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古詩》教學設計

時間:2021-09-16 12:00: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展示古詩: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各位老師可以作為參考使用。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

  2、了解古詩的意思,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2、掌握會寫字的音、形、義。

  3、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情入境。

  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詩人們曾寫過許多贊美春天的詩句,來表達他們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歌頌春天的詩。

  二、初讀古詩。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默讀,注意會認字的讀音。

  2、學生圈出會認字,看拼音讀一讀。

  3、教師出示識字卡片,學生讀,再分別組詞。

  4、學生自讀古詩。

  三、學習古詩,了解詩意。

  1、板題,說說題意。

  2、學習第一句。

  (1)、試著把第一句的意思講給同桌聽,教師巡視。

  (2)、指名說一說。

  (3)、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大家討論。

  (4)、春天的早晨多美好啊!帶著這種感情讀這一句。

  (5)、背誦第一句。

  3、學習第二句。

  (1)、學生自讀第二句,把這句話的意思講給同桌聽。

  (2)、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

  (3)、指名讀,要讀出語氣。

  (4)、大家評議。

  (5)、背誦第二句,背誦全詩。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首詩的意思。

  四、學習會寫字。

  1、讀識字卡片,口頭組詞。

  2、看看會寫字,把難寫難記的字提出來。

  3、書空練習。

  五、作業

  1、背誦古詩。

  2、讀《村居》。

  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

  2、了解古詩的意思,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能初步用自己的話講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和朗讀。

  1、指名背誦《春曉》。

  2、指名讀《村居》。

  二、自學古詩,教師指導。

  1、自學古詩,學習本詩中5個會認字。

  2、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

  三、小組學習,交流學習體會。

  提示:

  1、用自己的話講講古詩的意思。

  2、說說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3、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討論。

  教師巡視。

  四、各組匯報學習情況。

  五、想像。

  讀完這首詩你想到了什么?

  六、鞏固生字。

  1、讀識字卡片,口頭組詞。

  2、看看會寫字,把難寫難記的字提出來,討論識記方法。

  3、書空練習。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七、拓展活動。

  1、朗讀古詩比賽。

  2、收集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進行交流。

  3、合作給古詩配畫。

  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課前透視】

  1、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

  2、《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3、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淀。

  4、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二、對話平臺

  1、自學:

  ⑴ 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⑵ 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2、感悟:

  ⑴ 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⑵ 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⑶ 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①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插圖,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②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③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④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于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風____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六、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

  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課后反思】

  教學過程中,環節之間不夠緊扣,有些拖沓。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關注不夠,忽略了學生對古詩文的感悟。教學設計應作些更改。教案可如上。

  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1、回顧:

  ⑴ 背誦古詩〈草〉。

  ⑵ 引題,揭題,解題。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小詩:《宿新市徐公店》。

  宿:住宿。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二、自學

  1、學生自由讀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相互幫助。

  三、交流

  1、檢查自學情況。

  2、正音:

  宿:sù

  疏:shū

  3、指名讀,男女生讀,競賽讀,齊讀。

  4、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⑴ 自由讀,邊讀邊想:

  課文描寫的暮春時節的哪些景物,如果我們要給這首小詩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圖,應該畫些什么?

  ⑵ 交流:

  (逐句逐句)根據學生發言,相機作畫:

  籬落疏疏一徑深:畫上籬笆,要稀疏些,還要畫上一條小路,要狹長。

  樹落花頭未成陰:畫上樹,枝葉不是很茂密,樹下也要畫上樹葉。

  兒童急走追黃蝶:畫上兒童,要在跑的,正在追趕黃色的蝴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還要畫上很多很多的菜花。

  師:從這里可以看出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為什么?

  (春季,油菜花。)

  5、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

  (高興、喜悅,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四、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五、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3、搜集在《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中寫春季的詩,并試著背下來。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六、寫字

  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伴教錦囊】

  一、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二、相關鏈接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

