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雨的形成》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科學《雨的形成》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探究目標
1、能通過觀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現象,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2、能選擇不同的方法和材料進行研究。
3、能設計模擬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情感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
2、愿意與小組同學合作設計實驗,并驗證猜想。
知識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明什么叫作凝結。
2、能舉例說出有些物質的變化是可逆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
一、(創設情境)感受自然界的雨
1、請生觀看課間展示下雨的情景,激發質疑。
2、請生說說下雨的.感受。
3、猜想雨的形成。
探究活動
一、活動:“找一找小水珠從哪里來”
1、從課本圖上找一找哪里出現了小水珠。
2、猜想這些小水珠從哪里來?
3、互相交流我們的猜想。
4、參照課本提示進行實驗。
5、分析對比實驗,思考為什么出現不同的實驗現象?
6、由對比實驗聯想到小水珠形成的條件。
二、討論活動
1、分組討論:小水珠是怎樣形成的?
2、誰的解釋更有道理,為什么?
拓展—
一、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找找身邊小水珠出現的例子
(第二課時)
引入
一、課前交流會
1、請生將找到的生活例子與大家分享。
2、自由舉例。
探究活動
一、活動:“雨的形成”
1、分組設計研究計劃。
2、分組按計劃開展探究活動。
3、記錄實驗方法和現象及結論。
4、試圖用多種方法檢驗我們的結論。
5、分組匯報、交流,互相評價。
(第三課時)
引入
一、10師出示地方干旱的圖片
1、引導:怎么幫幫農民伯伯救救稻田?
探究活動
一、11活動:“認識人工降雨”
1、自學“科學在線”的內容。
2、用自己的話解釋什么是人工降雨。
3、看課本理解什么是可逆變化。
4、舉更多例子說明什么是可逆變化。
二、活動:“寫一篇科學童話”
1、命題作文:小水滴旅行記。
2、提示:需要用到一些科學術語。
3、說說自己的構思。
4、自主完成作文。
拓展
一、為自己的作文加上漂亮的插圖
【四年級科學《雨的形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巷的教學設計11-11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01-18
《雨巷》 教學設計09-03
小古文《雨》的教學設計12-23
《雨霖鈴》的教學設計12-18
戴望舒雨巷的教學設計11-13
關于雨巷的教學設計11-12
雨巷的優質教學設計11-12
雨巷課文的教學設計11-12
《雨巷》教學設計范文07-05