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溫度教學設計

時間:2021-09-08 11:04:3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溫度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溫度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溫度教學設計

溫度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第七冊《生活中的負數》單元第一課時《溫度》

  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讀寫。

  2、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教學重點、難點:

  1、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教學過程:

  組織課前互動:

  同學們,張老師第一次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學習,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自己,說說自己有什么優點?(學生介紹)

  有這么多優秀的同學,看來我們班級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班級了。老師好希望和大家一起上這節數學課。你們準備好了嗎?好,那我們上課吧。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剛才那么多同學介紹了自己,說了自己的優點,你知道張老師的優點是什么嗎?告訴你,張老師的天氣預報播的最好,特像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你相信嗎?不信啊?那我就播一段你聽聽,但是請你邊聽邊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是那知道的方式,將新聞中的數據記錄在課前老師發給你的那張紙上,看誰的記錄方式最簡單、最清楚……(播新聞,播音員:20xx年11月2日部分城市的最高氣溫分別是:昆明15℃,海口21℃,長沙5℃,西安0℃,天津—2℃,長春—8℃,哈爾濱—15℃。今天的天氣預報就為您播報到這。學生記錄)

  張老師播的怎么樣?天氣預報天天播,看來溫度很重要,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溫度”(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感受引入正負號的必要性,自主合作探究總結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請同學們把你記錄數據的方法和你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選出你們小組認為最合理、最簡單、最清楚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學生匯報)

  選出“+、-”的方法,你們想的真好,和數學家想的一樣。

  (二)會讀溫度,及溫度的相關知識。

  你知道怎樣讀這些溫度嗎?(學生會就學生說)

  (1)“℃”這個符號,我們讀作“攝氏度”

  (2)通常用+5℃表示零上5℃。用-2℃表示零下2℃

  (3)師:每組桌面上都有一張圖片,誰愿意也學學“天氣預報”播音員,來播一下天氣預報?(指名一生上臺表演)其他同學仔細聽,你能從播報的溫度中發現了什么?(學生邊聽邊思考,匯報)

  (三)會使用溫度計表示生活中的溫度

  在生活中我們用什么來測量溫度呢?——(溫度計)

  (1)認識溫度計

  出示:溫度計,(學生拿出溫度計,每小組一個)從溫度計上你知道些什么,又觀察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1、0刻度線是紅色標出的;

  2、上面還標有數字:零以上的數字越來越大,零一下的數字也越來越大。

  3、 0以上是零上的溫度,0以下是零下的溫度。

  4、一個小格表示一度。

  5、有一個℃的符號)

溫度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第一課《冷熱與溫度》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冷熱與溫度》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里的第一課中的內容,在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理解了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必要性,以及利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正確方法;第二課時研究的是一杯水熱水變涼的動態變化過程,一杯熱水變涼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但學生卻很少去研究其中的科學道理。本節課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對這一常見的現象進行觀察記錄,并根據數據,繪制曲線圖,讓學生發現其中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

  學生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科學課已學過溫度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因此只要提醒學生,學生應該都會說得出來,學生也應該對熱水變涼這一問題非常感興趣,因為這個現象是司空見慣的,但平時沒有真正的去觀察,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們來研究,學生學習熱情很高。

  教學理念: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

  科學探究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盡量研究學生生活中的食物和現象。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才會真正感覺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連續測量熱水的溫度變化并分時段記錄數據。

  2、能夠搜集數據并發現熱水變涼的溫度變化規律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

  2、知道在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研究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2、認識到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也蘊含著科學道理。

  3、感悟到任何科學認識都必須來源于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

  能夠連續測量熱水的降溫過程并分時段記錄數據。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數據,發現熱水溫度下降的規律。

  教學準備:

  溫度計,塑料杯,方座支架,記錄單,電子秒表,熱水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設置情境,教師在上課鈴聲響之前喝一口水。

  提問:有沒有同學想要喝水呢?

  2、(教師給學生倒一杯熱水)

  談話:老師請你喝這一杯水吧?

  為什么這杯水不能喝呢?怎樣才能喝到這一杯水呢?

  3、談話:我們知道,一杯熱水放久了,就會變成涼水,也就是說:熱水的溫度會下降。(板書:熱水降溫)

  【設計意圖】

  本課的導入我希望能夠盡量隨意一點,與學生的距離更近一點,與學生的生活更近一點,讓學生感覺到就好像在聊天一樣。科學探究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二、揭示探究內容,作出猜測。

  1、師:那么,熱水降溫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熱水的溫度逐漸下降的時候,是不是有什么規律呢?

  2、學生提出各種猜想:

  (1)溫度會一點一點下降(即溫度會均勻下降)

  (2)溫度下降一會兒快,一會兒慢(即溫度下降沒有規律)

  (3)溫度下降會先快后慢

  (4)溫度下降會先慢后快

  (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相機引導,并板書學生的四種猜想。)

  3、師:熱水變涼可能會出現這樣幾種情況,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想)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熱水降溫的奧秘。

  【設計意圖】

  預測也是科學探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揭示了探究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對其作出猜測,可以讓學生對所要探究的內容作一定的思考,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預判能力。

  三、探究熱水降溫的規律。

  1、師:同學們,你們想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呢?(做實驗)實驗應該怎樣來做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

  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學生匯報。回答不完整的請其他同學補充,通過交流,明確試驗步驟:

  A:準備一杯熱水。

  B:將溫度計放入水中。

  C:每隔一定的時間觀察水溫,并記錄下來。

  3、提問:同學們需要哪些材料呢?

  指名學生回答,通過交流,明確:需要一杯熱水,溫度計,秒表,記錄單、方座支架。

  4、師:在實驗之前,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學生討論,指名匯報,引導學生明確注意事項:

  A:在測量時溫度計始終不能從水中取出來。

  B:在測量時小組里面要注意分工合作。

  C:記錄時間、觀察度數一定要非常準確。

  D:在實驗時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熱水燙傷。.

