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語探源》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語探源》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成語探源》教學設計 1
主要由三個活動版塊組成:
1、“藝海拾貝”,引導學生了解成語“指鹿為馬”的古文大意及出處,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2、“溫馨點擊”以文字形式了解成語的形成、來源以及學習成語的作用;
3、“活動廣角”要求學生了解其余的11個成語,引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加深對成語出處的理解。
【教學目標】
1、了解成語的來源及其出處,理解它們的含義。
2、正確理解成語意思,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3、學習搜集應用資料的能力,掌握查閱資料的方法,增強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4、感受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增加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做一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教具準備】
新華成語小詞典提前搜集的成語故事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猜一猜
1、師: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嗎?老師也喜歡。今天我們來做個猜謎活動。請同學們看圖猜詞語。猜出來的同學請舉手回答,比一比誰猜出的謎語最多。
2、(過渡語)同學們你發現沒有,今天我們猜的這些詞語都屬于什么詞語?(學生觀察后回答)
師:都是成語。老師最喜歡積極動腦的孩子。漢語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詞組或短語。這節課我們來探討成語到底怎么形成的?
二、學習成語《指鹿為馬》古文(10~15分鐘)
1、請大家先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出示文言文《指鹿為馬》這個故事被司馬遷記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出示《史記·秦始皇本紀》)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倍佬υ唬骸柏┫嗾`邪?謂鹿為馬!眴栕笥,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請同學試著自己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查看注釋或詞典。
2、指導朗讀古文。
A、齊讀古文。
B、正音。阿(ē),邪(xié)。
C、古文要讀出恰當的停頓,才能使我們聽懂意思。聽老師范讀。
D、了解司馬遷、《史記》(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說一說古文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教師巡視。)
E、集體交流意思。同學們經過小組交流討論,還有不理解的句子嗎?
你來問誰來幫他解決?
1、師:看著同學這種積極的學習勁頭,老師真為大家高興。這個故事讓你想到了哪個成語?學生思考后回答。
師:這個指鹿為馬的成語意思你知道了嗎?它的原意是指著鹿說是馬。引申義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事實。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你有哪些啟發?
小結:是啊,古人就是借用這種言簡意賅的成語來表達一個含義深刻的道理。小小的成語蘊含了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
那你能用一用這個詞語嗎?(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造一個句子:“韓國歷史文化少,他們竟然把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說成是起源于他們國家,這真是指鹿為馬。”)
2、“指鹿為馬”這個成語因為記錄在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我們把它歸到歷史故事一類。(板書:歷史故事)這樣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還有很多。
三、合作學習探究其他成語的來源
1、小組交流。
師:弄清成語的來源,不僅有利于準確掌握它的意思和用法,還能增長知識,提高文化修養,受到人生哲理﹑傳統美德方面的教育,真可謂既能“增智”又能“養性”啊﹗
課前已也讓同學們搜集了幾個成語故事,請大家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課件出示:)
A、在小組內每人講一個成語的來歷,以及成語表達的原意和引申義是什么。
B、你用什么方法搜集的資料?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2、匯報展示。
請同學來說說你搜集的成語?
指名生回答,教師隨機歸類板書。請問你是用什么方式了解的?
A、上網搜索
B、查詞典
C、向他人請教……教師即興點評:你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或善于總結的孩子!
3、師:千門萬戶,這樣的詞語出自詩人的名作中,還有哪些這樣的詞語?(課件出示)
萬紫千紅宋·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色滿園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柳暗花明宋·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有靈犀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4、你還搜集了哪些成語的出處,給我們講一講吧。
指名幾個同學交流,教師隨機劃分到不同的出處里。及時鼓勵學生的搜集應用能力。
四、正確使用
師:成語的來歷,不僅僅有這幾種,還有很多。短小精悍的成語凝結著古人的智慧,濃縮了中華的文化。恰當使用成語可以使文章言簡意賅,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而且成語還能協調句式,增強句子的節奏感,讓文章變得朗朗上口。
1、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成語接龍游戲。
我出第一個成語,小火車往后排,接不上的,游戲終止,罰做一個鬼臉。
一馬當先,先苦后甜,甜言蜜語,語重心長,長生不老,老生常談,談天說地,地老天荒,荒無人煙,煙熏火燎,燎原之火,火中取栗
師:成語結構短小,朗朗上口,你還可以用其他的節奏形式朗讀,便于記憶。增加積累。但是有一點是我們都要注意的,成語是固定字詞,不可隨意更換的。(出示成語用詞準確性:固定字詞不可替換)你來看這個成語“指路為馬”對不對?
