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精選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 1
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主要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進行觀察前的準備,包括玻片標本的準備與顯微鏡使用方法技能的培訓;第二部分是分別利用不同觀察手段觀察洋蔥表皮玻片標本,一方面感受工具的先進對觀察發現的促進,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初步建構細胞的概念。
首次使用顯微鏡,學生會非常興奮。但由于顯微鏡是較精密、復雜、昂貴的光學儀器,要想看清楚鏡頭下的玻片標本更需要誤差極小的多步操作,所以不宜先放手讓學生嘗試使用顯微鏡,而應該加強顯微鏡使用的指導力度,只有學生切實掌握了顯微鏡使用的正確要領,后面的觀察活動才能更大發揮自主性,才能獲得鏡頭之下更準確的信息,從而順利建構起單元的主要概念——工具發展推動人類認識世界的不斷深入,順利建構有關細胞與微生物的事實性概念。
至于玻片標本的制作,如果教學條件允許,建議教師可以帶領孩子進行親手制作,這樣會更增加學生對顯微鏡下看到的景象的可信度,并真切體會肉眼觀察與顯微鏡下觀察的巨大差異。而且學生會很樂意進行這種動手操作活動。如果教學條件有限,建議教師播放制作過程視頻資料讓學生觀看,再直接提供現成的玻片標本讓學生觀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細胞是生命體的基本單位,顯微鏡可以幫助我們看到洋蔥表皮的細胞結構。
2、過程與方法:會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動物表皮玻片標本,會用圖畫記錄觀察到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到微觀世界的精彩,發展研究生命世界的興趣。懂得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人們才能觀察到許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重點:
1、同一觀察對象,利用不同觀察手段進行觀察比較,從而建構單元核心概念:人們設計、發展不同的儀器和工具,為了更全面、真實、深入地認識周圍的世界(如:生物的多樣性)并將獲得的認識服務于自身(如微生物技術的利用)。
2、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顯微鏡,并能準確獲取玻片標本的信息,初步建構細胞的概念。
3、培養學生觀察、記錄、描述能力。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顯微鏡使用的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a.實驗材料:洋蔥、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顯微鏡、放大鏡。(每兩人一份)
b.文本材料:顯微鏡結構圖說明,觀察記錄單。(每兩人一份)
c.視頻資料:《超視覺世界》片斷(放大身邊的物體)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出示圖片,科學史教育: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x胡克有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現,他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構,發現它們看上去像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命名為細胞。
師:這是一個洋蔥,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細胞嗎?我們怎樣才能看到它的細胞?
(二)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1.師:為了能更好地觀察它,首先我們要制作一個玻片標本。(課件演示)
1)擦拭載玻片、蓋玻片。
2)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在洋蔥內表皮用刀片劃出一個約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使用刀片時注意安全),用鑷子撕取洋蔥內表皮
4)將內表皮置于載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展開。
5)從一側開始慢慢蓋上蓋玻片,不能留有氣泡。
6)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酒,然后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取多余的碘酒,使洋蔥表皮細胞均勻染色。
2.學生根據活動指導說明以組為單位制作洋蔥內表皮臨時裝片。
(三)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
1.先用肉眼觀察洋蔥表皮。
2.用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到的有何不同。
(四)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
1.師:如果我們將洋蔥表皮的玻片標本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又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2.師出示顯微鏡,介紹各部分的名稱。
3.師指導學生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4.分組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和動物表皮玻片標本,每2人一臺顯微鏡觀察洋蔥內表皮的細胞,將顯微鏡下的發現畫到記錄單上。
交流我們在顯微鏡下的發現和感受。(洋蔥表皮在顯微鏡下像“磚墻”一樣,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格子中間還有小圓點,有的在中央,有的在格子邊緣。)
(教師可以在學生發現基礎上,利用PPT出示洋蔥細胞圖片,并規范講解細胞壁、細胞核,多個細胞的構造像小房間,里邊“住”著小人“細胞核”。
(五)感受顯微鏡為人類帶來的視覺延伸
視頻資料:超視覺世界節選自《國家地理》光盤,大致內容是一粒沙、一滴水,一張紙的表面,居室的沙發上,肉眼與顯微鏡下的迥異現象,其間也展現了普通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觀察出的對象越來越微觀。
(六)回顧與反思
1.這節課你學到哪些科學知識?