  5、分發實驗材料,學生分小組開展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面對這樣一個研究內容,學生們會顯得非常興奮,會想要迫不及待地開展實驗。省教研員盧新祁老師說過:科學課要安靜一點,再安靜一點。因為過于興奮往往是科學探究的“敵人”,科學探究更加需要冷靜觀察和思考。在此,我努力調動學生的思維,不斷地讓他們思考:你準備怎樣探究?分哪幾個步驟?需要哪些材料?探究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辨中,了解探究方案,明確方法,最后才開展探究實驗,這樣就能夠保證探究活動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四、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1、提問:哪一組同學愿意上臺來,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數據嗎?

  指名一到三組學生代表上臺匯報實驗數據。

  2、提問:其他小組有不一樣的情況嗎?

  3、提問:現在,同學們覺得在熱水降溫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什么規律呢?

  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為了更好地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我們還可以把這些數據繪制成一張曲線圖,看老師首先來畫一下。

  教師示范,繪制曲線圖。

  4、學生分小組繪制曲線圖,并粘貼到黑板上,教師巡視指導。

  5、師:從曲線圖當中,你們覺得熱水降溫有什么規律?

  指名學生回答,可請其他同學補充,明確:熱水降溫的時候,溫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設計意圖】

  學生們很喜歡科學課,因為可以做很多實驗,但其實,實驗后的分析和思考更加重要。科學探究要動手,但更加要動腦。如果沒有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而只有熱熱鬧鬧的探究活動,這樣的科學課是不全面的。在此,我提供了兩種方法:統計表和曲線圖,讓學生仔細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最終形成最后的結論。

  五、課堂小結,拓展研究。

  1、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了哪些收獲?

  學生課內交流: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科學;我們研究了熱水變涼的現象,發現熱水變涼是有規律的;我們的猜想需要數據來驗證它們的準確性。

  2、談話:剛才老師給一位同學到了一杯水,他不敢喝,那么現在這杯水能不能喝了?(可以喝了)

  (請一位同學喝這一杯水)

  3、提問:這杯水的溫度是否還會下降呢?水溫到最后到底會下降到多少度呢?請同學們猜一猜。

  學生猜測。

  師: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下一次我們再來研究好嗎?。

  【設計意圖】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感覺自己收獲了很多,他們已經從日常從不注意的地方發現了一些科學道理。但最后我又拋出了這一個問題:熱水的溫度到最后會變成多少度?學生的興趣馬上又被激發出來了,這樣就為下次的探究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也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科學。

溫度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通過引導學生研究溫度計的構造和原理,使學生理解液體都具有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小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初步學會做液體熱脹冷縮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課前準備:

  1、裝有醬油、酒精的模擬溫度計各一支,水槽2個。

  2、演示用溫度計1支,每實驗小組攝氏溫度計1支。

  3、學生課前搜集各種各樣的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溫度計放到熱水中,紅色液柱上升,放到冷水中,紅色液柱下降了。溫度計的液柱為什么會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溫度計的科學。

  2、提問:進行科學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水和其它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提問:出示模擬溫度計與演示溫度計,比較它們在構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們分別放入熱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變化?

  (2)學生分組實驗:把模擬溫度計分別放入裝有熱水和冷水的兩個水槽中,觀察液柱的變化。

  (3)討論:瓶中的水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液柱卻上升或下降,這是怎么回事呢?

  (4)學生討論、匯報。

  (5)小結:水受熱體積會膨脹,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體積縮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這種性質,我們把它叫“水的熱脹冷縮性質”

  (6)提問:其它的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同學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

  (7)學生實驗并討論、匯報。

  (8)師生小結: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溫度計就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指導學生了解攝氏溫度計的發明。

  (1)學生看課本閱讀部分。

  (2)提問:攝氏溫度測量標準是誰制定的?刻度標準是怎樣規定的?

  (3)學生討論、匯報。

  (4)小結:同學們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區水燒開的溫度并非都是一樣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鞏固總結

  討論:

  1、溫度計的設計原理是什么?

  2、你還見過哪些溫度計?

  3、它們都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嗎?

溫度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七冊數學P87~88的內容及練一練

  2、(1.《溫度》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中的第一課,《溫度》教學設計。它是學生認識萬以內的數、小數、分數以及體會萬、億等大數的實際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每天氣溫的變化是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因此,教材通過天氣預報圖介紹北京等地的溫度,使學生了解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教學時,應從學生實際經驗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自主地進行探究,體驗兩個相反意義量之間的關系。

  2借助溫度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體會相反意義的量。溫度的變化是學生能體驗到的事情,以溫度為載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兩個相反意義的量的關系,通過冷熱之間差異的比較,幫助學生理解正負數的意義。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溫度作為負數引入的"原型"理解負數的意義。教學中可以首先讓學生記錄前一天各地氣溫,課上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零下"。在學生有了自己對"零下"的思考后,再讓學生在溫度計的模型上找對應的溫度,并對不同的溫度進行觀察、比較,加深對正負數意義的理解。

  二、設計理念:

  1.創設教學情境,生動呈現教學素材。

  "教學是藝術",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輔助數學課堂教學,為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設計教學活動時,科學選用教材中"天氣預報、、比賽記錄表、"等教學資源,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巧妙地創設了智力問答的教學情境引導同學們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興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負數產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設計合理、科學、靈活、趣味性強,同時極大地激發、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2.嘗試游戲性學習。

  游戲性學習是小學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指定學生解決問題的教學反饋方式,采用播報天氣、撥溫度游戲性反饋教學方式,引導同學們愉快、興趣盎然地匯報自己的認識、體會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兼顧每位學生,公平、合理,趣味性強。

  3、回歸生活,拓展應用。

  "生活中除了課本所講的,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數和負數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似乎打開了"話匣子",熱烈地交流起來,他們的視角擴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說:"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數表示,支出用負數表示";還有的說"比賽時得分可以用正數、失分用負數"。…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收集信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會正確讀寫,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思維能力目標: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數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比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各種生活情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性和興趣。

  四、教學重點:

  1、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五、教學難點:

  1、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3.讓學生經歷調查氣溫活動的過程中,從中積累感性知識,并通過討論、交流把感性知識升華為理性認識,教案《《溫度》教學設計》。

  六、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猜一猜、測一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由對"活動的興趣"發展為"數學的志趣"。"聯系生活體驗感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還要還原于生活。

  2、學習方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歸納、總結、方法。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敢于創新。讓學生自己探索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和意義。另外,教給學生養成愿意與人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①教學準備:課件,溫度計

  ②學具準備:調查的各大城市的溫度

  七、媒體說明:恰當先進的教學手段對一節課的成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圖的配合,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詩一般的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索,使學生樂學,愛學。

  八、教學時間40分鐘

  九、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數,例如:為了表示物體的個數,產生了1、2、3、4…,為了表示沒有,引入了數"0",這些都是自然數。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生活中的負數。當然有關負數的很多知識留待我們以后慢慢學,今天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溫度。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全國各大城市的溫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溫度"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負數:誰能說一說你的調查方法與調查結果?