  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

  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閱讀在線

  《春日》 《清明》

  朱 熹 杜 牧

  勝日尋芳泗水濱, 清明時節雨紛紛,

  無邊光景一時新。 路上行人欲斷魂。

  等閑識得東風面, 借問酒家何處有,

  萬紫千紅總是春。 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 《游園不值》

  賀知章 葉紹翁

  碧玉妝成一樹高, 應憐屐齒印蒼苔,

  萬條垂下綠絲絳。 小扣柴扉久不開。

  不知細葉誰裁出? 春色滿園關不住,

  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枝紅杏出墻來。

  【課后反思】

  在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時,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時,改掉了第一教時有講無悟的方法,而是利用為小詩作圖的機會,創設了一種情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然而然的理解詩意。這種方法一點也不生硬,效果還不錯。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學會“浥”這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品味語言,讀中悟情。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讀,并能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相見時難別亦難”同學們,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們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們讀過“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是啊,離別是岸上的踏歌聲,碧空盡的孤帆,離別是平明送客后孤獨的楚山。從這些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的是古人那濃濃的友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送別詩。

  二、指導讀詩《送元二使安西》

  1.剛才已經有同學忍不住讀出來了,看看每個字都寫準確了沒有。特別是這個字念yì(注音)。

  2.詩是一定要吟誦的,我請同學們來推選任意一個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

  重點指導讀好詩題:送元二使安西

  試與老師的朗讀比較 “元二”后有一個停頓。

  3.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除了會讀以外,還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詩的意思;怎樣知道詩的意思?借助注釋,聯系上下詩句、結合背景資料等等)

  4.現在請同學們借助注釋,看看這首詩大概講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組里說說,在學習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記號。(瀏覽網頁,學生自學)

  5.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理解了重點詞語,誰來試著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前兩句和和后兩句分別寫的是什么?如果能用自己的語言連貫地描述就更好了!

  6.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誰再來讀讀這首詩。其它同學注意聽,特別注意他在讀詩句時,中間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節奏。(生朗讀)

  三、反復品讀,入境悟情

  1.讀一讀古詩,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和元二是好朋友?

  (“故人”就是好朋友,知己的意思。“更”說明他們已經喝了許多杯,可能還要喝許多杯,可見他們的感情很深。“盡”就是他們都一飲而盡,只有好朋友之間才這樣。)

  2.你們注意到“酒”了嗎?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知己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 也是一杯祝福的酒。也是一杯連心的酒。)

  3.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窗外哪些景物,使離別的愁緒會更濃?

  (雨、客舍、柳)

  4.真的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記不清說了多少遍祝福的話。此次分別,不知何時相見。時間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嗎?安西呀,你能離我近一些嗎?這可能嗎?安西有多遠?

  5.師生交流

  6.自古人生重離別。而此朋友遠去不遠千里,朋友之間怎不留戀,況且古人說: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7、學到這里,你能體會到詩人和元二的情嗎?(板書:依依不舍)

  四、教學《別董大》

  1.別董大,別時的景是怎樣的?

  (生答)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詩: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2.你在讀的時候注意到這兩句詩中的哪些景物?

  3.“黃云、白日、北風、雁、雪”這幾種景物串起來勾畫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談:凄涼、寒冷、空曠)

  4.自由讀。

  5.這是怎樣的悲壯而凄涼啊,此景次情,別董大,這別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詩中哪個字寫出了別時的心情?

  6.為什么而愁?(為眼前的環境而愁,為前途而愁)

  7.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個“愁”字了得!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對董大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你就是董大,此時,你的心情怎樣?(隨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積極情感。)

  五、結課

  離別是岸上的踏歌聲,是碧空盡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后孤獨的楚山。課后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送別詩,感受一下古人那濃濃的友情、親情。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注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借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

  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并根據需要搜集信息,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5、學會一類生字豚。

  (設計理念:樹立問題的探究觀,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和啟發學生善于以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勤于分析問題,樂于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愛動是他們的天性,老師要允許學生動一動、說一說、想一想。學生才會從自己的實踐中學會知識,也會從實踐中得到創新。)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

  風景畫、錄像、實物投影儀、實物三棱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二、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后抽讀。

  2、了解作者,理解讀題:

  ⑴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⑵結合注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⑴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借助注釋,又要聯系上下文,既要聯系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讀悟意境:

  ⑴啟發談話悟意境: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為什么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經過思考,作者發現其中的奧秘: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⑵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復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后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第二教時

  一、復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并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后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決:查字典咨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后揚的寫法:

  山重水復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并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采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游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贊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盡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發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制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后記,也可做成本周的綜合學習資料。

  第二教時

  一、復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并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后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決:查字典咨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后揚的寫法:

  山重水復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并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采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

  《游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贊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盡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發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制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后記,也可做成本周的綜合學習資料。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境、心情,并反復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曾經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細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里都寫了些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么?