2.說一說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
3.試著說說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的步驟。
學習評價:
一、填空
1.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結構。
2.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3.細胞主要由(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液泡等組成。
二、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
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三、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步驟方法?
1.在一個干凈的玻璃載片中間滴一滴清水。
2.用鑷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
3.用蓋玻片(或另一個玻璃載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
4.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傾斜,再用吸水紙吸掉多余的水。
5.洋蔥表皮玻片放到顯微鏡載物臺上。
布置作業:
略
課后小結:
略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顯微鏡各部件的名稱、作用和方法,認識顯微鏡的結構。
2.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顯微鏡的基本步驟。
能力目標
學會正確規范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方法,發展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在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熏陶中,樹立初步的科學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學習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
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像(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教學方法
談話法、實驗法。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用談話式教學方式讓學生認識細胞,及其與生物的關系。具體活動如下:
科學研究證明,地球上的生物雖然種類繁多,但是從基本結構上說則大體上是一樣的——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體的一切活動,比如:生物的長大、繁殖等都是靠細胞來實現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秘,就必須要了解細胞。我們這一單元的內容就是專門來研究一下生物的各種生命活動與細胞的關系的。可是,細胞的體積很小,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它呢?聰明的人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發明創造了顯微鏡這種專門用來觀察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儀器。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一下顯微鏡及其使用方法。
[講授新課]
顯微鏡是生物科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工具。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位荷蘭眼鏡商在16xx年前后制造的,它的結構簡單,放大倍數不高,只有10~30倍,可以觀察一些小昆蟲,如跳蚤等,因而有人稱它為“跳蚤鏡”。這種顯微鏡是用光線照明的,屬于光學顯微鏡。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把顯微鏡的制造技術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到20世紀30年代誕生了電子顯微鏡。它是利用高速運動的電子來代替光線進行觀察,放大倍數可以達到幾十萬倍。電子顯微鏡大大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使人們看到了細胞更細微的結構。它的應用領域已經不止局限于生物學,在醫學、物理學、化學等其他領域的應用也很廣泛,已經成為了人們了解微觀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現在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種顯微鏡。
在學習以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如何進行取鏡和安放。取鏡和安放可概括為幾步: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放在實驗臺略偏左的地方距邊緣7厘米左右,安裝好目鏡和物鏡。下面,大家就按照這一步驟先來練習一下。安放好以后請大家對照教材上的圖,認識一下各結構名稱。
學生活動:對照彩圖認識各結構名稱。教師作適當指導。
教師活動:認識了各結構以后,更重要的是會使用它來進行觀察物像。現在每一小組都有四種觀察玻片:寫上“上”字的玻片,印有數字的透明紙,動植物玻片標本,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首先以號片為例觀察。觀察前要先對光,對好以后才能觀察。(演示、對光、觀察的步驟說明多媒體)
學生活動:觀看多媒體、對照練習。
教師活動:在對光和觀察時要注意
1.先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
3.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觀察完②號片后再依次觀察其他玻片,在觀察時要仔細,考慮一下,這每個裝片都說明一個什么問題?
學生活動:觀察其他玻片,討論問題。
教師活動:這四種玻片都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甲:物像是倒像,而且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學生乙: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
學生丙:放大倍數為目鏡與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
好,看來,大家對這些問題考慮比較全面,回答完全正確。下面我們針對③號片再做一次觀察,但不同的是我們換一下目鏡,看又會出現什么情況。
學生活動:換目鏡、觀察、討論。
教師活動:發現有什么區別嗎?