  2、學生匯報收集的溫度情況。(可以從看天氣預報,看報紙,上網查詢,發現各城市的氣溫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進行了調查,并記錄了一些城市的溫度。那么零下12℃還可以寫成-12℃。誰還有類似的發現?

  4、學生自由發言,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

  5、誰能說一說-12℃代表什么意思?

  6、指名回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還低12度。-12℃是一個負數,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生活中的負數,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三)學習溫度的讀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學生記錄的溫度進行簡單交流,并抽出2組數據與零度進行比較,從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還要低2℃的一些知識。

  2、教師準備一份天氣預報圖,引導學生觀察溫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組討論怎樣讀溫度,并讀一讀,寫一寫。

  (四)試一試:

  指導學生完成第84頁的"試一試"。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請會看溫度計的同學介紹怎樣從溫度計上看溫度,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線,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零度以下的溫度可以用負數來表示。組織大家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再寫出來,增加一些直觀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明確:本題的每個圖中"℃"這一豎列的數表示的是攝氏氣溫,接著讓學生獨立完成本題,組織學生進行核對。

  (五)練一練:

  1、第1題,比較溫度的高低時,引導學生先從零上溫度開始,逐步過渡到零下溫度的比較。如:2℃和5℃的比較,1℃和0℃的比較,0℃和零下2℃的比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較等。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本題答案如下:(1)上海與天津,上海的溫度高。即:5℃-2℃

  2)天津與青島,青島的溫度高。即:0℃-2℃

  3)長春與天津,長春的溫度低。即:-8℃-2℃

  45℃0℃-2℃-8℃

  全班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每小題是怎么比較的。

  (六)小調查:

  首先鼓勵學生選擇某種調查方法獲取數據,然后,組織大家討論從數據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圖找出這些信息的對應地理位置,能從地理位置上認識各地氣溫的特點。

  (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十、板書設計:

  溫度

  -12℃表示:零下12℃。或:比0℃還要低12℃

  讀作:零下12攝氏度。或:負12攝氏度

  十一、課后評議:存在問題:1、在看溫度計的刻度時應點評是從向上或向下看。2、區分零下、0、零上。3、坐在后面的個別學生看不清電視屏幕。

  十二、教學反思:

  1、從直觀到抽象,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時獲得發展的時期。中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邏輯思維獲得較大的發展,但學生一般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的形象思維的支持。

  在突破本課難點--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體形象的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來幫助學生理解溫度的高低。

  在我和學生一同認識了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之后,將教材上呈現的兩個溫度計上的溫度成為比較溫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學生借助了溫度計上水銀柱的高低來直觀形象的辨別溫度的高低,有的對溫度高低的判斷有了比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設計,在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溫度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認識各種各樣的溫度計并知道它的制造設計的原理和用途。

  2、過程方法:經歷認識溫度計、使用溫度計的過程,掌握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一些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溫度計的關注,并嘗試著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溫度計溫度的認、讀和寫。

  教學難點:準確使用溫度計。

  三、教學準備:

  溫水、冷水、熱水各一杯,各種溫度計(體溫計、高溫計、棒式溫度計、掛壁式溫度計,數字溫度計),自制的液體熱脹冷縮演示儀,自制的放大的溫度計模型。

  四、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課題

  1、請兩位學生先后上臺,分別把兩只手的食指放入冰水和熱水中片刻,然后再同時浸入溫水中。實驗后讓他倆說說兩只手對溫水的感覺。

  2、提問:從剛才兩位同學的實驗及感受,你有什么發現?能得出什么結論?

  3、小結:剛才兩位同學對浸在熱水中的手指感覺溫水涼,浸在冰水中的手指感覺溫水暖和,這說明我們憑感覺是不能精確知道這三杯水冷熱程度,要想科學而精確地測量物體冷熱程度,就要用測量儀器——溫度計。

  板書課題:溫度和溫度計

  (二)學會使用溫度計

  1、觀察溫度計

  ①各小組仔細觀察溫度計(體溫計、棒式溫度計、壁掛式溫度計),它們的構造、刻度、標記、數字。

  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溫度計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③小結:溫度是物體冷熱的程度,溫度單位—“攝氏度”(℃),溫度計一般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數字等幾部分組成。

  2、探究溫度計的原理

  ①觀察比較液體熱脹冷縮演示儀和溫度計有什么相同之處。

  ②實驗:用手心握住溫度計的玻璃泡,發現了什么?然后再把它放入冷水中,又發現了什么?這是什么原因?

  ③討論溫度計是根據什么原理制成的。

  3、講解溫度的讀和寫

  (1)介紹怎樣讀溫度計的溫度和℃的讀法。

  (2)用溫度計的模型練習讀數。

  (3)介紹溫度的寫法

  ①“攝氏度”單位用℃表示。

  ②讀數寫在前,單位在后,零攝氏度以下的溫度在數前面“-”號表示。

  (4)練習:師口授,學生聽寫。

  4、正確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1)實驗:請三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從上向下看、從下往上看、視線與溫度計持平)看同一支溫度計的室內溫度,然后讀出溫度。

  (2)引導學生選擇哪個角度觀察溫度計上的讀數作為測得的溫度。

  (3)小組分別讀各自溫度計的讀數,并說說應該怎樣手持溫度計,怎樣讀出讀數。

  (4)小組間互相評價哪些讀得正確,哪些不正確,為什么?