生:不對。師:錯在哪里了?那么這個成語呢?(出示課件:指鹿為羊)生回答還是不對。但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還在指鹿為馬,還故意在把成語偷梁換柱,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
2、請大家看看這些詞語,他們錯在了哪里(錯別字糾錯)。
止咳藥廣告詞——咳不容緩(刻不容緩)
衣衣(依依)不舍——服裝廣告
五、課堂總結
1、整治這些濫用成語的廣告現象才是刻不容緩。漢語成語是流傳下來的經典文化,我們作為華夏兒女有義務繼承和發揚。讓成語這種語言形式從我們這一代傳承下去。
2、通過今天的探究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談收獲,教師點撥提升。
3、我們這節課的收獲真大啊,馬上要下課了,我心里真有些依依不舍。
希望同學們課后用探究成語的方法去探索更多的成語來歷。
調查語言的其他形式,如:歇后語、謎語、對聯、諺語等是怎么形成的?把有趣的小故事記錄下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吧。這節課我們就到這里,下課!
作者簡介:
王繼鴻,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開發區第三小學。
《成語探源》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了解成語的來源和特點,豐富成語積累量。
2.培養學生通過探究成語來源深入理解其含義和用法的能力,提高語言運用水平。
3.激發學生對漢語文化的興趣,增強文化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掌握常見成語的來源類型,如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寓言故事、文人作品等。
理解成語的本義、引申義與比喻義,能夠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成語。
2.難點
引導學生從成語來源故事中體會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哲理思想,并能將其與現代生活相聯系。
幫助學生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語,準確把握其使用的情境和范圍。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の秾耄5分鐘)
1.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心一意”“三心二意”“掩耳盜鈴”“畫蛇添足”等幾個成語,然后提問學生:“同學們,看到這些成語,你們能立刻想到它們背后的故事嗎?誰能給大家簡單講一講?”邀請幾位同學分享他們所知道的成語故事,激發學生對成語的興趣和好奇心。
2.教師總結:“成語是漢語中的瑰寶,每一個成語都像是一把鑰匙,能打開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和智慧的大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成語的世界,探尋它們的源頭。”
(二)知識講解(10分鐘)
1.成語的定義和特點
教師通過PPT展示成語的定義: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具有意義的整體性、結構的凝固性和風格的典雅性等特點。例如“四面楚歌”,不能簡單地從字面理解為“四面都是楚國的歌聲”,而是指陷入孤立無援、四面受敵的困境,這體現了成語意義的整體性。
舉例說明成語在結構上的凝固性,如“胸有成竹”不能說成“胸有全竹”,“刻舟求劍”不能隨意變換詞序。同時,成語用詞精煉、典雅,如“陽春白雪”相較于“通俗音樂”,更具文化韻味。
2.成語的來源類型
神話傳說:講述“精衛填!钡.故事,炎帝的女兒精衛在東海溺亡后,化為精衛鳥,日復一日地銜石填海。這個成語源于神話傳說,用來形容意志堅定、不畏艱難。
歷史故事:以“負荊請罪”為例,戰國時期,廉頗因藺相如職位高于自己而心懷不滿,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廉頗得知后,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此成語表示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請求責罰。
寓言故事:講解“揠苗助長”,宋國有個人為了讓禾苗快點長高,就把禾苗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該成語告誡人們做事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文人作品:如“世外桃源”出自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沒有剝削壓迫、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社會,后用來比喻理想中環境幽靜、不受外界影響、生活安逸的地方。
。ㄈ┬〗M探究活動(20分鐘)
1.教師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分配不同類型的成語來源任務,如第一組探究神話傳說類成語,第二組探究歷史故事類成語,第三組探究寓言故事類成語,第四組探究文人作品類成語。
2.每個小組圍繞自己的任務,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搜集相關成語,并選取其中2-3個深入探究其來源故事、含義、用法以及蘊含的文化內涵,將探究結果記錄在小組活動記錄表上。例如,歷史故事類小組探究“完璧歸趙”,詳細記錄藺相如如何機智地將和氏璧從秦國完好地帶回趙國的故事,理解該成語表示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的意思,可用于描述歸還物品或解決問題圓滿成功等情境,體會其中展現的藺相如的智慧和外交才能等文化內涵。
3.小組內成員相互交流、討論,確保每個成員都能理解本小組探究的成語內容。
。ㄋ模┬〗M展示與交流(15分鐘)
1.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通過PPT展示或口頭講述的方式,向全班同學介紹本小組探究的成語成果。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補充提問或發表不同見解。
例如,神話傳說組在展示“夸父逐日”時,講述夸父為了追逐太陽,渴死在路上的故事,說明成語表達了人們征服自然的決心和勇氣,也可用于形容不自量力。其他小組可能會提問關于夸父形象的文化意義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2.教師在各小組展示交流過程中,適時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重點內容,解答學生的疑惑,加深學生對不同類型成語的理解。
。ㄎ澹┏烧Z運用競賽(10分鐘)
1.教師準備一些與成語相關的練習題,包括成語填空、成語解釋選擇、成語使用正誤判斷等,通過PPT展示在大屏幕上。例如:“他在工作中總是(),所以得到了領導的賞識!保ɡㄌ杻忍睢熬ぞI業”)