學生:放大倍數越大,細胞越大,個體數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細胞越小,個體數越多。很好,看來大家都認真觀察比較過了。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不明白的同學再觀察比較一次。觀察完后,把顯微鏡擦干凈,如需擦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送回原處。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顯微鏡的結構名稱和操作步驟及其中的注意事項。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使用當中一定要養成規范使用、愛鏡護鏡的良好習慣,不要忽視注意事項。下面我們做一些課堂練習。
四、板書設計 略
五、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活動目標
導入新課
新課題教學
顯微鏡的結構
顯微鏡的操作
歸納總結背景知識的介紹:(課件展示)由介紹電子顯微鏡發明的背景:“科學家的故事”——施萊登、施旺與細胞學說,說明細胞與生物體的關系,從而引出顯微鏡,簡述顯微分類,目前研制狀況
通過課件與實物的對照,介紹顯微鏡結構和各結構相應功能,得出其工作原理
① 課件中展示教師示范操作過程,并將各步注意點進一步領會
② 學生按要求自主嘗試操作
③ 由學生自主探究,親自操作顯微鏡,教師在教室中巡回,對有因難的同學作指導,并將學生易范的錯誤記錄下來
引導學生進行將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難進行交流、討論,總結出使用顯微鏡的科學使用方法創設問題情景,激發探究興趣
獲得顯微鏡感性認識,為下一步作準備
明確操作步驟及各步注意點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規范操作作比較,分析遇到的問題的原因學生能力得提高
進一步探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操作的熟練度
鞏固新知識
六、[鞏固練習]
1.使用顯微鏡時,取鏡要用__________握住鏡臂,__________托住鏡座,放在自己實驗臺的偏__________,然后安裝好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右手 左手 左 目鏡 物鏡
2.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__________,轉動遮光器,使一個較大的__________對準__________。用__________眼朝__________里注視,__________眼睜開,然后用手調節反光鏡,直到看到明亮的視野為止。
答案:通光孔 光圈 通光孔 左 目鏡 右
3.有一臺顯微鏡,它有兩個目鏡和兩個物鏡,目鏡的放大倍數分別為5×和15×,物鏡的放大倍數分別為10×和40×。請問,這臺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是__________,最小的放大倍數是__________。假如現在觀察一個標本,需要放大150×,應該選用的目鏡為__________,物鏡為__________。
答案:600倍 50倍 15× 10×
4.用下列四組鏡頭看同一塊血液的玻片標本,其中可以看到血細胞數目最多的一組為
a.目鏡——5×,物鏡——10× b.目鏡——5×,物鏡——40×
c.目鏡——10×,物鏡——10× d.目鏡——10×,物鏡——40×
答案:d
5.在載玻片上寫下一個小小的字母“d”,用顯微鏡觀察時,會看到放大的圖像形狀是
a.b b.d c.q d.p
答案:d
6.當顯微鏡視野很暗,影響觀察時,應調節光亮程度,此時應采取的措施是
a.縮小光圈 b.換高倍目鏡 c.選用凹面鏡反光 d.調節準焦螺旋
答案:c
7.顯微鏡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是
a.以目鏡倍數為準 b.以物鏡倍數為準
c.目鏡與物鏡倍數的乘積 d.目鏡與物鏡倍數之和
答案:c
8.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調節焦距 b.調節光亮度
c.調節光線角度 d.調節圖像清晰度
答案:b
9.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是__________。
a取鏡 b對光 c裝目鏡 d降鏡筒 e觀察
答案:a dcbe
七、作業布置:
一課三練
八、課后反思
初次學習使用顯微鏡的課,學生興奮、躍躍欲試,而必須交待的注意事項又非常多,難免出現教師細細交待,學生亦步亦趨,在嚴格要求下,學生放不開。
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進行了兩次實際操作,時間上的把握對教師要求較高。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 3
1、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①知識目標:正確說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②能力目標:能獨立、規范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③情感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①教學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②教學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
2、教學策略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于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內容。但由于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后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著把本節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字的透明紙;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展史。
4、教學程序
4、1走進新單元指導學生閱讀二單元開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4、2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小(提示圖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鞏固練習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是( )。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課后反思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范操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 4
一、先學、學生看書,教師巡視,督促學生認真看書。
二、后教(更正、討論)
1、提問,讓班上最差的學生回答,如果有錯誤,老師引導其他同學更正、討論。
2、分別或分組評(重要)
三、當堂訓練
1、學生自背
老師: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思考題,熟記本節課的內容,時間是5分鐘,現在開始。
2、書面練習
延伸閱讀——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一)顯微鏡的主要構造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1.機械部分
(1)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
(2)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一端連于鏡柱,一端連于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