  (5)教師示范,并概括出正確認、讀溫度計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三)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四)課后延伸:

  1、收集各種溫度計的資料,并了解其作用。

  2、預測并觀察明天的氣溫是多少度。

溫度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P87-88頁有關溫度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正確讀寫溫度計上的溫度,會用正負數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能在具體情境當中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經歷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讀寫溫度。

  教學難點: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到過哪里?(出示幻燈)如果去這些城市旅游,我們去之前要先了解這個城市的什么呢?(溫度、天氣。)看來溫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溫度的知識。

  (板書:溫度)

  通過昨天的預習,誰能大膽說一說,我們今天將學習哪些有關溫度的知識呢?

  (溫度是怎么讀的,寫的,單位是什么呢?溫度高低的比較,怎么看溫度計。)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研究溫度。

  二、探求新知

  (一)游戲情境,學習負數

  1、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下面我們來做個記錄溫度的游戲,先拿出老師發給你們的表格,請聽游戲規則:用你們喜歡的方法,邊聽邊記,把這幾個城市的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寫在表格里,看誰記得又對又快又清楚。

  2、師讀天氣預報,學生記錄

  3、反饋記錄情況

  師:全記下來的請舉手,也有同學沒下來,別著急,我們來看看記下來的同學是怎么記錄的(展示一名全記下來的同學的表格)

  師:這位同學真棒,用的是符號與數結合的辦法。老師也是這樣記的。

  (出示幻燈片)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溫度除了數字外,還有什么?(減號、負號)

  師小結:這里的“—”不是減號,而是符號,表示什么呢?(零下溫度)

  “℃”這個是溫度的單位,讀作“攝氏度”。

  4、請同學們找一找表格里還有哪些是零下的溫度,找出來讀一讀,同桌互讀,表示什么?(反饋)

  5、同學們,在寫這些零下的溫度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前面要寫上負號)如果忘了負號會怎么樣?

  6、小結:像這樣前面加負號的數就是負數。

  (二)學習正數

  1、零下的溫度可以用負數表示,零上的溫度我們可以直接用過去學過的數表示,還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在每個正數的前面加個“+”,真聰明,讀作表示,一般情況下,正號可以省略,也可以不讀。)

  2、師:但是什么時候必須加負號。(零下溫度)

  3、剛才表格填錯的同學現在會修改了嗎?動手改一改吧。

  4、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如何用正數表示零上溫度,用負數表示零下溫度,而且學習得非常認真。

  (三)討論:以前我們學的0表示什么也沒有,那么這里的0℃是不是沒有溫度?

  (科學家把水結冰的溫度稱為0℃)

  (四)認識溫度計,初步體會

  1、昨天老師布置大家觀察溫度計,并做了實驗,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2、學生匯報

  (①有溫度的單位0℃②紅色液柱,會升高下降③中間有個0刻度,上面是0上溫度,下面是0下溫度④1小格就是1℃)

  3、練一練

  同學們會看溫度計了嗎?(出示幻燈片)

  (五)體驗溫度的高低

  1、溫度有高低之分,那怎樣比較溫度的高低呢?

  我們來看一下這幅圖(幻燈片P88-1)

  哪個溫度低?為什么?相差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練習

  3、小結:紅色液柱越高,溫度就越高,紅色液柱越低,溫度就越低。

  三、鞏固練習(P88-2)

  四、總結:今天同學們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課后小調查P88)

  板書設計:

  溫度

  5℃-2℃

  0℃

  零上溫度分界線零下溫度

  正號負號

  +-

溫度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溫度的概念;

  ③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溫度值;

  ③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和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

  ③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使用溫度計易錯之處。

  教學教具

  自制溫度計,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燒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體課件、開水、冷水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看一看:教師播放與溫度有關的圖片。

  教師根據圖片提問:你們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為什么被曬干?樟腦丸放久了為什么會變小?

  教師板書:第四章物態變化

  二、想想做做

  1.溫度。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

  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熱到什么程度,天氣預報是如何表示冷熱程度的?

  (學生回答)

  師生總結溫度概念。教師板書:第一節溫度計

  2.溫度計。

  想一想,議一議:①如何判斷兩杯水溫度的高低?②哪種方法更準確?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板書)

  做一做:用手感覺冷、熱、溫水,得出憑感覺判斷溫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

  (學生回答)

  師生總結:使用溫度計測量較準確。

  三、想想議議

  1.問一問:你想了解有關溫度計的什么知識?

  (學生提問,教師板書)

  2.原理。教師演示自制溫度計,引導學生回答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板書)

  想一想,議一議:為了更準確地測量溫度,溫度計應怎樣改裝?(學生討論回答)

  3.看一看、說一說:溫度計的構造。

  (學生觀察實物并回答)

  4.想一想、讀一讀。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溫度的表示方法、單位、符號、讀法,然后練習讀數。

  5.看一看、比一比。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三種溫度計的不同,同時進行量程、分度值的教學。

  6.做一做,議一議。

  學生測量熱水溫度并上臺演示,師生總結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多媒體演示)

  正確方法

  (1)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測。

  (2)玻璃泡不能位

  于容器底及側壁,必須全部浸沒在液體中。

  (3)要等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4)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5)讀數時眼睛要平視(以上各點均配有圖片)

  錯誤方法(圖片略)。

  7.做一做,議一議(體溫計的使用):

  學生演示游戲(兩人),學生評價并說出理由同時進行體溫計構造的教學。

  四、教師投影與自然界中的一些溫度有關圖片并引導學生看課本第71頁表格。

  五、小結

  學生談一談本課的收獲,教師歸納。

  六、動手動腦學物理

  1.課內:課本第741頁第2題。

  2.課外:第741頁第3、4題

溫度教學設計8

  課程名稱

  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第一節溫度。

  授課人

  王曉燕

  學校名稱

  石嘴山市第九中學

  教學對象

  八年級

  科目

  物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教材、學情分析

  《溫度》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溫度的內容。”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溫度”和“溫度計”不僅僅是本章的預備知識,更重要的是物態變化是圍繞“溫度是否變化”進行的。溫度計是熱現象的初步知識,主要內容有溫度的概念,溫度計的原理,刻度規定,使用方法和體溫計的特殊結構。這些知識為后面學習物態變化打下基礎,做好鋪墊。溫度計不僅是初中物理學中學生們接觸的第一測量儀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學好它并會用它對今后其它儀器的學習很有幫助,也是今后繼續學習熱學知識的基礎,并在生活、地理和化學學科中都具有基礎作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溫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來并不困難。“溫度計”是學生物理上學習的第一個測量工具,雖然在平時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觸過,但溫度計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規范上還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課時要注重訓練學生用科學用語規范地描述概念,規范使用溫度計測溫度,突出科學方法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及難重點(知識與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常見溫度計,說出它的構造、量程和分度值。

