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2篇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1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等把《后羿射日》這篇課文讀正確、流利。
2.了解后裔與怪禽猛獸等斗爭的過程中的神勇無比。了解祖先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決心。
3.積累,背誦《后裔射日》
教學難點:
了解后裔的神勇無比,了解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積累課文。
教學過程:
1. 復習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了《淮南子》中的秦西巴縱麑,誰來背誦給大家聽。(指名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交流《淮南子》里面不僅收集了許多帶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而且還有許多的`神話故事,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后羿射日》課件出示
2.學習新課:
(1)聽老師讀,你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標上拼音,同時注意老師在哪個地方停頓。
(2)剛才同學們都聽得很認真,老師發現這些字很難讀,老師把它拿出來,大家再讀一讀。(課件出示)
(3)生字讀熟了,相信你一定能把課文讀熟,自讀3遍,找同學起來讀。(指名讀)
(4)小組合作讀準字音。展示讀。
(5)課文讀熟練了,堯之時,發生了什么事?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那你知道文中的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是什么嗎?(交流)對,它們是一些危害人類的東西,來咱們一起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6)當這些怪禽猛獸危害百姓的生活時,堯是怎樣做的?誰來讀有關的句子。
(7)后羿為人類做了那么多,你想對他說什么?(交流)
(8)這個故事發生在上古時期,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時候,那時候科技不發達,不能正確認識和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便賦予他神話色彩!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了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的祖先是勤勞、勇敢和智慧!
(9)讓我們帶著讀祖先的崇敬之情再來讀一讀課文!
3、積累、背誦課文
分組比賽,看哪個小組最先能背誦。交流展示。
教學設計方案 2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并學習父親的勤勞和執著。
③積累并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課前準備
①文字幻燈片。
②補充閱讀材料。
●讀題設疑,整體感知
①(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
②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初步閱讀,讀通課文
①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②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干、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③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研讀,體會人物精神
①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圖畫批注,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
②小組內交流。
③全班交流:
a.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b.當暴雨沖走泥土后,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C.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④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占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請你用自己的話夸夸這位父親。(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跡)
⑤父親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但他身上那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下面就請同學們任選一段你認為最能體現父親這種精神的段路,練習有感情朗讀,并讀給大家聽。
●探究寫法
①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②拓展閱讀《兩根指頭的聲音》。
●附錄
兩根指頭的聲音
包利民
黎楓是一個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他正打著響指,聲音清脆悅耳,我看到他只有一只右手,左臂空空蕩蕩,更讓我吃驚的是,他的右手僅有兩根指頭,他競用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響指!
當我們成為朋友后,我漸漸地了解到他的一些情況。9歲那年,他因頑皮觸碰到高壓線,從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開始的時候,他萬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滿了絕望。后來在父母及老師的開導下,他才漸漸平復下來。
有一次,一個傷殘人報告團來作報告,父母打算帶他去聽,好讓他知道別的傷殘人是怎樣奮斗的,以此鼓舞他的斗志。他很高興。可第二天他又不快樂了,父親問他原因,他說:他們做報告時,我怎樣為他們鼓掌呢?
父親看著他的眼睛說;兩根指頭也可以鼓掌呀!那幾天,他學會了打響指,聽報告的時候,他以打響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學們討論理想,大家異常激動,有個同學站起來,兩手握緊拳頭大聲說: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拼搏,我想成為一個企業家!黎楓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為一個企業家,可他卻不能像那個同學那樣用雙手去拼搏。
回到家中,他一直悶悶不樂,在母親的關切下,他講了白天發生的事。母親沒說什么,默默注視了他一會便轉身向門外走。忽然,一枚硬幣從母親手中落到了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他忙跑過去,把那枚硬幣拾起來還給母親。母親握著那枚硬幣說:孩子,你看,拾起錢兩根手指就足夠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無法形容的。
他對我說:從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兩只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見黎楓的時候,他正用兩根手指熟練地操作電腦。我們談了好久,臨別的時候,他打了一個響指和我再見。是啊,即使上天只給你兩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運的咽喉!