(4)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接于棱鏡殼的下方,可自由轉動,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部位,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當聽到碰叩聲時,方可進行觀察,此時物鏡光軸恰好對準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鏡臺(載物臺):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們所用的顯微鏡其鏡臺上裝有玻片標本推進器(推片器),推進器左側有彈簧夾,用以夾持玻片標本,鏡臺下有推進器調節輪,可使玻片標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動。
(7)調節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時使鏡臺作上下方向的移動。
①粗調節器(粗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臺作快速和較大輻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于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器(細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臺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2.照明部分
裝在鏡臺下方,包括反光鏡,集光器。
(1)反光鏡:裝在鏡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轉動,它有平、凹兩面,其作用是將光源光線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經通光孔照明標本,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于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于光線較強時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鏡臺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
①聚光鏡:由一片或數片透鏡組成,起匯聚光線的作用,加強對標本的照明,并使光線射入物鏡內,鏡柱旁有一調節螺旋,轉動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調節視野中光亮度的強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鏡下方,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其外側伸出一柄,推動它可調節其開孔的大小,以調節光量。
3.光學部分
(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
(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3-4個物鏡,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號的為低倍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為高倍鏡,最長的刻有“100×”符號的為油鏡,此外,在高倍鏡和油鏡上還常加有一圈不同顏色的線,以示區別。
在物鏡上,還有鏡口率(N.A.)的標志,它反應該鏡頭分辨力的大小,其數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鏡的鏡口率如下表:
物鏡鏡口率(N.A.)距離(mm)
10× 0.25 5.40
40× 0.65 0.39
100× 1.30 0.11
表中的工作距離是指顯微鏡處于工作狀態(物象調節清楚)時物鏡的下表面與蓋玻片(蓋玻片的厚度一般為0.17mm)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物鏡的放大倍數愈大,它的工作距離愈小。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的放大倍數與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如物鏡為10×,目鏡為10×,其放大倍數就為10×10=100。
(二)顯微鏡的使用
1.低倍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放置:顯微鏡平時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時從柜中取出,右手緊握鏡臂,左一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臺上,鏡座后端距桌邊1-2寸為宜,便于坐著操作。
(2)對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準鏡臺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準鏡筒中心)。打開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為止。
(3)放置玻片標本:取一玻片標本放在鏡臺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彈簧夾夾住,然后旋轉推片器螺旋,將所要觀察的部位調到通光孔的正中。
(4)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臺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應注意在上升鏡臺時,切勿在目鏡上觀察。一定要從右側看著鏡臺上升,以免上升過多,造成鏡頭或標本片的損壞。然后,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順時針方向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臺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象為止。
如果物象不在視野中心,可調節推片器將其調到中心(注意移動玻片的方向與視野物象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視野內的亮度不合適,可通過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開閉光圈的大小來調節,如果在調節焦距時,鏡臺下降已超過工作距離(>5.40mm)而未見到物象,說明此次操作失敗,則應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鏡臺。
2.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并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3)調節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后,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將細調節器的螺旋逆時針移動約0.5-1圈,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調節器!)
如果視野的亮度不合適,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調節,如果需要更換玻片標本時,必須順時針(切勿轉錯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臺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標本。
3.油鏡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油鏡之前,必須先經低、高倍鏡觀察,然后將需進一步放大的部分移到視野的中心。
(2)將集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光圈開到最大。