  (2)通過使用制作溫度計,說明溫度計的原理。

  (3)根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會正確使用溫度計。

  (4)了解溫度計的有關知識,估計生活中常見物體的溫度。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使用制作的溫度計,理解它的測溫原理,體會放大和轉換思想的應用。

  (2)經歷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實驗過程,體會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并能有意識的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教學重點

  溫度計的原理及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使用及攝氏溫度的表示。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對學生而言,對溫度進行探究學習,如果僅憑感性印象和傳統的實驗設備,很難對其整個變化過程有一個系統、正確的認識,因此借助多媒體技術與探究實驗結合應用,就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教學環境,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深刻、系統的掌握知識,并讓學生體系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也體現“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這一教學理念,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從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

  四、教學環境及設備、資源準備

  學生準備:實驗用溫度計、燒杯、涼水、熱水、冰水、平板

  教師準備:自制溫度計(小藥瓶、紅墨水、吸管制作)、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燒杯、涼水、熱水、等

  教學資源:投影儀、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提問、引導

  (3分鐘)

  1、請學生欣賞章首圖——霧淞。

  2、提問:面對這樣美麗的風景,你想知道哪些有關它的知識?

  3、指出學生提出的都屬于物態變化與溫度有關,由此引入新課。

  觀察、思考、提出問題。

  創設情景,把學生引入物理學習之中。激發學生對大自然探究欲望。

  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分類、歸納。

  引導學生討論。

  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指導學生進行設計,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提問,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引導學生觀察,介紹。

  引導學生思考。

  提出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討論。

  指導學生閱讀,提問。

  總結歸納

  一展示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對溫度的概念進行板書

  二、溫度計

  1、讓學生觀察溫度計。

  問:溫度計的基本構造有什么?

  2、給出實驗器材:裝有紅色水的口服液瓶,細塑料吸管。引導學生設計制作溫度計。問:口服液瓶相當于溫度計的哪個部分?

  細塑料吸管相當于溫度計的哪個部分?

  紅色水相當于溫度計的什么?

  3、利用自制溫度計比較兩杯水溫度的高低。

  問:通過觀察自制溫度計的什么來判斷水溫的高低?

  得出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4、問:用自制溫度計能不能測出水的具體溫度?

  與實驗用溫度計相比,自制溫度計還缺少什么?

  介紹攝氏溫度的規定。

  介紹量程和分度值。

  5、比較自己設計的溫度計與實驗用溫度計的異同點,討論自制溫度計的改進方法。

  三、溫度計的使用

  1、推送微課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2、讓學生利用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涼水和熱水的溫度。并討論要準確測出溫度應注意那些事項。

  四、體溫計

  學生閱讀書上有關體溫計的介紹。

  問:體溫計的結構與實驗用溫度計比較有什么不同?

  細管的作用是什么?體溫計每次使用前都應怎么處理?

  五、全面回顧,總結質疑

  教師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可以是知識上的,也可以是方法上的,還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同時,在獲得新的知識的同時,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疑問?(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在大屏幕上)

  學生討論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并由小組代表發言。

  六、布置作業

  完成一張實驗室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不同和相同之處的表格。

  思考舉例,并進行歸納。

  觀察、討論

  提取生活已有經驗,思考并回答問題。

  觀察、思考

  思考、設計。

  學生實驗并思考總結。

  觀察,思考,記憶。

  觀察,思考,討論。

  學生實驗,討論。

  閱讀,總結,回答問題。

  觀看,了解。

  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讓學生了解生活環境中的常見溫度值。

  讓學生經歷體驗過程。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讓學生親自設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加深學生對攝氏溫度和溫度計的了解。

  讓學生享受設計成功的喜悅,同時發祥自己設計上的不足。

  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及歸納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理解先進的科技,體會物理是“有用的”。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溫度

  一.溫度

  1.定義: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讀作:攝氏度)

  3.測量:溫度計

  二.溫度計

  1.原理

  液體的熱脹冷縮規律

  2.正確使用

  ⑴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⑵正確放置溫度計

  ⑶穩定后視線水平進行讀數

  三.體溫計

  1.特殊設計

  玻璃泡與直玻璃管通過很細的細管相連

  2.使用前注意事項

  必須把水銀全部甩入玻璃泡中

  七、課后反思

溫度教學設計9

  〖教學過程〗

  師:昨天布置的作業是請同學們對全國一些大城市的氣溫進行調查,誰能說一說你的調查方法與調查的結果?

  生:我晚上收看了天氣預報,并記錄了今天北京的氣溫,最高溫度是5℃,最低溫度是零下2℃。

  生:我問了爸爸,知道今天本市的最高溫度是6℃,最低溫度是0℃。

  生:我看了報紙,知道哈爾濱今天的最高溫度是零上3℃,最低溫度是零下12℃,我還發現零下12℃寫成了—12℃。

  師: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調查,并記錄了一些城市的溫度。小林發現零下12℃寫成了—12℃,誰還有類似的發現?

  (同學們紛紛回答:全國同一天的氣溫高低不同,哈爾濱最低。哈爾濱一天中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差得最多……)

  師:誰能說一說—12℃代表的意思?生:—12℃表示零下12度。生:—12℃表示比0℃還要低12℃。師:你回答得很對!