教學設計方案 3
一、 教學思路與設計理念
【教學思路】
課一開始,先讓學生背誦以前積累的古詩。然后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接著師生合作,認讀古詩,再指名讀,互相評價。解決生字詞,指導學生觀察、誦讀,感悟詩境、詩情。
【設計理念】
古詩詞的語言是祖國語言寶庫中的精華。古詩詞教學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古詩詞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學習、積累一些優秀的古典詩詞,而且能使學生感受、了解內容豐富、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還可以涵養學生的性情,陶冶學生的情操。所以,古詩詞的教學不僅要注重積累,還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優美,要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讓學生愛上古詩詞,愛上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春曉》這首詩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中,讓讀者先通過聽覺,然后通過想象,既而轉換到視覺,在人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夜風雨后的春天景色,給人一種春光似海、春意正濃的美的感受。
本課教材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幅情景圖,一首古詩,認字表和寫字表,還有四道課后練習題。這首古詩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已經深遠而又耐人尋味。在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要初步了解詩的大意,體會意境,熟讀成誦。同時還要讓學生體味古詩文的韻律美,提示停頓、重音,指導朗讀。本課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意境圖,我們可以從圖中看到被春鳥喚醒的作者,打開窗戶后被雨后春景所驚異的神情,從而可以看出戶外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學情分析】
這首古詩,好多孩子學前就已經會背了。如果我們再一味注重讀背,那就如我們所說的:學生只是在數白嘴、背天書,毫無意義。試問,這樣的課學生趣從何來?這無非是在浪費時間。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我們必須把握一點:注重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學定教。
【教法分析】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為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利用文中插圖,配樂朗讀等方法為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針對于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并結合書上的插圖用以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曉、眠、覺、聞、啼”這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創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學會說和寫,課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寫下來。
四、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生字卡片、游戲卡片
六、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學生背誦以前積累的古詩。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課下搜集背誦了好多的古詩,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一個展示的機會,來,勇敢地站起來給我們背一首吧!
2.出示課件,觀察。
你們真是勤奮好學,背誦了這么多古詩,今天老師獎勵你們看個動畫片,課件示圖。
真是太美了!老師想用一首古詩來描繪一下這幅圖,你猜是什么詩?
(學生猜測,會背的背給大家聽)
二、認讀古詩。
1.師生合作,認讀古詩
老師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這首《春曉》,我們的課本上也有這首詩呢,趕快看看它和我們背的這首《春曉》是不是一樣呢!請同學們打開書17頁,自己認真地拼
一拼、讀一讀這首詩,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是圈下來,一會兒想辦法解決,好嗎?
2.指名讀,互相評價。
誰愿意把書上的這首詩給大家讀一讀?
(生自讀、勾畫、交流)
3.這么好聽的詩,老師也想給大家讀一讀,給老師一個機會好嗎?
4.生評價老師
三、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師為什么能讀這么好嗎?因為老師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曉、眠、覺、啼、多、少、處
2.合作識字。
快看看這里面有沒有你認識的老朋友,如果有快點和他們打個招呼,不認識的也要想辦法認識他們,讓他們成為你的新朋友。
3.交流識字情況。
哪個生字朋友和你最要好趕緊給我們介紹介紹吧!
4.讓我們一起來認認他們吧!