  由“言師采藥去”可知道什么?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處。”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語氣、神態)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

  (詩人聽后的動作、神態,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的感情是什么?請談談理由。

  (2)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滿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布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么?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 (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 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 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 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⑶ 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搜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搜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癡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贊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么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后,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范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系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里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弊匝П究紊字,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解釋詞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默寫兩首古詩。

  3苯柚注釋讀懂古詩,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欣賞夏日情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課文掛圖。

  學生:查閱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閱讀《四時田園雜興》和寫夏天的詩句。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弊邢腹鄄觳逋跡說說自己的理解。

  2閉饈資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么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痹躚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指名讀詩,正音。

  2蹦讀古詩,思考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3斃∽榻渙鰨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弊雜善范粒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

  2敝該朗讀,師生共賞;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1北乘小⒛寫《四時田園雜興》。

  2彼鴨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創設意境,理解課題

  1崩鮮Ψ抖痢讀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你能感受到詩歌寫了什么?

  2奔蚪樽髡摺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迸淅擲識粒營造氣氛。

  2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3痹擻醚Ч攀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4斃∽榻渙餮習成果;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教師范讀,學生想象畫面;指名朗讀,教師指導;小組輪讀,相互欣賞;全班感情朗讀。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北乘校并默寫古詩。

  2鋇嬌甕庹乙徽頤櫳淳拔锏氖詞,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課文插圖,錄音),學生自帶水彩筆,做風箏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準?

  (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二、初讀感知

  1、老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誰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家長聽聽?

  (可多請幾位學生讀)

  三、再讀感悟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說)

  ⑵ 詩中哪里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

  (處處聞啼鳥)

  ⑶ 同學們,瞧(師指畫面:動畫演示鳥飛,鳥叫),你想說什么?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⑷ 哪里講了花?

  (學生讀出:花落知多少?)課件演示花落地的過程。

  ⑸ 學到這里,一個疑問難住了老師:花怎么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小朋友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

  (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么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

  2、指導背誦。

  五、擴展活動

  這么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一、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只蝴蝶輕輕飄,

  順著風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云外飄,

  可惜繩子栓住腰。

  2、這是什么?

  (指名說)

  3、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指名說)

  二、揭題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伙伴正玩得帶勁呢!

  2、詩人把他們寫進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三、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

  (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伙伴在這么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讀詩想畫畫,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展活動

  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布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么?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⑶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搜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搜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癡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贊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么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后,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范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系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里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第一首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初讀本課兩首古詩,大致了解異同。

  3.引導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4.師生互動,了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評:在師生交流中,通過畫面──黃鶴樓雄姿、簡筆畫──黃鶴樓及廣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注釋了解詩的大意,并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的含義,理解“下揚州”“孤帆”“盡”“唯”的意思。

  (2)提出疑問,并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為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深情作好鋪墊。

  (點評:講解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為學生理解后兩句詩埋下伏筆,可謂講在“關鍵處”,有畫龍點睛之妙。)

  2.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蘊,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點評: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先讓學生感受、理解,再表達美的感受,融理解運用為一體。)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

  3.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

  (2)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3)從最后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4)指導朗讀后兩句。學生自讀,自評,評后再讀。師引讀,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評: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可點撥學生如何讀出抑揚頓挫,觸發學生深入體會;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因此多樣化的反復誦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顧全詩,歸納升華。

  1.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2.略讀第二首詩。

  3.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根據注釋自學、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出示《25、古詩兩首》,齊讀。

  誰知道是哪兩首詩?生交流。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首《贈汪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題,介紹詩人及汪倫、詩的背景

  1、“贈”是什么意思?(送給)

  2、誰寫詩贈送給汪倫?(李白)你了解李白嗎?指名交流。

  那汪倫又是怎樣一個人呢?誰來談談你對汪倫的了解?

  3、李白為什么寫詩贈給汪倫呢?這里有個小故事,請你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后,我請你們來說說原因。

  生自由讀,交流。

  你們還知道了什么?

  4、過渡:那么,這首詩寫了些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三、初讀古詩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出示詞語,讀詞檢查。

  ⑵ 指名讀詩,其他學生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⑶ 了解詩意:你讀懂了什么?

  四、精讀詩句

  1、過渡:那么,就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句,體會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2、自由讀,思考: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的?把有關的內容畫出來。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4、指名交流,補充。

  ⑴ 一、二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 “欲”什么意思?

  ② “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倫踏歌的歌詞會是些什么。

  ③ 從“忽聞”體會到了什么?