  ……

  〖案例點評〗

  負數的產生與發展,是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系的。因此,對負數的學習要關注其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教師事先布置了調查城市氣溫的活動,這不僅僅是為負數的引入積累素材,更可以使學生關注社會,了解到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在學生對調查到的氣溫進行討論的過程中,自然引出了“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并理解了—12℃的意義。這樣便為學生認識和理解負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新知識教學,如何使學生認識和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是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看來,這是本教學案例的一個缺失。關鍵是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比較文字描述和符號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如“—12℃”和“零下12℃”的區別和“繁簡”。思考能否用過去所學的整數如12去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如零下12℃?而不能僅停留在“是什么”上。

  〖思考與討論〗

  1、你有什么好的素材能幫助學生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2、如何組織學生開展數據的收集活動?將組織活動的過程寫一個案例分析。

  3、學生收集到的負數的數據有哪些,將它們收集起來。

溫度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發現熱水變涼的溫度變化規律;

  2、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能夠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準備:

  燒杯、熱水、溫度計、鐵架臺、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老師的`講桌上有一杯熱水,在放置的過程中,它會有什么變化?(變涼板書)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溫度可能是怎樣變化的?(學生充分討論)

  現在我提一個問題:如果每隔2分鐘測量一下它的溫度,間隔相等的時間,溫度下降的規律將是怎樣的?(學生充分討論)

  (板書1、先快后慢2、先慢后快3、均勻下降)

  現在有三種答案,你覺得因該是哪一種呢?

  二、學習新課

  剛才同學們經過充分的討論,大膽的猜想,要想證明我們的猜想,你覺得因該怎樣做呢?(做實驗)

  下面我們要做實驗來證明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在實驗中,老師對各小組提幾點要求:

  (1)、小組成員做好分工合作。(哪位同學拿溫度計,哪位同學看手表,哪位同學看溫度計的讀數,哪位同學作記錄。)

  (2)、觀察過程不要把溫度計拿出水面。

  (3)、每兩分鐘讀一次數據。(讀五次數據)

  (4)、每小組成員做好記錄。(15分鐘時間)

  學生根據老師所提的要求進行實驗——每隔兩分鐘連續測量熱水的溫度。教師巡視指導。

  (時間到,要求學生坐好,并要求學生把溫度計掛在鐵架臺上,不要從水中拿出來。教師用碼表做好第二個10分鐘的記時。)

  學生匯報測量數據,教師根據學生的數據將其標在統計圖上,用尺將各點連接起來成一條曲線。

  這是一條曲線,說明什么問題?

  根據實驗記錄表做好數據的處理,根據每兩分鐘之間的溫差填寫好統計圖表。(教師指導怎樣填寫,待各組畫好,教到前面來,教師一一粘貼在黑板上。)

  看看各組畫的統計圖是不是都是一樣的規律,你們能發現什么問題?

  各級的數據是不一樣的,水的多少,倒水時間的早晚都不一樣,但溫度下降的規律是不是一樣的?對照我剛才畫的統計圖,你們發現什么問題?

  你發現這13個組的統計圖有什么規律?(都是一條曲線都是先快后慢)

  (第二個10分鐘時間到,教師提醒學生讀出溫度計上的溫度,并記錄下來。)

  下面請同學們將第一個10分鐘的溫差與第二個10分鐘的溫差相比較,你覺得有什么規律?(先快后慢)

  最后你覺得會怎樣?是不是一直這樣下去?(最后達到平衡)

  三、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什么呢?

  現在我又有一個問題了,如果這杯是涼水,可以測出涼水的溫度,如果給涼水加熱,溫度會升高,那么溫度升高有什么規律呢?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

  兩種不同的意見。這又是一次假設、估計、猜想,然后再實驗,再驗證。以后我們可以繼續研究。

  板書設計:

  連續測量一杯水的溫度

  1、先快后慢

  2、先慢后快

  3、均勻下降

  最后達到平衡

溫度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理解溫度的概念;②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溫度值;③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和方法:①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②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①攝氏溫度的規定及其讀法和寫法;②實驗室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溫度計的使用。

  三.教具準備

  自制溫度計,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燒杯、開水、冷水若干。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 列舉生活中水的幾種形態變化,引導學生指出它們都屬于物態變化與溫度有關,由此引入新課。

  2.新課教學

  1)、溫度

  ①、 問:當接觸或靠近高溫物體或低溫物體時,你都有什么感覺?

  歸納得到溫度的定義: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②、是不是我們感覺熱的物體,它溫度一定高,感覺冷的物體它溫度一定低,請1個同學上來動手操作。

  2)、溫度計

  ①、展示自制溫度計。

  ②.引入溫度計原理:

  讓學生觀察把自己做好的溫度計先放入放有熱水的燒杯中,再放入放有冷水的燒杯中,然后觀察看到的現象。

  得出溫度計的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

  ③.溫度的規定及單位

  進一步提出問題:自制的溫度計能不能測出具體的溫度?為什么不能?然后引入攝氏溫度的規定及單位。

  介紹攝氏溫度的規定:把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

  為100攝氏度,分別用0℃和100℃表示,把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溫度的單位:攝氏度 符號:℃ 讀法: 37℃ 讀37攝氏度 -5℃就讀作負5攝氏度(或讀作零下5攝氏度)

  ④自然界的一些溫度:

  人體正常體溫:37℃ 我國最低氣溫:-52.3℃ 最高氣溫:49.6℃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0℃ 沸水溫度:100℃ 。

  3)、溫度計的使用

  ①、教師展示實驗用溫度計,家庭用溫度計、體溫計,請學生觀察他們的構造,量程,分度值。

  溫度計的構造:玻璃管、玻璃泡、毛細管、刻度、液體(一般是水銀,也有酒精、煤油) ②、回憶使用刻度尺前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然后概括出溫度計使用前的注意事項: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

  ③、 讓學生討論要準確測出溫度應注意那些事項,并測出涼水的溫度,教師進行巡視指導,然后總結出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4)、體溫計

  問:體溫計的結構與實驗用溫度計比較有什么不同?

  答:體溫計有縮口,而試驗用溫度計沒有。

  問:細管的作用是什么?

  答:防止水銀倒流。

  問:體溫計每次使用前都應怎么處理?