5.檢查認字情況。
你們是不是真的把他們記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請小老師來檢查檢查你們。
教學設計方案 4
【教學目標】
1、理解體會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2、學習本文襯托的手法。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重點、難點】
1、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是本文重點。
2、襯托的手法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將梅蘭竹菊視為筆下的寵兒,但在宋代卻有一位大哲學家偏偏愛蓮,并以一篇《愛蓮說》在文壇名流千古,周敦頤為什么如此愛蓮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討論點撥
1、周敦頤為什么如此愛蓮,你從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嗎?請用文中語句回答(課件演示)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課件演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境來寫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是從體態香氣方面來寫的;“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從風度氣質方面來寫的。
三、引導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
1、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愛蓮花是因為蓮花自身的高潔美麗,但僅此而已嗎?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是一種人的化身,聯系第二段來看,它是哪種人的化身?說依據。
“蓮,花之君子者也”
2、讀第一段中描寫蓮花的語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完成兩幅蓮花拼圖,第一幅寫上了蓮花的'一種特點。另外一幅,填上與蓮花相對應的君子的品德。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
3、作者借蓮花形象來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現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蓮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漣而不媚于世。處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剛正不阿,不攀附權貴,這是蓮的氣質風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寫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懷,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君子之風)(再齊讀那些句子)
四、學習襯托和借物喻人的手法。
1、本文是寫蓮花的,可是作者卻在文中不惜筆墨的寫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愛這兩種花的人,這樣寫有何用意?
明確:寫另外的兩種花是為了襯托蓮花
2、同樣是襯托,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寫三種花的目的是要寫三種人,是要再現他們的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追求,最終表明作者周敦頤對于自己人生的一種態度和志向,不消極避世,能潔身自好。
3、最后引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五、探討第二段后半部分中有個“噫”字,它的含義是“表示嘆息”,結合后面語句,你認為其中包含了哪幾種不同的情感?
明確:分別為惋惜,諷刺,慨嘆。
六、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5
一、教學準備
1、白紙、放大鏡每人一份
2、書寫紙、卡紙、掛歷紙、報紙等每組一份。
3、每組準備兩本不同的厚薄的書。
二、教學目的:
1、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征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2、培養觀察比較各種白紙不同和相同特點的能力。
3、培養探究紙的興趣。
4、知道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三、教學重點:
觀察紙的纖維。
四、教學難點:
探究觀察比較各種紙,不同特點的方法。
五、教學活動過程
觀察描述一張白紙的特點。
1、(出示一張白紙)這是一張紙,它是什么顏色?這張紙除了顏色是白的特點外,它還有什么特點呢?
2、提供給學生每人一張白紙。讓學生進行獨立觀察,并根據需要記錄關于這張白紙的特點。
3、小組交流每個人觀察到的關于白紙的特點。
4、全班交流歸納:關于這張白紙我們觀察到了它的哪些特點?
5、評價要求:能觀察到關于一張白紙的'10個以上的外部特征。
比較兩張紙的不同。
1、觀察一下你們桌上的紙主要有什么不同?
2、學生分組觀察并作記錄。
3、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方法比較它們的不同特點的?
4、學生匯報交流。
5、比較兩張紙的厚薄可用哪些方法?
6、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進行反思,得出各種方法。
7、試著你們說的方法比較生字卡片與科學紙張的厚薄。
8、怎樣觀察比較兩本不同書的厚薄?
9、學生討論得出可以用測量、計算等方法。
10、學生用尺來測量兩本書紙張的厚薄,并交流觀察測量結果。
11、評價要求:能夠理解并經歷比較各種紙不同特點的觀測手段或方法。
觀察紙的纖維。
1、這些外形不同的紙,它們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2、引導學生將小紙片撕開,觀察撕開的紙邊。
3、學生觀察,并作交流。
4、全班交流:
①讓學生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②師歸納:這是纖維。
5、紙面上能觀察到紙的纖維嗎?引導學生將撕下的半張紙揉成團,再展開,用放大鏡觀察紙面。
6、學生試驗之后:
①報紙,餐巾紙可以觀察到。
②書寫的白紙、書本的紙張不能觀察到。
7、學生觀察,并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8、總結:
①在觀察中你們有哪些新的發現?
②產生了哪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有什么想法?
