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前準備:
(一)教學背景
參與教學的是本校三年級電腦實驗班的學生。從20xx年9月至今,經過兩年多的電腦學習和實踐,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電腦操作技能。能較為熟練地打字,速度快的學生每分鐘可打10個字;能上網查閱自己需要的學習信息,并能把搜集到的圖片制作成幻燈片;同時,還能熟練地運用校園網進行網上交流。
(二)教材內容的分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二是學習課文里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三)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由于經歷了兩年多課改實踐的鍛煉,這部分學生思維敏捷、學習主動性強,并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能較好地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有主動積累語言的積極性,語感能力較強,有獨特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較高的朗讀水平,能針對畫面用自己的語言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
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顏色鮮艷、異常美麗,但因相距數千里,學生很難有實際的感受;對海里魚的品種、數量之多,學生都缺乏感性認識。為此,師生應在教學中充分而恰當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寶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抄寫課文中的優美詞句,豐富語言的積累。
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了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觀看地圖,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媒體展示地圖)。
2、全文朗讀視頻演播,初步實現信息技術與教材內容的整合,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并抒發自己的初 步感受。
(二)以學生為主體,借助多媒體朗讀、感悟和品味課文內容
師述:你們有這么多的感慨,一定想到課文里去親自領略西沙群島的獨特魅力吧。請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段細細讀一讀,動手畫一畫。
生:“我喜歡課文的第5自然段。”(讀第5自然段)“我覺得這個自然段描寫海龜的句子很有趣。”
生:“我也喜歡這個自然段,但是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漁業工人要把海龜翻一個身,抓回家去,而不讓海龜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師:(巧妙地展示課件)“我們來看一看,漁業工人是不是把海龜抓回家了呢?”
生:“不是。他們只是逗逗海龜,看看他們龐大的身軀四腳朝天、沒法逃跑的滑稽樣子。”
生:“我喜歡第6自然段”(讀)。“因為我很喜歡鳥,喜歡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樣子。”
生:“我也喜歡第6自然段”(讀)。“我覺得這些鳥兒很可愛,我喜歡它們在茂密的樹林里棲息。”
師:“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島上一片片茂密的樹林養育了這些鳥兒,鳥兒的糞便也成了養育這片樹林的寶貴肥料。
生:“我喜歡第4自然段”(讀)。“我喜歡這一段的理由很多:
第一,這個自然段的好詞好句很多;
第二,我很喜歡魚,很想把他們抓回來養在自己家里,不過我知道他們在海里生活更幸福,因為它們在那里有許多朋友;
第三,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你這個問題提得真好!我們暫時放一放,先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魚的`。”(展示課件)
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
師:“誰愿意把這個長句子讀一讀,要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請了4個學生朗讀,教師相機評價)
“你把飄飄搖搖讀得真神氣,我眼前仿佛出現了魚兒自如游動的情景。”
“‘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這一句經過你的朗讀,它仿佛游得更帶勁了。”
師:“作者抓住魚兒的外形特點,進行了生動活潑的描寫。讓我們一起潛入海底,親眼去看看這些可愛的魚兒吧。”(配樂播放視頻材料)
師:“宋心舟同學說她特別喜歡海里的這些魚,李老師也很喜歡這些魚,李老師把海里的部分魚兒請到了我們這兒來做客,也請你們抓住魚兒的外形特點進行說話練習。”
(學生紛紛上臺面對課件指著自己喜歡的魚練習說話)
生:“有的魚長得怪怪的,藍色的頭,金黃色的尾巴,可愛極了。”
生:“有的魚身上長滿了斑點,像豹子一樣,游動的時候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好看。”
生:“有的魚眼睛鼓鼓的,身上長滿了斑點,尾巴藍藍的,真有趣。”
生:“有的魚長著斑馬一樣的條紋,游動的時候,就像一匹小斑馬在奔跑。”
師:“我還知道,有的同學從網上下載了許多海魚,制作成精美的幻燈片。請大家互相欣賞欣賞。”(學生與電腦互動)
師:“我們現在來讀讀這兩句話,一定會有更深的體驗。”(出示課件)
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人們為什么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生:“因為西沙群島的魚很多,所以人們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生:“課文里說,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也數不清,人們才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西沙群島,領略了它那迷人的風采。現在,請你們用一句話來描述你對西沙群島的整體感受,或用一句話來抒發你對西沙群島的感情。”
生:“我覺得西沙群島太美了,簡直就是人間仙境。”
生:“我覺得西沙群島很美很美,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魚兒成群結隊,各種各樣;海龜無比龐大;海鳥數不勝數。這些美景就像一幅很美很美的畫。”
生:“我覺得西沙群島的物產很豐富,有珊瑚,有海參,有魚,有海龜,有海鳥,還有威武的大龍蝦,真是應有盡有。”
教師請學生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三)借助電腦,積累美詞佳句
師:“好的文章,我們要有感情地朗讀,深深地感悟,細細地品味;好的詞句,我們也要積極地去積累,去運用,去發展。”
請學生運用電腦,把自己喜歡的美詞佳句打在電腦上,然后展示出來,并有感情地朗讀。
課后的拓展:
運用校園網發帖子,交流讀后感
40分鐘的課堂學習,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鼓勵他們課后利用校園網發帖子,在網上盡情地抒發自己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后的感受,并在網上互相對話和交流。現摘錄部分帖子如下:
李文盛:今天,我們學了22課,我覺得西沙群島太美了,簡直就是人間仙境,我真想親自去看一看。
謝言:太美了,太美了,西沙群島真是太美了!海底有那么多的奇異漂亮的魚,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媽媽正好在海南學習,我多么希望媽媽能代替我去看看西沙群島的魚呀!