  答:甩幾下,目的是把水銀甩回玻璃泡內。

  5)、溫度計拓展部分

  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溫度計。

  6)、課堂小結:

  ①溫度的定義、單位及單位符號是什么

  ②溫度計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③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如何讀數

  7)、作業:

  板書設計:

  溫度

  一、溫度

  1、定義: 2、攝氏溫度的規定:3單位: 4、讀法:

  二、溫度計

  1、工作原理: 2、種類: 3、結構: 4、使用:

溫度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及使用溫度計的必要性。

  2、知道液體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構造和原理。

  3、能說出常用溫度計中0℃和100℃的規定及刻度方法。

  4、會正確表述攝氏溫度的記法和讀法。

  【過程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溫度計、體溫計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表述攝氏溫度的記法和讀法。

  2、使學生初步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教學用具】

  冷水、熱水、溫水各一杯,實驗室使用的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各一支,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播放兩張照片,通過問題“你如果處于這兩張照片的環境中,會有什么感覺?”再通過“生活中描寫冷熱程度的詞語”(如燙、暑、熱、溫、涼、寒等)引出溫度的概念。

  二、新課教學

  1、溫度: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師生舉例說明溫度跟人類的關系)

  [過渡]生活中我們常常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如父母用摸我們的額頭的方法判斷我們是否發熱。那么,單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是否可靠呢?下面請一名同學上來做一個實驗。

  交待實驗要領:兩手分別浸入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中,過一會兒取出再同時浸入同一杯溫水中,兩手對溫水的冷熱程度的感覺相同嗎?

  [過渡]實驗證明:單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有時并不一定可靠。要準確測量物體的溫度,必須使用溫度的測量工具——溫度計(板書課題:4。1 溫度計)。

  2、溫度計

  (1)構造:內徑很細而均勻的玻璃管、玻璃泡(內裝適量的汞或酒精或煤油)、刻度等。(結合課件和實物介紹)

  (2)原理:物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初步了解:當溫度計的玻璃泡與待測的物體充分接觸后,泡內的液體就跟待測物體保持相同的溫度,管內液面的位置就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我們就可以從液面所對準的刻度讀出該物體的溫度)

  (3)單位:常用單位——攝氏度(符號:℃)

  課件中錄象介紹攝氏溫標,突出兩個規定:①冰水共存物的溫度為0度 ②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度。

  國際單位——開爾文(符號:k)

  簡要介紹熱力學溫標,引導學生課后自學。

  (4)實驗室常用溫度計的使用:

  布置學生閱讀課本p78第1—7行的內容,歸納溫度計的使用注意點及注意的原因。

  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結合課件歸納:“三要”、“一不”、“三看清”:

  “三要”——要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要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要把溫度計的玻璃泡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液面相平。(補充:被測物體的溫度一定要在所用溫度計的測量范圍之內)

  “一不”——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上。

  “三看清”——看清測量的范圍;看清最小刻度值;看清液面在零刻度線的上方還是下方。

  練習溫度的記法和讀法:

  記作______,讀作__________

  記作______,讀作__________

  [過渡]以上我們初步學會了溫度計的使用,那你知道最早的溫度計是誰發明的嗎?(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93年)。溫度計的成功發明和逐步完善,為人類利用溫度計奠定了基礎,1858年德國醫生馮德利希就創造了用測體溫來診斷疾病的方法,當時他用的就是類似于我們實驗室的溫度計,但使用很不方便,你能說出它的不方便之處嗎?(生回答)

  那么,如何改進呢?(生討論回答后,師小結:英國醫生阿爾伯特想了一個好辦法,在溫度計的玻璃泡與玻璃管之間造一段很細的彎管,當溫度計離開人體時,水銀自動在細管中斷開,玻璃管中的水銀就會自動停留,這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體溫計)

  (5)體溫計

  教師展示體溫計,引導學生觀察其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值。(35—42℃,0.1℃)

  教師提問:醫學上常用煮沸的方法來消毒,請問這種體溫計能否如此消毒?怎么消毒?

  教師再問:體溫計的細彎管作用關鍵,正是由于它的存在,體溫計在讀數時才可以離開被測人體。那么,一只剛使用過的體溫計只經酒精消毒后,能否馬上用于另一人,為什么?怎么辦?(不能,用力甩一甩,使玻璃管中的水銀回到玻璃泡中)

  [過渡]有沒有既可以拿出來讀數又不用甩的體溫計?

  (6)其他溫度計:電子體溫計、非接觸紅外線溫度計、熱電偶溫度計等。

  (各種溫度計之間適當過渡,并在課件中介紹圖片資料)

溫度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容:

  《測量水的溫度》是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三年級下冊《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的第二課

  二、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測量水溫的方法

  測量水溫,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測溫計。選擇時要讓學生思考,水的溫度值在什么范圍內?接著就學習和理解測量水溫的方法。教學時,可讓學生圖文結合閱讀理解每一操作步驟的要求。特別要讓學生反思,如果不按照這樣的要求操作,會出現什么情況?同時教師一定要進行正確的操作示范,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技能學習主要是以模仿為主的。

  第二部分:測量水的溫度

  這部分的第一項活動:是學習用水溫計對四種不同溫度的水進行測量,并記錄測量數據。交流各小組測得的水溫數據,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為下一步連續測量10分鐘內的水溫作鋪墊。

  第二項活動:每隔2分鐘,分別測量一次每杯水的溫度,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活動的主要意義在于通過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水在自然降溫時的一般規律:溫差越大,降溫幅度越大;水溫越高,溫度下降得越快。

  第三部分:推測水溫的變化

  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水在自然降溫時的一般規律。據此,引導學生推測,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四杯水的溫度將分別作怎樣的變化?最后怎樣?引出科學概念: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熱量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熱量增加。最后作一項推測:如果要讓水的溫度低于周圍空氣的溫度,可能嗎?需要怎樣做?教師要引導并帶領學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凍箱內,為下節課《水結冰了》的教學和學習做準備。

  三、學情分析:

  《測量水的溫度》是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也是繼前一課《溫度和溫度計》學習的延續。本課我將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實際練習測量物體溫度和識讀攝氏溫標。學生在這一課將分別測量涼、溫、熱、燙4杯水的溫度,并每隔2分鐘連續測量10分鐘內每杯水的溫度。本課中每位學生都將有比較多的實踐機會。因此,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要讓學生理解每一條規定的意義,并掌握每一步驟的操作規程,以保證后續測量數據的相對準確。為后續學習(五年級的“熱”單元)打下基礎。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內能增加。熱量是描述內能轉移的物理量。但內能這一概念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學生通常使用的熱量的說法。

  四、設計理念:

  1、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2、注重研究活動中的合作與交流。

  五、學法分析:

  本次探究活動由于材料容易獲取,實驗現象直觀,所以課前給學生準備好實驗所需的材料;課堂上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實驗方案,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適時演示操作,之后的實驗由學生獨立完成。在研究方法方面作適當的點拔,通過實驗操作和合作研究,使“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發揮到極至。

  六、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根據不同的測量范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2.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不同溫度計的測量范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刻度范圍在0℃~100℃)用于測量水的溫度。

  2.間隔相同時間(2分鐘)連續測量和記錄4杯不同冷熱的水的溫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在觀測、記錄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

  2.進一步鞏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

  【教學難點】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水的溫度

  八、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PPT、各類溫度計、燒杯等

  小組:4杯不同冷熱的水(1號杯自來水,2號杯溫水,3號杯燙手的熱水,4號杯剛從熱水瓶里倒出的燙水),4支相同的水溫計(刻度范圍在0~100℃),水溫測量記錄表、干毛巾、(氣溫計、體溫計、高溫計等),時鐘,冰柜。

  九、教學過程:

溫度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對冷熱現象有一定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然而這種認識較多地停留在感覺層面,容易受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影響,與物體的實際溫度產生較大的誤差,這便是錯覺。科學測量排斥錯覺,故而,本課將學生裝從感覺上的冷熱感受引向測量上的溫度,教會學生測量溫度,并探究熱水變涼的規律,使學生懂得精確測量的重要并養成測量的探究習慣。

  學情分析

  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有三個部分:

  第一:認識溫度計的作用。教材首先按排了一個經典實驗——將手指分別插入冷、熱水中5秒鐘后,再同時放入溫水杯內,體會兩個手指的感覺。接著請學生就這個現象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生將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憑手的感覺不能準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要想比較物體的冷熱要用一個科學儀器,并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引導學生懂得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計可以準確地測定物體的溫度。

  第二: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測定水溫的關鍵是溫度計的液泡不能接觸杯壁和杯底,讀數時不能將將溫度計拿到杯外,要等到溫度計液柱靜止時再讀取數據。為使學生牢固掌握溫度計的用法,教材還安排學生測量前面三杯水的溫度,使學生在測量中練習、鞏固,并為下一部分的探究活動打下基礎。

  第三:探究熱水的降溫規律。熱水變涼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然而學生可能從未想到過其中的規律及其蘊涵的科學道理,這一部分重在進一步加強測量水溫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記錄能力,特別是連續觀察與記錄的能力,并通過指導學生繪制曲線圖 、分析數據,引導學生發現熱水降溫先快后慢的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實驗結束后,還要求學生通過討論來解釋這個現象,探討出這個規律是由溫度差比造成的,這是培養學生科學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環節。

  教學目標

  1.知道用溫度可以準確測量出物體的溫度。

  2.能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

  3.能夠連續測量熱水的溫度變化并分時段記錄數據。

  4.能根據記錄的數據概括熱水變涼的規律。

  5.能耐心、細致地觀察和記錄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測量水溫的方法。

  難點:連續測量一杯熱水的降溫過程,發現溫度變化規律。

溫度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讓學生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領。

  2、過程方法:讓學生經歷使用溫度計測量不同物體和不同地點的溫度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觀察、記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氣溫的關注,感悟到任何科學認識都必須來源于科學實踐。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溫度計測量不同物體的溫度。

  教學難點:使用溫度計測量沙子的溫度。

  三、教學準備:

  冷水、熱水、干沙、濕沙及相應盛器,棒式溫度計,掛壁式氣溫計,自制地溫計。

  四、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新課。

  1、出示一包方便面,用熱水瓶泡面,結果沒泡軟。提問:這是這么回事?

  2、談話:請大家估算一下,這熱水瓶里的水的溫度是多少?

  3、學生推測回答。

  4、揭示課題:那么,這杯水的溫度到底是多少,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讓我們一起來測量一下吧——(板書課題)測量物體的溫度

  (二)、測量水的溫度。

  1、怎樣測量水的溫度?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學生討論。

  3、師歸納,并示范測量方法。特別提醒:一定要注意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4、學生測量水的溫度。

  (1)出示表格,讓學生測量并記錄。(提示學生注意安全)

  水溫的測量記錄熱水瓶里的熱水溫度燙手的熱水的溫度溫水的溫度自來水的溫度通過測量我們發現了:

  (2)匯報交流。

  (三)、測量空氣的溫度。

  1、提問:不同地點的空氣溫度一樣嗎?

  2、學生分組,按照表格進行測量記錄。

  不同地點空氣溫度的測量記錄教室窗門口陽光下(高度——腳背處)教室角落里陽光下(高度——膝蓋處)室外走廊里陽光下(高度——腰部處)室外樹蔭下陽光下(高度——頭頂處)通過測量我們發現了:

  3、不同地方的同學匯報自己記錄的溫度。

  4、學生討論測量的結果,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現問題。

  5、地點不同,空氣的溫度不盡相同,我們平時所說的氣溫應該怎樣測量呢?

  (四)、測量沙子的溫度。

  1、沙子與液體的水、氣體的空氣不同。怎樣測量沙子的溫度呢?

  2、學生測量沙子的溫度

  (五)、總結。

  學生描述測量物體溫度的方法。

  (六)、課堂延伸

  如果隔相同的時間(2分鐘)測量一次水的溫度,溫度的下降有規律嗎?如果有規律,可能是什么樣的規律?

【溫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12-16

溫度的教案01-17

時間的溫度12-22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溫度抒情散文11-21

讓規則充滿溫度08-19

《白楊》教學設計12-06

《望月》教學設計04-20

教學設計課件02-17

《春聯》教學設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