9、學生討論得出:
①發現: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②問題:紙的纖維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有些紙的纖維粗,有些細?紙是怎么造出來的?
10、評價要求:能夠觀察到紙的纖維,知道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課堂延伸。
1、課后針對這些問題去搜有關紙的資料,了解紙是怎樣造出來的。
2、分析下節課的內容:我們來造一張紙。
教學設計方案 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能正確讀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動中“悟情、悟理、悟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說幾句時間格言送給別人或自己。
2、揭題,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課件出示:朱自清的寫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⑴ 畫出最能體現時光特點的詞語。
⑵ 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讀不懂。
2、交流學習結果。
三、細讀課文,感受情感,感悟道理
1、認真讀課文,畫出與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課件配樂學生自由讀。)
2、說說自己畫了哪些句子。
3、學生說那句課件出示句子(課件建成超級連接):
⑴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① 讀句子,思考: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② 指導朗讀:加點的`詞讀重一點,慢一點。
⑵ 在逝去……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① 理解徘徊罷了,匆匆罷了。
② 問一問自己:我能做些什么?
③ 問一問伙伴:你能做些什么?
④ 寫話: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____,能做____,還可以做____。
⑶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我……痕跡呢?我何曾……痕跡呢?
① 理解劃線部分,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 仿寫:過去的日子如__,被__;如__,被__。
③ 反復吟讀,說自己的感想。
⑷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想:為什么會一去不復返?
四、品讀妙句,感悟文采并仿寫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2、依照上面的例子寫話。
五、綜合練習:與時間老人真情告白
1、課件出示《今日歌》、《明日歌》。
2、課件出示:名人名言,學生配樂朗讀。
六、課外作業
課件出示: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繼續搜集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詩歌,名人珍惜時間的軼聞趣事,辦一份小報。
3、讀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
【板書設計】
匆匆
日子一去不復返
珍聊天時,日子從嘴邊溜過
時間 惜玩耍時,日子從笑聲中飄過
散步時,日子從腳步中掠過
教學設計方案 7
【教學內容】
《變廢為寶》是粵教科技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保護環境》中的第三課內容。本課是這一單元中繼空氣污染、水污染后,以家庭垃圾為例學習固體物質污染的一課。本課通過調查和分類活動,讓學生懂得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標準對垃圾進行分類,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數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讓學生意識到物質的利用會給環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意識到環境保護需要大家從小事做起。
【設計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都要丟棄很多垃圾,數量觸目驚人。這些垃圾,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嚴重的還會引發疾病,危害人們的健康。我們的學生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還存在著,因此,根據新課程理念,將教材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的整合,我設計了本課教學活動。試圖通過該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垃圾對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在自己身邊廢物污染的情況,知道該如何減少垃圾危害、并變廢為寶,如何積極宣傳保護環境。并以此來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養成良好的環境道德和環境行為習慣,為社會、學校、家庭的垃圾處理出一份力。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標準對垃圾進行分類。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數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能力培養目標
(1)學會按不同的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
(2)進行物質的分類和制造,培養分析和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物質的利用會給環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人對環境負有責任。
(2)意識到環境的保護需要靠大家從小事做起。
【教學重點】
知道垃圾的危害,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做到正確處理廢棄物,樹立初步的生態意識。
【課前準備】
1、搜集一些垃圾危害及回收處理的資料、圖片。
2、讓學生調查一周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數,并大致估計自己家扔掉垃圾的總量有多少,并做簡單記錄。
3、分離垃圾活動所需的物品:塑料泡沫、大頭針、紙屑、回形針、鋁箔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引入課題。
1、多媒體出示垃圾成堆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垃圾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2、讓學生說說看到那么多生活垃圾有什么感受與想法?