宋心舟:今天,我在課堂上見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大海龜,真是太奇妙了。我從網上查閱到,一只海龜有幾百公斤重,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教學反思:
我們對“網絡環境下的閱讀教學模式”課題的研究已開展了兩年多的時間,如何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學習的基本工具與語文教學有機融合起來,以提高學習效率,一直是我們第一線教師所探討和研究的一個重大問題。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嘗試,我有以下兩點收獲:
(一)有效地實現了學生、教師、課文與信息技術的四結合
傳統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講解既定的教學內容的過程。教學內容是預設的,教學過程也是預設的。而在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情境中,教學過程則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現多向互動的過程。
在這樣一個網絡環境下,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于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局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以多媒體、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游動起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
同時,學生與電腦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更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美輪美奐的幻燈片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教師加以機智點撥,巧妙引導,再來品味“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一句,就水到渠成,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意義建構,提升了學生對西沙群島的感情。
我體會到,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恰當地發揮信息技術的認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進生生、師生之間進行心的交流,從而使信息技術與課文內容形成一個具有生命活力的整體。這種整合了的教學內容,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感情,從而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增進情感體驗,并把課文中生動的語句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一切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可見,學生是“整合”過程中的關鍵因素。然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教師的正確指導,所以,教師也是“整合”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我深深體會到,在網絡環境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閱讀教學,必須實現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學生、教師四個要素的有機結合。
(二)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借助多媒體,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對作者情感的體驗以及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多媒體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指導,十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的朗讀方式是多樣的,有個別讀,男女生分別讀,全班讀,還有配樂讀,教師手勢指導讀等。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朗讀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內容,文本中的情感和價值觀內化成自我的東西,產生了獨特的情感體驗。
在這課里,教師盡情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問難。例如,學生提出:我不明白漁業工人為什么要把海龜翻一個身?為什么人們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教師都巧妙地通過呈現多媒體,機智地使問題由難變易了。
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能力。在魚這一段,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各種魚呈現出來,鼓勵學生抓住魚的外形練習說話。最后,學生還利用電腦收集和積累了優美詞句。
這一切,都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比較符合語文教學的規律,因而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此外,教師還指導學生利用校園網論壇發帖子,讓學生在課后交流讀后感,這是我們運用的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既重課堂、又超課堂的教學策略的一個舉措,是我們貫徹課改精神的又一收獲。
專家點評:
這是一個在網絡環境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閱讀教學的成功案例。此案例給我們提供了兩點深刻的啟示。
第一,這篇課文的教學實現了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學生、教師四個要素的整合。
首先,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從上課伊始,演播本課全文的視頻到配合學生朗讀各自然段而展示各段特別是“魚段”的生動畫面及重點句子,再到每個學生當堂用電腦展示和交流自己在課前上網搜集的海洋生物畫面以及當堂用電腦書寫課文中的美詞佳句,都充分說明了一點。這個案例說明,具有助知功能、激情功能和交流功能的信息技術與這一節教學內容的整合是通過三大步驟實現的。
第一步,課前預習時學生上網搜集海底生物信息,制成幻燈片。
第二步,課堂上,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課文內容形象化,使靜態的課文內容動態化,把平面的課文內容立體化;與此同時,學生與課件互動,與電腦互動,與老師及其他同學互動。當這種整體優化的教學內容運用于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維互動的教學過程時,學生的思維激活了,學生的情感調動了。他們通過對自己喜愛的自然段的縱情朗讀而逐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并隨著對西沙群島的美麗風景和豐富物產的欣賞、品味而產生了熱愛寶島的深情。
第三步,課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拓展課文內容,即通過發帖子,同學間展開了交流讀后心得的活動,在超越文本、超越課堂的學習中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語文能力。
在這三步的“整合”過程中,學生學的方式和教師教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勁頭很足,他們對課文有了深刻的感悟,贊寶島、愛寶島的感情溢于言表,并積極參與口頭表達練習,努力將課文中的生動語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這一切表明,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必須包含學生的自主鉆研、自主體驗和自主運用,學生是“整合”中的關鍵因素,是推動“整合”、落實“整合”的主要動力。同理,“整合”也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和正確指導,教師也是“整合”中的重要因素。就這樣,這一節課的閱讀教學成功地實現了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學生、教師四個要素的有機整合。這是以李紅梅老師為代表的深圳北師大附小的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第二,正確運用了閱讀教學的規律。
在實現上述四要素有機結合的過程中,李紅梅老師沒有忽視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和要求,沒有形式主義地運用信息技術。這首先表現在師生對閱讀(特別是有感情的朗讀)的重視和朗讀作用的充分發揮。其次,重視語感訓練、語言積累和“消極語言”向“積極語言”的轉化。
此案例說明,在網絡環境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閱讀教學必須符合閱讀教學的規律,必須以讀為本,加強語感訓練和語言的初步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才能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23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設計12-25
三年級上冊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說課稿(人教版)三年級12-06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7篇03-16
《富饒的西沙群島》說課稿模板12-17
《富饒的西沙群島》說課稿(15篇)12-17
《富饒的西沙群島》說課稿15篇12-17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01-22
《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片斷賞析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