2.將學生分成兩大陣營,進行競賽搶答。答對一題得一分,答錯一題扣一分。在競賽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成語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提醒學生注意成語的感情色彩、適用對象等。
3.競賽結束后,統計雙方得分,對獲勝陣營進行表揚和獎勵,同時對全體學生在競賽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強化學生對成語正確運用的認識。
(六)課堂總結(5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成語的定義、特點、來源類型以及在實際運用中的注意事項等。
提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對成語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讓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
2.教師總結強調成語作為漢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價值和意義,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積累成語,深入探究成語背后的文化內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成語,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在短文中正確運用該成語,并闡述其來源故事和自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與感悟。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相關書籍資料、小組活動記錄表
六、教學反思
在本次《成語探源》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學生對成語的來源和特點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課堂參與度較高,小組探究和展示交流環節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精神。在成語運用競賽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對成語的正確運用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一些不足之處,如部分學生在小組探究時對成語來源故事的挖掘不夠深入,在展示環節表達不夠流暢。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指導和練習機會,同時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讓學生更好地領略成語文化的魅力。
《成語探源》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至少20個常見成語的來源故事,能夠準確復述這些故事。
2.引導學生分析成語的語義演變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分析能力。
3.通過成語故事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汲取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道德觀念,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深入探究多個成語的來源細節,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情節發展等,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成語故事體系。
引導學生從成語故事中提煉出成語的核心語義,并理解其在不同語境中的靈活運用。
2.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透過成語故事表面,挖掘出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如“塞翁失馬”所體現的辯證思維。
幫助學生在理解成語來源的基礎上,避免望文生義的錯誤,正確區分一些近義成語的細微差別,如“不以為然”和“不以為意”。
三、教學方法
故事教學法、情境創設法、比較分析法、讀寫結合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适聦耄3分鐘)
1.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葉公好龍”的故事: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他非常喜歡龍,家里到處都畫著龍、刻著龍。天上的真龍得知后,來到葉公家里,葉公卻嚇得臉色蒼白,轉身就跑。
2.講完故事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得到了一個什么成語呢?這個成語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回答出“葉公好龍”,并理解其意思是表面上喜歡某事物,實際上并非真的喜歡。
3.教師由此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成語探源,告訴學生成語背后都有著有趣的故事,通過探究這些故事,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成語故事探究(20分鐘)
1.教師選取“臥薪嘗膽”“紙上談兵”“指鹿為馬”“破釜沉舟”四個成語,通過多媒體依次展示這四個成語的相關圖片、文字資料和簡短動畫視頻,讓學生對成語故事有一個初步的直觀了解。
2.對于每個成語,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其故事細節:
“臥薪嘗膽”:教師詳細講述越王勾踐兵敗后,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最終復國的故事。提問學生:“勾踐為什么要臥薪嘗膽?他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困難?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引導學生理解該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紙上談兵”:講述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實際作戰經驗,在長平之戰中只會紙上談兵,導致兵敗的故事。組織學生討論:“趙括為什么會失?這個成語給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什么啟示?”使學生明白不能只空談理論,而要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