3、了解垃圾的危害,觀看視頻《垃圾圍城》。
4、引導學生要合理處理垃圾、變廢為寶。引出課題,讀題。
【設計意圖:知識來源于生活,利用圖片和視頻突出垃圾的危害和社會環保問題,引出“要合理處理垃圾”的結論。這樣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并引導他們要動腦筋把廢品變成寶,從而引入課題。】
二、調查活動,發現問題。
1、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周家庭垃圾統計表。
2、分小組匯報數據。
3、師統計歸納,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活動形式調查家庭垃圾的類別和數量,研究現代家庭垃圾問題,讓學生了解生活垃圾各組成所占的比例,可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使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也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
三、垃圾分類,人人有責。
1、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家是怎樣處理垃圾的。
2、多媒體出示一些生活垃圾的圖片,先說說有哪些垃圾,再討論屬于哪類垃圾。
3、指名回答,師歸納垃圾的分類。
【設計意圖:通過對家庭垃圾的分類,充分讓學生感知生活垃圾對人類的危害,并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把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將有利于垃圾的回收,達到降低污染、保護環境的目的。】
四、分離垃圾,動手動腦。
1、過渡:
現實生活中垃圾分類回收一般只分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三種。但往往在可回收垃圾里面也包括了好幾類垃圾,這給廢品回收公司帶來了大量的'工作。他們要花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來對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再分類。
同學們,你們能設計一個方案來幫忙分離下面的物質嗎?
2、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
(1)出示待分離的物質。
(2)師說明要求:一要按類別分離物品;二要方法有效、快捷;三要注意填好表格。
(3)讓學生想辦法把這些物質都分類。
3、小組匯報,選出最佳設計方案。
4、師強調設計方案中關鍵的兩點是利用什么工具分離和分離的順序,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對物質性質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分離垃圾,動手又動腦,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主體的作用。活動中學生能體會到分離垃圾的困難,從而清楚日常生活中要把垃圾進行分類,減少垃圾的排放,達到了提高環保意識的目的。】
五、討論分析,交流分享。
1、討論: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呢?它們經過處理后會變成什么?
2、指名匯報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
3、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意見。
4、讓學生舉例說明垃圾經過處理后會變成什么。
5、師歸納總結垃圾再利用的方法:垃圾再生法,垃圾焚燒發電法,垃圾堆肥法,垃圾生物降解法等。
【設計意圖:討論讓學生注重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通過互動促進學生交際,在合作中學習并相互啟發,使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交際能力得以發展,各種信息量不斷擴大。】
六、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我們眼中的廢品經過處理后可以變成意想不到的寶物,多媒體出示一些變廢為寶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2、用名人名言來引導學生,只要肯動腦筋就能變廢為寶。
3、讓學生談談這節課學到了什么,師總結:“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要盡量把家庭垃圾再利用,并養成把垃圾分類的習慣,減少垃圾的排放。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4、拓展延伸:設計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的創意廣告語。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總結,有利于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有個全程認識,有益于知識的積累,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總結能力。設計創意宣傳廣告語進行拓展延伸,升華所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七、課后活動,升華學習。
1、根據書本P89的要求和方法,與家長一起制造再生紙。
【設計意圖: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交流,同時讓家長和學生知道再生紙的制造不僅減低紙的制造成本,保護了大自然,又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網上學:生活垃圾的再利用。到“小學科學網”查閱更多變廢為寶的相關資料,與同學在網上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索與生活垃圾再利用有關的更多資料,并在網上交流。讓學生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擴大了信息量,提高了能力。】
附板書設計:
13、變廢為寶
廢品有價值的東西
教學設計方案 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有關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朗讀、觀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會用“偶爾、活潑”造句,理解課文的內容,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歌曲欣賞《小燕子》:
說說聽這首歌的感受。
2、多媒體出示燕子的畫面:
請學生觀察燕子的樣子,抓住它的特點說說燕子。
3、我們要學的課文是怎樣來寫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來學《燕子》:
教學生字“燕”,“燕”是個象形字,“廿”是燕子的頭,“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點底是攤子的尾巴。在寫“燕”的時候各部分要緊湊。學生用鋼筆在書上描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的讀音:
(1)抽讀生字卡片,糾正讀錯的音節,提醒學生注意:
攏、掠是邊音。
俊、暈是前鼻音。
橫是后鼻音。
(2)學生齊讀。
2、掌握生字的`寫法:
請學生做小老師說說這些字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學生交流,并在書上逐個進行描紅。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錯讀,不破詞破句。
(1)學生讀課文。
(2)學生對照要求進行評價。
4、交流:
課文主要寫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多媒體出示燕子的畫面:
用自己的話說說燕子的外形。
2、自由讀課文:
想想從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學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點來描寫的?
