  ⑶ 組員補充。

  ⑷ 游客質疑,講解員解答。

  ⑸ 理解課文內容:

  ① 通過講解員的講解,長廊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② 課文中是怎樣來描寫的?請用筆勾出來。怎樣朗讀才能體會到長廊的長?

  (學生讀)

  學生評價。

  (電腦出示語句品讀)

  ③ 長廊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電腦演示幫助理解)

  “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

  (千姿百態、各不相同……)

  ④ 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的一頭,會看到什么?

  (向前看……向上看……向兩旁看……)

  ⑤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長廊很美,為什么作者這樣描寫就讓我們感到長廊更美了呢?

  寫作方法:

  用詞準確;抓住特點來描寫;按一定的順序來寫:從下→上→兩旁。還寫出了感受。

  ⑥ 過渡:

  在長廊參觀真是美不勝收。我們不僅能看到五彩繽紛的彩畫,聞到淡淡的花香,還能享受微風的輕拂。

  2、萬壽山:

  ⑴ 講解員解說。

  (山上景物)

  ⑵ 對講解員的解說進行評價。

  ⑶ 通過講解員的解說你知道萬壽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點?你覺得這些怎樣?怎樣的美?請你用書上的語言回答。

  指導朗讀。

  ⑷ 學生質疑:

  理解“聳立”的含義。

  (出示佛香閣圖片幫助理解)

  ⑸ 過渡:

  那琉璃瓦光滑透亮而且是黃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那排云殿,一排排宮殿富麗典雅,光彩奪目。真是雄偉壯麗!

  (結合圖片演示)

  3、在萬壽山上鳥瞰:

  (學生分小組自主學習)

  過渡:

  要是登上萬壽山,在山上俯看整個頤和園的景色那將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⑴ 學生按照:

  讀—看—講的方法自主學習。

  (電腦出示學習方法)

  ⑵ 質疑品讀:

  電腦出示優美語句進行品讀。

  ① 品讀:

  蔥郁的樹叢……朱紅的宮墻。

  蔥郁的樹叢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反復朗讀)

  ② 品讀:

  昆明湖……一塊碧玉。

  你覺得這段美在什么地方?

  (靜、綠、比喻)

  現在我們就通過朗讀來體會昆明湖的美吧!

  重點輕讀:

  靜、一鏡子、綠、一碧玉。

  (電腦出示相關資料)

  ③ 品讀:

  此時此刻……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體會“滑”的含義。

  (結合視頻理解)

  ⑶ 師:在萬壽上上能觀賞到這么美的景色,真讓我們大飽眼福。我們看看小講解員會怎樣給我們解說呢!

  ⑷ 講解員解說。

  ⑸ 過渡:

  水平如鏡的昆明湖倒映著翠綠的柳條,湖水顯得更綠了。置身這樣的環境中讓我們感到如入仙鏡,下面就請昆明湖的小講解員們帶我們去游覽。

  4、昆明湖:

  ⑴ 小講解員解說:

  每位講解員只抓一處景物來講解:

  歷史──17孔橋──和小島……

  ⑵ 重點講解17孔橋: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點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讀后回答:

  洞多柱子多、獅子多。

  (結合視頻理解)

  5、齊讀第六自然段,總結歸納:

  物多景美。

  五、創作延伸,公布結果

  1、剛才我們隨著講解員在頤和園里細細地游覽了一番。那你最喜歡哪處景物呢?請你用幾句話寫出你的感受。

  (學生在電腦中完成)

  公布評選結果。

  2、教師介紹其他網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六、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展示學生電子小報,激發學生課后合作完成。

  2、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在頤和園里作了一次免費旅游。頤和園那絢麗多姿的美景讓人留連忘返,小講解員們精彩美妙的解說更讓我們領略到了頤和園的無窮魅力。我們祖國有這樣秀麗的景色瑰麗無比的歷史文化,真讓我們感到驕傲自。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像作者一樣,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度來審視數學文化,激發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目標