(3)轉動轉換器,使高倍鏡頭離開通光孔,在需觀察部位的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后慢慢轉動油鏡,在轉換油鏡時,從側面水平注視鏡頭與玻片的距離,使鏡頭浸入油中而又不以壓破載玻片為宜。
(4)用左眼觀察目鏡,并慢慢轉動細調節器至物象清晰為止。
如果不出現物象或者目標不理想要重找,在加油區之外重找時應按:低倍→高倍→油鏡程序。在加油區內重找應按:低倍→油鏡程序,不得經高倍鏡,以免油沾污鏡頭。
(5)油鏡使用完畢,先用擦鏡紙沾少許二甲苯將鏡頭上和標本上的香柏油擦去,然后再用干擦鏡紙擦干凈。
(三)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持鏡時必須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勢,不可單手提取,以免零件脫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輕拿輕放,不可把顯微鏡放置在實驗臺的邊緣,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機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藥品切勿接觸鏡頭和鏡臺,如果沾污應立即擦凈。
5.放置玻片標本時要對準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碰壞物鏡。
6.要養成兩眼同時睜開的習慣,以左眼觀察視野,右眼用以繪圖。
7.不要隨意取下目鏡,以防止塵土落入物鏡,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種零件,以防損壞。
8.使用完畢后,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其步驟是: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臺,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臺柜內。最后填寫使用登記表。(注:反光鏡通常應垂直放,但有時因集光器沒提至應有高度,鏡臺下降時會碰壞光圈,所以這里改為平放)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 5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目標
①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②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③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教學設計
①讀第二單元開篇語,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指導學生看書中35頁圖,提問、朗讀,引出主題。)
導入新課
讓學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借助顯微鏡。(提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鏡和安放
2.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明、發展過程。
3.顯微鏡的構造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4.顯微鏡的使用對光: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睜。
(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情況可能不一,部分同學沒看到物像。一名學生邊說邊演示自己是如何觀察到物像的》。
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回答: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越多。
介紹四種觀察標本:
①寫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數字的透明紙;
③動植物玻片標本;
④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巡視,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
強調:
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③糾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
④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學生明確: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
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鼓勵按步驟規范操作,巡視,檢查,糾正錯誤。
練習:
思考,回答。看書3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學生暢所欲言。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后,怎么辦?
小結:
給予評價,并啟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制標本,到實驗室觀察。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掌握顯微鏡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2.正確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二)能力目標
1.練習使用顯微鏡。
2.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認同顯微鏡的重要作用。
2.愛護顯微鏡。
3.關注科學與技術相互促進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三、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清晰的物象。
四、教學準備
1.顯微鏡,標本(寫有“下”字的玻片),擦鏡紙、紗布等實驗用品。
2.顯微鏡的使用視頻或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精美的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生物的圖片,提問:猜猜都是什么生物?
【設計意圖】學生體會到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的美妙,引發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強烈興趣。
(二)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
1.教師利用顯微鏡實物講解顯微鏡各部分結構,引導學生說出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2.學生參照教材上顯微鏡的圖,與實物對照,準確說出各部分結構名稱和功能。
3.教師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從外形上如何區別低倍鏡和高倍鏡?它們放大倍數分別是多少?如果用這臺顯微鏡觀察物象,它會被放大多少倍?怎樣使鏡筒上升和下降?
【設計意圖】作為過程評價,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顯微鏡的使用
1.教師分步講解并示范顯微鏡的規范操作,學生同步模仿操作。
2.對學生提出要求后,學生練習操作,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同時教師巡視,糾正不規范操作。記錄普遍存在問題,統一糾偏。
3.反饋:提供一些不規范操作造成后果的圖片,讓學生分析原因,如何操作可以避免上述情況發生。
【設計意圖】分三個層次練習使用顯微鏡,并分析討論遇到的問題的原因,學生能力得到提高。
(四)課堂練習
1.顯微鏡放大200倍和放大600倍時,哪個物鏡下看到的物體最多?
2.顯微鏡放大200倍和放大600倍時,哪個物鏡鏡頭長?