  ④ 誰能有感情地把這兩行詩讀出來,表現出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

  ⑵ 三、四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 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兩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體會的?

  (“深千尺”:說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倫送“我”的情深作比較,讓我們感覺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 誰能用“即使……也”這個關聯詞把他們之間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交流。

  ③ 感情朗讀。

  ④ 出示背景圖,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練習,指名演。

  5、配樂背誦: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人的歌。此時,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用背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吧!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五、拓展小結

  1、世間離別情萬中,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老師還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師讀其中一首。

  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查一些離別詩,我們在班會課上比一比誰找得多,誰讀得好?

  2、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讓它為我們放飛友誼的航船。齊誦《贈汪倫》。

  六、布置作業

  改詩送給朋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遙”“應”“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標:根據詩句想象兩個小孩的可愛形象,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唐代有一位詩人胡令能,年輕時當過修理鐵木器的工匠。他愛寫詩,寫詩出名后,遠近的人還叫他“胡釘鉸”。有一天,他來到鄉村迷了路,四下張望,終于發現了一個小孩。他想向小孩打聽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

  出示圖片。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詩——《小兒垂釣》。

  2、板書課題,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

  分別講講“小兒”和“垂釣”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

  1、板書全詩。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出示詞語:蓬頭稚子垂綸莓苔遙招手不應人。指名讀,齊讀。

  3、學寫生字:稚,側。學生描紅。

  4、指名多人讀詩。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蓬頭:頭發很亂的樣子。稚子:小孩子。(引導學生對照插圖,了解這里的“蓬頭”其實是指由于孩子較小,頭發細柔而不易扎束,并不是真的亂蓬蓬。)綸:絲線,這里指釣魚線。垂綸:釣魚。側坐:側著身子坐,帶有隨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問:向人打聽。遙:遠遠地。應:應答。

  2、指名多人說詩句的意思。教師通過評價激勵與引導學生。

  四、練習表演,理解詩情。

  1、古詩是高度的濃縮了的文學作品,簡潔明快的幾十字,有的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畫,有的就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還有的就像《小兒垂釣》這樣,是一幕生動有趣的情景劇。你們想演一演嗎?

  小組合作,練習表演。教師巡視指導,主要是問他們原因。

  2、小組表演。第一組教師采訪。第二組開始讓學生采訪和評價。

  要點:(1)這個學釣魚的小孩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在表演中通過什么來表現的?(2)為什么這么遠招手?招手是什么含義?

  隨機板書:認真專心天真可愛

  五、學習《池上》。

  1、短短28個字,簡簡單單的“遙招手”這個詞,詩人胡令能向我們描畫了一個專心學釣魚的可愛孩童的形象。孩子永遠是人們心中的開心果,也是詩人非常樂意表現的一個主題。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另一個詩人的一首“童趣詩”(板書)。

  2、猜詩人。出示《池上》,師范讀。

  3、生自讀,讀準,讀通,努力理解。

  4、學生交流詩意。指名說,評述對詞語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說,基本到位后同桌互說。

  5、體會“童趣”。領悟這首詩是通過什么來表達童趣的。

  引導學生對“偷采”進行探討,通過“不解藏蹤跡”一句(對照插圖)體會小孩的行為與“偷盜”是不同的,詩歌正是通過這句反應了小孩的天真純樸。

  6、練習讀背。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童趣詩”,詩人通過學釣魚和偷采白蓮這兩件小事,為我們描繪了兩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

  七、作業。

  1、搜集其它“童趣詩”讀讀背背。

  2、讀背這兩首古詩。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池上

  蓬頭稚子學垂綸, 童

  側坐莓苔草映身。 趣

  路人借問遙招手, 詩 不解 藏 蹤跡

  怕得魚驚不應人。

  認真 專心 天真 純樸

  天真可愛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

  3、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課前準備】

  識字卡片、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交流有關詩人李白、杜甫及他們的詩歌的信息。

  2、從《絕句》引出“五絕”“七絕”,適當介紹該類古詩。

  二、學生字

  1、檢查預習情況:

  試讀課文。

  2、自主識字:

  自己拼讀生字,邊讀邊想怎樣記住字音、字形。

  3、認讀9個生字,介紹識記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學生用卡片清讀生字。

  5、認字游戲。

  三、學習《望廬山瀑布》

  1、讀題,了解題目意思。

  2、自讀課文、練習讀通順。

  3、合作學習:

  讀詩句,看圖說話,感知詩意。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意會詩的意境。

  5、自主選擇方式背誦古詩。

  四、寫字

  1、認讀第一首詩4個要寫的字。

  2、共同研究并寫好“流” 字。

  五、遷移方法,學習《絕句》

  1、談談自己想怎樣學習《絕句》。

  2、小結方法。

  3、獨立或合作嘗試。

  4、學習匯報。

  六、總結

  【評析】

  本課設計著力從如下方面體現立足基礎,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

  1、扎扎實實,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語文素養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恒的語文實踐積淀、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的扎實、牢固程度至關重要。本課教學在識字、寫字、讀書、說話等基礎教學方面目的明確,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像“流”字的書寫,從觀察,到揣摩字的結構,筆畫的改變、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筆一畫認真臨寫,既抓住了寫字的能力培養,又注重陶冶情操,讓學生感受漢字書寫所體現的規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讀訓練,從認清字詞的通讀,借助插圖意會詩意的熟讀,到直抒胸臆,升華情感的美讀,循序漸進,重在精品的積累,形成語感,獲得美的享受,激發學習興趣和期待。

  2、改革方式方法,激勵自主實踐并實現超越:

  方式方法的選擇、確定,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實效為原則的。本課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實際,以教材為憑借,創設了各種各式、寬松和諧、富于情感、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聰明才智的活動。例如開課時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對課外積累的重視,擴展信息量,讓知識面廣的同學露一手;介紹生字的學習方法,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共享資源,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自擇方式的朗讀展示,看圖寫話,讓他們口吟、眼看、耳聽、手寫、腦記,各種感官參與,有利于個性發展、差異發展;舉一反三學《絕句》,更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由的時空,發展的平臺。整節課,獨立,合作學習適時安排,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不是等待別人的授予,而是在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中自主建構生成知識、形成能力,經歷實踐,情感、價值觀同時獲得轉變,在自奮其力中實現超越。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兩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兩首”指的是哪兩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師:這兩首古詩分別是明代、元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于謙和王冕。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洗硯池 千錘萬擊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5.檢查預習。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三、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么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3.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5、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這首古詩的?(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石灰吟》。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后一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指名背誦《石灰吟》。

  2.匯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三、總結復習。

  1.分組朗讀兩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四、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墨梅》寫作背景

  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豐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侮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

  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此詩最大的特點是托物言志。

  詩先在一、二句描繪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兩句寫墨梅的志愿,一個外表雖然并不嬌妍,但內在氣質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課前思考: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擊: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

  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課后反思: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進行描寫。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由于學生對這首詩早已熟讀能誦,所以學習很輕松,同時還進行了拓展和積累。

  課后反思:

  如果說對于本篇課文的教學有什么要說的,我覺得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兩節課就學這些太少。我們要補充一些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詩,豐富學生的積累,而且要會靈活應用。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課后反思:

  在網站上看見了關于詠物詩的內容,對自己很有啟發,和大家共享:

  詠物詩的特點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歡詠物,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對象,都可以寄托詩人的感情。

  鑒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①欣賞作者對于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

  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于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古人激賞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因為作者通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詠物詩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達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然閑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堅守正義的氣節。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用心體味。

  由于作者的經歷遭際、情趣愛好以至對事物觀察的角度、認識的深淺不同,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表達出不同的感情來。唐代有三位詩人都寫過詠蟬的詩,被誣入獄的駱賓王,發出的是“霧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患難人”的心聲;仕途蹇滯的李商隱,慨嘆的是“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牢騷人”的遭際;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達的卻是“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的“高貴人”的志得意滿。他們都抓住了蟬鳴高遠的特點,卻都揉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達自己獨特的感情。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詠物詩都含有作者明確的寄托,但不管有沒有寄托,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

  詠物詩托物言志,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如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體描寫上,詠物詩通常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如陸龜蒙《白蓮》:“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就是用“月曉風清”的背景,寫出白蓮獨特的氣質、神韻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5篇)】相關文章:

古詩兩首題西林壁教學設計07-08

小學語文古詩兩首題西林壁教學設計12-26

古詩兩首《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及反思12-16

古詩兩首《回鄉偶書》《贈汪倫》教學設計07-26

《回鄉偶書》《贈汪倫》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29

古詩兩首《泊船瓜洲》《游子吟》教學設計07-26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12-17

李清照兩首教學設計11-26

《回鄉偶書》與《贈汪倫》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20

古詩兩首《望天門山》《題西林壁》教學設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