  啟發學生具有宏觀的文化視野,以科學精神勵志,以人文精神向學,開辟出一個語文學習的新境界。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難點: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3.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屈指可數彈指一揮見,手指在生活中的計數功能,直接催生了數學這門科學,丹齊克的《指印》為我們揭開了這二者的關系(板書課題)。

  2.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丹齊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學求學。1910年去美國,入美國國籍,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講授數學。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1)學生讀課文,整理文章的結構脈絡。

  (2)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數學作為科學的語言,在當代科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饒有興味地給我們講述了數學的起源人類計數的歷史。原來,讓現代人望而生畏的數學在它的起步階段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我們現在普遍采用的十進位制,只不過是原始人類以手指計數的遺跡。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無法把握數量的多少,面對生活的難題,他們困惑不已。然而人類的理性終于從紛繁的事物中抽象出數的概念,發展了數學思想,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

  數字的起源,如同文字的起源一樣,是對人類心靈最具誘惑力的問題之一。作者在正文前面摘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詩句,表現出古人在這方面的好奇和迷惘。

  課文節選部分共6節。第1節,談人和動物的數覺。數覺是一種對數的原始直覺,是人和動物(如某些鳥類和昆蟲)都具有的一種本領,是對小數目東西數量的判斷能力。作者列舉了鳥類、蜂類的例子,說明這種本領不獨為人類所有。還講了莊園主驅趕烏鴉的故事,說明這種依靠本能對數的辨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有時會因此丟掉性命。

  第2節,作者進一步對上述例子加以分析,舉出了兩種意見。一種是正確的,即具有這種數覺的動物只限于極少的幾類,可能只限于幾種昆蟲、幾種鳥類和整個人類;一種是片面的,即認為動物數覺的范圍實在太小,簡直可以略而不論。作者在第2節中主要是針對這種意見進行了辯駁,指出人類的數覺范圍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人類單憑這種直接的數的直覺,在計算的技術上,就不會比鳥類有什么進步。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首先界定了數覺的概念,指出人類借助圖形、心算、計數等輔助手段來識數不能算是數覺;另外,還從原始民族、原始語言和歐洲語言中找例證,如南非布須曼族表示數字的字只有一、二和多,英文、拉丁文、法文三倍(或三)都有表示多的意義。

  第3節,繼續舉語言上的例子,指出很多原始語言表示數字的字都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數,就連英語集合(Collection)、集(Aggregate)兩個表示數的抽象詞都是外來語。由此證明具體的東西總在抽象的東西之先,由具體的、駁雜的對數的表示法,到統一的抽象的數概念,是數學發展的前提。作者援引羅素的精彩論述,說明了人類抽象能力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讀之令人感喟。

  第4節,進而談集合的對應和匹配原理。在現實生活場景中,會堂的座位與出席的人,可以通過比對看出多少來。但是這種比對的方法太笨了,既不能事先預知,也不能脫離現場來完成,于是產生了各種模范集合。模范集合起到了計量標準的作用,如同貨幣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一樣。這樣,人們要表示數字二時,就想到了鳥的翼;要表示數字三時,就想到了苜蓿葉;要表示數字四時,就想到了獸足;要表示數字五時,就想到了自己的手指。后來,這些模范集合的具體所指逐漸被淡化,人們只是習得了記住了它們的語音形式,拋棄了它們生動的模范的內容,于是較為抽象的數字產生了。

  第5節,承接前面的話題,提出了基數與序數的概念。脫胎于模范集合、從對應原則產生出來的數,再抽象也是基數。單憑基數本身,是不能創造出計數術來的。一定要在對應中增加序列的概念,即完成由基數到序數的轉化,才能擺脫古老的煩瑣的一一匹配辦法,創造出一種計算方法,實現識數的質的飛躍。

  第6節,繼續探討基數與序數的微妙區別,并從屈指計數方便靈活上,推斷在用手指的時候,人類借助于這個工具,就不自覺地從基數轉進到序數。作者的這種推斷,在許多語言中找到了遺跡,因為在許多語言中,五這個數,就用手表示;而十則用雙手。作者至此點明本章(本文是其前半部分)主題,指出人類在計算方面之所以成功,應當歸功于十指分明。