3.如果標本在顯微鏡視野的左上方,你要往哪個方向移動標本,才能移到視野中心。
4.“上”字在顯微鏡下呈現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反饋練習,鞏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來評價學生獲得和掌握知識的情況。
六、板書設計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一)取鏡和安放
(二)對光
(三)放置標本
(四)調焦觀察
(五)善后整理
課后練習
1.使用顯微鏡時,固定玻片標本用到的結構是( )
A.反光鏡B.鏡臂C.粗準焦螺旋D.壓片夾
2.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時,眼睛應注視( )
A.目鏡B.物鏡C.鏡筒D.反光鏡
3.當顯微鏡視野過暗時,應怎樣調亮?( )
①選用大光圈②選用小光圈③選用平面反光鏡④選用凹面反光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在顯微鏡下觀察,若要看清視野左上方的物體,請問玻片應向哪個方向移動?( )
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
5.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鏡為5×,物鏡為10×。第二次在視野中看到的物像與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 )
A.大小是原來的一半,細胞個數增多B.大小是原來的2倍,細胞個數增多
C.大小是原來的一半,細胞個數減少D.大小是原來的2倍,細胞個數減少
6.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若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心,裝片移動的方向應該是( )
A.右上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左下方
7.顯微鏡的物鏡是40×,要觀察放大了400倍的物像,應選用的目鏡是( )
A.8× B.10× C.12× D.15×
8.當實驗室光線較暗時,顯微鏡的調節宜為( )
A.大光圈,平面鏡B.小光圈,凹面鏡
C.大光圈,凹面鏡D.小光圈,平面鏡
9.當發現鏡頭上有污點時,宜用( )擦拭
A.干凈的紗布B.消毒過的衛生紙C.專門的擦鏡紙D.柔軟的抹布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 7
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存在于細胞質中,葉綠體呈 色、 形,高倍顯微鏡下清晰可見。
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觀察葉綠體形態和分布。
實驗程序
觀察細胞質的流動
實驗原理
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用 的運動作為標記可觀察細胞質的流動。
實驗目的
1、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通過顯微鏡的實際觀察的實際觀察,理解細胞質流動是一種生命現象。
實驗程序
光照、室溫條件下水中培養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葉
臨時裝片:清水+小葉+蓋玻片
低倍觀察葉片細胞
高倍觀察葉綠體的流動及流動方向
注意事項:
1、細胞質的流動受細胞的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增進細胞代謝作用的因素,如適宜的光照、溫度、PH值、生長素等,都可以促進細胞質的流動。反之,不利的環境變化和某些化學藥品,如麻醉劑等,則可抑制細胞質的流動。
2、在做此實驗時,如果發現細胞質不流動,或者流動很慢,應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細胞質的流動。其方法有三種:
一是進行光照,即在陽光或燈光下放置15~20分鐘;
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溫,可加入熱水將水溫調至25℃左右;
三是切傷一小部分葉片。
自我評價試題
1、普通光學顯微鏡是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儀器之一,試回答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中的有關問題:
(1)一細胞或物體被顯微鏡放大50倍,這時“被放大50倍”是指該細胞或生物體的( )
A、體積 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長度或寬度
(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3)用4臺顯微鏡觀察黑藻細胞。在相同環境中, 若視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鏡的選用一致,則:顯微鏡的光圈最大的一臺是( );目鏡和物鏡均最短的一臺是( );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一臺是-------------------------------------------------------------( )
A、目鏡15×和物鏡45× B、目鏡15×和物鏡10×
C、目鏡5×和物鏡10× D、目鏡5×和物鏡45×
2、選擇蘚類作為觀察葉綠體材料的原因與下列哪項無關---------------------------------( )
A、制片簡單 B、葉綠體清楚 C、葉子薄而小 D、細胞質流動速度快
3、用高倍鏡觀察比用低倍鏡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大小和視野的明暗情況依次為---( )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4、觀察細胞質流動時,觀察的最佳部位是---------------------------------------------------( )
A、葉的邊緣細胞 B、靠近葉脈部位的細胞 C、葉片表皮細胞 D、保衛細胞
5、把葉綠體作為細胞質流動的標志是因為--------------------------------------------------( )
A、葉綠體在不同強度光照射下會以不同面向著光源
B、如果沒有標志物,細胞質的流動難以觀察
C、只有葉綠體等顆粒可以移動,細胞質基質不流動
D、細胞基質是流動的,細胞器是不運動的
6、張小攀同學在觀察變形蟲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較大的變形蟲,但在圖象上有一小片污物,影響對變形蟲的觀察。
(1)在不調換目鏡和物鏡的情況下,她應如何判斷污物在何處?寫出操操作步驟。
(2)如果確認污物在裝片內部,在既不允許重新制作裝片又不能揭開蓋玻片的情況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與變形蟲分開?
自我評價試題答案:
1、(1)D (2)A (3)A、B、C 2、D 3、D 4、B 5、B
6、(1)先輕輕移動裝片,觀察污物是否隨著移動,如果隨著移動,則污物在裝片表面或內部;如果移動裝片,污物不動,一般在鏡頭上,可先轉動目鏡,看污物是否轉動,如果污物隨著轉動,說明污物在目鏡上,否則可能在物鏡上。
(2)用吸水紙在一側吸引內部液體,使污物與變形蟲分開。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 8
望遠鏡和顯微鏡是透鏡的重要應用,不需要學生對他們的原理了解很深入,重點在于能夠動手制作望遠鏡和凸透鏡,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1)課前調查。
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有關望遠鏡、顯微鏡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
(2)課堂猜想,實驗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如何制作望遠鏡、顯微鏡。而且還有多種途徑,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激發學習熱情。
共同探索過程 教師導航 學生活動 說明
一、投石問路
師問:我們前面學習透鏡有那些作用呢?