結合交流板書:
羽毛烏黑發亮
翅膀俊俏輕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導朗讀:
(1)激發情感:
看多媒體:面對這么機靈的燕子,這么可愛的燕子,你愿盡情的夸獎它嗎?讓我們贊美的語氣讀。
(2)自由朗讀。
⑶指名試讀、齊讀。
6、指導背誦。
(1)學生說該怎樣背?
(2)看板書練習背誦。
7、說說這一段的意思。
四、指導寫字
五、作業
1、抄寫詞語三遍。
2、朗讀課文。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對()的翅膀,還有一個()的尾巴。
教學設計方案 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準文中生詞、多音字及難讀難懂的詞句,并理解意思。
2.用速讀瀏覽的方法迅速把握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寫作順序及寫作重點。
3.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請聽——(聽完了,哪位同學知道這首歌叫什么?)——好漢歌。
2.什么樣的人可以被稱為好漢?(為名除害的人)
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位好漢。
二、檢查預習
1.認讀生字詞(課件出示)
(1)生詞
(2)多音字:挑著一面旗,折作兩截
(3)難讀難懂和古今異議詞句:
2.讀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指生抓住主要內容概括)
三、細讀打虎前的.語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
(一)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指導。
(二)交流,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
喝酒——研讀語言,體會“倔強”
1.體會喝酒——酒量大,動作爽
2.體會語言——豪爽、倔強的性格
3.上山——研讀心理,體會“猶豫”
四、指導生字
1.提醒易寫錯字。
2.生練習書寫。
教學設計方案 10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4個生字;
2、朗讀并背誦古詩;
3、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進行美的教育,培養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難點:
根據詩意,體會意境。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多媒體教學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入教學。
1.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小池》。
2、出示詩歌于黑板。學生自由讀背。
3、師:這首古詩哪些小朋友會背了?誰來背背?(指名三人背誦。)
4、師:這些同學課外積累真多,那么今天我們要進一步學習,要讀出詩的味道,還要認識里面的生字。
二、初讀課文,了解詩的大意。
1、教師范讀,請同學注意里面生字的發音。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誰愿意將這首詩讀給大家聽一聽?(注意糾正發音)
4、揭示作者:《小池》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
師:他在詩中寫了一個怎樣的小池呢?學生自由讀后發言。師: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初夏
三、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識記生字。(小組同學交流)
2、檢查自學情況
認讀生字(看黑板),再說說“昔與惜、廷與蜓”有什么區別?并分別口頭擴詞。
3、指導書寫:由學生選出兩個難寫好的字,師板前范寫。
四、再讀古詩,體會詩意
1.聽課文錄音。這首描寫初夏小池的詩寫得很美,我們怎樣來讀好它呢?先來聽聽范讀錄音。
2.我們也來讀一讀吧!學生大聲地自由練讀。
3.指幾名學生讀詩,其他同學給評價:他哪些地方已經讀得好了,不足的地方又在哪兒?告訴他應該怎樣讀。
4、小組內同學之間互相欣賞朗讀。
5、檢查朗讀情況(指名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
五、練習背誦詩文。強化記憶,形成積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默寫詩文。
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1、指名背誦。
2、通過讀,你讀懂了什么?你是從哪句讀懂的?