  閱讀本文,不但能增進我們對數字、計數起源的認識,也會在作者親切、信實的敘述中,領略到其語言的魅力,為作者探究數學文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

  【明確】語言與數學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它們是兩種語言體系,而且在早期還具有同源關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深切體會到作者以大量原始語言現象說明數學起源問題的良苦用心。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為了說明原始人類的數覺或表現數的方式,來闡述人類數學能力的發展歷程。如對南非的布須曼人只有一、二和多三個數字,間接說明了原始人類對數的感覺極為有限;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的辛姆珊族語言的分析,論證了原始時代的數字經過了由多元具體系統到一元抽象系統的轉變過程。

  (2)作者為什么說數覺和計數不能混為一談?它們有怎樣的區別?

  【明確】區分數覺和計數是作者在文中反復申明的,它是人與動物的數學能力的本質區別。要通讀全文,才能充分理解作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是作者自始至終強調的一個觀點,也是本篇立論的關鍵所在。數覺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一種對于數的直覺,而且就這種能力來說,人也不比某些鳥類或昆蟲高明多少。但是計數是人類所獨有的,它借助于人類的十指分明得以起飛,演變為計數,成為全部數學發展的基礎。

  (3)作為一篇談論數學文化的文章,本文具有怎樣的論述風格?

  【明確】《數:科學的語言》一書主要是介紹數的概念及其發展歷史的,然而作者卻很少用艱深的數學語言來描述,盡量用日常語言娓娓道來,其目的是為了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這本書,以激發大眾對數學文化的關注和熱愛。本書原版有一個副標題,為為有文化而非專攻數學的人寫的評論性概述。所以,脈絡清晰,條理分明,語言親切、通俗是本書的主要特色,這在課文節選的部分也有突出的體現。另外,作者并沒有就數學論數學,而是站在人類文化發展的高度,來描述數學發展的軌跡。所以旁征博引,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可讀性極強。這些來自作者對數學文化深厚的理解和熱愛,來自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概述】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

  本課所需課時為2課時。

  主要學習內容是識記生字,感悟課文,擴展閱讀,網上留言。

  【教學目標分析】

  1、認識“掛、街”等13個生字和部首“□”,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由本課生字引出的新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愿。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通過留言版,展示學生的收獲和心愿。

  【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對創新識字、閱讀、寫作等語文活動很感興趣。

  2、學生能運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字謎、編兒歌等方法識字。

  3、學生愿意使用留言板,但打字速度有待提高。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主要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策略,讓學生在語文實

  踐活動中自主發展、自我創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鼓勵學生在網絡上大量識字、大量閱讀,盡情想象和表達。

  【學習資源】

  1、多媒體網絡資源。

  2、課文──《四個太陽》。

  3、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環節】

  1、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播放歌曲《種太陽》,導入課題。

  2、自讀課文,快樂識字:

  展示課件,學生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并在小組匯報自己的識字成果。同學評議。

  3、合作探究,朗讀感悟:

  以小組為單位,給四季畫太陽,交流讀書心得,在留言版上打出來。

  4、瀏覽網站,擴展閱讀:

  學生進入教師提供的資源網站,自主選擇閱讀內容,進行有效閱讀。

  5、質疑問難,展示成果:

  學生可以提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展示閱讀收獲。

  【教學過程流程】

  提供網絡資源,指導學習

  播放動畫

  學生自由朗讀

  朗讀感悟

  留言版

  畫心中的太陽

  寫讀書感受

  屏幕投影

  打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詞語

  學生自主識字

  自能識字:多種方法識記,擴展偏旁認字

  師生游戲:教師組織學生做猜字游戲

  生生游戲:看誰摘的“蘋果”多

  開始播放歌曲

  情境導入

  學生欣賞課文

  借助拼音擴展閱讀

  提供展示平臺

  質疑問難交流收獲

  投影學生作品

  結束

  【教學評價】

  學生的學習評價融入各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

  1、認知目標:有興趣地識字;積極地閱讀;創造性地思想。

  2、過程與方法目標;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討論研究,善于與他人合作;喜歡用網絡、媒體等多種信息工具搜集處理信息 。

  3、情感目標:有較強的求知欲;能持之以恒地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以形傳神”的描寫方法。

  2、感悟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培養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導語

  講課之前,先請教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人能稱之為“巨人”?