“指鹿為馬”:介紹趙高試圖謀朝篡位,故意在朝堂上指鹿為馬,以此來試探群臣的故事。讓學生分析趙高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群臣的不同反應,理解成語“指鹿為馬”常用來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破釜沉舟”:講述項羽在巨鹿之戰中,為鼓舞士氣,下令破釜沉舟,只帶三日口糧,最終以少勝多的故事。教師提問:“項羽為什么要破釜沉舟?這種做法體現了他什么樣的性格和決心?”讓學生體會到在絕境中要有勇往直前、決不退縮的勇氣和決心,培養學生果敢堅毅的精神。
。ㄈ┱Z義演變與近義成語辨析(12分鐘)
1.教師以“臥薪嘗膽”為例,講解成語的語義演變過程:最初它只是描述越王勾踐的具體行為,后來逐漸演變成形容人在困境中刻苦自勵、奮發圖強的一種精神象征,可以用于各種類似的情境,如某人在學習或事業上遭遇挫折后努力拼搏,就可以說他在“臥薪嘗膽”。
2.進行近義成語辨析,教師給出“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勵精圖治”三個成語,讓學生分組討論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發憤圖強”側重強調因受到激勵而努力進。弧皠罹珗D治”主要用于形容統治者或領導者振奮精神,治理國家或地區;而“臥薪嘗膽”更強調在逆境中忍辱負重、堅持不懈地努力。通過這樣的比較分析,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成語的語義和用法。
。ㄋ模┣榫硠撛O與成語運用(10分鐘)
1.教師創設三個不同的情境:
情境一:小明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成績一直不理想,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每天早起背單詞、練聽力,晚上做大量的練習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英語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請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小明的行為。
情境二:在班級討論會上,小李提出了一個觀點,大家都不認同,但他卻堅持自己的看法,根本不把別人的意見放在心上。請用一個成語來描述小李的態度。
情境三:某公司的領導在面對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效益下滑的困境時,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整頓內部管理,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使企業逐漸走出困境,恢復生機。請用一個成語來評價這位領導的做法。
2.讓學生分組討論,選擇合適的成語來描述情境,并說明理由。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情境進行展示,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和補充。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成語的.能力,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五)讀寫結合(5分鐘)
1.教師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選擇本節課學習的一個成語,根據其來源故事或自己的理解,創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絕句。例如,對于“破釜沉舟”,學生可以寫道:“巨鹿硝煙漫,舟沉志未休。楚兵多勇毅,一戰定千秋!
2.選取幾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分享,教師給予點評和鼓勵,肯定學生的創意和對成語的感悟,提高學生的文學創作能力和對成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n堂總結(5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四個成語及其來源故事、語義演變、近義成語辨析、情境運用和讀寫創作等內容,讓學生總結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學習收獲和體會。
2.教師強調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璀璨明珠,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思想內涵,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探索成語的奧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去收集自己感興趣的三個成語,深入探究其來源故事,并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心得體會,下節課進行分享交流。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相關成語故事書籍、圖片資料、動畫視頻
六、教學反思
通過故事教學法和多種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在本節課中對成語的學習興趣濃厚,能夠積極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在成語故事探究環節,學生對故事細節的把握和道理的領悟較為深刻,在語義演變和近義成語辨析環節,學生通過討論和教師的總結,對成語的理解更加準確和深入。情境創設與成語運用環節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讀寫結合環節則激發了學生的創意和文學素養。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有限,部分學生在討論和展示環節的發言不夠充分,對一些學生的個性化指導還不夠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個性化學習支持,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成語探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07-20
《有故事的成語》教學設計02-02
探源錢江源小學作文06-02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12-05
成語教學反思10-15
成語教學反思02-02
陶淵明平淡自然詩文風格探源09-26
成語亡羊補牢教學反思12-22
成語教學的聽課反思06-11
《魚我所欲也》邏輯力量探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