二、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詩句。
1、閉目聽教師范讀詩文,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學生展開想象使詩的內容具體)。
2、根據詩文內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你對詩意的理解用圖畫表現出來。
先提示討論:你覺得應該畫些什么呢(泉水、大樹、荷葉、蜻蜓)?他們是什么樣的?
泉水是怎么流的?理解“惜細流”。
你怎么知道還有大樹呢?理解“樹陰照水”。
為什么是“荷葉”,而不是“荷花”?理解“才露尖尖角”。
蜻蜓畫在什么地方?理解“立上頭”
4、把自己畫的意思講給大家聽聽。
5、指導背誦
涓涓的細流,濃密的樹陰,小巧的荷葉尖角、頑皮的.蜻蜓讓這寧靜優美的池塘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么美的畫面讓詩人陶醉了,你們喜歡這個小池嗎?用你動聽的聲音向同學們傳遞你對小池的喜愛之情吧!
指導誦出不舍的語氣、喜愛的語氣,注意詩文的節奏。
6、練習默寫。
三、課外延伸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清新活潑,富有生活情趣,他是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之一,請同學們課下搜集積累他的詩文。
教學設計方案 11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詠月詩詞的方法
2、養成良好的誦讀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點:
學習欣賞詠月詩詞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誦讀詩歌的習慣。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傳統意識中,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不知道同學們在
往年看中秋圓月時有何感受?今天,我們不妨來欣賞宋朝著名詩人蘇軾的詠月名篇《水調歌頭》。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賞《水調歌頭》
1、 簡介詞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創作時間及創作原因。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節。當時作者41歲,為密州(現在的山東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脫塵世,而是熱愛著人間的現實生活。他認為,一個人一生很難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過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2、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1) 學生讀書下注釋。
(2) 由學生迅速自讀課文。
(3) 點一生朗讀(學生點評后,教師總結點評)
(4) 全班齊讀
3、 疏通全文
(1) 學生對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記下讀不懂、有問題的地方。
(2) 小小組交流問題
(能小組內解決的自主解決,不能解決的有組長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4) 打出全文注釋,學生自主整理在課本上。
明確: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又恐怕經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月光轉過朱紅色樓閣,貼近雕花的窗戶,照著離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應該有什么怨恨,為什么總是在別離時又亮又圓?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圓全。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5) 問:對照注釋你認為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了什么?兩者聯系何在?
明確: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
兩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6)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你如何理解?
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 問:比較《十五夜望月》,你喜歡哪一篇?講講理由。
5、音樂欣賞
(1) 播放王菲的 《水調歌頭》
(2) 第二遍播放,學生輕聲跟唱,感受其中的情感。
6、 學生總結
(1) 欣賞詩詞的方法
明確:第一步: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第二步:驅遣想象,再現情景。
第三步:誦讀品味,領會詩情。
(2) 由學生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獲
明確: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于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三、 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以“月”為話題,說自己想說的話。
教學設計方案 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及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媒體資源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山中朋友,導入新課
上堂課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訪問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下面讓我們學習新課——《山雨》,體會山雨的韻味。
板書課題:山雨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作者留心觀察后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教師適時播放媒體資源。
教師引導學生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之后再組織學生分組競賽朗讀。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從描寫順序上)。
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來描寫山雨
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再讀課文,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畫一畫有關句子,并體會作者蘊含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然后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并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后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1)感悟雨聲的美妙、神奇;
(2)感悟雨色的明麗、迷人;
以師生問答的形式完成本部分的教學。
3、有感情地朗讀,加深理解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大家課后動手摘錄文中優美的句子,把它們寫在作文素材本里。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 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02-08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09
教學設計方案10-10
教學設計方案11-08
教學設計方案07-11
教學設計方案【經典】08-07
教學設計方案02-24
教學設計方案06-29
教學設計方案06-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