生答: (1)可以用凸透鏡制作照相機,它是利用凸透鏡能成縮小的實像制成的。(2) 用凸透鏡可以將物體放大。(3)用凹透鏡來矯正人的視力。(為本節課作鋪墊。)
師說:神話故事《葫蘆娃》中有一位葫蘆娃有特殊的本領,他有千里眼,能夠看到很遠以外的東西.設問:大家想不想擁有和他有一樣的本領呢?
生答:想!
師:我們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實現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望遠鏡!(板書)-----故事引入,激發學生興趣。
二、進行新課:
(一)望遠鏡(telescope)引出與望遠鏡相關的物理名稱
這是大家平時見到的筒望遠鏡(展示實物)。我們注意觀察它有幾個透鏡構成的?什么樣的透鏡呢?(展示望遠鏡的框架圖)這兩個透鏡有特定的名稱,靠近眼睛的透鏡,我們叫它目鏡;另一個叫物鏡,因為靠近被觀察物體。
生:有兩個,都是凸透鏡。
實物給學生一個立體的印象,再用課件展示望遠鏡的框架圖(突出透鏡,忽略其他的器件,避免新的難點出現)。
師問:哪位同學用過望遠鏡的?用過的舉手。哪位同學能夠給大家介紹以一下你所知道望遠鏡的知識呢?
大多數同學都舉手學生積極踴躍的發言。介紹自己找到的信息資料。
課前讓學生把收集的資料用課件的形式展現。
學生探究實踐營造探究氛圍
師:同學們介紹的都很好!如果我們身邊有透鏡,自己能不能用透鏡來組成望遠鏡呢?如果能,哪怎么樣組合呢?首先大家觀察一下你身邊有那些透鏡,有幾個?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組合透鏡觀察物體,注意透鏡的變化和每個透鏡的位子!
1.先取用一只凸透鏡和凹透鏡,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緩慢調節兩個透鏡間的距離,直到看的最清楚為止。你看到遠處的物體有什么變化? 它的作用和什么使一樣的呢! 我們可不可以用透鏡自己做望遠鏡呢?怎么做? 我們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可以制造望遠鏡,那么,把兩個透鏡調換位子,凹透鏡作為物鏡,以凸透鏡作為目鏡可以么?大家試一試!那么兩個凸透鏡可不可以制作望遠鏡呢?如果可以怎么組合呢? 我們按照前面的做法來試一試,看看到底是否可行? 可以作成望遠鏡么?認為可以的,你是如何組合兩塊不同的凸透鏡的呢? 其他同學試一試,以焦距較小的的凸透鏡代替凹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大的作為物鏡,緩慢調節兩透鏡的距離。看行不行?誰能總結一下,我們有幾種方法來自制望遠鏡?
生: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凸透鏡,一個凹透鏡。學生動手操作
生:遠處的物體變近了!生:望遠鏡生:可以!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學生操作。生:一片模糊,不可以學生操作生:可以!還有說:不可以!生:以焦距較小的的凸透鏡代替凹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大的作為物鏡,調節兩透鏡的距離就可以了。
學生按要求操作。生:遠處的物體變近了!生:兩種1.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2.以焦距較小的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大的作為物鏡。
設疑,激發學生興趣。兩透鏡之間移動不能快,使人頭暈!讓學生獲得成功感,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教師不斷提問,引導學生逐步探索。
(二)顯微鏡(microscope)
在用兩凸透鏡做望遠鏡試,看不清的同學你試如何擺放凸透鏡的?大家按照這樣的方法組合透鏡,來看你們頭發絲,你會有什么發現?恭喜大家,你們制造出了一個顯微鏡。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小的作為物鏡。我們不可以看見遠處的物體,但是我們可以看見細小得物體。這就變成了顯微鏡。現在手邊只有一只凸透鏡能不能制作凸透鏡呢?