  (①身材高大異乎常人的人②童話里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的人物③比喻有巨大影響和貢獻的人物。)

  音樂家貝多芬身材矮小粗壯。“病魔奪走了他短暫的生命。他為什么能稱之為“巨人”?(音樂上的杰出貢獻)

  僅僅因為如此嗎?學完這篇課文,相信你會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初識名人

  課前大家廣泛搜集了貝多芬的資料,我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個小題目,誰來回答。

  同學們對貝多芬有了這么多的了解,想不想感受一下他的《命運交響曲》?聽完后,告訴我你的感受。

  聽《命運交響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覺很震撼,很有氣勢,仿佛是激烈的敲門聲。

  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宏偉的充滿哲理和英雄史詩般的巨作,貝多芬創作了6年時間。此時的他已在無聲的世界里孤獨地掙扎了二十余年,為了創作,他用一枝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感受音符的律動。靠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為人類釀制出玉液瓊漿呢?讓我們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布置大家預習了課文,誰先來讀一下生字?齊讀。結合課文說一下詞意。

  2、課文從客人來訪談起,請你概括其中寫了哪幾件事?

  (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客人與貝多芬會面──貝多芬回憶最后一次指揮的情形)

  四、解讀名人

  1、作家何為寫人物傳記非常善于塑造生動的人物,他從哪些方面描寫貝多芬?(肖像、語言、神態)

  2、我們先來剖析肖像描寫部分,誰來讀?

  3、請你按照“從中,我讀出了一個的貝多芬。”這一句式,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讀外貌描寫部分,交流。

  ① 外貌:(雙肩、眼睛、嘴)—堅忍無比

  ② 比較閱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片斷,比較寫法的異同。

  (相同:觀察角度相同,著眼點相同

  不同:課文抓住典型特征,語言簡練,著力表現貝多芬堅忍無比的生的意志;選文描寫全面細致,突出了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與下文寫貝多芬不朽的貢獻、偉大的人格相對比。)兩段描寫各有千秋,都服務于作者的寫作目的,都能以形傳神課文尤其如此。

  ③ 寫法:以形傳神

  仿寫練習:抓住某位同學的一個面部特點寫一、二句話、交流。

  4、內心(語言)

  古語說:言為心聲,透過貝多芬的語言,我們走進他的心靈。揣摩貝多芬的語言,說說你的理解。我從《貝多芬傳》里摘錄了幾句話,希望能給你一點提示。

  ⑴ 一株樹:苦悶、絕望熱愛自然

  ⑵ 火山:堅強與厄運抗爭、獻身音樂

  ⑶ 心里的音樂:用生命創作

  ⑷ “永恒”:超越自我音樂相伴(用苦痛換來歡樂)

  5、概括貝多芬給你的總體印象:獨立堅強,嚴肅善良、熱愛自然、酷愛音樂、不屈服于厄運。課后閱讀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和以貝多芬為原型創作的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你會受到心靈的震撼與洗禮。

  五、感悟名人

  1、作者為什么稱貝多芬為“音樂巨人”?

  信念、巨人、貝多芬

  2、拓展延伸:

  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震撼了我們,然而,以頑強的意志搏擊神圣風浪險灘的又何止貝多芬一人?

  請你說出直面人生苦難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他們,都是信念的巨人)

  3、貝多芬用不屈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華為世界音樂史譜寫了輝煌的樂章,戰勝痛苦的歡樂征服了所有的聽眾,下面請你聆聽貝多芬音樂演奏會片斷,同時打開課本第二頁的彩圖,凝視他的雙眼,聯系自身實際,邊聽邊寫下你的感受,語言力求精煉。

  交流

  4、結語: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有凄風苦雨、激流險灘,但只要我們用信念做槳,意志做帆,堅信人生的航船定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9篇】相關文章: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01-22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八篇01-14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5篇01-08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六篇01-08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9篇01-21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6篇01-10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八篇01-03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四篇01-20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8篇01-08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6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