生: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小的作為物鏡。學生操作
生:頭發絲變的很粗。
(用學生的矛盾和疑問引入顯微鏡。讓學生再次獲得成功的感覺,激發探索的欲望!設疑、學生思考)
小小發現
大家在這個透明的塑料盒上滴一滴水,在把旁邊帶有小箭頭的紙片放到它的正下方,看箭頭有什么變化? 這個水滴的作用和什么是一樣的?我們再試著用大凸透鏡作為目鏡來觀看水滴,緩慢調節透鏡和水滴的距離,你回看到什么現象?我們把箭頭換成頭發絲,觀察一下?在我們缺少凸透鏡的條件下,怎么制作顯微鏡呢?
小結:
原來自物體的光先通過物鏡形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通過目鏡又一次被放大,這樣顯微鏡觀察到的像比實物大很多倍。(展示顯微鏡實物)這個就是我們生物實驗室用的顯微鏡,哪為同學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關于顯微鏡的有關知識。
生:變大了。生:凸透鏡。生:箭頭變的特別大。生:頭發變的很粗。生:可以用小水滴等代替凸透鏡。學生介紹。(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課件敘述。
學生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那些知識?
生:學會了制作望遠鏡和顯微鏡。
1.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可以作成望遠鏡。
2.以焦距較小的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大的作為物鏡,可以作成望遠鏡。
3.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小的作為物鏡,可以作成顯微鏡。
4.沒有透鏡,我們可以找生活中的物體來代替。(培養總結,概括能力。)
課后鞏固。
回家后,利用透鏡制做望遠鏡和顯微鏡。沒有透鏡的,我們可以找一些透鏡的替代品!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2、 生物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
3、 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
過程與方法:
1、 觀察幾種植物、動物及人體的細胞。
2、 畫圖記錄顯微鏡下的生物細胞。
3、 閱讀資料了解細胞對生物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認識到細致觀察、詳盡記錄的重要性。
2、 發展觀察研究生物細胞的興趣。
3、 懂得由于工具的改進,人們才能觀察到許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重點】仔細觀察并用畫圖記錄顯微鏡下的生物細胞。
【教學難點】能認真細致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幾種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顯微鏡。
教師演示器材:多種生物細胞及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生物細胞的觀察
1、師:上節課我們觀察了洋蔥表皮,發現洋蔥的表皮是由一個個細胞構成的。(在黑板上張貼洋蔥表皮細胞的手繪圖片,盡量細致,用于給學生做示范,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記錄)今天我們要繼續用顯微鏡來觀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結構,看看在顯微鏡下我們能發現些什么。
2、提供給四人小組兩張相同的裝片,裝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稱,組與組之間盡量不同。兩人一個顯微鏡一個裝片一張白紙。觀察時可先將觀察到的圖畫到科學記錄本上,然后再用粗記號筆,畫到A4紙上。
3、各組將所畫的細胞張貼在黑板上。
4、如果先畫完的組時間充裕,可與其它組交換觀察用的裝片,以觀察更多種類的生物細胞。
5、交流我們的發現
1) 觀察完畢后,各組將觀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規定地點,準備交流觀察發現。
2) 先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發現。
3) 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黑板上同學們的繪圖,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4) 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閱讀16頁資料。
二、細胞的作用
1、 師:不同的`細胞對于生命體有什么意義呢?
2、 觀看課件或21頁資料庫的內容,結合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同學討論并填寫16頁的網狀圖。
3、 集體交流,完成細胞作用的網狀圖
如:血液中的紅細胞能運輸吸入的氧氣和產生的二氧化碳。我們身體里的白細胞能和病毒、細菌作戰。綠色植物的一些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細胞具有遺傳作用,能使特種的特征延續到下一代……
三、小結:
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具有不同的功能。
板書設計:
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
(張貼不同細胞的繪圖)
教學后記:
【《顯微鏡的觀察和使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范文09-21
顯微鏡和望遠鏡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5-13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精選8篇)06-02
練習使用顯微鏡說課稿09-27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通用10篇)10-31
《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用》教學設計07-02
觀察顯微鏡作文03-04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教案設計06-20
使用顯微鏡時要注意什么06-06
顯微鏡觀察記錄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